(精选)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第3章城乡规划体制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59188f4858fafab069dc0229.png)
第一章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
(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工业前城市:1城市规模小2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 3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工业城市:1 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2 出现城市仓储用地3 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4 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5 城市类型增加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1 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2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3 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
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
),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 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3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1 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2 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3 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1 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管子》提出功能分区)、(《商君书》提出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考虑)2 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道家】(战国时代,吴国国都阖闾城建设,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秦统一中国,规划时,也提出“象天法地”,强调方位)、(三国时期,吴国国都选址金陵,“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依托玄武湖防御”)3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中轴对称,道路分等级等【儒家】(周礼考工记,周王城建造,按封建等级)、(曹邺魏城、隋唐长安城、元大都皆是依据周王城而建)2.你认为哪些古代经典城市的规划案例,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仍然有重要意义?1. 曹魏邺城,采用功能分区布局。
城市规划原理 第四版前三章
![城市规划原理 第四版前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76feb31af18583d0496459d1.png)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规划一、城市有哪些基本要素构成?答:产业构成、人口数量和职能。
二、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答:近代的工业革命,是第二次产业革命,使城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工业前城市的特征是第一产业所占比例大,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第三产业为辅。
城镇化水平不高。
而工业城市的特征是第三产业所占比例大,农业现代化,城镇发展水平高,人口聚集,环境受到污染,城市的格局变化是城市以圈层式向外扩张,人工能源及加工工业的集中造成城市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这是构成工业城市发展的模式。
三、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预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答案一:(来自百度文库某同学论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以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规模快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
在当下中国,各地都在开展轰轰烈烈的城市化进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但是,成绩巨大,问题也很多。
我们没有建设、管理、发展现代化大城市的经验,还在初期阶段,中国城市化面对着多重的挑战。
首先,我国城市化进程正遭遇“半城市化”的困扰。
“半城市化”概念,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其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在城市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政治权利,不能像市民一样体面地有尊严地生活。
“农民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特有问题,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半城市化”的一个重要表现。
当前中国的城市化,解决的仅仅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城市化,而非人的城市化。
这种状况不解决,会极大地影响城市化进程并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能否解决农民工、农村人口向城市稳定的有序转移和定居落户,中国正处于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纤细集中的高潮过程中。
其次,我们面对的是城市结构严重失衡。
我们今天面对的房价问题,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过去十年进入21世纪后的前十年,我们大城市加速发展和二三线城市中小城镇发展差距不断拉大的结果。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99d17617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ca.png)
第一章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
(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工业前城市:1城市规模小2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 3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工业城市:1 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2 出现城市仓储用地3 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4 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5 城市类型增加3。
