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的制作工艺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卡的制作工艺下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只有经过数道烦琐的工序,才能够绘制出一幅精美的唐卡画,在上集节目中,我们向观众朋友们介绍了制作唐卡所需的一些工具原料和绘制唐卡的准
备工作,以及唐卡画打草图的方法,在本集节目中我们将继续为大家介绍制作唐卡的其他工序。

3、白描
草图打好之后就要进行白描了。

唐卡绘画制过程中的白描就是用毛笔蘸取用水冲淡的墨汁将刚才画好的草图再从新描绘临摹一遍。

也许有的观众朋友们认为,已经有了草稿,在上面临摹一下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其实则不然,白描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它是一项很细致而且很关键的工作,因为白描时使用的是墨汁,一旦画错便无法进行修改,因此绘画人员的每一笔都决定着下一道工序是否能够顺利的进行。

要严格按照草稿画出的线条,笔锋,轮廓,不能够随意增减笔画。

白描时要求绘画人员作到:眼准,手稳,心静。

眼准,是要先看清楚线条的方位走向再下笔,手稳,是指在运笔过程中力度要均匀,要保证线条的流畅与饱满,一个线条最好是一笔描下,尽量避免出现宽窄、深浅不一的现象,心静,是指在绘画时切记心浮气燥,急于求成,要认真画好每一笔,保证质量而不是求速度。

在这里还需要特别只出的是,白描时一般是按照从下到上的整体顺序进行描绘的,这样做是为了避免手掌将还没有白描好的草图线条蹭掉。

草图白描完成以
后,还要使用老鹰羽毛整体擦除一遍,目的是将没有被墨线盖住的碳笔痕迹除去,以保证画面的洁净。

4、上色
白描的工作完成以后,就要给唐卡上色了。

上色的时候,绘画人员要对这幅画稿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哪个部分要上那种颜色要做到心中有数。

给唐卡上色是一项很细致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这就需要绘画者下手精准,灵活。

在整个上色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毛笔每次蘸取的颜料不宜过多,以免颜料滴落到画布上的其他位置。

2)整个上色过程中,绘画者视线要与上色区域基本持平并且要保持平视,因为过度仰视、俯视或侧视都有可能由于视觉差异而将颜料涂到规定上色区域以外,从而影响到整幅唐卡的品质。

3)一般情况下,给唐卡上色要遵循“从上到下,从外到内”的原则,需要上相同颜色的区域要一次上完。

例如,在给这副画上色时,下面一层天空的颜色与地面上水塘的颜色相同,那么就需要一次上完,再上其他颜色。

4)上色时下笔的力度最好保持一致,不要时轻时重,以免出现颜料薄厚不一的情况。

在给靠边线的区域上色的时候,要先用笔尖沿边线里侧描一下,防止颜料涂出边线。

5)要注意色彩明暗的递进关系。

例如,在绘制天空的时候,为了表现出天空的深邃感和层次感,通常需要绘制出三个层次,由淡蓝至天蓝最后到深蓝依次递进。

6)中心佛像的脸部和身体部分可以上肉色也可以上金粉,但是在上金粉之前,为了提高金粉的附着力,一定要上一层黄色颜料打底,等颜料彻底干透以后再上金粉,这样,金粉就不容易脱落了。

上色时,仅仅靠层次分明的颜色并不能很好的体现出画面的质感,这就要靠晕染来将它们融为一体了
5、晕染
晕染又叫染色,它是唐卡绘画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它既可以与上色同时进行,也可以在上色之后进行。

晕染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深浅两种颜色的结合处进行处理,使其看起来浑然天成,自然流畅,如若一体。

二是赋予唐卡画中的事物真实的质感与立体感。

晕染的方法主要有明暗分染法与湿染法两种。

明暗分染法就是在笔尖上蘸取少量清水,从颜色深的地方向颜色淡的地方分染。

这时不能着急,要用笔尖一点一点的将深色晕染开来,和浅色区域形成一种自然的过度,不再具有明显的分界线。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晕染效果好,在实际绘画中使用较多。

但是却比较耗费时间。

湿染法是指浓色和淡色一次性混染的方法。

具体做法是,在一跟毛笔上同时蘸上深浅两种颜料,在画中两种颜色的结合处进行染色。

利用这种方法晕染见效快,效率高,但是最后的晕染效果略差于明暗分染法。

6、开眼
开眼是指刻画佛像脸部的过程,通常在上色后脸部的五官轮廓都会被颜料盖住一部分,这时就要使用黑色或红褐色的颜料重新描绘一遍被颜料盖住的五官轮廓。

7、勾金线
在绘画作品中平涂金粉或勾画金线是唐卡画的一大特点,它不仅给绘画作品增色,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唐卡的价值。

