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载无人机系统技术研究

合集下载

无人机舰载应用的关键技术探讨

无人机舰载应用的关键技术探讨

摘要:本文在介绍舰载无人机发展概况的基础上,重点从技术层面对舰载无人机应用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无人机舰载无人机舰载无人机是海基航空力量的合理补充,可以执行战场侦察、目标监视、电子对抗、通信中继等任务。

现代海上局部战争中,目标多处于运动之中,不确定因素较多,活动范围较广,因此有必要深入开展舰载无人机系统的研究。

无人机舰载应用有以下优点。

(1)无人机系统操作、使用方便。

无人机系统配置较为完整,自成系统,不需要其他保障条件,操作使用十分方便。

(2)部署灵活机动,具有良好的伴随性。

舰载无人机系统可以随战斗舰船出航执行任务,结合舰船的远航能力,海上作战范围广。

(3)可构成多任务系统,协同作战能力强。

无人机系统可配置不同的任务设备完成战场侦察、监视、目标定位、侦察校射、电子对抗等多项任务,同时由于升空作战,其超微频段的工作性能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可以方便地融入C4ISR系统,成为网络中心站的一个节点。

(4)具有优良的效费比。

无人机系统结构简单、重量轻、成本与使用费用低,无人员生命危险,可以以优良的效费比完成任务。

一、舰载无人机发展概况及发展受限的原因分析舰载无人机的初次试用是根据反潜战框架进行的,特别是鉴于需要将反潜鱼雷投放到舰载声纳的最大作用距离外。

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海军采购了大量初具作战能力的舰载无人机,即Aerodyne 公司的QH-50D DASH(无人驾驶反潜直升机)。

该无人机可从二战时期制造的基林级和萨姆纳级驱逐舰的小型飞行甲板上起降,作为舰队改进和现代化计划的一部分;后来又配置在新型诺克斯级护卫舰上,用来投放反潜鱼雷攻击已被发现的目标。

大型DASH 计划最终成为美国海军技术发展历史上最严重的事故之一。

由于无人机制导系统缺乏反馈信道和电磁干扰问题,使许多无人机失事,其使用也被中断,后来一些无人机被用作靶机。

意大利海军在20世纪60年代也采购了两架A-106无人驾驶/有人驾驶直升机,该飞机是意大利生产的一种DASH。

舰载无人机系统技术研究

舰载无人机系统技术研究

舰载无人机系统技术研究
黄定超;樊兴;郭铭
【期刊名称】《舰船电子工程》
【年(卷),期】2008(028)005
【摘要】无人机是一种低风险、高效费比的战场感知战斗平台.针对舰载无人机系统的组成以及上舰存在的主要问题等进行分析,提出舰载无人机系统三个子系统(飞行器、任务设备、舰面系统)的选型要求,对舰载无人机系统的发展思路提出建议.【总页数】5页(P32-36)
【作者】黄定超;樊兴;郭铭
【作者单位】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武汉,430074;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武
汉,430074;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武汉,43007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V279
【相关文献】
1.基于四元数法的舰载无人机回收系统测高技术研究 [J], 高志峰
2.舰载无人机干扰载荷转发干扰技术研究 [J], 李楠;张振武
3.飞翼布局舰载无人机自主着舰技术研究 [J], 刘慧英; 田征戈; 张笑宇; 郭慧娟
4.舰载无人机作战使用及关键技术研究 [J], 肖旷明;于鹏宇
5.基于机载视觉的舰载无人机自主着舰引导技术研究 [J], 刘刚;刘晓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美舰载无人机MQ-25航母适配性研究

美舰载无人机MQ-25航母适配性研究

美舰载无人机MQ-25航母适配性研究陈松云1,王 达2,戚艳嘉2(1. 海军装备部综合计划局信息保障室,北京 100036;2.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四研究所,北京 100101)摘要: 美国国防部联合需求审查委员会批准确认了航母舰载无人机系统(MQ-25)的项目需求,该项目明确了2个技术需求:航母适配性和空中加油。

本文介绍MQ-25项目的基本情况,并分析美国海军在MQ-25项目中的采办策略。

关键词:MQ-25;航母适配性;空中加油;采办策略中图分类号:TB56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2 – 7649(2019)05 – 0154 – 04 doi:10.3404/j.issn.1672 – 7649.2019.05.033Research on U.S. aircraft carrier adaptability of ship-borneun-manned aerial vehicle MQ-25CHEN Song-yun1, WANG Da2, QI Yan-jia2(1. Naval Equipment Department Integrated Planning Bureau Information Support Office, Beijing 100036, China;2. The 714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Beijing 100101, China)Abstract: The Joint Requirements Oversight Council (JROC) authorized the requirement of aircraft carrier ship-borne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MQ-25) system program, which confirmed two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ircraft carrier adaptability and air refueling. The fundamental condition of MQ-25 program i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acquisition strategy of U.S. navy is analyzed as well.Key words: MQ-25;aircraft carrier adaptability;aerial refueling;acquisition strategy0 引 言2017年7月,美国国防部联合需求审查委员会(JROC)最终批准确认了航母舰载无人加油系统(代号MQ-25)的项目需求。

