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学与磁性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项目管理)中国主要基金项目的标准英文名称
![(项目管理)中国主要基金项目的标准英文名称](https://img.taocdn.com/s3/m/46720c8a4028915f804dc294.png)
各级各类科研项目中英文规范名称国家级项目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计划资助项目The National Key Technology R&D Program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The National High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863 Program)“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原科技攻关计划): The National Key Technology R&D Program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The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973 Program)“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批准号: ) The Cheung Kong Scholars Programme of China (No.)国防预研究基金(批准号: ) The National Defense Pre-Research Foundation of China (No.)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批准号: )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for Post-doctoral Scientists of China (No.)国家超导技术联合研究开发中心(批准号: )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n Superconductivity of China (No.)国家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 The Funds for Creative Research Groups of China (No.)国家高技术项目联合(批准号: ) The National High Technology Joint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No.)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批准号: ) The National High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863 Program) (No.)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新材料领域(批准号: ) The National High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863 Program) for Advanced Materials of China (No.)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惯性约束聚变领域(批准号: The National High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863 Program) for Inertial Confinement Fusion of China (No.)国家高性能计算基金(批准号: ) The National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Foundation of China(No.)国家国防基金(批准号: ) The National Defense Foundation of China (No.)国家核科学基金(批准号: ) The Nuclear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国家基础研究“非线性科学”基金(批准号: ) The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Foundation for “Nonlinear Science” of China (No.)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基金(批准号: ) The Foundation for University Key Teachers from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 (No.)国家教育部光电子信息技术科学重点实验室(批准号: ) The Key Laboratory of Opto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ical Scienc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 (No.)国家教育部和国家人事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批准号: )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Foundation of the State Human Resource Ministry and the Education Ministry for Returned Chinese Scholars, China (No.)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研究基金(批准号: ) The Foundation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 for Outstanding Young Teachers in University (No.)国家教育部归国学者基金(批准号: ) The Foundation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 for Returned Scholars (No.)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人才训练基金(批准号: ) The Trans-Century Training Program Foundation for Talents from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 (No.)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批准号: )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 for Distinguished Young Scholars of China (No.)国家科技部博士后基金(批准号: ) The Science Foundation for Post Doctorate Research from the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No.)国家科技部攀登计划二号重点项目基金(批准号: ) The Grant for Key Research Items No.2 in “Climbing” Program from the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No.)国家科技部攀登计划重点研究项目基金(批准号: ) The Grant for Key Research Items in “Climbing” Program from the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No.)国家攀登计划(纳米晶体材料)(批准号: ) The National “Climbing” Program for Nanocrystalline Materials, China (No.)国家攀登计划(批准号: ) The National “Climbing” Program of China (No.)国家攀登计划基础研究(批准号: ) The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in “Climbing” Program of China (No.)国家青年科学基金(批准号: )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for Young Scientists of China (No.)国家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 The Major International (Regional) Joint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No.)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批准号: ) The National Major Fundamental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No.)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批准号: ) The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973 Program) (No.)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批准号: ) The State Key Program for Basic Research of China (No.)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特别基金(批准号: ) The National Key Basic Research Special Foundation of China (NKBRSFC) (No.)国家重点基础研究专项基金(批准号: ) The Special Foundation for State Major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No.)国家重点实验室(光技术应用于微加工实验室),上海光学及电子研究所(批准号: )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Optical Technology for Micro-fabrication, Shanghai Institute of Optics and Electronics, China (No.)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批准号: ) The Major Program of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批准号: ) The Major Research Plan of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o.)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 ) The State Key Program of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of China(No.)