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初三语文期末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师大附中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语文试题
命题人:陈新审题人:杨梅
一.积累与运用(共6小题,计17分)
1.下列加点的字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
A.涟漪.(yī)攫.取(jué) 馈.赠(kuì ) 越俎代庖.(páo) B.豁.免(huî) 胚.芽(pī) 黝.黑( yǒu) 鳞次栉.比(zhì) C.慰藉.( jí) 沉湎.(miǎn) 骸.骨(hái) 装模.作样(mï) D.臆.测(yì) 翘.首(qiáo) 深邃.(suì) 断壁残垣.(huán) 2.下列字形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佝偻晨羲蔚为壮观万恶不赫
B.巉岩锦障吹毛求庇顶礼膜拜
C.窒息笑涡中流砥柱一泻千里
D.篷蒿荣膺万籁具寂遍稽群籍
3.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择最符合语境的一个填在横线上。(2分)
⑴国家海洋局新闻发言人近日表示,国家海洋预报台将正式
(公布颁布发布)钓鱼台附近海域的海洋环境预报。
⑵虽然此事已经过去很久了,人们还是(津津乐道
津津有味孜孜不倦)地谈论着这件事的细枝末节。
4.经典诗文默写[在⑴~⑺题中,任选五题
....;在第⑻~⑽题中,任.
选一题
...]。(6分)
⑴角声满天秋色里,。(《雁门太守行》)
⑵,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⑶,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⑷吾视其辙乱,,故逐之。(《曹刿论战》)
⑸,乞人不屑也。(《鱼我所欲也》)
⑹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关雎》)
⑺蒹葭萋萋,。(《蒹葭》)
⑻,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我用残损的手掌》)
⑼假如我是一只鸟,……(《我爱这土地》)⑽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5.阅读语段,按照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3分)
①“中国结”的全称是“中国传统装饰结”,它是中华民族一种
手工编制的特有的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②“中国结”的起
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当时的绳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
具,同时也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文字发明前,人们在一
条绳子上打结,用以记事)因而在人们的心目中很神圣。③此外,
绳结还应用在人们的衣着、佩饰上,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
要组成部分。
⑴第①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1分)
⑵第②句标点使用错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⑶第③句的横线处需补上一个恰当的关联词,请把它写在下面横线上。(1分)
6.名著阅读(2分)
小说《格列佛游记》好几次提到中国,请简要列举两点相关内容。
二.综合性学习(7分)
7.2015年3月份,国务院首次把“全民阅读”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一时间,全国掀起了一股阅读热潮。学校决定开展以“尚阅读·扬正气”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⑴请将“腹有诗书气自华”抄写在下面田字格里。(1分)
⑵班级举行“全民阅读”主题班会,为做好发言,某同学搜集了以下两则材料,请根据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论。(2分)材料一:近几年,我们欣喜地看到众多民间阅览室、图书馆建成,推广阅读的公益组织成长起来了,自动借书机、流动借书
车、流动图书角和24小时书店在各地出现了……全国国民阅读调
查数据显示,我国国民阅读率和阅读量开始持续上升。
材料二: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的全民阅读仍处于起步阶段。
截至2013年,我国共有县以上公共图书馆3112个,人均拥有公
共图书馆藏书0.55册,这和国际标准相比,存在显著差距。“读
书无用论”等错误思潮依旧蔓延,一些书店生存艰难。
探究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学校准备举行读书报告会,会场上要悬挂一副对联,上联已拟
好,请你补写出下联。(2分)
上联:学习成就人生路下联:阅读________________
⑷下面是某同学在学校贴吧上发的帖子,请你跟帖。(要求:提
出自己的观点并至少用一个例子
.......加以阐述,字数不超过50字。)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的帖子:读书可以培养气质。宋濂遍观群书,则有儒雅之
气;苏轼饱读诗书,则有豪放之气。
你的帖子:读书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共15小题,计46分)
【现代文阅读】(共9小题,计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
时间去哪儿了
⑴“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有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这首歌
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是啊,时间到底去哪儿了?
⑵幼年的时光去哪儿了?我们为何很难记起3岁以前的事情?研究
表明,时间的感知需要儿童的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的完全形成,
这需要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发育较成熟以后才能具备。这两个区
域的成熟速度较慢,往往到了童年后期才能渐渐完善。孩子们的
遗忘速度远比成年人要快,所以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这意味
着留下童年记忆的可能性并不大。
⑶幼时记忆究竟从何时开始模糊,直到被永久遗忘?研究发现,
早期回忆往往从7岁开始丢失。虽然不少3岁孩子能够记得前一年
发生的事,但这些记忆也只能持续到五六岁。在7岁这一年中,童
年记忆迅速衰退,到了八九岁,大部分孩子只能回想起童年生活
35%的内容。这是因为在7岁时,人们形成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
——在那之前,儿童缺少时间和地点的观念,而在年龄较大的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