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审初中语文七年级上《潼关》张建宝教学设计PPT课件教案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女娲造人

潼关县第一初级中学

张建宝

【教学目标】

1.了解神话的特点。快速阅读,积累字词。

2.通过比较阅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象力的作用。复述故事情节,分析女娲形象,感受文中表现的喜悦之情。

3.通过朗读,探究神话故事的魅力,并运用创造性想象改编神话。

初步感知想象和联想手法,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欲望。【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神话故事中想象的魅力。

2.激发和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方法:

讲解法、默读法、圈点勾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1课时

学情分析:

潼关东山景区就有女娲祠,对于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能够有所帮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人,到底从何而来?思索着的远古人们用他们丰富的想象创造了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今天我们所要学的《女娲造人》就是人们根据中国古代神话而改写的。

二、整体感知明情节

1、自由朗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并用口头语言讲述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2、指名学生讲解、简述女娲造人的故事传说。

3、快速通读课文,对照《风俗通》中关于女娲的记载,找出课文丰富了哪些内容,哪些最见作者的想象力?

(1)课文想象更丰富,情节更具体,使得故事血肉丰满。(2)

更能体现作者的想象力情节如:女娲造人的动机;

女娲造人的过程;人类诞生后欢欣喜悦的场面;

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乐等情绪。

三、深层探究析,找出相关语句

1.女娲造人的动机是什么?

交流点拨:因为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人类,不够生气蓬勃。

2.女娲是怎样创造出人类的?

3.女娲造出来的人是什么样的?

4.女娲是现实生活中没有的,作者运用怎样的想象,塑造了这个既有着奇异神力,又有着丰富情感的女神?

大胆奇特的想象,成就了女娲抟土造人,洒泥成人的神力;而合情合理的想象,赋予了女娲聪明勤劳、有喜有悲的人性。这样才能使女娲的形象,既神奇又符合人类社会的情理。所以想象要大胆奇特,合情合理,不能随心所欲、任意发挥、不受限制。

5.本文处处洋溢着人类诞生的喜悦感。找出有关词句,体会这一喜

悦感。

四、赏读课文评人物

美好的故事不能浅尝辄止,让我们来共同探讨这则神话中想象的焦点――女娲。请你结合文中想象的情节,体会女娲形象,完成句式:女娲是一个_________。

示例:女娲是一个神,一天变化七十二次、揉黄泥造人、挥洒泥浆造人……具有神的非凡能力和神奇方法。

女娲是一个人,她寂寞孤独、自豪欣慰、忙碌疲倦……勤劳、慈祥、聪明、活泼、情感丰富。具有“人”的心理、情感、活动。

五、拓展延伸溯踪源

明确(一):

1、女娲是一个神通广大的神

造人原因:世间荒凉,感到非常孤独,由池中照影想到造人

2、造人方法:掘泥揉团队—挥藤洒泥—分出男女,自我繁衍

3、造出的人:聪明美丽的生活,身体小却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

明确(二):

1、造人前:感到非常孤独(第2段)

造人后:满心欢喜,眉开眼笑(第9段)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再也不感觉到孤独(第12段)

2、一是女娲在造出人后,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因为这生命是自己一手创造的。

二体现在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如人类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许多小人的欢呼跳跃等

六、小结

本文记述了女娲造人的全过程,表现了原始人类对人类起源的好奇和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所做出的丰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生命诞生的喜悦之情。

有了人类,大自然才有了生气,蓬勃起来;有了人类,女娲不再寂寞、孤独;有了人类,世间也就有了温馨,有了爱,更重要的是,有了创造……

七、作业

反思:

部审初中语文七年级上《秋词(其一)》陈康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诗中有情亦有文 ——《秋词》微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抓关键词,品味语言、理解诗意;运用想象、联想、体会诗歌的意境。 2.分析《秋词》隐含的写作方法,让学生获取知识,汲取养料,进而提升作文的层次。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歌意境及作者情感,发掘作者创作立意、选材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古诗,找出一两句你喜欢的有关秋天的诗句。 (生各自找诗句)如杜甫的《登高》“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张继的《枫桥夜泊》中“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柳永的《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等。 下面听老师朗诵一首与秋天有关的诗歌,请同学们仔细听。师读。 二、对比分析

