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少儿声乐发生训练与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王丹
摘要:“声乐是以人声为手段来表现音乐,
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的一种表现艺术。
”
随着我国对素质教育的倡导,国家及社会对少
儿声乐学习的重视,已有越来越多的少儿加入
到声乐学习的大军中来。
本文将围绕少儿在演
唱中的存在常见现象、如何让少儿声乐学习者
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及技巧、如何让少儿声乐
学习者做到正确的歌唱作简要探析。
关键词:少儿声乐发声训练发声技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培养和造
就新世纪人才的国民教育中,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功能。
如今学习声乐的少年儿童愈来愈多,那么怎样把发声技巧、用气、歌唱的科学方法传授给少儿,就成为从事少丿声乐教学的工作者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少儿在演唱中的存在常见现象
好的歌唱仅仅凭借有一副好嗓子是不够的,美妙的歌
声必须由科学的发声方法与熟练的演唱技巧作支撑。
那么,
要想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自如的运用演唱技巧,就必须
不断的直面在训练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不断的突破
问题,不断的解决问题。
(—)鼻音过重
在少儿声乐教学过程中,少儿们在演唱时出现鼻音过
重这一现象是比较常见的。
通常情况下,很多少儿都会把
鼻音与鼻腔共鸣、头腔共鸣混为一谈,这一现象在少儿演
唱高音区时会表现得最为明显。
他们会为了追求高位置一
味使劲儿地捏着鼻子唱,误以为加重鼻音就是在运用鼻腔
共鸣,误以为只要加重鼻音就能找到歌唱时的高位置。
很
多时候,少儿们对于自己的鼻音过重是完全无意识的,甚
至是习以为常的,他们会认为在歌唱中存在鼻音是非常正
常的现象,根本不会觉得鼻音过重是由于不正确的发声状
态所导致。
2019年第1期21
Q酬熾I学市论斥丨音賜堂
(二)声音莫抖
声音颤抖在少儿声乐教学过程中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学生在每一个音的结束、每一个乐句的结束、每一个乐段的结束,每一首歌的结束.或者在演唱较长时值的音符时.总是会不由自主地出现声音苍白、淡薄、不自然的细碎抖动,音量逐渐变弱,气息明显不够用。
最关键的是学生对于自己发出这种无规律的颤抖的绵羊音时,是完全处于无意识的、无法自控的状态。
造成这种情况一般是由于学生的歌唱状态不够松弛、喉部肌肉力量过大、喉头位置不稳、加上气息不够流动、气息的支撑度明显不够所致。
(三)音量太小
笔者认为.造成少儿声乐学习者音量太小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其一,生理因素的影响。
如部分年纪较小的幼儿声乐学习者,他们的声带发育尚不完全,声带稚嫩脆弱,音域较窄,且通常在一个八度以内。
所以在歌唱时,他们的音量大小自然而然会受到如上这些生理因素的影响。
其二,心理因素的影响。
在少儿声乐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生性胆小,性格内向,害羞拘谨的学生.尤其在初次见到声乐教师时,这类学生通常会胆怯紧张到话都说不出来,更別提能止常的张嘴歌唱”其三,咬字问题的影响"有很多的少儿声乐学习者天生拥有一副大嗓门,在日常生活中说话时的声音也非常洪亮,但唯独在歌唱时因为咬字不当而让大嗓门了无踪影,造成歌唱时的音量与平常说话时的音量形成鲜明的反差。
(四)咬字问题
“人的歌唱乐器与其他乐器最大的差异在于人声具备第四器官一±字器官,吐字器官是唇、齿、舌、牙、喉.它们是变声音为语言的器官。
”“咬字、吐字是人以意志使唇、齿、舌、牙、喉.这五个吐字器官与咽腔配合发出语音,表达由不同的字组成的语句。
”少儿在歌唱过程中出现咬字方面的问题是很多见的,有的学生是因为年幼还没有学过拼音,不会正确地拼读,加之识字量有限,造成咬字、吐字含糊不清;有的学生是因为受到家乡方言和父母家人语言习惯的影响,普通话不够标准;有的学生是因为在歌唱过程中发声方法不当,造成咬字不准确
(五)高音捏挤
无论是对于成人声乐学习者也好,还是少儿声乐学习者也罢,如何能较好的解决歌唱中的高音问题是声乐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在少儿声乐教学过程中.对于初学的少儿声乐学习者而言,如何把高音唱好是一个大难题。
在演唱高音时,他们会时常出现要么高音唱不上去、要么一到高音就破音、要么声嘶力竭地去喊唱高音的情况。
“在靠蛮力唱出的嗓音中,突出的是较高而不谐和的泛音,这导致硬的、金属的、尖锐的音质”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学生喉头位置过高,喉头发紧.喉头不够松弛,气息过浅所致。
二、少儿声乐发声训练的方法与技巧
(一)保持少儿声音的自然本真
少儿声乐训练与成人声乐训练从根本上来说并无太大区别,都要用气息支撑,都要符合科学发声方法,都要优美动听。