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批准号: ) The National Project for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System (No.)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农业)(批准号: ) The National Special Research Fund for Non-Profit Sector (Agriculture)(No.)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批准号: ) The Special Fund of Chinese Central Government for Basic Scientific Research Operations in Commonweal Research Institutes (No.)省部级项目教育部磁学与磁性材料重点实验室(批准号: ) The Key Laboratory for Magnetism and Magnetic Material of the Education Ministry of China (No.)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基金(批准号: ) The Foundation for Key Program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China(No.)教育部量子光学重点实验室(批准号: ) The Key Laboratory of Quantum Optics, Ministry of Education, China (No.)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批准号: )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Starting Foundation for Returned Overseas Chinese Scholars, Ministry of Education, China (No.)教育部重大项目基金(批准号: ) The Research Foundation from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 (No.)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基金(批准号: ) The Special Program for Key Basic Research of the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No.)空间研究基金(批准号: ) The Aerospace Research Foundation of China (No.)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批准号: )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Artificial Microstructure and Mesoscopic Physic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No.)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 The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Beijing, China (No.)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批准号: ) The Specialized Research Fund for the DoctoralProgram of Higher Education of China (No.)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基金(批准号: ) The Research Award Fund for Outstanding Young Teachers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China (No.)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 The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No.)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 The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China (No.)湖北省高等学校科研基金(批准号: )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Foundation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of Hubei Province, China (No.)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和青年项目The Research Foundation of Education Bureau of Hunan Province, China(No.)湖南省教育委员会青年骨干教师和国内访问学者基金(批准号: ) The Young Core Instructor and Domestic Visitor Foundation from the Education Commission of Hunan Province, China (No.)湖南省中青年科技基金The Science-Technology Foundation for Middle-aged and Young Scientist of Hunan Province, China (No.)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 The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Hunan Province, China(No.)霍英东教育基金(批准号: ) The Fok Ying-Tong Education Foundation, China (No.)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批准号: ) The Fok Ying-Tong Education Foundation for Young Teachers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of China (No.)吉林省基础研究计划基金(批准号: ) The Jilin Provincial Research Foundation for Basic Research, China (No.)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批准号: ) The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the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of China (No.)山西省归国学者基金(批准号: ) The Shanxi Provincial Foundation for Returned Scholars (Main Program), China (No.)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批准号: ) The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for Young Scientists of Shanxi Province, China (No.)山西省青年学术带头人基金(批准号: ) The Shanxi Provincial Foundation for Leaders of Disciplines in Science, China (No.)山西省青年学者基金(批准号: ) The Foundation for Young Scholars of Shanxi Province, China (No.)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 The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Shanxi Province, China (No.)上海科技启明星基金(批准号: ) The Shanghai “Phosphor”Science Foundation, China (No.)上海市“曙光”计划(批准号: ) The “Dawn” Program of Shanghai Education Commission, China (No.)上海市博士后基金(批准号: ) The Shanghai Postdoctoral Sustentation Fund, China (No.)上海市科委科技基金(批准号: ) The Shanghai Committe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No.)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批准号: ) The Shanghai Foundation for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No.)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启明星基金(批准号: ) The Shanghai “Post-Qi-Ming-Xing Plan”for Young Scientists, China (No.)铁道部专项科研基金(批准号: ) The Special Research Foundation of the National Railway Ministry of China (No.)武汉工业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批准号: )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Advanced Technology of Materials Compositization,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ina (No.)香港“求实”基金The “Qiu Shi” Foundation of Hong Kong, China香港城市大学研究基金(批准号: ) The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Research Grant (No.)香港特别行政区研究拨款委员会(批准号: ) The Research Grants Council of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China (No.)英中高级科学家交流基金(批准号: ) Supported by the Exquota Study Visit Funds China-U.K.(No.)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学基金(批准号: ) The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Academy of Engineering Physics, China (No.)中国工程研究院基金重大项目(批准号: ) The Key Foundation of China Academy of Engineering Physics, China (No.)