基于机载视觉的舰载无人机自主着舰引导技术研究

基于机载视觉的舰载无人机自主着舰引导技术研究

第 39 卷
平滑物体边界。形态学闭运算通过先膨胀后腐蚀的方 式实现,闭运算可以填充图像中的细小孔洞,连接邻 近物体。 4)利用 Canny 算子检测地标图像边缘,并进行拟 合,得到清晰的地标图像边界。 Canny 边缘检测算子 对边缘敏感,但同时又有效地抑制噪声,是常用的边
图 1 总体方案设计框图 Fig. 1 Block diagram of overall scheme design
1 无人机自主着舰引导方案设计
无人机自主着舰的总体方案如图 1 所示。舰载无 人机自主着舰技术需要结合 GPS/INS 导航系统和视觉
收稿日期 : 2017 – 08 – 20 作者简介 : 刘刚 (1981 – ) ,男,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信
关键词: 舰载无人机 ;视觉导航 ;自主着舰 中图分类号: V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 7649(2017)10A – 0189 – 03 doi: 10.3404/j.issn.1672 – 7649.2017.10A.064
Research on automatic landing technology of shipboard uav based on computer vision
干扰,但是计算结果误差会累积。全球定位系统采用 多颗卫星来实现目标的定位,但是 GPS 信号易受外界 环境干扰,因此单独使用 GPS 系统不足以满足无人机 导航要求。 计算机视觉技术飞速发展,视觉导航技术也逐步 发展。视觉导航通过视觉系统采集实时图像,再利用 图像处理技术对图像进行处理,通过对特征的提取和 匹配,可计算出无人机的姿态,进而为飞控系统提供 导航参数。相对于其他的导航技术,视觉导航具有很 多 优 点 : 1) 获 取 外 界 信 息 量 大 , 2) 抗 干 性 能 力 强 , 3)体积小、重量轻。

基于舰载无人机的舰船毁伤评估信息获取问题研究

基于舰载无人机的舰船毁伤评估信息获取问题研究

基于舰载无人机的舰船毁伤评估信息获取问题研究一、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相关研究回顾- 研究内容和目的二、舰载无人机的基本介绍- 舰载无人机的定义和分类- 舰载无人机在舰船毁伤评估中的应用- 舰载无人机的技术特点和发展现状三、舰船毁伤评估信息获取问题研究- 舰船毁伤评估的定义和目的- 舰船毁伤评估信息获取的方法和技术- 舰载无人机在舰船毁伤评估信息获取中的优势与挑战四、舰载无人机在舰船毁伤评估信息获取中的应用- 舰载无人机在舰船毁伤评估信息获取中的主要应用场景- 舰载无人机在舰船毁伤评估信息获取中的技术实现和关键问题- 舰载无人机在舰船毁伤评估信息获取中的应用效果和可行性评估五、总结与展望- 研究成果与贡献- 研究局限和不足- 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和重点一、引言舰船在航行、作战过程中可能遭受各种各样的毁伤,从而影响其作战能力和安全性。

为了及时评估舰船的毁伤情况并采取应对措施,需要对舰船毁伤进行全面、精准的评估。

而评估舰船毁伤情况需要获取大量详细、准确的信息,在传统方法中,往往需要带动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难以适应高效快速的作战需求。

随着舰载无人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普及,将舰载无人机用于舰船毁伤评估信息获取成为一种新的可能性。

本论文将围绕着舰载无人机在舰船毁伤评估信息获取中的应用展开深入的研究。

内容将包括舰载无人机的基本介绍、舰船毁伤评估信息获取问题研究、舰载无人机在舰船毁伤评估信息获取中的应用等方面。

本研究旨在探究舰载无人机在舰船毁伤评估中的优势和特点以及解决相关问题,并基于实际应用进行案例分析和评估,为今后舰船毁伤评估信息获取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本章将从研究背景和意义、相关研究回顾、研究内容和目的三个方面对研究背景进行详细介绍。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现代武器装备的不断发展,航空母舰、驱逐舰等舰船的装备和作战能力不断提高,舰船所面临的各种威胁和挑战也不断增加。

在一些高强度战斗和突发事件中,舰船可能会遭受不同程度的毁伤,如火源、爆炸、漏水、冲击等。

舰载无人机系统技术研究

舰载无人机系统技术研究

舰载无人机系统技术研究摘要:在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无人机技术作为风险较低、效率较高的情报侦察和态势感知无人化装备,能够为实际海上作战提供基础的侦察数据和情报信息。

本文主要对目前舰载无人机存在的问题与难点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舰载无人机系统组成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对今后舰载无人机的发展与应用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

关键词:舰载无人机;无人机系统;技术研究舰载无人机系统主要是为海上作战提供基本的船舰周围海域情报获取手段,更好的保障船舰对海上战场环境的态势感知和风险预警。

同时,加强对舰载无人机系统技术的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海军对舰载无人机应用场景和作战效能的研究,为后续海军逐步列装不同量级舰载无人机系统提供技术探索和数据支撑,并进一步丰富海上环境的无人作战研究。

1、舰载无人机系统存在的问题与难点1.1舰载无人机选型问题现阶段,由于我国军用船舰起降平台方面的限制,在对无人机型号的选择过程中,各项指标要求都相对较高,与我国海军舰载平台匹配的无人机型号较少,为了能够选择各项性能和功能都满足舰载应用场景的无人机系统,相关部门需要不断对需求情况和无人机企业进行调研分析,加强对无人机企业自主创新的技术引领。

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舰载无人机型号的选择工作依然面临较大压力,参加选型的无人机型号依然无法完全满足复杂海况条件下的作战使用要求。

1.2舰载无人机起降安全性问题无人机系统在起飞和降落阶段的安全问题是现阶段舰载无人机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因为海军舰载平台尺寸的限制,在无人机降落过程中,安全性问题尤为突出。

根据调查资料的研究结果发现,无人机在回收的过程中,因为飞行或回收故障问题导致的降落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相对较高。

现阶段,舰载无人机起飞方式主要包括滑跑起飞、垂直起飞、弹射起飞和火箭助推起飞等,降落的方式主要包括:滑跑降落、垂直降落、伞降回收、天网天钩回收等。

固定翼无人机多数是依靠伞降回收或天网天钩回收的方式进行,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依靠自身固定翼与多旋翼相结合的气动布局模式可以实现在甲板上垂直起飞和降落,在系统部署和操作使用方面,相对于固定翼无人机具备一定的便利性。

