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与其他创新型国家的异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建设(程志波)
程志波
何谓创新型国家
1
何谓创新型国家
2
为何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为何要建设创新型国家3
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创新型国家是指那些将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竞争优势的国家。
创新型国家具备以下四个特征:
•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发投入即R&D支出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
•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
•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
•创新产出高。
《国家科技发展中长期发展规划2006-2020》目标:•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本国人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和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均进入世界前5位。
2020年我国R&D/GDP
的比率预计将达到2.5%。
2012年,深圳市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已达到
3.81%。
全国对外技术依存度趋势图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中美法韩日单位GDP能耗比较图
第一次技术革命
第三次技术革命
第六次科技革命
人性驱动科技!
•“自主创新”战略体现了对当代创新活动特点的新认识。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
1.解析题: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在传统中医典籍启示下研究青藁素获得成功并获得今年诺贝尔奖,充分证明了我国中医中药的科学性。
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17时30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名单揭晓,来自中国的女药学家屠呦呦(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女科学家)获奖,以表彰她对疟疾治疗所做的贡献——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贺信中表示,“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国科技繁荣进步的体现,是中医药对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体现。
”此次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既是中国医学界首次荣膺诺贝尔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的独特之处,在于“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及辨证论治。
当然,任何事物的存在都具有两面性,中医治疗的积极面在于希望可以协助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而消极面则是希望当必须使用药物来减缓疾病的恶化时,还能兼顾生命与生活的品质。
目前很多人并不看好中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中药疗效过慢服用不便且口味苦怪、中医诊治手段单一、惯性思维阻碍发展、就业艰难后继乏人。
但是,此次屠呦呦获奖,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恰恰体现了我国中医中药的科学性。
科学始于实验,具有探索性、冒险性以及创新型。
科学技术方法轮的核心,就是辩证思维。
科学性就是符合客观实际的真实属性,它是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能够实现具体统一的属性(是否科学,科学的是指科学性)。
屠呦呦在发现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实验过程,正是体现了探索性、冒险性以及创新型;而中医的独特正是体现了辩证思维。
所以,整个过程从始至终就是科学的,正是中医在人们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的具体统一性的体现。
通过自身的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以科学技术为手段,最终实现了中医的科学、实践的统一,既符合客观实际的主观认识,也符合客观实际的普遍规律。
我国与国外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对比
我国与国外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对比赵峰【摘要】目前我国在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申遇到一些困难与问题,对比国外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指出我国应如何尽快提升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能力、速度和水平.早日实现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期刊名称】《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11)002【总页数】3页(P28-30)【关键词】吸收;借鉴;自主创新;创新型国家建设【作者】赵峰【作者单位】安阳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河南安阳,45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602我国在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后,经济增长进入快车道,2001年加入WTO之后,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特别是2009年我国GDP增长达到8.7%,位居世界第一,2009年当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占全世界的 50%以上,面对激烈的全球竞争,如何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不仅关系到我国能否在国际竞争中取胜,更关系到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持久发展大计。
我国从1978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但当时我们打开国门之时,发现由于过去几十年的“闭关锁国”,我国的整体科技与经济发展水平已经与发达国家有相当大的差距,面对差距,一方面我们要正视现实,另一方面,我们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追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这都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问题。
我国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开始大规模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工艺。
在较短时间内,国内一部分相关产业确实得到提升,过去几十年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在引进整套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设备后,差距缩小,并且节省我国自行研究开发(R&D)的巨额费用,缩短了追赶国外先进水平的时间,可以说是短、平、快即出效果,这确实是尽快缩小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的有效途径。
但新问题很快出现,我们花费巨额资金引进的国外先进技术、设备与工艺,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又与国际最新先进水平差距拉大,原因是我们引进的不是动态的国际先进水平,而是静态的,甚至是国际上已经被淘汰的、过时的技术、设备和工艺。
