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声综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外音乐史研究
和声综述
黄河之声 2019年第12期 总第537期
牛 同 艳
(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上海 200234)
摘 要:按照现代的和声定义来说,和声不存在于古代,当时的音乐是只记录旋律的单声部音乐,单音持续和固定 音型使用较为广泛,流传下来的音乐资料极其有限,乐谱更是少之又少,且多为断音残篇。中世纪还没有系统的和 声,但是在宗教和世俗单声音乐中,持续低音和固定音型被运用,复调织体的发展为和声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对位法;调性和声;调性瓦解
一、文艺复兴时期 和声产生于具有一定独立性的旋律线条,沃尔德等著,刘丹霓 译的《西方音乐史十讲》中指出,和声功能逐渐出现在终止式中, 并开始指明和声开始压倒旋律,最常见的终止式是正格终止,其他常 用的终止式有变格终止、兰迪尼终止、利底亚终止和弗里几亚终止。 对位法的出现使复调音乐进入规范化时期,复调音乐的发展促 进了和声风格的形成,多声思维逐渐成熟,呈现出简单的和声结构 的轮廓。在法-佛兰德乐派的音乐中,正格终止和变格终止取代了兰 迪尼终止式,将复调对位音乐发展到盛期。法-佛兰德乐派第三代作 曲家拉索巧妙地使用对位技巧,初步建立了T-D D-T的和声功能圈, 和声的处理已接近现代的意义。 二、巴洛克时期 和声在巴洛克时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通奏低音的产生,直 接导致了和声的诞生,和声呈现出逐渐摆脱对调式体系的依赖,开 始依赖于大小调调性体系的态势,T、S、D之间的功能关系得到强 调。意大利作曲家科雷利创作出了第一部调性和声语言完全成熟的 音乐作品,而真正做出理论解释的是法国作曲家拉莫,他在《和声 学》这一著作中,首次对调性和声体系作出了理论解释。巴赫在他的 作品中将复调思维与和声对位完美结合,把调性和声发展到高峰期。 桑桐在《西方音乐中和声的应用、理论与教学的发展概述》 中,将应用特点概括为调式和声的演进和和声材料两方面,并指明 调式和声的转变是巴洛克时期在和声上的重大贡献,为古典主义调 性和声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张蓓荔在《文艺复兴与巴洛克音乐的比 较》中,通过对比研究,新型的旋律与文艺复兴时期旋律的不同主 要是在内部结构和节奏上。 三、古典主义时期 在这一时期,音乐创作上取代了巴洛克时期的复调音乐形式 采用主调音乐形式,加强了旋律与和声的对应。调性和声成为作品 中的重要因素,使用主要和弦及其转位,以及各种七和弦,建立起 T-S-D-T的功能和声进行,在终止式上使用正格全终止,使段落或乐 章有更加明确的终止式,从而强调更加简洁的和声风格。 在贝多芬的创作中,常见在乐曲的终止处或引进另一段落之前 用一个长时值的属七和弦来衬托完满终止的稳定感,由此可见,用 属七和弦表达和声功能的手法得到高度发挥。张楠、张丽在《探析 古典主义时期和声风格与审美意蕴》一文中,从微观的角度分析, 论述了和声及其风格变化发展的本质问题在于协和与不协和的关系 的演变过程,从两者的关系中观察和声风格与审美意蕴。 四、浪漫主义时期 对和声语言不断探索和突破,将巴洛克时期以来的功能和声体 系推进到极致。不协和和弦被更自由的运用,丰富了古典的和声功 能,使得调中心的感觉相对削弱,呈现出大小调体系逐渐瓦解的态
32
势。19世纪下半叶,李斯特、瓦格纳对调性和声进行了改革创新, 影响着后来的印象主义音乐。
瓦格纳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中调性思维的发展使调式功 能接近瓦解。吴式锴在发表的《和声发展的继承性》一文中,明确 提出了“受浪漫主义思潮和民族意识的影响,和声语言突破了传统 和声功能的约束,从根本上动摇了大小调体系对和声绝对统治的基 础”。彭勇军在《浅析钢琴套曲<四季>和声语汇的浪漫主义手法》 中通过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四季》,明确表达出“19世纪以后的浪漫 派音乐大师们则开始试图摆脱古典传统观念、意识的禁锢,慢慢展现 出和声语言的个性化,使多声音乐步入一个枝繁叶茂的新时期”。
