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戏曲常识
中国古代文学戏曲成熟繁荣期考点
![中国古代文学戏曲成熟繁荣期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70b8803a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c5.png)
中国古代文学戏曲成熟繁荣期考点一、中国戏曲简史1、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综合而成。
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2、先秦时期:戏曲的萌芽期。
《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
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又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
从汉、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等。
3、唐朝:戏曲的形成期。
中唐以后,我国戏剧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形成。
唐朝经济高度发展,使文学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戏曲艺术的繁荣昌盛。
唐玄宗对戏曲和其他艺术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梨园原来是长安的一个地名,因为唐玄宗在此地教演艺人,后来就与戏曲艺术联系在一起,成为古代对戏曲班子的别称。
4、宋、金:戏曲的发展期。
宋代的“杂剧”,金代的“院本”和讲唱形式的“诸宫调”,从乐曲、结构到内容,都为元代杂剧打下了基础。
5、元朝:戏曲的成熟期。
“杂剧”在原有的基础上迅速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戏剧。
它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特点,标志着我国戏剧进入成熟的阶段。
6、明清:戏曲的繁荣期。
明朝中期,传奇逐渐发展起来,涌现了大量的剧作家和剧本,最显著的代表是汤显祖,他的代表作《牡丹亭》现在仍然极受欢迎。
到了清初,出现了“南洪北孔”,洪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是被称为“双璧”,是清传奇的杰出代表。
7、徽班进京。
乾隆五十五年,即公元1790年,为庆祝乾隆的八十寿辰,八大徽班进京献艺,带来了与昆曲截然不同的一种地方曲调——徽调,给京城观众以耳目一新之感。
徽调以其通俗质朴之气赢得了京城观众的欢迎,从此在京城扎下了根。
8、中国戏曲史上的大事——京剧形成。
继徽班进京之后,湖北汉调艺人也于道光年间(1828年前后)进京与徽班艺人同台献艺,他们同徽调艺人一样唱皮黄腔,只是更具湖北风格。
徽、汉皮黄在京城和流,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终于在1840年前后,形成一种独具北方特色的皮黄腔京剧。
中国元素戏曲介绍
![中国元素戏曲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fc0b6a86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55.png)
我国元素戏曲介绍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融合了音乐、舞蹈、表演和文学等多种艺术形式。
作为我国的国粹,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下面将详细介绍我国元素戏曲。
一、戏曲的起源与发展戏曲起源于我国古代的祭祀仪式和宫廷舞蹈,经过演变和创新,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表演形式。
在唐代,戏曲逐渐成为民间娱乐活动,并通过民间艺人的传承和创新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宋元明清时期,戏曲得到了进一步的繁荣和发展,形成了京剧、豫剧、越剧、粤剧等不同剧种。
二、戏曲的表演形式戏曲的表演形式包括唱、念、做、打四个基本功。
其中,“唱”指的是演员用特定的唱腔进行歌唱,“念”指的是演员用念白的方式表达角色的心理活动,“做”指的是演员通过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来塑造角色,“打”指的是演员的武打动作表演。
这四个基本功共同构成了戏曲表演的核心。
三、戏曲的剧种分类我国的戏曲有多个剧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京剧、豫剧、越剧和粤剧等。
京剧是我国最著名的戏曲剧种之一,以其丰富的表演技巧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而闻名于世。
豫剧是河南地区的特色剧种,以其激情四溢的表演风格和富有地方特色的剧本而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越剧则是浙江地区的传统剧种,以其细腻的表演风格和优美的唱腔而享誉海内外。
粤剧是广东地区的特色剧种,以其独特的音乐和舞蹈形式而备受瞩目。
四、戏曲的音乐与舞蹈戏曲的音乐和舞蹈也是其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
戏曲音乐以器乐伴奏和唱腔为主,旋律优美动人,情感丰富。
舞蹈则是戏曲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舞姿的变化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心理活动。
五、戏曲的剧本与角色戏曲的剧本通常选取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经典故事或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改编和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剧本。
剧中的角色分为生、旦、净、末等不同类型,每个类型都有其独特的表演方式和角色特点。
六、戏曲的服饰与道具戏曲的服饰和道具也是其重要的艺术元素之一。
演员们身着华丽的戏装,通过服饰的颜色、款式和配饰来展现角色的身份和性格特点。
《中国戏曲史》复习重点汇总
