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治经济学第九章 新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政治与经济
新政治经济政治思想
![新政治经济政治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cdb3a06f27d3240c8447efd4.png)
1.主要观点
一、 反对凯恩斯主义,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的规模优势。 二、两种国家类型:保护型国家和生产型国家。 三、三种政府模式:布坎南认为:现代西方政府处于巨物模式和民主 模式之间。 1. 仁慈的专制者模式:政府具有绝对的权威,但是把社会 利益作为自己的利益,促进利益最大化。2. “拥有独立利益的巨物”模 式:政府机构庞大,目标是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政府的利益在于财 政收入最大化,官员的目标是追求权力和待遇等个人目标。3. 西方的民 主政治模式:全体公民通过选票的形式参与决策,政府的决策与公民的 偏好之间从而建立起联系,政府行为受选民的约束。 四、政府失灵的原因:1、政府行为并非永远代表公共利益。2、政府行为 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率。3、制度设计的缺陷。
新制度经济学为什么要把制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他们认为现行社会中存在着正的交易成本 和市场不完全,通过制度可以降低交易成 本,解决市场不完全造成的不确定性。 新制度经济学是从成本收益的比较这种经 济学眼光来看待制度的。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规范性行为准则处于制度的最高层次
1、从纵向制度来看,制度分为规范性准则、宪法秩序和制 度安排三个层次 2、规范性行为准则包括道德、习俗和意识形态等,从文化 层面制约人们的行为。宪法制度是关于各种人类活动的基本 原则,涉及社会、政治和经济等诸方面,以宪法为核心,是 制定社会各个领域相应行为规则的根据。制度安排是管束特 定行动模型和关系的一系列行为规则,包括成文法、习惯法 和自愿性契约等等 3、从形式上看,宪法秩序处于最高地位,制度安排是按照 宪法原则来指定的,但实际上宪法秩序体现的是道德、习俗 和意识形态中的政治原则,所以规范性行为准则处于制度的 最高层次。
新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特征
2024年度《政治经济学》(全套课件)PPT课件
![2024年度《政治经济学》(全套课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54591ad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be.png)
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角色定位
01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中国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
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02
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中国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贸易
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2024/3/23
03
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4/3/23
6
社会形态及其演变规律
01
社会形态是指社会经济与物质基础和上层建筑与社会活动这二者同时构成的社会模 式。社会形态是一定生产力基础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是社会经济结 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的统一体。
02
社会形态的演变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 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以及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等。
中国将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各国在共同发展中实现
合作共赢。
32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3
33
27
05
CATALOGUE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构建与展望
2024/3/23
28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化趋势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国际舞台上的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多极化趋势 不可逆转。
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 冲击。
2024/3/23
国际治理体系面临挑战
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国际治理体系改革呼声渐高。
03 资本集中的形式和特点:股份公司、垄断组织等
13
资本积累、集中和垄断过程剖析
垄断的形成和发展
我们的新政治经济学应该“新”在哪里?
![我们的新政治经济学应该“新”在哪里?](https://img.taocdn.com/s3/m/71af7122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b6.png)
我们的新政治经济学应该“新”在哪里?在这里概括给出我们的中国新政治经济学应该具有的特征,政治与经济不分;政治经济学研究不应该完全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尤其是政治机制中的人更应该以公众利益假设为行为前提;人是可以教育的,是可以崇高的;一个充满利他行为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和谐的和交易成本极低的社会。
新政治经济学承认政府工作人员的劳动付出应该得到合理补偿,因此承认他们合理利益诉求。
