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绿地系统规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6 重庆市都市 区绿地系统规划
• •
• • •

⑸塑造特色景观 都市区集中荟萃了巴渝文化、抗战文化、 三峡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和革命 传统文化的风采。规划中加强了对名胜 古迹保护、修缮方面的规定。同时,充 分利用山、城、林、江的自然生态格局, 发掘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丰富重庆市 都市区中央山脊线,形成跨越渝中区、 沙坪坝区和九龙坡区的山地自然景观, 同时,丰富长江和嘉陵江的水际线,形 成多层次的立体空间,从而强化独特的 山城风貌。 3问题与讨论 3.1《纲要》要求与规划实践的问题 国家建设部出台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编制纲要(试行)》,在对我国各城市 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的指导性和规范性方 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具有普遍 性,但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城市 特色突出,《纲要》中规定的一些内容 对一些城市还难以适用,因此,还须结 合实际有所调整,体现《纲要》实施的 特殊性。以下就规划中遇到的问题提出 讨论。 ⑴有关市域绿地界定的问题
性分析
图4 土地适宜性分析
⑶整体观 在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目标的 指导下,统筹考虑城市发展过程中社会、经 济和自然资源的整体效益,处理好城市与郊 区、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满足不同区域 的发展需求,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经济、社 会协调发展。建立绿地发展综合目标而非单 纯的几大绿化指标。例如,根据城市用地条 件以及优化城市用地性质,提升城市土地价 值等方面因素考虑,在城市中心区内规划生 产绿地并不合适。根据目前城市苗木市场化 配置的实际现实以及生产绿地郊区化发展的 趋势,结合其它相关规划,利用都市区内城 市建成区外的生产绿地(圃地)为主,以建 成区内规划的生产绿地为辅,保证城市绿化 建设苗木供给量。但位于城市建设范围外的 生产绿地(圃地)不参与城市建设用地平衡, 在用地规模上达到相关标准的规定。
都市区Baidu Nhomakorabea殊区域绿地率 指标控制表