建设创新型国家
建设创新型国家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性国家。
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 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什么是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是指那些将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竞争优势的国家。
具体来说,创新型国家应至少具备以下4个基本特征:一、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二、科技进步贡献率高达70%以上;三、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四、创新产出高。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20个左右的创新型国家所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占全世界总数的99%。
二、为什么要建立创新型国家第一,建立创新型国家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不断引发新的创新热潮,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科技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当今时代,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
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投入,加快科技事业发展,重视基础研究,重点发展战略高技术及其产业,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利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在国际经济、科技竞争中争取主动权。
在全球化进程当中, 中国企业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国际竞争压力。
原始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目前我国每百万人获得发明专利数只有1项, 而日本为994项, 韩国779项, 美国289项;集成电路芯片、石油化工、轿车等产品的生产设备70%以上依靠进口。
由于缺乏核心技术, 中国生产的手机不得不付出价格的20%, 计算机价格的30%、程控数控机床价格的40%的专利费用。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二, 但核心技术受控于人; 我国是世界货物贸易第三大国, 但出口产品中自主品牌或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只占10%左右, 出口产品利润率低; 我国是制造业第四大国, 但重要的技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主要依赖进口。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建设
与创新型国家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思想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内容与特征
创新型国家建设
第八讲 思考题
➢ 1.怎样认识毛泽东胡锦涛“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想? ➢ 3.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
(一)科学技术功能观 (二)科学技术战略观 (三)科学技术人才观 (四)科学技术和谐观 (五)科学技术创新观
三、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主要特征
时代性 实践性 科学性 创新性 自主性 人本性
第三节 创新型国家建设
“建设创新性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 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 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胡锦涛)
(二)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特征
1. 科学技术进步贡献率较高。一般在70%以上。 2. R&D(研究与开发)投入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
例较高。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 3. 对外技术依存度较低。一般在30%以下。 4. 自主创新能力较强。创新型国家所获得的三方专利数(美
国、欧洲和日本授权的专利)占世界各国数量的90%以上。
➢ 一、创新型国家的内涵与特征 ➢ 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背景 ➢ 三、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 ➢ 四、建设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
一、创新型国家的内涵与特征
(一)创新型国家的基本内涵:
创新型国家——以科学技术创新为国家发展基本 战略,大幅度提高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主要依靠 创新来驱动经济发展,以企业作为科学技术创新 主体,通过制度、组织和文化创新,积极发挥国 家创新体系的作用,形成强大国际竞争优势的国 家。
整的思想理论体系? ➢ 4.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 ➢ 5.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与其他创新型国家有何异同? ➢ 6.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意
武汉大学工程硕士《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1)(大全5篇)[修改版]
第一篇:武汉大学工程硕士《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1)武汉大学工程硕士《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2011年下半年~2012年上半年)教材:《自然辩证法——在工程中的理论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导论:1、自然辩证法创立的自然科学成果。
2、工程硕士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第一章:1、科学、技术、工程及其基本特征。
2、科学、技术、工程的区别与联系。
3、如何认识发现、发明和建造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二章:1、现代自然科学的全面发展。
2、近代技术的发展。
3、如何认识现代科学、技术与工程的一体化发展趋势?第三章:1、何谓“系统”?2、自然界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3、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
第四章:1、自然价值与自然权利。
2、生态伦理的原则和态度。
3、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五章:1、创新概念包括哪些要素?它与企业家有何关系?2、创新对科学技术的依赖性。
3、科学技术、社会需求与创新。
4、企业的创新战略。
第六章:1、国家竞争力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2、自主创新战略及其意义。
3、新时期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体现在哪些方面?第七章:1、现代科学方法论及其形成。
2、科学问题及其来源。
3、观察和实验中的机遇。
4、举例说明归纳与演绎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第八章:1、工程技术研究的主要阶段。
2、利用专利文献的发明创造。
3、系统科学思想和方法的主要特点。
第九章:1、工程共同体的含义及类型。
2、科学和技术的社会规范。
第十章:1、工程技术共同体的伦理原则。
2、工程师的社会责任。
3、工程技术活动中越轨行为及其控制。
