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预测中心理距离与情绪效价的交互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绪预测中时间距离和社会距离的作用
摘要:目的:情绪预测过程中心理距离对情绪预测偏差的影响。方法:以55名大学四年级学生为被试,研究情绪预测中时间距离和社会距离的作用,自变量是时间距离和社会距离,因变量是实习过程中上课时的情绪反应。结果:(1)不同时间距离中的情绪预测差异显著。预测正效价情绪时,任务开始前3周情绪预测强度与任务进行中(F=-2.212,P=0.003)、任务结束后1周(F=-4.277,
P=0.000)、任务结束后3周(F=-3.638,P=0.000)差异显著。预测负效价情绪时,任务结束后3周和任务发生时差异显著(F=2.694,P=0.012)。(2)情绪预测中社会距离主效应受情绪效价影响,预测自己和同学消极情绪时情绪预测强度差异极其显著(F=5.401,P=0.000)。(3)预测消极情绪时,时间距离和社会距离交互作用达边缘性显著水平(F=2.285,P=0.059)。(4)将时间距离分为任务开始前和任务结束后2个时段,以社会距离和情绪效价为自变量,情绪预测影响偏差为因变量,进行因素分析,发现情绪效价主效应显著(F=18.787,P=0.000),社会距离和情绪效价交互作用显著(F=13.609,
P=0.000)。任务结束后,情绪效价主效应显著(F=38.028,P=0.000)。结论:研究情绪预测时,事件的难易程度、被试的努力和投入程度以及事件结果的可控性都会影响预测的准确性。
关键词:情绪预测;时间距离;社会距离
1 问题提出
1.1 情绪预测的概念
情绪预测(affective forecasting / emotional predictions / anticipated affect)是指人们预测未来生活事件的情绪反应,包括:(1)预测情绪反应的效价;(2)将要经历的情绪类型;
(3)情绪反应的强度;(4)情绪反应的持续时间[1]。人们能够准确的预测情绪反应的效价(积极情绪或消极情绪)和类型(如愤怒、哀伤、兴奋、愉快等),但预测情绪反应的强度(intensity)和持续时间(duration)方面会出现普遍而稳定的误差,称之为“影响力偏差”(impact bias ),大多数情况下影响力偏差表现为高估未来事件情绪反应的表现强度和持续时间[2]-[4]。例如,恋人会高估分手带来的糟糕情绪;赌徒认为赢钱将会非常高兴,输钱则会非常痛苦,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大量证据表明,影响力偏差(impact bias)是普遍现象,各类群体(大学生、专家、球迷等)、各种事件(失恋、体育竞赛、考试等)预测情绪反应时都会出现偏差,且不会受到情绪反应的效价(积极和消极)和类型(愤怒、愉快、焦虑等)的影响。
1.2 情绪预测偏差的原因
为何会出现情绪预测偏差呢?
(1)预测情绪时的心理状态和经历未来事件的心理状态并不一样,前者是“冷”状态,后者是“热”状态。当人们处于“冷”情绪状态,却需要对“热”情绪状态的未来事件预测情绪反应时,就会出现低估情绪反应的现象。例如,酒足饭饱的购物者往往会低估周末冰淇淋的需求数量;同样,刚刚注射可卡因的成瘾者也会低估随后可卡因的渴求程度[5]-[6]。
(2)聚焦效应(focalism)是出现影响力偏差的另一个原因。人们预估未来事件的情绪反应时,会低估其他事件的重要性。这些与未来事件同时发生的其他事件也会影响人们的思维和情绪,而这种影响作用被低估甚至忽略[7]。耿晓伟,张峰(2015)发现去聚焦效应训练能显著降低情感预测的影响偏差[8]。
(3)人们错误估计了情绪恢复的速度,尤其是预测消极生活事件情绪反应的时候,这种偏差尤其显著。人们能够运用一切可用资源应对(cope)消极生活事件,努力使自己从消极情绪中回复过来,而情绪恢复能力往往被忽视(immune neglect)。另外,人们很容易合理化(make sense or rationalized)那些生活中的意外事件,预测者没有意识自动发生的“合理化”过程,因而出现影响力偏差。
(4)心理距离。心理距离(psychological distance)是以此时此刻自我直接经验为参照原点,沿不同维度向外扩展的距离,包括时间距离、空间距离、社会距离和可能性。心理距离会影响情绪预测的强度,心理距离越远,情绪预测强度越高。例如,想象一年后在旧书店看书的快乐程度显著高于明天再旧书店看书的快乐程度[9]。