• •
建设项目配套绿地指标不搞一刀切,而是从实际情 况出发,综合考虑建设项目的性质,所处的位置、 规模、用地条件等因素,规定各分区、各层次的建 设项目最低配套绿地率指标。在保证一定区域的绿 地率指标总量达标,公园绿地分布不均衡的前提下, 局部区域绿地率指标可相对降低或提高,例如:新 区开发建设指标,城市规划新区中心地带的一般地 带、组团间隔带分别增加5个百分点、10个百分点; 城市改造区一般地带降低5个百分点;城市改造区中 心地带、城市中心区的一般地带降低10个百分点。 此外,考虑到绿地及生态敏感地带的保护和价值, 对特殊区域绿地率指标也提出了要求(表1:都市区 特殊区域绿地控制表),越接近这些区域绿地指标 越高,保护了这些区域。 ⑷绿地空间布局 根据都市区山水城市的特征,整体形成“两带”、 “四楔”、“多廊”、“三区”的空间结构体系。 “两带”即对长江、嘉陵江流经市区地段水位标高 187米以上的江岸进行全面绿化,在江岸结合地形, 按需布置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及湿地等,构筑两带 滨江绿带;“四楔”即保护由南北向平行排列的缙 云山、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形成贯穿都市区 的四条楔形绿地;“多廊”即沿主城对外交通干线 两侧建立宽带状绿色廊道网络,使城市绿地系统与 四山林地和城郊大绿化系统相衔接,形成都市区一 体化绿化空间,以城市绿化分隔主城十二个组团; “三区”结合城市用地布局特色和用地性质对绿地 布局的不同要求,规划按主城区、郊区小城镇、非 建设区三个区域层次分别布局城市绿地。此外,在 建设路岸林带体系与城市绿地系统的过程中,通过 逐步丰富原有林带的单一树种结构,使防护林带单 一的功能向综合的多功能城市绿地转化。
图6 重庆市都市区绿地 系统规划
• ⑵合理细化绿地规划指标 • 我国从2002年开始,以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均绿地面积、绿地率和 城市绿化覆盖率这4项指标来指导城市绿地建设,但这些绿地指标在 实践中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由于各地气候条件、经济基础等方面的 差异,绿化的成本和难易程度也有所不同,规模大的城市,人口密度 高,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小,人均绿地面积就较小;规模适中的城市, 人口密度较低,人均绿地面积就较高。因此,统一的绿地指标很难真 实全面地反映出不同城市绿地建设的实际质量和水平。根据都市区城 市空间布局层次以及主城区城市布局结构,考虑到各区域差异较大, 规划按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提出了都市区建城区绿地指 标和都市区区域绿地指标两大指标体系。都市区建成区绿地指标分为 城市总体绿地规划指标、各行政区绿地规划指标、城市中心区绿地规 划指标和郊区城镇绿地规划指标。其中各行政区绿地指标是规划中专 门设立的,因为城市总体规划按片区、组团(功能区)进行空间界定, 与现行的行政区划范围有较大差异,为便于规划的实施和管理,本规 划按行政区区划原则,提出了各行政区规划建成区绿地规划发展最低 控制指标。在区域绿地方面,重庆特有的地形地貌使建成区外一些风 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生态绿地(G5)对城市生态环 境作用明显,本规划借鉴深圳市的作法,建立了都市区区域绿地指标 体系,以全面反映重庆市都市区的实际生态环境水平。 • ⑶建设项目配套绿地指标
图5 重庆市都市区卫 星图
• ⑵开展相关案例的分析,借鉴成功经验 • 深入分析了上海、武汉、广州、成都等城 市绿化建设的经验,综合比较都市区与它 们在绿地系统规划和建设方面的异同,并 有效借鉴其成功经验。 • ⑶采用新技术和手段,确保基础数据准确, 提高工作效率传统的踏勘与高新技术调查 相结合。在进行实地踏勘的同时,大量应 用以遥感、GIS和INTERNET网络技术等 规划技术手段(图5),大大提高了工作 效率和成果精度,同时使规划成果与实际 规划建设管理系统实现数据信息共享,从 而有效地提升了都市区绿地系统规划、建 设与管理水平。 • ⑷多部门协作,增强规划的统一性和合理 性 • 由重庆市城市规划院和重庆市园林设计院 两个单位相互协调,市城市规划院完成的 山水园林城市规划与市园林设计院完成的 绿地系统规划相结合,并同时进行城市规 划和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工作,有效保障 了城市总体规划与绿地系统规划的统一性 和协调一致性,提高了规划的可操作性。
• 1.2 绿地概况 • 都市区绿地由生态绿地和建成区园林 绿地两部分组成。2003年都市区绿地 总面积1715.28平方公里。其中生态绿 地1653.36平方公里,占绿地总面积的 96.39%,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61.92 平方公里,占都市区绿地总面积的 3.1%。建成区绿地率19.61%,建成区 绿化覆盖率21.17%,人均公园绿地面 积4.96平方米(按非农业人口计算), 人均绿地面积15.48平方米(按非农业 人口计算)。经过多年的园林绿地建 设,现已基本形成点、线、面相结合, 大、中、小相结合的园林绿地系统构 架。绿地建设因地制宜,结合山地城 市地形特征,利用堡坎、梯道、岩壁 及建筑立面等绿化,初步形成了具有 山城特色的平面绿化与垂直绿化相结 合的立体绿化系统(图3)。各类绿地 中以附属绿地居多,为33.83平方公里, 占建成区绿地总面积的54.63%,其次 是公园绿地,面积19.84平方公里,占 建成区绿地总面积32.04%,建成区内 生产绿地面积少。
图4 土地适宜性分析

• • •
⑷生态观 应用“反规划理论”, 优先确定 生态最敏感的区域,作为保护禁建区,规划 的重点从确定开发建设项目,转向各类脆弱 资源的有效保护利用和关键基础设施的合理 布局(图4)。规划通过绿地空间结构,影 响城市空间结构,保证城市山水格局的完整 性。提出需要着重保护“两江、四山”的宏 观自然山水生态格局。增强 “四山”森林 生态景观,保证水源涵养,建立城市生态保 护的绿色屏障。加强主城西部槽谷和郊区北 部水源保护,郊区北部以及东南部建设氧源、 冷源基地。针对都市区南北向生态廊道发育, 而东西向生态联系较弱的实际,着重加强东 西向生态廊道建设,使都市区景观生态格局 最优。最大限度降低城市开发与资源保护的 冲突,保护山体和江河景观,构筑生态廊道, 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增强城市生态系 统内稳力,维护都市区城市生态系统平衡。 2.2 规划方法 ⑴针对规划的难点、重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在编制规划方案前,针对城市绿地系统空间 布局,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市行道树树种选 择,城市园林绿化目标、指标和实施对策等 难点、重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为重庆市都 市区绿地系统总体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 了有力支撑。


