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红外光谱法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28
如果分子的某一振动不能导致偶极距发生变化,即=0,如CO2 的对称伸缩
OCO
分子处于无极性状态,电场对无极性分子不作用,电磁场不能 将能量传给分子,分子对光不吸收。
=0的分子振动不能产生红外振动吸收,这类振动称为非红 外活性振动。 由以上讨论可以看出,并非所有振动都产生红外吸收。 只有偶极距发生变化的振动才产生红外吸收,这样的振动称为 红外活性振动。
2> 弯曲振动:键长不变,键角改变的振动称为弯曲振动或 变形振动。
弯曲振动有下列几种形式:以亚甲基为例
面内剪式
C
H H
1465 cm-1
面内摇摆 弯曲振动
C H H
720 cm-1
面外摇摆
1300 cm-1
(面外)扭曲 1250 cm-1
15:28
(2)对于线性分子,如CO2,N=3
振动自由度=3N-5=3×3-5=4种 γs:1388 cm-1,该振动Δμ=0,即没有 偶极矩变化,无红外吸收,是非红外活性振动。
第三章 红外光谱法
§3-1 概述 §3-2 红外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孔庆池
15:28
§3-1 概述
红外光谱又称为分子振动转动光谱,也是一种分子光谱。 当一束红外光照射物质时,被照射的物质的分子将吸收一部 分相应的光能,转变为分子的振动能和转动能,使分子固有的 振动及转动跃迁到较高的能级,光谱上即出现吸收谱带,将这 种吸收情况以吸收曲线的形式记录下来,就得到该物质的红外 吸收光谱简称红外光谱(Infrared specrea)。
对称伸缩: O C O
不对称伸缩: O C O
面内弯曲:
面外弯曲:
γas:2349 cm-1
O=C=O
δ :667cm-1
δ:667cm-1
面内弯曲与面外弯曲两种振动实际上是一样的,只不过振动 方向不同,故两种振动吸收都是在667cm-1起峰。这里引入一 个新的概念: 振动简并:振动方式不同,但峰位一致的现象称振动简并。
15:28
简并的结果,使应该出现的峰数目减少,因此,CO2 分子实际 上红外吸收峰数目小于它的振动自由度数,它在红外谱图上只 出现两个吸收峰。
由于在振动中存在着非红外活性振动和振动简并,而使峰的数 目发生变化,即峰数≤自由度数。
15:28
五、红外光谱中的 各种峰 1. 基频峰: 基团由基态向第一振动激发态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峰称为基 频峰,对应的频率称为基频。 这种峰一般来说,跃迁几率大,因此强度一般较大,它是 红外光谱区的主要吸收谱带。
r
m1 m2
这种分子振动模型,以经典力学的方法可把两个质量为m1 和m2 的原子看作刚体小球,连接两原子的化学键设想成无质量的弹 簧,弹簧的长度r就是分子化学键的长度。
15:28
由经典力学可导出该体系的基本振动频率计算公式:
1 2
或:
k
k
1 2 c
可以看出影响基本振动 频率的直接因素是原子 的质量和化学键的力常 数。
15:28
=a
入射光子频率与分子振动频率相等
也就是说 基频谱带的频率与分子振动频率相等。 当辐射频率与偶极子振动频率不一致时,电场能量无法传给 分子,这时分子不产生吸收。 由上述可见,当一定频率的红外光照射分子时,如果分子的 某个基团的振动频率和它一致,二者就产生共振。此时光的 能量通过分子偶极距变化而传给分子,这个基团就吸收一定 频率的红外光,产生振动跃迁,如果红外光的频率和分子中 的各基团的振动频率不匹配,该部分的红外光就不会被吸收。 如果用连续改变频率的红外光照射某试样,由于试样对不同 频率的红外光吸收的程度不同,使通过试样的红外光在一定 波数范围内减弱了,在另一些波数范围内则仍较强。由仪器 记录该试样的红外吸收光谱,得红外谱图。
12.011 m1 1.99 10 23 g 6.022 1023
1.00794 1.674 10 24 g 同理: m 2 6.022 1023 m1m 2 1.99 10 23 1.674 10 24 1.54 10 24 g m1 m 2 1.99 10 23 1.674 10 24
15:28
下面我们看一下CO2的反对称伸缩振动:
O C O
此振动使CO2产生瞬间极性,分子存在偶极距变化,产生红外 吸收。
ν as 2349cm
1
15:28
2.
