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教学实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教学实录【摘要】通过引领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综合认识经济现象,主要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体验主动学习和参与的乐趣,并学会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去整理、归纳和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的原因、表现、影响,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史论结合的能力。

【关键词】经济结构的变动自然经济瓦解民族经济探究合作
一、教学设计
1、使用教材:《经济成长的历程》高一历史必修ⅱ(岳麓版)
2、教材简析:《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学生能够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课文共分三个部分:“不平等条约与列强攫取经济特权”、“大量洋货涌入中国”和“传统经济结构的逐步瓦解”。

三个问题之间是因果关系,正是列强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攫取了大量的经济特权,才导致了大量洋货的涌入;而洋货的大量的涌入,又引起了我国传统经济结构的逐步瓦解。

二、教学过程:
师:当奥运圣火在奥林匹亚点燃时,你的,心情如何?2008年奥运会为什么会选择中国?
生:兴奋自豪的心情,因为中国国力强大了弱国无外交。

师:是啊,今天的中国人是那样的自信、自尊、自豪、自强。

假如你走在19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南京、上海或北京的街头,你
想你会听到什么?看到什么?
生:先是沿海战败的消息,继而是《南京条约》、《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的消息;看到的是面黄肌瘦的,有气无力的中国人——或许因为吸大烟吧。

师:是啊,已经穷途末路的清政府丧权辱国,中国的大刀长矛敌不过西方的坚船利炮武,工业革命的浪潮已无法阻挡。

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探究《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

屏幕打出本课题目,然后翻到下页内容:
课标要求: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动情况a重点提示——
1、列强在两次鸦片战争中获得的特权及影响。

2、列强商品输出的阶段特征及原因o
3、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及认识
师:下面请结合“学案”,自学教材第一目——“不平等条约与列强攫取经济特权”。

时大约2分钟。

要求重点把握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所取得的特权a ——约2分钟后,教师课件展示“图一”。

师:同学们,屏幕上展示的是《中英南京条约》的签字文本。

如果你站在它面前,会是什么心情?
学生a:愤慨。

清政府丧权辱国,中国人活得没有自尊。

师:我们该怎么办?就这样愤慨下去吗?
学生b:我们不能忘记历史。

我们要努力学习,洗刷耻辱,报效
祖国。

祖国强大了,人民才有自尊。

师:是啊,站在《南京条约》的跟前,我简直无比愤怒了,我真想将它撕得粉碎。

可是民族耻辱是撕不掉的,更不能仅仅是记住。

同学们不忘国耻,要努力学习,作为老师的我要努力教书,培养祖国的栋梁之材。

——课件展示:
2001年4月23日,日本政府对中国的大葱、鲜香菇、蔺草席紧急限制进口,……其关税分别由3%、4.3%、6%升至256%、266%和106%。

……我国政府宣布自6月22日起,对原产日本的汽车、空调工业品加征100%的特别关税。

经中日双方多次磋商,中日双方终于握手言和。

师:请同学们结合材料思考一下:日本对中国进口农产品征收高税额,其实质是什么?如何看待中国的反击政策?
生:日本是贸易保护主义,是不合理不公正的单方面行为。

中国政府的反击,迫使日本作出政策调整,维护了贸易公平。

说明中国能够利用关税保护本国产业。

师:回答的很好。

同学们,当你们看到中国政府的反击策略时,心中是否非常兴奋呢?
学生齐答:是的。

师:有没有心情难过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c:对日本做出反击,中国也会有较大的损失。

尽管保护了中国的利益,但我还是希望双方能平等协商,互利双赢。

师:回答的好。

按照国际惯例,中国的反击基本上是对等的。

由于日本是发达国家,损害最大的还是中国,希望大家不要被民族情绪冲昏了头脑。

中国的反击,追求的并非是“反击”后的快感,而是以此迫使日本让步。

事实上,中日最终达成协议。

这充分说明,中国的海关完全能够保护中国的民族经济了。

师:接下去,列强将会如何利用它取得的特权呢?
生:输出商品。

师:列强利用政治经济特权向中国输出商品。

到19世纪60年代以后,列强凭借低关税和子关税,使廉价商品长驱直入,涌向通商口岸及内地。

师:回答的很好,希望同学们敢于发言。

请看下面的图片,你认识画中的人物吗?(课件展示如“图二”)
生:牛郎织女。

师:胡适先生说过,学历史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我们假设一下,如果牛郎织女生活在鸦片战争后的中国,会遇到哪些麻烦?他们如何生存下去呢?请同学们积极主动发言。

