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合集下载

国外工厂化育苗发展现状及其启示

国外工厂化育苗发展现状及其启示

一、国外工厂化育苗的发展现状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外工厂化育苗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一领域,一些国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1. 美国:美国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农业大国之一,其工厂化育苗技术处于领先水平。

美国的育苗工厂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能够大规模生产高质量的育苗产品,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2. 荷兰:荷兰是世界农业技术的先进国家,其工厂化育苗产业也非常发达。

荷兰的育苗企业致力于研发新品种和改良技术,不断提高育苗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为全球农业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3. 以色列:以色列是世界上干旱地区农业技术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工厂化育苗技术在节水、抗逆性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以色列的育苗企业不仅满足国内农业生产的需求,还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推动当地农业的发展。

二、国外工厂化育苗的启示国外工厂化育苗的发展经验对我国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可以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宝贵的借鉴和参考。

1. 技术创新:国外工厂化育苗能够取得成功,离不开不断的技术创新。

我国在育苗技术方面也应该加大投入,加强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合作交流,不断改进育苗技术,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2. 资金投入:国外工厂化育苗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包括设备、人力和研发投入。

我国政府和企业应该增加对育苗产业的投入,鼓励农民和企业积极投身育苗产业,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3. 市场导向:国外工厂化育苗企业注重市场需求,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实现产业的国际化布局。

我国企业也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发掘潜在市场,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拓展出口渠道,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 生态环境:国外工厂化育苗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采用节水、节能、无公害的生产工艺,为生态农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国应该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支持和鼓励生态农业的发展,推动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结语国外工厂化育苗的发展现状和启示,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国内外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国内外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国内外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农业生产高效、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随着国内外农业技术和产业结构不断发展,农业机械化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为了进一步探讨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本文将从国内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农业机械化现状在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和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2018年农业机械化率达到70.9%。

其中,粮食作物的机械化率已经超过80%,果蔬、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机械化率也在逐年提高。

农业机械化的高效率和快速推广,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的生产力发展。

从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将会有以下几个方向:(1)智能化的机械化系统,即利用机器人、传感器、控制系统等高科技手段提高农机的精准性和通用性;(2)更加适应特色农业产业的需求,例如:多样化、小型化、模块化的设备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使用;(3)整合力度加大,强调一体化解决方案,以满足农业生产中的需求和问题;(4)人性化设计,更加注重农民的生产需求和体验,在保障农业生产效益的前提下降低对人体的消耗和伤害;(5)多元化的销售渠道,加强与电商平台、合作社等组织机构的合作,满足农业机械化的需求,同时为青壮年返乡创业提供机会。

西方发达国家在农业机械化推广方面较为成熟,具有一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在欧美等地,农业机械化的水平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粮食、蔬菜、水果、畜牧业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国外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也越来越多地体现出智能化和高效性。

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国外在农业机械化方面注重多方面的应用,在生产过程中涉及到土耕、肥料投入、作物保护、收获等一系列环节。

未来,国外发达国家的农业机械化将会趋向以下方面:(1)加强智能化的技术应用,解决一系列生产过程中的技术瓶颈。

(2)发展一体化的农业机械化生产模式,以进一步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益和效率。

现代化农业发展现状及措施探讨

现代化农业发展现状及措施探讨

随着江苏省沿海开发进入国家战略,城市将以工业发展为主,城市开发力度不断增大,农业土地将被大量征用。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失去了大量农业用地,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给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

分析和研究其他国家现代化农业发展现状,有利于稳步推进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有效增加本地区农民收入,为我国建设和谐新农村提供有力保障[1]。

同时,也可以为我国现代化农业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本文研究了江苏沿海开发背景下现代化农业发展的目标,分析了发展现代化农业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剖析了其产生的背景及成因,提出了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具体措施,以期为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1国外现代化农业发展现状1.1美国现代化农业发展进程美国作为一个地多人少的国家,其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国土面积达到了937万km2,其中耕地面积约占1.87亿hm2,美国总人口30071万人,平均0.62hm2/人(2006年)。

美国作为世界上农业生产水平和个人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也是农产品出口量最多的国家之一,这是因为美国最先推行农业现代化。

美国在农业产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员。

1933年美国就通过了《农业调整法》,用法律规定的方式保证农产品价格,以此来保证本国农场主的经济收入。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如果出现病虫害,美国会将其列入政府应急处理事件,同时为受灾的农户提供一定的经济补贴。

1.2日本现代化农业发展进程日本拥有37.79万km2国土面积,其中479.4万hm2为耕地,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3%,全国总人口达12746万人,人均耕地面积已经不足0.04hm2,是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国家。

日本人口密度比较大,多山丘岭、国土狭长,耕地分布相对较零散,地震等自然灾害不断发生,是一个落后的传统农业国家。

日本的现代农业开始于明治维新,当时的日本政府偏向于西方化发展策略。

自1870年开始,日本不断从西方引进大型农业机械,想通过机械化作业来改变现有的农业耕种方式,但是由于日本国土与资源结构的限制,大型机械化生产模式并没有在日本得到大面积的推广。

意大利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及解决措施

意大利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及解决措施

意大利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及解决措施农业是国民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对社会稳定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意大利农业发展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农业生存总值在欧盟农农业生产中位居第三,但近年来意大利农业经济产值增幅下降,农业生产面临着劳动力老化、生产环境恶化等问题,直接影响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文章分析了意大利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以期给予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启示。

意大利地处欧洲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平原、河谷占地面积广,具有有利的农业发展条件,数据调查显示,2016年意大利农业总产值高达529.02 亿欧元,仅次于法国,其成为欧洲第二大农业大国,从当地的农业结构来看,种植业为主要发展对象,其次为畜牧业,整体上农业产值在波动中上升。

目前,意大利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系列问题,这直接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政府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1 意大利农业经济发展现状1.1 成就意大利农业的地域特色鲜明。

