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 复习 第三章炎症
病理学课件 第三章 炎 症
![病理学课件 第三章 炎 症](https://img.taocdn.com/s3/m/de28a8a5d5bbfd0a78567351.png)
第三章 炎 症
第二节 炎 症 介 质
炎症介质(inflammatory mediator)是 指参与并诱导炎症发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化 学物质,也称化学介质。分为外源性(细菌 及其代谢产物)和内源性(细胞及血浆)两 大类,下面主要介绍内源性炎症介质。
一、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
1、 血管活性胺:包括组织胺和5-HT (1)组织胺:
二、渗 出——白细胞渗出
1、靠边与附壁 2、游出 3、趋化性:
关于引起趋化作用的生 物学机制,目前认为,白 细胞表面有一种能与趋化 因子结合的特殊受体,通 过受体机制使白细胞内的 游离Ca2+增多,刺激胞质 内的收缩蛋白收缩,促使 白细胞定向运动(图3-3)。
二、渗出—白细胞渗出与吞噬
1.靠边与附壁 2.游出 3.趋化性 4、吞噬作用(图3-4):
第三章 炎 症
第二节 炎 症 介 质 二、血浆中产生的炎症介质 1、激肽系统——缓激肽(扩张血管、增高血管壁 通透性、致痛作用) 2、补体系统:扩张血管、增高血管壁通透性、趋 化白细胞、损伤组织、增强吞噬作用 3、凝血系统——增高血管壁通透性、趋化白细胞 以上各种炎症介质的作用是相互交织、彼此促进的。
第三节 炎症的基本病变 二、渗 出
(一)血流动力学改变——炎 症充血(图3-1)
炎症充血的发生机制与神经 体液因素有关: ⑴ 神经因素: ⑵ 体液因素:炎症介质如 组织胺、激肽及补体等均 具有较强的扩张血管作用, 体液因素的作用时间较长。
第三章 炎 症
第三节 炎症的基本病变
二、渗 出
(一)血流动力学改变——炎 症充血(图3-1)
25g/L以下
比重
1.018以上
1.018以下
《病理学》课件:03 炎 症inflammation1
![《病理学》课件:03 炎 症inflammation1](https://img.taocdn.com/s3/m/21f71a4d14791711cd791745.png)
我的建议是,把退稿信保存在抽屉里。
有一天,当你通过艰苦的努力证明你
是正确的,就可以拿出所有退稿信大
声地说,是他们错了。”
如何证明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溃疡等疾病的元凶?无法进行动物模型实
验,因为动物与人体的胃差异很大。马歇尔勇敢地以身试药,喝下自己培养 的细菌。“我的助手说我疯了。连续5天,我呕吐不断,呼吸困难”,后来他 用抗生素治愈了自己。马歇尔说,自己是幸运的,因为抗生素对胃溃疡的治 愈率仅为70%。
❖ 临床诊断? ❖ 病理改变?
正常阑尾
急性阑尾炎
Ⅰ. Definition of Inflammation
A defensive response of living tissue with a complex reaction in vascularized
connective tissue and cell reaction intended to eliminate the initial cause as well as the
Chapter Ⅲ. Inflammation 炎症
Inflame 炎
(-itis)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 张志刚
炎
病例讨论
❖ 患者男性,24岁,平时体健,今日午后开始发热,乏力, 中上腹不适,自服感冒片。至晚体温升高,食欲不振,右下腹 隐约疼痛,全身不适,急诊入院。检查发现体温39.5°C,心 率90次/分,率齐,两肺听诊正常,右下腹麦氏点处明显压痛。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4万/立方毫米,中性91%。
(glanuloma, tonsillitis )
Normal structure of liver Massive necrosis of liver tissue
《病理学教学课件》炎症3文稿演示
![《病理学教学课件》炎症3文稿演示](https://img.taocdn.com/s3/m/3b5a8ef5dd36a32d727581bf.png)
(二) 渗出性炎症 概念:病变以渗出性变化为主 部位:组织间、皮肤、粘膜表面 原因:感染、中毒为多 病程:多呈急性、亚急性经过,部分可为慢性 举例:霍乱
化脓性炎症
根据渗出物的成份划分
浆液性 纤维素性 化脓性 出血性 卡他性
1.浆液性炎症 serous inflammation 概念:以浆液渗出为主 不少浆液的主要成份为血清 浆液性炎以血清渗出为特征
化 脓:中性粒、组织溶解、液化的过程 脓液 脓细胞、脓球: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
主要类型: (1)表面化脓和积脓
浆膜或粘膜的化脓性炎症 化脓性尿道炎 化脓性支气管炎
脓液在浆膜腔或胆囊、输卵管、阑尾内积聚 →积脓 empyema
(2)蜂窝织炎 phlegmonous inflammation 疏松组织中的弥漫性化脓性炎 皮下 粘膜下 肌肉间 阑尾
《病理学教学课件》炎症3
第一节 概述
炎症的概念 炎症的病因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变质:alteration 渗出:exudation 增生:proliferation
第二节 急性炎症
