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景园林与山水文化论_陈明松
浅谈“山水文化”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以重庆挂榜山城市园林公园为例

浅谈“山水文化”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以重庆挂榜山城市园林公园为例发布时间:2022-07-12T08:02:30.172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2年14期作者:余焱[导读] 中国山水文化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山水自然,作为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进入人们的审美视野,山水精神已是东方人千年来追求人与自然合一的至高境界,重庆即是山城,也是江城,长江、嘉陵江穿城而过,整个城市依山而建,造就独特的两江四岸的城市格局,重庆挂榜山城市园林公园景观设计正是以此为设计灵感,把“山水”概念很好的融入到现代城市环境中进行设计。
余焱重庆渝富产城运营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重庆市 400000摘要:中国山水文化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山水自然,作为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进入人们的审美视野,山水精神已是东方人千年来追求人与自然合一的至高境界,重庆即是山城,也是江城,长江、嘉陵江穿城而过,整个城市依山而建,造就独特的两江四岸的城市格局,重庆挂榜山城市园林公园景观设计正是以此为设计灵感,把“山水”概念很好的融入到现代城市环境中进行设计。
1、项目概况 1.1重庆城市休闲游现状分析本地居民-居在重庆,“吃饭没有”,是重庆人最常用的问候,火锅棋牌钓鱼是重庆最巴适的生活,现代重庆人反映出来了质朴、热情、豪爽、讲义气的个性特征。
城市呈现热烈奔放、雅俗共存、烟火人间的形象特征。
重庆作为一个现代旅游城市的代表,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对其有着截然不同的感受和诉求,当地原滋原味的街道公园等具有文化记忆和风土人情的空间的消失,这也成为了重庆山水景观的一个缺失需求。
1.2项目认知 1.2.1区位分析本项目位于重庆市主城沙坪坝区,处于嘉陵江边的半岛区域,拥有重庆“山城”和“江城”的自然地貌和城市风貌。
属于重庆两江四岸的城市发展带,嘉陵江智能创新湾区,滨江城市公园休闲带和城市重要节点。
历史的回忆与永存

历史的回忆与永存
陈明松
【期刊名称】《中国园林》
【年(卷),期】2010(026)011
【摘要】@@ 时间过得真快,弹指一挥间,<中国园林>学刊已经创刊25周年了.回想起<中国园林>学刊创刊历程,已经是历史了.但是知道这段历史故事的人却并不多,在这个时刻说出来,作为一个历史的回忆,也是有一定意义的.
【总页数】2页(P18-19)
【作者】陈明松
【作者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风景园林专家委员会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辉煌悲壮业绩永存——一名远征军老战士的回忆 [J], 孟国华;丁艳波;
2.一代宗师风范永存--回忆我的导师陈栋生教授 [J], 肖金成
3.永存美好回忆现代高清DV初体验 [J], Comicon
4.永存的怀念——回忆方毅同志 [J], 陈辛仁
5.长虹回忆录《伏枥永存万里心》出版 [J], 于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风景园林景观的发展方向

中国风景园林景观的发展方向罗纳(锦州市园林管理处辽宁省锦州市121000)摘要:风景园林对资源环境保护和人类居住环境建设的作用非常重要,承载着人类使命和生态文明,随着风景园林整体的不断进步,对风景园林相关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满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需求,丰富风景园林的内涵非常重要,在设计风景园林的过程中,应该不断的学习和创新工作流程,提高风景园林景观的整体水平。
本文简单的叙述了中国风景园林的概念,并且提出了风景园林景观发展的方向,希望能对相关工作人员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中国;风景园林景观;发展;方向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18)24-0165-01引言风景园林是值得我们积极探索的一门学科,它有独特的艺术存在形式,可以反映出当地的社会物质文化水平以及人们生存环境的质量,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是我国风景园林在发展的过程中,忽视了风景园林景观的价值,使人类生存的环境不断的恶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逐渐的产生了对自然环境主宰的想法,并且学会了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因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我国风景园林景观的发展方向,从而提高我国风景园林景观的整体水平。
1风景园林的基础概念风景园林景观可以体现出我国的历史悠久和传统的文化,我们在理解风景园林的过程中,可以将其进行分解,花园和林园被称为园林,风景指的是表现出自然或者田园场景的绘画形式。
我国的风景园林虽然具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但是在1951年才开始成立了专门的学科,其中包含了设计、施工和经营管理三者的综合实践性的学科,从事风景和园林设计的相关工作人员被称为风景园林师。
我国古代的风景园林景观多样,好的风景园林景观可以给人们带来舒服、惬意的感受,风景雅致、风格各异的古代风景园林景观可以体现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2中国风景园林的发展方向2.1返朴归真,回归自然我国风景园林景观在进行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尊重自然、顺从自然、保护自然是设计工作的核心点。
风景园林视野下的中国传统山水诗画时空观浅析