那么在唐卡绘画中,一般什么地方需要涂金或勾金呢,有这样一段顺口溜说:昂贵珍宝之金液,用于冠冕等装饰,红与橘红勾边线,飘带衣裙绘缎纹,龙凤孔雀等图案,岩石树叶和美宅,半璎珞和首饰等。

在给佛像靠背及佛光勾绘金线时要注意,在两条直光线中要加画一条波纹线,线根较粗逐渐变细,而且每一条金线最好一笔勾出,中间不要续勾,光线起头与身体和衣服等处留一小段空白,只有这样,勾出的金线才显得自然流畅。

在给佛像衣服勾绘金线时,一般要勾出内细外粗的两条平行线或勾画植物叶圈装饰和水纹线等。

这里虽然没有比例格可以做参考,但是在绘制佛衣花纹时,同样要求花纹比例协调,上下一致,绝对不能出现歪歪扭扭,大小不一的情况。

在给建筑物勾金线时相对要自由一些,一般屋顶屋檐可直接涂金或勾画平行金线,柱子上通常用金线绘制龙凤等图案。

这些就可以凭绘画者的想象去自由发挥了。

8、点睛
以上工序全部完成以后,最后要进行点睛。

先用白色颜料画出眼白部分,这里要注意,两眼眼白一定要等宽,最后用浓墨点出眼仁完成点睛。

唐卡画最后的点睛也是整幅唐卡的点睛之笔,这轻轻的一笔,便使画像赋予了生的气息,这逼真的神态另人叹为观止。

经过八道工序后,一幅精美绝伦的唐卡画便完成了。

那么下面我们再向大家介绍一下唐卡画中其他几种常见事物的绘制方法。

花朵
花是唐卡画中最为常见的事物之一,它不仅能够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而且不同的花还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例如,牡丹象征富贵,白莲象征圣洁等等。

唐卡画中的花朵基本上都是使用明暗分染的方法晕染出来的。

在用色方面较为偏向鲜艳的亮色,大多与背景有着强烈的对比。

它在画中的基本形态有三种:花蕾、半开放和怒放。

这三种形态在晕染上略有不同。

在晕染花蕾和怒放的花时,要由花瓣根部渐渐向上晕染,也就是花瓣根部为深色,上部为浅色;而在晕染半开的花朵时则恰恰相反,要由花瓣的上部向根部渐渐向下晕染,也就是花瓣上部为深色,根部为浅色。

一般情况下,白花类由淡淡的胭脂或大红晕染,青花类用淡花青晕染,黄花类用桔红晕染,粉红色花类用大红晕染后用胭脂在根部加深。

云朵
唐卡中的云朵以环绕在佛像周围的祥云为主,用色也较为鲜亮,通常使用冷暖色交替,颇具层次感。

绘制云朵要先用细毛笔画出粗细
均匀大小基本一致的半圆,通过这些半圆的相连形成云朵的外行轮廓。

云朵在晕染时,要从云朵的中央向外晕染,也就是说,云朵的内部颜色深,外部颜色浅。

一般情况下,白云用墨或淡烟色晕染,青云用淡花青晕染,绿云用淡绿晕染,粉胭脂云用淡胭脂或淡花青晕染,淡桔红色云用桔红或淡烟色晕染。

动物
动物在唐卡画中很常见但是所占比例却不是很大。

唐卡中动物的绘画手法相对比较写实,但大多体形较为肥硕丰满,身体部分所绘制的线条较多,通过对这些线条周边区域的晕染达到类似褶皱的效果,从而提高视觉上的立体感,将动物的形态刻画的更加逼真。