舰载无人机战术控制系统研究

舰载无人机战术控制系统研究
维普资讯
总 。 5 j f 2j ;1 9 2 ) "第 2 (6- × 1
舭 Ll U子 I :雅
S i l t tc E gn eig hp E e r l n ie r e oi n
V‘ 26 No. J I 2
舰 载 无 人 机 战术 控 制 系统 研 究
lv l o nea t n , o o n n o sse te o ea in I K sa d s n e es f l ei i r o e mp e  ̄ t ) tm, p r t  ̄l n o o . r h o n e Ke r s U V, cia o t ls s m , v l o nea t n o eain mo e y wo d : A t t l nr y t l es f t ci , p rt d a c e o e e i r o o
i i n c say frU e eo e e a U V tc i l o t ytm re p rt a l id f h t s e e s r o St d v lp g n rl A a t a nml se i o d r oo e ae' n so e UAV n o n c U d c n e t AV s s i e h
( h aS l Si u d gC r rtnSs m ni e n e ' hlsl eB in 103 ) C i ie h bi i o oao yt sIg er gl ̄,c l t,e i n a p ln p i e , n i l u ni ; ' u j g 006
te 1ss ms T i p p rm d sab e e ci t nO e d v lp n f h e c nUA C , n n lz ste s s m fn t n te h yt e . hs a e a e r f sr i n t e eo me t eAm r a V T S. a d a ay e y t u ci .h i d po h ot i h e o

舰载无人直升机反潜任务载荷应用问题研究

舰载无人直升机反潜任务载荷应用问题研究

舰载无人直升机反潜任务载荷应用问题研究随着航空技术的快速发展,舰载无人直升机在反潜作战中越来越被重视。

舰载无人直升机可以搭载各种反潜任务载荷,如声呐、磁力测深仪、摄像机、雷达等,为反潜作战提供了强有力的辅助手段。

但是,在舰载无人直升机反潜任务载荷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

首先,舰载无人直升机反潜任务载荷应用的控制技术问题。

舰载无人直升机在执行反潜任务时需要稳定地悬停在海面上,对载荷进行准确的测量和采集。

因此,需要采用先进的飞控控制技术,确保无人机在复杂的海洋环境中能够准确地操作载荷。

此外,无人机的通讯系统和导航系统也需要具备高度可靠性和稳定性,以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

其次,舰载无人直升机反潜任务载荷应用的传感器技术问题。

无人机搭载的载荷主要是各种传感器,如声呐、磁力测深仪、摄像机等,这些传感器需要具备高灵敏度和高精度,以确保反潜任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考虑传感器的重量和耐用性,以确保载荷在长时间作战中不受影响。

再次,舰载无人直升机反潜任务载荷应用的数据处理问题。

无人机搭载的各种传感器能够采集大量的反潜数据,这些数据需要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以提供反潜任务决策的依据。

因此,需要具备先进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能够实现对大量数据的高效处理和分析,提高任务的决策效率和精度。

最后,舰载无人直升机反潜任务载荷应用的兼容性问题。

无人机需要兼容复杂多样的反潜载荷,同时还需要兼容不同型号的舰载系统,在实现任务目标的同时,保证载荷兼容性的能力是一个需要解决的大问题。

为此,需要考虑无人机的设计和制造技术,能够实现高度灵活性和兼容性,确保不同型号的反潜载荷能够被快速、准确地搭载。

综上所述,舰载无人直升机反潜任务载荷应用存在着一些技术问题需要解决和克服。

只有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无人机在反潜作战中的作用,为国家安全和海洋权益的捍卫提供更强有力的保障。

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需要明确一下涉及哪些方面。

舰载无人机飞行姿态对无源测向精度影响研究

舰载无人机飞行姿态对无源测向精度影响研究

舰载无人机飞行姿态对无源测向精度影响研究1. 引言介绍舰载无人机(UAV)的种类和应用,测向精度的重要性,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等。

2. 相关技术和理论背景介绍无源测向的基本原理和模型,舰载UAV的特点和优势,飞行姿态对测向精度的影响因素等。

3. 实验设计和方法详细描述实验中使用的舰载UAV型号、无源测向设备、实验场地、试验方案等,列出实验数据采集的参数及测量精度等。

4. 实验结果与分析首先介绍实验数据的采集及处理方式,然后分析不同飞行姿态下的测向精度表现,如方位误差和俯仰误差等;并结合实验结果探讨具体导致测向误差产生的原因和不同姿态测向误差的差异。

5. 结论和展望总结本文进行的研究工作,明确舰载UAV姿态对无源测向精度的影响程度,阐述实验结果对实际应用的意义及未来研究的方向等。

同时,指出实验的局限性,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第1章节:引言】舰载无人机(UAV)作为一种多功能、低成本的机载平台,具有传统载人飞机无法比拟的优势,逐渐成为现代军事和民用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是在无源测向领域的应用,由于其机动灵活、无人驾驶等特点,舰载UAV已成为某些无人测向系统的优选方案,广泛应用于水下、水面和空中目标的定位和导航中。

无源测向技术是依靠目标自身辐射的电磁波、声波及水波等信息提取目标位置信息和状态参数的一种技术。

与被动探测和激光测距等技术相比,无源测向存在成本低、虚拟隐蔽、不破坏隐蔽性等优点。

因此,无源测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领域,如导航、反制、目标搜索、救援等。

无源测向准确度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目标的定位精度以及任务的完成质量,且无源测向的准确度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飞行姿态是舰载UAV无源测向任务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它翻转和旋转的方式,给无源测向 sensors 带来了挑战。

飞行姿态对无源测向精度的影响已经成为热门的研究课题,相关的学术论文和实验研究不断涌现。

因此,为了深入研究飞行姿态对舰载UAV无源测向精度的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实验研究这一课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解决方法,以期在实际应用中提高舰载UAV无源测向的精度和可靠性。

舰载无人机测控系统关键技术大盘点

舰载无人机测控系统关键技术大盘点

舰载无人机测控系统关键技术大盘点1、引言舰载无人机系统按功能划分一般包括飞行器平台、测控与信息传输系统(简称测控系统)、任务载荷系统、舰面综合保障系统、导航飞控系统等。

舰载无人机测控系统作为舰载无人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对舰载无人机的遥控、遥测、跟踪定位和信息传输,主要包括数据链和舰面控制站,其中数据链系统包括测量设备、信息传输设备、数据中继设备等。