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1 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2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3 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
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
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4。
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 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3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1 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2 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3 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1。
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1 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管子》提出功能分区)、(《商君书》提出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考虑)2 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道家】(战国时代,吴国国都阖闾城建设,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秦统一中国,规划时,也提出“象天法地”,强调方位)、(三国时期,吴国国都选址金陵,“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依托玄武湖防御”)3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中轴对称,道路分等级等【儒家】(周礼考工记,周王城建造,按封建等级)、(曹邺魏城、隋唐长安城、元大都皆是依据周王城而建)2.你认为哪些古代经典城市的规划案例,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仍然有重要意义?1。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9e5024e4551810a6f5248668.png)
城市规划原理1.雅典宪章: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在雅典开会,中心议题是城市规划,并制定了一个城市规划大纲,该大纲后来被称为雅典宪章。
2.城市性质: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
3.城市规划: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
4.热岛效应:在大中城市由于建筑密集,绿地和水面偏少,生产与生活活动过程中散发出大量热量,出现市区气温比郊外高的现象。
5.城市设计:对城市形体及三维空间环境的设计,包括使用功能、工程技术及空间环境的艺术处理。
第一篇城市与城镇化第1章城市与城镇化2.城市化水平指城镇水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6.简述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2)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3)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4)城市化水平高,不仅建立在二三产业的发展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第2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5、有机疏散思想(1)城市是一个不断成长与变化的机体(2)它从生物的成长现象中得到启示,认为有机疏散就是把扩大的城市范围划分为不同的集中点所使用的区域,即把无秩序的集中变为有秩序的分散。
(3)1918年沙里宁按照有机疏散的思想制定了大赫尔辛基规划,把城市分解成一个即统一又分散的城市有机整体。
各部分布置有住宅、商店、学校以及生产车间等,形成相对半独立的单元。
7.“雅典宪章”对城市规划目的的界定。
雅典宪章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活动的正常进行。
宪章认为:(1)居住区要用城市中最好的地段,规定城市中不同地段采用不同的人口密度; (2)有计划地确定工业与居住的关系;(3)新建居住区要多留空地,旧区已坏的建筑物拆除后应辟为绿地,降低旧区的人口密度,在市郊要保留良好的风景地带;(4)应从整个道路系统入手规划交通,街道要进行功能分类,要按照调查统计的交通资料来确定道路的宽度。
考研《城乡规划原理(学术学位)》考试大纲
![考研《城乡规划原理(学术学位)》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993e9e0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1d.png)
4、考题类型:1、名词解释;2、选择题;3、简答题;4、论述题。
5、考试内容与分数:名词解释占20%;选择题占30%;简答题占30%;论述题占20%。
三、主要参考书目
1、《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吴志强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
2、《中国城市建设史》,董鉴泓,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外国城市建设史》,沈玉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4、《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胡纹,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
5、《控制性详细规划》,夏南凯等,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年
6、城市规划设计相关规范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名称:
专业类别:
■学术型□专业学位
适用专业:
城乡规划学
一、基本内容
(1)城市与城镇化
(2)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3)城乡规划体制
(4)城乡生态与环境
(5)城乡经济与产业
(6)城乡人口与社会
(7)城乡历史与文化
(8)城市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
(9)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
(10)区域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
(11)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12)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13)Fra bibliotek市工程系统规划
(14)城乡住区规划
(15)城市设计
(16)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复兴
(17)城市规划管理
二、考试要求(包括考试时间、总分、考试方式、题型、分数比例等)
1、考试时间:3个小时
2、总分:150分
城规划原理课后习题和答案与解析(第四版)1_12章
![城规划原理课后习题和答案与解析(第四版)1_12章](https://img.taocdn.com/s3/m/2fcad2c381c758f5f61f674c.png)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第一章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