![《中国戏曲史》复习重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147e724c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9.png)
《中国戏曲史》复习重点汇总中国戏曲史复重点汇总
1. 戏曲的定义和特点
- 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形式的统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 戏曲的特点包括唱念做打,以及脸谱化的角色表演等。
2. 中国戏曲的历史发展
- 中国戏曲起源于古代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经过不断发展演变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
- 戏曲的发展经历了元曲、明代传奇和清代评剧等不同阶段和流派。
3. 戏曲剧种与代表作品
- 中国戏曲包括京剧、豫剧、越剧、评剧等多种剧种,每个剧种都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代表作品。
- 京剧的代表作品有《红楼梦》、《白蛇传》等;豫剧的代表作品有《山河恋》、《相思树》等。
4. 戏曲角色与表演风格
- 戏曲中的角色分为生、旦、净、末四类,每个角色类型都有其特定的表演风格和技巧要求。
- 生角色以阳刚之气为特点,旦角色以阴柔之美为特点,净角色以活泼机智为特点,末角色以稳重幽默为特点。
5. 戏曲音乐与舞台美术
- 戏曲音乐是戏曲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曲调、唱腔和音乐伴奏等。
不同戏曲剧种有不同的音乐风格。
- 戏曲舞台美术包括舞台布景、服装、道具等,通过精心设计增强戏曲表演的艺术效果。
6. 戏曲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戏曲艺术通过它独特的表现形式,向观众展示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以上是关于中国戏曲史的复习重点的汇总,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如果有任何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中国古代戏曲 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戏曲 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ca5a275a26925c52cc5bf26.png)
中国古代戏曲1.成熟的戏曲是以代言体的言语、动作、歌舞,来表演故事。
2.戏曲演出的特点是“有声必歌,无动不舞”。
——齐如山3.唐代歌舞剧:歌舞结合角抵打斗的情节小戏,如《踏摇娘》、《兰陵王入阵曲》4.唐代参军戏:由两个演员合演的一种滑稽小戏,内容以调笑为主,被调笑者叫参军,调笑者叫苍鹘。
5.戏曲成熟时间:宋金时期,十一世纪末到十三世纪初,特指北宋后期和南宋前期。
6.宋金戏曲成熟的条件:前代的戏剧遗产积累,当代所提供的重要条件,最根本的是由于宋金城市的经济空前繁荣,市民队伍迅速壮大,急剧增长的对文艺娱乐的社会需求所导致的艺术消费的商品化。
7.金院本与宋杂剧在性质上基本相同,其实就是宋杂剧在北方的遗留,两者只是时间不同。
8.元曲是一个既包括散曲也包括元杂剧在内的综合概念,即可用作二者的总称,也可分别特指其中的一种。
9.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和郑光祖的《倩女离魂》,被合称为元曲四大爱情剧。
10.五大历史剧:关汉卿的《单刀会》、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纪君祥的《赵氏孤儿》、高文秀的《渑池会》。
11.元杂剧:是以金院本、诸宫调和宋代说话为三大主要渊源,同时吸收融汇了前代戏剧、曲艺等各种文学艺术的营养成分而形成的一种新戏曲。
12.曲律与诗词不同,采用中原音的新四声。
其特征是平分阴阳和入派三声,即平声化为阴平和阳平两个声调,入声消失,所有入声字都流入平上去三声之中。
南戏则是平上去入。
13.科范,就是做与打的做工表演,一般简称科,除了徐渭所说的动作表演,在元剧中还有两种含义,一指规定的某种特殊的情感表演,二指某种特定的舞台音响效果。
14.题目正名:元杂剧结尾有题目正名,用两句或四句对偶句总结全局内容,交代剧名。
15.元杂剧按类型分类:婚姻爱情剧、历史剧、公案剧、英雄传奇剧、社会问题剧、神仙道化剧。
16.关汉卿杂剧:仅记载66种,今存18种,按题材分为社会问题剧、爱情婚姻剧、历史剧三类。
中国戏曲文化知识简介
![中国戏曲文化知识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914dcb72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3d.png)
中国戏曲文化知识简介
中国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流传久远,有着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音乐舞蹈形式,逐渐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
中国戏曲包括京剧、豫剧、越剧、评剧、黄梅戏、粤剧等多种剧种,各具特色。
其中,京剧被认为是中国戏曲的代表,以其高亢激昂的唱腔、精妙的表演技巧和丰富多彩的戏曲剧目而闻名于世。
戏曲表演以唱、念、做、打为主要形式,演员通过歌唱、做功、念白、舞蹈和打击乐器的组合,来表达剧中人物的情感和故事情节。
戏曲的演唱方式富有变调、唱腔、特定的发音方法和各种音的变化,给人以强烈的音乐美感。
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非常注重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和舞台布景的合理结合,强调人物形象的神态和动作上的精确把握。
同时,戏曲还注重地方文化的表达和传播,不同剧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艺术形式。
中国戏曲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影响,并且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演变、道德观念和美学追求,还承载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智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戏曲文化在中国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每逢传统节日和喜庆活动,戏曲演出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