第十一章:1、科学技术工程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文化对科学、技术和工程的影响。
第十二章:1、如何正确评价“技术乐观主义”和“技术悲观主义”?2、科学、技术、工程社会评价的主要原则。
考试形式:开卷考试题型: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包括材料题)武汉大学研究生院2011年7月第二篇:武汉大学工程硕士《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武汉大学工程硕士《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2010年下半年~2011年上半年)教材:《自然辩证法——在工程中的理论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导论:1、自然辩证法创立的自然科学成果。
我国是创新型国家吗
我国是创新型国家吗我国是创新型国家。
2022年8月,中国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创新型国家,是指那些将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竞争优势的国家。
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指导方针。
自主创新是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重点跨越,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是加快我国科技发展的有效途径;支撑发展,从现实紧迫需求出发,是我国科技发展的现实要求;引领未来,就是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长期根本任务。
创新型国家是指以技术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核心驱动力的国家。
主要表现为:整个社会对创新活动的投入较高,重要产业的国际技术竞争力较强,投入产出的绩效较高,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在产业发展和国家的财富增长中起重要作用。
作为创新型国家,应具备以下四个特征: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发投入即R&D(研究与开发)支出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创新产出高。
为了在竞争中赢得主动,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我国把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根据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不同方式,世界上的国家可分为三类:资源型国家,主要依靠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增加国民财富;依附型国家,主要依附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和技术;创新型国家,主要依靠科技创新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
作为创新型国家,应具备以下四个特征:(1)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发投入即R&D(研究与开发)支出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2)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3)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4)创新产出高,是否拥有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是区分创新型国家与非创新型国家的主要标志。
人们往往用相关创新投入和产出的指标从一个侧面来衡量国家的创新程度,一般来说,创新型国家的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
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与其他创新型国家的异同
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与其他创新型国家的异同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而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在创新领域也有着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探讨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与其他创新型国家的异同之处。
一、创新理念的异同创新理念是创新型国家的核心。
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注重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结合。
其他创新型国家如美国、德国等则更注重以市场为导向,强调自由竞争和专利保护。
中国强调创新的全球合作和共享,同时也高度重视自主创新。
二、创新政策的异同创新型国家的创新政策直接影响到创新能力的提升。
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
在政策制定中,注重差异化和特殊化,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产业有不同的政策措施。
而其他创新型国家则更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减税和财政支持等方面的政策。
三、创新体系的异同创新体系是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了一批高校、科研院所和创新载体,不断完善创新创业环境。
在企业层面,鼓励创新创业,推动科技与产业融合。
而其他创新型国家则更注重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技术研发能力的提升。
四、创新成果的异同创新成果的产出是衡量一个创新型国家实力的重要指标。
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在科技创新和重大科技成果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如航天技术、高铁技术等。
同时,中国还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崛起。
其他创新型国家如美国、日本等在高科技领域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且在技术发展上领先。
五、创新合作的异同创新合作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发展的重要方式。
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提倡创新全球合作,通过大力发展“一带一路”倡议、共建创新中心等方式,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科技创新交流与合作。
其他创新型国家也重视创新合作,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创新的发展。
总结起来,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与其他创新型国家在创新理念、创新政策、创新体系、创新成果和创新合作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创新型国家
基于政治课程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理解1、 创新型国家的涵义及主要特征1.创新型国家的涵义:创新型国家是指那些将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竞争优势的国家。
2.创新型国家的主要特征:作为创新型国家,应具备以下四个特征:(1)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发投入即R&D(研究与开发)支出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2)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3)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4)创新产出高,是否拥有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是区分创新型国家与非创新型国家的主要标志。