西方的“新政治经济学”到底“新”在哪里?01政治经济学研究离不开政治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从来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权威性界定,而且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人们对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也在不断调整,不同的流派以及同一政治经济学流派的不同作者对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的定义都不一致。
但总结起来,我认为政治经济学更多地是站在国家的角度研究一定社会的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关系及其变化规律,这是我对政治经济学发展过程理解的基础上给出的定义。
之所以是站在国家的角度研究政治经济学,主要因为一定社会中的利益格局是通过制度来实现的,调整利益关系,就需要调整制度。
而制度的调整尤其是涉及一个社会主要的利益关系的制度调整,就需要依靠国家机器来完成。
因此对于一定社会中的不同利益关系,如果不合理,只能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制订相应的制度加以调整,而没有任何一个微观个体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改变制度(尽管制度的改变有可能由于某一个利益集团的行为所致)。
国家在对既定的利益格局进行调整时,当然不会一帆风顺。
既得利益集团为了自身利益往往要进行激烈反抗,于是这些利益集团想方设法干扰国家的制度调整进程和方向。
因此政府的行为是否能够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利益格局?怎样的一种政府机制能够达到这一要求?这便是我们今天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政治经济学不仅要研究一定社会中的利益格局状况,而且还要研究这种利益格局是否合理?研究如何加以改进?由于这种改进是通过国家或政府来完成,因此还要研究利益格局改进的政府保证条件。
新编政治经济学全套电子课件完整版ppt整本书电子教案最全教学教程整套课件
![新编政治经济学全套电子课件完整版ppt整本书电子教案最全教学教程整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8754f07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dd.png)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 (二)经济学的出现 • 在可供研究的文献资料表明,经济学的出现是
第一章 导 论
•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 第四章 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一)“经济”的最初含义 “经济”一词在我国古代汉语中的含义是“经邦
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 交换的总称。 • 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相比的特点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 的的经济 ;商品经济开放竞争,促使生产力迅速发展。
第一节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 二、商品经济的发展
•
商品经济至今已有五至七千年的历史。迄今为止,历
史上已经出现过三种类型的商品经济:简单商品经济、资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 象
一、物资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 学
四、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密切联系中研究生产关 系
五、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中研究生产关 系
六、揭示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研究生产关系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历了 三大阶段。从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再到铁器 时代的手工工具阶段。
• 第三节 生产力发展与社会经济形态的更替
• 二、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经济形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 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政治经济学》讲义 -PPT文档资料
![《政治经济学》讲义 -PPT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7d58bc9a300a6c30d229f96.png)
4、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及个别资本增大的 形式: (1)一般规律: 资产阶级--------- 财富的积累 无产阶级---------贫困的积累 (2)个别资本增大的形式 资本积聚 资本集中
返回目录
三、资本主义的流通:
(一)资本的循环: 1、资本运动:
A
GW
P W’
G‘
P
返回目录
*资本价值在运动中的形式: 货币资本---- 生产资本----- 商品资本 ----- 货币资本(增殖)
(2)生产过程本身的社会化 (3)产品的社会化
返回目录
3、发展进程:
形成阶段 成熟阶段 现代化阶段
简单协作 工场手工业
生产的垄断化 生产的国际化
返回目录
二、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规律
1、内容: 按比例分配社会总劳动
2、决定因素: 社会的需求结构(可实现的需求)
物质财富的 生产条件
劳动生产率 劳动时间长度 劳动强度
*区别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 返回目录
(三)资本积累与资本有机构成:
1、资本主义再生产: 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 扩大再生产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 扩大再生产
返回目录
2、资本积累:
(1)含义及实质:
实质: *资本家通过无偿占有工人劳动的一 部分,来扩大无偿占有工人劳动的权力。
(2)影响资本积累量的因素:
返回目录
(三)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 私人劳动(局部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四)商品的价值量 * 价值量 劳动量
劳动时间
返回目录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成反比