风景园林视野下的中国传统山水诗画时空观浅析摘要:园林景观设计往往能够体现出一个住宅小区的整体建设定位与水平,呈现出民族特色文化底蕴。
现阶段,各地区的住宅小区纷纷加强对园林景观的设计,立足我国传统文化,应用大量传统文化元素,比如:以框景的手法塑造具有中式意蕴的园林景观空间结构,体现如诗如画的传统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要想更好地利用传统文化元素,就需要结合园林景观的实际情况,明确设计需求,把握好园林景观与传统之间的关系,适当以传统元素丰富园林景观空间层次,增添景观区域色彩。
关键词:风景园林;中国传统山水诗画;时空观;山水意境引言风景园林设计理念能随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发生转变,呈现出动态化、多元化及绿色化的发展特征,使现代信息技术与生态学理念完美地融合起来,形成全新的发展态势。
然而在深入探究生态学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策略前,需要明确生态学理念的重要性及其所涉及的理论基础,可以更加科学、合理的使现代风景园林适应当前时代发展的要求,推动我国园林事业的健康发展。
1中国传统山水诗画中的时空意识呈现中国古人对山水的关注最初在其功能,“散气以生万物”为山的本质。
时至魏晋,山成为文士隐遁的处所,以“招隐”为题材的诗颇为盛行,仙言道语的游仙诗亦数量空前。
隐士在“不可久留”的山中发现了自然,进而在虚灵化了的山水间“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
山水诗在晋代有了极高的造诣。
山水画亦萌芽于晋,逐渐演变为诗、书、画一体的独特表达方式。
由“生出万物”的山到“仙居”的处所再到审美对象,在山水的角色转变中,与西方截然不同的山水时空观也逐渐形成。
宗白华认为,中国诗人和画家的艺术境界,是一个充满音乐情趣的宇宙,在这个宇宙里,时空是合为一体的。
中国山水诗画中时空一体的空间意识带来了艺术载体循环往复的呈现形式。
理性的自然时空与非理性的心理时空双向交流,进而物与我相互交融,大小相与,突破有限进入无限,呈现诗画的生命境界。
中国园林设计美学中的山水文化

中国园林设计美学中的山水文化——古典园林的筑山理水武星宽蒋芊【摘要】:自然山水是美的典型,园林里只要有山有水,便具有林壑之美,也就有了画意诗情。
媚山秀水足可供人们“游目骋怀” ,它能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
或借山水以寄意,或借山水以抒情,山水景观的美感作用实在不可等闲视之。
古往今来,无论是古代的“游圃”,后来的宫苑,还是民间私人宅园,凡属名园都是得山水性情。
山衬水、水映山、山因水活、水得山势,青山绿水构成古典园林基调。
【关键词】:筑山理水;摹拟;一池三山崇拜自然思想是一个古老的话题。
人与自然的关系向来密切。
中国人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很早就积累了种种与自然山水息息相关的精神财富,构成了“山水文化”的丰富内涵,在我国悠久的古代文化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山水文化不仅指在诗歌、绘画、音乐等艺术领域中的表现形式,而且也广泛存在与园林规划实际运用的某种特定方式。
1. 山水文化的由来山是地球表面分布广泛的地貌。
世界各国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只要位于山区或丘陵地带,从古到今,都要和山打交道,或躲避它,或利用和改造它,或防范它,以有利城市发展。
在众多与山打交道的措施中,把他当成一种特定含义的文化物质加以考虑,造成某种比较重要的崇敬或观赏的价值观念,而且这种传统经久不断,成为古文化的一个亮点。
以后这种文化逐渐成为一种信仰自然山的特有的方式。
中国古代的水文化是由于进行了长期大量、卓有成效的水利工程而形成的。
从夏代的大禹治水,战国李冰父子兴建都江堰,郑国开凿郑国渠,隋代建成的南北大运河,唐代长安城引水工程,杭州苏州的水系治理,治水就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
以后加以文艺、哲学思想的渗入,使其表现形式更加独特,形成其独有的文化。
2. 山水文化发展的历史山水作为一种文化观念(而不是原始宗教观念)相传最早可能产生于西周文王时代的《易》。
《易》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哲学思想的总根源,所以山水文化的形成与《易》的传播有直接的关系。
《易》导致了文化总体向自然靠拢,向追求自然界的内在哲理靠拢。
基于山水文化的居住区景观设计——以《景和山水云居大区景观设计》为例