无人机测控系统与航天测控系统相比有很大不同,航天测控系统主要针对大气层外的固定轨道飞行器,无人机主要是在大气层内飞行,测控环境复杂,而舰载无人机测控系统相比一般无人机测控系统,面临的测控环境更为复杂,更需要注重测控系统的实时性、互操作性、抗干扰性以及适装性。

本文通过研究舰载无人机测控系统的现有技术和新技术,对舰载无人机测控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综述,主要包括舰载无人机数据链通信技术、舰面测控站技术和天线设计技术。

2、舰载无人机数据链通信技术舰载无人机数据链是一种在舰面测控站、指挥信息系统、无人机之间,采用一种或多种网络结构,按照规定的通信协议和消息标准传递格式化战术信息的数据信息系统。

能够与测控站、无人机系统、指挥系统紧密结合,将地理空间上相对分散的探测单元、指控系统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保证情报、指挥控制、无人机协同等信息实时、可靠、准确地传输,实现信息共享,便于指挥人员实时掌握目标区域情况,缩短了情报获取时间,提高了指挥速度和无人机系统的协同作战能力。

为了适应未来作战任务、无人机平台和任务载荷的发展需求,无人机测控数据链技术在数据传输能力、抗干扰能力、安全保密能力和网络化等方面面临挑战。

2.1 高速率数据传输技术无人机数据链的传输能力一般指下行链路传输速率,主要取决于任务传感器的分辨率、帧速率、数据链的作用范围、设备规模和安装条件等。

国外无人机视距数据链路传输速率一般为1.544Mbps、8.144Mbps、和10.71Mbps,能够满足一般战术侦察和监视的需求。

航母舰载无人机系统发展研究

航母舰载无人机系统发展研究
·37·
无人机
次、大 纵 深、全 天 候、立 体 化 的 侦察监控。 2. 2 空中电子压制和干扰功能
利用搭载的有源干扰机,在 战前或战争中担负电子压制和干 扰的任务。在防空压制中,航母 舰载无人机升空进行干扰,可扩 大干扰距离,增强干扰效果,使 敌舰艇编队防空信息网视听混 淆、判断出错; 大量使用,可使 敌舰艇编队防空系统饱和,达到 压制其 防 空 系 统 的 目 的。此 外, 航母舰载无人机还可携带投掷式 干扰机,准确地将其投放到敌目 标海域。 2. 3 电子诱饵功能
无人机
航母舰载无人机系统发展研究
林 平 佟海鹏 徐海刚
摘 要 航母有人机与无人机 的配合使用大大提升了航母综合作战 能力,航母舰载无人机的发展将成为 未来世界军事热点。以美航母舰载无 人机为例,研究了航母舰载无人机系 统的主要构成、能力要求及研发现状 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航母舰载无人 机的主要功能及应用特点,并探讨了 航母舰载无人机对未来作战的影响及 启示。
4 结束语 在未来作战中,航母舰载无
人机能对作战海域进行大纵深、 多方位、全天候的侦察监控,能 进行及时正确的通信中继和导弹 中继制导,能对敌方目标实施有 效、实时、精确的电磁压制和火 力打击。随着航母舰载无人机综 合作战能力的提高,无人作战将 有可能成为未来海战的一种重要 形式,无人作战飞机将扮演更加 重要的角色。
武器在敌方目标区进行压制、打 击、毁伤、欺骗或干扰; 与特别 作战部队人员通信,进行目标跟 踪和打击; 决定目标坐标并传递 到相应的指挥控制机构; 单个监 控站能有效地同时监视与控制多 个飞行器; 采用自动识别系统界 面。 1. 3 系统研发现状
2011 年 6 月,美海军航空系 统司令部分别向波音、通用原子 航空系统等公司的 4 个行业团队 授予了合同,其目的是对舰载无 人空中监视与打击系统进行概念 验证。2012 年 6 月,通用原子、 洛马、波音、诺格公司 4 家已获 得 美 国 海 军 授 权, 具 体 参 与 UCLASS 研制工作,测试和评估 工作将从 2015 年启动。

舰载无人机作战使用及关键技术研究

舰载无人机作战使用及关键技术研究

舰载无人机作战使用及关键技术研究随着无人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舰载无人机已经逐渐在军事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舰载无人机作战使用及关键技术研究已成为当前军事科技领域的热点之一1.信息收集与侦查:舰载无人机可以搭载各种传感器,包括光学、红外、雷达等,能够搜集到敌方舰船、飞机等目标的情报信息。

无人机携带的先进传感器技术使得侦查能力得到极大提升,为指挥员提供了更加全面和准确的战场态势,有利于指挥决策的制定。

2.目标打击:舰载无人机可以进行精确导航和目标定位,能够对敌方目标进行精确打击,不仅可以对海军力量进行打击,还可以对敌方航空兵力进行打击。

舰载无人机使用弹射、抛投等方式进行起降,保证了无人机的持续作战时间,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执行任务。

3.电子战:舰载无人机可以携带电子战设备,如电子侦察、干扰设备等,对敌方雷达、通信等电子系统进行干扰、侦察,提供电子作战支援。

1.舰载平台设计与集成:舰载无人机需要能够适应海上复杂环境的平台。

舰载平台的设计需要考虑航母或其他舰艇的结构、强度等特点,确保无人机的起降、作战等操作安全可靠。

同时,舰载平台也需要与无人机之间实现有效的集成,确保无人机与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流和操作协调。

2.自主导航与控制:舰载无人机需要具备自主导航和控制的能力,能够自主完成航线规划、自动起降以及避免障碍物等功能。

自主导航与控制的关键在于无人机的传感器技术、代码算法以及有效的数据处理与决策。

3.信息通信技术:舰载无人机需要与指挥中心、其他作战单位实现无缝的信息通信。

有效的信息通信技术能够保持指挥员对无人机的实时控制,为指挥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援。

4.多无人机编队作战:多无人机编队的作战能力能够大幅提升整体作战效能。

因此,关键技术包括无人机之间的协同控制、编队指挥、任务协同等,能够保证无人机编队的高效作战。

5.电力与能源系统:舰载无人机需要长时间的航程和持续的作战能力,因此,电力与能源系统的稳定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舰载无人机的技术特点与作战使用