意大利是欧洲著名的农业大国,受到本地地域环境的影响,当地种植业以玉米、小麦和水稻为主,种植业产值在波动中相对稳定,2016年种植业产值高达249.98亿元,同比增长1.3%,农业经济作物以葡萄、苹果、橄榄为主;2016年畜牧业产值高达200.9亿元,同比增长1.9%,牛奶产量上升,牛、猪、羊肉制品的产量下降,但从其经济占比来看,居欧洲第4位。

意大利农业产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据相关数据显示,意大利的农业经济产值较高,居欧洲第2位,除了传统的农业产业发展,意大利还比较注重现代新型农业经济的发展,如将有机农业与新型旅游业结合起来,提出“休闲农业”的概念,促使新型农业经济占比不断提高。

这种新型农业的提出,推动了意大利有机农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结构的转型,整体看来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前景较好。

1.2 不足农业劳动力老化。

2016年意大利农业劳动力投入人数达到101.7万,农业就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3.8%,调查显示,<35岁劳动力仅有5%左右的人员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整体来看,农业从业人员少、年龄普遍较大,限制了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国内外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特征、模式及启示

国内外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特征、模式及启示

国内外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特征、模式及启示孔令孜;宁夏;麻小燕;谢鹏;李小红【摘要】分析了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外家庭农场的发展状况及主要特点,以及国内上海松江模式、浙江宁波模式、吉林延边模式、安徽郎溪模式、湖北武汉模式的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对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6个启示,分别是政府高度重视及法律支持、完善土地流转机制、确定适度经营规模、建立各级示范家庭农场制度、优化农村社会服务体系、培育高素质家庭农场人才.%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al status and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family farms in America, Japan, Russia, Korea and Australia, and the principal characteristics of several management patterns (Songjiang pattern in Shanghai, Ningbo pattern in Zhejiang, Yanbian pattern in Jilin, Langxi pattern in Anhui, and Wuhan pattern in Hubei) of family farms in China.Based on these analyses, we obtained six enlightenment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family farms in China: the government's high attention and legal support, the improvement of land circulation mechanism, the determination of moderate management scale, the establishment of different levels of demonstrative family farm systems, the optimization of rural social service system, and the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family farm managers.【期刊名称】《江西农业学报》【年(卷),期】2017(029)005【总页数】7页(P139-145)【关键词】家庭农场;发展现状;特征;模式;启示【作者】孔令孜;宁夏;麻小燕;谢鹏;李小红【作者单位】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广西南宁 530007;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广西南宁 530007;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广西南宁 530007;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广西南宁 530007;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广西南宁 53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4.1自2013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了“家庭农场”概念以来,我国家庭农场已规范化运行近4年,其中涌现出了许多成功的发展模式及经验。

国外的特色农业

国外的特色农业

国外的特色农业美国生物农场近年求,美国出现了一种新型农场--生物农场。

这种生物农场有两大特点:一是实行生物动力学的耕作方法;二是由社区居民交钱入股兴办,农场定期分配产品。

这类农场的规模一般较小,但机械化程度高,所经营产品的品种也很多,全是新鲜无污染的农产品。

在生物农场的耕作中从不使用化肥,仅使用专用有机肥。

这些有机肥是将畜禽粪便、人类粪便和绿肥、剩饭剩菜等混合在一起,加上催化剂后发酵所形成。

许多农场主认为,对农作物施用这样的有机肥,不但能给农作物增加营养,而且能保护土壤和农作物的内在生命力,促进农作物生长,减少化肥对环境的污染。

杀虫剂在生物农场中是绝对禁止的。

经营者的理论根据:大自然给农作物安排了和谐的生态环境,田园里既然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就会吸引各种各样的昆虫。

它们按照大自然的安排,可各自完成各自的任务,生生死死,互有制约。

如果对农作物使用杀虫剂,不但对环境和农作物污染严重,而且还往往破坏自然界的平衡。

因此,这些生物农场着力于对病虫害的预防,通过增加二L地的营养,协调土地素质与农作物之间的关系,培育和引进抗病虫害的品种等等,使农作物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这样农作物的病虫害就不是个突出的问题了,不使用杀虫剂也能获得丰收。

由于使用生物动力耕做法,生物农场种植出来的农产品备受人们的欢迎。

每年春耕之前,社区居民就向这些生物农场的农场主交款入股,然后,每星期两次到生物农场取回供应给自己的蔬菜、禽蛋等农产品。

虽然有的居民要驱车几十分钟到生物农场取菜,但他们认为能够获得这些新鲜、无污染的农产品是很值得的。

正因为如此,生物农场越办越兴旺。

以色列节水灌溉以色列全国有2万平方公里面积严重干旱缺水,年降雨量仅20~500毫米,全年无降雨期长达7个多月。

然而世界一流的节水灌溉技术,却使以色列这样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赢得了欧洲“冬季厨房”的美名。

水是以色列政府,发展农业优先解决的大问题。

为解决这个问题,政府投巨资进行了大规模水利建设,先后修建输水渠300多公里,铺设输水管线4200多公里,将北部水源输送到南部,直至沙漠深处,并将地下水的抽取系统联成网,年供水量达14亿立方米以上。

国内外食用菌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内外食用菌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内外食用菌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张金霞,黄晨阳,陈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食用菌产业技术研究室,中国农业科学院食用菌规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北京100081)摘要:本文回顾了人们对食用菌认识和利用的历史,从全球食用菌产业基本情况、世界食用菌产业格局的变化、生产方式和技术转型以及欧洲、非洲、亚洲和中国食用菌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等7个方面阐述了近年世界食用菌产业发展状况,并分别分析了全球以及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食用菌;现状;历史;产业格局;技术转型;发展趋势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Situation in Mushroom Industry and Its Developmental TrendZHANG Jin-xia, HUANG Chen-yang, CHEN Qiang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China)Abstract: The history of understanding and utilization on mushroom was reviewed. This paper elaborated the developmental trend of the global and China’s mushroom industry in recent years from the following 7 aspects: the general situation and the structure change of the global mushroom industry, the production methods and the technical reform, the developmental history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mushroom industry in Europe, Africa, Asia, and in China. The developmental trends of global and China's mushroom industry were analyzed, respectively.Key words: Mushroom; Present situation; History; Developmental trend; Mushroom industry structure1 食用菌认识和利用的历史中国是世界认识和利用食用菌最早的国家,最早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