(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工业前城市:①城市规模小②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③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工业城市:①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②出现城市仓储用地③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④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⑤城市类型增加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①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②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③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
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
),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②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③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①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②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③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①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管子》提出功能分区)、(《商君书》提出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考虑)②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道家】(战国时代,吴国国都阖闾城建设,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秦统一中国,规划时,也提出“象天法地”,强调方位)、(三国时期,吴国国都选址金陵,“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依托玄武湖防御”)③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中轴对称,道路分等级等【儒家】(周礼考工记,周王城建造,按封建等级)、(曹邺魏城、隋唐长安城、元大都皆是依据周王城而建)2.你认为哪些古代经典城市的规划案例,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仍然有重要意义?①曹魏邺城,采用功能分区布局。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复习资料.pptx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复习资料.pptx](https://img.taocdn.com/s3/m/6ae30479a5e9856a5712603f.png)
5
学海无涯
2、城乡规划分为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村庄 规划。 第一产业:利用自然力为主,生产不必经过深度加工就可以消费的产 品或工业原料的部门。 第二产业:对第一产业进行加工的部门,包括残矿业、执照也、店里、 燃气及水的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服务业 第六章 经济与产业 第七章 人口与社会
三、 用地评定的分类
13
学海无涯
一类用地:用地的工程地质等自然条件比较优越,能适应各项城市设 施的建设需要,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工程措施即可用于建设的用地 二类用地: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该晒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 对城市设施或工程项目的分布有一定的限制。 三类用地:不适于修建的用地。 第十二章 城乡区域规划 一、 区域与城市 区域与城市的关系:城市区域经济社会活动的核心,是经济社会活动 的聚集体。省事是区域的核心,区域是城市的基础
三类用地:不适于修建的用地。
11
学海无涯
第十二章 城乡区域规划 一、 区域与城市 区域与城市的关系:城市区域经济社会活动的核心,是经济社会活动 的聚集体。省事是区域的核心,区域是城市的基础
二、 都市区规划 1、大都市区概念:宝货一个高密度的人口核心地区和围绕这个核心 的具有 高度经济与社会融合的相邻社区,即以某一个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中 心,包括周围相邻地域单元的城市化地区。 2、大都市区规划的主要内容:①大都市区发展的背景;②社会经济 发展的 空间需求;③空间构成要素及空间发展条件;④空间结构规划;⑤综 合交通网络规划;⑥基础设施规划;⑦生态系统规划;⑧大都市区规 划实施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措施。
1、希波丹姆模式:古希腊城邦时期出现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 以城 第 1 章到第 18 章 市广场为中心。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6fdaafbbcc22bcd126ff0c61.png)
第一章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
(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工业前城市:1城市规模小2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3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工业城市:1 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2 出现城市仓储用地3 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4 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5 城市类型增加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xx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1 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2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3 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xx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
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