20228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文化修养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品质需求,更渴望亲近大自然。
古有历代文人雅士退隐山林以寄情山水,后有我国中上阶级营造一方山水园林来实现中隐于市,现有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发展。
这些现象无一不反映出,从古至今人们在稳定的经济社会中,从未停止对山水景观空间的渴望,对自然美好生活的向往。
1山水文化的内涵概述山水文化,是与山水有关的文化,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义的山水文化是人类在认识、利用、开发和保护自然山水过程中创造的一切文化,即以自然山水为物质载体、活动空间或观照对象而产生的各种文化形态与文化现象的总和。
狭义的山水文化是指人们以自然山水为观照对象和基本素材而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1]。
1.1山水文化的起源和形成人类自古处于山山水水的自然环境之中,由天地山水所孕育,与自然环境相依存。
人们对自然山河油然而生热爱与敬畏之情[2],随着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种人与自然交互作用的结晶,一种折射人类文明的创造。
山水文化,起源于古人类对自然神力的崇拜。
在祭祀山神、水神等宗教仪式中,最初的山川文化得以奠基。
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皇权出现,自然崇拜被归纳于天地崇拜,政教结合而建造的基台苑囿成为山水文化的最早载体。
历代皇帝在五岳四渎祭祀封禅,以展示君王的无上地位和特有权力。
在民间影响深远的道教,与我国山水文化密切相关。
道教宣扬修道成仙,向往昆仑、蓬莱两大仙境和“十洲三岛、洞天福地”。
这些山水成为名胜,被道侣甚至游人所寻迹,进而逐步沉淀为中国特有的山水文化。
此外,佛教的传入和形成,也与山水结下了不解之缘。
佛教寺庙多建于山清水秀之地———诸多佛教名山,成为了汇集历代文人名士的文化载体,对我国的山水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文人在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影响下,对山水的崇拜上升到了新的境界。
历代文人雅士将人的道德属性与山水的特点相类比,并呈现在书画艺术之中,为中国山水文化的发扬光大做出了极为可贵的贡献。
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中国山水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中国山水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摘要:我国古代山水文化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的祖先正式利用和改造山水的过程中,使自身的需求、智慧、能力凝聚于山水之中,从而积累形成的丰富的文化本质就是山水文化体系的雏形。
在现代意义上我们可以认为山水文化是自然山水的客观存在,折射出和谐朴素的人文现象总和的文化形式。
关键词:园林景观;山水文化;内涵;应用引言:(1)时代变迁,人们对园林艺术的追求与辨识;(2)西方文化的商业化冲击,改变国人对园林艺术的审美;(3)生活习惯的改变,园林景观必须满足一定的便护性;山水文化在造园艺术中,体现着我国风景园林的艺术精髓与文化底蕴,我国的风景园林通常将风物风情、山川自然作为园林的重要构景对象和审美对象。
传统艺术的回归正越演越烈,让我们每一个造园者都必须思考:现代园林景观中“中国山水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1 .传统山水文化的内涵与特征中国山水文化是世界各民族山水文化中历史最悠久,内涵最丰富的。
山水之胜,在乎山也在乎水。
山水本来一体,殊观分离,有山便有水。
著名画家黄虹宾曾说:“中华大地,无山不灵,无水不秀。
”它恰如其分的概括了我国山形地势,江河湖泊之景。
我国名山之多,风景名胜之多,不知吸引了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
这不仅是因为名山大川中蕴含着钟灵之气,而且还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具体就表现为对天或者天、地、人之间关系的研究。
如“人杰地灵”“山为地之胜”和“山水有清音”等。
2 .中国传统造园中山水文化的表达2.1 掇山理水(1)堆山叠石。
山者“天地之骨也”,山川之美在自然景观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受国人崇尚自然的情感倾向,掇山成为园林空间中重要的构成要素,后期甚至达到了“无石不园”的程度。
中国园林中山景有真假之分,利用真实山体稍加改造形成的较大体量的山景,一般为大型皇家园林,着重表现山体的雄浑伟岸;而小型私家园林由于空间受限,一般是由片石堆垒而形成的假山,以“瘦、漏、透、皱、丑”的景观效果为最佳,表现片石山的灵活多变、千姿百态。
中国山水画艺术对中国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中国山水画艺术对中国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的开题
报告
一、研究背景
中国山水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历史、文化、哲学等领域都有深刻的影响。
而在园林设计中,山水画艺术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传统园林设计中常采用山水画的艺术手法设计园林,这种设计手法强调自然、婉约、典雅的风格,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趣味相契合。
因此,研究中国山水画艺术对中国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山水画艺术对中国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分析其设计理念、手法以及艺术特点,以期能够发掘出山水画艺术在园林设计中的精髓,为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1.中国山水画艺术的概念、历史沿革、艺术特点以及与园林设计的联系。
2.中国山水画艺术对中国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包括其设计理念、手法、艺术特点等方面的作用。
3.以苏州园林为例,探究山水画艺术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4.总结中国山水画艺术对中国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并探讨其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现实意义。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结合实地考察法,对中国山水画艺术与中国园林设计之间的联系进行深入分析,以苏州园林为例,结合园林设计的实际案例,阐述山水画艺术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与贡献。
五、预期结果
本研究将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与自然景观的完美融合,揭示中国山水画艺术对中国园林设计的影响,深入探究山水画艺术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提供对园林设计实践的启示,探讨中国传统园林文化与现代园林设计的关系,为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重要的思路和理论支持。
浅析中国山水画论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