澳大利亚农业发展的特色

澳大利亚农业发展的特色

澳大利亚是个幅员辽阔、资源丰富而人口稀少的国家,其农牧业生产较为发达。

但由于其自然环境、社会制度、经济与技术、劳动力等条件,以及国际大环境的影响,澳大利亚农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一、澳大利亚农业发展的特色1.粗放与集约并存,土地单产较低,劳动生产率较高澳大利亚是个人少地多,高度城市化的国家,发展农业不是靠人力投入的增加,而是靠土地的增加和现代技术的应用及科学管理。

澳大利亚每个农业劳动力负担的土地面积,在农业发达国家中名列前茅,农牧场规模比较大。

牧场平均规模约3万hm2,每个农牧业劳动力负担土地约有1200多hm2。

在农业用地中,90%左右是粗放的天然牧场经营。

因此,与世界其他农业发达国家相比,澳大利亚农业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和载畜量都比较低(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较低的土地产出率却造就了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生产的专业化也是澳大利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2001?2002 年度,澳大利亚每个农业劳动力人均生产小麦65.0t、大麦34.0t、高粱148.0t、大米3.3t、油料7.8t、糖原料13.0t;全国农业劳动力人均GDP 高达63150 澳元,劳动生产率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2.农业商品率高、外向化程度高,农业受国际市场和自然条件影响较大由于澳大利亚人口少、国内消费市场容量小,而农产品的种类多,产量高,因此不得不主要依赖出口,国际市场成为澳大利亚农产品竞争的主要目标。

澳大利亚常年农产品出口量约占农产品产量的75%。

2001?2002 年度农产品出口总值占当年农业总产值的81.5%。

因此,澳大利亚农业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外向型。

近年来,澳大利亚越来越重视开发市场,出口产品的重点已从传统的欧洲市场转向近邻的亚洲市场。

同时,澳大利亚农业受国际市场影响很大。

当国际市场需求量大、价格好时,澳大利亚农业生产上升幅度就大,否则相反。

3.农业信息化程度高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电脑网络普及率最高的几个国家之一。

国内外玉米育种的概况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玉米育种的概况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玉米育种的概况及发展趋势玉米是世界粮食作物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种,育种技术也是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国内外玉米育种这一领域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在品种质量上取得了显著的改良。

(1)现状目前,国内外玉米育种经历了从孤立性育种到联合育种、从单一性选择到多样性育种的发展历程。

近年来,我国玉米育种工作出现了广泛发展的趋势:一是把品质改良优先放在育种目标之上:其中综合品质优良,抗病虫性强,性状良好,适应性强。

二是积极发展特殊品种育种,如嗜热性、耐水性、抗逆等胁迫品种。

三是以抗温带性病害玉米品种为重点,加快抗环境逆境性胁迫品种研发。

(2)育种发展趋势首先,育种工作朝着新的科学方向发展,将以质量育种、生物数据育种、小核心育种和转基因育种等新技术渗透到育种工作中。

其次,一些新品种的创新性育种将是国际育种的主流方向,新品种将朝着高效、低耗、精品化的方向继续发展,使育种质量及种质改良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另外,多种科学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也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如,利用CARN技术/精准育种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等,从而改变传统的育种观念,更有效的解决育种难题。

二、育种的未来发展方向玉米育种未来可以更加有效的解决育种难题,重点在于:(1)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面向未来育种框架。

育种要立足社会需求,重点突出构建以用户为中心、以系统为核心、以品质为特色、以科学为支撑、以安全为保障的育种体系体系框架;(2)大力开展育种精准化发展,加强基因改良、精准选育种的研发和应用,提高研究效率,提高育种效率,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3)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开发新型育种技术,不断强化增良品种研发能力,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玉米新品种,不断完善育种管理体系,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

总之,随着育种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玉米育种的发展趋势将更加积极,最终将促进国内外玉米种植的优质发展,促进国家和国际粮食安全的提升。

国外休闲农业旅游发展情况介绍及几点启示

国外休闲农业旅游发展情况介绍及几点启示

国外休闲农业旅游发展情况介绍及几点启示一、国外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现状与特点休闲农业旅游在国外一般被称为“乡村旅游”。

1、欧洲欧洲国家的休闲农业旅游以“度假农庄”最为普遍。

早在1865年,意大利就成立了“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专门负责介绍农业旅游。

欧洲的度假农庄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形式:一种是住宿在农家与农家成员共同生活,或是住在由农舍改建而成的游客客房里,由农家提供游客最简单的B&B (Bed and Breakfast)服务。

另一种则是住在紧邻农家的出租小平房里,吃饭自理。

第三种是以美食品尝为主的农场饭店另外还有露营农场、骑马农场、教学农场和狩猎农场等。

2、美州主要是美国。

美国休闲农业发展很快。

主要的形式是“度假农庄”及观光牧场。

据一项研究表明,美国有近三分之二的成年人,在过去的三年中,去美国农村地区旅行过,其中以休闲为目的占90%。

美国人普遍认同的农业旅游类型主要有三种:一是乡村文化遗产旅游二是乡村自然生态旅游三是以休闲和体验以及教育为目的的农业旅游。

3、亚洲日本积极推进绿色旅游理念。

所谓绿色旅游,是到农村进行自然生态、乡土文化、人际交流的住宿型休闲活动。

日本还专门通过法案,支持农村地区发展旅游业;农林水产省提出,农村地区不仅是用于纯农业生产以及农村人口居住之地,而且是“国家的公共财产,是人们可以放松,修身养心的地方”,所以积极推动发展农场旅馆,吸引越来越多的农业旅游者。