一 血液动力学改变 二 血管通透性升高 三 白细胞的渗出和吞噬作用 四 炎细胞的种类、形态、功能及意义 五 白细胞的功能缺陷 六 炎症介质 七 急性炎症的类型 八 急性炎症的结局
吸虫病 (3)异物、缝线、石棉、滑石粉 (4)原因不明,如结节病或肉样瘤病
(Sarcoidosis)
3.肉芽肿的形成条件和组成
异物性肉芽肿 异物不能被消化,刺激长期存在。
感染性肉芽肿 (1)病原体长期存在; (2)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
组成 巨细胞 异物巨细胞 郎罕氏巨细胞
4.肉芽肿性炎的病理变化举例: 结核结节 干酪样坏死 类上皮细胞:epithelioid cell 多核巨细胞:郎罕氏巨细胞 Langhans 淋巴细胞 纤维母细胞
【北京大学-病理学试题知识点】_3炎症
![【北京大学-病理学试题知识点】_3炎症](https://img.taocdn.com/s3/m/8ece3fffa417866fb94a8e68.png)
第三章炎 症B.修复C.增生D.适应E.防御单项选择题1.关于炎症的阐述,错误的是A1.不引起肝脏炎症的化学因子有 ...D... A.炎症是白细胞吞噬及清除有害因子的反应B.炎症是机体对于损伤因子的防御反应C.炎症是机体损伤及抗损伤过程D.炎症的局部反应为红、肿、热、痛和功能 障碍A.异烟肼B.利福平C.胆汁D.尿素E.酒精E.炎症的全身反应包括发热、和白细胞计数 升高2.属于炎症的变质性病变是A.心外膜的纤维素D 1.最常见的致炎因子是CA.物理性因子心B.化学性因子C.生物性因子D.机械性因子E.免疫性因子B.蛛网膜下腔的脓液C.表皮内水泡D.乙型脑炎神经细胞溶解消失E.慢性肝炎汇管区炎细胞2.女性,30岁。
十天来厌油腻饮食,恶心、呕吐,皮肤黄染。
入院检查,肝肿大、压痛,ALT1.不感染脊髓灰质炎的人群是 ...D增高,HBsAg 和HbcAg 阳性。
不属于患者肝...A.体弱的儿童B.体健的儿童C.不去公共场所的儿童D.接受过计划免疫的儿童E.消化道疾患的儿童 1.炎症的最重要标志是 A.变性 脏变质改变的是 A.肝细胞疏松化 B.肝细胞灶状坏死 C.淋巴细胞浸润 D.肝细胞嗜酸性变 E.肝细胞气球样变 C CB.坏死 2.不符合炎症性增生的是 ...EC.渗出 A.实质细胞增生 B.纤维组织增生D.充血E.增生C.淋巴组织增生 1.炎症过程中,组织损伤的主要表现是CD.单核巨噬细胞增生E.不典型增生A.渗出B.充血 2.属于炎症性增生的病变是 CC.变质 A.风湿性动脉炎血管壁粘液变性 B.风湿性关节炎关节肿胀C.风湿性心肌炎时风湿小结形成D.风湿性心内膜炎疣状赘生物形成E.风湿性心外膜炎纤维素渗出 2.急性重型肝炎引起肝功能衰竭是由于A.肝出血D.间质增生E.实质增生 1.属于感染性炎症的是A.物理性炎症CB.内源性化学性炎症C.生物性炎症DD.免疫性炎症B.肝充血E.外源性化学性炎症 1.炎症的本质是 A.代偿C.肝内炎细胞浸润 ED.肝细胞大片坏死E.小胆管增生2.流行性乙型脑炎引起患者智力低下是由于 EA.脑内炎细胞浸润B. 速发持续反应C. 迟发持续反应D. 细动脉短暂收缩E. 静脉持续淤血3.急性炎症反应中,最先渗出的是A. 纤维蛋白B.脑内胶质细胞增生C.脑内血管扩张D.脑水肿CE.脑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2.不符合炎症性增生的描述是 ...EB. 球蛋白C. 白蛋白 A.具有抗损伤的作用 B.具有修复功能D. 中性粒细胞E. 单核细胞C.可引起间质增生D.可引起实质增生E.对机体有益无害防御3.急性炎症反应中,不符合血管通透性增加的因素 ... 是E2.病毒性肝炎时,不属于增生的病变是 ...EA. 致炎因子引起的内皮细胞损伤B. 炎细胞介导的内皮细胞损伤C. 内皮细胞间隙增大D. 新生毛细血管的高通透性E. 内皮细胞胞浆滤过增多 A.汇管区淋巴滤泡形成 B.出现多量双核肝细胞 C.出现多量小胆管 D.出现多量纤维组织3.急性炎症反应中,不符合血管通透性增加的因素 E.出现多量有脂肪空泡的肝细胞... 3.急性炎症反应中,最先出现的血管变化是 D是DA. 血管扩张B. 血流缓慢C. 血流加快D. 血管收缩E. 血流停滞 A. 致炎因子引起的内皮细胞损伤 B. 炎细胞介导的内皮细胞损伤 C. 内皮细胞吞饮小泡增多 D. 小静脉的高通透性 E. 内皮细胞间隙增大3.炎症的中,最先出现的血管变化是A. 血管扩张 DA4.急性炎症时,组织肿胀的主要原因是A. 纤维组织增生 EB. 血流缓慢 B. 实质细胞变质C. 血流加快 C. 肉芽组织增生D. 血管收缩 D. 实质细胞增生E. 血流停滞E. 充血及血液成分渗出3. Ⅰ超敏反应引起的血管变化是A. 速发短暂反应4.不符合炎症渗出液的描述是 ...EA. 液体浑浊B. 液体比重高 B. 速发持续反应C. 迟发持续反应 C. 液体静置后凝固D. 液体内蛋白含量高E. 液体内含极少细胞4.病毒性肝炎时,属于渗出病变是A.汇管区淋巴细胞浸润B.肝细胞嗜酸性小体形成C.肝细胞灶状坏死D. 细动脉短暂收缩E. 静脉持续淤血3.重度烧伤引起的血管变化是A. 速发短暂反应BCAB. 速发持续反应C. 迟发持续反应D. 细动脉短暂收缩E. 静脉持续淤血D.肝细胞水肿E.肝细胞嗜酸性变 3.紫外线晒伤引起的血管变化是A. 速发短暂反应4.符合炎性渗出液的描述是A.液体比重低EB.外观清亮 A. 中性粒细胞进入边流附壁C.细胞含量少D.蛋白含量低E.液体静置后可凝固B.附壁是内皮细胞和白细胞粘附因子互相识别的结果C. 游出是指红细胞进入血管外D. 在趋化因子作用下,到达炎症部位E. 白细胞三烯具有趋化作用 4.不符合炎症时液体渗出机制的描述是 ...EA.微循环内液体静压升高B.组织渗透压升高C.血管内皮细胞损伤D.新生毛细血管增加E.