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促进继续教育内涵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促进继续教育内涵发展
邓滨雁
(铁岭电大 112000 辽宁铁岭)
内容摘要:继续教育要坚持内涵式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确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探索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面向地方经济,服务于社会,积蓄继续教育发展的正能量。

关键词:立德树人;继续教育;内涵发展
教育是迈向学习型社会的必要条件之一,以立德树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继续教育的方式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加快发展继续教育也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继续教育是体现大学职能的又一重要手段,继续教育的进行使得高校和来自社会各行各业的一线学生们能够进行双向的交流,与社会接触密切,能够更快的掌握社会上的信息,对高校的各项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

使得高校可以尽快的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适应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培养出能为社会服务的新型人才。

对于学生而言,也因能知晓高校的专业知识,接触到专业领域最新知识而受益无穷。

有资料表明,近年来在企业招聘中,受过继续教育的人员占比逐年增加,说明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这种方式更新知识,为自己的就业或再就业创造条件,也说明社会对继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更加明确。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十八大报告的精神体现着国家教育战略的延续和提升。

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角度来看,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与育人为本作为教育的根本要求是密不可分的,这也和当代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紧密相连。

一.继续教育的价值体现
教育改革的车轮前行至今,继续教育发挥自身优势,创新融合,走特色发展之路,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学生和大学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为社会成员提供了继续学习的机会
继续教育既为在过去的时间中不能接受教育的成员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也为在职工作人员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提升了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

此外,通过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了专业素质和职业创新能力。

(二)形成全员广泛参与的多样化办学格局
目前继续教育的种类多、队伍大。

继续教育本质上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学历教育在继续教育中的占比逐渐变小,非学历教育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

继续教育面对的人群越来越多样化,尤其是远程教育,为继续教育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学习方式。

广播、电视、网络在继续教育中均有应用。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教育资源的丰富,为社会人员进行不受时间、地点及学习方式限制的继续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社区教育推动了学习型社会建设
自2001年教育部确定首批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以来,社区教育实验工作蓬勃发展。


实验区紧紧围绕社区建设总目标,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努力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起到了支撑和引领作用。

(四)继续教育的质量诉求
继续教育不受重视,有些机构将继续教育当成创收的手段,对于继续教育没有持续的、高效的投资。

教师教学力不从心,教师的信心越来越不足,教育水平低下。

现代社会注重文凭的风气造成了继续教育观念的落后,接受继续教育人员大多并不真正想学习知识,只是想拿文凭。

学生浪费了时间和金钱,在未来的就业上帮助也不大。

总体导致继续教育处在一个低端的位置上,社会对于人才的渴求不能从继续教育的人员中得到满足。

市场化属性是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显著区别,继续教育中的非学历教育具有市场属性,适合公司化的机制,是一个市场领域。

对继续教育市场属性的认识不足限制了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立德树人是继续教育的崇高使命
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有着强烈的现实针对性的正本清源的重要命题。

是在十七大提出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基础上,对教育的根本性质和任务的新概括。

继续教育做到立德树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

(一)全面融入宏观教育体系
教育能够提高国民素质,同时促进人类全面发展,也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依照中国共产党的要求和部署,努力办理人民满意的教育,能够稳固教育基础、促进教育的公平、协调发展教育。

归根结底,完善的教育是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尊重学生成长的教育,是遵循教育规律并且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继续教育要遵循十八大精神,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己任,促进德育、体育、美育和智育的高度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提高全民公共道德素质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全党和全社会的共同职责,需要学校在各方面都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个性化、多样化发展着想,营造更好的环境机制。

将继续教育系统的立德树人辐射至社会各界,提高全体公民的公共道德素质,让继续教育能够创建出文明校园、和谐校园、绿色校园和平安校园,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科学发展、改善人民生活。

三.立德树人是根本内涵建设促发展
立德树人就是树立德业,培养人才。

立德是树人的基础,树人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立德。

我国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强化教师的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让学生们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一)德才兼备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
党的十八报告中为高校师德建设明确了方向:“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立德树人既是教之本,必为师之范。

最为核心的是打造“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高水平的师资和管理队伍。

教师是学生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欲树人,先立德;要立德树人,必先立师德。

育人岗位要求教师既具备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品德操守。

所有教职工要真正将立德树人作为从事教育职业的根本任务,体现在工作岗位上和言行举止中,言传身教。

专业教师在专业教育和研究指导中要有“德”,以敬业精神、严谨学风、求真精神感染学生,要尽到教育学生了解和理解科研诚信、学术伦理、职业道德的职责。

教师的精神在于默默付出,乐于奉献。

爱国爱校,爱岗爱生,教师的品德以爱为起点,以爱为核心,真正成为具有鲜明时代特色、让学生感怀于心的优秀教师。

师德是教师从教之本,教师的职业能力对于办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学改革至关重要。

教师要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弘扬师德、关爱学生;努力钻研、开拓创新;联系实际、教学相长。

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教育部门通过对教师职业生涯的关注和规划,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师资队伍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内涵式发展的核心是质量和特色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为未来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继续教育坚持内涵式发展,牢固确立“立德树人”的中心地位,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任务,不断探索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按照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教育学生从做合格公民的基础要求做起,将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贯穿到全部教育环节中。

培育学生健康的人格、美好的心灵,让学生拥有终身学习和成长所需的知识和能力,能够担当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

内涵式发展是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的发展。

继续教育的规模是“大而不强”,今后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是静下心来从规模扩张转到质量提升。

不能用工具主义的质量观来谈质量,确立素质为本的质量观是提高质量的前提。

教育教学改革的动能来自于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的创新,创新思维应当贯穿在学校办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以学生为本,以教育创造学生价值为根本目标。

将教育公平落到“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以学生为中心,关爱学生的心灵,尊重学生的兴趣,努力为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更多的空间;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让终身学习为其自身创造价值、通过将知识应用于实践为社会创造价值。

内涵式发展是强化特色的发展。

学校是一个无形的文化环境,积淀着这所学校独特的历史和人文、特定的人物和故事,积蕴出学校独具的风格和气质、特属的光荣与梦想,也形成了特别的文字性表征、制度性安排和物化的载体。

学校的特色根源于其文化特质,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是教育特色发展的逻辑起点。

促进继续教育的内涵式发展能够进一步提高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在国际上的地位并能够促使我国经济、政治的长远发展,为我国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教育之本,立德树人。

继续教育要长期、稳定、有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树立终身学些习的观念对于全面建设学习型社会有促进意义,立德树人这个传
统理念更是应该被运用到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中。

坚守“立德树人”之本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天职,是全体师生应有的自觉。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EB/OL].新华网,2010
[2]毛金波,胡锐.论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新模式与创新策略[J].继续教育,2010,(12)
[3]刘广明.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春天为何没有到来[N].科学时报,2011
[4] 龚克.立德树人、素质教育与内涵式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 , 2013.02
作者简介:
邓滨雁:1966年02月出生、男、汉族,辽宁人,副教授。

在职研究生。

思想政治教育及大学生德育研究。

铁岭广播电视大学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