甚至以体验农村生活为主题的电视节目、杂志和报纸人气也非常旺盛,电视节目收视率高达20%。

韩国政府也把发展休闲农业旅游作为振兴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一项计划。

发展初期,主要形式是旅游农场。

目前,在韩国大城市周边的渔村,都建有许多“观光农园”和“周末农场”,这些农场集休闲、体验、收获为一体,吸引了大批市民,生意非常红火。

据韩国有关机构统计,仅2007年,利用周末和暑假到“观光农园”休假的城镇人口达446万,相当于城市人口的1/8。

国内外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兼论促进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对策

国内外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兼论促进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对策

本刊特稿国内外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兼论促进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对策朱龙1陈杰-"吴筱栋1朱悦1吴军辉-刘俊-(1.上海市宝山区农机站,上海201900; 2.同济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上海200092)摘要:本文从设施类型、设施作物、栽培技术总结了设施农业的发展概况,剖析了世界不同国家设施农业的特色,结合我国的实际,从市场培育、人才培养、政策扶持以及技术突破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以期能够为进一步推动我国设施农业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设施农业;发展特点;对策建议设施农业(protected agriculture)是采用人工技术手段,改变自然条件,创造出适宜于植物或者动物生长的环境条件,使之能够不受外界环境因素制约全天候、周年化生产的农业生产系统。

设施农业是农业生产中交叉型、综合型以及应用型的生产系统,它的主体就是环境安全型温室、圈舍以及菇房。

设施农业的关键是利用各种建筑和设施,为植物或动物提供一种相对理想的生长环境,能够使得植物或动物在不适宜其生长的季节和气候条件下,也能正常的生长。

它根据不同的种养品种需要设计成不同设施类型,同时选择适宜的品种和相应的栽培技术3*。

设施农业在农业生产中具备高科技、反季节和多样性的特色,在投入产出上属于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

不同的国家,设施农业,也可以称为工厂化农业、可控环境农业、保护地农业以及设施农业,这些名称只是在文字表达上有所不同,但其实质内涵是一致的⑷。

伴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进步,设施农业也正朝着智能化、无人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1设施农业发展概况据2017年调查数据显示,全世界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460万hm2,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和美洲,其中,东亚的中国、韩国和日本,欧洲的荷兰、美洲的美国都是设施农业面积较大的国家,特别是东亚三国,由于传统的饮食习惯,蔬菜的人均需求量较大,所以依托于蔬菜生产发展起来的设施农业发展也极为迅速,仅中国、日本和韩国3个国家的设施农业面积基金项目:上海市科技兴农科技创新项目——设施绿叶蔬菜智能化生产装备技术研究及示范[沪农科创字(2019)第2-2号)通讯作者:陈杰%之和就占世界设施农业总面积的82.90%)10-15*。

各国水果产业发展状况对比

各国水果产业发展状况对比

各国水果产业发展状况对比目录一、引言 (2)二、各国水果产业发展状况对比 (3)三、中国水果市场的规模与增长趋势 (5)四、水果行业的定义与特点 (7)五、全球水果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8)一、引言全球水果行业产业链不断完善,从种植、采摘、储存、加工到销售等环节,都在逐步实现专业化和规模化,这有助于提升水果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推动水果市场的发展。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水果消费国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收入的增长,水果消费不断升级,鲜果、加工果、果汁等多元化需求持续推动市场规模的扩大。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果生产国之一,水果种类繁多,产量巨大。

近年来,中国水果产业呈现出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的发展趋势。

设施农业技术的推广,使得反季节水果的生产成为可能,水果的供应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中国水果的出口也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新兴市场(如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水果消费增长迅速,这些地区的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推动了水果市场的快速发展。

特别是中国、印度等人口大国,其水果市场规模和增长潜力巨大。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提高,水果作为健康食品的代表,其消费需求持续增长。

特别是新鲜水果和果汁的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公开渠道或根据行业大模型生成,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二、各国水果产业发展状况对比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水果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然而,由于各国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经济政策以及消费习惯等因素的差异,各国水果产业的发展状况也呈现出鲜明的对比。

(一)中国水果产业发展状况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果生产国之一,水果种类繁多,产量巨大。

近年来,中国水果产业呈现出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的发展趋势。

设施农业技术的推广,使得反季节水果的生产成为可能,水果的供应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同时,中国水果的出口也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美国加州农业

美国加州农业

美国加州农业生产与农业研究的现状及特点作者:郑玉生张智奇王少鸥1.加州农业生产的概况地处太平洋东海岸的加州,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因此形成了若干主要农业产区。

加州地形狭长,大体呈南北走向,中部由于高山包围形成一个长上百千米、宽数十千米的峡谷平原。

总体上该州农业区可分为南加州(Southern California)、中部峡谷区或称圣瓦金峡谷(Central Valley Or San Joaquin Valley)、中部海岸区(Central Coast),以及北加州(Northern California)等农业集中产区。

各农业区作物布局、主栽种类品种均有各自特点。

截至2001年底,该州农场总面积为1121万hm2,农场总数88000余个,种植的农作物种类多达350余种。

然而,主要的农业耕种与经营集中在可灌溉面积范围内,约为352万hm2,加州农业生产强调区域化布局和良种化栽培,在不同适宜地区种植有各类大田作物如水稻、棉花、牧草等,而各类水果蔬菜更是种类品种丰富。

大多数农产品尤其是水果蔬菜均排美国前3名。

加州的农产品不但自给有余,更畅销全美及世界各地,其农业生产也由此而世界闻名。

2.加州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2.1 规模化经营与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与区域化布局是加州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之一。