小静脉增多 5.与白细胞杀菌能力有关的疾病是A. DiGeorge 综合征B. Bruton 综合征 CC. T 细胞缺陷病D. 慢性肉芽肿病 4.不符合漏出液特点的是 ...E E. 丙种球蛋白缺乏A. 液体比重低5.影响白细胞吞噬与脱颗粒的疾病是A. DiGeorge 综合征B. Bruton 综合征 CB. 液体静置后不凝固C. 液体内蛋白含量低D. 液体内细胞数小于0.5×10/L9E. Riva1ta 反应阳性 C. Chediak-Higashi 综合征 D. 慢性肉芽肿病 4.不符合渗出液作用的描述是 ...EE. 丙种球蛋白缺乏A. 稀释毒素B. 带来抗体 5.趋化作用是指 DA. 白细胞靠边 C. 带来补体B. 白细胞附壁C. 白细胞游出D. 带来氧和营养物E. 对机体有益无害4.符合渗出液作用的描述是 A. 不引起组织粘连 B. 不引起组织水肿 C. 不影响器官功能 D. 不利于病原体扩散 E. 不利于清除病原体D. 白细胞定向运动E. 白细胞吞噬作用D5.与白细胞杀菌能力无关的过程是..E A. 识别和粘着 B. 包围吞入C. 杀伤降解D. 吞噬溶酶体的形成E. 趋化作用5.不符合炎症时白细胞渗出的描述是 ...A.白细胞靠边5.不参与吞噬细胞识别病原体的因子是 ...B B.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着 CA. C3b 受体B. 溶酶体酶C.内皮细胞主动收缩,使白细胞得以游出D.白细胞通过阿米巴运动游出血管E.白细胞向炎症灶定向运动 C. C3b D. Fc 受体 5.不符合白细胞渗出的描述是 D...E. 抗体A.肿瘤坏死因子(TNF )可促进粘附分子的表达6.病毒感染的病灶内最常见的细胞是A. 中性粒细胞B. 嗜酸粒细胞C.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D. 浆细胞CB.白细胞以阿米巴运动方式从内皮细胞缝隙 游出C.炎症的不同阶段,游出的白细胞种类不同D.红细胞漏出是主动过程E. 肥大细胞E.趋化因子的作用是有特异性的 6.沙门杆菌感染的炎症反应中最多见的细胞是 EA. 淋巴细胞5.不符合急性炎症时白细胞渗出的描述是 C...B. 肥大细胞C. 嗜酸粒细胞D. 见于寄生虫病及过敏性疾病E. 见于某些部位的亚急性或慢性炎症D. 中性粒细胞 7.合成免疫球蛋白的细胞是 CE. 单核细胞A. 单核细胞B. T 淋巴细胞C. 浆细胞6.葡萄球菌感染的炎症灶内主要的炎症细胞是EA. 单核细胞B. 淋巴细胞 D. 中性粒细胞 E. 嗜酸粒细胞C. 嗜酸粒细胞D. 浆细胞 7.不符合浆细胞的描述是 ...CE. 中性粒细胞A. 不存在于血液B. 无吞噬功能6.寄生虫感染时,病灶内最多见的炎症细胞是EA. 中性粒细胞 C. 来源于T 淋巴细胞B. 淋巴细胞 D.椭圆形,核位于胞浆一端,核染色质呈C. 嗜碱粒细胞 车轮状分布D. 浆细胞E. 胞浆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E. 嗜酸粒细胞7.可形成多核巨细胞的细胞是 B6.脓细胞是 DA. 浆细胞B. 巨噬细胞A. 转化的淋巴细胞B. 含Russel 小体的浆细胞C. 吞噬脂质的巨噬细胞D. 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E. 变性坏死的嗜酸粒细胞6.慢性炎症组织内侵润的细胞主要是A. 淋巴细胞 C. 中性粒细胞 D. 嗜酸粒细胞 E. 肥大细胞7.出现在新鲜梗死灶边缘的细胞是A. 浆细胞CAB. 单核细胞 B. 中性粒细胞C. 中性粒细胞D. 嗜酸粒细胞E. 肥大细胞C. 嗜酸粒细胞D. 嗜碱粒细胞E. 肥大细胞7.出现在哮喘反应的支气管壁内的细胞是A. 浆细胞 D6.肉芽肿性炎增生的细胞是A. 巨噬细胞AB. 单核细胞 B. 淋巴细胞C. 中性粒细胞 C. 浆细胞D. 嗜酸粒细胞 D. 中性粒细胞E. 嗜酸性粒细胞E. 肥大细胞7.符合中性粒细胞的描述是A. 又称小噬细胞CE6.不符合巨噬细胞作用的描述是 ...DA.参与免疫反应B. 有活跃的运动能力C. 常出现于炎症晚期D. 吞噬细菌和坏死组织E. 有丰富的中性颗粒 7.符合肥大细胞的描述是A. 胞浆嗜碱性B.具有吞噬细菌的作用C.C3b 增强其吞噬作用D.常见于炎症早期A.可转化为类上皮细胞、多核巨细胞 7.不符合嗜酸粒细胞的描述是 ...C B. 可产生肝素 A. 来源于骨髓 B. 运动能力弱 C. 无吞噬功能C. 可产生组织胺D. 可产生5-羟色胺E. 具有吞噬功能8. 5-羟色胺主要存在于A. 巨噬细胞CE8.急性炎症中,引起血管通透性升高的速发反应的 炎症介质是 DB. 血管内皮细胞C. 肥大细胞A. 补体B. 细菌毒素C. 过敏毒素D. 组胺 D. 淋巴细胞E. 嗜酸粒细胞9.不符合炎症介质的描述是 ...E. 坏死分解产物8.具有化学趋化作用的炎性介质是A. 组胺 A.可由体液释放 BB.可由细胞释放C.可具有趋化作用D.可引起发热和疼痛E.不引起组织损伤B. C5aC. C3bD. 缓激肽9.不符合组胺的描述是 ...D E. 活性氧代谢产物8.具有调理化作用的炎性介质是A. 组胺 A.存在于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和血小板中B.引起血管扩张CC.对嗜酸粒细胞有趋化作用D.引起疼痛和发热B. C5aC. C3b E.导致血管通透性升高D. 缓激肽9.不符合...TNF 的描述是E E. 活性氧代谢产物A.由激活的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产生B.内毒素等致炎因子可促进TNF 分泌C.可促进白细胞粘附8.引起疼痛的炎症介质是A. 组胺CB. 溶酶体酶 D.