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规划设计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规划设计复习提纲
绪论
园林规划:是综合确定安排园林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主要内容、基础设施、空间综合布局、建设分期和投资估算的活动。

园林设计:使园林的空间造型满足游人对其功能和审美要求的相关活动 * 设者,陈设,设置,筹划之意;计者,计谋,策略之意。

依据:科学依据社会需求功能要求经济条件原则:经济适用美观
第一章
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1、按园林基址和开发方式: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
2、按园林布置形式:自然式规则式
3、按园林隶属关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4、按地域: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巴蜀园林西域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 1、生成期
2、转折期
3、全盛期相当于隋、唐。

4、成熟时期(两宋到清初)及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北宋山水宫苑 & 元、明、清宫苑
中国近、现代园林梗概:封闭的、古典的体系→开放的、非古典体系
中国现代公园基本情况 1. 按服务半径和管理体制分:全市性公园 + 区域性公园
2. 按公园性质分:综合性公园 + 专类公园
中国现代公园主要特点 1. 群体结构:以新型公园为主(1949后),也包括历史性园林。

2. (园景)创作手法:继承 + 创新①绝大多数新公园采取自然山水园形式;
②西方园林中植物造景手法得到运用③出现了大批神似传统形式的现代园林建筑。

3. 地方风格
第二章
世界园林三大系统:东方系园林西亚园林欧洲系园林
日本古代园林特色:1、枯山水特点:无水似有水、无声寓有声,含蓄而洗练。

2、回游式布局就是利用迂回曲折的游赏路线,层层深入游园赏景,一般用于比较大型的日本园林。

* 是文人园的构图技巧。

3、山石、池水、林木、建筑等的特色
古埃及与西亚园林 1、古埃及墓园、园圃
2、西亚地区的花园:伊甸园——“天国乐园”悬园——“空中花园”
3、波斯天堂园及水法
欧洲古代园林
一、古希腊、罗马、意大利、西班牙园林
(一)古希腊庭园、柱廊园:1、公元前3世纪,希腊哲学家伊璧鸠鲁在雅典建造了历史最早的文人园。

2、三种柱式: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

(二)罗马古庄园:哈德良山庄最为典型。

(三) 意大利庄园:
1.文艺复兴初期的庄园(台地园):以美提契庄园为代表。

2.文艺复兴中期的庄园最早的植物园:威尼斯城市国家的伯图阿大学,在1545年时由彭纳番德教授设计。

巴洛克式庄园:不求刻板,追求自由奔放,并富于色彩和装饰变化,形成了一种新风格。

典型:埃斯特庄园(李果里渥设计)
3.文艺复兴后期的庄园:巴洛克式建筑风格已成定法,反对古典主义艺术,而要求艺术更加自由奔放。

特点:(1)极力追求主题的表现,造成美妙的意境。

(2)有些庄园过分雕琢,对四周景色照顾不够,格局上欠和谐。

二、法兰西园林
凡尔赛宫苑:西方造园史上最为光辉的成就。

主要设计师有法国著名造园家勒诺特、建筑师勒沃、学院派古典主义建筑代表孟萨等。

三、英国园林
(一)英格兰传统庄园1、“杜特式”庄园:又称为“疏林草地风光”2、“台丘”
(二)英格兰整形园刻意追求几何图形的整齐植坛,而使造园出现了明显的人工雕饰。

(三)英格兰的自然风景园园林师W.肯特运用自然手法改造了白金汉郡的斯托乌府邸园,形成了“自然风景学派”
外国近代、现代园林
* 外国近代、现代园林沿着公园、私园两条线发展。

一、公园的出现与发展
* 19世纪中叶,欧洲及美国、日本开始规划设计与建造公园,标志近代公园的产生。

* 如美国纽约的中央公园;日本大坂的住吉公园,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等。

* 现代世界各国公园,除开辟新园、古典园林、宫苑外,主要是由国家在城市或市郊、名胜区专门建造的国家公园或自然保护区。

* 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的特点:①面积很大,规模恢宏;②具有独特代表性的自然环境;③其功能多种多样
二、城市绿地 F.L.奥姆斯特德
三、私园的新发展英国的私园是近现代西方私园的典型。