舰载无人机的技术特点与作战使用

舰载无人机的技术特点与作战使用--------------------------------------------------------------------------------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共装备数百种型号、总数达几万架的无人机,但单独发展并装备海军无人机的却只有约10个国家,它们是美国、以色列、加拿大、德国、英国、法国、俄罗斯、意大利、中国等。

美国海军拥有世界上性能最先进、数量最多的海军型无人机,主要有"先锋"、"掠夺者"、"拓荒者"、"猛犬"、"火蜂"等。

目前美国海军最为看好的有3型:具有持久全天候侦察能力,且作战能力不断得到拓展的"掠夺者"无人机;能为舰炮和舰载作战飞机攻击陆上目标进行实时的火力校正、能引导海军陆战队实施快速攻击,并担负探测和搜寻水雷等任务的"先锋"无人机;监视侦察能力强,能担负海上多种任务的长航时"全球鹰"无人机。

除此还有美国正在研制的"鹰眼"倾转翼无人机。

以色列也是研制舰用无人机的佼佼者,它先后推出了"猛犬"(现为美国海军陆战队使用)、"拓荒者"(为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所购买,此后对其进行了升级改装),以及先后在海湾战争、波黑战争等战争中出色地执行过侦察任务的"地狱星"共轴双旋翼无人直升机。

由加拿大航空航天集团研制、海军与空军共同使用的CL227("哨兵")、CL327、CL427等系列舰载无人直升机(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海花生”),在设计上颇具匠心。

德国的"西莫斯"舰载无人直升机能够垂直起降,主要配备在K-130小型护卫舰上。

法国也为"拉斐特"级护卫舰研制了一型名为"奇观"的舰载固定翼无人机。

舰载无人机搭载CBRN探测器技术研究

舰载无人机搭载CBRN探测器技术研究
发展 的必然 趋势 。
及超 低 空飞行 等 多种 飞行 方式 ,灵活性 更 强 。
舰 船 防 化
2 0 1 5年第 1 期 ,4 0 ^ 4 3
CHEM I CAL DEF ENCE oN S HI PS hi , 4 0 - 4 3
舰载无人机搭载 C B R N探测器技术研究
廉成 强
( 中国船舶 重 工集 团公 司第七 一八 研 究所 ,河北 邯 郸 0 5 6 0 2 7)
( T h e 7 1 8 t h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 C S I C , Ha n d a n 0 5 6 0 2 7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T h e u n ma n n e d a e i r a l v e h i c l e ( UA V) i s c a l l e d t h e a i r r o b o t . UA V c a n mo v e f l e x i b l y wi t h r e mo t e

要 :无人机具备灵活搭载 C C D、C B R N传感器、激光 目 标指示器等特点,可以完成远距 离空中
探测任务。通过分析无人机的特点,结合核生化监测技术的发展 , 提 出未来三防技术发展 的新思路 , 将无人机作为空中平台,搭载适合 的 C B R N探 测器,进行对既定路线的远距 离巡查、定位 、监测等 任务,为海军在该 区域执行任务提供防护依据 。 关键 词:舰载无人机 ;C B R N;核生化沾染 中文分类号:T P 2 1 2 . 9 文献标识码:A
d e t e c t o r s , s u c h a s CCD, CBRN s e n s o r s , l a s e r a i me d i n d i c a t o r s , e t c . T h i s p a p e r p u t s f o r wa r d a n e w p r o p o s a l

舰载无人机作战使用及关键技术研究

舰载无人机作战使用及关键技术研究
无人机可为舰艇炮火和导弹 选定攻击目标 、测定目标参数 , 协助舰载火控系统计算射击诸 元 , 进行目标分析 ; 还可用激光 目标指示器照射目标 ,对激光制 导武器精确制导 。攻击过后 , 可 测定弹着 、校正参数 、检查目标 的毁伤程度 。利用无人机还可转 发情报 、通讯 、导弹控制指令等 信号 , 满足现代海战作战区域广 而产生 的 对 信 息 传 递 、指 挥 控 制 、导弹攻击的更高要求 。
可装载视频放大器 , 增强雷达反 射信号 ; 也可对无人机做特殊设 计 , 再配上适当的电子设备 , 模 拟有人驾驶飞机雷达发射特征的 信号 , 或转发对方雷达信号 , 吸 引对方预警系统 ,实施诱骗 。 2. 4 执行空中作战任务
无人机体积小 , 结构紧凑 , 大量使用模块化的电子设备和微 型武器系统 , 造价仅为有人驾驶 飞机的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几 , 而且不存在人员伤亡或被俘的危 险 , 因此 , 逐渐担负起空中作战 的任务 。执行空中作战任务的无 人作战飞机包括无人战斗机 、无 人轰炸机和无人攻击机等 , 主要 用于发现 、识别和摧毁敌固定和 移动目标 ,用火力压制敌防空力 量以及与空中目标进行格斗 。 2. 5 用作反辐射攻击武器
无人机具有续航时间长 、飞 行高度高 、不易被对方发现与攻 击的特点 。机上可搭载电视摄像 机 、光电 /红外 /紫外 、前视红外 传感器 、激光指示器 、合成孔径 雷达等多种传感器 ,对可能发生 武装冲突 、局部战争的海域进行 长时间的实时侦察 、监视 ; 一旦 发生冲突和战争 , 便可实施多批 量 、大纵深 、全天候 、立体化的 全向侦 察 , 搜 集 敌 方 的 作 战 情 报 , 及时传送到己方舰载或岸基 指挥控制中心 。 2. 2 空中电子压制和干扰
2) 目前各国配署的舰载无 人机的 最 大 负 载 、最 大 活 动 范 围 、最大留空时间等受到一定的 限制 , 因而它们的使用功能比较 单一 , 无法成建制 、成系统地形 成战斗力 ;