徐平力在《欧洲浪漫主义和声的技法特征与风格模拟写作》中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出发,对浪漫主义音乐所采用的和声技法做一定程 度的理论阐述,并通过对两位著名浪漫主义作曲家的创作风格进行模 拟写作,以此来展现浪漫主义音乐创作的风格特征及思想内涵。
五、20世纪 现代作曲家创造了与传统和声不同的和声体系,以音响感觉为 依据,在三和弦的基础上,向上叠加,形成叠置和弦,打破了传统 和声以和谐为美的概念,传统的和弦结构与功能进行不复存在。 王萃在《20世纪和声技法概述乐府新声》中通过对20世纪和声 纵向的维度到横向逻辑关系的纵横两元性的基本框架的讨论,阐述 了“和声的发展史就是不协和音的发展历史”的唯物史观在音乐美 学、音乐心理学等多重视野的思辨过程,说明20世纪的和声技法是 不协和音响与协和音响斗争的产物,及对音响关系的逻辑性统一、 和声色彩的本质及其表现,概述了20世纪和声的基本特征。杨立青 在《20世纪音乐的和声技法•序论》中对1900年以来涉及到和声技法 方面的不同倾向进行了论述。 郑英烈《和声与动机的联系以及“不协和音的解放”》,这是美 国南加州大学音乐史学系主任B•西姆斯博士1986年出版的一本书《20 世纪的音乐—风格与结构》。该书的前三章集中论述了20世纪西方以 调性发展为中心的和声语言演化过程以及作曲大师们在这场变革中各 自的实践,并提出一些重要的新概念,这里发表的是该书的第二章。 六、结语 和声的产生不是凭空出现的,是建立在历史发展的基础上, 不会脱离历史而发展。它源于文艺复兴时期,到巴洛克时期开始成 型,古典主义时期完善、成熟,浪漫主义时期发展到极致,音乐语 言和风格充分发展,调性和声趋于瓦解,预示20世纪新的音乐语言 和风格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桑桐.西方音乐中和声的应用、理论与教学的发展概述(一)[J].音乐 艺术,1992,04:52-57. [2] 王萃.20世纪和声技法概述[J].乐府新声,2008,06:62-27. [3] ຫໍສະໝຸດ Baidu立青.20世纪音乐的和声技法(序论)[J].音乐艺术,2004,09:20-29.
和声综述
黄河之声 2019年第12期 总第537期
牛 同 艳
(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上海 200234)
摘 要:按照现代的和声定义来说,和声不存在于古代,当时的音乐是只记录旋律的单声部音乐,单音持续和固定 音型使用较为广泛,流传下来的音乐资料极其有限,乐谱更是少之又少,且多为断音残篇。中世纪还没有系统的和 声,但是在宗教和世俗单声音乐中,持续低音和固定音型被运用,复调织体的发展为和声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对位法;调性和声;调性瓦解
一、文艺复兴时期 和声产生于具有一定独立性的旋律线条,沃尔德等著,刘丹霓 译的《西方音乐史十讲》中指出,和声功能逐渐出现在终止式中, 并开始指明和声开始压倒旋律,最常见的终止式是正格终止,其他常 用的终止式有变格终止、兰迪尼终止、利底亚终止和弗里几亚终止。 对位法的出现使复调音乐进入规范化时期,复调音乐的发展促 进了和声风格的形成,多声思维逐渐成熟,呈现出简单的和声结构 的轮廓。在法-佛兰德乐派的音乐中,正格终止和变格终止取代了兰 迪尼终止式,将复调对位音乐发展到盛期。法-佛兰德乐派第三代作 曲家拉索巧妙地使用对位技巧,初步建立了T-D D-T的和声功能圈, 和声的处理已接近现代的意义。 二、巴洛克时期 和声在巴洛克时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通奏低音的产生,直 接导致了和声的诞生,和声呈现出逐渐摆脱对调式体系的依赖,开 始依赖于大小调调性体系的态势,T、S、D之间的功能关系得到强 调。意大利作曲家科雷利创作出了第一部调性和声语言完全成熟的 音乐作品,而真正做出理论解释的是法国作曲家拉莫,他在《和声 学》这一著作中,首次对调性和声体系作出了理论解释。巴赫在他的 作品中将复调思维与和声对位完美结合,把调性和声发展到高峰期。 