总的来说,中国戏曲文化是一种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通过唱、念、做、打的组合,以特定的舞台动作和唱腔表达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传递情感和价值观念。
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中国戏曲知识大全
![中国戏曲知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f35aebb1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ea.png)
中国戏曲知识大全中国戏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它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
它不仅作为表演艺术,而且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思想、习俗和道德观念。
本文将带您了解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剧种与剧目,以及各种技术和表演方式。
一、发展历程中国戏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祭祀仪式。
到了唐代,戏剧这一艺术形式逐渐成为宫廷文化并吸收了宫廷诗歌和音乐的元素,逐渐形成了中国传统戏曲的基础。
到了元朝、明朝和清朝,戏曲文化得到了大力发展,形成了北京、秦腔、豫剧、昆曲和评剧等地方戏的剧种。
二、剧种与剧目1. 京剧京剧是一种中国传统戏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粹。
它源自北京皇家宫廷戏曲,并融合了徽班、昆曲、秦腔、河南坠子等汉族戏的表演艺术。
京剧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演方式,依照唱腔、角色、剧情和音乐等特征,又可分为四大类:青衣、花旦、生、净。
京剧的代表剧目有《红楼梦》、《长生殿》、《霸王别姬》等。
2. 昆曲昆曲是中国最古老和最著名的戏曲剧种之一。
它对于中国戏曲的传承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昆曲以唱、念、做、打为表演方式,特别注重形体动作和腔调。
昆曲剧目以历史传说和文学作品为主要题材。
代表剧目有《牡丹亭》、《汉宫秋》、《西施牵牛》等。
3. 豫剧豫剧是中国豫剧的代表之一,其发源于河南省中部地区。
豫剧以唱、念、做、打为表演方式,它的特点是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创作。
豫剧的主要剧目是以农村生活为主题的题材剧,如《洛阳才子》、《红灯记》、《沙家浜》等。
4. 秦腔秦腔是安徽、河南、陕西三地的地方戏剧。
秦腔的表演技巧特点是强调唱腔、技艺、舞蹈和动作的运用。
秦腔的主要题材是历史、传说和小说。
典型的秦腔剧目有《汉宫秋》、《穆桂英挂帅》、《霸王别姬》、《空城计》等。
三、技术和表演方式1. 脸谱脸谱是戏曲的重要特色之一。
它反映了各种不同的情绪和性格,使观众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戏曲角色。
脸谱的类型种类多样,如红脸、黑脸、青脸、白脸等。
中国古代戏曲史(简版)(编导艺考学习资料)
![中国古代戏曲史(简版)(编导艺考学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48867c2aef8941ea76e05cc.png)
第一章元曲概说一、名词解释1、戏曲:它是以歌唱、舞蹈为主要表演手段来反映生活的一种文学样式。
它是以演员表演为中心,是文学、音乐、舞蹈、杂技、美术艺术等众体皆备的综合艺术。
2、戏剧:它是一种由演员通过说、唱、歌、舞当众表演故事的艺术形式,包括戏曲、话剧、歌剧、舞剧等,是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各方面的综合艺术。
3、曲:可以歌唱的乐谱,具体讲是金元时期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词、词余、乐府。
4、散曲:是宋金时期吸收民间曲词和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乐曲,逐渐形成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
5、小令:原名叶儿,是文学上的一支曲或一首词,具体地说是独立的一支曲。
6、套数:和小令相对,是两组以上(不包括两组),用同一宫调的曲子相邻而成的组曲。
(特点:有尾声,曲子只能在同一宫调中选用)7、带过曲:是由两组曲组成的曲子。
8、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下,吸收了其他多种表演形式形成的一种比较完整的戏曲形式,它是一种综合艺术,吸收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等,被称为“第七艺术”。
9、曲词:是在诗、词和民间说唱文学的基础上形成的新诗体,一般都本色自然而又有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它一面有严格的韵律,一符合演唱的要求;一面又可以增句或加衬字,有利于比较自由地表情达意。
10、曲调:旧乐府音调的总称。
11、唱词:旦本戏,末本戏。
12、宾白:两人相说曰宾,一人自说曰白。
宾白包括人物的对白和独白,由白话和部分韵语组成。
13、科范:是剧本规定的主要表情动作和舞台效果,简称为“科”,如“把盏科”、“做眼泪科”、“调阵子科”、“内作起风科”等。
14、折:既是音乐组织的单元,又是故事情节的自然单位。
15、楔子:是一折戏,放在一本戏的开头叫开场戏,放在中间叫过场戏(用来简单介绍人物和故事情节)。
16、角色:表现不同类型的人类。
由于杂剧以正色为主角,形成“一角众脚”。
正末、正旦就分别成了末本和旦本的角色。
此外,视剧情的需要,还有净、副末、贴旦、搽旦、孤、卜儿、孛老、倈儿等。
中国传统戏曲的知识点总结
![中国传统戏曲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3e90df2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81.png)