四、世界园林发展的总趋势 1.既保持传统,又互相借鉴。

2.综合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艺术手段。

3.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结合。

4.多学科的综合。

第四章
园林构成要素: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工程设施
自然景观要素:①山岳风景景观②水域风景景观③天文、气象景观④生物景观
历史人文景观要素:①名胜古迹景观②文物艺术景观③民间习俗与节庆活动④地方工艺、工业、生产观光及地方风味风情
第五章
园林艺术基本原理:内容和形式,艺术构思、总体布局,创作手法,形式美构图原理
园林美的属性和特征: 园林属于五维空间的艺术范畴:一曰长、宽、高、时间空间和联想空间(意境)
二曰线条和时间空间、平面空间、静态立体空间、动态流动空间和心理思维空间 形式美法则 外形式:材料、质地、体态、线条、光泽、色彩和声响等; 内形式:组织的结构形式或结构特征。

* 形式美具有的共同性、相对性和差异性。

形式美法则与应用 * 形式美的规律性,即所谓法则。

<P104/——P125/>
1.多样统一法则 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其主要意义是要求在艺术形式的多样变化中,要有其内在的和谐与统一关系。

多样而不统一,必然杂乱无章;统一而无变化,则呆板单调。

2.整齐一律 形式美的基本规律。

指景物形式中多个相同或相似部分之间的重复出现,或是对等排列与延续,创造庄重、威严、力量和秩序感。

3.参差律 指各风景要素和要素中的各部分之间,有秩序的变化与组合关系。

4、均衡法则 (1) 静动态均衡
(2) 动态均衡 又称动势均衡、不对称平衡。

① 构图中心法 强调一个视线构图中心,使其他部分均与其取得对应关系。

② 杠杆均衡法 又称动态平衡法。

使不同体量或重量感的景物置于相对应的位置。

③ 惯性心理法 或称运动平衡法。

如一般认为右为主(重),左为辅(轻),故鲜花戴在左胸较为均衡;
人右手提物身体必向左倾,人向前跑手必向后摆。

5. 对比律 强烈对比:强调差异的对比美;微差对比:追求谐调中的差异美。

6、 和谐法则 达到谐调效果的几种方法:
(1) 相似协调法 指形状基本相同的几何形体、建筑体、花坛、树木等,其大小及排列不同而产生的协调感。

(2) 近似协调法 也称微差协调。

指相互近似的景物重复出现或相互配合而产生协调感。

(3) 局部与整体的协调 局部景区景点或景物的各种组成部分与整体的协调。

7. 比例律:某景物整体与局部间存在着的关系,是合乎逻辑的必然关系。

黄金分割:点C 把线段AB 分成AC 和BC ,如果 ,那么称线段AB 被点C 黄金分割,点C 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 AC 与AB 的比叫做黄金比。

如古希腊时期的巴台农神庙 黄金矩形:宽与长的比是黄金比的矩形
8. 尺度法则:(1)单位尺度引进法 (2)人的习惯尺度法 (3)景物与空间尺度法
(4)模度尺设计法 运用好的数比系列或被认为是最美的图形作为基本模度。

9、 节奏与韵律法则
10.主从律 又称主次。

有主有次,以次辅主的创作方法。

* “有宾无主则散漫,有主无宾则单调、寂寞” 。

11.整体律 取得整体性的方法有:分隔与联系法、主次分明法、层次联系法、形体对位法等。

园林造景艺术手法:<P129/> 主景与配景;抑景与扬景;实景与虚景;夹景与框景;前景与背景;俯景与仰景;内景与借景;季相造景
园林空间艺术布局
一、静态空间艺术构图 静态空间艺术是指相对固定空间范围内的内外审美感受。

静态空间艺术构图: 1.风景界面与空间感 风景界面是由天地及四周景物构成的。

2.静态空间的视觉规律 (1) 最宜视距 (2) 最佳视域 (3) 三远视景
<P130/——P135/> (4) 静态空间尺度规律 (5) 花坛设计的视角视距规律
* 一般认为室内视距L=展品高度H ×2为宜;而到室外草坪广场上布置展品则L= 3.7(H-h)为宜(h 为人视点高)
* 人的视距为D ,四周的景物高为H , D /H=1,给人以室内封闭感;D /H :2-3,给人以庭院亲切感;D /H=4-8,给人以空旷开阔感。

