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线思表维示:领域事物持的和这巩一运固遗所动忘学规是知律识告有,诉必规我须们律趁,热要的打想铁保, 赶在遗忘之前及早复习,及时巩固。 例如,每堂课上对所学内容尽量当 堂消化巩固一次,晚自习或做作业 时再巩固消化一次,做到“今日事, 今日毕”。下次上课之前再挤时间 回忆印证一次,单元小结再巩固一 次,期中期末再纳入知识体系系统 复习,这样多次重复,看似烦琐, 实则高效,对熟练掌握大有益处。
思维点拨
人类 社会 的发 展是 有规 律的
1.运动是有规律的
太阳系模式图 大雁南飞北返 青蛙冬眠
自然界事 物的运动 是有规律

人类社会发展道路 遗忘规律
思维领域 事物的运 动是有规
律的
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思维点拨
1、、什么是规律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 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是普遍的。
空 ,这说明
A.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
用规律
B.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C.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的
D.会生产带来 极大发展,信息技术革命一浪高过一浪。 据统计,电子计算机:芯片技术每18个 月就要更新一次。这一事实表明
A.事物的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框题资源库
资源作者:郭小军 作者单位:番禺区石楼中学
学科名称:政治 年级:高二生活与哲学
章节:第二单元: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二框题: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关键词:运动 、静止、规律、客观性
继续
问题探究(一)
材料一:
材料二:英国哲学家毕尔
机械运动:刮风下雨、海陆变迁; 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
在,故A 错误;B项尽管正确, 但不符合题意;C项肯定了运动 的绝对性,因为第二次踏进河
B.肯定了世界的物质性
流时,河水、沙子等发生了变 化,故C项正确、D项与题干无
C.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关,故选C。
D.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2.克拉底鲁认为“人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 条A.河正流确"的地观说点明了物质和运动的答题辩案 考证: 查关是B系事解物析的:相本 B.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对静止,A、D答非 C.夸大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所问,C相反。
【解析】选B、C、D。A项明显错误,人们在尊重自然、保护 自然的前提下,是可以改造自然为人类谋福利的;B、C、D三 项正是题干材料得出的启发,故都是正确的,因此,本题正确 答案为B、C、D三项。
5.“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 事古难全。"这说明
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 B.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遵循同样的规律 C.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不以人的 意志为转移的 D.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是循环往复 的
D.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趣味题:找规律填数字。
根据数字的变化填空:
D 1、0,1,2,9,(

A、12
B、18
C、729
D、730
规律:后项等于前项的3次方+1
问题探究(三) 太阳系模式图
大雁南飞北返
青蛙冬眠
人类社会 发展道路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资本主义社会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
B.事物总是运动变化的
C.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 特殊状态
D.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B
3.(2007·济南模拟) 右面漫画启示我们 A.人能够认识和利用 规律,造福于人类 B.人在客观规律面前 无能为力 C.人的主观能动性的 发挥要尊重规律的客观 性 D.人发挥主观能动性, 能够改变和创造规律
(2)人能够利用规律
历史上有“草船借箭”“庖丁解牛”的典故, 也有古人修筑都江堰的创举,更有今人“飞船 上天”“三峡工程”的奇迹。
自我测评
1、“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 皆有法”这表明
A.宏观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B.自然界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C.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D.人类认识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物理运动:分子的运动、光的传播 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化学运动:物质的化合分解
《坛经》记载:时风吹幡
生命运动: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动,一僧曰风动,一僧幡动,
社会运动:人类社会的变化(原始社 议论不一。慧能进日:“不 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 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
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动!”。
思维点拨
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欧布里德会犯如此荒唐错误的原因?
只看到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注意: A、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 状态 B、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归纳: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含 义
区 别
特 征
运动
哲学上讲的运 动就是宇宙间 一切事物、现 象的变化和过 程 运动是无条件 的、绝对的、 永恒的
A、火星大冲的出现是一种偶然现象
B、火星大冲的出现并无规律可循
C、人类终于完全认识了火星大冲现象
D、人们对火星大冲及其规律的认识能力 不断提高 答案:D
解析:A、B、C项错误,故选D。
认识 运动 把握 规律
运动是物 质的根本 属性
⑴运动的含义 ⑵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⑶静止的含义 ⑷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静止 一方面,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 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另一方面,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 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 一定条件和范围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 运动
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
(1)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发展中,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只要我们 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运动规律,并根据规律发 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就能改造客 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如果人们加强对海啸 的研究和预防,是可以减少或降低损失的。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 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 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问题探究 想一想P33
(1)“永动机”为什么无法制造出来? (2)焦耳的成功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1)因为它违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是不科学的。 (2)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 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 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 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要遵遁规律,按客观 规律办事,一旦违背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C.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 者
问题探究(二)
材料一:多媒体:刻舟求剑
播放
楚国人犯了什么错误?
材料二:(课本32页)欧布里德为什么会犯如此荒唐 的错误?
材料三:有人说,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例如, 某些物体从出现的第一天起就没动过,大雁塔在西安, 故宫在北京就是如此。请你分析一下,这句话错在哪 里?
问 1、什么叫静止? 题 2、世界上有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 探 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如何?