中国传统戏曲的知识点总结一、发展历史中国传统戏曲源远流长,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祭祀活动。
相传中国戏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祭祀活动。
在祭祀的过程中,人们用歌舞等形式来祈祷神灵,这些歌舞活动逐渐演变成了中国戏曲的先声。
据史书记载,中国最早的戏曲形式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戏曲形式主要是一种宗教活动,用以祭祀神灵。
中国戏曲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不断吸收外来的文化和艺术元素,并发展出各种不同的剧种和表演形式。
唐宋时期,戏曲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文艺形式,它与宫廷中的音乐、舞蹈、文学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元明清时期,戏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不仅在戏曲剧目、表演形式、音乐特点等方面都有了重大的创新,而且在社会生活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戏曲在明清时期成为中国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受到了人民的普遍喜爱。
近现代以来,中国戏曲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也经历了一些波折,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影响,曾经一度受到了一些质疑和挑战。
但是,随着中国文化自信的增强和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中国戏曲也逐渐得到了弘扬和振兴。
近年来,中国政府和各级文化部门都加大了对戏曲的扶持力度,推动了中国戏曲的发展和传承。
同时,中国戏曲也开始走向世界,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热爱。
二、表演形式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唱、念、做、打四种表演技巧。
唱是中国戏曲表演的一种基本形式,也是中国戏曲的特色之一。
中国戏曲的唱腔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有高亢激越的,也有柔婉细腻的,还有刚健豪放的。
唱腔常常需要配以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增强戏曲的情感张力。
念是中国戏曲表演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通过朗诵、吟诵等方式来表现戏曲剧情和人物性格等。
念是中国戏曲表演的另一种重要技巧,它有时需要配以动作和音乐来协调表现戏曲的情节和人物。
做是中国戏曲表演的另一种技巧,是通过动作和姿态来表现戏曲的情节和人物。
做是中国戏曲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增强戏曲的视觉效果,让观众更好地理解戏曲的内容和情节。
中国古代戏曲常识
![中国古代戏曲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59a7acb72e3f5727a4e96288.png)
中国戏曲的孕育与形成——起源于原始歌舞
汉代,在民间出现了具有表演成份的"角抵戏", 尤以?东海黄公?为著。到了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了 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歌舞戏",具有了更为浓郁的表 演成份,如?拔头??代面??踏摇娘?等。唐代,出现了 由先秦时期的优伶表演开展来的以滑稽表演为特点的 "参军戏";民间的歌舞戏进入宫廷,得到了更大的开 展;民间又出现了"俗讲"和"变文"等通俗说唱形式。 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得到长足开展,出现很多市民娱 乐场所——"瓦舍"和"勾栏";民间歌舞、说唱、滑稽 戏有了综合的趋势,出现了"宋杂剧"。金代,在宋杂 剧根底上,北方出现了"金院本",南方出现了"南戏"。 元代,北方形成"北杂剧",南方南戏进一步开展成熟, 戏曲形成。
中国戏曲在表演方式上讲究“四功五法〞
中国戏曲在表演方式上讲 究“四功五法〞。
所谓四功,就是唱、念、 做、打四种表现方法。
五法是指手法、眼法、身 法、发〔头发〕法、步法。
唱:是戏
曲演出中剧中 人物进展内 物间的对白或 独白的总称, 是一种诗歌化、 音乐化的戏剧 语言。
中国古代戏曲常识
中国古代戏曲常识
世界三大古剧是什么?
中国古典戏曲与古希 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 为世界三大古剧。
什么是戏曲?
戏曲,是以演员表演为中心, 以唱、念、做、打等手段为根底, 融文学、音乐、舞蹈、武术、杂 技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 它主要包括宋元南戏、元杂剧、 明清传奇,以与近代、现代的京 剧和各种地方戏。
中国戏曲的第二个繁盛期──明清传奇
中国古代戏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戏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1357428376baf1ffd4fad0f.png)
中国古代戏曲复习资料一、单选(一)元杂剧作家及其作品中国戏曲史“黄金时代”“元人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
元杂剧四大爱情戏:王实甫《西厢记》、关汉卿《拜月亭》、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元杂剧五大历史剧”:关汉卿的《单刀会》、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高文秀的《渑池会》和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并称作“五大历史剧”。