• 注意: 那么,商品生产者为什么还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呢?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4abc5f630975f46527d3e1bc.png)
1.经济学下属学科编辑本义项政治经济学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分配的规律。
目录展开编辑本段概括及简史政治经济学,是研究原研究生产、购买及出售、以及法律、社会习俗惯例,以及政府之间的关系的一门独立学科。
起源于道德哲学,主要受到18世纪发展起来的政治,社会经济的影响。
十九世纪,“Economics”(经济学)一词代替了“Political Economy”(政治经济学)。
不过在1890年Alfred Marshall 的那本极具影响力的著作出版之前,一个倡导用数学模型解决经济问题的学者William Stanley Jevons,建议将这门学科独立,并成为一门科学。
今天,政治经济学并不是经济学的同义词,甚至两者的含义有很大不同。
应用于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分析方法,源自芝加哥和维吉尼亚州学院产生的公共选择学说等等。
由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迅速发展,已经超出了以往模型的范围,人们开始愈发重视政治经济学,并加强了对于其理论的研究。
后来随着全球经济与政治关系的进一步加深,政治经济学终于正式成为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并在各相关大学开设专门学科。
编辑本段概述政治经济学与一般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研究各个阶级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经济学。
由于政治经济学不可能以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对象(虽然有的政治经济学也标榜自己以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对象),所以政治经济学作为范式是前经济学。
对称经济学,是用对称的方法,五度空间的方法,系统论的方法,对人类经济活动中的各个因素与结构及其相互关系作逻辑的、历史的、现实的分析,从中揭示人类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经济学。
只有以对称哲学为哲学基础、以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对称关系为自己的对象、出发点和建构体系的基本原则的对称经济学才是科学的经济学。
对称经济学是政治经济学的终结,科学经济学的开始。
编辑本段产生和发展政治经济学中的“政治”(Politics)一词,源于希腊文的politikos,含有“社会的”、“国家的”、“城市的”等多种意思;政治经济学中的“经济”(Economics)一词,来源于希腊文的oikonomia,最早使用这个词的是古希腊的色诺芬(约公元前430-前354)。
“新政治经济学”论析:概念、领域与意义
![“新政治经济学”论析:概念、领域与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4389923a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8e.png)
“新政治经济学”论析:概念、领域与意义
黄新华
【期刊名称】《学习论坛》
【年(卷),期】2012(0)11
【摘要】政治经济学萌芽于重商主义。
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学与政治学相继成为独立学科,政治经济学这一母体学科便逐渐衰落。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政治经济学在西方学术界复兴,诞生了一门政治学与经济学整合研究的交叉学科——新政治经济学。
目前,新政治经济学正处于成长过程中,对于它的研究对象、范围、主题的界定并不一致。
新政治经济学的兴起反映了经济研究在本质上无法与政治相分离,无论是从研究方法还是从理论建树上看,新政治经济学在使人们从一个新的角度理解政治—经济过程的同时,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总页数】6页(P41-46)
【关键词】政治学;经济学;整合研究;新政治经济学
【作者】黄新华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005
【相关文献】
1.简析欧盟知识产权领域反垄断规定的新修订兼论我国反垄断与知识产权领域的立法情况 [J], Christopher Thomas;孙艺铭
2.异化劳动的概念拓展及其政治经济学意义 [J], 黄知伟
3.论马克思“实践”概念的本体论意义——析马克思对黑格尔“经验”概念之本体论维度的继承与超越 [J], 邹广文;王纵横
4.在科学探究中建构物理概念的意义——再析"规律-概念一体化探究"教学模式 [J], 白振宇
5.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领域所完成的伟大革命及其意义——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 [J], 陈克;俞岸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新政治经济学视野下的供需结构与资源配置问题
![论新政治经济学视野下的供需结构与资源配置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066a6be5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4b.png)
论新政治经济学视野下的供需结构与资源配置问题新政治经济学是一种新兴的经济学理论,它是对传统政治经济学的一种批判和超越。
在新政治经济学的视野下,供需结构与资源配置问题是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方面。
本文将从供需关系和资源配置两方面探讨这一问题。
一、供需关系供求关系是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它包括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与市场的运行密切相关。
供给是指生产者为了获取收入而提供一种产品或服务的数量,而需求是指市场上的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愿意支付的价格和数量。
供求关系决定市场的价格和产量,所以它是研究经济发展以及资源配置时必须关注的因素。
在新政治经济学的视野下,供需关系不是以单纯的市场机制为基础的,而是受到政治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政治制度、社会结构、文化习惯等因素都会对经济行为产生影响,改变市场的基本供需关系。
这种影响通过价格机制、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区域政策等手段来实现,影响市场的供需结构和产业布局。