),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 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3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1 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2 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3 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1 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管子》提出功能分区)、(《商君书》提出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考虑)2 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道家】(战国时代,吴国国都阖闾城建设,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秦统一中国,规划时,也提出“象天法地”,强调方位)、(三国时期,吴国国都选址金陵,“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依托玄武湖防御”)3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中轴对称,道路分等级等【儒家】(周礼考工记,周王城建造,按封建等级)、(曹邺魏城、隋唐长安城、元大都皆是依据周王城而建)2.你认为哪些古代经典城市的规划案例,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仍然有重要意义?1. 曹魏邺城,采用功能分区布局。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6c2366a0fe4733687f21aa29.png)
第一章1。
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
(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工业前城市:1城市规模小2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 3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工业城市:1 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2 出现城市仓储用地3 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4 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5 城市类型增加3。
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1 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2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3 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
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
),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
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 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3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1 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2 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3 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1 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管子》提出功能分区)、(《商君书》提出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考虑)2 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道家】(战国时代,吴国国都阖闾城建设,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秦统一中国,规划时,也提出“象天法地”,强调方位)、(三国时期,吴国国都选址金陵,“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依托玄武湖防御”)3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中轴对称,道路分等级等【儒家】(周礼考工记,周王城建造,按封建等级)、(曹邺魏城、隋唐长安城、元大都皆是依据周王城而建)2。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第三章城乡规划体制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第三章城乡规划体制](https://img.taocdn.com/s3/m/a106e3de240c844769eaee74.png)
• 城市规划是经济、社会和环境在城市空间上协调、 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 城市规划是城市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 城市规划是城市政府制定城市发展、建设和管理 相关政策的基础 • 城市规划是城市政府建设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
城市规划的工作特征 (1)分布的广泛性 :收集资料的广泛性 综合观点的广泛性 分析角度的广泛性 分析对象的多样性 (2)论证的严谨性:思维方法的严谨性 论证手段的严谨性
(数理统计论证、计算机技术辅助论证等) 如:文字——严谨、图纸——准确
(3)工作成果的弹性:规划成果形式的弹性 规划成果内容的弹性
如:图纸表现与非图纸表现 多种可能的、各个发展阶段的规划成果
城市规划体系构成
城市规划法规体系 城市规划行政体系 城市规划技术体系 城市规划运作体系(规划编制/开发控制)
概念性规划
城市规划 纲要
城市总体 规划
城市分区 规划
城市详细 规划
区域城 镇体系 规划
城市 总体 规划
控制性 详细规 划
修建性 详细规 划
第五节
城市规划运作体系
城乡规划动作运作系统是指规划实施 操作机制的总和。
体制的核心是程序合法、依据合法。
第三章 城乡规划体制
城市规划的地位和作用 城市规划的作用在于它对城市发展的引导和控制。
城市规划是这样一个过程(Process) 确定城市未来发展目标
制定实现目标的途径、步骤和行动纲领 通过对社会实践的引导和控制来干预城市的发展
这种作用的发挥——通过对空间尤其是土地利用 的分配和安排来加以实现的。
城市规划的意义
《外商投资城市规划服务企业管理规定》
《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等
行 政 措 施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发【1996】18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25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 国务院九部委《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 (建规【2002】204号)等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a2b08b492e3f5727a5e9628e.png)
行政 决定权
行政 执行权
3.4
我国现行城乡规划技术系统
3.4.1 法定规划体系
3.4.2 规划依据 1. 上位规划 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3. 城乡规划相关法律规范和技术标准 4. 国家政策 5. 城市政府及其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指导意见
3.5
我国现行城乡规划运作体制
3.5.1 开发控制制度
战略发展规划:中长期 战略目标,土地利用规 划、交通管理、环境保 护和基础设施等的发展 和空间策略,指导框架 准则。 英国-空间发展战略 美国-综合规划 日本-地域区划 新加坡-概念规划 开发控制规划:以战略 规划为依据,制定实施 性规划,作为开发控制 的依据。 香港-分区计划大纲图 美国-区划条例 日本-土地利用分区和 分区规划 新加坡-开发指导规划
中央集权:以英国 为代表。中央政府 的城市规划主管部 门对地方政府的规 划行为有着较大的 影响。