同学们听后感觉这首诗和你们找的古诗有什么不同? 生回答(悲秋和赞秋) 最能表达作者对秋天的态度的是哪一句? 我言秋日胜春朝。 为什么作者说“秋日胜春朝”? 我们来看下一句作者是怎么回答的?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讲秋天的好处可以从很多事物可选,比如收获的季节里的金色麦田,满园果香,秋高气爽,满山红叶等。为什么作者唯独要选晴空和鹤作为描写对象? 晴空里万里无云给人的感觉就是高远,宏大,一只白色的鹤在这样的背景下显得很打眼,蓝天里出现一抹白色,鹤是孤单的,也是独特的,正是这只鹤顽强奋斗,冲向云霄,才冲破了秋天肃杀的氛围,使大自然别开生面,使人精神抖擞。短短的四句诗表现了作者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高尚情操,体现了诗人的豪迈与大度。 诗歌中唯一写景的是哪一句? 晴空一鹤排云上。作者眼中看到的秋天、景物不一样,想表达出来的情感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抓住的是晴空万里一鹤直冲云霄的景物描绘,抓景物特征是非常精准的。 三、写作探究 刚才所学的诗歌分析对我们平时的哪一项语文活动比较有

部审初中语文七年级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红霞教学设计PPT课件教案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

1 滦南三中高效课堂学教案主备人:李红霞 审核: 准印签字: 年级 七年级 学科 语文 课型 新授 课题 《紫藤萝瀑布》 学习 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2.掌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3.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会人生,感悟生命。 学习重点 1.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2.掌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习 难点 1.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会人生,感悟生命。 学法 指导 阅读 讲授 讨论 教 学 内 容 设计意图 学

习 过 程 一. 【导入新课】 大自然中许多生命都能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的心灵为之震撼和感动,生长在悬崖边的树告诉我们要正视挫折,暴风雨中飞翔的海燕告诉我们要勇敢无畏,被暴风雨打湿翅膀却努力尝试飞翔的蝴蝶告诉我们要乐观坚强,曾经作家宗璞就被一串串盛开的紫藤萝深深的吸引,由此写下了一篇唯美的文章《紫藤萝瀑布》 二、【导学展示】(30分钟) 任务一:了解人物及作者 宗璞,当代女作家,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自幼生长于清华园,她的小说刻意求新,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主要作品:中短篇小说《知音》、《红豆》等 ,散文集《丁香结》 。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 1981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宗璞小说散文选》。后又抱病奋力创作反映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命运的长篇小说《野葫芦引》,

其第一部《南渡记》于1987年问世,获得广泛好评。 2 任务二: 分析2——6自然段对于紫藤萝的描写 ①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描写紫藤萝 ②文章从哪些角度描写紫藤萝 ③描写紫藤萝时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体会其作用。 ④总结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任务三: 认真思考,研讨问题。 1、作者面对这满树的繁花她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2、人的一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这株紫藤萝又何尝不

部审初中语文七年级上《文学部落》刘晓艳教学设计PPT课件教案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文学部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实践活动,让同学们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2、掌握写读后感的方法。 3、培养学生改编文学的兴趣、爱好。【教学重点】通过本次实践活动,让同学们感受到文学的魅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改编文学的兴趣、爱好。【课时安排】 1课时【对话1】学习准备——生本对话预习要求: 1、图书馆或阅览室选择书刊,广泛阅读,筛选确定阅读篇目。 2、写阅读感受。 3、根据作品和阅读感受,将相关课文改编成课本剧。【对话2 】交流分享——生生对话导入:同学们还记得你听到的第一个故事吗?还记得你读的第一个童话故事吗?还记得你第一次摘抄优美语句的年龄吗?生畅所欲言。当我们学完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的时候,掩卷长思,你是否被文学的魅力深深打动呢?朱自清先生为我们扣响了文学之门,郭沫若的奇思妙想把我们引入想象的世界,冰心奶奶清新隽美的小诗告诉我们人生的道理,古代的哲学家启迪我们智慧的思想。文学,将五彩缤纷的人生画卷尽收眼底,美的情感,美的形象,美的语言使人着迷,令人陶醉。今天,我们就进行一次有关文学的探究活动,一起走进文学部落。(板书:文学部落)文学之旅第一站——诵读优秀诗文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文并配乐朗诵。【对话3】聚焦文本——师生对话文学之旅第二站:读书写感想师:文学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

人,使我们的思想自由自在地在广阔的世界里遨游。请大家说说自己读的作品,并写出你的读后感。教学环节一:读书写读后感学生自由读书,边读边画,写读后感。教学环节二:交流分享读后感师: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时画下好词,好句,优美的语段,写下自己阅读时的感想。分小组交流读后感。讨论:读后感怎么写?总结:读后感一般由“引议联结”四部分组成。引——简要引述原文内容,尤其是要对材料中自己感触最深的内容做简要介绍。议——就原文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或写作特点等谈感受,要集中力量谈自己感触最深,能有话可说的某个方面来写。联——联系自身和社会实际做深入的谈论,避免就事论事,泛泛而谈,更宜避免牵强附会。结——总结全章。【对话4 】提升探究——对话作者文学之旅第三站——文言文表演师:文言文是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文言文的改编不仅需要我们了解作者的背景、经历和心态,还要赋予它创新的诠释。学生表演《杞人忧天》总结:美文诵读,声情并茂;文言文改编,虽比不上专业水准,却展现了我们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大家对文学的热爱,这就是文学的魅力所在。【对话5 】总结评价——对话自我问:你心中的文学是什么?请仿照下面的句子,再续写一句。文学,是一座充满了智慧的知识宝库;孤独的时候,文学是