总体而言,供需关系是一种动态的、结构性的关系,需要通过政治和社会手段来进行调节和协调。
需要有足够的政治视野和战略眼光,才能把握供需关系的变化和趋势,为资源的配置提供合理的依据。
二、资源配置资源是指供给给定产品或服务所需要的各种材料、能源、资金、人力、技术以及其他必要条件等,因此,资源配置就是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
资源的配置涉及的内容很广泛,包括财政、金融、投资、科技等各个领域。
由于新政治经济学注重政治和社会因素对经济行为的影响,资源配置也必须考虑政治和社会因素。
首先,政治因素对资源分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政府的政策和行动上。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的发展方向和速度,影响资源的配置和使用。
其次,社会因素如文化、道德、价值观等也会影响资源分配的效果。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资源的需求和利用方式有所不同,因此,文化因素是影响资源配置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新政治经济学的视野下,资源配置需要促进公平与效率同时实现。
政治的经济学与经济的政治学_西方新政治经济学研究综述
![政治的经济学与经济的政治学_西方新政治经济学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a24d4f32580216fc700afdd0.png)
政治的经济学与经济的政治学
———西方新政治经济学研究综述
王小文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 200083)
摘 要 : 新政治经济学指的是研究决策的政治性质怎样影响政策选择 ,并最终怎样影响经济产出的科学 。一般说来 ,新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可追寻到经济学和政治学的三个领域 :宏观经济政策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和政治科学 。它不是古典政治经 济学的复兴 ,而是经济学和政治学交叉研究的产物 ,它代表了西方经济学和政治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 关键词 : 政治学 ; 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新政治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 : D0 ; F901. 34 文献标识码 : A
8. 6 11. 8 18. 1 21. 4 15. 6 17. 7 11. 8c 19. 5 11. 9 10. 8 13. 5
34. 3 44. 3 58. 7 49. 7 45. 1 51. 7 32. 9c 60. 1 40. 9 36. 1 41. 2
34. 2 39. 6 57. 4 46. 5 44. 6 41. 1 34. 3c 64. 1 39. 7 31. 8 37. 3
1 引 言
政治怎样影响经济产出 ? 自从人们对经济学本 身感兴趣以来 ,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从 亚 当 ·斯 密 1776 年的《国富论》(或者甚至更早的重农学派) ,至少一 直到约翰·斯图尔特·穆勒 1848 年的《政治经济学原理》, 我们现在称作所谓的“经济学”的东西其实就是指“政治经 济学”。这一专业术语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经济学与政治 学并不是真正的相互独立的 。这不仅仅是一个学科的分 类的问题 ,它起因于一个广泛流传的观点 ,也就是政治因 素是决定经济产出的关键 。因而 ,作为一个学科的经济学 就历史地把政治因素不仅仅看作是经济产出的影响因素 , 而且经常把它看作是决定性的因素 。
新政治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思路及政策含义
![新政治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思路及政策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7e7a9e03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1b.png)
新政治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思路及政策含义引言新政治宏观经济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经济学流派,它与传统宏观经济学相比,更加注重政治因素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新政治宏观经济学的出现,与全球化、民主化以及全球经济危机等背景息息相关。
本文将介绍新政治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思路,并探讨其在政策制定中的含义。
1. 新政治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思路新政治宏观经济学强调政治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主张在经济分析中引入政治因素。
其基本思路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1 政治与经济的相互影响新政治宏观经济学认为,政治决策对经济运行具有重要影响。
政治因素可以影响经济体制、产权安排、市场规则以及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与此同时,经济发展也会塑造政治格局和政府决策的动态。
因此,在经济分析中考虑政治因素是必不可少的。
1.2 制度与政治经济学新政治宏观经济学借鉴了制度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观点。
它强调了制度对经济运行的影响,认为良好的制度环境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
同时,政治经济学的视角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政治因素对经济决策的影响。
1.3 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新政治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研究了政府决策如何受到政治利益集团和选民行为的影响。
公共选择理论提出了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新方法,揭示了政府决策背后的动机和机制。
