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形式与认识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性认识是以感觉、知觉、表象这样具体形 象的形式,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
2、感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 (1)感觉:人通过感觉器官对事物的个别属 性的反映,是意识和外部世界的直接联系。 人的感觉器官包括:眼、耳、鼻、舌、身, 通过感官与外界事物的接触,我们分别形成了 关于外物的颜色、声音、气味、滋味及软硬、 冷热等认识,也就是感觉。
wenku.baidu.com
2、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
概念是对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和一般特征的概 括和反映。 水果
判断是对事物之间联系的逻辑反映,是对概念 的展开。
水果
苹果是水果 西红柿不是水果
推理是由已知合乎规律地推论出未知的逻辑形式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帝国主义是反动派
帝国主义是纸老虎
卡斯帕洛夫与“深蓝”对 弈
理性认识中 有感性认识
判断
这花是红的
概 念
感 觉
那树是绿的
感性认识中 有理性认识
语言
爱因斯坦火车
设想一段笔直的铁路,观察者坐在铁路旁边的路基上。 来了一阵雷雨,两股闪电同时击到这段铁路上不同的 两点A和B。
A
C
B
爱因斯坦于是问:我们所说的“同时”是什么意思呢?
假定这个观察者坐在A和B两点的正中间。并 且备有特别装置的镜子不必转眼就能同时看到 A和B。要是闪电的光在同一瞬间反射到观察 者的镜中,这两股闪电可以看作同时发生。现 在一列火车沿轨道驶来,另一个备有同样装置 的观察者,坐在车厢的顶上。当闪电击中A和 B两点的那一瞬间,坐在车顶上的观察者发现 他自己刚好和坐在路基上的观察者面对面。
1、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
(1)必须占有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这是感 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事物的本质和 规律总是隐藏在现象后面的,理性认识要反映 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必须掌握关于现象的尽可 能全面的材料。 (2)必须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 加工。这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途径。 毛泽东把这一过程概括为“去粗取精,去伪存 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十六字方针)
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 (1)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 (2)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
1.各种颜色 的鱼 2.各种嘴形 的鸟
1 1
1.用腮呼吸的 水生动物 2.羽毛
2
2
感性认识 反映现象
理性认识 反映本质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感性认识 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升 华。(P262) (1)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
C2
A
C1
B
这两道闪电会不会同时出现在车顶上观察者的 眼前呢?答案是:不会。因为如果列车从B点向 A点开,那么B点的闪电光映射到镜中时显然 会比A点的闪电光迟几分之一秒。无论车速快 慢,车上的观察者总会坚持前面的闪电先击到 路轨。在静止的观察者看来,这两道闪电是同 时发生的。
这两道闪电所带来的难解的谜,使爱因斯坦理 论中最精妙也最难懂的“同时的相对性”这个 观念,变得又有趣又生动。(时间与速度)
第二节 认识过程及其内在机制
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认识是对事物现象和外 部联系的感性认识,要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就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又必须回到 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这就是认识过 程中的两次飞跃。
一、第一次飞跃: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任何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现象是事 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本质则是事物的根 本性质,是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现 象是本质的外在表现,本质总是要通过现象表 现出来的,但表现本质的现象又有真象和假象 之分,要真正把握事物,就必须透过现象认识 本质,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正确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虽然是两种不同程度的 认识,但他们又是辩证统一的。割裂感性认识 和理性认识的关系,就会犯唯理论和经验论的 错误。唯理论的错误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教条 主义,经验论的错误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经验 主义。
二、第二次飞跃:由理性认识到实践
1、由理性认识到实践飞跃的必要性:
(1)这是理性认识本身的要求。认识的目的是 为了改造世界,理性认识必须回到实践中去,通 过指导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其目的。
(2)这是实践本身的要求。实践必须要有理论 的指导,只有正确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才能实现 改造世界的目的。
(3)理性认识还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和修 正,补充和发展。 2、实现由理性认识到实践飞跃的条件和途径
小结
思考题
第一节 主体观念地把握客体的基本形式
(认识的基本形式)
一、感性认识及其基本形式
1、感性认识。也称“感性直观”,是人们凭
借感官对客观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的认识。
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具有直接性和具体性的
特征。
直接性: 感性认识与客观对象之间不存在中介,是人 们感觉器官对事物的直接感知。
具体性:
爱因斯坦:光既 有粒子性,又有 波动性。
牛顿:光 是“粒子 ”。 惠更斯: 光是波。
对光的本性的认识与再认识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致性
认识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的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发展过程。认识的辩证 发展规律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认识论基础,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过程就是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过程。把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变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 的伟大创造,也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创造 性发展。
(1)指导实践的理论必须是正确的,错误的理 论会把实践引入歧途。 (2)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与具体实践相 结合。把一般理论具体化。
(3)理论必须为群众所掌握。因为群众是实践 活动的主体,理论要回到实践,就必须让群众 自觉地用理论指导自己的活动。 (4)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如 原子能的利用,必须具备能使原子发生裂变和 聚变的技术装置。
人的认识总是要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积极 的情感可以给认识注入活力和生气,对认识的 发展起推动作用,消极的情感会抑制人的认识 能力,过度的情感(激情)可以使人爆发出智 慧的火花,也可以使人先去理智。因此,我们 必须学会掌控自己的情感。 视频:《深圳涉日游行》 《恋爱禁止令》
(2)意志。在认识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动力、定 向、控制等作用。意志薄弱者,遇到困难就会 裹足不前,动摇甚至放弃自己的目标;意志坚 定者,可以排除各种干扰,甚至承受难以想象 的痛苦和牺牲,向着预定的目标前进。
四、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非理性因素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在知、情、意 三类意识要素中,情和意即情感和意志,包括动机、欲 望、信念、信仰、本能等不以理性思维为基础,不属于 人的认识能力的方面,称为“非理性因素”。
广义:在上述因素外,还包括认识中不能被逻辑思维 所包含的心理形式,如幻想、想象、猜测、顿悟、直觉、 灵感等。这些因素属于人的认识能力,但同逻辑的、自 觉的理性思维相比,具有不自觉、非逻辑的特点。
意志对认识活动的影响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 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 所为,增益其所不能。
(3)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以非逻辑形式 出现的非理性因素,是认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 因素,认识不可能机械地按部就班地由感性认 识到理性认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借助幻想和 想象,更需要直觉的顿悟和灵感的一闪。而理 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也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依靠人们的幻想、想象和直 觉地帮助才能完成。