(二)南戏又称“戏文”“南词”“温州杂剧”“永嘉杂剧”四大南戏:《荆钗记》王十朋、钱玉莲,《白兔记》刘知远、李三娘,《拜月亭》王瑞兰、蒋世隆,《杀狗记》孙华、孙荣,合称“荆刘拜杀”“四大南戏”“古戏四大家”。
加上高明《琵琶记》称“五大南戏”。
徐渭《南词叙录》——中国最早的、也是宋元明清四代唯一的专论南戏的著作。
《戏文概论》中国戏曲史上继明徐渭的《南词叙录》后第一本关于宋元戏文的概论性著作。
《张协状元》为最可靠的南戏早期剧本,是研究中国古代戏曲的重要史料,被现代史学界誉为“中国第一戏”和“戏曲活化石”。
《永乐大典》是中国最著名的一部大型古代典籍,是一部类书。
《琵琶记》:高明著,南戏之祖。
是高明根据民间流传的南戏《赵贞女》改编的。
(三)明代杂剧前期:从明初至成化年间(1368—1487),紧承元杂剧余绪,出现过短暂的繁荣,随即渐趋萧条。
主要由两部分人组成:由元入明者,著名的有王子一、刘东生、贾仲明等;明初长成的,主要是两位藩王朱权和朱有燉,形成宫廷派杂剧创作群体。
产生了《琵琶记》和“荆刘拜杀”等著名剧作,呈现出“南戏中兴”的局面。
成就最高:徐渭《四声猿》1.朱权:还是一位著名的曲学家,《太和正音谱》集元人曲学之大成,戏剧史上重要的理论专著。
作品:《冲模子独步大罗天》、《卓文君私奔相如》2.朱有燉:杂剧创作数量在明初称最。
作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喜庆宴赏戏,如《八仙庆寿》、《仙官庆寿》、《牡丹仙》、《牡丹园》等(2)神仙道化戏,如《小桃红》、《十长生》、《夜半朝元》等(3)忠义节烈戏,如《继母大贤》、《团圆梦》、《义勇辞金》等(4)水浒英雄戏,如《豹子和尚》、《仗义疏财》(5)烟花妓女戏,如《香囊怨》、《复落娼》、《桃园景》等中期:处于转变期1.康海:《中山狼》,讽刺世情的寓言剧。
文化常识戏曲知识点总结
![文化常识戏曲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214d706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96.png)
文化常识戏曲知识点总结一、戏曲的起源和发展1. 戏曲的起源戏曲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戏剧艺术形式,起源于古代社会的宗教祭祀仪式和神话传说。
据史书记载,中国最早的戏曲出现在战国时期,当时的戏曲并不是以文字表演的,而是以音乐和舞蹈为主要形式。
后来,随着文字的发展,戏曲逐渐演变成为一种以歌唱和表演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艺术。
2. 戏曲的发展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戏曲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多种流派和剧种。
在宋元时期,蒙元统治下的南宋戏曲逐渐发展成为了元曲,为后来的戏曲发展奠定了基础。
明清时期,中国戏曲达到了一个辉煌的阶段,京剧、越剧、粤剧等流派相继形成,并逐渐成为全国性的艺术表现形式。
二、戏曲的基本形式和特点1. 戏曲的基本形式戏曲是以声腔音乐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艺术形式,它包括了音乐、舞蹈、表演等多种艺术元素。
在表演形式上,戏曲分为武戏和文戏两种,武戏注重表现力和技巧,文戏注重情感和表演。
2. 戏曲的特点戏曲有着独特的表演特点,包括唱念做打的表演形式,以及变脸、穿花翎等特殊的表演技巧。
此外,戏曲还有着多种角色类型,包括生、旦、净、末等角色,每种角色有着不同的表演特点和形式。
三、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作品1. 《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戏曲中的经典剧目之一。
它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讲述了曹、刘、孙三国之间的纷争和战斗。
在戏曲中,该剧以豫剧、越剧、京剧等不同的表演形式被广泛演出。
2.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戏曲中的著名剧目之一。
该剧以守旧豪门贾府为背景,描绘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命运和爱情故事。
在戏曲演出中,《红楼梦》主要以京剧和越剧等形式进行演出。
3. 《牡丹亭》《牡丹亭》是元曲戏剧中的一部经典作品,也是中国戏曲中的重要剧目之一。
该剧以唐代诗人元稹的《魏晋风度》,表现了杜丽娘与柳永之间的爱情故事。
在戏曲表演中,《牡丹亭》主要以越剧、京剧等形式进行演出。
中国传统戏曲基础知识
![中国传统戏曲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3931f68c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77.png)
中国传统戏曲基础知识简介中国传统戏曲是一种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文学和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世界戏剧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主要戏曲种类1. 京剧:被誉为“国剧”,起源于北京,是中国戏曲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剧种之一。
2. 越剧:起源于浙江绍兴,以抒情见长,被誉为“中国歌剧”。
3. 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以唱腔优美、表演细腻著称。
4. 评剧:起源于河北,以说唱为主,表演形式活泼。
5. 豫剧:起源于河南,以唱腔高亢、表演生动著称。
6. 秦腔:起源于陕西,以唱腔悲壮、表演激烈著称。
表演形式与技巧1. 唱腔:戏曲的唱腔是其最重要的表现手段,各剧种都有自己独特的唱腔。
2. 表演:包括唱、做、念、打等多种表演方式。
- 唱:即歌唱,是戏曲表演的核心。
- 做:即表演动作,包括手势、身段、表情等。
- 念:即念白,是用口语表达剧情的部分。
- 打:即武打,用于表现战斗场面。
3. 脸谱:戏曲中的角色通过脸谱来表现其性格和命运。
4. 服饰:戏曲的服饰具有很强的象征性和装饰性,用以表现角色的身份和地位。
文学特色中国传统戏曲的文学特色主要表现在其剧本和唱词上,它们往往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戏曲剧本多取材于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文学作品等,唱词则往往采用对仗工整、韵律和谐的形式。
