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课件--第二章 清热药
《中药学清热药》课件
![《中药学清热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1680d05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f6.png)
目录
• 中药学清热药概述 • 常用清热药介绍 • 清热药的配伍与禁忌 • 中药学清热药的现代研究
01 中药学清热药概述
清热药的定义
清热药
指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主要用于热病高热、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等 症状。
清热药的特点
具有寒凉性质,能够清除体内的热邪,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泻火等作用。
详细描述
知母味苦性寒,归肺、胃、肾经,具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的功效。常用于治疗 肺热燥咳、骨蒸潮热等症状,也可用于治疗消渴等症状。知母含有多种皂甙和黄 酮类化合物等成分,具有抗炎、抗肿瘤等作用。
03 清热药的配伍与禁忌
配伍原则
01
针对病症
清热药应针对热性疾病,如发热 、炎症等,选择合适的清热药进 行配伍。
药物协同
02
03
药物拮抗
在配伍过程中,应选择能够增强 清热药效的药物,以达到更好的 治疗效果。
避免与清热药产生拮抗作用的药 物,以免降低药效或产生不良反 应。
配伍禁忌
寒凉药配伍
清热药本身具有寒凉性质,不宜与同样寒凉性质的药 物配伍,以免加重寒凉作用。
温热药配伍
清热药不宜与温热性质的药物配伍,以免产生药物相 克,降低药效。
04 中药学清热药的现代研究
药理作用
A
抗炎作用
清热药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炎症反 应,减轻红肿热痛等症状。
抗菌抗病毒
清热药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对于多种 细菌、病毒引起的感染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
B
C
抗肿瘤
部分清热药具有抗肿瘤作用,能够抑制肿瘤 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调节免疫
清热药能够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 抗力,提高抗病能力。
中药2清热药PPT课件
![中药2清热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120d9cdfc4ffe473268ab1b.png)
1.清热燥湿 2.祛风杀虫止痒 3.利尿
3~10g
脾胃虚寒 忌服 反藜芦
秦皮
1.清热解毒燥湿 苦,寒
2.清肝明日 肝、胆、大肠
3.止咳平喘
6~12g
-
42
黄 芩 善清上焦湿热、肺火
泻
凉血止血,除热安胎
清 火 黄 连 善清中焦湿热,治泻痢要药
解
善泻心、胃火,兼清肝火
热 毒 黄 柏 善清下焦湿热,善泻肾火
【功效】泻肝火,除湿热。
【应用】
1.长于清泻肝胆实火,无论肝胆有热之目赤耳聋,或肝经热 盛,热极生风之高热、手足抽搐,或肝火之头痛眩晕均有 良效。如龙胆泻肝汤。
2.用于肝火上炎,头目胀痛,常配石决明、牡蛎、钩藤、夏 枯草等。
【用量用法】3~9克。
【使用注意】凡脾胃虚寒及肝经无实火者忌用。
-
40
【鉴别用药】 龙胆草与夏枯草
2.散郁结——痰火郁结所致的瘰疬、瘿瘤,或
单用夏枯草煎汤或熬膏服。内消瘰疬丸
【用量用法】 6~12g
-
23
其它清热泻火药简表
芦根
甘,寒 肺、胃
清热生津 止呕除烦
10~30g 脾胃虚寒者慎用
鲜品加倍
苦、微甘,寒 1.清热生津
天花粉
10~15g 脾胃虚寒者慎用
肺、胃 2.消肿排脓
甘、苦、咸, 1.清热明目
决明子
微寒
2.平肝潜阳
肝、大肠 3.润肠通便
10~15g
气虚便溏不宜用
-
24
(二) 清热燥湿药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上、中、下三焦 功用: 1.均能清热燥湿:用治湿热证(脾胃、
大肠、肝胆、下注、关节)。 2.多兼清热泻火解毒:用治火热证。
中药学PPT课件 清热药
![中药学PPT课件 清热药](https://img.taocdn.com/s3/m/bd940e23f61fb7360a4c652c.png)
肿节风(草珊瑚)
肿 节 风(草珊瑚)
1.清热解毒: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咳 嗽、泻痢腹痛。如万通炎康片。
2.祛风通络、活血消斑:用于风湿痹痛、跌 打损伤。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用量不宜过大。
四、主要用于疮痈肿毒的药物
内痈、外痈均可用的药物: 蒲公英、紫花地丁、鱼腥草、白花蛇舌草。
喉肿痛。
青黛
青黛
1.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用于痄腮喉痹、疮痈 丹毒和热毒发斑、吐血衄血。
2.泻火 定惊
肝火犯肺之咳嗽胸痛、痰中带血。 如黛蛤散。
用于肝热惊痫。
板蓝根—善解毒利咽,常治大头温毒、咽喉 疼痛。
清凉热血解。毒,大青叶—善凉血消斑,治温毒斑疹最宜。
青黛—亦凉血消斑;又善清肝泻火,治肝热 惊痫、肝火犯肺咳血胸痛。
取本品清热平肝作用,现代用于 肝火上炎、肝阳上亢之高血压。
决明子
决明子
1.清肝明目:既善清肝热,又兼益肾阴,常 治目疾(虚实皆宜)。
(1)肝热目赤羞明。 (2)风热上攻之头痛目赤。 (3)肝肾阴亏之目暗不明。 (4)肝火上扰或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2.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
谷精草
密蒙花
青葙子
(1)气分实热证。如白虎汤。
(2)肺热喘咳。如麻杏石甘汤。 (3)胃火上攻之头痛、牙痛。如清胃 散。
2.收湿,生肌,敛疮,止血(煅):用于疮 疡溃后不敛,湿疹,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用法:打碎先煎。
知母
知母
1.清热泻火: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之效,用 于温热病气分实热证。如白虎汤。
此外,还用于肺热咳嗽、胃火牙痛等。
谷精草—风热或肝火目疾多用。
清肝明目
密蒙花—兼养肝阴,肝虚目赤也用。
中药2清热药课件
![中药2清热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6b5ed3a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1f.png)