为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E.引起疼痛C. 缓激肽D. 白细胞三烯E. 细菌产物9.不符合化学趋化作用的描述是 E...A.趋化因子吸引白细胞定向运动B.阳离子蛋白质对单核细胞有趋化作用C.TNF 促进中性粒细胞聚集 8.不引起血管通透性增高的炎症介质是 C ...A. 组胺B. C3a D.IL-8对中性粒细胞有趋化作用 E.血小板激活因子不具有趋化作用C. 缓激肽D. C5a 9.不符合缓激肽的描述是 ...DE. 白细胞三烯A.可由体液释放 8.引起发热的炎症介质是A. 组胺EB.可引起细动脉扩张C.可引起内皮细胞收缩D.可引起发热B. 溶酶体酶C. 缓激肽 E.可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D. 白细胞三烯E. TNF9.不符合补体激活的描述是 ...E 8.不符合补体的描述是 ...D A.抗原抗体结合可激活补体 B.细菌毒素可激活补体A.抗原抗体复合物可激活补体B.可引起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C.具有趋化作用C.坏死组织释放的酶可激活补体D.中性粒细胞释放的酶可激活补体E.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不激活补体 D.引起发热9.不符合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描述是 ...DE.C3和C5是最重要的炎症介质。
病理学-第三章 炎症 PPT精品课件
![病理学-第三章 炎症 PPT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85f1979f12d2af90342e61c.png)
化脓性炎
特点: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
伴不同程度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
原因:化脓菌感染 组织坏死
化脓性炎
脓液─即脓性渗出物,由大量变 性坏死的白细胞(脓细胞)、细 菌、被溶解的坏死组织碎屑和少 量浆液组成
化脓性炎
再分类
蜂窝织炎 脓肿 表面化脓和积脓(empyema)
蜂窝织炎
疏松组织中的弥漫性化脓性炎 特点
脓肿的结局
小 吸收消退 大 肉芽修复
穿破排出 溃疡 Ulcer 窦道 Sinus 瘘管 Fistula
表面化脓、积脓
粘膜表面─脓性卡他 浆膜腔或某些器官腔内
─积脓
出血性炎
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红细胞 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
和鼠疫等
非独立的炎症类型
肉芽肿性炎
chronic granulomatous~ granuloma
变质 渗出 增生
基本病变小结
变质 渗出 增生
基本病变小结
变质
渗出 增生
基本病变小结
变质
渗出
增生
基本病变小结
致炎因子
变质
渗出
增生
炎症的组织学类型
分类原则: 主要的基本病理变化
炎症的组织学类型
变质性炎 渗出性炎 增生性炎
变质性炎Alterative inflammation
病变局部以变质渗出为主 如
白细胞渗出和吞噬
白细胞的渗出复杂的连续过程
白细胞边集和滚动 白细胞粘附 游出和趋化作用
白细胞在炎症局部的作用
白细胞的渗出过程
趋化作用
向化学刺激物作定向移动
白细胞在局部的作用
●吞噬作用 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过程○识别和附着 ○吞入 ○杀伤和降解
病理学复习题之炎症
![病理学复习题之炎症](https://img.taocdn.com/s3/m/c77df7f00242a8956bece45f.png)
No1一、单选题1.最常见的致炎因子是A.物理性因子心B.化学性因子C.生物性因子D.机械性因子E.免疫性因子2.流行性乙型脑炎引起患者智力低下是由于A.脑内炎细胞浸润B.脑内胶质细胞增生C.脑内血管扩张D.脑水肿E.脑神经细胞变性坏死3.急性炎症反应中,最先出现的血管变化是A. 血管扩张B. 血流缓慢C. 血流加快D. 血管收缩E. 血流停滞4.不符合炎症渗出液的描述是A. 液体浑浊B. 液体比重高C. 液体静置后凝固D. 液体内蛋白含量高E. 液体内不含细胞5.不符合白细胞渗出的描述是A.肿瘤坏死因子(TNF)可促进粘附分子的表达B.白细胞以阿米巴运动方式从内皮细胞缝隙游出C.炎症的不同阶段,游出的白细胞种类不同D.白细胞渗出是被动过程E.趋化因子的作用是有特异性的6.寄生虫感染时,病灶内最多见的炎症细胞是A. 中性粒细胞B. 淋巴细胞C. 嗜碱粒细胞D. 浆细胞E. 嗜酸粒细胞7.不符合嗜酸粒细胞的描述是A. 来源于骨髓B. 运动能力弱C. 无吞噬功能D. 见于寄生虫病及过敏性疾病E. 见于某些部位的亚急性或慢性炎症8. 5-羟色胺主要存在于A. 巨噬细胞B. 血管内皮细胞C. 血小板D. 淋巴细胞E. 嗜酸粒细胞9.不符合缓激肽的描述是A.可由体液释放B.可引起细动脉扩张C.可引起内皮细胞收缩D.可引起发热E.可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10.可导致迅速死亡的炎症性疾病是A. 菌血症B. 淋巴结结核C. 毒血症出现中毒性休克D. 蜂窝织炎性阑尾炎E. 伤寒11.符合脓毒败血症的描述是A. 白喉风患者出现中毒性心肌炎B. 血培养细菌阳性,无全身中毒症状C. 血液中病毒检查阳性D. 全身中毒症状,血培养细菌阳性E. 全身器官有多发性脓肿,血培养细菌阳性12.不属于炎症淋巴道播散的引起的疾病是A.化脓性淋巴结炎B.急性淋巴管炎C.肺门淋巴结结核D.腰椎结核E.颈部淋巴结结核13.男性,5岁,左腿烫伤后红肿、疼痛,数小时后起水疱。