美学价值中国传统戏曲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美学载体。
它蕴含了丰富的哲学、伦理和人生观念,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传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智慧。
结语中国传统戏曲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美学内涵。
了解和学习戏曲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古代戏曲演变历程知识点总结
![古代戏曲演变历程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5372050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1a.png)
古代戏曲演变历程知识点总结古代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表现形式。
从粗犷的原始舞蹈、仪式,到逐渐形成剧目和表演规范的古代戏曲,其发展演变过程非常丰富多样。
本文将对古代戏曲的演变历程进行知识点总结,以期能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
第一部分:古代戏曲的起源与初期发展古代戏曲起源于原始舞蹈、仪式,具有乳房照料、生育、祭祀、医疗、社交交流等多种功能。
早期的古代戏曲演出形式相对简单,包括歌唱、舞蹈、口头表演等元素,并慢慢形成了舞剧、杂剧等基本形态。
这一时期的古代戏曲以"卜韦"、“楚舞”等为代表。
第二部分:古代戏曲的分支与崛起在古代戏曲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分支,如"长调"、“短调”、“弹词”、“评话”,并逐渐地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流派,比如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等。
这些分支和流派在地域、剧目和表演风格上都有所不同,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古代戏曲艺术。
第三部分:明清时期的戏曲繁荣与改革明代和清代是古代戏曲发展的黄金时期,尤其是明代,其间相当长时间里,百姓狂热地爱戏,曲艺经济也较好地发展起来。
在这一时期,很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剧目如《西华山》、《潘金莲》等问世。
与此同时,明清时期也有不少剧作家和艺术家对古代戏曲进行了改革和创新,使戏曲艺术更趋完善和成熟。
第四部分:近现代时期的挑战与传承进入近现代时期,古代戏曲遇到了许多挑战,受到了电影、电视等娱乐形式的冲击。
然而,古代戏曲依然保持着自身的独特魅力,许多表演艺术家和剧作家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改革,形成了一批优秀的新作品,不断吸引着观众的关注。
第五部分:现代古代戏曲的演变与发展前景在现代社会中,古代戏曲仍然有着一席之地,并在不断演变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随着社会的变化和观众的需求,古代戏曲艺术也在不断发展与创新,形成了新的表演形式和艺术风格。
同时,中国政府也加大了对古代戏曲的保护与支持力度,有助于推动古代戏曲的传承与发展。
最新中国古代戏曲常识
![最新中国古代戏曲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e6a523cab7360b4c2f3f6423.png)
四百年的青春之梦--
姹紫嫣红《牡丹亭》
• 《牡丹亭》,明汤显祖著名的戏曲作家所 做传奇“临川四梦”之一。五十五出,又 称《还魂记》。写少女杜丽娘在梦中与书 生柳梦梅相爱,梦醒后忧郁而亡。三年后, 杜丽娘鬼魂与柳梦梅相见,因情而复生, 并与柳结为夫妇。最后柳考中状元,团圆 结束。
• 玉茗堂四梦(《紫中国古代戏曲常识
昆曲
《牡丹亭》
京剧
黄梅戏
《失街亭·空 《天仙配》
城计·斩马
谡》 豫剧
《花木兰》 湖南花鼓戏
评剧
《刘海砍樵》
《刘巧儿》
越剧
越剧:流行于浙江一带的地 方剧种。源出于浙江嵊县的 “的笃班”,1916年左右进入 上海,以“绍兴文戏”的名义 演出。先以男演员为主,后变 为以女演员为主。1938年后, 使用“越剧”这一名称。1942 年以袁雪芬为首的越剧女演员 对其表演与演唱进行了变革, 吸收话剧昆曲的表演艺术之长, 形成柔婉细腻的表演风格。越 剧剧目有《祥林嫂》、《梁山 伯与祝英台》、《红楼梦》、 《五女拜寿》、《西厢记》等。
古典浪漫爱情的终结--
《西厢记》
• 元代杂剧作家王实甫撰,共五本,每本各有一楔 子四个折子。故事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 莺传》(《会真记》)。金代董解元编成《西厢 记纪诸宫调》。王实甫的杂剧本即在此基础上编 成。他打破了每折由一人独唱的成例。全名《崔 莺莺待月西厢记》,被称为杂剧之冠。
• 《西厢记》是一出爱情喜剧。此剧文辞优美,有 “花间美人”之称。王实甫的杂剧如今仅存《西 厢记》、《破窑记》和《丽春园》等十三种。
“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明清传奇的压卷之作-- 滴血斑斓《桃花扇》
• 《桃花扇》,清代剧作家孔尚任做,写李 香君与侯方域的爱情经历,二人经历悲欢 离合,最终在国破家亡之际见面于道观中, 从此参透了世间俗事,各自入道。此剧在 描写男女爱情之余,又穿插了南明灭亡的 整个过程,“借儿女之情,写兴亡之感”, 表明了作者对明朝的怀念和历史的思考。
中国古代戏曲概述ppt课件
![中国古代戏曲概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4f93622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85.png)
上凡需脚色作某一特定的动作的地方,都注有“某某介
”。南戏的脚色,通常为生、旦、净、丑、末、外、贴
等七种。其中以生、旦为主,其他脚色皆为配角。揭露
社会黑暗,抨击封建统治阶级,伸张正义,表达劳动人
民的愿望和要求,是南戏作家们笔下反映最多、最突出
的内容。其次,歌颂青年男女之间自由幸福的爱情、提
倡婚姻自主,这也是宋元最新南版整戏理pp的t 一个重要内容。
杂剧的脚色大致可以分为最末新版、整理旦ppt 、净、丑四类。
4
3、明 清 传 奇
明代初叶,在北曲杂剧衰落的时期,南
戏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吸收了北曲杂