思维点拨
1、什么叫静止?
A、它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B、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 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 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 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有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和运动的关系,A、B、C 项都是片面的,故选D。
自我测评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是运动是物质的 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B、C、D 项与题干无关,故选A。
2.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 中,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 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这说明 ( )
问题探究
材料三:“嫦娥一号” 顺利升空 (多媒体)
10月24日,我国自主研 制的第一个月球探测 器——嫦娥一号卫星计 划刚于今晚18点05分准 时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顺利升空
播放
思维点拨
4、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1)人能够认识规律
如:人们通过抽象思维,发现客观世界中纷繁 复杂的化学元素是有规律的,从而发现了它们 变化的周期律;人们还从眼花缭乱的商品交换 中,运用抽象思维发现了价值规律;马克思更 是对大量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抽象分析,认识 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是推动人类 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
思维点拨 3、规律的特征及其要求
①规律具有普遍性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 界是不可思议的
②规律具有客观性
A、是指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和主观意志 为转移的。
B、客观性还意味着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C、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它是不可违抗的
③要求我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意义 造福人类 否则受规律的惩罚
答案:B 解析:题干的中心意思主要反映了自然界的事 物的变化发展有着确定不移的规律,故选B。
2、2003年8月29日凌晨,火星与地球进行 了6万年一次的最亲密接触,许多文爱好 者有幸目睹了这一天文奇观。据科学家推 算,火星和地球下一次如此亲接触,估计 要在2287年,也就是284年后的8月。上 述事实说明
AC
三、非选择题
背景:2006年7月1 7日下午, 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南部海域强烈地 震引发的海啸已经造成至少357人 丧生,160多人失踪,3.5万多人无 家可归。
辨析:人在自然灾害面
前是无能为力的。
答:辨题的观点是错误的。 (1)自然界是物质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的客观实在,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 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因此,人们无法 避免海啸的发生。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 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毕尔生认为“万物……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慧能 和尚把“风吹幡动”归因于“心动”,二者都否认 了运动的主体是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运动观。
自我测评
1、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是( )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所有的物质都是运动的 C.所有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D.所有的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所
结合材料,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探究以下问题 1.什么叫运动? 2、能不能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概 念或精神的运动? 3、有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4、物质和运动是什么关系?
思维点拨 1、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 化和过程。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注意:任何具体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 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C
二、多项选择题 4.2006年6月20 H《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沙尘暴 的成因除了自然因素外,还包括人为因素的作用: 人口的过快增长、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掠夺式的利用、 水资源滥用等。沙尘暴的治理要因地制宜,根据生 物气候带的特点,充分发挥生态系统自然修复功能。 这启示我们
A.只能认识自然,不能改造自然 B.必须懂得自然界的物质性 C.必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D.应尊重自然规律
运动是有 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 (2)规律的特征及其要求 (3)规律可以认识和利用
总结:一个要求: 按规律办事; 两对关系: 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 三个概念: 运动、静止、规律
综合测评
1.2007年10月24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第
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于晚18
点05分准时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
联系
(2)割裂二者的关系会陷入形而上学或相对主义、诡辩论的 错误
(3)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自我测评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是运动的特征,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
1.赫拉克利特认为“人不能两流次”踏,首进先同承认一“条河流河”流的存"
的观点 A.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生产关系 一定要适 应生产力 状况规律
遗忘规律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用无意义音节和有意义 的文字为识记材料,对人们学习时记忆保持和时间推移的 关系通过实验做了深刻研究,结果发现了遗忘先快后慢的 规律:识记材料后的20分钟内遗忘42%,1小时后遗忘 56%,9小时后遗忘64%,1天后遗忘66%,2天后遗忘 71%,6天后遗忘75%,31天后遗忘79%,可用坐标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