病理学 炎症(3)-范本模板
![病理学 炎症(3)-范本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c476fded02020740bf1e9b44.png)
一、单选题1.最常见的致炎因子是CA.物理性因子心B。
化学性因子C.生物性因子D.机械性因子E.免疫性因子2.急性重型肝炎引起肝功能衰竭是由于DA。
肝出血B.肝充血C.肝内炎细胞浸润D。
肝细胞大片坏死E。
小胆管增生3。
过敏性鼻炎属哪种变态反应CA. V型B。
II型C. I型D。
III型E。
IV型4.病毒性肝炎时,属于渗出病变是AA。
汇管区淋巴细胞浸润B.肝细胞嗜酸性小体形成C.肝细胞灶状坏死D。
肝细胞水肿E.肝细胞嗜酸性变5.不符合急性炎症时白细胞渗出的描述是CA。
中性粒细胞进入边流附壁B. 附壁是内皮细胞和白细胞粘附因子互相识别的结果C。
游出是指红细胞进入血管外D. 在趋化因子作用下,到达炎症部位E. 白细胞三烯具有趋化作用6.葡萄球菌感染的炎症灶内主要的炎症细胞是EA。
单核细胞B。
淋巴细胞C. 嗜酸粒细胞D. 浆细胞E。
中性粒细胞7.出现在新鲜梗死灶边缘的细胞是CA. 浆细胞B. 单核细胞C. 中性粒细胞D. 嗜酸粒细胞E。
肥大细胞8。
具有化学趋化作用的炎性介质是BA. 组胺B. C3、C5C. 5-HTD。
缓激肽E. 活性氧代谢产物9。
不符合炎症介质的描述是EA.引起血管扩张B.导致组织损伤C.具有趋化作用D.引起发热和疼痛E。
引起组织增生10。
炎症局部肿胀的原因是EA。
淤血B。
纤维增生C. 毛细血管增生D. 淋巴液淤积E. 炎症性充血、渗出11。
符合毒血症的描述是AA。
白喉风患者出现中毒性心肌炎B. 血培养细菌阳性,无全身中毒症状C. 血液中病毒检查阳性D。
全身中毒症状,血培养细菌阳性E. 全身器官有多发性脓肿,血培养细菌阳性12.不符合化脓性炎症结局的描述是BA。
吸收消散B。
出血C. 纤维组织增生修复D. 转为慢性E。
引起菌血症13.属于出血性炎的疾病是DA。
细菌性痢疾B. 肠阿米巴病C。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D。
钩端螺旋体病E。
小叶性肺炎14.女性,25岁。
患风湿病5年.听诊可以听到心包摩擦音。
病理学笔记三炎症
![病理学笔记三炎症](https://img.taocdn.com/s3/m/0524fc0281c758f5f71f67df.png)
第四章炎症炎症(inflammation)是机体对致炎因子的损伤所发生的一种以防御反应为主的基本病理过程。
此过程主要表现为局部组织发生变质(变性、坏死)、渗出(血管反应、液体和细胞渗出)和增生改变,临床上有红、肿。
热、痛和功能障碍,而全身则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白细胞增多、代谢增强等。
局部发生的一系列变化,有利于局限、消灭致炎因子和清除坏死组织,促进局部修复,对机体是有利的。
但是,并不是所有炎症对机体都是有利的,有时也会给机体带来危害。
炎症是极为常见而又十分重要的一种病理过程,许多常见病如疖、痈、阑尾炎、支气管炎、肺炎、肾炎、风湿病、结核病及其他各种传染病或外伤感染等,其基本病理过程都属于炎症。
第一节炎症的原因凡能造成组织损伤而引起炎症的因素,统称为致炎因子。
致炎因子的种类很多,一般可归纳为以下几类:1、生物性因子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和寄生虫等。
它们在人体内可以繁殖、扩散,或释放毒素、代谢产物,损伤组织、细胞引起炎症、也可以由其本身的抗原性或寄生于机体细胞后产生的抗原物质引起免疫反应而发生炎症。
由生物性因子引起的炎症,称为感染(infection),是最常见和最重要的一类炎症。
生物性因子的致病作用,与病原体的数量和毒力有关。
2、物理性因子物理性因子如高温、低温、放射线,紫外线、电击、切割、挤压等造成组织损伤后均可引起炎症反应。
3、化学性因子外源性化学物质如强酸、强碱等,内源性毒性物质如组织坏死所生成的分解产物和体内代谢所产生的尿酸、尿素等,可直接引起炎症反应或造成组织损伤后发生炎症反应。
4、免疫反应异常免疫反应所造成的组织损伤,可引起各种变态反应性炎症。
例如,链球菌感染后的免疫复合物可引起肾小球肾炎,自身免疫引起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等。
致炎因子作用于机体,能否引起炎症以及炎症反应的强弱,一方面与致炎因子的性质、数量、强度和作用时间等有关,另一方面还与机体的防御机能状态以及对致炎因子的敏感性有密切关系。
《特殊儿童病理学》第三讲 炎症
![《特殊儿童病理学》第三讲 炎症](https://img.taocdn.com/s3/m/58060d61a417866fb84a8e45.png)
第三讲炎症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动物(活体组织)针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复杂的防御反应。
一、炎症概述1.炎症的概念:外源性和内源性损伤因子引起机体细胞和组织各种各样的损伤性变化,与此同时机体的局部和全身也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反应,以消灭和局限损伤因子,清除和吸收坏死组织和细胞,并修复损伤,机体这种复杂的以防御为主的反应称为炎症。
炎症是损伤、抗损伤和修复的统一过程。