中药2清热药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中药学》第二章清热药的相关内容。
具体涉及教材第二章第五节至第七节,详细内容包括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的性能特点、功效、临床应用及用法用量。
二、教学目标1. 熟悉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的性味归经、功效特点;2. 掌握各类清热药的临床应用及用法用量;3. 培养学生运用中药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清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特点及其临床应用。
教学重点: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的性能特点及用法用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生活中常见的清热药,如板蓝根、金银花等,引发学生对清热药的思考。
2. 理论讲解:(1)清热泻火药:介绍石膏、知母等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特点、临床应用及用法用量。
(2)清热燥湿药:介绍黄连、黄芩等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特点、临床应用及用法用量。
(3)清热解毒药:介绍金银花、连翘等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特点、临床应用及用法用量。
3. 例题讲解:针对每种类型的清热药,给出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
4. 随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情景引入:以生活中常见的感冒发热为例,讨论如何运用清热药进行治疗。
六、板书设计1. 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性味归经、功效特点、临床应用、用法用量2. 清热燥湿药:黄连、黄芩性味归经、功效特点、临床应用、用法用量3. 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性味归经、功效特点、临床应用、用法用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清热泻火药的性能特点及临床应用。
(2)简述清热燥湿药的性能特点及临床应用。
(3)简述清热解毒药的性能特点及临床应用。
2. 答案:(1)清热泻火药性能特点:性寒凉,味苦,归心、肝、胃、大肠经。
功效特点:清热泻火,适用于热病发热、口渴、尿黄等症。
临床应用:热病发热、肺热咳嗽、胃火牙痛等。
中药学-清热药PPT
![中药学-清热药PPT](https://img.taocdn.com/s3/m/9ec3d0055acfa1c7ab00cc0d.png)
青黛
【药性】咸,寒。归肝、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 【应用】 1.温毒发斑,血热吐衄。 退热:大青叶〉板蓝根〉青黛
2.咽痛口疮,火毒疮疡。
注意事项
本类药物苦寒伐胃,性燥伤阴, 凡脾胃虚寒或津伤阴亏者当慎用,或 酌情配合健脾益胃、养阴生津药同用。
黄芩
黄连
黄柏
一、共性: 1、特点——苦寒之品。 2、作用——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3、应用:
黄疸——阳黄——身热发黄——配茵陈蒿、栀子 ⑴湿热蕴结 痢疾——热痢——大便脓血——配白头翁、秦皮 所致病证 带下——黄带——色黄质粘——配车前子、椿皮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 热与火的关系:
• “热为火之渐,火为热之极”
• 清热=泻火
清热泻火药含义
• 清热泻火药含义:
以清泄气分邪热为主,主要用于治疗气分实热证 及脏腑热证的药物。
• 主治: • 功效:
温病的气分实热证 ---高热、汗出、烦渴, 甚至神昏谵语,脉象洪大有力 (退热作用)
清气分热
内科杂病脏腑气分实热 – 心肝肺胃火 热证
3.湿热泻痢,热淋涩痛,湿疹瘙痒。
凡湿热诸证均可应用——胃肠湿热,腹痛泄泻,下痢脓血者 膀胱湿热,小便淋沥涩痛 湿疹瘙痒;湿热黄疸;湿热带下
4.痈肿疮毒,蛇虫咬伤。
板蓝根
【药性】苦,寒。 归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 凉血, 利咽。
【适应证】
1.外感发热,温病初起,咽喉肿痛。 外感风热,温病卫分及气分——清热解毒,利咽喉 温病热入营血——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病毒性感冒——抗病毒
清肝火、清心火、清肺热、清胃热
• 性能特点:
生津
性味:甘寒为主,其次为苦寒
《中药学》清热药 ppt课件
![《中药学》清热药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a4e6918b52acfc789ebc9a7.png)
痰热伤肺 上扰心神
饮食不节 过食辛辣 饮食不洁 脾胃 湿蕴而化热 湿热
熏蒸肝胆 阻滞中焦 蕴结大肠 下注膀胱
清热药的分类:根据里热证的不同,将清热药分
为五类
清热泻火药
清热燥湿药
清热解毒药
清热凉血药 清虚热药
使用注意事项
辨证准确 气分热 清热泻火
实热证
气血两燔
营血分热
气血两清
清营凉血
里热证
阴虚发热(邪热伤阴力强
滋肾阴而除骨蒸 滋阴润燥通便
天 花 粉
[基源]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或双边 栝楼T.rosthornii的干燥根。
[药性]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应用]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使用注意]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清热燥湿药
清热燥湿药的概念:
性味苦寒,有清热燥湿作用,故称为清热燥湿药。
湿热证 适应证 脏腑火热证
湿 热(湿温)
基本表现:身热不扬、胸脘痞闷、小便短赤、舌苔黄腻。
脾胃 腕腹胀满、呕吐 大肠 泄泻、痢疾、痔疮 肌肤 湿疹、湿疮
肝胆 黄疸、胁肋胀痛、耳肿流脓 湿热下注 带下色黄,热淋灼痛 关节 红肿热痛
散结消肿 润肠通便 疏散风热 养肝
石
膏
[基源]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
(CaS04 · 2H20)
[药性]甘、辛,大寒。归肺、胃经。
[功效]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内服)