地方自治:以美国 为代表。联邦制国 家,联邦政府不具 有法定的规划职能, 只借助财政手段间 接影响。
3.1.3 规划技术系统
规划行政系统是指各个层面的规划应完成的目标、任务和作用, 规划行政系统是指各个层面的规划应完成的目标、任务和作用, 是指各个层面的规划应完成的目标 以及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需的内容和方法, 以及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需的内容和方法,也包括各层面上规划 编制的技术规范。 编制的技术规范。
我国现行与城乡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见表3-2-2 我国现行与城乡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见表
3.3
我国现行城乡规划行政系统
3.3.1 各级城乡行政主管部门设置
3.3.2 城乡行政主管部门的职权 行政 对同级政府负责; 对同级政府负责; 决策权
对辖区规划依法进行管理; 对辖区规划依法进行管理;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5c97af0ca6c30c2259019e92.png)
第一章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
(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工业前城市:1城市规模小2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 3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工业城市:1 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2 出现城市仓储用地3 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4 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5 城市类型增加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1 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2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3 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
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
),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 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3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1 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2 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3 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1 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管子》提出功能分区)、(《商君书》提出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考虑)2 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道家】(战国时代,吴国国都阖闾城建设,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秦统一中国,规划时,也提出“象天法地”,强调方位)、(三国时期,吴国国都选址金陵,“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依托玄武湖防御”)3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中轴对称,道路分等级等【儒家】(周礼考工记,周王城建造,按封建等级)、(曹邺魏城、隋唐长安城、元大都皆是依据周王城而建)2.你认为哪些古代经典城市的规划案例,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仍然有重要意义?1. 曹魏邺城,采用功能分区布局。
城乡规划师考试《规划原理》第三章:城市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
![城乡规划师考试《规划原理》第三章:城市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d688a113172ded630a1cb642.png)
1、区域规划的基本概念及主要内容(1)区域规划的基本概念:区域规划是在一个特定的地区范围内,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计划和区域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的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城镇居民点以及其他各项建设事业和重要工程设施进行全面的发展规划,并作出合理的空间配置,使一定地区内社会经济各部门和个分区之间形成良好的协作配合,城镇居民点和区域性基础设施网络更加合理,各项工程建设能够有序进行,从战略意义上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合理发展和协调布局,以及城市建设顺利进行。
简言之,区域规划是在一个地区内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进行总体的战略部署。
(2)区域规划特征:是一项具有高度综合性、战略性和政策性的工作。
(3)区域规划的任务:就是促使生产力合理布局,各项建设事业协调发展,包括以下具体内容:①全面掌握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料,确定规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针;②搞好区域工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③拟定区域人口和城镇居民点体系的发展规划;④统一规划区域性公用基础设施;⑤重视环境保护,建立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⑥统一规划,综合平衡,以求达到最优的社会经济发展。
(4)区域规划的类型①按建设地区的经济地理特征划分为:城市地区的区域规划、工矿地区的区域规划、农业地区的区域规划、风景旅游及休疗养地区的区域规划、河流综合开发利用的区域规划。
②按各级行政管理的区域划分为:省域规划、市域规划、县域规划。
2、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的异同点相同点:两者都是在明确长远发展方向和目标的基础上,对特定地域的各项建设进行综合部署。
不同点:地域范围的大小和规划内容的重点与深度不同。
一般城市的地域范围比城市所在的区域范围相对要小。
3、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的关系(1)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关系密切:两者都是在明确长远发展方向和目标的基础上,对特定地域的各项建设进行综合部署。
对特定地域的各项建设进行综合部署,只是在地域范围的大小和规划内容的重点与深度不同。
城市规划原理总结
![城市规划原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5016926284ac850ac024248.png)
第1章城市与城镇化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包括按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城市构成的三要素:人口、产业、行政城市形成的根本动力------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劳动大分工。