新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潼关》精品教案_15

■人教2011课标版(部审)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第四首,P141页 《潼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诗属于部审人教2011课标版教材第二组课外古诗词诵读的最后一首,其前三首是刘禹锡的《秋词》(其一)、李商隐的《夜雨寄北》、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所选的几首诗,都表达诗人的独特个性情感,以昂扬的格调,千百年来给后人以启思,这也是我们在学习《潼关》应让学生体会感受的重要内容。 同时,本册第一单元第4课,我们学习了曹操的《观沧海》、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王湾的《次北固山下》、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四首古诗,这四首诗属于课内精读篇目,已有的学习经验已为此诗的学习提供了思路。另此册中第一组课外古诗词诵读四首诗李白的《峨嵋山月歌》、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这几首诗的学习,进一步夯实了学习诗歌的方式。教材的这两组诗歌学习,为学习本组诗,特别是本组也是本册的最后一课,奠定了坚定的基础。同时,学习这首诗,也应有总结性质,为本册诗歌学习的再熟悉、集大成,所以,此首诗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承载作用。 【学情分析】 七年级上学年学生,对于诗歌的学习除了朗读与小学学习策略的一致性以外,到初中阶段,要更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就需要从字词着手进入诗歌中,这种学情决定了教学目的、重点的变化。同时,这一学段学生心理认真和成长特点,让他们表现出对诗歌审美追求;而像《潼关》这道诗,作者写此诗时14岁,与我们正学习的学生年龄差不多,谭嗣同的那种勇往直前、襟怀天下的品质,也正是正成长着的学生所亟需的。所以,这首诗,除了学习方式、方法上的作用外,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作用也很大。 【教学目标】 1、以课文所给的注释和赏析为抓手,辅助潼关相关资料和地形图,理清诗意。 2、参考诗歌朗读方法,结合已有的朗读经验,比照音频朗读,读准诗歌。 3、从“终古”“簇”“秋风”“吹散”“马蹄声”、“流”“尤嫌束”“入”“不解平”九个词语着手,赏好诗句。 4、比照张养浩的《山岥羊·潼关怀古》,悟懂诗情。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运用潼关与黄河、秦岭的位置关系图,搞清诗意。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通过对作者背景身世的了解与同体裁诗歌的比照,读出这首诗 所表达的感情。 3、引导学生抓关键语句,品读关键字,从而加深对诗意、诗情的理解,培养审美情趣。【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我们大家一起来读这首诗,看看写首诗的人到底想表达什么思想?(PPT) 偶感 油菜花开小麦青,山径斜阳过路人。

部审初中语文七年级上《文学部落》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PPT课件教案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王爷府蒙古族学校 白静泽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以“乐”为主线,前后呼应把握文章结构,理解景物描写作用,学习本文写景与抒情自然结合的方法。 2、理解作者游览山水的乐趣及其与民同乐的情怀。 3、积累文言词语,掌握一些常用实词的词义和重要虚词的用法。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因为他参与了范仲淹的政治改革,推行“庆历新政”。这次改革失败,受贬谪的不止滕子京一个人,范仲淹本人在庆历五年也被贬到邓州。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的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也在同一年被贬谪到滁州。范仲淹在被贬谪邓州的第二年,也就是庆历六年,写下了《岳阳楼记》,寄托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同一年,欧阳修也在滁州写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今天我们就来学

习本文,看看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抒发的是什么样的情怀呢?二、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水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文学家。宋代文学革新运动的领导人物,被后世尊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诗词、史传等都有相当成就。 背景介绍: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欧阳修曾参加了以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推行“庆历新政”,不久在政敌的打击下,改革失败,范仲淹等降调外任。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作为执政者的反对派,有很多政见要说,有满腹的抑郁不平要发泄。但现在只能从侧面含而不露地表示。本文与作者同一时期写的另一篇文章《丰乐亭记》是姊妹篇。 三、解题 “记”是古文中一种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体裁,多用来描写作者的旅行见闻。它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诡异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类似的文章有:《岳阳楼记》、《小石潭记》、《桃花源记》等;类似的古文文体还有:“铭”(《陋室铭》)和“说”(《马说》、《爱莲说》)。

部审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朱葵教学设计PPT课件教案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学设计 朱葵 教学目标: 1、深情朗诵,感受爱国之情; 2、合作鉴赏,体会用词之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古代所有的诗人里面,有两位最让我感动,一位是“诗圣”杜甫,一位是被梁启超赞为“亘古男儿一放翁”的陆游。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一首诗,来认识一下这位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二、读准一首诗: 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提示,自由朗读本诗。 自学指导一: 1、读准字音: 戍 2、读出节奏: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学生试读,点评。

