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产业结构偏离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三省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

摘要:就业结构应与产业结构相匹配,通过对东北三省三次产业与就业结构偏离度进行分析,并且在三个省份之间进行横向比较以及近10年来的纵向比较发现东北三省的就业与产业结构不相匹配,针对这种现象可以提出一些相关的解决措施:1、针对东北地区的实际情况,寻找产业结构的优化路径;

2、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择业能力;

关键词:就业结构,产业结构偏离度,现状,对策

东北三省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区,粮食的产量关系到我国的民生问题。然而,近几年来,东北三省的产业结构与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就业结构变动与产业结构变动相适应的程度影响着产业结构变动是否顺畅,因此,就业结构应与产业结构相匹配。而通过产业结构偏离度指标分析东北三省近十年的相关数据,可以有效了解辽宁省、吉林省以及黑龙江省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程度,并可以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一、东北三省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现状

从2000~ 2010年11年间东北三省各产业产值的变动来看,东北三省第一产业产值的变动趋势是呈下降态势,第二产业的变动在2000~2010年呈现上升趋势,第三产业的变动在2000~2010年间三个省份的变动步伐不一致,其中辽宁和吉林呈下降趋势,而黑龙江则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了就业结构的转变。2000年以来,东北三省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的转移情况就业人员在三次产业间的构成之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2000年的137.4:66.6:96,转变为2010年的117.7:66.9:115.3。总体来讲,第一产业劳动力开始向第三产业转移,而第二产业劳动力几乎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说明我国的2000到2010这十一年间开始注重服务业的发展,并且开始将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服务业上。

二、东北三省的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

要保持就业的增长与经济的发展过程相适应,劳动力的转移需要与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情况保持一致。通过结构偏离度指标,可以有效度量各产业就业人员比例和产业结构的匹配程度,其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产业结构偏离度=(某一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同一产业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数)-1

当结构偏离度为零时,该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能在总量上保持均衡状态当结构偏离度大于零时,意味着该产业应该吸纳更多的劳动力,使产业的发展与就业吸纳能力保持一致;当结构偏离度小于零时,则意味着该产业劳动力已存在大量的隐性失业,应促使劳动力从该产业转移至其他产业。

通过上述公式,对东北三省2000—2010年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东北三省的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如下表所示:

1、第一产业的结构偏离度:

年份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偏离度偏离度偏离度

2000 -0.71353-0.563745-0.7777778

2001 -0.70968-0.60355-0.7681452

2002 -0.71277-0.584551-0.7675351

2003 -0.7246-0.61477-0.7784314

2004 -0.69565-0.591398-0.7739308

2005 -0.69697-0.637317-0.7438017

2006 -0.69844-0.667725-0.7494737

2007 -0.69706-0.683761-0.72103

2008 -0.70871-0.680089-0.7176724

2009 -0.70662-0.690367-0.7105832

2010 -0.71885-0.711905-0.7162162

2、第二产业的结构偏离度:

年份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

2000 0.908745 1.298429 1.707547

2001 0.924603 1.327957 1.697115

2002 0.95102 1.485714 1.673077

2003 0.963415 1.603448 1.933333

2004 0.923387 1.505376 1.916667

2005 0.937255 1.369565 1.578947

2006 1.011811 1.364116 1.553991

2007 1.098814 1.4 1.410138

2008 1.188235 1.396985 1.560976

2009 1.03125 1.410891 1.318627

2010 1.064885 1.441315 1.587629

3、第三产业的结构偏离度:

年份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

2000 0.0833330.1140070.078498

2001 0.0795760.1850650.090909

2002 0.0923480.0578030.119454

2003 0.0894740.0925930.071429

2004 0.070313-0.01433-0.03607

2005 0.0366490.150.09772

2006 -0.029150.1686390.0784

2007 -0.100740.1398810.091195

2008 -0.162620.0734460.042424

2009 -0.093680.0469610.18018

2010 -0.12706-0.019130.027624

由以上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小于零,说明东北地区的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即农业的劳动力已存在大量的隐性失业,应促使劳动力从该产业转移至第二、第三产业产业。这与东北三省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以及农村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现状是密不可分的。同时,最近几年以来,由于机械化的普及使农村的劳动力源源不断向城市输入,导致农业的劳动人员大量减少。

2)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不足,吸纳劳动力尚有一定空间其结构偏离度为正,绝对数值较大,有逐渐增大的趋势。而且通过东北三省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度之间的比较可以看出辽宁省的偏离度相对较小,黑龙江省的相对较大,说明在2000年到2010年间随着国企改革的顺利推进,工业企业的减员增效,出现了大量的下岗职工;同时,随着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大量引进,出现了技术对劳动力的“挤出效应”。

3)第三产业的结构偏离度相对较为合理,但尚有较大上升空间其绝对数值在零值附近波动。首先,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正在向均衡状态迈进,从其他部门转移的劳动力很多被第三产业吸收,这是因为第三产业中许多传统行业,如交通运输批发和零售等行业技术资本含量低,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也不高,劳动力进入门槛较低,同时第三产业在“十二五”期间的比重大幅增长,需要的劳动力也多,适合吸纳大量的劳动力;其次,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东北三省的第三产业整体水平严重偏低,在以后的发展中具有很大的增长潜力。随着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第三产业仍有较大的空间吸纳更多的劳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