人们往往用相关创新投入和产出的指标从一个侧面来衡量国家的创新程度,一般来说,创新型国家的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
二、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现状、发展目标及相关政策1.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现状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较弱,根据有关研究报告,2004年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主要国家(占世界GDP的92%)中位居第24位,处于中等水平。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入关键阶段之际,根据特定的国情和需求,我国提出,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
我国已经构建了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拥有丰富的科技人力资源,科技发展具有良好基础,完全有条件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跟上世界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步伐。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科技体制机制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牢牢把握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世界科技创新格局调整的机遇、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和市场不断扩大的机遇,坚定立足自主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体制机制保障,争取在不太长的时间内确保国家创新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我国创新文化与国外发达国家的比较
我国创新文化与国外发达国家的比较作者:唐跃莉姜莉刘光武高恒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5年第06期创新对于发展新型国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的创新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硬件”的创新,例如: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另一方面就是文化的创新。
其中文化创新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我国古代很早就有关于文化创新的记载,随着社会的发展,创新文化也随之不断演变。
本文通过对我国与发达国家创新文化制度作比较研究,探求新时代下创新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一个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标志就是发展创新文化,从广义的概念而言,创新文化包括很多个方面,因而创新文化的发展涉及到很广的范围。
那么我国在创新文化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有哪些优势,又有那些不足,通过比较我国与发达国家创新文化制度,借鉴国外创新文化发展的经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文化,对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目前我国创新文化制度的问题我国现阶段对于创新文化制度的相关法律比较少,创新文化的涉及面比较广泛,因此想要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还有一定难度,要在企业、科技、教育等多方面下手。
目前来讲,没有健全的法律,就无法有效的保护创新文化产业。
我国的文化产业长期以来处于依赖经济发展的前提之下,这也是比较大的弊端之一。
所以我国要尽快划分文化和经济,不是不依赖,而是不要过分依赖。
经济体制下的创新文化事业终究是有一定局限性的。
因此想要创新文化制度,就要制造独立的文化体制和管理方式。
我国的创新文化体制过于守旧,经常是比较重视历史文化,照搬照抄的学习历史文化,并且弘扬历史文化。
传承历史文化的确重要,但是要建立在发展新文化事业的基础上,才能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我国文化产业向更高的方向发展。
我国群众素质不过关,就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群众比较关心自身利益,总是有一部分人觉得国家利益与自己无关,因此大部分人并不会主动宣传国家出台的新政策,而且更不会把国家的发展方针传承下去。
各大企业对于创新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够,企业发展过多的重视经济效益,没有对员工进行文化教育,因此导致我国创新文化发展过于缓慢,这也是我国创新文化产业面临的一大问题之一。
创新型国家有什么特征
创新型国家有什么特征创新型国家是指那些将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竞争优势的国家,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创新型国家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创新型国家的指导方针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指导方针。
自主创新是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重点跨越,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是加快我国科技发展的有效途径;支撑发展,从现实紧迫需求出发,是我国科技发展的现实要求;引领未来,就是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长期根本任务。
创新型国家是指以技术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核心驱动力的国家。
主要表现为:整个社会对创新活动的投入较高,重要产业的国际技术竞争力较强,投入产出的绩效较高,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在产业发展和国家的财富增长中起重要作用。
作为创新型国家,应具备以下四个特征: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发投入即R&D(研究与开发)支出占GDP 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 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 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创新产出高。
为了在竞争中赢得主动,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我国把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根据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不同方式,世界上的国家可分为三类:资源型国家,主要依靠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增加国民财富;依附型国家,主要依附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和技术;创新型国家,主要依靠科技创新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
作为创新型国家,应具备以下四个特征:(1)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发投入即R&D(研究与开发)支出占GDP 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2)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3)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4)创新产出高,是否拥有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是区分创新型国家与非创新型国家的主要标志。