集体朗诵。 三、读懂一首诗: 自学指导二: 结合注释,合理想象,四人小组之间互相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小组合作学习,检查反馈。 四、读懂一种情: 自学指导三: 找一找,品一品:从诗中哪些词、句,你可以感受到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学生发言。 僵卧:诗人年迈体弱,赋闲在家,无事可做; 孤村:孤寂荒凉,远离朝堂,诗人满腹经纶,一腔热血,却只能泪洒荒村。 大家是不是觉得可悲可叹呢?然而诗人为自己的处境感到悲哀了吗?为什么? 没有,“不自哀”,他还在想着为国家戍守边疆。 找同学朗读这两句。 夜阑:夜已将近,诗人忧思难眠。 入梦来:窗外寒风呼啸,如战马嘶鸣;雨打柴扉,似万箭齐发。在梦里,他终于踏上金戈铁马的战场。这是一个多么豪壮的梦啊!然而,这只是一个梦呀!

找同学朗读这两句。 这一个梦,陆游竟做了一辈子。 陆游三岁的时候,金兵的铁骑就踏破了中原,攻占了北宋都城汴梁,他亲眼目睹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被金兵侵占,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他从小就立志杀退金兵,收复中原。 十几岁:儿时祝身愿事主,谈笑可使中原清。 二十岁: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三十岁: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 四十岁: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 五十岁: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临死前: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一生从未得到重用,多次遭到打击,晚年更是落魄困窘,

部审初中语文七年级上《潼关》邢桂兰教学设计PPT课件教案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潼关怀古》教学设计 东方市琼西中学 邢桂兰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诗意,能朗读并背诵古诗。 2、了解作者,理解诗歌主题思想。 3、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诵读、理解诗意,理解主题思想。 难点:学习通过诵读,有序分析重要诗句的方式,理解诗意。 三、学情分析: 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诵读法、阅读探究法。 六、教学课时: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上课学习: 1、反复诵读诗文,感知文意。 2、翻译古诗(学生通过学习资料自主完成,老师引导) 3、理解重要字词(老师提问,学生思考阅读回答) 4、作者简介(学生通过学习资料查阅)。

5整体感知:重点了解诗文内容,主要思想情感(学生思考探究,老师引导) 6、深入品味诗文: 引导学生主句分析诗歌内容的含义,感悟思想情感,了解精彩字句。 7、掌握诗文主题思想(通过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 8、拓展学习: 了解历史上一些忧国忧民的诗人及诗句。 9、练习作业。 《潼关怀古》教学设计 东方市琼西中学 邢桂兰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诗意,能朗读并背诵古诗。 2、了解作者,理解诗歌主题思想。 3、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诵读、理解诗意,理解主题思想。 难点:学习通过诵读,有序分析重要诗句的方式,理解诗意。 三、学情分析: 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诵读法、阅读探究法。 六、教学课时: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上课学习: 1、反复诵读诗文,感知文意。 2、翻译古诗(学生通过学习资料自主完成,老师引导) 3、理解重要字词(老师提问,学生思考阅读回答) 4、作者简介(学生通过学习资料查阅)。 5整体感知:重点了解诗文内容,主要思想情感(学生思考探究,老师引导) 6、深入品味诗文: 引导学生主句分析诗歌内容的含义,感悟思想情感,了解精彩字句。 7、掌握诗文主题思想(通过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 8、拓展学习: 了解历史上一些忧国忧民的诗人及诗句。 9、练习作业。

部审初中语文七年级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晓芳教学设计PPT课件教案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

1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联系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 3.通过诵读这首诗,体会诗人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联系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诗人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难点: 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 ,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诗人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三、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搜集相关教学资料 学生:预习古诗,作者及写作背景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2 说起唐诗,就少不了李白,他是我国诗歌史上一颗璀璨的明

珠,他一生仗剑游侠,广交天下朋友,因此友情成了他诗歌创作的一部分。你都学过哪些李白写友情的作品呢?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首李白写友情的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二) 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李白, 唐代 诗人,字 太白 ,号青莲居士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 浪漫主义诗人 ,有“ 诗仙 ”之美誉。与杜甫齐名,世称“ 李杜 ”,著有《李太白全集 》。青年时曾漫游全国各地,后应诏入京,三年后离开,长期游历。安史之乱时,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被流放 夜郎