浅析中国山水画论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
蒋锋
【期刊名称】《城市建筑》
【年(卷),期】2016(000)008
【摘要】中国的山水画与中国园林都是从大自然中衍生而出的艺术形式,中国园林则将自然山水的精髓进行浓缩并将其表现出来,而山水画则是艺术家们对于自然感慨的表现形式.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文化交流趋向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山水画论是中国园林设计保有传统文化、与时俱进的重要条件.本文主要针对山水画论在我国园林设计中的运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而推动我国现代园林与传统文化相融合,以实现我国园林设计的长久发展.
【总页数】1页(P235)
【作者】蒋锋
【作者单位】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310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浅析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 [J], 石钦
2.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浅析 [J], 李克
3.浅析色彩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 [J], 雷国娇
4.浅析现代艺术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运用 [J], 刘洪海
5.浅析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元素的运用 [J], 徐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山水画论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启示

中国山水画论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启示摘要:科学合理的风景园林设计能够推进城市的生态建设与绿化水平,在面临全球化的今天,地域文化不可避免的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如何设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风景园林,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我国本来就有着优秀的造园艺术传统,并且深受着山水画论的影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继承、融合与创新的探索道路上走过了不少的弯路。
本文通过探讨中国山水画论与风景园林设计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分析山水画论给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一些启示,以期找到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回归之路。
关键词:山水画论;风景园林设计1.前言中国的风景园林设计,源远流长,自成体系,留存下来的古典园林更是文化与艺术的结晶。
随着时代变迁,城市化进程加速,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量西方文化、思潮的涌入和冲击,给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带来了新的内容和要求。
如何继承、融合、创新也成为了我国风景园林设计专家、从业人员一直在不断探索的课题。
从早期吸收与沿袭传统园林精髓的再创作,到逐渐向西方园林艺术学习和引进,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向西方文化靠近的迹象,此后又经历了一段盲目跟风的时期,使得中国风景园林设计渐渐丧失了自身特有的韵味。
近年来,随着国力增强,文化自信提高,人们意识到植根于中国人文地理与自然环境的中国风景园林设计有着优秀的传统基因和优势,更应从根源上去研究中国风景园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这并不意味着一味仿古,而是在尊重时代的前提上去寻找设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风景园林的回归之路。
对中国造园艺术影响深远的中国山水画论,可成为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1.山水画论与中国风景园林设计的关系2.1山水画论概述中国纯粹的山水画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的宗炳,他把山水风景作为审美对象,不但写生创作,还写出了我国第一篇山水画论著作《山水画序》。
他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论命题,如提倡“澄怀味象”,赋予了山水风景“人化的自然”的审美情趣。
他对山水审美意趣的认识和强调,对后世画论发展及山水画创作都有深远影响。
中国园林设计美学中的山水文化

中国园林设计美学中的山水文化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古老国家,山水文化一直被认为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核心。
中国园林设计美学中的山水文化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独特理解和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追求。
以下将从艺术特点、哲学思想和设计手法三个方面详细阐述。
首先,中国园林设计美学中的山水文化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
在中国园林设计美学中,山、水、石、树是基本元素。
山体被认为是园林的主体,起到屏障和遮蔽的作用,能够给人们带来一种禅宗的心境。
水则是园林中的灵魂,能够体现出流动、变幻、柔和和静谧的特点,给人们带来一种舒缓和清新的感觉。
石头在园林中被用来表达自然的力量和永恒的价值观,为园林增添了一种深远的哲学意味。
树木则是园林中的点缀和装饰,能够增加园林的景致和生命力。
其次,中国园林设计美学中的山水文化融合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体现了中国人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追求。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都对中国园林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天人合一”的理念。
在园林设计中,人工构建的山、水、石和树木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追求。
道家思想注重自然和人的自我修养,主张“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
在园林设计中,强调让自然流露出来,追求“以天人合一”的境界。
佛家思想强调人的悟性和心灵的净化,主张“超脱烦恼”的境界。
在园林设计中,注重给人带来心灵的宁静和平和。
最后,中国园林设计美学中的山水文化采用了多种设计手法,使园林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中国园林设计注重空间的布局和层次感的营造。
在山水设计中,通过巧妙的组合和变化,使园林呈现出开阔和封闭、广阔和狭窄的不同空间感,给人以意境的变化和层次感的体验。
在植物设计中,注重以观赏性和艺术性为主导,通过选择不同的树种和花卉,使园林产生季节感和变化的美感。
同时,在石景的设计中,通过独特的纹理和形状,体现出石头的力量和艺术性。
此外,中国园林设计还注重景点的布置和关系的呼应,通过景物的串联和相呼应,形成一种整体的美感。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园林文化 课题