人们往往用相关创新投入和产出的指标从一个侧面来衡量国家的创新程度,一般来说,创新型国家的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3、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辨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5、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第二章|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1、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2、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3、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5、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2、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3、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4、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5、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通有何方法论意义6、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7、观察是否渗透信念[8、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1、为什么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2、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3、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4、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5、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6、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1、怎样认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科学技术思想的与时俱进2、如何理解胡锦涛“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想3、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4、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5、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与其他创新型国家有何异同6、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答: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两方面来描述,首先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都是唯物主义自然观,承认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
2013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题库
1.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生态自然观主张人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人和生态系统中的其他成员都是平等的,人类不仅要尊重生命共同体中的其他成员,还要善待生命,保护生态环境。
这种自然观“会影响到人们的思维倾向,思维模式和思维方法,会影响到看待事物的原则,对待生活现实的态度和处理问题的方式,特别是会影响到基本概念和基本规范的形成,理解和运用”,也会影响生态文明的建设,成为创建生态文明的思想基础。
生态自然观对当代中国和谐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也是我们对经济社会发展道路经过深刻烦死后得出的科学认识,它既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与逻辑起点。
1.生态自然观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总要求:一是注重科学技术的生态价值,注重技术创新的生态化和产业生态化,实施循环经济的发展战略;二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树立生态价值观,增强生态意识,树立生态消费观念,改革在工业革命中形成的奢侈浪费的生活方式,提倡绿色生活方式;三是改变人的思维方式,从线性思维到非线线性思维,从机械性思维到系统性思维的转变;四是政府制定保证和鼓励生态化的经济政策,法律法规,并以此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展生态技术创新;五是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建立有约束力的生态文明制度,发达国家要在其中尽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2.生态自然观为建立生态技术体系提供了思想基础依照生态自然观,人类应该平等的对待所有生命,并以此遏制为己而无视动植物生命存在价值的养殖技术和猎手技术;应该遏制损毁或侵占生命存在环境的技术行为;应该通过发明和创新生态技术,建立生态技术体系。
3.生态自然观为构建生态政治提供理论指导按照生态自然观的要求,构建生态政治要为生态技术的发明,创新及其运行,为解决生产与生态环境的矛盾,为创建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提供制度和管理保障;要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作用,在保证科学技术别应用于预防各种自然灾害,发展各种公益事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消除各种社会矛盾方面,为建设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提供制度和管理保障。
中外科技创新的发展异同
中外科技创新的发展异同【内容摘要】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任何一个民族想要发展壮大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力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与科技创新的发展息息相关。
中国的科技创新发展相对落后西方国家,对于浸淫科技创新比中国多几十年的西方来说,有许多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对于中国发展来说,一方面要坚持自己科技创新的特色,致力于科技创新发展的大方向;另一方面,分析中西方科技创新异同,积极学习借鉴西方科技创新制度已经比较完善的国家。
【关键词】科学技术;科技创新;区别差异科技创新不仅意味着创新发展、技术进步,更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科技创新始终应该围绕着国民经济发展,始终应该以经济发展的需求为动力而对科技创新不断推进。
自2016年出台《“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以来,以“国家”命名的科技创新规划,通过8篇27章的篇幅,创新主体、创新基地等六个方面的国家创新体系部署,以及12项主要指标,为中国未来五年科技创新描绘了一幅令人振奋的发展蓝图,也为中国迈向创新型国家提供了具体行动指南。
这也预示着中国科技创新的发展,以及中国科技创新在过去几十年借鉴外国经验的基础上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发展。
尽管中国在现代科技创新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比较短,然而在建国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创新积极学习外国经验,积极综合本国实际情况,取得了十分惊人的成就。
科技创新是一个全局性的创新,仅仅是关起门来自己弄,永远也达不到一定的高度,只有各国之间摒弃隔阂,相互合作才能真正地将科技创新带入新高度。
一、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性一个国家的兴衰荣辱与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有着明显的关系。