,中途遇赦,晚年漂泊。李白胸怀报国之志, 但一生遭遇坎坷曲折。本诗是李白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时 遭贬远调时写给他的,表达了对他的同情。 2、背景简介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旧唐书》说他“不护细行,屡见贬斥”,也就是说没有什么大的过错,就是因为细节事情被贬 。当时李白在扬州,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3、标题解说 、朗读 3 通过预习,你从诗的标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标题朗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三)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并用“/”划分诗句的节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部审初中语文七年级上《蚊子和狮子》尚淑梅教学设计PPT课件教案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敬业 爱生 博识 善导 乐学 多思 善问 践行 教学设计主备人:尚淑梅 审核人:靳雪峰姓名 课题 学科

年级 时间 尚淑梅 蚊子和狮子 语文 七年 2018.5.31 教学目标 1、熟悉文章内容,感知蚊子的形象,深入理解寓言寓意。 2、以本课为例,学习、归纳阅读寓言的一般方法。 3、学以致用,进行寓言阅读训练。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归纳阅读寓言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与内容 时间 情境创设 同学们,你们喜欢寓言故事吗?你都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学生交流 这些小故事里呀都蕴含着大道理。公元前六世纪,有个很擅长讲动物故事的希腊人叫伊索,他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流传至今的寓言故事《蚊子和狮子》。在他讲述的这则故事里,蚊

子竟然向狮子发出了挑战,蚊子能有胜算吗?他哪来的自信呢? 3′ 目标展示 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目标 2′ 自合探究 精讲点拨 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 (一)自主学习: 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围绕他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找出主人公,概括故事内容 (二)合作探究: 1、蚊子为什么能打败狮子? 2、蚊子两次“吹喇叭”的原因是否相同? 3、胜利的蚊子为什么会被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4、归纳人物形象:你认为蚊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5、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8′

敬业 爱生 博识 善导 乐学 多思 善问 践行 6、情景转换:生活中有蚊子这样的人吗?请举例说明。全班合作交流 三、学法指导:总结寓言阅读方法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反馈提升 学以致用,阅读训练 (一)沙子与珍珠 (二)苍蝇与蜜 (三)天堂和地狱 19′ 归纳总结 1、学生谈收获

部审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夜雨寄北》杨丰舒教学设计PPT课件教案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夜雨寄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整体感知作品的思想感情。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重难点: 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一、 导入新课、明确方法 二、 粗读课文,了解背景。 (一)、 知人论世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豀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是晚唐时期很有影响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现存的有待600余首。 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雄心壮志,可惜“运与愿违”,他“一生襟抱未尝开”,他的诗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缠绵深挚的爱情诗和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最有特色。他与杜牧生活在同一时代,被世人并称为“小李杜”。 秋雨绵绵中的有天,他收到远在长安的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

感慨,诗人依窗观雨景,吟成了此诗。 (二)、 析诗题 这首诗的诗题或作“夜雨寄内”,“内”即李商隐的夫人。现传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在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有人认为该诗是写给长安友人的;但以诗之内容,按“寄内”来解读,似乎更确切。 1、让学生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有助于理解诗文内容。 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本文教学目标,去自行设计有价值的疑难问题。 3、四人小组讨论,集中精选有代表性的2~3题写在纸上,与此同时,教师要及时巡视,把握各小组提问的方向,不至于漫无边际,并鼓励、辅导滞后的学生大胆提问。 三、 研读课文、析疑辨疑。 1、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及时收集汇总,概括归类。 2、筛选学生的问题时应积极发现学生思想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和采纳,然后公布本课的思维训练题,及时表扬积极提问和善于体提问的小组。 以下为教师课前暂拟的思维训练题,这只作个准备,要根据学生提问的实际情况修改。 思维训练:

部审初中语文七年级上《杞人忧天》樊芸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杞人忧天》教案会展城第一中学樊芸一、教学目标 1. 积累“亡”“中伤”“舍然“等文言词语,疏通文意读懂故事。 2.转换视角,多角度理解寓意。二、教学重点转换视角,多角度理解寓意。三、教学难点理解杞人忧天的现代意义。四、教材分析本单元注重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通过在读中感受文学的奇思妙想,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发挥联想和想象,深入理解课文。《寓言四则》中的四则寓言,出于假托却入情入理,篇幅短小却意味深长,集中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对今人也有很好的启迪作用。由于是组合文本,所以可以在精讲一文的基础上,另一文作为练手,以加强学生对多角度理解寓意的体验。五、教学方法一线串珠法、讨论法、朗读法。六、教学时数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明确用“忧”字引领课堂学习。今天的故事要从一个“忧”字说起,提到“忧“字,同学们会想到哪些词语?明确:无忧无虑、杞人忧天、乐以忘忧、忧国忧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等。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列子的这篇寓言小故事——《杞人忧天》。(板书课题:杞人忧天)(二)知人论世列子,名御寇,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列子》,中国道家典籍之一。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内有很多脍炙人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

