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 - 第4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该交变电压通过整流、滤波和稳压后,给电子标签的芯片 提供所需的直流电压。
图4.13 电子标签交变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
4.1.5 RFID负载调制技术
负载调制通过对电子标签振荡回路的电参数按照数 据流的节拍进行调节,使电子标签阻抗的大小和相位随之 改变,从而完成调制的过程。负载调制技术主要有电阻负 载调制和电容负载调制两种方式。
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
可以通过将电感值降低 n 倍同时将电容值提高 n
倍的方法来提高有载品质因数。例如选 n 2 ,电感、
电容和有载品质因数分别为
L 533.5 267nH
2
C 258 2 516pF
QL 1.1 2 2.2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
RFID电子标签的射频前端常采用并联谐振电路。 并联谐振电路如图4.9所示,由电阻、电感和电容并联 而成。
图4.9 并联谐振电路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例4.1 设计一个由理想电感和理想电容构成的并联
谐振电路, 要求在负载 RL 50 及 f 13.56MHz 时,有载品质因数 QL 1.1 。讨论通过改变电感和电
实际应用中,谐振电路总是要与外负载相耦合, 由于外负载消耗能量,使有载品质因数下降。
无载品质因数、外部品质因数和有载品质因数关
系为
1 1 1 QL Q Qe
(4.19)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
4.1.3 RFID电子标签的射频前端
图4.8 电子标签射频前端天线电路的结构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
4.1.1 线圈的自感和互感
1.磁通量
磁感应强度通过曲面的通量称为磁通量,为
Φ SB dS
(4.1)
图4.1 通过一个闭合回路的磁通量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
2.线圈的电感
在RFID中,读写器的线圈与电子标签的线圈都 有电感。线圈的电感为
L
I
(4.3)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
3.线圈的互感
两个线圈之间有互感。互感定义为
M 12
12
I1
(4.5)
图4.4 读写器与电子标签之间的互感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
4.1.2 RFID读写器的射频前端
对读写器天线电路的构造有如下要求。 (1)读写器天线上的电流最大,使读写器线圈产生最大 的磁通; (2)功率匹配,最大程度地输出读写器的能量; (3)足够的带宽,使读写器信号无失真输出。
容值提高有载品质因数的途径。
解 有载品质因数为
QL
RL
0 L
1.1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
所以电感为
L
1.1
2
50 13.56
106
533.5nH
谐振时的角频率为
0 2f0
1 LC
所以电容为
C
533.5109
1
2
13.56106
2
258pF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
4.1 RFID电感耦合方式的射频前端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
低频和高频RFID采用电感耦合方式进行工作。在这种工作 方式中,线圈形式的天线相当于电感,电感线圈产生交变磁场, 使读写器与电子标签之间相互耦合,构成了电感耦合的工作方式。 同时,线圈产生的电感与射频电路中的电容组合在一起,形成谐 振电路,谐振电路可以实现低频和高频RFID能量和数据的传输。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
Zin R
在其它频率,输入阻抗为复数。
(4.13)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
4.带宽
图4.7 串联谐振电路的带宽
带宽可以由品质因数和谐振频率求得,如果品质因数越
高,则相对带宽越小。
BW
2
1
0
Q
(4.16)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
5.有载品质因数
4.1.4 读写器与电子标签的电感耦合
1.电子标签的感应电压 当电子标签进入读写器产生的磁场区域后,电子标签的 线圈上就会产生感应电压,电子标签获得的能量可以使 标签开始工作。
图4.12 电子标签并联谐振的等效电路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
2.电子标签的直流电压 电子标签通过与读写器电感耦合,产生交变电压,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
图4.15 电阻负载调制的波形变化过程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
图4.15(a)为电子标签数据的二进制数据编码,图 4.15 (b)为电子标签线圈两端的电压,图4.15 (c)为读 写器线圈两端的电压,图4.15 (d)为读写器线圈解调后的 电压。可以看出,图4.15 (a)与图4.15 (d)的二进制数 据编码一致,表明电阻负载调制完成了信息传递的工作。
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
2013年物联网系列教材荣获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
第4章 RFID射频前端电路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
4.1 RFID电感耦合方式的射频前端 4.2 RFID电磁反向散射方式的射频前端
1 LC
(4.9)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
2.品质因数
品质因数定义为
平均储能
Q 0
串联谐振电路的品质因数为
功率损耗
Q 0L
R
(4.10) (4.11)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
3.输入阻抗
在谐振频率,电感的感抗和电容的容抗相互抵消, 输入阻抗为
因此, RFID读写器的射频前端常采用串联谐振电 路。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
图4.5 读写器的射频前端
图4.6 串联谐振电路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