有人认为孩子要变声后才能学习声乐.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孩子从牙牙学语就开始用嗓子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受外界的影响增多,生活中与小伙伴大声吵闹,乱喊乱叫或模仿成人唱各种歌曲,使得孩子养成错误的发声及歌唱习惯,天长日久,长大后要改正就非常困难。
所以,让孩子从小学习科学的歌唱方法,养成良好的发声习惯,这不仅对孩子将来的歌唱好,同时对说话音量大小、音色好丑及长时间讲话后咽喉疼痛与否都具有极大的关系。
那么,怎么样才能使孩子的声音明亮、通畅、圆润、集中、灵活、柔美呢?首先要告诉孩子尽量不要高声乱喊乱叫,不要去模仿成人唱歌或跟着唱成人高音,甚至长时间唱高音,这样对孩子稚嫩声带的损伤是很大的,本来自然优美的声音也被破坏了:(二)保持少儿正确气息训练
正确的发声训练,首先要进行正确的呼吸训练。
要获得好的声音,首先要掌握自己的呼吸,并且会运用呼吸。
因为人声共鸣的多少,是靠气流来调节的,正确的呼吸产生的气流能帮助声波产生共鸣,扩大音量,那么声音的共鸣乂是靠5个共鸣腔体来组成的,即:胸腔、咽腔、口腔、鼻腔、头腔。
如果没有正确的呼吸方法和运用气息的原动力,就唱不好歌,对孩子进行呼吸训练时,我们采用了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孩子,正确的吸气就像你的腰间有一根细绳子勒着腰难受了,你要凭借腰间往外凸的力量把细绳子崩断.在崩的同时.微笑着张开嘴吸气。
这个方法很有效.一节课学生就能把气吸到横膈膜(即腰间处),然后让学生再次感受错误与正确吸气的感觉,在两种方法的反复比较中学生就会发现正确的吸气是气在腰间横膈膜及腹部处.这时胸部、肩部、喉部全处于松驰状态,进而告之脸部要微笑,舌头要放平,下腭和颈部肌肉放松,上下牙齿稍分开,不要咬紧.发出“毗”
222019年第1期
酪煲
口腔、牙关、喉咙打开来唱,当人在打哈欠时喉
咙是放松稳定的,这样去逐步扩展音域,在训练 时还要注意不要为了音量的大小去撑着喉咙,声 音往脑后唱.这样唱既损坏孩子的声带乂失去了
童声清纯、明亮、甜美的声音。
(四)选择少儿适宜的歌唱曲目
针对少儿歌唱选择适宜的曲目是很重要的.
选曲目时要内容健康向上,曲调优美顺畅.歌曲 要有一定的艺术性,这样有利于少年儿童的健康
发展。
对于那些从谱子上看,词曲都好,但因声
区使用不当而在实际演唱中不能发挥少儿的音
色,演唱就达不到好的效果,所以少儿歌唱选曲
目,一定要根据孩子年龄的大小,声音音域有多
宽、音色等方面来选歌唱.孩子小可选一些歌词 朗朗上口,曲调顺畅,音域不要太宽的歌来唱. 这样的歌小孩就会喜欢,且容易唱得好听,孩子
就会树立起自信心,喜欢来上课,自然歌唱水平
也会得到较快提高。
有的孩子虽小,但天生声音 好.音域宽.对这类艺术小天才,切记别让其过
早唱音域宽的大歌,不要认为只要孩子能完成大
歌,为了比赛获奖,为了演出,为了别人的夸赞,而让
孩子常唱大歌.小孩声带太稚嫩.这样很容易把声音损
坏掉。
三、结语
在今天,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 的不断提高,重视少儿身心健康、培养其综合素质,为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厦添砖加瓦,是每一个家长义
不容辞的责任通过发展少儿声乐事业.帮助少年儿童
从小树立热爱真善美的价值观.也是我们每一个文艺工
作者的光荣任务本文在如何让少儿声乐学习者掌握正 确的发声方法及技巧方面进行探析.抛砖引玉的目的也
在于此.愿和社会各界有志之士共同探讨,将利国利民
的少儿声乐事业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 俞于正、田晓宝、张晓钟著:《声乐教学论》.西南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0;
[2] 周小燕著:《声乐基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3] 弗•兰皮尔蒂等著:《嗓音遗训》,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安顺市文化馆)
的音来,横膈膜控制住气;气流把声音轻轻推出时心中
默默地数数.用数数来衡M:气息控制时间的长短.以此
达到气不控制到一定的时间就不能换气「以此练习,控
制气的时间逐渐加长.这是慢吸慢吐气的练习;而跳音
练习则要快吸气、快吐气,肚脐下方小腹(丹田)往外凸
时不出声,往回收缩时发出哟的声音来,这样孩子很快
就能找对练跳音的气息。
找到练气吸气的正确方法后,
便让孩子反复练,每天坚持练io 分钟左右,一段时间下 来,气息有了很明显的好转
(三)让少儿保持正确的发声
少儿唱歌,大部分在发声上有几种毛病.即:高声
区“喊”.中声区“白”,低声区“虚”。
这些对歌唱来说
的不良习惯是因为没有经过训练之前不能使发声得到充
分的气息支撑.没有打开喉咙、牙关,打开口腔等声音 通道.当需要大声高声唱歌时,只能依靠喉部肌肉不正
常的用力去逼迫声带造成的:老师的训练就是要帮助孩
子改掉这些不良歌唱习惯.使“喊叫”变为“唱”.使“白声” 变为“圆润”,使“虚声”变为“结实”的声音 训练少儿
从一开始就要淡化孩子真假声分界音的概念.强调混合
声练习。
因此,训练少儿歌唱发声的正确方法,应当是
在气息的支撑下,微笑着提笑肌.打哈欠的那种感觉把
204 9年第1期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