城市的发展历史进程:原始聚落――城市雏形――小城镇――中型城市――大城市――大都市连绵区、世界城市或全球城市对城市的认识1、城市是人类聚居的形式:无论城市进化到什么程度,其中包含了多么复杂的功能,城市过去是人类居住生活的场所,今后依然是。
明确了城市的这种基本性质实际上也就形成了我们“以人为本”的看待城市,解决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2、城市是一定区域的中心:城市是一定地域中政治、经济、文化等面具有不同围中心的职能;因此,任规模或等级的城市都是一定区域的中心3、城市是以非农业活动为主,是区别于农村的社会组织形式4、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摇篮5、聚集的人口不是由血统的或宗族的关系所组成,而是构成复杂的社会关系。
城市化一般简单地解释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面;A、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B、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C、农业产业转换为非农产业;D、城市文化、生活式和价值观在农村的扩散过程。
城市化也可以称为城镇化,因为城市与镇均是城市型的居民点,均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其区别仅是文章使用的习惯或其规模的不同。
城市化定义是“人类生产与生活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城市化的类型1向心型城市化与离心型城市化2外延型城市化和飞地型城市化3景观型城市化与职能型城市化4积极型城市化与消极型城市化5自上而下型城市化与自下而上型城市化城市化的指标和测度一是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征城市化;二是用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征城市化。
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呈S曲线;2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城乡规划体制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城乡规划体制](https://img.taocdn.com/s3/m/596159ce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9c.png)
5 法律责任较轻;不利于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现行 城市规划法对违法行为的处罚规定较为原则;可操作 性差; 该法主要针对违法建设行为本身提出纠错规定;对违法行 为人的处罚仅涉及由单位给予行政处分;特别是对政府的违法 行为;若非涉及经济犯罪;基本上构不成法律责任; 这样的法律
(建规【2002】204号)等
• 存在问题
1 城乡分割的管理制度不适应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 2 城乡规划管理制度不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 3 现行的规划体系难以适应城镇化和城乡建设发展
的需求; 4 监督机制不完善;不适应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5 法律责任较轻;不利于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1 城乡分割的管理制度不适应 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
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 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
关于开展城乡规划效能监察的通知建规 2005161号
国办转发 关于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工作的意见 国办发200612号
这些文件的重点内容
►端正城乡建设指导思想 ►强调城乡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规划
管理的事权 ►坚决纠正贪大浮夸 盲目扩大城市规模和建设规模的现象 ►制定和完善近期建设规划;作为建设项目安排的依据; ►制定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严格规划调整的法定程序 ►加强对违反城乡规划的行政责任的追究 ►强调建立城乡规划监督制度
3确保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增 强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4建立各种引导机制和控制规划;确保各项建设活动 与城市发展目标相一致
5通过信息提供;促进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有序和健康 运作
城市规划的意义
• 城市规划是经济 社会和环境在城市空间上协调 可 持续发展的保障;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f4a367b27d3240c8447ef5b.png)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607647课程名称:城市规划原理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必修课总学时:64 讲课学时:64 实验学时:0学分:4适用对象: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先修课程:建筑初步城市地理学执笔人:孟彩红审定人:董杰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城市规划原理是工程管理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它涉及到资源、环境、人口、经济、艺术等多学科知识,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全面系统的教学,阐明城市规划的意义,掌握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课程教学:以所选教材为基本素材,参考书为辅助材料,结合实际,选取讲授内容,不断补充前沿知识理论。
采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可视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教改基本要求:除课堂讲授外,积极采用案例讲解、实地考察等教学方法。
采用课内教学和课外作业相结合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课外作业旨在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
三、课程重点与难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4学时)重点:城市的形成与定义,城市化的测度及其发展阶段。
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6学时)重点:不同历史时期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以及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尤其是近现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或理念。
第三章城乡规划体制(2学时)重点:城乡规划的法规系统、行政系统、技术系统以及运作体制。
第四章城市规划的价值观(2学时)重点:城市规划的目标与价值观,城市发展的理想目标及实现途径。
第五章生态与环境(2学时)重点:人与环境的关系,城市生态系统与城市环境第六章经济与产业(4学时)重点: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城市空间经济发展的内在机制,城市规划中经济与产业的分析方法第七章人口与社会(2学时)重点:城市人口与社会要素,与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城市人口与社会的分析方法,城市人口预测的方法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受益的大部分 个人 差异 市场失灵 国家干预