我国风景园林学会园林文化课题一、我国风景园林学会简介我国风景园林学会成立于1981年,是我国建筑学会的分支机构,是国家一级学会。
学会的宗旨是推动我国风景园林学的发展,促进园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
学会下设多个分支机构和研究机构,拥有一大批园林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
二、园林文化的重要性1. 园林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我国古代的园林建筑是我国文化的一大瑰宝,它融合了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展示了我国古代人对自然的理解和对生活的追求。
园林文化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园林文化的教育意义园林文化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教育。
它以独特的空间布局、植物配置、水景造型等方式,向人们传递着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理念。
园林文化对人们的审美情感、道德修养、生活态度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我国风景园林学会园林文化课题的意义1. 推动园林文化的研究与保护我国风景园林学会开展园林文化课题,有助于推动园林文化的研究工作,挖掘和传承园林文化的精髓,加强对园林文化遗产的保护。
通过对园林文化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我国传统园林的价值和意义,为园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持。
2. 引领园林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我国风景园林学会的园林文化课题还可以提供一个思想交流和学术研讨的评台,激发研究者与爱好者的创造活力,促进园林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园林文化的研究和传承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学术研究与实践经验的结合,可以推动园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具活力。
3. 促进园林文化产业的繁荣园林文化课题的开展,有助于加强与园林文化相关的学术与产业的合作与交流。
这将有助于推动园林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发展,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创意产业的融合,推动园林文化产业的提质增效。
四、我国风景园林学会园林文化课题的工作内容1. 园林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我国风景园林学会通过园林文化课题,开展园林文化遗产的调研与保护工作,推动相关法规政策的修订和完善,加强对园林文化遗产的管理与保护力度,力图最大限度地保护我国丰富的园林文化遗产。
中国风景园林遗产的文化内涵寄情山水的大陆文化意识

中国风景园林遗产的文化内涵寄情山水的大陆文化意识山水文化是我国风景园林的艺术精髓和文化底蕴,因此我国的风景园林通常风物风情、山川自然作为园林的重要构景对象和审美对象。
我们利用现代文化视角来审视山水文化,可以从广义角度和狭义角度两个方面进行审视。
广义上的山水文化主要是指人类在对自然山水认知、开发、利用以及保护的长时间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所有相关文化。
因此,广义的山水文化不仅包括自然山水本身,还包括以此为基础的创造出来各种文化现象以及文化形态等等。
狭义上的山水文化主要是指所有以自然山水作为素材或者对象的精神文化总和。
1中国山水文化的内涵与特征1)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
我国的山水自然资源在我国有着非常广泛地分布,并且种类繁多、搭配巧夺天工、组成灵活多变;山水人文资源更是博大精深、涉及广泛;以上这些因素都是我国山水文化形成的重要基础性原因。
2)中国的山水文化强调“山”和“水”的先天统一,山如果没有水,则山便是死山,缺乏跃动的灵气;水如果没有山,则水便是平庸的静水,没有奔腾的生命力。
在中国的文化中,“山”和“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它们的相关衬托和融合能够体现出别样的艺术美。
3)中国的山水文化以自然资源为基础,以人文资源为升华途径,它们两者缺一不可。
这就是欧美国家同样拥有丰富山水资源但是没有山水文化的重要原因。
4)山水文化具有非常强的整体性,它的主体虽然是山水,却并不仅仅局限于山水。
中国的山水文化非常强调山水与周围环境的融合,也格外关注山水与当地动物、植物、气象、人文建筑的协调与配合。
5)山水文化衍生了我国非常重要的文化理论一风水理论。
“风水”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文化理论和看待自然事件的观点。
《葬书》是我国古代一部专门讲解挑选葬地环境方法和注意事项的一部典籍,该书最早提出了“风水”一词:“风水之说,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将“得水”和“藏风”作为了挑选优质葬地环境的重要标准。
虽然在民间人们更多地捋风水理论作为挑选“阳宅”和“阴宅”的重要理论依据,但是真正意义上的风水融合了地理、天文之说,是古代中国人认识自然界和适应自然界的一种朴素的观点体系。
试析从山水画看风景园林设计

试析从山水画看风景园林设计
张冲
【期刊名称】《建材与装饰》
【年(卷),期】2015(000)029
【摘要】山水画和风景园林的主要元素是相同的,主要表现山水自然,两者理论上是相通的。
山水画可以是园林设计的基础,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中国几千年的的园林基础,具有海乃百川的魅力和内涵,在世界范围内毫不逊色。
而现代园林设计会深深受到古代山水画的影响,对现代园林的设计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我们应该遵循传统,取向未来的原则,并加以创新,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设计。
【总页数】2页(P162-163)
【作者】张冲
【作者单位】福建汇景园林景观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福建省福州市 3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6
【相关文献】
1.从北派山水画看宋初山水画程式化发展 [J], 于洪洋
2.从《游春图》看展子虔对中国山水画的传承与创新r——中国古典山水画系列研究之二 [J], 莫云峰
3.从《游春图》看展子虔对中国山水画的传承与创新——中国古典山水画系列研究之二 [J], 莫云峰;
4.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山水画意探讨——以泰州周山河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 [J], 郑金
5.试析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J], 曾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山水之美