辐射的光子具有的能量与发生振动跃迁所需的能量相等
以双原子分子的纯振动为例,双原子分子可近似看作谐振子,根 据量子力学,其振动能量:
15:28
四、多原子分子的振动
双原子分子只发生在连接两个原子直线方向上的振动,故只有 一种振动形式,即两原子之间的相对伸缩振动。而对多原子分 子,情况就复杂的多了。 下面,我们先从振动自由度入手,来解剖以下复杂的分子的振 动形式及峰位。
z
1、振动自由度 设分子由N个原子组成,每 个原子都在空间位置上运动, 每个原子都需要用三维坐标 来描述。
1 E n (n )hν 2
n为振动量子数
n 0, 1, 2, 3.....
在常温下,绝大多数分子处于基态(n=0),接受能量后跃迁到 第一振动激发态(n=1),此时跃迁能差为
1 1 E (1 )h (0 )h h 2 2
吸收光子的能量为ha ,则 E= hν=ha 因此
15:28
(x,y,z)
y x
我们说,这个原子有三个自由度,它可以任意的上下、左右、 前后的自由运动,N个原子组成的分子,包括了3N种运动状态, 但是在这3N种运动状态中,包括着整个分子的质心沿x、y、z 三个方向的平移,以及整个分子绕x、y、z三个轴旋转的转动自 由度。由于这六种形式是整个分子的变化,原子间相对位置不 变,即这六种运动都不属于分子内的振动,故:
N个原子的分子振动自由度有:3N—6种
但对直线分子,如CO2
O=C=O x轴 若贯穿所有原子的轴是在x方向,则整个分子只能扰y、z轴转动, 因此,直线型分子的振动自由度有:3N—5种。 每个振动自由度,对应着一种振动方式,因此,线性分子有 3N-5种振动方式,而立体分子则有3N-6种振动方式。
15:28
2. 倍频峰:
由基态向第二振动激发态、第三振动激发态……跃迁产生 的吸收带称为倍频峰。倍频峰中三倍以上的跃迁几率很小, 在谱图上呈锯齿状,而难以观测。
15:28
3. 合频峰和差频峰 分子中两个不同的基频峰发生相互作用,可产生合频峰和差 频峰。 合频峰:基频作用的结果是使峰的频率改变为两个基本频率 之和的吸收带称合频峰。 新峰频率: γ1+γ2 γ1+2γ2 ……….. 2γ1+γ2 2γ1+2γ2 …….. …….. ………… 差频峰:两基频作用的结果是得到这两个基频振动频率之差 的吸收带,称为差频峰。 新峰频率:γ1-γ2 γ1-2γ2 ……….. 2γ1-γ2 2γ1-2γ2 …….. …….. ………… 倍频峰、合频峰、差频峰统称为泛频谱带。 这些峰的产生,又使得光谱中吸收峰的数目多于振动自由度。
15:28
二、吸收峰的强度
吸收光谱图上的纵坐标表示样品中分子对红外辐射的 吸收强弱,吸收峰越高,表示样品对该频率的光吸收 能力越强,在红外光谱区,光与物质的吸收关系遵循 郎伯—比尔定律。
I0 A log bc I
15:28
红外光谱的强弱,可根据A值大小,在光谱上定性的 划分为五个等级:
很强vs——几乎充满整个谱图 Very Strong 强 S ——峰大于 弱 w ——峰高在
2 A坐标 3
1 3
Strong Middle Weak
中强 m ——峰高在半个A坐标左右 A坐标左右
很弱vw——谱图中为锯齿峰
Very Weak
15:28
VW
W
M
S
VS
15:28
三、双原子分子的振动
双原子分子是一个最简单的振动模式,可以认为它是一个谐 振子,振动方式为简谐振动。
15:28
当偶极子处在电磁辐射的电磁场中时,该电场做周期性反转, 偶极子将经受交替的作用力。如下图:
+ -
+
+ —
+ -
+
+ -
+
-
+
-
偶极子具有一定的原有振动频率,当辐射的频率与偶极子原 有频率匹配时,分子振动在电场作用下被加强,分子由低能 态跃向高能态。此时分子振动幅度增大,偶极距发生变化。 辐射能通过电场将能量传给分子,自身光强减弱,从宏观上 讲分子产生了吸收,致使光强减弱。
1 2 c c
1 5.1 105 3053 cm1 2 3.14 3 1010 1.54 10 24 k Hz
c 3.0 1010 3053 9.16 1013
1 1 λ 3.275 10 4 cm 3.275 m ν 305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5:28
二、红外光谱法的特点
1、任何气态、液态和固态样品均可进行测定; 2、红外光谱可用来鉴定未知物的分子结构或确定其 化学基团; 3、样品用量少。
15:28
§3-2 红外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一、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 1. 振动的偶极距必须发生变化
首先我们介绍一下偶极距的概念: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如果组成一个分子的原子的电负性不 同,此分子将表现出极性,如HCl,由于H与Cl的电负性不同, H带部分正电荷,Cl带部分负电荷。HCl的一端显“+”,一端 显“-”,在物理学上这种状态称为偶极子。 分子极性的大小,用偶极距描述,如HCl H带正电荷+q,Cl带负电荷-q,两 原子中心距离为d,则偶极距为: =qd
作业:P236
15:28
1.