舰载无人机系统的战场应用及其关键技术分析

舰载无人机系统的战场应用及其关键技术分析
舰载无人机系统的 战场应用及其关键技术分析
陈 波
本文描述了舰载无人机系统在海战场中可承担的作战任务和通常采用的作 战模式,提出了未来舰载无人机的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构建舰 载无人机系统所需的关键技术。
舰载无人机系统发展概述
无人机 (UAV) 是 “无人驾驶飞行器” 的简称, 又称 “飞行机器人” , 现在通称为无人机系统, 是人工智能技术与飞行器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无人机诞生于 20 世纪 20 年代。最初是作为靶机使用的。20 世纪末至 今,随着信息技术和作战需求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战和网络中心战需 求的发展,舰载无人机系统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进一步的广泛重视。 目前世界上大约有 2 万多架舰载无人机在为各国海军服役。
发射机、海空数据链以及中继转发等设备。 3)导航载荷 导航载荷用于舰载无人机的自动 / 自主导航控制,主要载荷有自 动驾驶仪、差分 GPS 导航仪、惯性导航仪、星际导航仪等。 4)电子对抗载荷 电子对抗载荷用于电子战和电子干扰,主要有有源 / 无源干扰机、 电子支援设备、雷达干扰装备、通信干扰装备、雷达诱饵等。 5)武器系统载荷 武器系统载荷包括目标指示装置和各类型弹药。前者包括激光照 射器和测距器、激光指示器;后者常见的有激光制导炸弹,机载导弹、 灵巧炸弹、反辐射导弹、轻型激光器等。 6)运输载荷 运输载荷主要执行空中投送和补给任务,装备包括运输吊舱、挂 钩装置及伞降设备。 随着舰载无人机作战使命的扩展和技术的发展,任务载荷的种类 和性能也在不断扩展。朝数字化、多功能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
05 / 2013 / China Computer&Communication
171
Application
内对己方兵力实施掩护等。
应用

舰载无人机对低空目标预警配置方法研究

舰载无人机对低空目标预警配置方法研究

舰载无人机对低空目标预警配置方法研究I. 引言- 背景介绍- 研究目的和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II. 舰载无人机低空目标预警配置方法概述- 舰载无人机的特点- 低空目标预警的基本概念- 舰载无人机低空目标预警配置方法的特点III. 舰载无人机低空目标预警配置方法分析- 物理性能分析- 任务需求分析- 配置方案确定IV.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实验设计介绍- 实验数据采集-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V. 结论和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 研究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和建议VI. 参考文献I. 引言舰载无人机作为一种新型的作战平台,近年来迅速发展。

在军事领域,舰载无人机已成为海上军事力量发展的重要趋势。

低空目标预警是现代海军打击战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避免未知威胁的发生,提高作战实力和安全性。

因此,对舰载无人机对低空目标预警配置方法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旨在研究舰载无人机对低空目标预警的配置方法,分析其特点和优劣,探讨如何在实际应用中充分发挥其作用。

此外,本论文还将对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对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先介绍舰载无人机的概念和特点,然后重点探讨其在低空目标预警任务中的应用。

最后,我们将总结现有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研究的展望和建议。

II. 舰载无人机的特点舰载无人机是一种通过远程控制或自主飞行的无人机,可以进行侦查、侦察和攻击等任务。

与传统的有人驾驶的飞机相比,舰载无人机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1)舰载无人机无需搭载人员,可以在各种极端环境下执行任务,避免人员伤亡和损毁飞机的风险。

(2)舰载无人机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可以根据任务需要进行不同的装备和应用,包括传感器、探测器和武器等。