中国国防科技预研项目(批准号: ) The Chinese Defence Advance Research Progra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No.)中国科学院“九五”基础性研究重点项目(批准号: ) The Key Basic Research Foundatio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 (No.)中国科学院“九五”重大项目基金(批准号: ) The Funds for Key Program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 the National “9th 5-year Plan”, China (No.)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基金(批准号: ) The “100-Talent Project”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 (No.)中国科学院基础研究重大项目(批准号: ) The Major Program for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 (No.)其它星火计划: China Spark Program,科技兴农项目火炬计划: Chinatorch Program,高新技术企业项目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 The National New Products Program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 The National Soft Science Research Program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International S&T Cooperation Program of China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Program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Chinese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Innovation Fund for Technology Based Firms本文引用地址: /blog/user_content.aspx?id=238393 (最后访问时间2010-3-24. 有修改.)。
(La0.7Sr0.3)MnO3)(1-x)(CoFe2O4)x复合体中增强的室温磁电阻效应
![(La0.7Sr0.3)MnO3)(1-x)(CoFe2O4)x复合体中增强的室温磁电阻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7bb7fadb26fff705cc170a9a.png)
tmp rtr.O rrsl dct h ttema n trs tn ee et a eeh n e to u igfro e eaue u eut i i eta h g eoei a c f c nb n a cdb i rd c r- sn a s c y n n e
Ab tat Lo S0Mn 3( x C F ̄ 4 o oisw r f r a db h o gl to .X r src:(a. r3 O ) - ) oeO ) mps e ee a i t y tesl e me d — y 7 . 1 ( c t bc e — h a
dfa t n MSs a e etocp , QU D n s t i au e ns ee sdt vsiae h rc irci , sb r p crso y S I a dr i i t mes rme t w r e i et t e tu— o n s e sv y u on g t s
( e a oaoyfr g e s a dMan t t iso Mii r o d ct n K yL b rtr n tm n gei Mae a f n t f uai , o Ma i c r l sy E o L nh uU i r t, azo 300 C ia azo nv sy L nh u700 , h ) ei n
tr m c s utr, ant o e i d ant eia c ( M eet fh m l . h st i ue i ot c em ge c rpr ea geo stne R )fc ote a pe T e e s v y f , r r u ip tsn m r s s s r iito (a. r. 0 ) - ) oeO ) nr e wt e nr e f T e ge rstne 一 %)s bu L o S0 Mn 3( x C F ̄ 4 c a s i t ce . h n t e a c ( 5 ia ot 7 3 1 ( i e h h i a o s s ma o i s 维普资讯 第4 4卷 第 1期
利用(Co96Zr4Cu)n多层膜提高薄膜材料的Snoek极限
![利用(Co96Zr4Cu)n多层膜提高薄膜材料的Snoek极限](https://img.taocdn.com/s3/m/d93d115201f69e314332945b.png)
利用(Co 96Zr 4/Cu)n 多层膜提高薄膜材料的Snoek 极限柴国志 朱静怡 阳远才 薛德胜兰州大学磁学与磁性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结构如图1所示的具有面内单轴各向异性的(Co 96Zr 4/Cu)n 多层膜。
典型样品的静态磁滞回线和动态磁导率谱如图2所示,可以发现样品具有很好的面内单轴各向异性。
通过对比Co 96Zr 4单层膜和(Co 96Zr 4/Cu)n 多层膜的静态和高频磁性,我们发现在(Co 96Zr 4/Cu)n 多层膜中Snoke 极限(起始磁化率和共振频率平方的乘积,即Acher 极限)[1,2]和Co 96Zr 4单层膜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
并且发现这个乘积增加量和多层膜的层数n之间有一定的关系,结果如图3所示。
如果考虑多层膜的界面各向异性,利用Landau – Lifshitz 公式[3],我们可以得到共振频率和Acher 极限的表达方式: )224(2t M K M H f s u s K r ⋅-=ππγ (1))224(4)2()1(22t M K M M f L s u s s r s A ⋅-=-=πππγμ (2)其中,f r 是多层膜的共振频率,γ是旋磁比,H k 是面内单轴各向异性场,4πM s 是饱和磁化强度,K u 是界面各向异性常数,t 是磁性层的厚度,L A 是多层膜的Acher 极限。
利用公式(2)对实验结果进行拟合,拟合结果如图3所示。
结果表明,实验结果和我们的模型符合的很好,因此我们断定这个极限值的增加来源于这种界面各向异性。
从这些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图1、多层膜结构图图2、典型样品磁滞回线和磁谱图3、多层膜的Acher 极限1、讨论多层膜的高频及低频磁性时应当考虑其界面各向异性;2、利用界面各向异性常数为负值的多层膜,可以得到比单层膜更高的Acher极限;3、利用本工作可以得到高频应用的高磁导率材料。
FeCo-SiO2纳米颗粒膜的高频软磁特性
![FeCo-SiO2纳米颗粒膜的高频软磁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af0e012e58fb770bf78a554f.png)
s e to ys o h tFe5 o5p rilsaee e d d u i r yi nis ltn i 2marx ) n oln x h n e p cr p h wsta 8C 3 atce r mb d e nf ml a n uaigS ( ti.(wig t o ge c a g o n J
3 Ke b r t r o a n t m n a n tc Ma e il ft e M i it y o d c t n,La z o i e s t ,L n h u 7 0 0 ) y La o a o y f rM g e i a d M g e i t r so h n s r fE u a i s a o n h u Un v r iy a z o 3 0 0
a d P e a igTe h o g 。Isi t f d a c dMae i s h s s F c l f c n e i j ies y Ti j 0 0 2 n rp r c n l y n t ueo v n e tr l P y i , a ut o i c ,T a i Unv ri , a i 3 0 7 ; n o t A a c y S e nn t nn
Ab ta t src
M ir sr c u e a d mir wa e p o e t so Fe5 o 5 ( i) ) g e i r n l rf ms f b ia e c o t u t r n c o v r p ri f( 6 C 3 ) S ( z 1 x ma n t g a ua i a rc t d e c l
Hi h Fr qu nc o e t fFe - O2Na - r nu a l s g e e y Pr p ry o Co Si no g a lrFim
兰州大学物理学一级学科第五批甘肃省重点学科简介 .doc
![兰州大学物理学一级学科第五批甘肃省重点学科简介 .doc](https://img.taocdn.com/s3/m/a4c9804487c24028915fc3ce.png)
兰州大学物理学一级学科第五批甘肃省重点学科简介兰州大学2013年12月一学科简介早在五十年代中期,兰州大学物理学科就已开始了科学研究和研究生的培养工作,长期以来,该学科坚持理论与应用并重,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兰州大学物理学科1998年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是全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博士授予权的学科。
设有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凝聚态物理,无线电物理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原子与分子物理,光学等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1985年由原国家教委批准设立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2002年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
1993年批准设立国家物理学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2008年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进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行列,2009年物理学本科专业被批准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依托该学科点,1994年原国家教委在本学科建立了应用磁学部门开放实验室,2000年更名为“磁学与磁性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01年成立“教育部中子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和“核科学与技术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2008年获批特殊功能材料与结构设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批准设立“理论物理交流平台”。