有效的机体防御反应可终止炎症;防御机制缺陷,可损伤组织和器官的功能;机体对病原体产物或改变了的自身组织成分发生异常免疫反应可使炎症慢性化;炎症的修复反应也能引起机体功能障碍。
机体参与炎症反应的成分:白细胞、血浆蛋白、血管壁细胞、结缔组织细胞、细胞外基质和炎症介质。
2.炎症的原因:凡是能引起组织和细胞损伤的因子都能引起炎症。
⑴.物理性因子:高、低温、机械性创伤、紫外线和放射线。
⑵.化学性因子:外源性:强酸、强碱和强氧化剂,以及芥子气等;内源性:坏死组织的分解产物、病理条件下堆积于体内的代谢产物,如尿素。
⑶.生物性因子:病毒、细菌(释放内毒素和外毒素)、立克次体、原虫、真菌、螺旋体、寄生虫等为炎症最常见的原因。
某些病原体通过其抗原性诱发免疫反应而损伤组织。
⑷.坏死组织:缺血或缺氧等原因可引起组织坏死,坏死的组织是潜在的致炎因子,在新鲜梗死灶的边缘所出现的出血充血带和炎症细胞浸润都是炎症的表现。
⑸.变态反应:当机体免疫反应状态异常时,可引起不适当或过度的免疫反应,造成组织损伤,引起炎症反应。
3.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⑴变质: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统称为变质。
可发生于实质细胞也可以发生于间质细胞。
实质细胞:细胞水肿、脂肪变性、凋亡、凝固性和液化性坏死;间质细胞:黏液变性、纤维素性坏死。
⑵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纤维素等蛋白质和各种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体腔、体表和粘膜表面的过程叫渗出。
⑶增生:包括实质细胞和间质细胞的增生。
4.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⑴炎症的局部表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病理学炎症
![病理学炎症](https://img.taocdn.com/s3/m/2b97d69271fe910ef02df815.png)
19:46
②白细胞粘附:边集的白细胞和
内皮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互相识别, 并粘附在一起, 使白细胞在血管壁上 固定下来。
③白细胞游出:粘附的白细胞通
过阿米巴样运动,向内皮细胞间隙伸 出伪足—延长伪足—胞浆外移—泡核 变形外移—整个胞体穿过血管—游出。
19:46
④ 白细胞游走:炎症细胞游出后还需通过游
走才能到达病变部位,发挥其相应功能。
趋化作用:在某些化学因子作用下,白细胞朝
着一定方向运动称趋化运动(趋化作用)。 阳性趋化:白细胞向着趋化物质方向游走 阴性趋化:白细胞不是向着趋化物质方向游 走,甚至被趋化物质排斥。
19:46
趋化因子: 能引炎症细胞发生趋化运动的化学
物质称为趋化因子。如:
19:46
第一节 炎症的概念
19:46
۞炎症的概念
是指在致炎因子损伤机体后而引发的、 以血管反应为主要特征的防御反应,也是 损伤、抗损伤和修复三为一体的基本病理 过程。
局部病变包括变质、渗出、增生 临床表现为红、肿、热、痛和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全身反应有发热和外周血白细胞增多等
19:46
第二节 炎症的原因
19:46
渗出过程的主要内容
血管反应——炎性充血 液体渗出——炎性水肿
细胞渗出——炎细胞浸润 炎症介质及其作用
1. 1 血流动力学改变
细动脉痉挛 动脉性充血
19:46
炎性充血(淤血)
微循环静压力/通透性增高 血液成分渗出
19:46
1.2 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由致炎因子、炎症介质和血管壁缺氧等引起 机制包括: 内皮细胞收缩 直接损伤内皮
白细胞介导的内皮损伤
内皮细胞穿胞作用增强
病理生理学ppt课件 第三章 炎症
![病理生理学ppt课件 第三章 炎症](https://img.taocdn.com/s3/m/02b665bb4b73f242326c5f5b.png)
Pain
Loss of Function
红:局部充血,最初动脉性充血,鲜红(氧 合血红蛋白多)以后血流变慢淤血暗红色(脱 氧血红蛋白多)。 肿:局部肿胀,充血和炎性渗出物。 热:动脉性充血,血流量多,流速快,代谢 增强,产热增多。 痛:渗出物压迫神经末梢(如指头炎),炎症 介质刺激神经末梢(PG,缓激肽)。 功能障碍:实质细胞变性坏死,渗出物压迫 阻塞,痛本身也影响功能。
三、增生
• 实质细胞增生 • 间质细胞增生
巨噬细胞 内皮细胞 成纤维细胞 • 在炎症后期或慢性炎症表现最明显 • 作用:限制炎症扩散和修复
四、炎症的临床表现
炎症的局部表现: 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The five local cardinal signs
Heat
Redness Swelling
第一节 概述
炎症(inflammation):具有血管系 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 御反应叫炎症。
炎症是机体的保护性反应,目的是 消除引起细胞损伤的刺激源以及损伤所 导致的坏死组织。
但是炎症因子也会损伤正常组织, 所以炎症反应过强,过久或者不当的炎 症反应都可能会给机体带来巨大的损伤
。
原因
(2) 毒血症:细菌毒素或毒性产物入血,临床上出 现全身中毒症状。(寒战、发烧等)或休克。
(3)败血症:细菌入血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 全身中毒症状,并常有皮肤粘膜出血点。