在晕染动物时,一般沿线条一侧向外渐渐晕染,也就是说,线条一侧颜色最深,越向外越浅。

有毛发的动物例如狮子,要在晕染完成后画上鬃毛。

最后,要像绘制人物像一样,给动物画像点睛。

建筑
建筑在唐卡画中非常常见,而且所占比例也很大。

建筑的绘画形式和内容相对比较自由,但是却对整体格局和比例关系有着严格的要求。

唐卡画中建筑的绘画风格讲究豪华、大气,气势宏伟、金碧辉煌的宫殿式建筑在唐卡画中比比皆是。

建筑需要晕染的部位主要是围墙部分,晕染时主要使用湿染法。

建筑的顶部和边沿通常需要绘制金粉或勾画金线。

四、唐卡的装裱
这俗话说:“好马配好鞍。

”一幅绘制好的唐卡要经过装裱以后才能称为一幅完整的唐卡。

装裱是在唐卡画的四边缝裱丝绢,这缝裱的丝绢,被称为“贡夏”。

“贡夏”可以用各种丝绢制作,同时在唐卡画面的四边围有两道红色或黄色的丝带贴面,藏语称之为“彩虹”。

贡夏和彩虹之间尺寸大小比例是相对固定的。

“贡夏”的下幅宽度约为画面长度的1/2;上幅宽度约占下幅宽度的1/2,左右幅宽度约为上幅宽度的1/2,每道彩虹的宽度是左右侧幅的1/2。

,例如,如果我们要装裱的唐卡画的长度为40厘米,那么下幅宽度就应为20厘米,上幅宽度为10厘米,左右侧幅的宽度就应为5厘米。

有时在“贡夏”的下幅中央我们可以看到一块绚丽精美的锦缎。

这块锦缎颜色不定,形状可以是正方形,横长方形或竖长方形。

锦缎位于唐卡下幅的中央,约占下幅面积1/3,叫做“敦嘎”或“托居”,在汉语中意思为“门”。

在装裱前,要先将装裱用的丝绢用熨斗熨平,并将四周的线头剪掉,再用尺子量出唐卡画的长度和宽度。

装裱时,通常要先制作彩虹部分,具体做法是,根据测量出的唐卡画的长、宽尺度以及我们在前面所提到的比例关系,在丝绢上作出标记线并按照标记线剪开,因为唐卡画的四边各有两条彩虹,因此,两种颜色的丝绢要各剪四条,全部剪好后,每种颜色的四条丝绢都要首尾相连的缝制在一起,缝制完成后,要将接口部分的两片丝绢分开,并用熨斗将正反两面全部熨平,不能有突起。

全部熨好后,将两种颜色的彩虹沿一侧缝制在一起。

缝制完成后用同样的方法将接口的正反两面完全熨平。

这时我们做好的
彩虹还是连在一起的,还要将他们分成四份以便于缝制在唐卡画四周。

具体做法是,在这条彩虹的一头用剪刀剪成一个45度的角,然后放置于唐卡画的一边使唐卡边线与彩虹边线重合,在将45度角的一头抬起并折叠,将另一端也剪成一个45度角,这样,唐卡画一条边的彩虹就剪好了,再用同样的方法将其他三条边的彩虹剪好。

最后将这四边的彩虹缝制在一起并用熨斗熨平,在这里还要用三角板测量一下彩虹四角部分是否准确的成直角,如果有偏差,还要用剪刀进行修剪,修剪好后在彩虹内侧与唐卡接触的边沿要用白线锁边,这样,彩虹部分就制作好了。

在完成彩虹部分的制作后,再按照比例关系裁剪出贡夏的上下幅和左右侧幅。

然后按照顺序将他们与彩虹缝制在一起,还要在上下两端缝制一块布条以方便装入卷轴。

以上工作完成后,要再用熨斗全部熨一遍,特别是接口处,一定要保持平整,不能有突起。

然后将唐卡画摆放在中间,先用针线将唐卡大致固定住,再到缝纫机上将四周结合处缝实,以上工作完成后再将为了固定唐卡画而用手粗缝的线拆掉,最后装好卷轴,这样,一幅完整的唐卡画就算制作完成了。

五、唐卡的保存
由于唐卡画是使用矿物颜料绘制,一旦保存不好,很容易造成颜色脱落,这对于唐卡来说将是毁灭性的破坏。

保存唐卡最好的方法是将它悬挂于温度恒定在16~20摄氏度的室内。

但是如果没有条件,那么就要将唐卡画盖上遮布后卷起存放于箱子中,同时要在箱子中放入1~2颗樟脑丸,以防止虫蛀。

看着这一幅幅栩栩如生、样式精美、画风独特的唐卡画,我们不得不惊叹于工艺师们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

如果说历史犹如朗朗夜空,华夏文明好似星空中闪烁的繁星,那西藏民族的唐卡画便是其中闪亮的一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