本学科点是兰州大学“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支持学科,近年来先后投入6000余万元,形成了以物理学一级学科为依托,链接材料科学与工程、核科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等学科的学科群,成为兰州大学的重要支柱,是国内有影响力,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的学科。
学科点的发展过程中,以段一士、汪志诚、钱伯初、马中骐、杨正、李发伸、徐躬耦、王顺金先生等为代表的老一代物理学家在理论物理、磁学与磁性材料、原子核物理等专业的基础研究领域开展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为学科点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学科点现有教学科研人员140余人,教授和副教授90余人。
形成了以罗洪刚、刘翔、刘玉孝、黄亮等教授为代表的理论物理研究团队,以薛德胜、贺德衍、谢二庆、彭勇等教授为代表的凝聚态物理研究团队,以胡碧涛、陈熙萌、姚泽恩等教授为代表的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研究团队,以张晓萍、马义德、万毅等教授为代表的无线电物理研究团队。
低温下旋转喷涂法制备Co0.6Fe2.4O4铁氧体纳米薄膜的结构与磁性
![低温下旋转喷涂法制备Co0.6Fe2.4O4铁氧体纳米薄膜的结构与磁性](https://img.taocdn.com/s3/m/8e37ae20cfc789eb172dc844.png)
p r e d c l o r i i j o n a 1 m/ u d r u h c n i o s ep n iu a c e c vt r y _ f e r 5 k m n e c o d t n . 2 s i
GAO Y a , u n WANG e we , HOU n , HE Xu — n Z Do g Z NG n , a s e Ho g LI -h n F
IsttoApi ntuef p ldMantm Ke a oaoy o Ma ntma d g ec tr lo te i e gei , yL brtrf g e n Man t ei sfh s & iMa a Miir f d ct nL nh uU i ri, a zo 30 0C ia nsyoE uai , azo nv st L nhu700 , hn t o e y
摘 要 :采用旋转喷涂法在低温下成功制备 出结晶完整 、 杂相 的 c 无 o铁氧体 纳米薄膜 , 并研究 了反应温度 、
平台转速等 实验参数对铁 氧体 薄膜 制备及性 能的影响 。分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X 射线衍射仪 、振动样 品磁 强计和原子吸收光谱仪来表征样 品的形貌 、晶体结构、宏观磁 性以及 薄膜成分 。实验发现,反应温度控制在 9 0 ℃以上 时,薄膜生长的反应 才能进行完全 ,且适宜的平台转速 为 10r n 5 mi。在该条件下得到成分为 c oF 2O / o. e4 4 6
Abs r t t ac :W eh v rp r dtep r n o ltl r sal e ofri n ofl y si-p a lt ga a epe ae u ea dc mp eey cy tlz d C ert a — m b pns rypai t h i e n i n
一、实验室名称,学科(领域),依托单位
![一、实验室名称,学科(领域),依托单位](https://img.taocdn.com/s3/m/9a935cebd4d8d15abe234ef9.png)
一、实验室名称,学科(领域),依托单位实验室名称:磁学与磁性材料学科(领域):凝聚态物理、材料物理与化学、核物理与核技术依托单位:兰州大学二、实验室工作纪要2003年度兰州大学磁学与磁性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在教育部和兰州大学的大力支持下,实验室从人员数量和结构、设备更新和改造、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管理与运行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现总结如下(由于实验室成员2003年第四季度才完成调整,以下数据仅为实验室扩充前的数据):1、科研项目2003年度申请到的科研项目一览表2003年度正在执行的科研项目一览表2、科研经费2003年度申请到的科研经费一览表2003年度到位经费一览表3、获奖成果2003年度获奖成果一览表4、发表的论文2003年度发表论文一览表5、获批专利2003年度获批专利一览表6、人才引进和研究生培养2003年度人才引进庞华兰州大学人才引进计划(优秀博士后)刘青芳兰州大学人才引进计划(优秀博士)2003年度研究生培养一览表博士研究生一览表硕士研究生一览表2003年度博士论文一览表2003年度硕士论文一览表研究生获奖一览表7、访问学者2003年度访问学者一览表8、学术委员会会议纪要2003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于2003年7月3日在兰州大学磁学与磁性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召开。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薛群基院士、陈学康研究员、伍虹高级工程师、王国华高级工程师、葛世慧教授、杨正教授、李发伸教授、郑小静教授、薛德胜教授参加了该次学术委员会会议,实验室副主任魏福林教授也列席了会议。
实验室主任薛德胜教授围绕实验室中期评估结果、实验室近一年的成果和实验室的下一步发展向委员作了具体的介绍。
(1)、2002年10月教育部组织专家对实验室进行了中期评估,评估结果为达标。
重点介绍了评估专家对实验室指出的不足“我们认为,虽然实验室的研究领域还需进一步拓宽,应用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国家级大项目相对较少,原创性重大成果少,但建立在这样的硬件环境上的研究队伍是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与发展潜力的。
GMR读磁头用面内取向CoCrPt永磁薄膜的结构与性能
![GMR读磁头用面内取向CoCrPt永磁薄膜的结构与性能](https://img.taocdn.com/s3/m/aebf56d3ad51f01dc281f1e1.png)
i v si ae . h co tu t r n g e i r p riso Cr t h n f ms t n t o t Crit r d aely r n e t td T emir sr c u ea dma n t p o ete f g c Co P i l h a dwi u t i wi h Co e me it e n a we ei v si ae , e p c i ey T ee l y n fa3 m Crit r d ael y r s r v d t e cu il o s p r s r n e t t d r s e t l. h mp o me t n Co e me i t e o e b r ca u p e s g v o n a wa p o t t emi t ewe n Co P g ei y r n W n e ly r h s s t e Cr t n tcl e d Cr u d ra e . i f b ma a a
磁性能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 明,C C o r中间层的引入对 C CP 合金薄膜 易磁化 轴的面内取向起到 了十分关键 的 o rt
作用。
关键词 :C C P 薄膜;织构;磁性 能 o rt
中图分类号 :0 8 . 3 4 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8 02 0 )50 1.3 0 1 3 (0 80.0 60 3
2018年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
![2018年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https://img.taocdn.com/s3/m/cc41ac40783e0912a2162a89.png)
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及系统
重庆大学
68
水利水运工程
重庆交通大学
69
汽车零部件先进制造技术
重庆理工大学
材料领域
序号
实验室名称
依托单位
1
功能分子固体
安徽师范大学
2
三束材料改性
大连理工大学
3
材料各向异性与织构
东北大学
4
生物质材料科学与技术
东北林业大学
5
纺织面料技术
东华大学
6
有色金属及材料加工新技术
广西大学/桂林理工大学
7
超轻材料与表面技术
哈尔滨工程大学
8
工程电介质及其应用
哈尔滨理工大学
9
光电带隙材料
哈尔滨师范大学
结构工程与抗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50
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
51
现代设计及转子轴承系统
西安交通大学
52
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
西安科技大学
53
数控机床及机械制造装备集成
西安理工大学
54
流体及动力机械
西华大学
55
高速铁路线路工程
西南交通大学
56
磁浮技术与磁浮列车
西南交通大学
57
石油天然气装备
南京理工大学
20
先进能源材料化学
南开大学
21
橡塑材料与工程
青岛科技大学
22
材料液固结构演变与加工
山东大学
23
薄膜与微细技术
上海交通大学
24
新材料界面科学与工程
太原理工大学
25
先进纺织复合材料
大型仪器设备安全使用与科学规范化管理
![大型仪器设备安全使用与科学规范化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a1245a33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5d.png)
大型仪器设备安全使用与科学规范化管理毕四军;周保范;李喜玲【摘要】大型仪器设备是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重要资源.规范的安装是大型仪器设备安全运行的良好开端;科学的管理、精心的保养维护是重要的保障;预先防护的应急措施是保障仪器设备安全的必要手段.要最大限度降低大型仪器设备的故障率,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发挥大型仪器设备在教学、科研中的重要作用.【期刊名称】《实验技术与管理》【年(卷),期】2014(031)005【总页数】4页(P262-264,268)【关键词】大型仪器设备;安全使用;保养维护;应急措施【作者】毕四军;周保范;李喜玲【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磁学与磁性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00;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磁学与磁性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00;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磁学与磁性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7大型仪器设备是高校进行教学、科研的重要物质条件[1],是进行科技创新和发挥科技人员潜力的一个重要支撑,更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2]。
兰州大学磁学与磁性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磁学重点实验室)现拥有37台总价值4 600多万元的大型仪器设备,包括穆斯堡尔谱仪、FEI Tecnai F30透射电镜、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矢量网络分析仪、MPMS XL、振荡样品磁强计、M-H Loop、半导体超净室、XPS、分子束外延低维功能材料制备系统、综合热分析仪、计算机群等。