桑桐在《西方音乐中和声的应用、理论与教学的发展概述》 中,将应用特点概括为调式和声的演进和和声材料两方面,并指明 调式和声的转变是巴洛克时期在和声上的重大贡献,为古典主义调 性和声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张蓓荔在《文艺复兴与巴洛克音乐的比 较》中,通过对比研究,新型的旋律与文艺复兴时期旋律的不同主 要是在内部结构和节奏上。 三、古典主义时期 在这一时期,音乐创作上取代了巴洛克时期的复调音乐形式 采用主调音乐形式,加强了旋律与和声的对应。调性和声成为作品 中的重要因素,使用主要和弦及其转位,以及各种七和弦,建立起 T-S-D-T的功能和声进行,在终止式上使用正格全终止,使段落或乐 章有更加明确的终止式,从而强调更加简洁的和声风格。 在贝多芬的创作中,常见在乐曲的终止处或引进另一段落之前 用一个长时值的属七和弦来衬托完满终止的稳定感,由此可见,用 属七和弦表达和声功能的手法得到高度发挥。张楠、张丽在《探析 古典主义时期和声风格与审美意蕴》一文中,从微观的角度分析, 论述了和声及其风格变化发展的本质问题在于协和与不协和的关系 的演变过程,从两者的关系中观察和声风格与审美意蕴。 四、浪漫主义时期 对和声语言不断探索和突破,将巴洛克时期以来的功能和声体 系推进到极致。不协和和弦被更自由的运用,丰富了古典的和声功 能,使得调中心的感觉相对削弱,呈现出大小调体系逐渐瓦解的态
32
势。19世纪下半叶,李斯特、瓦格纳对调性和声进行了改革创新, 影响着后来的印象主义音乐。
瓦格纳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中调性思维的发展使调式功 能接近瓦解。吴式锴在发表的《和声发展的继承性》一文中,明确 提出了“受浪漫主义思潮和民族意识的影响,和声语言突破了传统 和声功能的约束,从根本上动摇了大小调体系对和声绝对统治的基 础”。彭勇军在《浅析钢琴套曲<四季>和声语汇的浪漫主义手法》 中通过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四季》,明确表达出“19世纪以后的浪漫 派音乐大师们则开始试图摆脱古典传统观念、意识的禁锢,慢慢展现 出和声语言的个性化,使多声音乐步入一个枝繁叶茂的新时期”。
徐平力在《欧洲浪漫主义和声的技法特征与风格模拟写作》中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出发,对浪漫主义音乐所采用的和声技法做一定程 度的理论阐述,并通过对两位著名浪漫主义作曲家的创作风格进行模 拟写作,以此来展现浪漫主义音乐创作的风格特征及思想内涵。
五、20世纪 现代作曲家创造了与传统和声不同的和声体系,以音响感觉为 依据,在三和弦的基础上,向上叠加,形成叠置和弦,打破了传统 和声以和谐为美的概念,传统的和弦结构与功能进行不复存在。 王萃在《20世纪和声技法概述乐府新声》中通过对20世纪和声 纵向的维度到横向逻辑关系的纵横两元性的基本框架的讨论,阐述 了“和声的发展史就是不协和音的发展历史”的唯物史观在音乐美 学、音乐心理学等多重视野的思辨过程,说明20世纪的和声技法是 不协和音响与协和音响斗争的产物,及对音响关系的逻辑性统一、 和声色彩的本质及其表现,概述了20世纪和声的基本特征。杨立青 在《20世纪音乐的和声技法•序论》中对1900年以来涉及到和声技法 方面的不同倾向进行了论述。 郑英烈《和声与动机的联系以及“不协和音的解放”》,这是美 国南加州大学音乐史学系主任B•西姆斯博士1986年出版的一本书《20 世纪的音乐—风格与结构》。该书的前三章集中论述了20世纪西方以 调性发展为中心的和声语言演化过程以及作曲大师们在这场变革中各 自的实践,并提出一些重要的新概念,这里发表的是该书的第二章。 六、结语 和声的产生不是凭空出现的,是建立在历史发展的基础上, 不会脱离历史而发展。它源于文艺复兴时期,到巴洛克时期开始成 型,古典主义时期完善、成熟,浪漫主义时期发展到极致,音乐语 言和风格充分发展,调性和声趋于瓦解,预示20世纪新的音乐语言 和风格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桑桐.西方音乐中和声的应用、理论与教学的发展概述(一)[J].音乐 艺术,1992,04:52-57. [2] 王萃.20世纪和声技法概述[J].乐府新声,2008,06:62-27. [3] ຫໍສະໝຸດ Baidu立青.20世纪音乐的和声技法(序论)[J].音乐艺术,2004,09: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