产生的部分经济 社会
从城市规划的角度讲
保障必要的基础设施和一些基本的城市服务设施的集体供应 试图减少一些资本的运行所产生的会导致其他部门损失的消极外部性
作为国家宏观调控手段——体现在: 1)提供社会发展的保障措施
2)在修正市场失败的基础上支持土地和房地产市场 3)保障土地在总体利益下进行分配、使用和开发 4)以政府干预的方式保障土地使用符合社区利益
《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等
技术法规 (体系) 《城市规划标准规范体系》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 地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 计规范》等
行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发【1996】18号) 政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25号) 措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 施 国务院九部委《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
第3章 城乡规划体制
第1节 城乡规划体制概述
一个国家的城乡规划体制界定了城乡规划活动运转的 空间、城乡规划活动所应遵循的规则与逻辑。
城乡规划体制是通过规划法规系统、规划行政系统、规 划技术系统、以及规划运作系统来共同建构的。
规划法规体系为规划活动提供了法定依据和法定程序, 并决定了城乡规划体系的基本特征。
7
8
2、作为政策形成和实施工具的城市规划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城市建设与发展政策涉及到各个方面(公 共、私人)
·城市规划具有极强的政策作用,其本身就是一种政策的表述
政策引导
·城市规划的政策作用
来支撑整个土地市场
信息供应
有可能成为城市各个部门在城市建设和发展方面的决策的整合基础
·体现在:
1)实现国家的发展政策 2)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官员提供有关发展控制的导引 3)协调各类开发,无论是个人的或私有的 4)考虑财产所有者的利益影响 5)告知公众规划政策
主干法的实施需要制定相应的从属法规,如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16
以《城市规划法》为基础的法规体系
法 律 《城市规划法》
地方法规 (体系)
各地颁发的城市规划 管理条例
行政法规 《村庄和集镇规划建 设管理条例》
部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门 《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规 《城市规划编制单位资质管理规定》 章 《外商投资城市规划服务企业管理规定》
1
城市规划与行政权力
现代城市规划作为一项 政府管理职能,是以城市建成环 境为对象、以土境开发中市场机
制存在的缺陷; (2)确保城市建成环境能够满足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空间需求; (3)同时保障社会各方的合法权益。
纵观世界各国,城市的建设和管理 都是城市政府的一项主要职能,城市规划 无不与行政权力相联系
11
城市规划的意义
城市规划是经济、社会和环境在城市 空间上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城市规划是城市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 重要手段
城市规划是城市政府制定城市发展、 建设和管理相关政策的基础
城市规划是城市政府建设和管理城市 的基本依据
12
城市规划的工作特征
(1)分布的广泛性 :收集资料的广泛性 综合观点的广泛性 分析角度的广泛性 分析对象的多样性
(2)论证的严谨性:思维方法的严谨性 论证手段的严谨性
(数理统计论证、计算机技术辅助论证等) 如:文字——严谨、图纸——准确
(3)工作成果的弹性:规划成果形式的弹性 规划成果内容的弹性
如:图纸表现与非图纸表现 多种可能的、各个发展阶段的规划成果
13
城市规划体系构成
城市规划法规体系 城市规划行政体系 城市规划技术体系 城市规划运作体系(规划编制/开发控 制)
━━控制 国家的《城市规划法》 通过“一书两证”制度 加以保证
地方的相关规划法规
10
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
是城市建设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 城市规划 是确保城市空间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土地合理利用
的前提和基础 是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主要任务: (1)从城市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合理和有序地配置城市空 间资源 (2)通过空间资源配置,提高城市的运作效率,促进社会和经 济的发展 (3)确保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增强城市 发展的可持续性 (4)建立各种引导机制和控制规划,确保各项建设活动与城市 发展目标相一致 (5)通过信息提供,促进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有序和健康运作
城市规划法规体系是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的 核心,为城市规划行政和城市规划运作提供法定 依据和法定程序。
14
中国城市规划法规体系 15
一、城市规划法规体系
城市规划的法规体系包括主干法及其从属法 规、专项法和相关法。
行政法的渊源: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一)主干法及其从属法规
主干法确定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架构,如国家 的《城乡规划法》和地方的《城市规划条例》;
9
3、作为城市未来空间架构的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的主要对象——城市空间系统——城市土地使用关系
(地上、地面、地下)
·城市规划是通过引导和控制来实现对城市未来发展的空间架构, 并保持城市发展的整体连续性。
━━引导 分类计划(如土地使用分类、建筑形式划分) 规范化的准则
手段 对可能的严重问题的描述 对综合引导的阐述 对可能结果的处理(措施)
5
城市规划的地位和作用
城市规划的作用在于它对城市发展的引导和控制。 城市规划是这样一个过程(Process)
确定城市未来发展目标 制定实现目标的途径、步骤和行动纲领 通过对社会实践的引导和控制来干预城市的发展
这种作用的发挥——通过对空间尤其是土地利用的 分配和安排来加以实现的。
6
1、作为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的城市规划
3
城市规划行政与立法授权
(一)英国城市规划行政的立法授权
英国城市规划作为城市政府 的职能起源于公共卫生和住 房政策。
1909年英国颁布了第一部城 市规划法律《住房和城市规 划法》。
4
(二)中国城市规划行政的立法授权
中国于1990年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 划法》
“国务院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 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分别组织编制全 国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城镇体系规 划”,“城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城市 规划。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规划, 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