2. 新政治宏观经济学的政策含义新政治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思路对于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以下几点是新政治宏观经济学对政策制定的政策含义:2.1 政治稳定与经济增长新政治宏观经济学强调了政治稳定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政治稳定可以提供较为清晰、可预测的政策环境,有利于企业投资和创新。
因此,政府应当重视维护社会稳定,提升治理能力,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 制度建设与市场繁荣新政治宏观经济学认为,良好的制度环境对市场繁荣至关重要。
政府应当致力于建设健全的市场体系,保护产权,维护公平竞争,以提高市场效率和促进经济增长。
2.3 调控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新政治宏观经济学强调了政策制定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九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九章](https://img.taocdn.com/s3/m/e0ef6703bb68a98271fefa18.png)
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自我调整,以 维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持续存在。
一是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建立国有经济)
◆ 包含一定资本主义国有制的资本主义所有制, 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化生产的要求,为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更大的余地,为缓和资本主义 的经济矛盾和社会矛盾创造了条件。
第二节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一、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
1、 关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是资本主义 矛盾的主要表现形式。 2、 关于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矛盾的必然 产物。
3、 关于生产、消费与生态环境间的矛盾
自然资源的商品化和资本化,必然引起全球 性的人口、资源、环境和生态难题。 4、 关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925-926页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 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共产党宣言》
2
资本主义历史进步性的表现
◆ 首先,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
生产力。
◆ 其次,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
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 最后,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促
进了社会的进步。
资本主义历史局限性累的过程,是一个充满 劳动人民巨大牺牲和苦难的过程。
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必将被一种新的生产关系所替代, 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制度必 然胜利。
2、生产社会化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 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一,生产资料使用的日益社会化。 第二,生产过程的日益社会化。 第三,劳动产品的日益社会化。 第四,生产组织的日益社会化 第五,生产管理的日益社会化。
政治政治经济学
![政治政治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da20805c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1c.png)
政治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研究政治和经济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探讨了政府如何影响经济活动,以及经济条件如何塑造政治格局。
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分别讨论政治经济学的定义、重要理论以及实践应用。
一、政治经济学的定义政治经济学是对政治和经济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旨在理解政治和经济发展的规律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不仅仅关注国家与市场的关系,更关注利益诉求、决策制定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的政治过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包括:政府如何通过政策干预经济运行;经济发展对政治权力的影响;利益集团如何通过政治手段获得利益;以及经济和政治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等。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多样,包括历史分析、统计分析、案例比较等。
二、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1. 政府干预与市场经济政治经济学研究了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干预方式和效果。
其中,自由市场经济理论主张政府应尽量少干预,让市场自由调节资源配置;而干预主义经济理论则主张政府应积极干预市场,以确保社会公平和经济稳定。
这两种理论在实践中都有一定的应用,并存在许多相关观点和争议。
2. 利益集团与政治权力政治经济学关注利益集团如何通过政治手段影响政策制定和资源分配。
它研究了政治激励、利益集团之间的权力斗争以及政治影响力的集中与分散等问题。
理论上,政治生态学解释了不同利益集团如何通过合作与对抗来争夺政治支持和利益;公共选择理论则分析了政治行为背后的个人理性选择与集体决策的相互作用。
3. 社会福利与经济发展政治经济学研究了社会福利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其中,福利经济学理论分析了社会福利的最优分配问题,即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效率与公平。