故事,如《愚公移山》《夸父逐日》《杞人忧天》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学遗产。(三)读忧——读准字音、节奏,读出语气。老师范读(先听老师范读,听的同时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学生齐读(四)解忧——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请同学们2人一小组,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不理解的用铅笔圈画,我们共同解决,。为了让我们大家更加理解课文的内容,老师想请三位同学分别用白话文为我们再现故事,可以加一些自己的联想和想象,给同学们一分钟时间准备。(五)议忧——探因究理探因——杞人“忧”什么?——忧天地之崩坠(不可能发生的事)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担忧?(缺乏常识和经验,对事物认识不足)晓之者是否真的解了其忧?(虽然晓之者很热心帮忙开导,但是解释仅代表当时的认知水平,并不符合科学道理)究理——通过这则故事你知晓了什么道理?请展开你的思维。(六)课堂小结——多角度解寓意通过写“杞人忧天”这则故事,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对事物认识不足、了解不够,难免会产生畏惧心理;要有忧患意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杞人是一个善于思考、敢于质疑、乐于放下的人,是一位具有强烈忧患意识的人。以后的众多天灾地难,证明了忧者该忧。他是一位具有远见的人,是一位真正的智者。)(七)学以致用今天我们学习了“探因究理”来

部审初中语文七年级上《次北固山下》赵爱丽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次北固山下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3、感受中国诗歌的思乡旋律。 教学重点难点: 品味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教学用具:PPT课件 教学方法:讲读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 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而闻名于天下。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终洛阳尉。这首诗是他在吴、楚期间写的。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三面环江,为名胜之地。王湾是一个生卒年不详的唐朝诗人,今天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是因为他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诗歌,这印证了“人

以诗传”的道理。 二、朗读明义 1、老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 3、作朗读指导并齐读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参照注释,同桌互译诗句。 5.整理译文: 旅客要走的道路呀,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漾,我正好乘船向前。 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江天。 红日从东海上诞生了,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大江弥漫着温煦的气息,春天提早进入了旧年。 我多么思念亲爱的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掠过晴空的北归鸿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

三、感悟抒情 1.氛围创设: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同学们能例举一些学过的表现乡愁的诗歌吗? (如李白的《静夜思》、王安石的《泊船瓜州》等)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能说出来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吗? 明确:第四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抒情,其他三句属于写景。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写作手法。 3、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首联:诗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 颔联:船上所见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诗人已来,少有此句。 尾联: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传递家书了。 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

部审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峨眉山月歌》周洋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能通过反复朗诵体会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的意境。 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古诗。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同学们已经会背许多首古诗,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 二、诵读《峨眉山月歌》 (一)初读古诗 1.走近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出生四川,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2.创作背景 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二年(724年)秋天。当时李白二十几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离开蜀中赴长江中下游的舟行途中,写下此诗。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 3.文学常识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断句规则:二二一二 或二二二一 或 二二三 押韵规则:韵母或韵腹相同;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洲。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读准生字。 3.老师范读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洲。 4.诗歌都有韵律、节奏,你能读出诗的韵律、节奏吗。(生读)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洲。 5.学生齐读全诗,体会古诗的意境。 (三)小结:

部审初中语文七年级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程文荣教学设计PPT课件教案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 涉县更乐中学 程文荣 【知识与能力】 1.学生背诵,感知诗意。(重点) 2.学生品味,感悟诗情。(重、难点)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 2.品读,赏析,感悟。 3.多媒体辅助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理解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 一、引读启智 (一)学生说诗 (二)教师评诗 平时,我们经常不知道作者的诗说是李白的,何止是张冠李戴啊!网上还传说李白是预言家呢!其实,要说李白的预言,只有一次,那就是他说“随风直到夜郎西”,10年后,他被贬到比湖南夜郎县更西的贵州夜郎国。 二、知人论世,走近诗人 (一)诗人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西域碎叶城(吉尔吉斯斯

坦),四川江油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与“诗圣”杜甫并称“李杜”。其诗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清新,音律和谐,意境奇妙。写月名,捉月死。学过诗作:《古朗月行》(前四句)、《静夜思》、《赠汪伦》、《夜宿山寺》、《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名句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二)背景解说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诗家天子”,与李白并称“七绝圣手”;学过《芙蓉楼送辛渐》、“唐人七绝压卷之作”《出塞》)被贬夜郎而作。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有密切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其性格与李白傲岸不羁较为相似,因“不护细行”而被谤贬龙标尉。李白此时正在扬州,听此不幸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慰藉。 三、感悟诗情 (一)朗读试背:听读、齐读。(节奏、平仄、押韵)(二)感知意象:杨花、子规、明月。 (三)品悟感情:忧伤、同情、牵挂、安慰。 四、深入品味