1.3 研究假设
心理距离会影响情绪预测,但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只关注了心理距离对未来事件情绪预测的影响。实际上,人们在回溯过去事件的情绪反应时也会出现偏差[10]。回溯过去事件的情绪影响时,是否也会和预测未来事件的情绪影响一样,无论是积极事件还是消极事件都表现为高估未来事件的情绪影响,心理距离在回溯性情绪预测(retrospective effective anticipate)中的效应如何。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1)预测未来事件的情绪反应和回溯过去事件的情绪反应都会出现影响力偏差。预测回来事件时,无论是积极事件还是消极事件,情绪影响都会被高估;回溯过去事件时,无论是积极事件还是消极事件,情绪影响都会被低估。
另外,相关研究也表明,心理距离中的社会距离维度也会影响个体的情绪预测[9]。同样,回溯性情绪预测中,对自己和他人的情绪预测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尚未有答案,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2)无论是情绪预测还是回溯性情绪预测,社会距离效应显著。具体来说,个体会显著高估自己过去或将来事件的情绪反应,显著低估他人过去或将来事件的情绪反应。
2 方法与程序
2.1 被试
以55名大学生作为被试,其中男生17名,女生38名,平均年龄是22±1.05。被试均是大学四年级学生,面临为期5个月的教育实习工作。
2.2 实验工具
研究目的是明确情绪预测中的心理距离效应,因此,心理距离是自变量,被试实习的情绪反应是因变量。
心理距离包括时间距离、社会距离、空间距离和可能性,根据实际情况和研究需要,选取时间距离和社会距离为自变量。时间距离分为5个节点:(1)实习前3周,(2)实习前1周,(3)实习的时候,(4)实习结束后1周,(5)实习结束后3周。社会距离包括:(1)自己,(2)同学。
实习的核心任务是承担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因此,因变量是被试讲课的情绪反应,包括正性和负性情绪,共计8种情绪类型(高兴、愉快、平静、兴奋、焦虑、恐惧、紧张、愤怒),采用9级评分,1表示完全没有该种情绪,9表示情绪十分强烈。
研究问卷如下:
(1)实习将在(3周/1周)后开始,请预测(自己/同学)上课时的情绪感受:高兴等等;
(2)实习过程中,(自己/同学)上课时的情绪感受是:高兴等等;
(3)实习结束(3周/1周)了,请回忆(自己/同学)上课时的情绪感受:高兴等等。2.3 实验设计和程序
开学之初,先向被试介绍教育实习的时间、地点和实习任务。然后,分5个时间节点(实习前3周/实习前1周/实习的时候/实习结束后1周/实习结束后3周)向被试发放问卷,要求被试预估自己和同学讲课时的情绪感受。为了保证问卷的有效性,采用统一发放、集中作答、统一回收的方式,问卷是匿名的。
另外,为了避免预测时与实习任务无关的情绪状态带来的误差,首先请被试评估自己当前的情绪状态(高兴、愉快、平静、兴奋、焦虑、恐惧、紧张和愤怒),作为情绪基线状态,实习任务的情绪预测值等于测量值减去基线值。
2.4 数据处理
55名同学的问卷均有效,数据输入SPSS18.0进行因素分析。
3 结果
3.1 时间距离影响情绪预测的主效应
不同时间距离中的情绪预测偏差有所不同(见表1和图1)。统计分析发现,积极情绪预测过程中,任务发生前情绪预测强度显著偏低,而任务结束时情绪预测强度明显偏高。统计显示,任务发生前3周与任务发生时(F=-2.212,P=0.003)、与任务结束后1周(F=-4.277,P=0.000)、与任务结束后3周(F=-3.638,P=0.000)的情绪预测强度都有差异。消极情绪预测有所不同,任务开始前3周、1周和任务发生时的情绪预测值之间没有差异(前3周VS前1周,F=0.592,P=0.585;前3周VS任务发生时,F=0.762,P=0.476;前1周VS任务发生时,F=0.169,P=0.875),任务结束后1周与任务发生时也没有差异(F=1.684,P=0.119),但是,任务结束后3周和任务发生时差异显著(F=2.694,P=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