发展经济学则关注经济增长与贫富差距之间的关系,研究如何通过经济发展实现社会公平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三、政治经济学的实践应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时需要考虑到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以平衡不同利益集团的需求;企业决策者也可以通过了解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应对政策变化和市场风险。
从政治经济学到新政治经济学——西方政治经济理论的演变
![从政治经济学到新政治经济学——西方政治经济理论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85bc15f750e2524de5187ed5.png)
从政治经济学到新政治经济学——西方政治经济理论的演变政治与经济两大领域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是社会历史的一种客观存在。
但是,作为研究对象而言,在西方自古希腊就形成了两大独立的学科。
直到近代才逐渐形成交叉研究。
从历史上看,政治学的产生早于经济学,古代王朝的更替为政治研究提供了素材,希腊城邦的民主制和政体的变动催生了政治学,而那时的经济学还没有形成。
经济学在近代的产生是从政治经济学开始的,政治学与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当时有重合。
19世纪中期以后,经济学力图摆脱政治内容,专心于市场问题,政治学则倾心在政府及其他政治行为体上。
当代政治与经济的联系日趋紧密,政治学家关注经济政策,经济学家研究政府决策过程,两者出现交叉,政治经济学的提法再度出现。
这种新的政治经济学在经济学界中由几种影响相当很大的流派体现,在政治学中也被当作新的学术动向,引起普遍的关注。
当代政治学与经济学在政府及其有关的问题上出现交叉,政治经济学再度被提起。
由于其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立意不同,故又被称为“新政治经济学”。
一城邦学说中的政治与经济古希腊的城邦学说已经初步涉及了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这样的问题。
古希腊的社会组织以城邦为单位,城邦中的居民过着共同生活,个人离开城邦难以生存,城邦的作用是保护其公民免受自然的肆虐、统治者的专横,以及外敌的入侵。
城邦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古希腊还没有出现国家与社会的分化,“在一般人的理解水平上,‘城邦’的现代同义词是‘国’(country).”[1]其中既有国家的成份,也有社会的成份。
当时的各门学问以城邦的运作为中心展开,所以有人把那时的学问称为“城邦学”。
城邦学以研究城邦政体为主,社会、经济、文化等现象都在研究之列。
“如果按现代较精确的概念来看,希腊人城邦学说不仅是政治学,而且又是伦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
”最早出现的学科萌芽有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等,经济学在当时的雏形是家务管理,尚未成为独立的学科。
古代思想家在正义、善、分工等概念的讨论中各自论及了财政、城邦对经济的管理、所有制,以及商业、货币等经济问题。
经济与政治关系中的政治经济学
![经济与政治关系中的政治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b7b1a83c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8b.png)
经济与政治关系中的政治经济学在当今社会,经济和政治密不可分,政治经济学就是探讨这种密切关系的学科。
简单的说,政治经济学就是经济和政治相互作用的过程。
政治影响经济,经济也影响政治,两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本文将讨论经济与政治的关系,探讨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范围和方法。
一、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研究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相互关系的学科。
政治经济学的根本问题在于物质生产与社会政治制度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以及两者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变化。
它是探讨经济与政治之间相互作用的社会科学,研究两者间的关系以及其中的本质。
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经济体系与政治制度的关系、经济规律与政治制度的关系、经济发展与政治发展的关系、经济行为与政治行为的关系等。
这些问题的研究都是要围绕政治和经济的关系展开的。
二、政治经济学的范围政治经济学的范围非常广泛,它包括了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涉及到生产、分配、消费等方面。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体系与政治制度的关系。
政治制度是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而经济体系则是物质生产和交换的组织形式,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国家制度的变化对于经济体系产生着重大的影响,而经济体系的变化也同样会对国家制度产生重大影响。
2、经济规律与政治制度的关系。
经济规律是在生产、分配、消费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客观规律,是经济活动中自然而然的规律。
政治制度在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经济政策,为经济规律服务。
3、经济发展与政治发展的关系。
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发展相互促进。
经济的发展使国家有更多的资本投入到政治上,而政治的发展则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政策和机遇。
4、经济行为与政治行为的关系。
经济行为和政治行为都是人类行为中的两个重要方面。
经济行为发生在经济体系中,是以追求个人或团体利益为目的的;政治行为则是围绕政治权力的争夺和运用来展开的,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主要有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法和创造性思维。