1.谐振频率
只有当频率为某一特殊值时,才能产生谐振,此 频率称为谐振频率。
谐振频率为
f0
2
图4.13 电子标签交变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
4.1.5 RFID负载调制技术
负载调制通过对电子标签振荡回路的电参数按照数 据流的节拍进行调节,使电子标签阻抗的大小和相位随之 改变,从而完成调制的过程。负载调制技术主要有电阻负 载调制和电容负载调制两种方式。
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
可以通过将电感值降低 n 倍同时将电容值提高 n
倍的方法来提高有载品质因数。例如选 n 2 ,电感、
电容和有载品质因数分别为
L 533.5 267nH
2
C 258 2 516pF
QL 1.1 2 2.2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
RFID电子标签的射频前端常采用并联谐振电路。 并联谐振电路如图4.9所示,由电阻、电感和电容并联 而成。
图4.9 并联谐振电路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例4.1 设计一个由理想电感和理想电容构成的并联
谐振电路, 要求在负载 RL 50 及 f 13.56MHz 时,有载品质因数 QL 1.1 。讨论通过改变电感和电
实际应用中,谐振电路总是要与外负载相耦合, 由于外负载消耗能量,使有载品质因数下降。
无载品质因数、外部品质因数和有载品质因数关
系为
1 1 1 QL Q Qe
(4.19)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
4.1.3 RFID电子标签的射频前端
图4.8 电子标签射频前端天线电路的结构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
4.1.1 线圈的自感和互感
1.磁通量
磁感应强度通过曲面的通量称为磁通量,为
Φ SB dS
(4.1)
图4.1 通过一个闭合回路的磁通量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
2.线圈的电感
在RFID中,读写器的线圈与电子标签的线圈都 有电感。线圈的电感为
L
I
(4.3)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
3.线圈的互感
两个线圈之间有互感。互感定义为
M 12
12
I1
(4.5)
图4.4 读写器与电子标签之间的互感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
4.1.2 RFID读写器的射频前端
对读写器天线电路的构造有如下要求。 (1)读写器天线上的电流最大,使读写器线圈产生最大 的磁通; (2)功率匹配,最大程度地输出读写器的能量; (3)足够的带宽,使读写器信号无失真输出。
容值提高有载品质因数的途径。
解 有载品质因数为
QL
RL
0 L
1.1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
所以电感为
L
1.1
2
50 13.56
106
533.5nH
谐振时的角频率为
0 2f0
1 LC
所以电容为
C
533.5109
1
2
13.56106
2
258pF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
4.1 RFID电感耦合方式的射频前端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
低频和高频RFID采用电感耦合方式进行工作。在这种工作 方式中,线圈形式的天线相当于电感,电感线圈产生交变磁场, 使读写器与电子标签之间相互耦合,构成了电感耦合的工作方式。 同时,线圈产生的电感与射频电路中的电容组合在一起,形成谐 振电路,谐振电路可以实现低频和高频RFID能量和数据的传输。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
Zin R
在其它频率,输入阻抗为复数。
(4.13)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
4.带宽
图4.7 串联谐振电路的带宽
带宽可以由品质因数和谐振频率求得,如果品质因数越
高,则相对带宽越小。
BW
2
1
0
Q
(4.16)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
5.有载品质因数
4.1.4 读写器与电子标签的电感耦合
1.电子标签的感应电压 当电子标签进入读写器产生的磁场区域后,电子标签的 线圈上就会产生感应电压,电子标签获得的能量可以使 标签开始工作。
图4.12 电子标签并联谐振的等效电路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
2.电子标签的直流电压 电子标签通过与读写器电感耦合,产生交变电压,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
图4.15 电阻负载调制的波形变化过程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
图4.15(a)为电子标签数据的二进制数据编码,图 4.15 (b)为电子标签线圈两端的电压,图4.15 (c)为读 写器线圈两端的电压,图4.15 (d)为读写器线圈解调后的 电压。可以看出,图4.15 (a)与图4.15 (d)的二进制数 据编码一致,表明电阻负载调制完成了信息传递的工作。
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
2013年物联网系列教材荣获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
第4章 RFID射频前端电路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
4.1 RFID电感耦合方式的射频前端 4.2 RFID电磁反向散射方式的射频前端
1 LC
(4.9)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
2.品质因数
品质因数定义为
平均储能
Q 0
串联谐振电路的品质因数为
功率损耗
Q 0L
R
(4.10) (4.11)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
3.输入阻抗
在谐振频率,电感的感抗和电容的容抗相互抵消, 输入阻抗为
因此, RFID读写器的射频前端常采用串联谐振电 路。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
图4.5 读写器的射频前端
图4.6 串联谐振电路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
1.谐振频率
只有当频率为某一特殊值时,才能产生谐振,此 频率称为谐振频率。
谐振频率为
f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