(3)由于舰载无人机可以通过远程控制或自主飞行,因此其飞行时间可以更长,避免了人员换班和飞机加油的限制。

(4)舰载无人机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侦察性能。

舰载无人机作战使用研究

舰载无人机作战使用研究

的发 展 提 出相 关建 议 。
【 关键词 】 无人机 ; 舰载
O 引 言
军 队 的 广泛 应 用 。 舰 载 无人 机 向全 世 界 展 示 了用 于 海 战 的广 阔 前 景 , 各国一系列的研制计划纷纷 出台. 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舰载无人机 可 将成为未来武器系统中不可替代 的重要组成部分 。 舰 载无 人机为舰艇和海上编 队实施 远程精确打击 和完成 人员不 易 接 近 的战 场 任 务 提供 了新 的手 段 .而 且 可 以与 舰 载 C 系 统 形 成 一
猎人
哨 兵
4 舰 载 无 人 机 系统 的 发 展
41 加强信息系统综合集成 . 无 人 机 系统 的上 舰 要 从 整 个 军 事 大 系 统 出 发 , 调 与 海 战 场 信 息 强 我 国无人机发展 也有多年 了,已形成多型号无 人机装备部队 , 并 系统的综合集成 , 制定海上无人机整体发展规划 , 立统一管理机制 。 建 且 有少 量 出 口 , 就 目前 而 言 与 世 界 发 达 国家 无 人 机 技 术 相 比差 距 还 但 通过海战场的统一 的信 息标准 , 使用统一 的通 信指挥系统 , 使无人机 是非 常 明显 , 是 无 人 机 搭 载 上 舰 , 是 空 白 , 需 加 大 投 入 大 力 发 特别 仍 仍 和 其 它 武 器 系 统 构 成 一 个有 机 的 整 体 , 分发 挥 各 自优 势 . 成 远 远 充 形 展。 高 于 单个 系统 的战 斗 力 。
舰 载 、 翼 旋
20 0 30 0
4 0
】7 6 16 9
l0 3
侦察监视 侦察监视
侦 察 监 视
对 目标信息进行预处理 , 进行 初步 的判别和判断。 34 电磁 干 扰 问 题 . 无 人 机 失 事 最 通 常 的 原 因是 电磁 干 扰 问 题 , 同样 的 电磁 干 扰 对 军 舰 来 说 也 是 一 个 极 为严 重 的 问题 。 因此 , 舰 载 无 人 机 执 行 任 务 的 全 在 过 程 中 , 要 在 其 活 动 范 围 内 已方 军 舰 采 取 恰 当 的发 射 控 制 措 施 。 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国内外无人机应用与发展
从2 0 世纪5 0 年代美国研制系列无人靶机开 始, 无人侦察机、 无人作战机、 综合无人机相继问 的信息资源和兵力资源。 世, 包括侦察、 干扰、 反辐射、 诱饵、 通信、 指控等各 个领域。 到目 前为止, 全世界装备军队的 无人机超 2 无人机特点 过2 J 种. X ( 总数达两 万多架, 约有3 0 多个国家和地 区从事研究和生产军用无人机, 其中 美国、 以色列 无人机及其军事应用发展迅猛, 在某些方面有 和俄罗斯三国处于领先水平。 逐渐替代有人机的 趋势, 这是由于它具有有人机无 无人机搭载上舰始于美国。1 84年, 9 美海军 法比 拟的一些优点。它与有人机相比, 具有以下 , 在“ 关岛“ 号两栖攻击舰上装备了多架以色列的 特点: “ 猛犬” 轻型侦察机, 继之, “ 先锋” 、 “ 掠夺者” 、 “ 全 ( )无人驾驶, 1 安全性高。这是无人机最根本 球鹰” 等型无人机先后装备上舰, 组构成舰载无人 随载舰在海湾、 科索沃、 的特点。 它可以 在及其危险的 地区执行作战任务, 机系统。这些无人机系统, 在恶劣气候条件下或在有核、 生物、 化学作用的危 阿富汗、 伊拉克战争中, 执行了大量的空中侦察、 目 害区 工作, 并且能昼夜长时间连续飞行。 标指示、 战损评估和直接攻击等任务, 取得了相当 ( 2 ) 造价便宜, 使用费用低。一般中、 小型的 的战果。另外, 美国已开始了潜艇使用无人机的研 无人机造价都低于 1 0 万元. 而有人机则均在千万 制工作。 元以上。此外, 无人机在驾驶员培训和后勤保障等 我国无人机发展也有多年, 已有多型无人机装
・ 通信 中继
樊 兴等: 舰载无人机系统技术研究
电子技术学术论文集
200 6 年 8 月
主起飞、 降落及全自主飞行控制能力; 在执任务时 无法性灵活地自 动规避目 标, 同时还存在防撞措施 不完善, 自 主敌我识 别能力差等问题。 ・ 气候条件影响的问题 与有人飞机相比, 无人机适应恶劣天气条件的 能力较弱, 尤其是中、 小型无人机在海上多变的环 境中, 容易受到结冰以 及大风等问题的困扰。 ・ 信息处理的问题 无人机在实施侦察的 过程中, 能获取的 信息量 巨大, 机上设备难以从中获取有用信息, 实时下传 又会加重通信的负担, 事后处理又会贻误战机, 因 此信息处理问题是无人机系统研制中要关注的重
目 前无人机的 通信依靠数据链和卫星, 但通信 容易受到干扰, 通信距离也制约着无人机的 作战半 径, 同时海上作战的主要通信手段也是这些, 通信 带宽不足将使载舰指挥人员无法及时获取最新的 侦察信息, 使无人机的使用效能大打折扣。 机载设备的冗余备份和可靠性问题 无人机价格低廉. 结构简单, 基本上没有备份 的机械和电子系统, 自 修复能力弱, 一旦发生故障 将无法完成作战任务, 甚至坠毁。
样的 硬件 设备和通用的 支持软件, 与舰载C , 1 系统 连成一体化系统, 共享舰载C 3 I 系统及其网络系统
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
2 0 0 6年 学 术 年 会
电子技 术学术论 文奥
舰载无人机的通信中继功能是利用无人机还 可转发情报、 通讯、 导弹控制指令等信号, 满足现代 海战作战区域广而产生的对信息传递、 指挥控制、 导弹攻击的更高要求。不仅能实时沟通战场前沿 与后方之间的 信息传输, 还能为超视距攻击导弹进 行攻击制导, 降低导弹发射时对目 标信息精度的要 4 海战场中舰载无人机的作用 求, 改变导弹攻击的模式, 提高导弹攻击的效能。 ・ 用作反辐射攻击武器 1 世纪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基本特征 2 在舰载无人机具 有飞机和导弹的双重特点, 可以 是信息化, 强调和依赖信息能力, 未来军事力量的 自 动搜索和攻击目 标, 可用自 身或携带的 反辐射导弹 较量集中在获取制信息权。海军舰只作战的困难 方雷达、 通信指 挥设 备. 摧 毁其 作战系 统。 