国际政治和经济第九章 国际贸易政治经济分析-PPT精品文档
![国际政治和经济第九章 国际贸易政治经济分析-PPT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5298db67e518964bcf847ca1.png)
1.存在收入再分配成本 2. 信息和投票成本 3.“免费搭车”问题 4. 不完全信息和代议制。在全民公决规则下, 最终关税率取决于中间选民的最优税率, 而在议 会民主制度下, 因政治市场上信息不完全, 政治 家不能充分反映普通选民和消费者的意愿
二、选民对贸易政策的影响— 采用自由贸易政策实现帕累托最优 是以下列苛刻的条件为前提的: (1) 经济市场是完 全竞争的。(2) 规模收益不变。(3) 收入再分配 可行且再分配成本为零。 (4) 以直接投票的简单多 数原则确定当选且投票成本为零。 (5) 政策的决 策采取全民公决制。(6) 信息是完全的。(7) 社 会中个人的偏好完全一致。(8) 生产要素的存量一 定且在部门之间自由流动。显然这些理论假设过于理 想化, 如果放宽以下几个关键性假设, 那么贸易保护主 义会在政策决策中以少胜多。
三、选民对两国贸易关系的影响
在国际关系的政治经济学学术传统中, 现实主义学派在很长时期内 占据主导地位, 它将国家作为分析单位, 认为理性的国家追求自身 利益最大化, 即通过成本和收益分析, 国家作出实现利益最大化的 选择。现实主义学派强调国家政治与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 认为一 国的贸易政策仅仅是一国对外政策的反映, 制定贸易政策的动机在 于提高国家竞争力以获取更大的经济、政治甚至意识形态上的利 益。一国对外贸易政策的选择是由其在国际政治经济中的地位决 定的, 并随着其国际地位的变化而变化。一些实力强大的国家相对 国际地位的变化导致国际贸易体制随之发生改变。这就是由金德 尔伯格提出的霸权稳定理论。霸权稳定理论认为, 一个居霸主或主 宰地位的强国通过“控制原料、控制资本来源、控制市场并在价 值极高商品的生产中具备竞争优势”而拥有了巨大的经济实力, 从 而可以对世界经济的正常运转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政治经济学》(全套课件)
![《新政治经济学》(全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2c2d4f0770bf78a652954f4.png)
3、中国需要新政治经济学
中国的转轨现实,巨大的制度变迁
哈佛大学发展经济学家帕金斯在一篇名为《中国经济对中 国经济学家的挑战》的文章中指出,中国经济学家面临的 最大挑战是中国经济本身,并且对中国经济学家的研究提 出了四点建议:一是要做好心理准备处理重大问题,而不 是鸡毛蒜皮和雕虫小技的问题;二是先不要试图解决经济 学问题,而是深入了解所处社会的政治、社会、文化、法 律背景以及所有跟经济因素相关的外界因素;三是不要随 便用一个数据光盘就做多元回归,然后就胡乱下结论;四 是把关于中国问题的结论拿到国际社会上进行国别之间的 比较、对话,融入西方社会科学的主流 。
一个问题供大家思考: 中国的主流经济学是什么?现代西方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的发展与新政治经济学 的产生
1、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的发展 2、新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3、中国需要新政治经济学
1、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的发展
(1)古典经济学之前的政治经济学 古希腊、经院哲学、重商主义、重农学派 (2)古典经济学时期的政治经济学 亚当· 斯密、大卫· 李嘉图、约翰· 穆勒 (3)边际革命、新古典经济学以及同时期的政治经 济学 边际革命、新古典经济学 瑞典学派、德国历史学派、奥国学派、美国制度学 派等 (4)新古典经济学之后:凯恩斯经济学的产生与新 古典综合
“将经济学方法运用于诸如法律、犯罪和惩罚, 甚至结婚和离婚等”,研究的主要领域包括: 货币和财政制度;再分配、转移支付和人口流 动;政治变量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国际政 治经济学;多重视角的经济和政治转型;以及 公共财政、公共产品供给、外部性等问题。 ——Stuart Sayer, ―Issues in New Political Economy: An Overview‖, Journal of Economic Surveys, Vol. 14 No.5, 2000, pp.513-526.
09《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第九章
![09《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第九章](https://img.taocdn.com/s3/m/ba236142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db.png)
改革开放后,对 社会主义基本经 济制度进行了新 的探索。
○ 所有制 ○ 分配制度 ○ 经济体制
经济与金融教研室
二、社会主义基本经 济制度的内涵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包括以下三项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 所有制;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 存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必由之路
经济与金融教研室
中国1981-2021GDP
经济与金融教研室
01
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
时代
02
02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决战脱贫攻坚
03
03 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
经济与金融教研室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 代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新时代的提出,明确了我国社会发展新的 历史方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经济与金融教研室
(二)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经济制 度的建立
○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迅 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 不失时机地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创造 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 革命的转变,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三)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艰辛探索