在中国古代,科技创新层出不穷,火药、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四大发明更是在世界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在各个领域上,中国更是取得了斐然的成就。
在当今世界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一个国家要想在综合实力上取得重大突破就必然要将科技创新能力摆在一个重要的位置。
世界一体化以及经济全球化来临之际,只有拥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才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处于领先地位,才能真正地引导国民走上一条富裕的道路。
海事(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考题及答案2014
2014自然辩证法思考题(16题)1、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2、为什么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3、多学科的交叉和融贯的方法论意义?4、如何看待科技对人类异化和对自然异化?5、如何保证科技在社会中健康、持续的运行?6、为什么要对科技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7、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与其它创新型国家有何异同?8、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意义?9、怎样正确地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和关系,谈谈你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想法。
10、试论人类解决“全体问题”诸如气候问题的前提条件和基本路径。
11、从科学技术发展历程,说明我们怎样正确理解和评价科学精神及其科学技术的影响和作用?12、观察、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并述一、两位杰出科学家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13、全球化形势下的中国科技发展对策研究。
、14、论科学伦理和技术伦理的重要性。
15、通过生物克隆技术的研究如何理解科学家的道德约束?16、试述生态自然观的产生及其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
1、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答:生态自然观是系统自然观在人类生态领域的具体体现,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形式之一。
生态自然观是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是当代人针对现代生态危机进行反思的结果,它的核心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关注人类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生态文明,一般而言,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所做的全部努力和所取得的全部成果,它表征着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进步状态。
它是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理念、态度及生活方式,是对应于工业文明并以其为总结基础的时代性扬弃,是人类最终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的文明发展里程。
生态自然观在为解决全球性的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问题上指明了方向,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哲学依据,是人们实践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基础。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和答案2013_01_09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2013.01.09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科学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P6-P20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P103.★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P22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5.如何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6.★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P257.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8.★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9.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10.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11.★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1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13.★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14.★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15.★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P5316.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贯有何方法论意义?17.★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P55、5718.★观察是否渗透信念?(观察和理论是怎样的关系?)P6119.★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P59、6020.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实验三者的关系如何?P62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21.★为什么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P6722.★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23.★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P7524.★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P7925.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P79)26.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P83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27.★怎样认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科学技术思想的与时俱进?P9628.如何理解胡锦涛“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想?P9529.★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P10030.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31.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与其他创新型国家有何异同?P10332.★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答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科学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P9.12.14(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从某一方面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最新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题答案整理
