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研究方法及模型简述
城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在空间尺度上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 个层次进行评价,本研究既是从宏观尺度上对XX县城区展开的土地节 约集约利用评价工作。宏观评价是对研究区域内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 总体评价,总的思路是建立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定量反映城镇土地集 约利用状况与合理集约利用状况的接近程度。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是 对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进行整体定量描述的一种评价方法[37、38]。这种 描述是建立在对社会经济多方面进行科学统计的基础上,从而取得满 意的评价结果。要对社会经济复杂的多方面进行精确的定量统计,还 得借助于统计指标体系。统计指标体系中的每一个指标反映一个社会 经济事务的特征,统计指标体系则从被研究对象的相互关系中,反映 总体多方面的特性。这个评价过程是按照一定的目标原则,以评价对 象单元为样本,选择对评价样本发生作用的因素或因子作为评价指标 ,通过适合的模式将其予以量化并计算和归并,从而实现评价目标的 一种评价方法[39]。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国内: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在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标准方面,国土资源部 2008 年发布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规定了“建设 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工作体系、程序内容、技术方法、成果 验收、更新及应用等[15]”。根据评价内容的不同,宋戈、龚义、 查志强、汪波[4、16]等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构建了土地节约集约利 用评价指标体系。在评价方法上多采用了多因素综合评价法、主 成分分析法、熵值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等。均在城镇土地节约 集约利用评价的实践与理论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国内:
在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概念与内涵方面的研究上,国内众 多专家学者都尝试做出阐述,如马克伟、杨兴权、朱荣勤[9]等试 着从土地投入的角度来理解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何芳、林 坚[10]等从土地投入与产出的角度来理解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陶 志红、谢正峰等认为应从土地结构优化和用地布局的角度来定义 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龚义、陈书荣和曾华[11、12]等认为土地集约 利用是多目标追求下的城市土地利用过程;渠丽萍和姚书振[13]则 把土地集约利用看做一个综合的开放系统。然而,随着土地利用 实践的进一步深入和研究的逐步深化,城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 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但对城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概念和内涵 却没有形成统一认识,对城镇用地如何集约利用,到目前还没有 系统的阐述[14] 。
——国外:
近代科学的快速发展,不同国家的学者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的研究强调从生态环境方面研究土地利用的强度,更加注重土地 节约集约利用的适度问题。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日益被提升到各国的战略高度,并且在 技术手段、制度制定等方面深入进行了不同的研究和实践,如美 国西雅图大学和马里兰大学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研究,尤其是 其开展的城市土地利用潜力的评估技术,颇为成熟;此外,不同 的学者在不同的研究领域构造了大量的综合研究模型,如CLUE模 型、IMAGEL模型、IMPEL模型等。以及3S技术的广泛应用,为 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4]。
——国内:
总的看来,国内学者对于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研究也取 得了较大的进展,充分认识到了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必要性 ;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内涵也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从不同角度 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但仍 然存在内涵界定不完善、微观尺度研究较少、理论研究不够系统
、还未形成统一标准等问题,亟待解决。
——国外:
综合看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生产力水平提高,科学技
术的深入探究和广泛应用,多数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土地利用
方式已经逐渐从粗放向集约方向发展。国外的许多学者提出的 理论以及众多国家的有效地实践,在实践中,我国都可拿来有
效地、批判地借鉴,成为我们进一步深入加强土地集约利用研
究的依据。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城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2015年6月1日
汇报提纲

国内外研究综述

研究方法及模型简述

研究结论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外:
国外早期的古典经济学家,如大卫〃李嘉图[1]等人在其研究中对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概念就曾表述过,农地集约利用是指在一定面 积土地上,集中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使用先进的技术和 管理方法,在较小面积土地上获取较大收入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 后期的经济学家,也在不同方面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做出不同的贡 献。如早期德国的经济学家杜能[2]在《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 系》中,阐述了农地利用最优区位布局的思想,对城郊农用地类型 的空间分布展开了研究,其圈层论中确定的集约化、专业化经营的 布局方法,对土地利用布局研究有着划时代的意义;韦伯[3]的《工业 区位论》、克里斯塔勒提出的城市中心地理学说以及后来在城市土 地利用中出现的同心圆模式、多核模式、扇形模式等都曾涉及到对 节约集约用地的相关理论研究。
二、研究方法及模型简述
数据来源:
1.实地调查、走访 2.相关部门提供 3.网站检索 4.遥感解译提取 5.相关统计资料和技术规范、规程等
——国外:
国外世界众多城市的土地利用方式、土地管理体制虽不相同,但发展水平 和历程几近相同,期间从未忽视过城市土地利用过程中粗放与集约的矛盾,适 时调整土地利用强度,寻求最佳的土地利用方式,达到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 法国巴黎、德国汉堡、美国芝加哥、英国伦敦等发达城市都经历了城市化初级 阶段的高度集中到城市化成熟阶段的空城化[5]。二战后,许多国家由于土地管 理政策的薄弱,城市与郊区的盲目扩张和无序延伸,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土地 大量的闲置并存现象日益突出,世界各国均将土地保护作为一项重要的政府行 动,关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方面的实践,代表国家主要有日本、英国、美国等 。日本曾先后颁布《地方开发促进法》、《国土利用计划法》等相关法律来促 使土地合理利用,并且形成一套严格制度,日本的法律对建设用地占用农地设 置了较高的门槛,作出了严格限制,体现了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的理念。英国成 立《绿带法》,通过在城市周边设置绿带来限制城市的无序扩张,促进城市用 地的合理布局,其中央集权性的土地规划体系,强调城市内部空闲用地的循环 利用,使得英国在集约用地方面也取得成效。美国是世界上较早实施土地用途 管制的国家,提出“城市增长边界”的概念,美国的规划学界提出如“紧凑式 发展”、“精明增长”、“内填式发展”等城市土地利用的思想,建立了健全 的土地成长管理制度,实质上也体现了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4]。
技术路线:
二、研究方法及模型简述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应采取定量与定性并重的技术思路。 定量评价要注重数据采集的可靠性和真实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评价因素因子的选择及其权重的确定既要体现共性,又要体现 特色,这样运用模型计算的评价指标值才能真实反映土地节约集 约用地水平,为定性评价提供数据支持,得出的定性评价结论才 具有客观性和前瞻性;定性评价要着力规律性总结,这种总结应 该建立在定量的标准之上,为决策部门制定用地政策提供方法和 途径。
——国内:
我国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研究主要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并大 多是以农地集约利用为基础引申而来。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 速发展,城市发展带来的城市问题逐渐显现,耕地资源短缺、土地利用 效率低等现象日渐突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问题成为学术界和政府关注 的重点[4]。 《土地管理法》颁布后,国土资源部在1999年又相继开展了“国土资 源大调查”项目,设立了“城镇土地价格调查和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 ”,其子课题研究中,以天津、长春、济南、南京、福州、包头、义乌 共7个城市作为试点城市开展城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工作[6];分 别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进行评价,正 式开启了我国对城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研究。并且于 2000 年编制 出台了《2000 年城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实施方案》,随后又编 制完成了《城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设计》[7]; 2003 年,国土资源部在《国土资源“十五”计划纲要的通知》中提出了 “全面开展城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潜力调查与评价的任务”[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