经济与金融教研室
第四节 坚持和 完善社 会主义 基本经 济制度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发 展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 涵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 势
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 一领导
经济与金融教研室
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发展
基本经济制度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制度体系的重 要组成部分,反 映了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生产关系 的基本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 J.E. Alt & K.A. Chtystal,Political Economics, U.S.A.1983. N. Frohlich & J.A. Oppenheimer, Modern Political Economy, New Jersey U.S.A.1978. James A. Caporaso & David P. Levin, Theories of Political Economy, Cambridge Press,1992. Jan-Erik Lane & Svante Ersson, Comparative Political Economy, 2nd Edition, A Cassell Imprint, 1997. Stuart Sayer (ed.), Issues in new political economy, Oxford : Blackwell Pub. Ltd., 2001. Philip Kozel, Market Sense : toward a new economics of markets and society, New York ; London : Routledge, 2006. Anthony Payne(ed.), Key debates in new political economy, London ; New York : Routledge, 2006. Barry R. Weingast & Donald A.Wittnan(ed.), The Oxford Handbook of Political Econom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系统分析在现实中的宿命 美国多元主义政治观念一般都强调共识,但近年也注意研 究冲突问题。伊斯顿确信系统在平衡中的局限性。阿尔蒙 德按照帕森斯的形象,把他对系统的提法和对行动的观点 结合起来。但这些努力显然不能使系统论的批评者感到满 意。例如,利连费尔德就把系统论称作是一种“中心学说 和混合型教会普世主义的型态,思想方法的意识形态运动” (1975年,第464页)。系统文献极少涉及真实的世界。 他声称,即使系统分析的应用也对美国政治的影响不大。 他举出系统分析“惨败”和浪费开支的例证。他评述了说 明系统分析实际应用遭到失败的文献,家和政府间关系解读
社会
政治 国家
政府
二 政治经济学的政府-国家研究 • 经济学关注政府问题的一个出发点是国家与个 人的关系。 • 经济学中对政府问题的兴趣的另一原因是一些 经济学家对公共财政问题的关注。 • 经济学注重政府问题的第三个来源是对制度问 题的关心。
公共选择的财政理论渊源 意大利公共财政学派是19世纪后期的一种关于税收与 开支的理论学派。这些人认为,由于税收与开支均为 政府或集体的活动,因而财政理论的研究对象多为政 府的决策、政府的行为,从而使财政学科与法律的关 系就比与经济理论的关系显地更为密切。由于公共选 择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均受过欧洲财政理论传统的训 练,并特别受到了意大利公共财政学派思想的影响, 因而布坎南等人自己也承认,意大利公共财政学派分 析决策者行为系统的模型与他们自己的分析是一致的。
一 政治与经济的一体化 “政治的经济学”首先论证政治与经济的一致 性。一方面,经济决定不可避免的是政治的。 另一方面,政治决策具有经济后果。 从第二个层次看,经济的基本目标是繁荣,政 治的基本目标是公正。经济的活动场所是市场, 政治的活动场所是政府。经济中的基本行为体 为个体,政治中的基本行为体是团体。
第一节 政治学与经济学融合的切入点
一 政治学发展的“国家—政府—国家”历程 • 传统的国家论基本上属于规范研究,主要使用哲学推 理和演绎的方法。 • 对国家概念冲击最大的是政治系统论 • 行为主义政治学在方法论上主张多元主义,多元主义 的政治哲学对传统国家观的也构成冲击。 • 行为主义以后的政治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在对政府研 究继续的同时,国家概念再次被复活,这种研究取向 的变化被称为政治学向国家的“回归”
二 政治学与经济学的整合 政治经济学是一个研究政治与经济关系的学科, 更具体地说,是研究政治因素、系统、力量与 经济因素、系统、力量相互作用的学科。
作为方法和内容的政治学与经济学
作为内容 经济学 作为方法 经济学 (1) 传统经济理论;在市场制度下 个人最大化利益的行为; 价格理论;配置效率。 (3) 政治学方法在经济学中的运用; 市场制度内的权力分配分析 (2) 经济学方法在政治学中的运用; 公共选择 政治学
第二节 政治学与经济学融合的依据与特征
“政治的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ics) 全面探讨政治与经济,政治学与经济学的 关系,并对政治经济学给出学科交叉性定 义。它与公共选择理论明显不同,不是从 经济的角度看待政治,试图用经济学统一 政治学,而是真正把政治经济学当成一种 政治学与经济学的合成。
政治学
(4) 传统政治学;政治领域中权力 分配分析
第九章 新政治经济学视角 下的政治与经济
本章重点问题: 1政治经济学关于国家自主性的观点 2政治与经济的交叉和融合的基本点 3政治与经济之间的传导机制 4政治学与经济学交叉和融合的发展趋势 5政治学“回归”国家的理论意义
主要译著: 杨龙:《西方新政治经济学的政治观》,天津人民出 版社,2004年。 陈振明:《政治的经济学分析——新政治经济学导 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朱天飚:《比较政治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 (美)巴里· 克拉克:《政治经济学——比较的观点》,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 汪丁丁主编:《新政治经济学评论》,浙江大学经济 学院主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以来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