如上所述,加州农场总数现有88000余个,平均面积在127.4hm2。

农场总数较1950年的144000个大幅度减少,目前基本保持在1990年以来的数量。

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经营有利于管理,增加经济效益和抵御各方面的风险。

因此,加州现有3572个农场面积在202-404 hm2之间,2439个农场面积在404-809 hm2之间,2645个农场规模在809 hm2以上。

规模化经营与区域化布局还体现在农业主产大县的布局上。

据2001年统计,全年农业收入在10-35亿美元的县有10个,均分布在主要的农业区内。

其中佛里斯诺(Fresno)、图雷尔(Tulare)、科恩(Kern)、莫塞德(Merced)、斯坦尼丝劳丝(Stanislaus)及圣瓦金(San Joaquin)县均位于中部峡谷农业区。

国外特色农业合作协同发展现状

国外特色农业合作协同发展现状

国外特色农业合作协同发展现状哎呀,提到国外特色农业合作的事儿,真是一门深奥又有趣的学问。

我们看看那些个国家,简直就像打开了一个五彩斑斓的百宝箱,各种特色农业合作项目让人眼花缭乱。

比如说,法国的葡萄种植和酿酒,那可是家喻户晓的。

谁不想在阳光下,品尝那一杯浓郁的红酒呢?听说,法国农民常常聚在一起,分享经验,互帮互助,简直就像一家人,真是热闹啊!这可不是光靠自己的实力,而是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把这个美味的产业做大做强。

再说说意大利,他们的橄榄油可是世界闻名。

意大利的农场主们,聚在一起研究种植技术,真是别提多热闹了。

橄榄树不容易养,得花不少心思。

可想而知,合作精神在这里可谓是必不可少。

农民们一起探讨土壤的酸碱度,交流不同的施肥方法,最后获得的橄榄油那叫一个香,恨不得让人一口气喝个痛快。

再来聊聊美国,那边的农业合作社真是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大伙儿一合计,建立合作社,大家共同出资,共享资源,简直就像是开了一家大家庭。

你种的玉米和我种的小麦,最后一起卖,合作社负责营销,大家的利益都能保障,嘿,这才叫“互利共赢”呢!农民们还会组织聚会,讲讲笑话,分享丰收的喜悦,气氛嗨到不行。

澳大利亚的农民们也不甘示弱,他们的特色农业合作模式更是独具一格。

比如说,养羊的朋友们就会一起研究如何更好地管理羊群,互相借用设备。

这种合作不仅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成本,还能促进友谊。

试想一下,几个人聚在一起,讨论羊的饮食结构,那场景就像是个热烈的派对。

说到特色农业,咱不能忘了日本。

那里的农民们有个有趣的合作方式,大家一起种植有机蔬菜,绿色健康,又环保。

农民们相互之间共享市场信息,保证每一份蔬菜都能顺利到达消费者手中。

偶尔还会举办一些集市,摆上自家种的菜,大家一边聊天,一边买卖,那气氛可真是热闹得很。

而在中国,随着农村合作社的发展,农民们也开始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你瞧,咱们的水果、蔬菜,甚至是稻米,很多都是通过合作社进行销售的。

大家一起把产品包装得漂漂亮亮,还能参与一些市场的推广,简直就是一场集体的“营销大战”!农民们还会定期聚在一起,分享经验,碰撞出很多新想法,简直就是个“智慧碰撞大会”。

国内外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分析

国内外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分析

THE WHOLE WORLD区域治理国内外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分析*李先富1,刘丽丹2,严丽红11.印江县农业农村局;2.铜仁市农业农村局摘要: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产品的第二次生命,可以有效解决农村产业融合出现的问题,推动现代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发达国家相比,科技转化能力严重滞后,深加工程度低下,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

关键词:国内外;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中图分类号:F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25-0065-0002一、国外农产品加工业现状分析(一)生产规模化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快速发展,较多一部分为跨国企业。

这些农产品加工企业可以有效地将田间农产品进行车间加工转化,创造出巨大的产值。

如法国达能公司一年的销售额在60亿欧元左右,帕马拉特公司年销售也达到60亿欧元,雀巢公司133亿欧元,这些乳制品企业垄断全球乳制品行业。

(二)技术先进化在美国,田间产地初加工是必备的,农场配备齐全的农产品初加工设施与装备,几乎所有的农场都建设初加工设施,可以有效缓解农产品产出后集中上市的压力,还为下一步的精深加工提供原料保障。

美国的农产品精深加工程度高,注重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如畜禽屠宰加工的骨、血等其他副产物,可以循环用于其他行业的加工原料;马铃薯加工成常见的薯条、淀粉等农产品外,皮渣主要用于饲料加工生产;水果加工后的副产物可用于包装材料生产。

(三)管理规范化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化发展后,因市场发展和管理不断完善,企业生产管理水平普遍较高,尤其是国际性企业。

一是管理层次高。

企业管理不仅仅是内部的成本、生产管理,早就转向较高层次的战略管理,市场竞争不停留在价格战,更多是高层次的战略较量;二是产品优势强。

生产产品品种趋向多样化多元化,由于生产加工企业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具有较高的产品开发、生产稳定性,因此,产品质量保障和生产成本普遍较低,比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

国外国外休闲农业研究报告

国外国外休闲农业研究报告

国外休闲农业研究报告概述休闲农业是指将农业与休闲度假相结合,将农田、农庄等农业资源开发成旅游景点,给游客提供农业观光、采摘、农家乐等农业体验活动。

在国外,休闲农业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受欢迎的旅游形式。

本文将介绍国外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特点以及对当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国外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欧洲国家在欧洲国家,休闲农业已经发展了数十年。

其中,意大利、法国和瑞士等国家的休闲农业最为著名。

这些国家拥有丰富的农田资源和文化遗产,通过将农田开发成农庄或农家乐等形式,吸引了大量游客。

此外,欧洲还有一些休闲农业协会和组织,致力于推广和发展休闲农业。

美国在美国,休闲农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美国的休闲农业形式多样,包括农田观光、采摘水果、参与农作物种植等活动。

农庄也成为人们进行休闲度假的热门目的地之一。

而且,美国政府和相关机构还提供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计划,以支持和鼓励休闲农业的发展。

