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理学与佛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物理学与佛教

2010-03-08 14:34

-----杜大威

同学们好,我叫杜大威。在河北佛学院工作,是河北禅学研究所的研究员。今天与同学们讲的课题是"现代物理学与佛教"。

为什么要讲这个问题呢?因为佛教的特点是与时俱进,禅宗的特点也是讲究"当下"的,如果佛教不能和当代最优秀的文化相结合,那么,第一,不能显示出他的优越性,第二,容易形成所谓"边缘化"这个情况。也就是说,作为佛学那么博大精深,如果对现代最高科学成果和科学原理都不能够透彻地认识,那么他的优越性也就无从体现。

这与佛陀"世间解",全面渗入世间,并提升世间的教义是违悖的。所以说,有些不太理解佛学的人,就认为佛教是只能和落后的生产方式,以及与过时的古代意识形态相结合,一旦到了现在,似乎就有点落伍,看见佛教寺院里都是老太太呀,求神拜佛的人,都是没什么文化的人。宗教只能仅仅作为一个信仰系统,一个信仰的形式,只能起一个安慰的作用。

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是比较偏面的,不太恰当的,严格的说起来佛教是与时俱进的,能够对现在的不管是物理也好、自然科学也好、社会科学也好,都能够作出非常透彻的认识,也能够对他们提出的最尖端的问题,作出清晰的回答。我这个说法,可能有些同学听起来觉得有意思,比较新鲜,那么我就和大家一起对这个问题进行比较深一些的讨论。让我们现在就开始讲正题。

讲佛教与现代物理学,首先有两个概念要澄清一下:什么是现代物理学?就是指从廿世纪初叶起,发展到现代以"量子论"与"相对论"为主导的现代物理学,其中尤以量子论或称为"量子力学"更具革命性观念,引起了人们广泛而深入地关注。

现代物理学最核心、最前卫,也就是最热点的话题,关键在哪里?这是饶有兴趣的课题--现代物理的实验事实,表现出了"人的思维选择"对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影响,即所谓"意识"介入了"存在";另一个奇特的现象是,在人的主观因素介入前提下,同一粒子,表现出"波--粒"二象性。这意味着,一个东西可以拥有很大的空间,譬如"波";但也可以只占据非常小的空间,譬如"粒子";再就是,在量子原理下,在时间的先后观念上有突破,即有"逆动因果"的实验现象,即所谓先有结果而后确立原因。

这些物理事实,包含着重大的观念革命;另外一个是,佛教贯穿大乘、小乘,当然还包括二乘、包括显密,整个贯穿一致的思想要点又在哪里?那么,我们通过比较佛教的贯穿大小乘的核心思想,例如《华严经》中的"法界缘起论"观点,和现代物理学的核心思想,两相比较,他们有何同,有何异,然后自然会得出结论。

我们认为,佛教经典中有超越主客观界限;超越空间大小界限;超越时间先后界限的明确论述。所以,我们认为,佛教《华严经》中表述的思想与现代物理学的实验事实之间有非常强的、非常有机的、非常生动的、也非常精彩的联系,现在就此作一些基本观点的介绍。

先说物理学,物理学通过19世纪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经牛顿力学对宏观世界的描述(三度空间)、运动学的建立,可以说似乎都非常完备了。对世界的真相好像都已经认识了,但是在本世纪初,随着放射现象的出现,这个物理理念框架的容纳性就受到了挑战。随着物理学的发展,大家都知道"质能"可以相互转换以后,对有些保守,持实实在在的物质不可改变观点的物理学家,是一个很大的冲击。

而且,在爱因思坦"相对论"出现以后,已引入了"四度空间"的概念,达到时空一体化,突破了三度空间及时空各异的旧观念。随着研究的深入,深入到分子层次、原子层次、乃至基本微粒的层次。现在说是基本粒子,包括电子以及光子都在基本粒子的大家族内。对原子