剧的某些优秀成分,逐渐演进到了传奇的阶
段。传奇保持了南戏原有的一些基本体制和
格律,同时又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其主要
特点有:剧本分出并加出目;南北曲合套的
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 括较多的场次,类似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 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用 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相当现代剧的序幕。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
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
(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
或“旦本”。
最新版整理ppt
7
(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 净、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
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
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
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3
2、元 代 杂 剧
元杂剧,也叫北曲杂剧,是为了与南曲戏文相区别而
《中国戏剧史》复习重点汇总
![《中国戏剧史》复习重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4ff47e94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ad.png)
《中国戏剧史》复习重点汇总1第一章戏曲概说第一节、什么是戏曲一、什么是戏曲?1、戏曲”名称的最早出处:至咸淳(1265-1274),永嘉戏曲出,泼少年化之,而后淫哇盛,正声歇。
——[宋]XXX《水云村稿·词人XXX2、其它文献中的“戏曲”名称:元人XXX《南村辍耕录》卷二十七《杂剧曲名》有“戏曲”一词,凡二见。
明人XXX《南词引正》:“清唱谓之冷唱,不比戏曲。
戏曲藉锣鼓之势,有躲闪省力,知者辨之。
”中国近代学者XXX撰写了《戏曲考原》、《宋元戏曲考》等著作,最终确定了用以指称中国传统戏剧样式的“戏曲”概念。
然后代之戏剧,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而后戏剧之意义始全。
故真戏剧必与戏曲相表里。
——XXX《宋元戏曲史》戏曲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杂技等各种因素而以音乐和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
——《辞海》3、现代戏曲学的奠基人XXX(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
清朝秀才,著名学者。
1907年起任XXX编辑,从事中国戏曲史和词曲的研究,著有《曲录》《宋元戏曲史》《人间词话》等,开创了研究戏曲史的风气。
1913年起从事中国古代史料、古器物、古文字学、音韵学的考订,尤致力于甲骨文、金文和汉晋简牍的考释。
1925年任XXX教授,除研究古史外,兼作西北史地和蒙古史料的整理考订。
4、现代戏曲学的另一位奠基人XXX(1884-1939),字XXX,号XXX,长洲(今姑苏)人。
戏曲作家、表演家、实际家、教育家、收藏家。
著有《奢摩他室曲话》《顾曲麈谈》《曲海目疏证》《中国戏曲概论》《元剧研究》《瞿安读曲记》《曲学通论》《南北词简谱》。
有名门人有任二北、XXX、XXX、XXX、XXX、XXX等。
第二节、戏曲戏剧曲艺1、戏曲与戏剧同一关系:在中国古代,戏曲是戏剧的唯一形式,戏曲就是戏剧,戏剧就是戏曲。
并列干系:在今世,戏剧有时专指西方话剧,和古代戏曲形成并列干系。
属种关系:在一般情况下,戏剧包括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等样式。
中小学生应知的古代戏曲常识
![中小学生应知的古代戏曲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6b37590a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34.png)
中小学生应知的古代戏曲常识古代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了解古代戏曲常识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能培养审美情趣,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戏曲。
下面,让我们一起探索中小学生应知的古代戏曲常识。
古代戏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中国秦汉时期。
最早的戏曲形式是“曲艺”,它是通过歌唱、说白、念诗等方式来表演故事。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戏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综合艺术形式,包括音乐、舞蹈、表演、服装、道具等元素。
中国古代戏曲主要分为四大剧种:京剧、昆曲、豫剧和黄梅戏。
其中,京剧是最有代表性的一种,被誉为“中国戏曲之王”。
京剧的表演形式独特,强调唱腔、表演和化妆。
它以唱念做打为基本表演方式,演员需要通过特殊的嗓音技巧和身体语言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个性。
而昆曲则以婉转悠扬的唱腔和精致的舞蹈为特色,被誉为“戏曲中的瑰宝”。
戏曲中的角色分为正、旦、净、末四大行当。
正是指男性角色,旦是指女性角色,净是指丑角,末则是指配角。
每个行当都有自己独特的表演方式和形象特点。
例如,京剧中的“花脸”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角色类型,他们通常扮演英雄、将军等具有正面形象的角色,他们的脸部化妆非常精致,色彩鲜艳。
古代戏曲中的剧情多样丰富,包括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民间传说等。