二、动态序列的艺术布局 <P135/——P139/>
园林对于游人来说是一个流动的空间,一方面表现为自然风景的时空转换,另一方面表现在游人步移景异的过程中。

(一) 园林空间的展示程序
1.一般序列 两段式(从起景逐步过渡到高潮而结束) & 三段式(分为起景一高潮一结景三个段落)
2.循环序列 各序列环状沟通,以各自入口为起景,以主景区主景物为构图中心。

以综合循环游憩景观为主线以方便游人,满足园林功能需求为主要目的来组织空间序列。

3.专类序列: 以专类活动内容为主。

植物园多以植物演化系统组织园景序列,或以自然生态群落景观形成其特色。

(二) 园林道路系统布局的序列类型 园林空间序列的展示,主要依靠道路系统的导游职能。

(三)风景园林景观序列的创作手法
* 风景序列的主调、基调、配调和转调 以植物景观要素为例如下: 基调:作为整体背景或低色的树林 主调:作为某序列前景和主景的树种 配凋:配合主景的植物 转调:处于空间序列转折区段的过渡树种
① 风景序列的起结开合 ② 风景序列的断续起伏 ③ 园林植物景观序列的季相 ④ 园林建筑群组的动态序列布局
园林色彩艺术构图: 色彩的感觉 (温度感 胀缩感 距离感 重量感 面积感 兴奋感) & 色彩的感情 园林色彩构图:指组成园林构图的各种要素的色彩表现
* 归纳为三大类:①自然山水和天空的色彩 ②园林建筑和道路、广场、假山石等的色彩 ③园林植物的色彩
* 园林中色彩要有主有次,有统一也有变化,尤其是对比色的运用
第六章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基本原则: 1、满足城市绿地性质和功能的要求。

2、园林植物造景要与园林绿地总体布局相一致,与环境相协调。

3、根据植物本身的生态习性和栽植地点的环境条件选择适当的植物种类。

4、要有合理的密度。

5、考虑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和色香形的统一和对比。

树木造景设计 : 自然式配置 & 规则式配置 树木的株数组合
1、一株(孤植) 单一栽植的孤立木,作为园林绿地空间的主景树、遮荫树、目标树等,主要表现单株树的形体美。

孤植树种如果选择适当,
AC BC AB AC
配置得体,就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首先,应该选择体形高大、枝叶茂密、树冠开展、姿态优美的树种。