其他国家除了欧洲和美国,许多其他国家也开始重视休闲农业的发展。

例如,澳大利亚、日本和新西兰等国家也在积极推动休闲农业项目。

这些国家的休闲农业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特色吸引了大量游客。

国外休闲农业的特点农田观光休闲农业中最常见的活动就是农田观光。

游客可以在乡村中欣赏到美丽的田园风光,了解当地的农作物种植、农业技术以及农民的生活方式。

这种观光不仅满足了游客对自然风光的欣赏需求,还增加了他们对农业和乡村发展的认识。

采摘和体验农作物种植许多休闲农业项目也提供采摘水果、蔬菜或参与农作物种植的机会。

游客可以亲手采摘新鲜的水果,体验农民的工作,并将所采摘的水果带回家。

这种体验不仅让游客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还增加了他们对食物的尊重和对农业的理解。

农家乐和农产品销售在休闲农业项目中,农家乐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游客可以在农庄内享受传统的农家菜肴,体验农民的生活。

此外,一些休闲农业项目还设有农产品销售点,游客可以购买到当地产的农产品,支持农民的收入。

国外休闲农业对当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影响经济影响休闲农业不仅为农民提供了一种新的经济增长点,还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国内外生态农业研究现状

国内外生态农业研究现状

国内外生态农业研究现状一、国外生态农业研究现状生态农业起源于中国,其理论研究发展于欧洲,生态农业的发展最早主要以有机农业等替代农业为生产形式。

20 世纪30 年代英国农业学家 A.Howard 曾到中国考察并认同中国农民利用有机残体和废物、垃圾等制成堆肥施入农田以维[4] 持地力常新的做法,还将这一经验上升成理论写成《农业圣经》流传于世[4],而“生态农业”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土壤学家阿尔伯韦奇( W.Albreche )1970 年首次提出。

1981 年,英国农学家伍辛顿 (M.Worthington )在阿尔伯韦奇的基础上,对生态农业理论和内涵进行了丰富和发展,在《生态农业及其有关技术》一书中将生态农业定义为:“生态上能自我维持、低输入、经济上有生命力的,在环境、理论和审美方面可接受的变化的小型农业系统。

” [5] 1984 年,美国农学家杰克逊(W.Jackso n)进一步将生态农业定义为:生态农业是在尽可能减少人工管理的条件下进行农业生产,保护土壤肥力和生物种群的多样化,控制土壤侵蚀,少[1]用或不用化肥农药,减少环境压力,实现持久性发展。

[1] 由于生态农业不仅可以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有效提高农业生产力,同时可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避免使用农药、化肥等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弥补传统农业的先天不足,加之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工业污染、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日渐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故生态农业一经提出,得到了许多国家重视和响应,纷纷开展相关理论研究和试验示范。

美国农业部将生态农业定义为:生态农业是一种完全不用和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而是依靠作物和人工技术防治病虫草害生物生产体系。

[1]与此同时,以罗代尔研究所为首,相继成立许多从事生态农业研究的研究机构,如新英格兰小农场研究所、华盛顿州的耕作研究农场、威斯康星大学环境研究所等。

德国的生态农业主要以生物农业、生物动力学农工业形式出现,其主张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采用轮作或间作等方式种植,利用腐殖质和施用有机肥保持土壤肥力,杂草、害虫使用机械除草或有益天敌等方法,动物饲养采用天然饲料;发对使用化学合成的化肥、农药等会造成化学污染的化学制剂;发对使用抗生素和转基因技术等。

西亚的农业发展

西亚的农业发展
单 击 此 处 添 加 副 标 题
汇 报 人 :
XX






农业是西亚地区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为该地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西亚地区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如土地、水源和气候等,这使得该地区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地区之一。
农业在西亚地区的出口中也占据了重要地位,为该地区国家带来了大量的外汇收入。
农业与旅游业结合,推动乡 村经济发展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产值和效益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品质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绿色发展 推进农业产业融合,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
添加标题
合作背景:西亚地区农业资源丰富,但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落后,需要国际合作与交流来提高农业发展 水平。
气候条件:该地区 气候多样,包括沙 漠、草原和山区等。
土壤类型:主要有 沙质土壤、砾石土 壤和肥沃土壤等。
水资源:西亚地区 拥有丰富的地下水 资源,但地表水资 源相对稀缺。
小麦 大麦 玉米 高粱
西亚地区盛产多种特色农作物,如椰枣、石榴、无花果等。 西亚地区特色农作物种植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 西亚地区特色农作物种植技术独特,如椰枣的种植需要经过特殊处理。 特色农作物种植在西亚地区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
农业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提 高农业管理和决策水平
农业生物技术:培育新品种和 改进农产品品质
节水灌溉技术:有效利用水资 源,提高农业抗旱能力
农业机械数量增长迅速 农业机械种类多样化 农业机械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农业机械操作人员素质提升
农业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促进了农业产业链的优化和升级。 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 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信息服务。

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路径

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路径

特色农业的重要性
• 总结词:特色农业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详细描述:首先,特色农业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 率和产品附加值,增加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同时,特色农 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农产品加工业、物流 业、旅游业等,形成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进一步壮大农村 经济实力。其次,发展特色农业有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传统农业种植结构 已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而特色农业强调地域特色和优势, 注重品质和效益,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多样化 、个性化的需求,推动农业种植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此外, 发展特色农业还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在发展特色农业的过 程中,需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通过推广绿 色生产技术、发展有机农业等措施,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 用量、降低土壤污染和水资源浪费等问题,实现经济效益和 生态效益的双重目标。最后,发展特色农业有助于推进农村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可以促进农村一 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以农促旅、以旅带农、农旅互动
加强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提 高特色农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推动产业升级。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培育和壮大特色农业的市场主 体,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市场
竞争力。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制定和完善特色农业发展的政 策支持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
度,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05
特色农业发展案例分析
成功案例一:某地特色农业发展经验
总结词
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