安全使用,科学规范地管理好这些大型仪器设备,确保每一台大型仪器设备长期良好的工作状态,就可以为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提供良好的平台。
1 大型仪器设备的安装大型仪器设备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它融合了光学、机械、电子、物理、化学和计算机等方面的高精尖技术[3]。
安装是确保大型仪器设备长期安全使用的重要环节,涉及多方面的技术和条件。
薄膜电感测试原理及方法
![薄膜电感测试原理及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d082f0b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21.png)
薄膜电感测试原理及方法李喜玲;乔亮;郭党委【摘要】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device miniaturization,the testing method is also crucial.The micro device testing is the key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components and development.This article firstly introduces the vector network analyzer and probe station consisting of a thin film inductance testing system.And then, the film inductance principle and the method are described in detail.Finally,the experimental samples verify the valid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method.%微器件的测试是保证器件质量和发展的关键手段。
介绍了由矢量网络分析仪与探针台结合组成的薄膜电感测试系统,详细讲述了薄膜电感的测试原理及方法,实验样品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期刊名称】《实验技术与管理》【年(卷),期】2015(000)011【总页数】5页(P47-50,61)【关键词】薄膜电感;矢量网络分析仪;探针台【作者】李喜玲;乔亮;郭党委【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磁学与磁性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00;兰州大学磁学与磁性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00;兰州大学磁学与磁性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06随着集成电路行业的飞速发展,器件的微型化已成为必然趋势,器件的工作频率和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1-4],因此对器件性能测试就显得至关重要。
都有为,磁学与磁性材料学家,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都有为,磁学与磁性材料学家,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https://img.taocdn.com/s3/m/572ae90f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26.png)
个人简历:都有为,磁学与磁性材料学家,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现任中国物理学会磁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仪表材料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长期从事磁学和磁性材料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开展了磁性、磁输运性质与材料组成、微结构关系的研究。
研究了磁熵变效应;磁性纳米微粒的小尺寸效应与表面效应,以及颗粒膜的巨磁电阻效应、磁光效应、反常霍尔效应等。
目前重点研究纳米材料的磁性以及与自旋相关的输运性质。
他与科研组的师生共发表SCI论文450余篇,被SCI论文引用近3000次,获国家发明专利十项,编著(含合编)书十本。
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江苏省科技一等奖各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均为第一获奖人。
报告摘要:纳米磁性材料概况纳米磁性材料是纳米材料中最早被研究、应用并进入工业化生产的一类功能材料。
追溯其发展的历程,20世纪30年代初,学者对铁磁材料的磁畴结构十分感兴趣,由于磁畴分界处磁化的不连续会产生杂散磁场从而吸引磁性微粒,显示出磁畴结构, 1938年Elmore采用化学共沉淀工艺制备了纳米Fe3O4磁性颗粒胶体,用来观察磁畴,因其分辨率高,稳定性佳,而一直沿用至今,其中Fe3O4磁性颗粒尺寸约为10nm,从而开创了人工制备与应用磁性纳米微粒的先河,又为60年代磁性液体的诞生,70年代高密度磁记录介质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当时纳米颗粒的称谓为超细颗粒(fine particle; ultrafine particle),70年代后才出现纳米颗粒的名词,事实上自然界早就存在磁性纳米颗粒,例如:趋磁细菌体内存在约20余颗约10-20nm的磁性氧化物颗粒,很多的生物体内如鸽子,蝴蝶,海豚,海龟等,甚至人的大脑内均存在纳米尺度的磁性颗粒,研究表明,这些磁性颗粒在地球的磁场中可能起着生物体中磁罗盘的导向作用。
纳米磁性颗粒的特性研究与实际应用均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近年来重点研究纳米颗粒的(核/壳)结构,有序阵列,并从准球体向纳米棒、管,纳米电缆方向发展,纳米磁性材料已从准零维向一维,二维薄膜以及纳米微晶的领域延伸。
软磁性薄膜微波磁特性的研究进展
![软磁性薄膜微波磁特性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135b604d69eae009581bec67.png)
Ke r y wo ds
G ( )b sd,s f ma n t hn fl ,mirwa ema n t h rce it s o Fe ae o t g ei t i i c ms co v g ei c aa trsi c c
了总结和讨论 , 得出软磁纳米晶薄膜可望成为应用于 微波领域的主体候选材料 , 出了C (e基软磁性薄膜微波特 指 oF )
性 的研 究 方 向 。
关 键 词
C (e基 软磁性薄膜 微波磁特性 oF )
中图分类号 : TM2 7
Pr g e si h ir wa eM a ne i o riso o tM a ne i i l s o r s n t e M c o v g tc Pr pe te fS f g tc Th n Fi m
段内磁谱的影响, 得出: ① 和 ” 值随 M 增大而增大, 但共振
频率不 随 M 变化 ; ② 和 值 随 H 增 大而减小 , k 但共 振频率
和吸波 材料 提出了更 高要求 ; 随着微波吸波材料研究 、 的发 应用 展, 对吸波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 , 而磁性 薄膜 吸波 材料有望 能满
通 常, 铁氧体薄膜 由于较 高的电阻率 而广 泛应 用于高频 领
域, 但在微波波段 , 由于其低饱 和磁化强度 而受 S o k 系的限 ne 关 制, 其微波磁导率实部和虚部通常都低 于 5 。此外 , 由于铁 氧体 薄膜制备需 要很高 的温度 , 且铁氧体晶体结构复杂 , 使得铁 氧体 薄膜制备和应用受到 限制 。 近1 0年来 , C 以 o基 、 e基为 主体 的铁 磁性 薄膜 的微 波 电 F 磁特性 研究受到关 注 , 研究 涵盖铁磁 性单层膜 、 多层 膜 、 粒膜 颗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单(最全名单)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单(最全名单)](https://img.taocdn.com/s3/m/b5ef10016c175f0e7cd13777.png)
重点实验室名称依托单位计算智能与信号处理安徽大学光电信息获取与控制安徽大学冶金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安徽工业大学煤矿安全高效开采安徽理工大学茶叶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安徽农业大学重要遗传病基因资源利用安徽医科大学新安医学安徽中医学院生物有机分子工程北京大学数学及应用数学北京大学重离子物理北京大学地表过程分子与模拟北京大学细胞增值分化调控机理研究北京大学高可信软件技术北京大学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应用研究北京大学辅助生殖北京大学慢性肾脏病防治北京大学视觉损伤与修复北京大学分子心血管学北京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北京大学纳米器件物理与化学北京大学神经科学北京大学水沙科学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北京大学量子计量北京大学量子信息与测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建新型功能材料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与工程减灾北京工业大学流体力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虚拟现实新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精密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天材料与服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仿生智能界面科学与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力学与力生物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控化学反应科学与技术基础北京化工大学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发光与光信息技术北京交通大学城市地下工程北京交通大学全光网络与现代通讯网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智能技术与系统北京交通大学环境断裂北京科技大学生态与循环冶金北京科技大学复杂系统智能控制与决策北京理工大学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决策北京理工大学仿生机器人与系统北京理工大学原子分子簇科学北京理工大学木材料科学与应用北京林业大学林木、花卉遗传育种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北京林业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北京师范大学射线束技术与材料改性北京师范大学细胞增殖及调控生物学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科学与学习北京师范大学模