(4)脓毒败血症:化脓菌引起的败血症,除有败血 症表现,还在器官、组织形成多发脓肿。
第三节 慢性炎症
以增生变化为主的炎症 分非特异和特异性两类
(一)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
1.细胞活性胺:组织胺和五羟色胺
(1) 组织胺来源:肥大细胞(结缔组织中) 、嗜碱性粒细胞、血小板
病理学 第三章 炎症 ppt课件
![病理学 第三章 炎症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44142b6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2a.png)
第三节 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
由于毛细血管内流体静压增高(如心力衰竭导致的静 脉淤血)或某些疾病(如肝硬化、肾炎、营养不良)引起 的低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也可使组织间隙或 体腔内液体含量增多,这种情况所增多的液体称为漏出液。
渗出液主要取决于血管壁通透性的增高。
33
第三节 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
炎性渗出液与非炎性漏出液聚集于体腔者,均称为体 腔积液(如腹腔积液、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等)。
所以,临床上遇到体腔积液的患者,首先应当鉴别是 炎症引起的渗出液还是其他疾病引起的漏出液,以便明确 诊断、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34
第三节 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
渗出液与漏出液的区别
渗出液
原因
炎症
外现
混浊
蛋白含量 30g/L以上
(通过神经反射和某些化学介质的作用) 1.细动脉短暂痉挛、收缩(本能退让防御持续几秒钟或几分钟)
(通过轴突反射和炎症介质的作用)
2.(细动脉、毛细血管)血管扩张、血流加快→动脉性充血
`
(红 、肿)
炎症介质及局部酸中毒影响,
毛细血管和小静脉进一步扩张 炎性充血(持续几小时)
29
3. 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流减慢 →液体渗出→血液浓缩、粘 稠 。为液体渗出创造条件 血流停滞,轴流加宽 (利于各种物质参与炎症反应) 白细胞靠边或附壁→以阿米巴运动游出血管进入炎症区域 。
30
第三节 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
(二)液体渗出 在炎症早期,由于炎性充血,使血管内流体静压升高,
继之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渗出血管外,使血浆胶 体渗透压降低而组织间隙胶体渗透压升高,导致大量的液 体及细胞从血管内逸出到血管外,进入组织间隙,此过程 即为渗出。
《病理学炎症》课件
![《病理学炎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ed69bc1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a8.png)
针对炎症的病因进行治疗,如 抗感染、抗过敏、抗肿瘤等。
对症治疗
缓解患者的症状,如解热、镇 痛、抗炎等。
支持治疗
保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 补充营养,增强免疫力等。
预防并发症
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如感染、休克等。
抗炎药物的应用
非甾体抗炎药
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主要用于缓解轻中 度疼痛和发热。
如烟草、酒精、化学物质等有害物质,减 少接触可以降低非感染性炎症的风险。
合理使用药物
不滥用药物,避免药物性炎症的发生。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适当的运 动,有助于降低非感染性炎症的风险。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避免诱发因素
了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诱发因素,如某些食物、 药物、感染等,尽量避免接触。
《病理学炎症》ppt课件
• 炎症概述 • 炎症的病理变化 • 炎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 炎症的诊断和治疗 • 炎症的预防和控制
01
炎症概述
炎症定义
炎症是机体对各种刺激所发生 的反应,目的是为了消除刺激 、恢复多种细胞和分子的相互作 用。
炎症可以表现为红、肿、热、 痛等局部症状,也可以引起发 热、心率加快等全身反应。
炎症反应具有保护作用,同时也会对机体造成一定的损伤。
炎症的病理生理学变化
炎症过程中,局部组织会释放多 种化学因子和细胞因子,引起血 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和白细胞渗
出等反应。
炎症反应会导致局部组织缺氧、 代谢紊乱和组织坏死等病理生理
学变化。
炎症反应还可能引起全身反应, 如发热、疼痛和免疫功能异常等