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特色农业的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 入了新的活力,带动了农村相关产业 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就业机会和收 入来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特色农业发展现状荷兰花卉:高度专业成就特色产品素有“世界花卉王国”之称的荷兰有着悠久的花卉种植历史,以郁金香为代表的球根花卉已成为荷兰的象征。

作为世界最大的花卉产品出口国,荷兰在2012年的花卉出口额为54.9亿欧元,产品远销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花卉产业已经发展成为荷兰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给荷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严格检验品质保证为确保花卉产品的质量,荷兰政府实行严格的花卉质量检验制度,对花卉生产销售企业进行严格的质量考核和检查。

荷兰通过健全质量监控机构、制定严格质量标准、实行质量认证制度和产品质量信誉认可等措施来确保花卉产品质量。

不同花卉产品的质量标准,由相关花卉中介组织根据农产品质量法案分别制定,由国家植物保护局、国家植物检验总局和国家新品种鉴定中心等政府机构颁发产品质量认可证书后,产品方可上市交易。

荷兰政府先后颁布了“植物育种者条例”和“种子和植物材料法”等有关植物育种者权利的法规。

荷兰国家植物检验总局负责花卉进出口的检疫,对花卉种植企业、批发商推行ISO9002质量认证系统。

国家植物检验总局对花卉产品的检查不是在出口口岸进行,而在种植农场或出口商的生产基地进行,以确保检验官员收集到真实的样品。

按照有关规定,为确保花卉的价格和质量,在鲜花拍卖市场拍卖中因为质量不合格没有卖出去的产品,决不降价处理,而是全部作为垃圾予以销毁,有关质量不合格花卉的生产企业必须支付相应的垃圾处理费。

政府支持研发创新为鼓励花卉产业发展,荷兰政府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荷兰政府规定,直接从事花卉生产的企业可以享受较低的增值税(花卉产品的增值税由正常的17.5%降到6%),对使用节能设备和培育新品种的花卉企业给予适当的财政补助,向从事花卉种植的农场提供贷款担保和为花卉出口企业提供出口信贷等。

为帮助花卉企业开拓海外市场,荷兰政府除要求分布在世界各国的使领馆为本国花卉企业提供世界花卉市场需求信息外,还通过与外国政府签订多边、双边贸易协定,消除花卉的国际贸易壁垒。

目前,荷兰共有11000多家花卉生产企业,7大花卉拍卖市场,800多家花卉批发企业,14000多家花卉零售商店,整个花卉业提供了近6万个全职工作岗位。

荷兰花卉的科技含量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设置合理和运作有效的花卉研发机制。

荷兰的花卉研究机构主要分为政府、大学和企业三个层次。

尽管荷兰的花卉研究机构数量众多,且归属也不同,但各个层次的研究机构却分工明确,相互协调配合密切。

荷兰花卉企业是花卉研发的主体,目前荷兰各大花卉企业自办的研究所就有60多个,专门从事花卉研究的科研人员超过6000人,主要从事应用型技术和理论研究,如花卉育种、栽培技术、种质资源引进和开发等,研究成果可立即用于生产,转化成为实实在在的商业成果。

荷兰的花卉研发注重实用,与花卉生产高度结合,为花卉生产服务,从而使花卉产业的新品种、新工艺、新设备成果层出不穷。

荷兰花卉产业非常重视对花卉资源的收集和新品种选育。

为提高花卉产品的竞争力,荷兰政府和企业都非常重视新花卉品种的研发,不惜投入巨额资金用于研发新花卉品种。

培育新花卉品种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的特殊行业。

以郁金香为例,新品种培育必须从种子开始,至少需要5年甚至10年的时间才能开出第一朵花,至此还不知道它是否具有商业价值。

不过,一旦新花卉品种成功培育出来,其盈利将非常可观。

在荷兰,几乎每个花卉品种都有专门的花卉育种公司,这些公司专门收集市场上出现的各种花卉品种,每年进行成千上万个组合品种的杂交,将选育出的新品种提交荷兰植物品种权利委员会,申请新品种鉴定,经过测试后普及推广。

有效的研发与推广促使荷兰花卉产业不断推陈出新,平均每年能推出800至1000个新品种,增强了荷兰花卉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管理规范交易便捷有人将荷兰花卉产业经营模式概括为“花卉拍卖市场体系加花卉生产企业”。

的确,荷兰花卉拍卖市场在促进荷兰花卉产业发展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

随着花卉产业的迅速发展和花卉交易量的增大,荷兰花农为追求自身长远利益自发以入股的方式建立了花卉拍卖市场,并且以现代企业制度来规范管理这些花卉拍卖市场。

荷兰完善、快速、高效的花卉拍卖市场体系是非常成功的市场化服务体系,是荷兰花卉产业化经营的动力源泉。

在荷兰,花卉种植者只从事花卉的生产过程,集中精力生产高品质的花卉产品,而产品的销售全部交给花卉拍卖市场。

由于拍卖市场仅收取固定的佣金作为市场的运作和管理费用,因此具有高效、低耗、及时、便捷的特点。

荷兰花卉出口额中的80%是经由拍卖市场进行的,所以拍卖市场已成为荷兰花卉销售的主渠道。

荷兰花卉拍卖市场对花卉产品的加工、保鲜、包装、检疫、海关、运输、结算等服务环节实现了一体化和一条龙服务,大大缩短了花卉的交易时间,确保了成交的鲜花在当天晚上或第二天出现在世界各地的花店里,不仅降低了交易成本和风险,而且提高了效率。

此外,荷兰花卉拍卖市场连接着花卉生产者、批发商和出口商,将市场成交的品种、数量、价格等信息及时向全社会公布,并且将经营结算、包装、运输、检疫、出口等业务的社会服务机构融入进来共同服务花卉产业。

