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构形研究现状.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3储层建筑结构研究现状
• 1.3.5国外储层建筑结构研究取得的成果
– Jones C R(2002)认为,气候的变化引起湖平面、排水量和沉积供 应量的变化,进而影响了河流相储层建筑结构的形态。
– Kolla V对非洲西部三叠系地层进行三维地震属性分析,认为高弯曲 度,垂向、侧向的叠加,弯曲切割,河床分叉等因素决定了它们独 特的储集体形态。高弯曲流河的形成是由于河道不断在凸岸沉积, 向凹岸不断迁移而形成。河流点砂坝的连续性在整个河流中不太好, 但是在局部却很好。
储层构形分析法概况 储层构形与沉积微相关系 三角洲储层构形研究现状 三角洲储层构形研究五大领域 研究工作进展 创新性认识与成果
储层构形分析法概况
• 1.1 相关概念:
– 储层建筑结构:在国内又被称为储层构成、储层构型、储层结构单元,是指 沉积砂体(复合体)内部由各级次沉积界面所限定的砂质单元和不连续“薄夹 层”的几何形态、规模大小、相互排列方式与接触关系等结构特征。
• 1.3储层建筑结构研究现状
• 1.3.3储层建筑结构研究拟解决的问题
– 自Miall(1985)对科罗拉多高原区的侏罗-白垩纪河流相 开展建筑结构研究之后,许多研究者分别对河流相、浪 控和潮控海岸带砂体、三角洲、海底扇等不同成因类型 的砂体进行了建筑结构研究。
– 该方法在三维空间上详细解剖储集层沉积体的建筑结构 要素和界面,进而解决以下问题:
• 1.3储层建筑结构研究现状
• 1.3.5国外储层建筑结构研究取得的成果
– Jens Hornung(1999)对德国南部Keuper盆地的一个冲积扇沉积体 系进行了研究,以露头资料、岩芯资料和测井资料为基础,从岩性、 测井响应特征、孔渗特征方面研究了河流相各结构要素的特征,在 研究区识别出了9种建筑结构要素类型:底载河道、混合载河道、悬 浮载河道、侧积体、废弃河道、天然堤、决口沉积、溢岸沉积、湖 相泥质沉积。
– 1996年,他出版了《Geology of Fluvial Deposits》(河流沉积地 质学)一书,使储层建筑结构要素分析法得到系统完善。
– 1989年,AAPG 74届年会将该理论列为当今油气勘探领域三大进展之 一 (马立祥)。
• 1.3储层建筑结构研究现状
• 1.3.2储层建筑结构要素分析法的发展 – 储层建筑结构要素分析法最初基于露头的研究,通过露 头三维剖面的观测与分析,解剖储层的内部结构。 – 随着储层建筑结构研究方法被越来越多的沉积学家接受, 人们试着将野外露头与多种资料相结合,如地震资料、 地面探测雷达信息、岩芯资料和测井资料等,研究地下 储层各结构要素的岩石物理学性质、空间组合特征、分 布状况和平面形态,为地下储层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1)储集层沉积体的空间几何形态,大小和展布; (2)储集层沉积体的内部结构; (3)储集层沉积体的非均质性; (4)建立定量的沉积模式。
• 1.3储层建筑结构研究现状
• 1.3.4储层建筑结构研究的类型 – 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建筑结构研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 前者选择典型的和具有代表性的储集层沉积体进行研究, 其结果起理论上的标准作用和指导作用; – 后者选择与具体油气田储集层沉积体相同类型的构型体 进行研究,所得结果可直接应用于覆盖区的油气田开发, 在综合运用其它方法的基础上,能较为准确地建立起反 映油气田实际状况的储集层类型。
• 1.3储层建筑结构研究现状
• 1.3.5国外储层建筑结构研究取得的成果
– 通过对露头、岩芯的分析研究,并结合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数据, Ramon J C(1997)认为储层的物理属性及平面连续性与可容空间 (A)/沉积供应量(C)有关。河道砂体的曲线形态及空间结构受 A/C的影响。当A/C较小时,河道拼合严重,砂体厚超过5米,且破碎, 上覆约一米厚的洪泛泥岩;A/S较大时,河道拼合较轻,侧向加积严 重,上覆更厚的洪泛泥岩。
• 1.3储层建筑结构研究现状
– 1988年,他在《AAPG Bull 》(V.72 (6))发表了“Reservoir Heterogeneities in Fluvial Sandstones: Lessons from Outcrop Studies”;同年,他在《Sedimentary Geology》(V.55)发表了 “Architectural Elements and Bounding Surfaces in Fluvial Deposits: Anatomy of the Kayenta Formation (Lower Jurassic), Southwest Colorado”。1992)。1995年,他在《Sedimentology》 (V. 42)发表了“Descrip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Fluvial Deposits:a Critical Perspective:Discussion”;
– 储层建筑结构要素是指一个由形态、相组成及其规模所表征的沉积体,是沉 积体系内部一个特定沉积过程或一组沉积过程的产物,它们有一定的成因联 系,被一套具有等级序列的地质界面分开。
• 1.2 研究方法
– 储层建筑结构要素分析法(Architectual Element Analysis)是针对 储层非均质的特性而提出来的研究方法。该方法利用界面系列,将 储层划分为由多个基本结构要素组成的不同级次的相对均一体,通
过表征结构要素的特征及其相互组合关系,描述储层的非均质性。
• 1.3储层建筑结构研究现状
• 1.3.1创始人:Miall对储层建筑结构的研究
–20世纪70年代初,加拿大Toronto大学地质系教授 A.D.Miall开始对河流沉积进行精细研究并于1978年提出 了河流沉积岩相类型;
–1985年,他在《Earth Science Reviewk.baidu.coms》 (V.22(4)) 发表了“Architectural-Element Analysis:A New Method of facies Analysis Applied to Fluvial Deposits”,由此,建立了一整套储层建筑结构分析的 基本原理与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