糊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北京师范大学放射性药物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北京师范大学运动与体质健康北京体育大学心血管病相关基因与临床研究北京协和医学院中草药物质基础与资源利用北京协和医学院泛网无线通信北京邮电大学可信分布式计算与服务北京邮电大学光通信与光波技术北京邮电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经济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医养生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大连理工大学海洋能源利用与节能大连理工大学提高油气采收率大庆石油学院分子神经生物学第二军医大学电磁辐射医学防护第三军医大学高原医学第三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第四军医大学宽带光纤传输与通信系统技术电子科技大学新型传感器电子科技大学材料电磁过程研究东北大学材料各向异性设计与织构工程东北大学多金属共生矿生态利用东北大学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东北大学林木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东北林业大学东北油田盐碱植被恢复与重建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东北林业大学生物质材料科学与技术东北林业大学乳品科学东北农业大学大豆生物学东北农业大学应用统计东北师范大学分子表观遗传学东北师范大学多酸科学东北师范大学植被生态科学东北师范大学纺织面料技术东华大学现代服装设计与技术东华大学生态纺织东华大学 江南大学核资源与环境东华理工学院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集成东南大学洁净煤发电及燃烧技术东南大学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东南大学儿童发展与学习科学东南大学复杂工程系统测量与控制东南大学环境医学工程东南大学发育与疾病相关基因东南大学微电子机械系统东南大学分子与生物分子电子学东南大学农药生物化学福建农林大学医学光电科学与技术福建师范大学消化道恶性肿瘤福建医科大学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技术福州大学数据挖掘与信息共享福州大学空间数据采掘与信息共享福州大学数据挖掘与信息共享福州大学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福州大学离散数学及其应用福州大学聚合物分子工程复旦大学应用离子束物理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复旦大学智能化递药复旦大学波散射与遥感信息复旦大学分子医学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安全复旦大学医学分子病毒学复旦大学非线性数学模型与方法复旦大学癌变与侵袭原理复旦大学中南大学草原生态系统甘肃农业大学机械装备制造及控制技术广东工业大学微生物与植物遗传工程广西大学有色金属及材料加工新技术广西大学工程防灾与结构安全广西大学药用资源化学与药物分子工程广西师范大学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广西师范学院区域性高发肿瘤早期防治研究广西医科大学珠江三角洲水质安全与保护广州大学工程抗震减震与结构安全广州大学中药资源科学广州中医药大学高原山地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贵州大学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贵州大学喀斯特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贵州大学现代制造技术贵州大学有色金属及材料加工新技术桂林工学院光子/声子晶体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水声通信哈尔滨工程大学超轻材料与表面技术哈尔滨工程大学微系统与微结构制造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电介质及其应用技术哈尔滨理工大学肝脾外科哈尔滨医科大学生物医药工程哈尔滨医科大学热带生物资源海南大学热带海洋与陆生生物资源研究及利用海南大学热带药用植物化学海南师范大学射频电路与系统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有机硅化学及材料技术杭州师范学院特种显示技术合肥工业大学过程优化与智能决策合肥工业大学药物化学与分子诊断河北大学现代冶金技术河北理工大学华北作物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河北农业大学神经与血管生物学河北医科大学海岸灾害及防护河海大学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河海大学浅水湖泊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河海大学特种功能材料河南大学植物逆境河南大学粮食信息处理与控制河南工业大学煤矿灾害防治河南理工大学绿色化学介质与反应河南师范大学黄淮水环境与污染防治河南师范大学有机功能分子合成与应用湖北大学中药资源与中药复方湖北中医学院化学计量学与化学生物传感技术湖南大学环境生物与控制湖南大学建筑安全与节能湖南大学微纳光电器件及应用湖南大学现代车身技术湖南大学茶学湖南农业大学作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湖南农业大学高性能计算与随机信息处理湖南师范大学蛋白质化学及鱼类发育生物学湖南师范大学化学生物学及中药分析湖南师范大学量子结构与调控湖南师范大学区域能源系统优化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统保护与动态安全监控华北电力大学电站设备状态监测与控制华北电力大学载运工具与装备华东交通大学超细材料制备与应用华东理工大学系统承压安全科学华东理工大学煤气化华东理工大学光谱学与波谱学华东师范大学极化材料与器件华东师范大学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华东师范大学脑功能基因组学华东师范大学聚合物成型加工工程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华南理工大学自主系统与网络控制华南理工大学特种功能材料华南理工大学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华南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水稻育性发育与抗逆华南农业大学南方农业机械与装备关键技术华南农业大学激光生命科学华南师范大学生物医学光子学华中科技大学信息存储系统华中科技大学服务计算技术与系统华中科技大学分子生物物理华中科技大学神经系统重大疾病华中科技大学环境与健康华中科技大学基本物理量测量华中科技大学器官移植华中科技大学图象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技术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技术华中理工大学图象信息处理与职能控制华中理工大学农业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植物生物学华中农业大学夸克与轻子物理华中师范大学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华中师范大学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吉林大学地面机械仿生技术吉林大学东北亚生物演化吉林大学人畜共患病研究吉林大学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吉林大学病理生物学吉林大学地球信息探测仪器吉林大学汽车材料吉林大学符号计算与知识工程吉林大学分子酶学工程吉林大学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吉林大学动物生产及产品质量安全吉林农业大学环境友好材料制备与应用吉林师范大学功能材料物理与化学吉林师范大学组织移植与免疫暨南大学重大工程灾害与控制暨南大学再生医学暨南大学工业生物技术江南大学轻工过程先进控制江南大学糖化学与生物技术江南大学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江苏大学功能有机小分子江西师范大学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江西师范大学现代中药制剂江西中医学院肿瘤靶向治疗和抗体药物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非常规冶金省部共建室昆明理工大学稀贵及有色金属先进材料昆明理工大学磁学与磁性材料兰州大学西部环境兰州大学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兰州大学干旱与草地生态兰州大学铁道车辆热工兰州交通大学光电技术与智能控制兰州交通大学有色金属合金及加工兰州理工大学数字制造技术与应用兰州理工大学医学电生理泸州医学院食品科学南昌大学无损检测技术南昌航空工业学院重大疾病的转录组与蛋白质组学南方医科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南京大学中尺度灾害性天气南京大学现代天文与天体物理南京大学模式动物与疾病研究南京大学表生地球化学南京大学介观化学南京大学生命分析化学南京大学材料化学工程南京工业大学飞行器结构力学与控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纳智能材料器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功能纳米晶南京理工大学林木遗传与生物技术南京林业大学做物遗传与特异种质创新南京农业大学肉品加工与质量控制南京农业大学农作物生物灾害综合治理南京农业大学虚拟地理环境南京师范大学现代毒理学南京医科大学宽带无线通信与传感网技术南京邮电大学生物活性材料南开大学核心数学与组合数学南开大学功能高分子材料南开大学分子微生物与技术南开大学环境污染过程与基准南开大学高效微纳化学电源南开大学弱光非线性光子学材料及其先进制备技术南开大学光电信息技术科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神经再生南通大学哺乳动物生殖生物学及生物技术内蒙古大学牧草与特色作物生物技术内蒙古大学风能太阳能利用技术内蒙古工业大学白云鄂博矿稀土及铌资源高效利用内蒙古科技大学草业与草地资源内蒙古农业大学冲击与安全工程宁波大学应用海洋生物技术宁波大学西部特色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宁夏大学西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宁夏大学生育力保持宁夏医科大学物理海洋青岛海洋大学橡塑材料与工程青岛科技大学生态化工青岛科技大学高原医学青海大学藏文信息处理青海师范大学青藏高原环境与资源青海师范大学结构工程与振动清华大学破坏力学清华大学生命有机磷化学及化学生物学清华大学先进材料清华大学蛋白质科学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清华大学先进反映堆工程与安全清华大学热科学与动力工程清华大学先进成形制造清华大学信息系统安全清华大学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清华大学地球系统数值模拟清华大学粒子技术与辐射成像清华大学普适计算清华大学有机光电子与分子工程清华大学原子分子纳米科学清华大学生物信息学清华大学单原子分子测控清华大学三峡库区地质灾害三峡大学细胞生物学与肿瘤细胞厦门大学现代分析科学厦门大学水声通信与海洋信息技术厦门大学亚热带湿地生态系统研究厦门大学计量经济学厦门大学海洋环境科学厦门大学胶体与界面化学山东大学材料液态结构及其遗传性山东大学密码技术与信息安全山东大学植物细胞工程与种质创新山东大学电网智能化调度与控制山东大学粒子物理与粒子辐照山东大学生殖内分泌山东大学材料液固结构演变与加工山东大学实验畸形学山东大学心血管功能与重构研究山东大学可再生能源建筑利用技术山东建筑大学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山东科技大学制浆造纸科学与技术山东轻工业学院分子与纳米探针山东师范大学中医药经典理论山东中医药大学量子光学山西大学化学生物学与分子工程山西大学计算智能与中文信息处理山西大学细胞生理学山西医科大学应用表面胶体化学陕西师范大学智能制造技术汕头大学特种光纤与光接入网上海大学功能基因组学和人类疾病相关基因研究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动力机械与工程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代谢工程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上海交通大学细胞分化与凋亡上海交通大学系统控制与信息处理上海交通大学环境与儿童健康上海交通大学人工结构及量子调控上海交通大学电力工程新技术上海交通大学薄膜与微细技术上海交通大学高温材料及高温测试上海交通大学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上海水产大学筋骨理论与治法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标准化上海中医药大学肝肾疾病病证上海中医药大学污染环境的生态修复与资源化技术沈阳大学特种电机与高压电器 