部审初中语文七年级上《次北固山下》朱模升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了解律诗特点,读出韵味。 2、理解诗歌内容,读出情感。 3、品味意象,通过联想,感悟情境。【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读出情感。【教学难点】品味意象,通过联想,感悟情境。【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检测预习,请学生们齐读诗歌。(学生齐读)师:大家没有读错字,节奏把握得还行。二、了解学习目标。幻灯片显示学习目标:1、了解律诗特点,读出韵味。2、理解诗歌内容,读出情感。3、品味意象,通过联想,感悟意境。(请一个学生大声朗读)三、活动一:了解律诗,读出韵味。老师在黑板上板书一个“律”字,请学生们组词。生:律师、法律、严于律己……师:《尔雅》中说:“律,法也。”律的本义是规定和法度。律诗又称格律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法度最为严谨的一种诗歌体裁。幻灯片展示:律诗的章法:篇有定字,句有定字。字有定音,音分平仄。(一)、篇有定字,句有定字:师:请同学们齐读律诗的章法。(学生齐读)。律诗是“篇有定句”,大家以句号为单位,数一数律诗是几句?生:八句。师:不错,八句以上的律诗我们称之为“排律”。“句有定字”,再请一个同学来理解“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生:“五言律诗”就是每一句是五个字的律诗;“七言律诗”是指每一句是七个字的律诗。师:“五言律诗”简称为“五律”;“七言律诗”简称为“七律”;

他们八句分为四联,请大家根据每一联的名称的意思,思考一下应该对应哪一联,连连线。幻灯片展示:第一二句首联第三四句颔联第五六句颈联第七八句尾联(学生回答:老师提示根据人身体的部位,由上到下的记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师:现在我说哪一联,你们快速的读出诗中的句子。(师生共同完成活动:或齐答、或开火车。)(二)、字有定音,音分平仄。 1、律诗的平仄:师:“字有定音,音分平仄。”平仄是律诗中最重要的因素。律诗中有一套固定的平仄格式,八句中每一句的每一个字,该平该仄,必须逐字讲究,古音和今音略有不同,大概可以这样分:幻灯片展示:平声:约为今音的一二声仄声:约为今音的三四声例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师:平声声调漫长,有绵延之感;仄声短促有力,含顿挫之意。请同学们在读平声时,延长声调,一个平声缓缓的晃一圈头;读一个仄声时,晃半圈头。我们用这种“摇头晃脑法”把握韵律,还可以治疗颈椎。(生笑)(活动练习:老师摇头晃脑的范读首联,学生各自模仿亦摇头晃脑的读,选一两个读得好的表演一下)师:这样平仄相间,形成了诗歌均匀而多变的节奏,抑扬顿挫,婉转和谐,下面我们用“摇头晃脑法”将这整首诗的平仄读出

部审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夜上受降城闻笛》魏江毅教学设计PPT课件教案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

神木县尔林兔初级中学 师生共用教(学)案 年级:七 科目:语文 主备:张勤飞 参与: 任瑞霞 审核: 时 间 2016/12/12 教学内容 夜上受降城闻笛 教学目标 1、诵读古诗,理解诗意。 2、感知作者李益,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的历史事迹和本文写作背景。 3、诵读诗歌,体味情感。 教学重点 结合课下注释和古汉语字典,疏通诗意。 教学难点 诵读诗歌,体味情感。

教学方法 朗读法 资源利用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个性化设计) 夜上受降城闻笛①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②,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③, 一夜征人尽望乡。 【作者简介】 李益(748-829),字君虞,排行十,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代宗时迁居洛阳。大历四年(769)进士,授华州郑县尉。尝为幽州节度使刘济从事,又佐邠宁戎幕。宪宗时,历任秘书少监、集贤殿学士,官至右散 骑常侍。文宗时加礼部尚书衔致仕。久历戎幕,多写边塞题材,悲歌慷慨,颇多佳作。兼工众体,尤以七绝见长。胡应鳞《诗薮》云:“七言绝,开元以下,便当以李益为第一,如《夜上西城》、《从军北征》、《受降》、《春夜闻笛》诸篇,可与大白、龙标竞爽。”有《李君虞诗集》,《全唐诗》存诗

二卷。 【注释】 ①、受降城:唐高宗神龙三年张仁愿所筑,以防突厥,共有中、东、西三城。中城在今内蒙古包头市西;东城在今内蒙古托克托南;西城在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乌加河北岸。历来注家注此诗,都注受降城为张仁愿所筑东、中、西三城中的某一城。其实此诗中受降城乃灵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州治所在地回乐县。贞观二十年,唐大宗曾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故称灵州城为“受降城”。 ②、回乐烽:烽火台名,当在回乐县境内。 ③、芦管:即指题中之“笛”。 【译文】 回乐烽前的沙地洁白似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清冷如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出征人都眺望故乡。【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贞元元年 (785)起,李益佐灵州大都督杜希全幕,约四、五年之久,诗当作于此时。 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一种置身边地之感、怀念故乡之情,隐隐地袭上了诗人的心头,营造了一种寂寥,凄清的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

部审初中语文七年级上《秋词(其一)》李谱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面试试讲.