和亚原子,特别是亚原子的层次,进行研究,发现了很多精彩的现象。

首先,一个最精彩的现象,就是对物质观念上的一次革命。现在物理学有这么一个讲法,他引进了一个原理--测不准原理。这是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在1927年提出来的,当然他这个思想的提出离不开量子力学的建立。量子力学以波尔为领头人建立了哥本哈顿学派,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基于一些很特殊的物理试验,即发现在量子层次内,基本粒子,现在也叫亚原子的微粒,有一些非常奇特的行为规律,即发现了物质有一种测不准的情况,所谓"测不准原理"。

什么叫物质测不准确呢?就是追索到物质最小、最基本的存在,就称"基本粒子"吧。他的特点在物理试验里,有这么两种情况:就是"一个粒子"可以表现为波,即"弥散在很大的空间区域之内",其大尺度可达光年,(一光年约九点四六乘以十的十二次方公里),即"一颗粒子"的波可在如此之大的范围内表现出来!另一种就表现为微粒,所谓"基本粒子",即非常小体积的实体,其小尺度以"埃"为单位:"埃"为十的负八次方厘米。而一个"夸克"的尺度又是十的负十九次方埃。大家觉得这个用普通的思想来考虑吧,并不矛盾呀,认为大量的微粒就可以形成波动呀,形成大面积后就可以形成波动,好象不矛盾。但这是非常粗浅的认识,基本粒子的二象性,即"一颗"微粒,所谓的"亚原子",光子、电子之类,他都表现出两种特性,一个是波,一个是粒子。

"波"的涵义并不在于大量的微粒形成波,而是每一颗微粒都有波的特征。这个波,也有点类似场,如磁场,乃至电场,在物理学上也有个概念叫"势"。所谓电子势,就是说一种影响,在一个大面积里有一个影响。好象一个磁铁,他的体积有限,但在较大范围内有一定的影响力。那么大家可能也说,这也可以统一呀,包括一个质点,他也可能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具有场的效应呀,这也是可以统一的呀,问题就恰恰出在这里。

通过物理学成千上万次的测验,发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像:当我们需要测量波的时候,他居然没有表现出微粒的性质!也就是没有质点存在的证据。这时候他好象表现得非常广阔,虽然我们仅就"一个"微粒而言,但其波的表现可以在一个很广袤的大尺度范围内展示,他甚至可以扩散到一个光年那么大的范围,这就有银河系那样大了。但却测不出他的质点,这就是测不准的一个方面;另外,当我们要设计测量他是质点的时候,他就没有波的性质!他扩散出来的影响力都没有了。"应该有"的波好像"突然塌缩"了。这就是"测不准"的基本情况。所谓测不准,即不能通过"一次"测试,同时了解基本粒子的所谓"波--粒"二像性。

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确定,这种测不准现像,决非是测量仪器不先进的问题,而是粒子"被人测试"后的基本特性。

而且,最有意思的是,波(场)也好,微粒也好,都可以在宏观的放大技术处理上显现出来。比如说这个波吧,如果我们仅就要测量"那个"我们想象中的基本粒子相应表现出的"波",我们就设置仅仅测量波的实验选择,那么通过一个叫作"杨氏双缝实验"检测,它就会表现波的形式,甚至会出现波的干涉图,这个图可以放大的,人人都可以看到。

也就是说,他以明白无误的事实,确确实实说明这个所谓的基本粒子有"波"的特性,但是却"没有质点"!如果你要"同时"测那个质点的话,总是测不出来的。如果你强行要测质点,则可换成"测量质点的实验选择",那个拟想中的"微粒",也可以在测试中明确地显示出质点的性质。他一显"质点",马上那个"波"的特性就消失了,那个干涉图也就消失了。仅表现出微粒的特点。

所以,如果我们物理学家,他要设计基本微粒测试,要测他的微粒性,也可以测量。例如,因"我们"选择测试微粒的某种特性,譬如"动量"、"位置"、"自旋"等特点的参数,可进行相应的检测,但是,也是只能测其一就不可能同时测得其二,即"微粒"在我们的选择中,仅顺"我们的选择"项目而表现出某一特点,却不能全面地"表现微粒自己的一切特性"。即--或可测其"动量",或可测其"位置",却不能综合地同时测试"微粒"的一切特征,这也是"测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