最新⾃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题答案整理2012《⾃然辩证法概论》第⼀章马克思主义⾃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然观、机械唯物主义⾃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然观的辩证关系?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然观的⽅法论意义?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4. 如何把握系统⾃然观、⼈⼯⾃然观和⽣态⾃然观对认识⼈与⾃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5. 如何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第⼆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1.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2.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体化的特征?4.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5.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的关系?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法论1.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2.数学⽅法的运⽤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3.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4.实验有⾃⼰独⽴的⽣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独⽴的⽣命?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法的关系6.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7.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贯有何⽅法论意义8.观察是否渗透信念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1.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的异化和对⾃然的异化?2.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作者进⾏伦理规范?3.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化与⼈⽂⽂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5.为什么说“科学是⼀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的、⾰命的⼒量”?6.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1.如何理解胡锦涛“⼤⼒发展民⽣科技”的重要思想?2.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3.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4.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5中国特⾊的创新型国家与其他创新型国家有何异同?6.怎样认识⽑泽东、邓⼩平、江泽民、胡锦涛科学技术思想的与时俱进?《⾃然辩证法概论》解答参考第⼀章马克思主义⾃然观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然观、机械唯物主义⾃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然观的辩证关系?(1)古代朴素⾃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物,为唯⼼主义的产⽣提供了借⼝,最终导致⼈类认识的分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技术活动与人类其他活动一样,建立在诚信和道德的基础上。
现阶段,默顿的科学的精神气质受到挑战,科学技术工作者有失范行为,需要制定相关科研诚信指南和工程师伦理准则加以规范。
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和医学实践,尤其是进行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应该遵循社会伦理、生命伦理、动物伦理等。
技术工作者,尤其是工程师,在工程技术活动中,应该遵循一定的职业伦理和社会伦理准则,应该承担对社会、专业、雇主和同事的责任,应该对工程的环境影响负有特别的责任,规范自己的行为,为人类福祉和环境保护服务。
+书364页的括号部分。
硬件规范和软件规范科技伦理规范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生命伦理规范克隆技术中的生命伦理问题。
学者们认为,克隆是无性生殖,是一种低级的生殖方式,人类有性生殖、再用克隆这种原始的生殖方式进行生殖,实际上是一种倒退。
治疗性克隆如家畜的育种、重现濒危动物等研究应用前景非常宽广。
克隆技术对科学和社会的发展起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我国政府要加紧制定《克隆技术应用法规》,规定克隆技术的范围、条件和把克隆人类胚胎控制在一定的法律和伦理范围之内。
基因伦理规范基因伦理的前瞻研究。
学者们强调要在技术伦理的视角和方法外建立道德哲学的维度。
基因伦理的前瞻研究面对三个基本课题:基因技术的伦理学本质,到底是“技术革命”,还是“道德哲学革命”?基因伦理的文化反映,到底是提供伦理批评、伦理战略,还是进行道德哲学的准备?基因伦理学的研究视野,到底是“常规伦理学”,还是发展伦理学?随着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伦理世界、道德世界将呈现自然人-技术人、自然家庭-人工家庭混合共生的过渡形态,道德哲学应当以创造性的价值智慧,卓越地调和与解决这个矛盾。
为此,必须进行道德哲学创新的理论准备。
生态伦理规范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问题,自人类出现就已经存在。
人既依赖自然而生存,又是改变自然的力量,人与自然是依存、适应、冲突与和谐的关系。
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人由自然的奴隶变成自然的主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也逐渐成了改造与被改造、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
人类对自然界的作用增强,出现了过分强调人类能动作用的思潮,“人定胜天”、“人类中心论”就是具体体现。
人类以自然的主人自居,片面地按照人类的主观意志或需求去改造自然,往往会违背客观规律,酿成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的苦果。
[1]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有可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
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长期掠夺性开发,废水、废气和废渣的任意排放,各种化学原料与农药毫无节制地使用,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正常的生物链遭到破坏,大量的动植物濒临灭绝,使得生态与环境领域的科学伦理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人类正面临着生态环境危机,世界气候异常,环境灾难频繁的考验。
从1998年肆虐数月之久的巴西亚马逊森林大火,到我国长江、松花江和嫩江流域的特大洪灾,欧洲大陆的狂风暴雨和席卷中美洲地区的“米奇”飓风,都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实践证明,“人类中心论”漠视自然客体,过分强调人类的价值主体地位,有悖于可持续发展思想,已渐失去社会思维主体地位。