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山水之美山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自古以来,人们在利用和改造山水的过程中,与山水结成各种对象性关系。
在实践中,山水既为人们提供必需的生活资源,又是人们实践的主要对象,人们从自身的需求出发,把山水视作实用的对象、崇拜的对象、审美的对象,对山水加以欣赏、歌颂和赞美。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提高,人们乐于游山玩水,观赏名山大川绮丽风光中,对山水美的欣赏与人们的精神生活、道德观念联系起来,作为真、善、美的一种象征,以物喻人,移情寄性。
使山水的审美情趣进入以物“比德”和赏景“畅神”的境界。
山水何以为美?春秋时代的孔子告诉我们“知者乐水,仁者乐水”,何也?“出云风以通天地之间,阴阳合和,雨露之泽,万物以成,百姓以食。
”将山看成沟通天地,和合阴阳的重要事物及雨露源泉,是抚育万物,养育百姓的根本,具有与“仁者”无私品德相比美的特征,所以它是美的。
而水,孔子认为它无私给予万物,“似德”:所到之处有生命成长,“似仁”:下流曲折而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董必平,“似正”;其万折必东,“似意”;所以,君子见大水必观赏,这就是说,水具有与“君子”或“知者”的德、仁、义、智、勇等品质相类似的特征,所以它是美的,令人愉悦的。
在中国园林中,山水、泉石是重要的造景要素。
在大型宫菀或大、中型宅园里,它既有山水又有泉石。
而且水泉往往互相沟通,山石也往往相互因依,其庭院里既有孤立的石峰,散置的石快,也有由石堆叠而成,形态各异的假山。
而在小型或微型的空间里,由于不可能容纳体量较大的山水,于是,就代之以泉石,或以泉石作为山水的象征。
故观石品泉就带有游山玩水的性质,不过这是静观神游,而不是动观实游。
中国园林的盆景艺术可以说是这种象征性山水的最抽象的表现,如苏州拙政园及环秀山庄里的盆景园。
山是造园的骨架,有了山才能“绿影一堆”。
自然界的山形形色色,土石相兼,有土山,石山、土抱石山,石掩土山。
山水画论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运用

山水画论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运用
华海镜;金荷仙
【期刊名称】《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7(014)002
【摘要】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表现的都是自然山水,两者理论上极为相通。
本文着重从立意,取舍,虚实,透视,掇山叠石皴法,树木配置和建筑等角度进行比较剖析。
【总页数】5页(P182-186)
【作者】华海镜;金荷仙
【作者单位】浙江林学院园林系;浙江林学院园林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851
【相关文献】
1.浅析中国山水画论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 [J], 蒋锋
2.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借景方法在环境陶艺设计中的运用 [J], 殷健
3.中国古典园林“巧”手法在地产景观中的运用 [J], 吕圣东
4.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在现代居住区景观中的运用——以武夷绿洲居住区景观设计为例 [J], 吴艺思
5.浅析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运用 [J], 张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风景园林与山水文化论_陈明松

摘要:首先提出中国风景名胜区是“真山水”和“大山水”,中国古典园林是“缩影山水”或“咫尺山水”或“袖珍山水”,即中国风景园林的文化内涵和主题精髓是山水文化,是山水自然和风物风情为主要审美与表现对象,是集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为一体的艺术作品。
从而阐述了对中华山水文化与山水文化的概念、形态和中国山水主要的基本特征和内涵构成。
尤其提出了“风景园林文化”“风水文化”“山水城市文化”和“风景名胜集称文化等”是中华山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呼吁中国和国际相关学界的专家、学者,组织起自己的学术与研究的机构,来为人类作出传统文化与风景园林山水文化的贡献。
关键词:风景园林;山水文化;中国文章编号:1000-6664(2009)03-0029-04中图分类号:TU 986文献标志码:A收稿日期:2008-10-23;修回日期:2009-01-17Abstract:In this paper it is pointed out first that China ’s scenic areas are “real landscape (shanshui)”and “grand landscape ”,while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are “miniature landscape ”,“close landscape ”,or “pocket-sized landscape ”.The culture connotation and theme quintessence of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s landscape culture,and it is an artistic piece that takes natural landscape and sceneries and features as the main aesthetic and expression subject and integrates material and spiritual cultures in one.Thus Chinese landscape (shanshui),and its concept,shape,main characteristics and connotative makeup are expounded.It is especially put forward that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ulture ”,“geomancy culture ”,“landscape (shanshui)city culture ”and “scenic spot collective naming culture ”are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part of Chinese landscape (shanshui)culture,and Chinese and international experts and scholars of related areas are appealed to organize the academic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of their own (“Chinese Landscape (Shanshui)Culture Society ”and “International Landscape (Shanshui)Culture Research Institute ”)to contribute to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landscape culture of human beings.Key words:landscape architecture;landscape (shanshui)culture;China中国风景园林与山水文化论On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Culture陈明松CHEN Ming-song中国风景园林的文化内涵和主题精髓是山水文化。
论中国山水画与古典园林的关系

