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安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一、我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我市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地质地貌和气候条件,逐步形成了天然的“药库”,是山东省中药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动物、矿物类资源一千多种,全国四百种重点药材,泰安出产30%以上,有十几种属于“道地药材”或具有全国知名度的名药材,如泰山灵芝、泰山何首乌、泰山参、泰山黄精、泰山紫草、汶香附、肥城栝楼、穿山龙、白花丹参等;有几十种属于常用的“通产药材”,如丹参、黄芩、板兰根、地黄、徐长卿、元胡、柴胡、连翘、紫菀、玄参、金银花、桔梗等。其中,肥城栝楼和泰山赤灵芝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国家规范化种植科技示范基地,白花丹参被列为国家重点品种。这种优势在全国并不多见。此外,我市可种植中药材的土地资源较为丰富,旱地、山坡地、林地、园地等能够适应种植多种中药材。

我市各县市区都有一定规模的中药材种植,特别是近两年发展较快,出现了不少新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和研发、推广、营销企业,品种、面积和效益都有所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现有种植面积约5万亩,品种50多个(不含野生),年产值1亿多元。以下为各县市区情况:

新泰市:中药材种植面积1万多亩,分布在多个乡镇,其中汶南镇种植面积较大,在4000~5000亩间,分布在西官庄、李家楼等20多个村。主要品种为徐长卿、黄芩、黄芪、丹参、桔梗、板兰根等。

宁阳县:中药材种植面积2000多亩,主要品种有丹参、黄芪、黄芩、桔梗、红花、何首乌等。主要产地有宁阳镇、葛石镇、东庄乡凤仙山区等。

东平县:中药材种植面积1万多亩,主要品种有黄芩、丹参、玫瑰、菊花、灵芝、地黄等。主要分布在接山、老湖、梯门、新湖等乡镇。

肥城市:中药材种植面积1万多亩,主要品种有白术、白芍、栝楼、葛等。主要生产基地有安站、安庄、老城、王瓜店等乡镇。

泰山区:中药材种植面积2千多亩,以公司基地为主,分布在大津口、徐家楼等乡镇。品种主要有灵芝、穿山龙、黄芩、丹参等。

岱岳区:中药材种植面积近万亩,主要产地在角峪、徂徕、下港、夏张等,种植品种三十多个,主要有泰山“四大名药”、黄芩、黄芪、丹参、桔梗、灵芝、穿山龙等品种。

我市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主要呈现出了以下特点:

(1)近两年发展较快,出现了一些新的产区

我市有良好的中药材种植传统和基础,中药材生产主要分布在具有传统种植的乡镇,这些地方中药材生产自然条件优越,有一定的种植经验。随着种植结构调整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药材市场需求加快,近两年新增面积2万多亩,出现了一些新的基地。

(2)逐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种植规模的乡镇或基地

我市产区较多,相对分散,但随着中医药市场的拉动,逐步形成了汶南、东庄、接山、安站、老城、角峪、徂徕、下港、夏张等在千亩以上的乡镇,个别达五千多亩,具有了一定规模和影响,农民掌握了一定的种植技术,进入了稳定发展阶段。

(3)立足当地实际,形成了多种生产运营模式

我市中药材生产传统上主要以农民个体生产为主,随着较多公司或单位的参与,各地立足当地,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形成了“基地建设,定单生产”、“公司+农户”、“院校+公司+农户”等多种生产运营模式。如肥城安站与安徽亳州药材公司合作建设了3000多亩的种植基地;我市卫生系统成立了“泰山中草药业有限公司”,在夏张、下港等地建有基地2000多亩;山东中圣药业也建设了穿山龙、大青叶基地;角峪镇与泰山医学院合作成立了岱岳天然药物研究所,种植和带动发展1000多亩。

(4)品种多样,并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的优势品种

我市中药材自然资源丰富,适应种植品种较多,主要种植品种有50种以上,同时也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优势品种。如汶南的徐长卿有1000多亩,规模在全国名列前茅,为徐长卿传统主产区;其他如桔梗、丹参、黄芩、黄芪、白术、灵芝、玫瑰也具有了一定规模,在国内省内具有一定影响。

(5)中药材种植效益高,发展势头良好

中药材种植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一般每亩年产值在2000-4000元之间,个别效益在万元以上。因此,农民种植积极性很高,公司或经营单位也积极参与。一些乡镇政府因势利导,制定激励政策,加快发展,如:制定奖励政策、引进公司共同建设种植和加工基地、聘请专家技术指导等。一些乡镇和公司制定了发展规划和目标,据此预计我市近5年内将新增种植面积5万亩左右,总规模达到10万亩。

(6)具备了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条件

目前,我市中药材生产有了一定规模,但产业化水平不高,而从技术、认识、效益、政策、规模等方面和趋势来看,正处于一个规模发展的初级阶段,基本具备了产业化发展的基础。

二、我市中药材发展存在问题及分析

(3)中药材生产的潜力远远没有发挥

虽然我市中药材发展趋势良好,但是中药材生产的潜力远远没有发挥。如品种资源潜力、地理交通环境潜力、科技教育潜力、城市经济基础潜力等,如何把这些潜力转化为市场优势和经济效益是重要问题。

品种资源潜力方面,虽然有徐长卿等药材产区优势,但我市更多更好的品种潜力没有发挥,如灵芝的国内外市场以泰山赤灵芝最受欢迎,但是灵芝的主产地并不在我市;如泰山“四大名药”中的四种药材:“白首乌”以我们的泰山何首乌为正品、最为有名和价值最高,但是种植面积不足百亩,而在江苏一种非正品的白首乌品种种植15000多亩,全国2万多亩,现实是最好的理由,江苏等省和一些学者,正准备把“非”立“正”,江苏省科技厅连续两年重点立项资助,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医学科学院等研究机构长期研究,获得了较好成果;“黄精”、“紫草”都属于大宗药材,黄精种植面积全国有十万亩以上,而我市两种药材面积不足50亩;“泰山参”为药食两用品种,韩国大量进口,但是我市种植面积不足20亩。如栝楼为大宗药材,肥城栝楼为栝楼的道地产区,在国内享有最高声誉,但也图有虚名,因为在肥城栝楼种植面积不大,而且零星种植。其他药材如香附、穿山龙、连翘、柴胡等没有种植或面积不大。

其他方面的潜力优势也几乎没有发挥,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2)技术水平不高,规范化生产严重不足

虽然种植基地农民有一定种植经验,但是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盲目施用农药、化肥问题严重。在一些新种植区,生产管理和技术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虽然我市有两个品种(灵芝、栝楼)被科技部列为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研究基地,但是包括这两个品种在内的中药材还没有一项申请规范化生产认证。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是国家对中药材生产制定的法规性文件,目前,我市只有中圣、中草等公司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中药材生产的规范化与否将影响一个地区药材的声誉形象、市场地位、生产发展等,将来也会影响市场准入。

(1)政府引导力度不够,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

政府部门对中药材产业发展未能发挥出较强的的引导作用,在生产指导、技术服务、行业监管等方面力度不够,对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投入不足,从而造成了农民生产上的盲目性以及销售上的无序性。同时相关企业品种收购、生产加工、基地建设等诸多方面存在缺陷,没有形成严格的中药材种植品种指导、产中监督、规范收购等机制,而且生产加工能力滞后,科研开发能力有限,龙头企业带动力差,因此造成了农民信息不灵,种植品种不对路,种植技术差,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上得不到有效保障,种植规模小、品种少、效益差、抗风险能力弱,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三、推动我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