经典的剧目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
这些剧目通过精彩的表演和动人的音乐,向观众展现了丰富的情节和深刻的人物形象。
通过欣赏这些经典剧目,中小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古代戏曲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
在戏曲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体现,如孝道、忠诚、义气等。
通过学习和欣赏古代戏曲,中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除了欣赏和学习,中小学生还可以通过参与戏曲表演来体验古代戏曲的魅力。
学校可以组织戏曲社团或戏曲课程,让学生学习基本的唱腔、表演和舞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角色行当
元杂剧的角色有旦、末、净、杂四类。
旦:女角,正旦,副旦,老旦,花旦,外旦
末:男角,正末,副末,冲末。净:一般为性格刚猛的人物(可扮男,也可 扮女)
杂:上述三类不能包括的杂角。如卜儿指老 年妇女,孛老指老年男性,孤指官员,洁指和 尚,驾指皇帝等 。
“曲”、“白”、“科”
曲词
曲词是元杂剧的歌唱部分,杂剧曲词采用 的是曲牌体,即由一个个固定的曲调连缀的组 歌。杂剧剧曲是有严格要求的,一本四折,四 个套数,每个套数有一个固定的宫调。共九个 宫调,即所谓的“五宫四调”:仙吕宫、南吕 宫、钟吕宫、黄钟宫、正宫和大石调、双调、 越调、商调。
【离亭宴煞】蛩吟罢一觉才宁贴,鸡鸣时万事无休歇。争名利何年是彻? 看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攘攘蝇争血。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 社。爱秋来时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想人生有限 杯,浑几个重阳节?人问我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
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宋元南戏
南戏,是中国戏曲最早的表现形式,它形 成于南北宋之交的浙江温州(古称永嘉)一带 的民间,时称永嘉杂剧。它是在宋杂剧的基础 上,融和南方民间小曲、说唱等艺术因素形成 的。以体制庞大、曲词通俗质朴为其特点,已 粗具戏曲的基本艺术特征。剧目多表现民间故 事。
套数,又称“套曲”、“散套”、“大 令”,它由同一宫调的若干首曲牌联缀而生, 各曲同押一部韵,通常在结尾部分还有〔尾 声〕。如【双调】夜行船·秋思
【双调】夜行船·秋思 (马致远)
百岁光阴如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 灭。
【乔木查】想秦宫汉阙,都做了蓑草牛羊野。不恁么渔樵无话说。纵荒坟 横断碑,不辨龙蛇。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
远)、郑(光祖)
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
白朴《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
四大爱情剧:关汉卿《拜月亭》王实甫《西厢
记》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
折、楔子和本
杂剧剧本一般一本四折,外加楔子。少数作品也 有一本分为五折或六折的,还有用两个楔子的。
折,既是剧本情节的一个自然段落,又是剧曲音 乐的一个单元,每折由一个有严格程式的套数构成。
楔子,篇幅比较短小,位置也不固定。一般放在 剧本开头,对人物、故事进行简要的 介绍或交代,其 作用相当于引子或序幕。也有放在折与折之间,则是 为了剧情的过渡或联络,与后来的过场戏相类。
一人主唱,一唱到底,一韵到底。一本戏限定由 男主角(正末)或女主角(正旦)一人歌唱,其他配 角一般都只能道白不能唱。由男角主唱的叫末本戏, 女角主唱的叫旦本戏。
中国戏曲的第二个繁盛期──明清传奇
传奇,源于宋元南戏,是它成熟化与规范 化的结果。明中叶以后,传奇代替杂剧成为戏 曲舞台上的主角。其剧本文学曲词典雅,体制 庞大,名篇佳作不胜枚举,为戏曲文学绝盛之 时。表演上则日趋成熟,多用昆曲演唱。清代 传奇的压卷之作,孔尚任的《桃花扇》
宾白 元杂剧中的道白。道白的样式很多,除了对
白、自白,还有“带云”(歌唱中的附带说 白)、背云(旁白)、内云(后台人员或角色 与台上角色的对话)等。
科范 元杂剧的科范有两种指义:一是动作表演,
而是规定某种特殊的情感表演,如“做哭科”, 二是指某种特定的舞台音响效果,如《窦娥冤》 中的“内做风科”。
【庆宣和】投至狐踪与兔穴,多少豪杰。鼎足虽坚半腰里折,魏耶?晋耶?
【落梅风】天教你富,莫太奢。无多时好天良夜。看钱儿硬将心似铁,空 辜负锦堂风月。
【眼前红】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车。晓来清镜添白雪,上床与鞋履相别。 休笑鸠巢计拙,葫芦提一向装呆。
【拨不断】名利竭,是非绝。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 补墙头缺,更那堪竹篱茅舍。
题目正名
元杂剧结尾有“题目正名”,用两句或者四 句对偶句总结全剧内容,交代剧名。一般取末 句作为全剧的全名,取末句中最能代表戏剧内 容的几个字作为剧的简名。
如《窦娥冤》题目为《秉鉴持衡廉访法》, 正名为《感天动地窦娥冤》,简名为《窦娥冤》
散曲
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数。
小令,又称“叶儿”,是散曲体制的基本 单位。由一支曲子构成。如【越调】天净沙·秋 思
古代戏曲文化地位
中国古典戏曲与古希腊悲喜剧、 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中国古典戏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 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 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等四种基本 形式。
中国戏曲的第一个繁盛期──元杂剧
元代以元曲闻名于世,元曲分为散曲和杂剧两种。 元杂剧,是以金院本、诸宫调和宋代说话为三大主要 渊源,同时吸收融汇了前代戏剧、曲艺等各种文学艺 术的营养成分而形成的一种新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