2.
3. 4.
15:28
利用红外光谱图进行定性分析、结构分析和定量分 析的方法称红外光谱法。
15:28
一、红外光区划分 红外光区在可见光区和微波光区之间,其波长范围约为0.75— 1000m,根据实验技术应用不同,通常将红外区划分为三个区:
中红外区是研究和应用最多的区域,一般说的红外光谱就是指 的中红外区的红外光谱。
2、分子的振动形式
(1)对非线性分子,如H2O、H2S,N=3 振动自由度3×3-6=3种,故水有三种振动形式,分别为:
Vs:3652cm-1 下面我们介绍两个名词: 1> 伸缩振动:键的长度改变,键角不变的振动称为伸缩振 动,用γ表示。 对称伸缩 γs 伸缩振动
反对称伸缩(不对称伸缩)γas
15:28
式中:k—键的力常数,也就是连接原子的化学键的力的大小, 单位:dyn· -1 cm ( 1N=105dyn ) —是质量为m1和m2两个原子的折合质量,单位:g
m1 m 2 m1 m 2
C—光速,3.0×1010 cm/s
15:28
例:已知C—H键的力常数kC-H=5.1N· -1,请计算C—H的伸 cm 缩振动频率、波数和波长。 解:C的原子量为12.011,则一个C原子重:
如果分子的某一振动不能导致偶极距发生变化,即=0,如CO2 的对称伸缩
OCO
分子处于无极性状态,电场对无极性分子不作用,电磁场不能 将能量传给分子,分子对光不吸收。
=0的分子振动不能产生红外振动吸收,这类振动称为非红 外活性振动。 由以上讨论可以看出,并非所有振动都产生红外吸收。 只有偶极距发生变化的振动才产生红外吸收,这样的振动称为 红外活性振动。
2> 弯曲振动:键长不变,键角改变的振动称为弯曲振动或 变形振动。
弯曲振动有下列几种形式:以亚甲基为例
面内剪式
C
H H
1465 cm-1
面内摇摆 弯曲振动
C H H
720 cm-1
面外摇摆
1300 cm-1
(面外)扭曲 1250 cm-1
15:28
(2)对于线性分子,如CO2,N=3
振动自由度=3N-5=3×3-5=4种 γs:1388 cm-1,该振动Δμ=0,即没有 偶极矩变化,无红外吸收,是非红外活性振动。
第三章 红外光谱法
§3-1 概述 §3-2 红外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孔庆池
15:28
§3-1 概述
红外光谱又称为分子振动转动光谱,也是一种分子光谱。 当一束红外光照射物质时,被照射的物质的分子将吸收一部 分相应的光能,转变为分子的振动能和转动能,使分子固有的 振动及转动跃迁到较高的能级,光谱上即出现吸收谱带,将这 种吸收情况以吸收曲线的形式记录下来,就得到该物质的红外 吸收光谱简称红外光谱(Infrared specrea)。
对称伸缩: O C O
不对称伸缩: O C O
面内弯曲:
面外弯曲:
γas:2349 cm-1
O=C=O
δ :667cm-1
δ:667cm-1
面内弯曲与面外弯曲两种振动实际上是一样的,只不过振动 方向不同,故两种振动吸收都是在667cm-1起峰。这里引入一 个新的概念: 振动简并:振动方式不同,但峰位一致的现象称振动简并。
15:28
简并的结果,使应该出现的峰数目减少,因此,CO2 分子实际 上红外吸收峰数目小于它的振动自由度数,它在红外谱图上只 出现两个吸收峰。
由于在振动中存在着非红外活性振动和振动简并,而使峰的数 目发生变化,即峰数≤自由度数。
15:28
五、红外光谱中的 各种峰 1. 基频峰: 基团由基态向第一振动激发态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峰称为基 频峰,对应的频率称为基频。 这种峰一般来说,跃迁几率大,因此强度一般较大,它是 红外光谱区的主要吸收谱带。
r
m1 m2
这种分子振动模型,以经典力学的方法可把两个质量为m1 和m2 的原子看作刚体小球,连接两原子的化学键设想成无质量的弹 簧,弹簧的长度r就是分子化学键的长度。
15:28
由经典力学可导出该体系的基本振动频率计算公式:
1 2
或:
k
k
1 2 c
可以看出影响基本振动 频率的直接因素是原子 的质量和化学键的力常 数。
15:28
=a
入射光子频率与分子振动频率相等
也就是说 基频谱带的频率与分子振动频率相等。 当辐射频率与偶极子振动频率不一致时,电场能量无法传给 分子,这时分子不产生吸收。 由上述可见,当一定频率的红外光照射分子时,如果分子的 某个基团的振动频率和它一致,二者就产生共振。此时光的 能量通过分子偶极距变化而传给分子,这个基团就吸收一定 频率的红外光,产生振动跃迁,如果红外光的频率和分子中 的各基团的振动频率不匹配,该部分的红外光就不会被吸收。 如果用连续改变频率的红外光照射某试样,由于试样对不同 频率的红外光吸收的程度不同,使通过试样的红外光在一定 波数范围内减弱了,在另一些波数范围内则仍较强。由仪器 记录该试样的红外吸收光谱,得红外谱图。
12.011 m1 1.99 10 23 g 6.022 1023
1.00794 1.674 10 24 g 同理: m 2 6.022 1023 m1m 2 1.99 10 23 1.674 10 24 1.54 10 24 g m1 m 2 1.99 10 23 1.674 10 24
15:28
下面我们看一下CO2的反对称伸缩振动:
O C O
此振动使CO2产生瞬间极性,分子存在偶极距变化,产生红外 吸收。
ν as 2349cm
1
15:28
2.
辐射的光子具有的能量与发生振动跃迁所需的能量相等
以双原子分子的纯振动为例,双原子分子可近似看作谐振子,根 据量子力学,其振动能量:
15:28
四、多原子分子的振动
双原子分子只发生在连接两个原子直线方向上的振动,故只有 一种振动形式,即两原子之间的相对伸缩振动。而对多原子分 子,情况就复杂的多了。 下面,我们先从振动自由度入手,来解剖以下复杂的分子的振 动形式及峰位。
z
1、振动自由度 设分子由N个原子组成,每 个原子都在空间位置上运动, 每个原子都需要用三维坐标 来描述。
1 E n (n )hν 2
n为振动量子数
n 0, 1, 2, 3.....
在常温下,绝大多数分子处于基态(n=0),接受能量后跃迁到 第一振动激发态(n=1),此时跃迁能差为
1 1 E (1 )h (0 )h h 2 2
吸收光子的能量为ha ,则 E= hν=ha 因此
15:28
(x,y,z)
y x
我们说,这个原子有三个自由度,它可以任意的上下、左右、 前后的自由运动,N个原子组成的分子,包括了3N种运动状态, 但是在这3N种运动状态中,包括着整个分子的质心沿x、y、z 三个方向的平移,以及整个分子绕x、y、z三个轴旋转的转动自 由度。由于这六种形式是整个分子的变化,原子间相对位置不 变,即这六种运动都不属于分子内的振动,故:
N个原子的分子振动自由度有:3N—6种
但对直线分子,如CO2
O=C=O x轴 若贯穿所有原子的轴是在x方向,则整个分子只能扰y、z轴转动, 因此,直线型分子的振动自由度有:3N—5种。 每个振动自由度,对应着一种振动方式,因此,线性分子有 3N-5种振动方式,而立体分子则有3N-6种振动方式。
15:28
2. 倍频峰:
由基态向第二振动激发态、第三振动激发态……跃迁产生 的吸收带称为倍频峰。倍频峰中三倍以上的跃迁几率很小, 在谱图上呈锯齿状,而难以观测。
15:28
3. 合频峰和差频峰 分子中两个不同的基频峰发生相互作用,可产生合频峰和差 频峰。 合频峰:基频作用的结果是使峰的频率改变为两个基本频率 之和的吸收带称合频峰。 新峰频率: γ1+γ2 γ1+2γ2 ……….. 2γ1+γ2 2γ1+2γ2 …….. …….. ………… 差频峰:两基频作用的结果是得到这两个基频振动频率之差 的吸收带,称为差频峰。 新峰频率:γ1-γ2 γ1-2γ2 ……….. 2γ1-γ2 2γ1-2γ2 …….. …….. ………… 倍频峰、合频峰、差频峰统称为泛频谱带。 这些峰的产生,又使得光谱中吸收峰的数目多于振动自由度。
15:28
二、吸收峰的强度