论中国山水画与古典园林的关系
肖友民;黄兵桥
【期刊名称】《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1(0)4
【摘要】中国山水画与古典园林相互之间关系密切.在历史上几乎都是相互制约、相互推进.在现代园林启蒙完成之时,重新研讨中国山水画与古典园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园林的现代化具有特别的意义.
【总页数】6页(P4-9)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古典园林;相互制约;相互推进
【作者】肖友民;黄兵桥
【作者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园林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11.26
【相关文献】
1.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山水画的关系 [J], 王恒
2.略论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山水画关系的探索 [J], 李雪;杜文彬
3.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山水画关系探究 [J], 陈宓
4.浅谈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山水画的关系研究 [J], 罗素民;
5.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山水画关系的探讨 [J], 俞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首先提出中国风景名胜区是“真山水”和“大山水”,中国古典园林是“缩影山水”或“咫尺山水”或“袖珍山水”,即中国风景园林的文化内涵和主题精髓是山水文化,是山水自然和风物风情为主要审美与表现对象,是集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为一体的艺术作品。
从而阐述了对中华山水文化与山水文化的概念、形态和中国山水主要的基本特征和内涵构成。
尤其提出了“风景园林文化”“风水文化”“山水城市文化”和“风景名胜集称文化等”是中华山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呼吁中国和国际相关学界的专家、学者,组织起自己的学术与研究的机构,来为人类作出传统文化与风景园林山水文化的贡献。
关键词:风景园林;山水文化;中国文章编号:1000-6664(2009)03-0029-04中图分类号:TU 986文献标志码:A收稿日期:2008-10-23;修回日期:2009-01-17Abstract:In this paper it is pointed out first that China ’s scenic areas are “real landscape (shanshui)”and “grand landscape ”,while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are “miniature landscape ”,“close landscape ”,or “pocket-sized landscape ”.The culture connotation and theme quintessence of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s landscape culture,and it is an artistic piece that takes natural landscape and sceneries and features as the main aesthetic and expression subject and integrates material and spiritual cultures in one.Thus Chinese landscape (shanshui),and its concept,shape,main characteristics and connotative makeup are expounded.It is especially put forward that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ulture ”,“geomancy culture ”,“landscape (shanshui)city culture ”and “scenic spot collective naming culture ”are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part of Chinese landscape (shanshui)culture,and Chinese and international experts and scholars of related areas are appealed to organize the academic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of their own (“Chinese Landscape (Shanshui)Culture Society ”and “International Landscape (Shanshui)Culture Research Institute ”)to contribute to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landscape culture of human beings.Key words:landscape architecture;landscape (shanshui)culture;China中国风景园林与山水文化论On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Culture陈明松CHEN Ming-song中国风景园林的文化内涵和主题精髓是山水文化。
中国风景名胜区(即国家公园)是“真山水”和“大山水”;中国古典园林是“袖珍山水”或“缩影山水”或“咫尺山林”。
所以,中国风景园林是以山水自然和风物风情为主要审美对象与表现对象。
它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其分布之广、品位之高、影响之大,堪称世界之最。
山水文化在华夏文明的进程之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它的辐射力将继续扩大到整个世界。
1所谓“山水文化”与“中华山水文化”所谓山水文化,顾名思义,是与自然山水有关的文化。
与文化的广义和狭义的概念相对应。
中国风景园林就是以自然山水为观照和利用对象,集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为一体的艺术作品。