只是健康人对错觉都能自行矫正罢了。
感觉和知觉都是事物的直接刺激引起的,表 象则是事后的回忆和再现,它可以对感觉和知 觉的某些方面进行强化(弱化),也可以对感 觉和知觉进行重组。因此,表象已经具备了某 种程度的间接性和抽象性,是感性认识过渡到 理性认识的重要环节。
视频《寻找初恋情人》
二、理性认识及其基本形式 1、理性认识也称“理性思维”,是对事物的 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 间接性:它不是人们在接触事物中直接产生, 而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经过头脑思维才产生 的对事物的间接反映。 抽象性:它不是具体形象地反映事物的表面现 象,而是以概念、判断、推理这样抽象的逻辑 思维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六章
认识形式与认识过程
本章主要阐述认识的基本形式,并从动态发
展的角度探讨认识的发展过程及其条件。
[教学目的]
掌握认识的基本形式以及认识的
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由 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目 录 第一节 主体观念地把握客体的基本形式 第二节 认识过程及其内在机制
(2)感性认识有待发展为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
来源于
F=GM1M2/R2
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
有待于发展到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1)感性认识中有理性认识的因素(P254)。同 一事物,不同知识背景和思维能力的人,会有 不同的感觉。
(2)理性认识中有感性认识的成分(P254、255)。 理性认识需要通过感性形式的语言、符号表达 出来;抽象的理论需要具体化才能理解。
际事物完全不相符的事物。
花瓶or人像
九 张 脸

引起错觉的原因很多。感知条件不佳、客观刺激不 清晰、视听功能减退、强烈情绪影响、想象、暗示
及意识障碍等都能引起错觉。

胆小者夜晚独经旷野,心中恐惧,会把树木当成人 形,把自己的脚步声误认为是有人在追赶;对亲人 的长久悬念,会把风声误认为有人敲门。 存在错觉不一定都说明有病,健康人也能出现错觉,
三、认识的辩证运动 认识不是一次循环就可以完成的,是一个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 以至无穷的发展过程。 实践 认识 再实践 再认识 ……
1、认识过程的复杂性
人们的认识要受到客观事物的发展及其本质暴 露程度的限制,受到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还受 到人们的实践范围、立场、观点、方法和知识水 平等主观条件的限制。因此,人们往往需要经过 由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多次反复的过程,才能 达到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
2、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作用的具体表现
(1)情感。情感的种类很多,根据其强度和持 续时间的不同,可分为心境、热情与激情三种。 心境是强度较低但持续时间较长的情感,如绵 绵柔情、闷闷不乐、耿耿于怀等;热情是强度 较高但持续时间较短的情感,如兴高采烈、欢 欣鼓舞、孜孜不倦等;激情是强度很高但持续 时间很短的情感,如狂喜、愤怒、恐惧、绝望 等。
苹果(感觉)=
红或甜或硬或……
硬! 红! 甜!
感觉
(2)知觉:是对事物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综 合反映。如关于“苹果”的知觉。 苹果(知觉)=红+甜+硬+……
一个又甜又硬的红苹果!
知觉
(3)表象:人的大脑对过去的感觉和知觉的回 忆和再现。
知觉
回忆再现
表象
知觉与错觉:错觉是把事物歪曲地感知为与实
1、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1)对认识过程具有激活和驱动作用。实践是 人一切活动的动力,也是认识活动的内驱力。这 种内驱力需要强化和激发。非理性因素通过对认 识辩证过程的激活和驱动作用,促使主体思维处 于紧张和觉醒状态,以便形成关于客体的完整认 识,实现认识的目标。
(2)对认识辩证过程具有调节作用。表现在: 促成思维定势的形成或解除思维定势。
(3)参照作用。每一事物都有多方面的规定性。 人们在判定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时, 是通过参照主体的意志、情感等非理性因素, 把与自己的需要与密切相关的对象突出出来, 作为认识的客体的。
(4)对善和美的价值追求。真、善、美是理性 因素和非理性因素与客体综合作用的结果。但 相对来说,理性往往追求的是认识的真理性, 而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所追求的则是认识 的善和美等价值方面。
关于地球的形状,古代有人认为天是圆的,地球是 方的(即所谓“天圆地方”说)。16世纪麦哲伦环 球航行成功,人们才普遍地认识到地球是圆形的。
麦哲伦
发明家爱迪生,试验了 1600多种材料,经历了 8000多次的失败,才找 到了合适的电灯灯丝。
2、认识过程的上升性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揭示了人类认识永无 止境、无限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个规律告诉我 们,人的认识往往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只有 在实践中不断进行认识和再认识,才能对一个 复杂的事物或现象形成完整、正确的认识,不 断地接近客观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