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气管插管口腔护理读书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口腔卫生服务和口腔卫生政策
整理表
姓名:
职业工种:
申请级别:
受理机构:
填报日期:
A4打印/ 修订/ 内容可编辑
第十三章口腔卫生服务和口腔卫生政策
提要
本章主要介绍口腔服务需要、需求和利用的基本概念,口腔卫生政策定义、重要性和制定的科学程序,国际上口腔卫生政策现状以及对我国口腔卫生政策方向的展望。
第一节口腔卫生服务
一、口腔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和利用的定义。
口腔卫生服务(oral health service)需要是指由于居民实际的口腔状况与世界
卫生组织提出的口腔健康标准之间的差距导致的对口腔预防、治疗、镶复等方面的客观需要。口腔健康是指没有慢性口面部疼痛,没有口腔和鼻咽部肿瘤,没有口腔组织病损,没有先天性畸形如唇裂和腭裂,没有牙周(牙龈)疾病、龋病、牙齿缺失和其他影响口腔、牙齿以及颅面部组织的疾病和功能不调。维护口腔健康,不应仅仅停留在发现和治疗口腔疾病,还应形成良好的口腔卫生行为,采取适当的口腔预防措施,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因此,口腔卫生服务需要应包括口腔治疗(如拔牙、补牙、镶牙)服务需要和口腔预防保健(如定期口腔检查、儿童窝沟封闭防龋、口腔局部用氟防龋等)需要。需要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会因个人是否意识到或经济上有能力承担而存在。但是,需求却是主观的。口腔卫生服务需求是指居民主观上愿意且从经济上有能力接受的口腔卫生服务的量。口腔卫生服务需求可由口腔卫生服务需要转化而来,也可能由于不良的就医或行医行为(如医生诱导),产生不必要的口腔卫生服务需求。
口腔卫生服务利用是居民实际上接受的口腔卫生服务量,是口腔卫生机构实际上为群众提供的口腔卫生服务量和工作效率。最常用于测量服务使用的变量是人年均接受口腔卫生服务的次数和一年内接受口腔卫生服务的人数的比例。根据接受口
腔卫生服务目的的不同,Todd把口腔卫生服务利用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一是定期接受口腔卫生服务型。Robins指出,定期接受口腔检查是维持口腔健康的关键措施之一。《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明确提出: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健康检查,提倡每年洁牙一次。在这种情况下,群众往往是在无任何口腔不适的情况下,定期到口腔卫生机构接受口腔检查,根据口腔医生的建议,采取口腔预防保健措施,或发现早期病变,及时处理,以达到维护口腔健康的目的。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定期口腔检查一般是人群接受口腔卫生服务的主要类型;二是有问题接受口腔卫生服务型。即有问题才去寻求口腔卫生服务。患者往往是因为口腔内软硬组织疼痛或不适,或口腔功能障碍等到医疗机构寻求治疗,治疗措施常常是拔牙、治牙、镶牙、止痛等。发展中国家通常都是该类型,如约旦:20~60岁的成年人,只有18.6%是定期接受口腔检查者,60.7%是属于有问题接受口腔卫生服务的;6~16岁的青少年,11%是定期接受口腔检查者,86%是属于有问题接受口腔卫生服务的。三是不定期接受口腔卫生服务型。这通常介于上述两种类型中间,不是出现口腔问题后寻求治疗,属于无症状寻求检查但频率不固定,一般是在较空闲时或受别人提醒时才去接受口腔卫生服务。
二、中国口腔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和利用情况。
2005年卫生部组织开展的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对我国人群5岁、12岁、35~44岁、65~74岁四个年龄组的口腔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各年龄段人群口腔卫生服务需要和实际利用之间均存在很大差距(表13-1),其中12岁年龄组利用率略高于其他人群,与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如丹麦青少年口腔服务使用率为97.9%;瑞典20~25岁、50~75岁两个年龄组口腔卫生服务使用率分别是82%、88%。与泰国12岁学生(66%)相比也有较大差别,和尼日利亚18~64岁年龄组口腔卫生服务使用率(26%)相近。
表13-1:各年龄组口腔需要和利用情况
年龄需要情况利用情况
牙周有问题率(%)近一年口腔科就诊率(%)患龋率(%)龋齿未充填率
[DT/(DT+FT), %]
5岁6697.1-- 15
12岁28.988.957.721
35~44岁88.180.185.516
65~74岁98.492.185.919
对2005年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中近一年口腔科就医原因进行分析,发现我国成年人主要是有问题接受口腔卫生服务型,定期接受口腔检查的比例非常低(表13-2),儿童和青少年定期接受检查和预防措施的比例分别占28.4%,38.5%,比成年人高,可能与我国重视儿童青少年健康有关。
表13-2:各年龄组末次口腔科就医原因构成比(%)
5岁12岁35~44岁65~74岁
外伤 2.3 5.2 1.2 1.0
急性牙疼26.019.040.438.4
慢性牙疼19.214.433.138.8
不适22.015.316.413.5
定期检查24.932.5 4.2 1.7
预防措施 3.5 6.00.80.1
牙齿美容 2.07.5 4.0 6.5
三、影响我国口腔卫生服务利用的原因
口腔卫生服务需要和实际利用之间差距较大的原因,主要是人们认为自己口腔没有问题或问题不重,其次是经济困难。工作紧张、没有时间,这对中年人就医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对老年人影响比较小(表13-3)。影响需求和利用的社会经济原因可受到口腔卫生服务利用类型的影响。定期接受口腔卫生服务,可以相对应地采取预防保健措施,维护口腔健康,及时发现并处理早期口腔病变,既可减少就诊频次,也可降低医疗费用。
表13-3:中老年组一年内不到口腔科就诊的原因所占的百分比(%)
35-44岁65-74岁牙齿没有问题5135.9
牙病不重3840.4
经济困难2033.6
没有时间11 3.8
没有牙医4 5.0
怕传染疾病20.5
害怕看牙4 2.2
没有好医生3 2.4
四、提高口腔卫生服务利用的措施
我国口腔卫生需要巨大,但口腔卫生服务利用严重不足,既影响了居民口腔健康水平,同时也制约口腔医疗卫生工作的发展。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将居民对口腔卫生需要转化为口腔卫生需求,进而转化为群众对口腔卫生服务的利用。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