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夏金文字儒学和史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辽金夏思想史之辽夏金的文字、儒学和史学
辽夏金的文字、儒学和史学
华夏文化,历来是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共同尊奉的文化。公元11、12世纪前后的中国社会,是汉族两宋与北方契丹族辽朝、西北方党项族夏朝、东北方女真族金朝先后并存的时期。虽然,在经济和社会形态上,这些以游牧狩猎为主的少数民族远远落后于中原地区以家耕为主的汉族;但在政治和军事上,这些新崛起的少数民族却盛于逐渐走向衰落的汉族。因而表现出,一方面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另一方面汉族又屈辱地向少数民族纳贡求和。但是,正是在这种矛盾的状况下,汉族和少数民族在广泛的领域里发生着融合,以各自的方式共同创造了这个时期辉煌的文明。
(一)辽代文化与思想
辽代先于北宋建立,是契丹族政权。自公元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朝,至1218年西辽被蒙古族灭亡,历时共302年。这期间,契丹族在与汉族、其他民族的交流当中,创造了具有时代特色的辽代文化。其成就达到当时长城以北诸民族前所未有的高峰。
1。辽代文字和音韵学契丹族原无自己的文字,惟刻本为信①。在与汉族长期的交往过程中,受汉族影响很大,渐渐使用汉字。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太子耶律倍、耶律德光等,都能识能写汉字。阿保机建国后,为发展本族文化,于神册五年(公元920年)正月,命耶律突吕不等创制契丹文字。由于辽代多用汉人,汉人教之以隶书之半增损之,作文字数千,以代刻木之约②,因此,初创的契丹字,取汉字的一半,或简化或增添,成一个契丹字,代表某种含义。同时,其念法用拼音方式,以几个音符叠为契丹语一个音缀,写法上仿汉字,合成一个方块字,笔划繁赘。这被称为契丹大字,于创制当年9月开始使用。
天赞年间(公元922- 926年),阿保机之弟迭刺又创造了契丹小字。
《辽史》记载:回鹘使至,无能通其语者,太后谓太祖曰:' 迭剌聪敏可使。' 遣迓之。相从二旬,能习其言与书,因制契丹小字,数少而该贯。③由此可知,契丹小字不同于大字,是在回鹘文基础上制成的。
但在笔划和字体上,仍受汉字影响,属方块字。据《辽文汇》记载,契丹小字笔划简单,亦称小简字④。
①《五代会要》卷二十九。
②《新五代史》卷七十二《四夷附录》。
③《辽史》卷六十四《皇子表》。
④《辽文汇?补遗》郑恪墓志。
契丹大、小字的使用,在当时只限辽代贵族范围,如《辽史》列传中提到通习契丹字的人,是耶律倍、耶律庶成、肖韩家奴、肖音乐奴、耶律大石等上层人物。而这些人又都精通汉文,所以,契丹字的使用范围实际上并不广泛。辽朝的对外正式公文、朝廷诏令奏议、对中原和西夏的所有文件,都用汉文。佛经的解释、著述,士人的科场考试,契丹文学家的诗文集等,也都用汉文。这说明汉文在当时是通用文字。契丹文的使用,迄今考古发现,仅限于哀册墓志方面的装点,并且常常同时对照刻写汉文。尽管如此,契丹文还是被使用了几百年,直到金朝女真文创制成功并推广使用后,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年),金朝才正式废止契丹字。《金史》载:自今女直(真)字直译为汉字,国史院专写契丹字者罢之。这年12月,诏罢契丹字①。
由于契丹文字使用范围很小,辽代书禁又严,民间不准私自刊书,加之战火频繁,辽、金时期的契丹文字没有保存下来。人们只知有过契丹字,却没人见过。在现代的考古发掘中,才发现并确认了一些哀册、壁画上的契丹字,但是究竟是大字还是小字,以及读音、含义等,至今不能确定。