沈阳工业大学北方超级梗稻育种沈阳农业大学创新药物研究与设计沈阳药科大学新疆特种植物药资源石河子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安全保障石家庄铁道学院太赫兹光电子学首都师范大学心血管重塑相关疾病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变性病学首都医科大学耳鼻咽喉头颈科学首都医科大学皮革化学与工程四川大学靶向药物四川大学妇儿疾病与出生缺陷四川大学口腔生物医学工程四川大学绿色化学与技术四川大学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四川大学辐射物理及技术四川大学西南作物基因资源与遗传改良四川农业大学动物抗病营养四川农业大学现代光学技术苏州大学原位改性采矿太原理工大学煤科学与技术太原理工大学能源化学与化工太原理工大学新型传感器与智能控制太原理工大学新材料界面科学与工程太原理工大学港口与海洋工程天津大学定量系统生物工程天津大学滨海土木工程结构与安全天津大学机构理论与装备设计天津大学电力系统仿真控制天津大学绿色合成与转化天津大学先进陶瓷与加工技术天津大学高温加工陶瓷与工程陶瓷加工技术天津大学中空纤维膜材料与膜过程天津工业大学先进纺织复合材料天津工业大学食品营养与安全天津科技大学显示材料与光电器件天津理工大学中枢神经创伤修复与再生天津医科大学方剂学天津中医学院道路与交通工程同济大学嵌入式系统与服务计算同济大学先进土木工程材料同济大学岩土及地下工程同济大学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同济大学长江水环境同济大学固体力学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同济大学检验医学温州医学院地球空间环境与大地测量武汉大学植物发育生物学武汉大学声光材料与器件武汉大学水力机械过渡过程武汉大学水工岩石力学武汉大学组合生物合成与新药发现武汉大学口腔生物医学工程武汉大学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武汉大学绿色化工过程武汉工程大学大宗粮油精深加工武汉工业学院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武汉科技大学新型纺织材料绿色加工及其功能化武汉科技学院硅酸盐材料工程武汉理工大学高速船舶工程武汉理工大学电子装备结构设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功能性纺织材料及制品西安工程大学结构工程与抗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现代设计及转子轴承系统西安交通大学电子陶瓷与器件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医学信息工程西安交通大学强度与振动西安交通大学智能网络与网络安全西安交通大学过程控制与效率工程西安交通大学热流科学与工程西安交通大学环境与疾病相关基因西安交通大学结构强度与振动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物理与器件西安交通大学数控机床及机械制造装备集成西安理工大学光电油气测井与检测西安石油大学大陆动力学西北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西北大学西部资源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西北大学合成与天然功能分子化学西北大学现代设计与集成制造技术西北工业大学空间应用物理与化学西北工业大学旱区农业水土工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资源与病虫害治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态环境相关高分子材料西北师范大学宇宙线西藏大学藏医药基础西藏医学院流体及动力机械西华大学西南野生动植物保护西华师范大学人格与认知西南大学发光与实时分析西南大学南方山地园艺学西南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学西南大学磁浮技术与磁浮列车西南交通大学制造过程测试技术西南科技大学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西南科技大学石油天然气装备西南石油学院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技术湘潭大学环境友好化学与应用湘潭大学清洁能源材料与技术新疆大学石油天然气精细化工新疆大学西部干旱荒漠区草地资源新疆农业大学新疆维吾尔族高发疾病研究新疆医科大学长白山生物功能因子延边大学禽类预防医学扬州大学植物功能基因组学扬州大学微生物资源开发研究云南大学自然资源药物化学云南大学微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云南大学农业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与病害控制云南农业大学民族教育信息化云南师范大学西部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长安大学道路施工技术与装备长安大学特殊地区公路工程长安大学桥梁工程安全控制长沙理工大学公路工程长沙理工大学濒危野生动物保护遗传与繁殖浙江大学动物分子营养学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浙江大学高分子合成与功能构造浙江大学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浙江大学恶性肿瘤预警与干预浙江大学生殖遗传浙江大学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浙江大学能源洁净利用与环境工程浙江大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浙江工业大学制药工程浙江工业大学先进纺织材料与制备技术浙江理工大学材料物理郑州大学材料成型过程及模具郑州大学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中北大学媒介音视频中国传媒大学岩石图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中国地质大学构造与油气资源中国地质大学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海水养殖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中国海洋大学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与生态中国海洋大学海洋药物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中国海洋大学海洋遥感信息处理中国海洋大学煤炭资源中国矿业大学煤炭加工与高效清洁利用中国矿业大学煤矿瓦斯与火灾防治中国矿业大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现代精细农业系统集成研究中国农业大学植物-土壤相互作用中国农业大学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中国人民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中国石油大学药物质量与安全预警中国药科大学现代中药中国药科大学免疫皮肤病学中国医科大学细胞生物学中国医科大学证据科学中国政法大学有色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中南大学现代复杂装备设计与极端制造中南大学有色金属资源化学中南大学糖尿病免疫学中南大学重载铁路工程结构中南大学轨道交通安全中南大学生物冶金中南大学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功能材料中山大学基因工程中山大学生物无机与合成化学中山大学数字家庭中山大学干细胞与组织工程中山大学眼科学中山大学高电压技术与系统信息检测及新技术重庆大学西南咨询开发及环境灾害控制工程重庆大学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重庆大学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及系统重庆大学信息物理社会可信服务计算重庆大学高电压与电工新技术重庆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重庆大学生物力学与组织工程重庆大学光电技术及系统重庆大学汽车零部件制造及检测技术重庆工学院水利水运工程重庆交通大学最优化与控制重庆师范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重庆医科大学。
综合热分析仪Diamond TG/DTA居里温度测试方法及影响因素研究
![综合热分析仪Diamond TG/DTA居里温度测试方法及影响因素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6b9b4a18bd63186bcebbce4.png)
—
高 校 实 验 室 工 作 研 究
利 用 本 方 法 测 试 样 品居 里 温 度 的 准 确 性 受 很 多 因 素 的影 响 ,下 面 以 四个 样 品 的实 际 测 试 为 例 阐 述 样 品 居 里温 度 的测 试 及 结 果 分 析 ,并 对 影 响 实 验 结 果 的 因 素进 行 分 析 探 讨 。
方 向 向上 的 磁 场 , 如 图 I、冈 2所 示 , 已 知 磁 场 的 磁 力作 用 在 样 品 上 ,由 于 样 品 置 于恒 定 的磁 场 梯 度 中 ,水 平 方 向 的磁 场 x是 均 匀 的 , 由于 样 品 在 很 小 的坩 埚 中 (中4 mm),样 品 与 磁 场 方 向 垂 直 且 存 在 梯 度 ,作 用 样 品上 的 作 用 力 和 坩 埚 中 样 品 的 质 量 有 密 切 的关 系 ,当样 品 在 磁 场 中 被 加 热 到 一 定 温 度 以 上 ,样 品所 受 的 作 用 力 (磁 力 )接 近 零 ,样 品 的 质 量 急 剧 增 加 ,热 重 曲 线 TG 有 明 的 增 重 台 阶 ,物 质铁 磁 性 和 亚铁 磁 性 会 变 成 顺 磁 性 ,热 重 曲 线 对 应 的微 分 曲线 会 得 到 尖 锐 的 峰 ,峰 位 的 温 度 就 是 样 品 的居 里 温度 ,冈此 ,得 到 了 磁 各 向 异 性 变 化 的转 变 温 度 。