选择观赏价值较高
的树种。

选择适生、健壮、长寿、病虫害少的树种。

2、二株两株树对植或相接栽植,用在建筑物的前面、大门前左右对称栽植或点缀绿地。

如用两株或两丛树分别按一定的轴线左右对称的栽
植称为对植。

对植多在公园、大型建筑的出入口两旁或纪念物、蹬道石级、桥头两旁,起烘托主景的作用,或形成配景、夹景,
以增强透视的纵深感。

作为对植的树种,只要外形整齐、美观,均可采用。

对植树多用在规则式绿地布置中。

要求树种和规格
大小相一致,两树的位置连线应与中轴线垂直,又被中轴线平分。

3、三株三株树成丛栽植。

4、五株用五株树以上组合。

5、聚栽用五株以上的树木进行各种组合。

另外,按一定的构图方式把一定数量的观赏乔、灌木自然地组合在一起,统称为丛植。

既赏其群体美,也赏其个体美。

6、群植将较大数量(20-30株)的乔、灌木按一定构图方式栽在一起。

7、纯林以单一的树种成片地栽植在大面积地块上。

8、混交林两种以上的树种成片地栽植在大面积地块上。

树群可作主景或背景使用,两组树群相靠近还可以起到透景、框景的作用。

规则式组合
1、一列直线状
2、一列曲线状
3、二行植
4、环状植
5、围植
6、境栽在栽植地的外缘连续列植。

7、自由栽植自由变形复合形态线状列植。

8、模样栽植有栽植地的外形模样变化设计、内部的艺术肌理模样组合和绿地复合总体外形的艺术肌理模样组合。

* 按照一定株行距成行栽植乔、灌木称为行列植。

在景观上较整齐、单纯而有气魄。

自然式组合:丛植 & 群植
轮廓表现 1、水平型 2、凸型 3、凹型 4、斜型:空中的树冠线呈左高右低或者是右高左低的状态。

5、水平+凸型:以上水平型和凸型相结合的型态式样
6、凸连续型
7、水平间断型
8、波型凹型与凸型相互连续呈波状的式样。

断面构成两层:主要由上、下两层树木组合,也含草坪地被,用于小规格地块上。

四层:由乔木、灌木、亚乔木、草本植物等四层组合而成。

三层:以上四层中缺少一层,用三层栽植组合。

二层:二层栽植组合。

一层一层植被,或者树林,或者草坪地被。

草本花卉植物造景设计
花池:草坪花池花卉花池综合花池(花池中既有毛毡图案,又在中央部分种植单色调低矮的一二年生花卉)
花坛:外部平面轮廓具有—定几何形状,种以各种低矮的观赏植物,配植成各种图案的花池。

* 根据设计的形式不同,可分为独立花坛、带状花坛、花坛群。

独立花坛:内部种植观赏植物,外部平面具有一定几何形状的花坛,又作为局部构图的主体
长轴与短轴之比一般以小于2.5为宜。

多布置在公园、小游园、林荫道、广场中央、交叉路口等处,游人不得人内。

带状花坛:以树墙、围墙、建筑为背景的长形带状花坛又称境栽花坛。

花坛群:由许多花坛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构图整体称为花坛群。

在花坛群的中心部位可以设置水池、喷泉、纪念碑、雕像等。

常用在大型建筑前的广场上或大型规则式的园林中央,游人可以入内游览。

* 因种植的方式不同,又可分为花丛花坛和模纹花坛。

模纹花坛:毛毡模纹花坛:在花坛中用观叶植物组成各种精美的装饰图案,表面修剪成整齐的平面或曲面,做成毛毯一样的图案画面浮雕模纹花坛:在平整的花坛表面修剪具有凹凸浮雕花纹
花境:介于规则式和自然式构图之间的一种长形花带。

从平面布置来说,它是规则的,从内部植物栽植来说则是自然的。

屋顶花园种植设计形式:地毯式、花圃式、自然式、点线式、庭院式
种植床(台)设计:1、土层厚度种植床(台)布局 2、屋顶花园植床构造 3、屋顶植床排水坡度与管道排水系统
草坪设计从草坪与树木的组合关系划分 1.空旷草坪 2.闭锁草坪 3.开朗草坪 4.稀树草坪 5.疏林草坪 6.林下草坪
水生植物造景设计原则:1、水生植物占水面比例适当 2、因“水”制宜,选择植物种类 3、控制水生植物生长范围
第九章
公园系统分类:分散式公园绿道式(联络式)环状绿带式放射状绿地放射环状式分离绿地式
公园规划设计原则: 1、为各种不同年龄的人们创造适当的娱乐条件和优美的休息环境
2、继承和革新
3、充分调查了解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爱好及地方特点。

4、分布均衡
5、因地制宜
6、分期建设
公园规划设计的基本形式<P230/图>与内容: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
公园面积指标及游人容量计算<P231/详>
综合性公园规划设计
功能分区规划 1、科学普及文化娱乐区的功能规划 2、体育活动区功能规划
3、儿童活动区功能规划
4、游览休息区功能规划
5、公园管理区功能规划
公园出入口的设立公园的范围线应与城市道路红线重合,条件不允许时,必须设通道使主要出入口与城市道路衔接。

沿城市主、次干道的市、区级公园主要出入口的位置,必须与城市交通和游人走向、流量相适应
园路布局:要求主次分明,因地制宜地,和地形密切配合。

如山水公园的园路要环山绕水,但不应与水平行,因为依山面水,活动人次多,设施内容多;
公园中的建筑:公园中建筑形式要与其性质、功能相协调,全园的建筑风格应保持统一。

园中的建筑是供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创造景观和防风避雨等用,甚至形成公园的中心、重心。

公园地形处理:以公园绿地需要为主题,充分利用原地形、景观,创造出自然和谐的景观骨架。

结合公园外围城市道路规划标高及部分公园分区内容和景点建设要求进行,要以最少的土方量丰富园林地形。

公园中植物的种植设计:全园的植物组群类型及分布,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状况、园外的环境特征、园内的立地条件,
结合景观构想、防护功能要求和当地居民游赏习惯确定,应做到充分绿化和满足多种游息及审美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