• •
2003年都市区总人口618万人,其 中城镇人口521万人,属于特大城 市规模。都市区适宜建设用地面积 为1393.5平方公里,不适宜建设 用地面积2083.7平方公里,禁止 建设用地面积1994.7平方公里, 可利用的后备土地资源极少,人均 拥有土地资源0.102公顷。2003年, 都市区范围城镇建设总用地 415.53平方公里,人均城镇建设 用地79.76平方米/人。 ⑶山水格局特征鲜明,组团隔离绿 带受到侵蚀 “一岛、两江、三谷、四脉”的自 然山水环境(其中,“三谷”为城 市建设的重点地带,“四脉”则成 为其隔离绿带)构成了都市区独特 的山水格局特征(图2)。在城市 空间结构形态保持“多中心、组团 式”基本格局的前提下,主城区内 部组团间隔离绿带被逐步侵蚀,城 市中心区组团逐步粘连。 图2 山水格局分析
图3 重庆市都市 区绿地现状
• • •
• •
• • •

1.3 综合评析 ⑴优势与动力 主要体现在:都市区中心地位突出,城市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为创建“山水 园林城市”奠定了强大的经济基础;都市区独具特色的山水景观格局,城市“多中心、组团 式”的布局结构为城市绿地建设创造了优越条件;努力提高都市区内禁止建设用地和不适宜 建设用地绿化质量,优化绿地结构,对改善都市区生态环境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创建 “山水园林城市”,发展园林绿化事业,政府决策机构重视,反映了群众的迫切愿望。 ⑵矛盾与制约因素 主要体现在: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少,建成区绿地各项指标偏低,城市绿化总体水平较低,绿 地总量不足,绿地质量不高;近年来,城市绿化建设与城市开发建设相比,绿化建设滞后。 绿地各项指标还未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绿地空间布局不合理,体系不完善,城市绿地集 中分布在城郊,城市建成区内特别是城市中心区绿地匮乏;管理制度不全、规划建设脱节, 保障措施欠缺、绿地控制乏力,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现象严重。都市区“多雾”、“少日 照”、“土少石多”地下水位低,对植物的选择、运用、栽培与管理上有较大限制;绿化资 金投入不够,发展速度有限。 2 规划探索 2.1 规划理念 ⑴系统观 基于对城乡统筹发展重要性的充分认识,规划范围从重视规划建成区扩展到对规 划区范围全方位的关注,突出强调城乡绿化统筹发展。规划将都市区的郊野公园、森林公园、 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绿化隔离带、生态农田区及河流水系纳入整个绿地系统之中,并 从生态、景观、人文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控制性要求。在重要山体、风景林地、重要湿地、 水源涵养地、生态恢复地规划设立了16个郊野自然公园,形成都市区内面积最大的生态绿地 之一。同时,结合现有10个森林公园的特色,补充或新增游憩娱乐及基础设施。以期处理好 城区绿化与郊区绿色空间的关系,构筑以主城区为核心,覆盖整个都市区范围,城乡一体化 的绿地系统。 ⑵协调观 加强与城市各类规划的协调与衔接,将本次规划与已批准的《重庆市山水园林城 市规划(2001)》、《重庆市主城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及其它方面的专项规划 图4 土地适宜 有效整合,避免相互脱节,互不通气,各自为政,并对一些与本规划不一致的规划及时调整, 保证规划的协调性、连续性和可实施性。
重庆市都市区绿地系统规划
• 1.1城市现状
• • • • • • • • • ⑴范围面积广,区域差异较大 都市区包括范围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 南岸区、 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北碚区、渝北区、巴 南区九个 行政区的全部辖区,总面积5473平方公里 (图1)。 各行政区在自然条件、历史人文、社会经济 发展水平 等多方面差异较大。例如:2003年,渝中区 全区总面积 为23 .7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68.13万人,其中 非农业人口59.25万人,人口密度 为28735人/平方公里,为都市区之最。而巴 南区全区总面积为182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85.63万,其中农业人口61.11万人,非农业人 口24.52万人,人口密度仅为469人/平方公里。 ⑵人口规模大,人均建设用地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