2 测试结果分析与探讨
2.1 试 样 样 品 1、2:校 内试 样 NdFeloV2,铁 钴 钒 合 金 ;
样 品 3、4:均 为 外 单位 试 样 。样 品均 为 粉 末 样 品 。 2.2 测 试 条 件
综合 热分 析 仪 Diamond TG/DTA 居 里 温 度 测 试 方 法 及 影 响 因 素 研 究
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https://img.taocdn.com/s3/m/fbb66b41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89.png)
流合作
实验室国际交流活跃,已与美国、德国、英国、荷兰等国家建立起院级交流合作关系,与其它国家和地区也 有着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多次组织国内外学术会议,实验室每年派出进行学术交流人员约占全室人员的1/3,同 时接待大批国内外学者来室讲学和工作。通过开放课题申请和双向自主选择课题的方式,对外开放,让合作单位 和合作人员直接参加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现有的研究课题,提高了科研水平和增强了研究力量,极大地提高了开 放度和增强了交流及合作的学术气氛。
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 学院物理研究所)
科研机构
01 研究领域
03 学术团队 05 交流合作
目录
02 项目成果 04 人才培养
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实验室是在1934年建立的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近代磁学 研究室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的,1951年正式组建成磁学实验室,1987年被批准为中国科学院磁学开放实验室,1990 年经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批准成为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单分散碳球的制备及其表征
![单分散碳球的制备及其表征](https://img.taocdn.com/s3/m/ab3832c9bb4cf7ec4afed01c.png)
Z ENG Xi a n g y u n,YANG Wa n l i ,YANG J i a o,GA0 Me i z h e n
( Ke y La b o r a t o r y f o r Ma g n e t i s m a n d Ma g n e t i c Ma t e r i a l s o f Mi n i s t r y o f Ed u c a t i o n,Co l l e g e o f P h y s i c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Te c h n o l o g y , L a n z h o u Un i v e r s i t y ,L a n z h o u 7 3 0 0 0 0 ) A b s t r a c t Un i f o r m a n d mo n o d i s p e r s e d c a r b o n s p h e r u l e s we r e p r e p a r e d t h r o u g h s o l v o t he m a r l me t h o d .Th e d i a -
(SiO2)nO2H4的红外振动光谱的理论研究
![(SiO2)nO2H4的红外振动光谱的理论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add816f27d3240c8447efb6.png)
光 谱研 究。图 1 以硅原子数等于 8的构型 为例 显示三种结 是
构 的特 征 。
喀
链状 (h i) C an
■
g)
环状 ( ig Rn )
Fi. T retp so pi i dS02n n sr cu e ( - 8 g1 h e y e fo t z i a o tu trs n- ) m e
取偶 数) 的几何结 构 、平均结 合能 、能 隙 以及能 量的二 阶差
分 已经做过相关的计 算和分析l , g 对于各种 构型的几何结构 ] 就 不在 这里做详 细说 明。本文侧重于三种类型 的构型的红外
纳米材料表面常伴随着水分子和羟基 的存在 , 使得 材料 的物
理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 水合 团簇 和溶质 分子是理 解氢键 、质 子和氢原子 的运动 以及分子结构和动力学性质问相互影响 的 理 想模型 。实 验 和理 论 上 都 研 究 过 S0 i 2与水 的反 应 的报 道 _] 2 。因此对 ( i2 SO )02 H 系列硅 氧团簇 的研究 具有 重要 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 红外光谱是研究化合物分子结构的有力工 具之一 ,它被 广泛应用于化学 、 皮革 、造纸 、医学 、硅酸盐 、 品发酵 、生 食
中 图 分 类 号 : 4 O6 1
3 MR等 。 对退 火后 的 S( i2薄膜红外 振动光谱 的研究 发 现 ) 。
引 言
硅氧化物材料在许 多现代技术领域 中起 着非 常重要 的作 用, 对硅氧化物的结构 、成键 、表面和 缺陷 的认 识有 助于其 在光通讯 、薄膜技术 、 化 、多孔材料 、环境 科学 以及生 物 催 科 学等广泛领域 内的应用 。在飞行时间质谱 中发 现了二氧化 硅负离 子幻数 团簇 , 并从 理论 上对 其结 构做 了初步研 究l 。 】 ]
溅射沉积MoS2薄膜中掺杂Ti对其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研究
![溅射沉积MoS2薄膜中掺杂Ti对其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caf9a3c10661ed9ad51f389.png)
甘 肃兰州 7 00 ) 30 0
( .兰州大学磁学与磁性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
2 .兰州物理研究所 空间机械润滑 中心
{ l }
摘要: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沉积技术制备纯 M S 和不同T 掺杂量的 M S.i o: i o: 复合薄膜。用 SM和 X D对薄膜的 { T E R l }
维普资讯
20 06年 1 月 1
润滑与密封
L UBRI CATI ON ENGI NEERI NG
NO . 0 6 V2 0
第1 1期 ( 总第 1 3期 ) 8
N . 1 (e a N .8 ) o 1 sr l o 13 i
溅射沉积 M S o2薄膜 中掺 杂 T 对 其 结构 与 性 能 的 影 响研 究 i
摩擦学性能都得到显著改善 ,真空环境 中 1 %T 含量的薄膜耐磨寿命最长 ,是纯 Mo: 0 i S 膜的 3 7倍 ,大气环境 中 2 %T 0 i
含量的 膜耐 薄 磨寿 命最长, 纯MS膜的6 倍。 是 o: 7
{ I } 关键词 :非平衡磁控溅 射;M S 薄膜 ;掺杂 T;结构和性能 o i
Abta tPu e Mo 2a d M o :Tic mp st o t g t i e e tTic ne t r e o i d b n aa c d ma n - sr c : r S n S - o o iec ai swi df r n o tns we e d p st y u b n e g e n h f e l to p te ngs se S M n rn s u tr yt m. E a d XRD r s d t n y ec ai g’ tu t r n n s rth tse su e o me s r d i we eu e oa a s o tn Ssrc u e, a o c ac e trwa s d t au ea - l h so oc ewe n c aig a d s mp e. a1o . s rcin a d we l e t rwa e o e auae c ai g’ rb lgc e in fre b t e o t n a l b . n di f to n a"tse susd t v n l c i l t o t n S tioo i a l p o ete oh i mb e ta d v c um n io me t T e r s lss o t a o i gTii o 2c aig a l c rd mi rp risb t n a in n a u e vrn n . h e u t h w h td p n n M S o t sc n bo k p e o - n n n r w n flo e c l mn sr cu e. Oc aig b c me e s ra d r v asa r h u au e W i o tn n ra - a tg o i g o s ou t tr S o tn e o sd n e n e e mo p o sn tr . t Tic n e tic e s o u l h i g,h r ia o d o o tn sb c me h g e . mp rd w t u e Mo 2c ai g, o e n f msc n i rv t rb - n t ec tc l a fc ai g e o ih r Co a e h p r S o t i l i n d p d Tii l a mpo e i ti o i s lgc rp ris rmak b y,n v c u t ewe lr ssa tlftmeo o tn t 0% T sb s , ih i 7 fl fp r o ia p o ete e r a l i a u m h a" eitn iei fc ai gwih 1 l ii e t whc s3 od o u e M o 2c aig,n a in n io me t 2 % Tic a ig a p a sb s a e itn rp ry, ih r a h s6 od o u e S o t n i mb e te vr n n , 0 o t p e r e twe rssa tp o et wh c e c e 7 fl fp r n 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学与磁性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开放课题基金申请指南
根据兰州大学磁学与磁性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发展目标,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重点支持低维磁性材料在磁学与磁性材料发展中的前沿课题以及磁性材料生产实践中的重大基础课题的研究,同时支持与此相关的其它有特色的前沿研究方向。
本实验室的开放课题主要支持以下几个研究领域:
(1)低维磁性材料制备、性能表征;
(2)信息磁记录介质材料和物理;
(3)材料的微观电磁特性研究;
(4)凝聚态物理与计算、电子结构计算和微磁学模拟;
(5)材料的超高频特性研究;
(6)磁性材料的应用与开发;
(7)特种功能材料;
(8)与生物、能源、环境和信息科学交叉的其它特色研究领域。
本实验室强调研究课题的创新性和前沿性,大力提倡跨学科或交叉学科项目的研究。
国内外具有副高技术职称以上或具有博士学位的科学工作者,均可按照项目指南申请本实验室的开放课题,获资助的项目执行期限一般为1年,资助额度为1—2万。
开放课题也可以支持已经取得其它资助的项目。
具体申请事宜请参看“磁学与磁性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管理办法”。
兰州大学磁学与磁性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二〇一二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