辽代通用汉字,在语言文字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就。《龙龛手鉴》,就是当时一部重要的通俗汉字字书。它由辽代汉族僧人行均(俗姓于)
编撰,成书于辽圣宗统和十五年(公元997年)。书中辑录了当时使用的汉字26433个,加以注释。僧人智光在序言中评价:作者善于音韵,闲于字书,睹香严之不精,寓金河而载缉,九仞功绩。是说行均精通音韵学,以音韵为序编辑此书。又说:全书总四卷,以平、上、去、入为次,随部复用四声列之。又撰五音图式附于后,庶力省功倍,垂盖于无穷者矣。②这种排序方式,虽然在当时还有不完善之处,却是行均独创。因为自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以来,以一至亥排列部首,就成为汉字字书的一贯体例。行均以汉语四声分四卷,又按四声依次编排字序,其价值不仅在于自立体例,而且为当时规范汉字读音提供了依据,对后世音韵学的发展和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书中还收集了一些当时民间使用的简体字、俗字,如合音字甭,合义字歪、孬、■ 等,反映出汉语汉字在当时的使用和变化情况,丰富了汉字内容,也为后代研究汉字发展提供了资料。
《龙龛手鉴》在当时使用很广,不仅被辽朝官员收藏,辽朝文献所载,如耶律楚材家即藏此书,而且冲破辽朝书禁政策,通过私人传入宋朝、朝鲜和日本等。可见它在当时的应用价值很大。也正因如此,这部书才得以保留至今。
2。辽代史学契丹族原没有本民族的历史记载,建辽朝后,在汉文化影响下,辽太祖仿汉族,设监修国史官,耶律鲁不古首任其职①。至辽圣宗,开始重视修史,依照五代和宋的修史制度,编修朝政实录。统和九年(公元991年),室昉、邢抱朴等撰成实录20卷。兴宗重熙十三年(1044年),肖韩家奴等人奉诏完成遥辇可汗至兴宗重熙时的事迹实录20卷。
道宗大安元年(1085年),史臣又修成辽太祖以下7帝的事迹实录。天祚帝乾统三年(1103年),任监修国史官的耶律俨再修辽太祖诸帝实录,写成《皇朝实录》70卷,包括纪、志、传等部分。这部书存至金、元,成为金、元纂修《辽史》的原始材料。
①《金史》卷九《章宗纪》。
②《龙龛手鉴?序》。
①《辽史》卷七十六《耶律鲁不古传》。
自辽圣宗时起,辽朝还修撰了日历和起居注,成为辽朝国史的内容。
此外,当时的私人史著,据史籍载,有《耶律庶成集》、《耶律谷欲集》、《王棠集》、《耶律常哥集》、《肖韩家奴的策对》等书,但留存至今的仅有辽朝汉人王鼎所写《焚椒录》1卷。书中记述了辽代耶律乙辛诬陷宣懿后的始末。
3。辽代儒学契丹人仿汉族国家方式建辽朝立皇帝,其官制和统治也都学汉族。
因此,在思想统治方面,从开国起便不立佛教而立儒学。神册三年(公元918年)在上京建孔子庙,次年,辽太祖即亲谒孔庙。辽圣宗、道宗时期,都曾诏令各州修缮孔庙,并颁行《五经》,尊孔子为先圣先师,将儒学抬到思想统治的高位。
同时,儒家经典在辽朝被定为太学、州学教材,令博士、助教教之①。皇帝自己也研读儒学。如辽圣宗好读贞观事要至,太宗明皇实录,阅唐高宗、太宗、玄宗三纪②,从《贞观政要》中汲取儒家统治经验。又诏令肖韩家奴等人以契丹文翻译《贞观政要》等儒术之书,将其纳入契丹文化之中。辽道宗颁行《史记》、《汉书》③,又召权翰林学士赵孝严、知制诰王师儒等进讲《五经》大义④,召枢密直学士耶律俨进讲《尚书?洪范》⑤,等等。由于皇帝扶持,儒学在辽朝兴盛起来,研究传统儒学经典的学士很多。但由于辽朝书禁和辽末战乱,未能留下这些著作,辽代学者对儒学的思想阐发也无从知晓了。尽管如此,辽代文化中所包含的浓厚的儒家精神,是十分明显的。
(二)西夏文化与思想
西夏,是北宋时期立国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以党项族为主,包括汉、吐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