学生e:织女的布会卖不出去。

学生f:牛郎的地会改种茶叶、棉花。

学生c=牛郎织女会破产,再也不能“你耕田来我织布了。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

牛郎织女在列强商品输出的冲击下或许破产了。

他们总要找一条活路,或许正好英国的码头船坞招聘工人,牛郎或许就到那里上班拿工资了。

古代的手工业和农业还能结合在
一起吗?这意味着什么呢?
生:自然经济瓦解。

师:说的好,下面我们一起研究第三个问题:“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逐步瓦解”。

在西方列强廉价优质商品的冲击下,自然经济怎样了呢?看下面的问题:课件出示材料:
武夷北苑,夙著茶名。

饥不可食,寒不可衣,末业所存,易荒本务。

乃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递至争相慕效,漫山遍野,愈种愈多。

苍崖铲为赤壤,清溪泛为黄流。

……近年以来,外洋印度等处产茶日多,行销日滞,富商大贾,历次亏折,裹足不前。

……而乡僻愚民,犹剔壤挖岩,种植不已,等良田于硗(qiao坚硬)确,置耕织为缓图,逆料数年后,工本徒抛,衣食无出,势将坐因。

……现在种茶之区,市疲山败,民心颇知改悔。

师:请同学们思考:1、各国通商之初,武夷北苑农民为什么争相种茶?这个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2、“现在种茶之区,市疲山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说明什么问题?结合现实,我们从中吸取什么教训?请同学们将答案写在纸上,等会请同学发言。

学生h:1、原因是外商大量收购茶叶,利益驱使,农民争相种茶。

说明:外国经济势力冲击封建自然经济,使之逐渐瓦解。

2、原因是掠夺性开发,加上印度等国际竞争。

说明: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并带来恶果。

教训:不能因外来市场变化而盲目扩大生产;扩大生产要注意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

学生1:我认为尽管中国的自然经济破产了,但是西方先进的科
技、制度也随之传到中国。

基于此,鸦片战争后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潮,由此引发了后面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国的近代化开始了。

所以,西方学者的观点是很有道理的。

学生j:反对。

我认为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近代文明,不过是一个客观作用而已。

它不能替代中国人民所遭受的灾难,而且它切断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师:同学们争论的很激烈。

我认为k同学说的对。

正是列强的侵略,造成中国经济沉沦,造成了中国农民手工业者破产,处境悲惨,侵略永远是要遭到谴责的。

当然,鸦片战争也冲击旧经济结构,传播西方科技文化;促进城乡商品经济发展;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启动和资本主义产生;社会生活西化。

这些都不是列强的主观目的。

正如马克思所说:——课件展示:“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使命:一个是破坏性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师:马克思的这一观点,对我们思考历史问题有什么启发呢?
学生l:看问题要从两个方面,还要看清主次。

师:是的,历史有时会出现种瓜得豆的现象。

我们要用多元的观点去看待历史问题,既要看到积极方面,又要看到消极方面;既要看到历史的进步,也要看到历史的局限。

总之,要以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为指导,辩证的看待历史问题。

师:请同学们将课本浏览一遍,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自行对本课进行总结。

师:总之,在19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由于列强大量商品的输入,中国旧的经济结构逐步瓦解,中国的经济沉沦,农民手工业者破产。

但黑夜之中也要看到星光,这一民族的灾难,也包含着民族振兴的机遇。

小农经济开始解体,这就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三、课后小结:
本节课学生气氛热烈,思维活跃,质疑大胆,发言勇敢,且在合作中学习,体现了课堂的有效性。

但问题质疑不够多,部分同学不能主动抢答问题,在今后教学中需要对学生进一步激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