因此,构建适合时代发展的生态环境伦理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生态环境伦理学是人与自然道德生活的理论基础,它根据生态学揭示的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对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进行深层次的哲学思考,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分析研究人与自然的整体关系,以尊重和保持生态环境为宗旨,以未来人类持续发展为着眼点,强调人的自觉和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存共融。
它突出强调在改造自然中要保持自然的生态平衡,要尊重和保护环境,不能急功近利,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取得经济的暂时发展。
当前,建构生态环境伦理要特别强调人类平等观和人与自然的平等观,主张人与人及人与自然的生存平等、利益平等和发展平等,即一部分人的发展不能以牺牲另一部分人的利益为代价,既要求代内平等,也要求代际平等。
所谓代际平等的道德原则,就是当代人与后代人在享用自然、利用自然、开发自然的权利要均等。
要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要尊重和保护子孙后代享用自然的平等权利。
现今代际不平等现象十分严重,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已严重威胁后代人的生存发展权。
解决代际不平等现象,必须建构生态环境伦理,用理性约束人类的行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观念。
新材料”伦理规范自20世纪90年代纳米产品进入人们生活以来,纳米材料已经应用于大众生活的各个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纳米技术是对大小在100纳米以下的物质进行操作,利用物质在这一尺度上表现出的独特性质来制造新产品。
部分计算机芯片、防皱的裤子、DVD播放机、自洁玻璃、防晒霜中的遮光剂等产品,都是应用纳米技术的实例。
但近一时期,纳米技术对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成了科学界研究的新课题。
在美国化学学会2003年年会上,有3个研究小组分别报告说,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毒性。
美国航空航天局太空中心的研究小组发现,向小鼠的肺部喷含有碳纳米管的溶液,碳纳米管会进入小鼠肺泡,并形成肉芽瘤,而用聚四氟乙烯制作的纳米颗粒毒性更强。
纽约州罗切斯特大学的研究小组让大鼠在含有这种纳米颗粒的空气中生活15分钟,会导致大多数老鼠在4个小时内死亡。
研究人员指出,这只是初步结果,还需要做更深入的研究。
美国和英国政府已开始采取行动,加强对纳米技术的管理。
英国政府要求皇家学会和皇家工程院考察探索纳米技术的优点与风险,研究纳米技术可能造成的伦理和社会问题,进而把纳米产品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加拿大环保组织ETC出于保护人类和地球的考虑,呼吁全世界暂停纳米研究。
迄今为止,影响最大的呼声当属绿色和平组织委托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所作的报告《未来的技术,今天的选择》,该报告归纳了一些科学家、环保主义者、伦理学家、社会学家对纳米技术可能造成危害的分析,指出纳米粒子及纳米产品可能包含科学家还未充分了解的全新污染物,由于不可生物降解或错误使用,极可能造成灾难。
报告警告说,尽管一些组织要求全面禁止纳米技术的研究并不现实,但如果纳米产业界不严肃对待公众关注的负面问题,它们最终将导致全面被禁的命运。
开展纳米技术的安全性研究,并不是要限制纳米技术的发展,而是要更科学地发展纳米技术。
研究发现,纳米技术一旦渗透到生物学领域将迅速改变农业和医学的面貌,人类生活方式也将在纳米技术与计算机和基因生物学的结合中迅速出现革命性的变化。
同时,在人类健康、社会伦理、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将会引发诸多问题。
信息伦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推动着人类社会从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迅速转变,引发了信息传播在媒介形式、报道方式、受众地位、受众行为等多方面产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同时也带来了信息伦理问题。
网络的开放性使得文化和价值观各异的人们参与到网络中来,在网络交往活动中,首先面临的是对个人隐私的挑战,如何保护合法的个人隐私、如何防止把个人隐私作为谋取经济利益的手段,成为网络时代的主要伦理问题。
虚拟与现实之间,一系列其他新的社会问题诸如网络犯罪、网络病毒、网络黑客、垃圾邮件、网络安全、信息垄断、网上知识产权,以及利用信息网络进行恐怖活动和发动信息战争,危害社会公共利益和威胁国家安全等随之产生,这些都引发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信息伦理的激烈冲突。
信息伦理的特征包括行为约束的自律性,评判标准的模糊性,道德主体的自由性,承受对象的全球性,其具体表现有信息犯罪、隐私权受扰、知识产权受损、信息垄断、信息安全、信息污染等。
信息伦理只是一种软性的社会控制手段,它的实施依赖于人们的自主性和自觉性,因此在针对各类性质严重的信息犯罪时,信息伦理规范将显得软弱无力。
只有进行信息立法,将那些成熟的、共性的伦理规范适时地转化为法律法规,才能构筑信息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专家指出,要构建新形势下的信息伦理,必须在4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是提高公民的信息伦理意识;二是制定出清晰的信息伦理准则;三是超前预示各类信息伦理问题;四是进行信息立法,互补信息伦理。
而要改进网络社会的人际和科研环境,可采取下列具体措施:(1) 开展信息立法,加强网络信息管理。
(2) 制定行业信息伦理准则,约束个体信息行为。
(3)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使个体由“他律”走向“自律”。
(4) 从技术角度控制和过滤违法与有害信息。
(5) 制定国际化的信息伦理公约,促进全球伦理道德建设。
军事伦理规范世界上任何的高新技术一经开发,很快就会被应用于军事领域。
像美俄两国始终致力于把最新技术引入核武器系统中,以实现其核武器的现代化,奉行对别国的核威慑战略。
典型的还有基因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及其所带来的军事伦理问题。
自基因技术问世以来,一些军事大国就置1972年缔结的《禁止生物武器公约》于不顾,竞相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研究基因武器。
基因武器是按照作战需要,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改变细菌或病毒性状而制造出来的新型生物武器,它使不致病的微生物成为可致病的,使可用疫苗或药物预防和救治的疾病变得难以预防和治疗。
基因武器还可以根据人类的基因特征选择某一种族群体作为杀伤对象。
原理是人类不同种群的遗传基因有一些差别,将基因表现不同的产物当作攻击目标是完全可行的,因此科学家们也称这种“只对敌方具有残酷杀伤力,而对己方毫无影响”的新型生物武器为“种族武器”。
与造价昂贵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相比,基因武器有着许多无可比拟的优势:一是成本低、产量高,杀伤能力强;二是使用方法非常简单,难以防治。
基因武器从使用到发生作用都没有明显征候和特殊标记,因而很难迅速隔离和及时救治。
这种武器一旦用于战争将成为人类新的灾难。
西方一些国家已制定了研制基因武器的计划,并以研制疫苗为名,进行着危险的传染病和微生物研究。
据英国医学协会发布的《生物工程技术-生物武器》专题报告预测,基因武器的问世时间将不会晚于2010年。
该协会2004年10月公布的一份报告说,可以用做种族清洗的基因武器在5年之内就可成为现实,10年之内基因研究可以开发出新型的、用于专门灭杀某一特定种族人口的生物武器。
美国军事医学研究所其实就是基因武器研究中心,那里已经研制出一些具有实战价值的基因武器。
同时,美国国防部正在筹划一个庞大的“生物保护计划”,以对付21世纪的“生物恐怖分子”。
英国政府所辖的化学及生物防疫中心运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了至少5年的秘密研究,以试验基因杀人“虫”(Gmsupergerms)。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披露,为了报复伊拉克的导弹袭击,以色列军方正在加紧研制一种专门对付阿拉伯人而对犹太人没有危害的基因武器——“人种炸弹”。
由于生物技术研发的混乱,生物武器的威胁已超过了化学武器和核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