。
炎症的病理组织学变化
炎症的组织学特征包括血管扩张、充 血和渗出,以及炎细胞的浸润和渗出 。
病理学图谱 实验三炎症
![病理学图谱 实验三炎症](https://img.taocdn.com/s3/m/80b462c2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4c.png)
9、肝脓肿
9、肝脓肿
肝细胞变性坏死,液化 可见脓细胞 箭头示淡染区为微脓肿
正常阑尾组织结构
正常阑尾组织结构
10、蜂窝织炎性阑尾炎
阑尾粘膜上皮部分缺损(箭头所示),粘膜层、粘 膜下层及肌层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10、蜂窝织炎性阑尾炎
阑尾肌层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12、异物肉芽肿
图示虫卵(黑色箭头)、异物巨细胞、类上皮细胞 (红色箭头)及淋巴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为2-3叶核,胞浆内为嗜酸性颗粒。
浆细胞
胞浆嗜碱性,核偏位,核染色质呈车辐状。
8、绒毛心
8、绒毛心
纤维素性心外膜炎时心外膜为灰黄色纤维蛋白附着,呈绒毛状,
8、纤维素
8、纤维素性心外膜炎
箭头示红染的纤维蛋白
8、纤维素性心外膜炎
示红染的纤维蛋白,呈丝状、网状、不规则团块状
实验三 炎症
内容
一 复习与实验相关的理论课内容 炎症及表现 基本病理改变: 结局: 分类:
二 镜下标本 绒毛心(8号切片) 肝脓肿(9号切片) 蜂窝织炎性阑尾炎(10号切片) 肉芽肿(12号切片)
三 大体标本
炎症细胞
中性粒细胞(分叶核)
血涂片:大量红细胞中见分叶状的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12、异物肉芽肿
示异物巨细胞,由多个细胞核组成,核形状似类上皮细胞。
病理学考试题库3炎症
![病理学考试题库3炎症](https://img.taocdn.com/s3/m/ac879e48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9f.png)
近十年考研西医综合病理学炎症真题1.关于炎症,正确的是A.炎症反应均对机体有利B.任何机体均可发生炎症c.炎症是一种防御反应D.损伤必然导致炎症E.炎症是活体组织的损伤反应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损伤因子的刺激所发生的的一种防御反应(C对E错)。
并非任何机体均可发生炎症(B错),且损伤也不一定都导致炎症(D错),例如单细胞和多细胞生物对局部损伤发生的反应(包括吞噬损伤因子、通过细胞或细胞器肥大以应对有害刺激等)不能称为炎症。
炎症反应对机体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A错),一般来说,变质是对机体不利的损伤性过程,而渗出和增生是对机体有利的修复性过程(P64)。
2.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是A.变性、坏死、增生B.萎缩、渗出、增生C.增生、坏死、纤维化D.萎缩、变性、坏死E.变质、渗出、增生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为局部组织变质、渗出、增生。
5.炎症灶内组织和细胞的变性坏死,称为A.化生B.增生C.再生D.变质E.萎缩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炎症灶内组织和细胞的变性坏死称为变质(D对)。
化生(P9)(A错)是指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增生(P8)(B错)是指细胞有丝分裂活跃导致组织或器官內细胞数目增多的现象。
再生(P27)(C错)是指机体出现损伤时,以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对缺损进行修补恢复的过程。
萎缩(P5)(E错)是指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6.寄生虫感染时,浸润的炎症细胞主要是A.嗜中性粒细胞C.淋巴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E.浆细胞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寄生虫感染时,浸润的炎细胞主要是嗜酸性粒细胞(D对)。
嗜中性粒细胞(A错)浸润多见于细菌感染时。
单核细胞(B错)、淋巴细胞(C错)和浆细胞(E错)浸润主要见于非特异性慢性炎症(P78)7.急性炎症时组织变红的主要原因是A.组织间隙水肿B.炎症灶内炎细胞浸润C.炎症灶内血栓形成D.肉芽组织增生E.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急性炎症时局部组织可见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其中组织变红的主要原因是血管扩张和充血,血流加快等(E对),组织间隙水肿(A错)可导致组织肿胀炎症灶内炎细胞浸润(B错)是炎症的一般表现。
矿产
![矿产](https://img.taocdn.com/s3/m/829bb50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b.png)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