配套服务产出高效高度专业化可以说是荷兰花卉产业的一大特点,也是荷兰花卉产业高效发达的重要因素。

花卉的生产、销售、研发和推广等各个环节,一般都是由分工极细的专业化企业承担。

荷兰花卉产业的专业分工非常精细,种花的不育种,育种的不种花;种花者不参与销售,销售者不从事种花,分工非常明确细致。

目前,荷兰花卉产业已经建立了从花种培育、花卉种植到花卉销售非常专业的一条龙配套服务体系。

专业的种植农场、育种及种苗机构、玻璃温室企业、运输公司、栽培用土公司等都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使得每个环节的运作效率得到了最佳的发挥。

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之国”,具有纬度高、温度低和日照短的气候特点。

受气候、日照和土壤条件的限制,荷兰约有70%的花卉生产都是在玻璃温室栽培种植。

温室不仅可以确保花卉生产不受外界天气影响,而且能够完全按工业生产方式进行花卉生产和管理。

温室的温度、湿度、通风、光照、二氧化碳等生态条件实行计算机全自动控制,以满足各种花卉的最佳生长条件,同时病虫害控制采用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量,切实做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

荷兰大多数玻璃温室都使用燃烧天然气来集中供热的系统。

燃烧产生的部分废气可以再利用,用管子将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导入玻璃温室里,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

通过高效的温控等现代生物高科技,花卉种植农场可以按照客户对花卉的颜色、形态、大小、开花时间等各种要求进行生产。

荷兰的花卉大都由家庭农场种植生产,绝大多数在玻璃温室中进行,一栋温室面积一般约4至8公顷,经常只种植一种花卉甚至一种花卉的一个品种。

由于一家种植农场往往只专门种植一种花卉产品,因此农场主的专业技术得到不断创新和发展,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生产效率达到最优化,避免了所有农场都一窝蜂地去种植同一个品种,使花卉市场运作更加规范有序。

此外,在荷兰的花卉专业种植区,花卉种植农场之间信息比较透明,各种市场信息和技术专利可以快速传播,使花卉专业种植区内的从业人员可以以比较低的成本来获取有用信息,提高生产效率。

丹麦猪肉:经济支柱产业本报驻哥本哈根记者关晋勇在过去30年间,丹麦生猪产量翻番,每年向国际市场供应的生猪总量超过3000万头。

丹麦的猪肉贸易额约占全球的23%,是世界第三大猪肉出口国,是世界上人均产猪肉最多的国家。

猪肉产量在2010年达到19.74亿公斤。

养猪业已成为丹麦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支柱产业之一。

欧洲北部国家中,德国、荷兰、英国和丹麦都是产猪大国,但是丹麦对猪养殖产业下的功夫让其他欧洲国家望尘莫及。

从孕期到屠宰必须全部在丹麦境内完成,最终的这块肉才能贴上丹麦产品的标签,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流出国境,最终产品就不能被称作丹麦猪肉。

高纬度国家气候寒冷,居民爱吃猪肉。

瑞典的肉丸子、德国的猪肘子蜚声中国,但是丹麦脆猪皮汉堡却鲜有人知。

对于丹麦人来说,价格高高在上的北欧创意大餐遥不可及,但是寒风中如能咬上一口刚出炉的脆猪皮汉堡,却是平民百姓的冬日美食。

丹麦人在谈到这种食品时都会眼睛笑得弯弯地告诉你,这里出产世界上最安全的猪肉。

丹麦养猪业采取合作社制度,整个产业链分为种猪养殖、仔猪养殖、成猪养殖和生猪屠宰四个部分,既分工协作,又有统一的行业协会。

单从养猪场的角度来看,兼并扩张经营的趋势已经日渐明显。

1998年,全丹麦养猪场共有16880座,生猪数量超过500头的只占总量的15%,而到了2008年,全丹麦养猪场数目下降到5514座,生猪数量超过500头的养猪场超过总量的62%。

在丹麦,采用无特定病源菌法进行种猪育种,以提高种猪的质量。

采用该方法繁育种猪,是在具有高度卫生条件的猪场进行的,由专业公司负责技术指导,养猪场实行隔离封闭式管理。

这些猪场没有特定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如支原体肺炎、萎缩性鼻炎等。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丹麦是欧洲惟一在猪肉产品生产过程中全程监控沙门氏菌的国家,目前丹麦已经将猪只的沙门氏菌感染率降低到1%。

丹麦的猪肉产品实行严格的追溯制度,丹麦市场上出售的猪肉制品可以凭借代码查到猪源农场,并确定到这块肉来自某一头猪。

丹麦的猪饲料以谷物为主,主要是大麦、小麦、黑麦、豌豆、豆粉等。

另外,加少量油饼、动物脂肪、肉骨粉、蛋白等添加剂。

丹麦法律严格禁止饲料中使用催长剂、荷尔蒙等生长激素。

在丹麦,兽医给猪开出的药方中只能包含抗生素,但是这些抗生素不能直接卖给养猪的农场主。

丹麦对于猪场、兽医、用药记录都实行集中登记,便于出现问题时迅速锁定位置。

对于兽医开出的药物,必须存档登记,如果兽医开出了不合要求的过量抗生素或者农场主给本场生猪使用了过量抗生素,这名兽医或农场主将被黄牌警告。

根据统计,丹麦猪肉单位重量中所含抗生素比例是全欧洲最低的,目前为每头猪最多含3.5克抗生素。

不仅如此,丹麦猪肉瘦肉率的控制得当,离不开计算机控制饲食系统。

目前,丹麦各种饲食设备的生产厂就有几十家,多数设备都是在猪的耳朵上装一芯片,控制其每天定量定时进食,猪食槽上装有扫描仪,每次只能有一头猪进食,计算机控制流入食量,自动记录以防止过食。

目前,丹麦不少猪场都实行野外圈养的开放式方法,保证动物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对于怀孕前四周和产前一周的母猪,丹麦要求隔离种群散养,对于哺乳期的小猪仔,要在喂奶后与母猪隔离,以防被压死,对于运输生猪的车辆要求具备机械通气设备,这使丹麦生猪运输死亡率在2012年降到了十万分之六。

尽管如此,丹麦猪研究中心仍然增加了3300万欧元经费研究生猪福利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