《秋词》实录 一、导入 通过之前的梳理,我们了解了这首诗主要抒写秋天的独特感受,其实在他之前,有很多人写秋,且都是写秋高手,请看——(屏显) 宋玉《九辩》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悲秋成为传统情调 杜甫 《登高》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借秋表达迟暮之悲 柳永《雨霖铃》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以秋衬托难舍的离情 二、品读、探讨 悲情之祖宋玉在《九辩》中感叹“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自此,悲秋便成了我国古代诗文中一个传统情调;杜甫有“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借秋表达迟暮之悲,虽为一时登临所起,却写尽一生悲哀;

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更是以冷清的秋景来抒写难舍的离情。古往今来,诗人们通常借秋的肃杀,来抒发家国之恨,或感叹别离之苦。 1.在这首《秋词》中,刘禹锡又是怎样写秋的呢?请大家交流讨论。 明确:这个同学你来说,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位同学不仅找得好,而且还总结了一个很专业的表现手法,对比衬托,非常好!在这一句中,一个“悲”字写尽历代诗人逢秋的心境。 2.为什么逢秋就会悲寂寥呢? 明确:你来说,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面对无边落叶萧萧下的情景,怎不让人悲从中来。说的真好,大气。你来补充,古人看到片片掉落的树叶,就会想到自己的生命也会像落叶那样短暂,便会有韶华易逝,物是人非的感慨!好个物是人非,你真是个有灵性的孩子。 而在这里刘禹锡却非常高调,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一筹,赋予秋天积极明朗的格调和飘逸脱俗的意趣。其中 “我言”一词更是道出了诗人的自信与豪情。 3.你还从什么地方读到了? 你来说,嗯,后两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老师刚刚还注意到,你读这一句时,重读了“排”字?“排”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潼关》教学设计

《潼关》教学设计 内容分析: 潼关,在今陕西潼关北,关城临黄河你,依秦岭,当山西、陕西、河南三省要冲,历来为军事重点。谭嗣同写这首诗时才十多岁,当时随父赴甘肃上任,途经陕西潼关,被北方特有的壮阔的风景所震撼,欣然命笔。这首七绝从高城、秋风、黄河,群山四个方面展示了潼关独特的景象。诗歌形象鲜明,意境开阔,言辞激越,笔力遒劲,是歌咏潼关的名篇之一。诗中写山水,却是感觉中的山,感觉中的水,诗人把山水写活了,读来能让人感受到一股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这首诗堪称诗人的个性象征,形象地再现了一位慷慨任侠、不囿于世俗观念的放达之士和一个决心与传统势力较量到底的改革者的形象。 学情分析: 作为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在小学阶段积累了一些阅读鉴赏古诗文的基础方法,经过七年级一学期的诗词学习和熏陶,积累了的朗读诗歌的技巧和理解诗歌的基本方法,但对于诗歌鉴赏的方法还有待老师的进一步引导和提升。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反复诵读并感知诗意,尝试背诵; 2、品析诗歌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提升诗歌的鉴赏的方法及能力;

3、感受少年谭嗣同的凌云豪情,树立“志存高远”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1、品味诗歌的语言,鉴赏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体会诗歌的意境; 2、感受少年谭嗣同的凌云豪情,树立“志存高远”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的语言,鉴赏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韵律反复朗读,带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诗的内涵,品出诗的情味。 2.联想、想象法。这首诗语言优美、精练,内涵丰富,留有极大的想像空间,鼓励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从形神入手,领会感情。 3.讨论、点拨法。教师艺术地设问,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4、发散思维法。以《潼关》为引子,积累更多“志存高远”的诗人诗句,激发学生的的立志爱国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历史上立志爱国的诗句》翻开中国五千年的历史画卷,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志存高远、精忠报国、可歌可泣的文豪英雄们,他们的诗句如璀璨的星空中一个个耀眼的明珠,折射出时代的风骨和豪情。 他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寻求真理的屈原;他

部审初中语文七年级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张歆教学设计PPT课件教案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 一、目标设计 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二、教学 重、难点 重点:熟读、背诵 难点: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 三、教学过程 (一)标题解说 你从此诗的标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这首诗是作者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 (二)背景简介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

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三)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用“/”划分诗句的节奏。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2.学生齐读,体会文中蕴含的作者感情。 (四)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 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李白青壮年时家境富裕,轻财好施。 (五) 1.根据注释,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的意境。 注释: 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

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子规:即杜鹃鸟。 五溪: 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夜郎: 汉代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2.译文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 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六)合作学习 1.诗人为什么要将愁心寄与明月呢? 要点:世上唯有明月能分别照见远隔千里的人,在这首诗中,诗人将月亮人格化,请她将自己的忧愁之心传与王昌龄,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