在于 舰艇本身获取战场情报的手段及作用距离有 攻击敌 ・ 其他作用 限, 难以 获得较完整的战场信息, 舰载导弹难以发 目 前国外还在研制用于发现、 识别和摧毁敌固 挥其最大效能; 而依靠卫星或舰载机提供目 标信 标, 用火力压制敌防空力量以 及与空中 息, 存在着不能随机指定目 标区域、 不能实时接收、 定和移动目 标进行格斗的无人作战飞机, 以及用于未来海战 不能获得连续而系统的情报、 目 标信息精度不够以 目 后勤保障能力及登陆作战的 无人空中运输机等。 及需要考虑机载人员安全等问题。随着电子产品 中 的性能不断提高, 体积和重量的不断减少, 使舰载 无人机在有限的载荷下能提供更多的功能和更强 5 无人机上舰存在的问题与难点 的战斗力, 能够执行多种作战任务。 ・ 侦察与战损评估 ・ 舰载无人机选型问题 无人机可搭载电视摄像机、 合成孔径雷达、 各 目 前由于载舰起降平台的限制, 对无人机的选 种光学传感器、 激光指示装置等多种传感器, 可对 型要求很高, 国内 外海军还没有装备一型非常适合 战场进行长时间的实时侦察、 监视。 其具有造价 中小型水面舰艇的无人机。固定翼无人机回收困 低、 续航时间长、 飞行高度高、 不易被对方发现与攻 难, 而旋转翼无人机难以满足海上大范围 作战的需 击以 及无人驾驶等特点, 可在战场上实施多批量、 要, 倾转旋翼无人由于 在发动机倾转时可能意外熄 大纵深、 全天候、 立体化的 全向侦察, 搜集敌方的作 火, 造成飞机的坠毁, 因此选型问题是无人机上舰 战情报, 及时传送到己方舰载或岸基指挥控制中 需要解决的 一个最迫切的问题。 心, 为指挥员实施目 标打击和战损评估提供依据, ・ 起飞降落的安全性问题 同时达到了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的目的。 起飞降落的安全性问题是目 前舰载无人机的 , 电子千扰 主要问题之一, 由于受平台尺寸的制约, 降落的安 无人机可搭载有源干扰机, 在担负战场电子 全性间题尤为突出。有资料表明, 无人机回收过程 压制和干扰的任务。在防空压制中, 无人机升空 的 故障数占 无人机整个执行任务故障数中的8 0份 进行千扰, 可扩大干扰距离, 增强干扰效果, 使 以上。目 前舰载无人机起飞方式包括: 空中起飞、 敌方防空信息网视听混淆、 判断出错; 大量使 弹射起飞、 火箭助推起飞和垂直起飞( 旋翼机) 等。 用, 可使敌防空系统饱和, 达到压制其防空系统 着舰方式包括: 伞降回收、 张网回收、 空中回收和垂 的目的。无人机飞临敌上空或附近空域时, 可对 直着陆等。目 前固定翼无人机大部分是靠阻拦网 预设频率或频段实施千扰, 也可利用机上设备进 或伞降回 收, 容易带来安全隐患, 回收技术已成为 行实时侦察干扰。 影响舰载无人机技术发展的 关键之一, 能否安全可 ・ 指示和引导 靠实现自 动回收也成为评价舰载无人机性能好坏 无人机可为舰艇炮火和导弹选定攻击目 标、 测 的重要指标。 定目 标参数. 协助舰载火控系统计算射击诸元, 进 ・ 无人机的智能化问题 行目 标分析; 还可用激光目 标指示器照射目 标, 对 由于 受到平台尺寸的约束, 无人机的自 动化和 激光制导武器精确制导。攻击过后. 可测定弹着、 智能化程度不高, 尤其是中、 小型无人机不具备自
方面的费用也远远低于有人机。 ( )小巧轻盈、 3 适应性强。目 前在役的 无人机 翼展多在 1 0M以内, 重量多在s oK G以内, 发射方 式灵活, 所需场地小, 另外回收可采用伞降或拦截 网等方式, 较之有人机简单、 灵便得多, 这为部队 灵 活机动的军事行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 4 ) 机动性高、 隐蔽性好。无人机尺寸小, 结 构设计时可大面积采用雷达反射特征与红外辐射 特征小的材料制造, 在结构与总体布局上多采取 “ 隐形” 措施; 采用的小型发动机噪声小。同时无 人机不需要考虑人的承载能力, 过载可以大于出 4 .使机动性高于 G 有人机。
要问题。 ・ 通信问题
图 1 舰载无人机系统组成框图
7 舰载无人机系统设备选型
7 . 1 飞行器 目 前无人机按尺寸可分为大、 中、 小型三类: 小型。指总重不超过5 0 磅( 2 2 7 公斤) 、 翼展 在2 0 英尺( 6 , 1 米) 以内、 作战高度低于1 侧 洲 力英 尺( 3 仍0 米) 、 飞行速度在 1 0 节以内的无人机。 这类无人机一般用于满足战术需求。 中型。 指总重在5 ) ̄ X ( 5 1 , 1 ) 磅( 2 2 7 一 2 7 2 0 公 斤) 、 翼展在2 0一 印英尺( 61 、 8. 1 3 米) 、 作战高度 在1 。 ) 刀 ̄ 3 ( X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英尺( 加印 一 15 9 0 米) 、 飞行速度在 2 ] 节以内 ( 5 的无人机。这类无人机一般用于战术交 战, 同 时也可以 用于战区 作战 或满足战略 需求。 大型。 指总重超过5 侧 刃磅( 2 70 2 公斤) 、 翼展 超过印英尺( 8. 1 3 米) 以内、 作战高度超过2 5 仅 幻 英尺( 7 6 5 米) 2 、 飞行速度超过 2 50 节的无人机。 这类无人机一般用于战区作战或满足战略需求。 一般情况下驭护舰搭载小型无人机. 而大中型 无人机以 航母为 起降平台。 舰载无人机的起降 目 前是困扰无人机战斗使 用的一个问题。固 定翼飞机具备飞行速度高, 作战 半径大等特点, 但其在小型舰艇平台上起飞、 降落 比 较困难; 垂直起降无人机由于对载舰平台的要求 低而 适合各型军舰使用。美国海军提出适应海上 应用的舰载无人机首先应具备垂直起降功能。该 无人机可分为直升机型、 倾转旋翼型和特殊改造的 固 定翼型无人机三种。 其中, 后者又按改造的 不同
备部队, 并有少量出口 。目 前, 我国无人机搭载装 舰的 技术条件, 可以说基本具备, 但其技术水平及 其在军事上的应用, 与世界先进国家无人机的技术 水平和应用相比, 差距非常明显。 特别是无人机及 其应用系统搭载上舰, 仍为空白, 这不能不说是我 国海军现代化建设的一个严重的缺项。
校正参数、 检查 目 标的毁伤程度。
关键词 无人机二 舰载 ; 战斗平台
1 引言
为了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需建 设具有高度机动能力和毁伤力的信息化平台。 海军信息化平台. 主要是指参加海战的各种舰 艇和空中飞行器。这些平台作为作战资源载体, 装 有获取战场信息的 传感器、 精确处理与利用战场信 息的信息处理与指挥控制系统、 综合通信系统、 武 器系统和指战人员。 无人机的搭载装舰, 将给舰艇和海上编队提供 了一种低风险、 高效费比的战场感知战斗平台, 给 舰艇和海上编队实施远程精确打击和完成有人运 载器不宜接近的战场任务提供了新的手段。同时 无人机的 舰面控制系统, 可与舰载C 3 I 系统采用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