吸收光谱图上的纵坐标表示样品中分子对红外辐射的 吸收强弱,吸收峰越高,表示样品对该频率的光吸收 能力越强,在红外光谱区,光与物质的吸收关系遵循 郎伯—比尔定律。
I0 A log bc I
15:28
红外光谱的强弱,可根据A值大小,在光谱上定性的 划分为五个等级:
很强vs——几乎充满整个谱图 Very Strong 强 S ——峰大于 弱 w ——峰高在
2 A坐标 3
1 3
Strong Middle Weak
中强 m ——峰高在半个A坐标左右 A坐标左右
很弱vw——谱图中为锯齿峰
Very Weak
15:28
VW
W
M
S
VS
15:28
三、双原子分子的振动
双原子分子是一个最简单的振动模式,可以认为它是一个谐 振子,振动方式为简谐振动。
15:28
当偶极子处在电磁辐射的电磁场中时,该电场做周期性反转, 偶极子将经受交替的作用力。如下图:
+ -
+
+ —
+ -
+
+ -
+
-
+
-
偶极子具有一定的原有振动频率,当辐射的频率与偶极子原 有频率匹配时,分子振动在电场作用下被加强,分子由低能 态跃向高能态。此时分子振动幅度增大,偶极距发生变化。 辐射能通过电场将能量传给分子,自身光强减弱,从宏观上 讲分子产生了吸收,致使光强减弱。
1 2 c c
1 5.1 105 3053 cm1 2 3.14 3 1010 1.54 10 24 k Hz
c 3.0 1010 3053 9.16 1013
1 1 λ 3.275 10 4 cm 3.275 m ν 305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5:28
二、红外光谱法的特点
1、任何气态、液态和固态样品均可进行测定; 2、红外光谱可用来鉴定未知物的分子结构或确定其 化学基团; 3、样品用量少。
15:28
§3-2 红外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一、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 1. 振动的偶极距必须发生变化
首先我们介绍一下偶极距的概念: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如果组成一个分子的原子的电负性不 同,此分子将表现出极性,如HCl,由于H与Cl的电负性不同, H带部分正电荷,Cl带部分负电荷。HCl的一端显“+”,一端 显“-”,在物理学上这种状态称为偶极子。 分子极性的大小,用偶极距描述,如HCl H带正电荷+q,Cl带负电荷-q,两 原子中心距离为d,则偶极距为: =qd
作业:P236
15:28
1.
2.
3. 4.
15:28
利用红外光谱图进行定性分析、结构分析和定量分 析的方法称红外光谱法。
15:28
一、红外光区划分 红外光区在可见光区和微波光区之间,其波长范围约为0.75— 1000m,根据实验技术应用不同,通常将红外区划分为三个区:
中红外区是研究和应用最多的区域,一般说的红外光谱就是指 的中红外区的红外光谱。
2、分子的振动形式
(1)对非线性分子,如H2O、H2S,N=3 振动自由度3×3-6=3种,故水有三种振动形式,分别为:
Vs:3652cm-1 下面我们介绍两个名词: 1> 伸缩振动:键的长度改变,键角不变的振动称为伸缩振 动,用γ表示。 对称伸缩 γs 伸缩振动
反对称伸缩(不对称伸缩)γas
15:28
式中:k—键的力常数,也就是连接原子的化学键的力的大小, 单位:dyn· -1 cm ( 1N=105dyn ) —是质量为m1和m2两个原子的折合质量,单位:g
m1 m 2 m1 m 2
C—光速,3.0×1010 cm/s
15:28
例:已知C—H键的力常数kC-H=5.1N· -1,请计算C—H的伸 cm 缩振动频率、波数和波长。 解:C的原子量为12.011,则一个C原子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