因此,广义的山水文化,就是人类在认识、利用、开发和保护自然山水过程中创造的一切文化,即以自然山水为物质载体、活动空间或观照对象而产生的各种文化形态与文化现象的总和。
狭义的山水文化是指人们以自然山水为观照对象和基本素材而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
这种精神财富表现在与大自然山水关系密切的宗教文化、山水哲学、山水美学、山水文学、山水艺术和风景园林文化等门类和专业文化之中。
甚至渗入与自然山水有关的社会制度,以及受一定思想观念支配的人们的行为方式的某些方面。
但从山水文化的整体上考虑,山水文化并不仅限于以自然山水为观照对象和基本素材而创造的精神文化方面,还应当包括以自然山水为载体和材料而创造的物质文化方面。
“中华山水文化”是世界各民族山水文化中历史最悠久、内涵最丰富的“山水文化”。
它是由中华山水的广袤多姿和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2个方面决定的。
山水之胜,在乎山也在乎水。
山水本来一体,殊观分离,有山便有水。
著名画家黄虹宾曾说:“中华大地,无山不灵,无水不秀。
”它恰如其分地概括了我国山形地势,江河湖泊之景。
我国名山之多,风景名胜之多,不知吸引了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
这不仅仅是因为名山大川中蕴含着钟灵之气,而且还因为中国LA Forum风景园林论坛传统文化,具体就表现为对天与人或者天、地、人之间关系的研究。
在这种研究中,持天、地、人三者同一的观点大占上风。
如“人杰地灵”“山为地之胜”和“山水有清音”等。
中华山水文化追求着2种理想境界——人与自然和谐境界和自然内心的恬适境界。
正如当今旅游成风,人们离开高楼林立的城市,走向海岛河滩、碧山绿野、丛林草原、天气气象,去呼吸纯净清新的空气,去体验大自然的生命律动,去享受生活的广静与闲适,所求获的正是中国古代文学家所咏赞的主题,人类自然本性的归真返璞、生命真谛的“天人合一”。
2中华山水文化的形态和中国山水审美中华山水文化形态,从人类文化的三层面来审视,可以分为物质形态、活动形态和意识形态这三大形态:1)物质形态:以建筑物和石文化为代表的物态层文化;2)活动形态:以人群活动为标志的行为制度层文化(如祭祀活动、宗教活动、儒学活动、隐逸活动、争战活动和民俗活动等);3)意识形态:以山水为“精神食粮”的心表层文化。
如表现在宗教、哲学、美学和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中。
中华山水文化有以中华山水为载体和表现对象的一个庞大的文化体系,是一个不断创新又不断积累的动态发展过程。
三大形态及各个门类之间是一个以自然山水为中心的辩证统一的整体;山水文化源于山水,又美化着山水,产生于人与山水的关系,又服务于人与山水的关系。
中国的“山水审美”始于先秦,风行于魏晋和盛唐,此后,这一传统一直延续下来。
从孔子的“以山比德,以水比智”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之说,到庄子的“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的亲和山水的审美感受,无不会有一种精神的交流,即精神的输出和赋予。
以后的传统文化或隐逸山水或放志山水,都在与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丘一壑的交流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名山文化。
中国名山大川是中国和中国文化的象征,江山社稷的缩影,延续几千年。
国家级名山为帝王所爱,受朝廷保护,禁止经济开发,专供祭祀、朝山、宗教、游览、审美、隐读等山水文化创作体验以及探索自然规律等精神文化活动,并融入相应的文化与体验性建筑设施,体现了人与自然在心理、情感和精神上的和谐发展。
中国名山大川,是自然风景和人文风景交相辉映,而往往“山以寺灵,寺以山名”,佛寺、道观、神庙乃是风景名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园林是山水的缩影,是“城市山林”。
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以山以水,为堂为楼,以燕以息”。
山水之美,古来共读,由于游历名山大川之风大盛,因而造园艺术从自然山水导向写意山水,也大大促进了穿地筑山兴造园林的风气。
中国古典园林,反映出我国根深蒂固的农耕意识和崇尚自然的审美格调,体现了我国“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
园林是文人“穷则独善其身”的精神家园。
在园林之中感受到宇宙的空远,天地的高妙和万事万物的生生不息,使之成为“人间哲理园”。
风景园林的“山水美”是一种精神价值。
是人与自然之间审美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本质上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表征。
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我们的祖先超越“实用观点”和“宗教观点”,而以“审美观点”来看待自然,把山水作为审美的对象,是一个长期的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
山水是返归自然的理想场所,以山水作为表现对象的文化现象,是人们山水审美创造的结晶。
这一形态的山水文化包括山水园林和名山大川,山水诗、散文、游记、小品和山水绘画等。
中国山水文化以人们的山水面貌出现,展现出不同形态的美。
它是美丽的风景和辉煌的文化结晶,与哲学、地理、历史、宗教、文学、建筑、雕塑、绘画、书法和音乐等,以及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专家、学者都有密切关系,使多种文化现象融为一个整体。
中国山水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形态,足以构成一部形象化的百科全书,显示各个时代文化的发展,从独特的方面反映出中华民族创造人类文明智慧的功绩。
中国古代山水诗贵在有灵性精神,以“山水合一物”的哲学基础,审视山水亦即审视自我,彻悟“与天地冥合同化之旨”,塑造出诗人形象与山水形象相统一的艺术境界。
山水诗与山水画勃兴于东晋、南朝,成为独立的诗体和画体,二者都有过渡经历。
谢灵运、陶渊明是山水诗人的代表,宗炳、王徵是山水画家的代表。
专门以描写山水为内容的山水诗画,必然要求相应的新的表现形式使之“表里合一”。
山水诗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历数、枚举与排列组合的山水所构成的格律,对偶句的形式最为明显,取得时空统一的画面效果;山水画运用散点透视经营位置与“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和“三远法”以及皱、擦、点、染的各种技法,解决空间感问题和画面上景点的广度、深度和层次感。
山水诗画都是以意境为其灵魂生命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表明山水诗画的意境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