锻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外用)
[应用]
温热病气分实热证 实热消渴
中药学2清热药课件
![中药学2清热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20a8275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6e.png)
中药学2清热药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中药学》第2章“清热药”的内容。
具体包括教材第58页,关于清热药的概述、分类、主要功效、临床应用及其注意事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清热药的分类、功效及临床应用。
2. 掌握清热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培养学生运用清热药进行辨证施治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清热药的分类、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清热药的主要功效、使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一个实际病例,引导学生了解清热药在临床上的重要作用。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清热药的概述、分类、主要功效。
3. 实践情景引入:给出几个病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清热药进行治疗。
4. 例题讲解:针对病例,讲解清热药的辨证施治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病例并提出治疗方案。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检测。
六、板书设计1. 清热药的概述、分类、主要功效。
2. 清热药的辨证施治方法。
3. 清热药的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病例1:患者,女,30岁。
发热、咳嗽、痰黄稠,舌红,苔黄,脉数。
病例2:患者,男,40岁。
口腔溃疡、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滑数。
2. 答案:病例1可选用石膏、知母、黄芩等清热药;病例2可选用黄连、黄芩、栀子等清热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于清热药的分类、功效掌握较好,但在辨证施治方面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课后可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清热药在现代药理学研究中的新进展。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临床实习,提高辨证施治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清热药的分类、功效及临床应用。
2. 清热药的辨证施治方法。
3. 清热药的注意事项。
一、清热药的分类、功效及临床应用1. 清热药的分类:清热药主要分为苦寒清热药、甘寒清热药、辛凉清热药等。
苦寒清热药适用于热毒炽盛、炎症明显等症状,如黄连、黄芩等;甘寒清热药适用于阴虚内热、口干咽燥等症状,如生地黄、麦冬等;辛凉清热药适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等症状,如薄荷、菊花等。
《中药学清热药》课件
![《中药学清热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3d35641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a7.png)
《中药学清热药》课件一、教学内容1. 清热药的概念及分类2. 清热泻火药的性能特点及临床应用3. 清热燥湿药的性能特点及临床应用4. 清热解毒药的性能特点及临床应用二、教学目标1. 掌握清热药的分类、功效及临床应用。
2. 能够正确判断各种清热药的适应症,并给出合理的用药建议。
3. 提高学生运用中药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清热药的分类、性能特点及临床应用。
2. 教学重点:清热药的功效、适应症及用药注意事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清热药在实际临床中的应用。
2. 讲解:(1)清热药的概念及分类(2)清热泻火药的性能特点及临床应用(3)清热燥湿药的性能特点及临床应用(4)清热解毒药的性能特点及临床应用3. 实践情景引入:(1)给出病例,让学生判断所需使用的清热药种类及剂量。
(2)讨论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4. 例题讲解:(1)选择题:考查学生对清热药分类、性能特点的理解。
(2)问答题:考查学生对清热药临床应用的掌握。
5. 随堂练习:(1)判断题:考查学生对清热药性能特点的掌握。
(2)填空题:考查学生对清热药临床应用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清热药的概念、分类、性能特点及临床应用。
2. 各类清热药的典型药物及适应症。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清热药的分类及性能特点。
(2)结合临床病例,论述清热药的应用。
2. 答案:(1)清热药分类: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
(2)性能特点:清热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平肝、燥湿止痢等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清热药的概念、分类、性能特点及临床应用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1)了解现代药理研究对清热药的作用机制。
(2)探讨清热药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规律。
(3)收集更多清热药的临床病例,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中药学教学课件第二章清热药清热解毒药
![中药学教学课件第二章清热药清热解毒药](https://img.taocdn.com/s3/m/4f2ea03d482fb4daa58d4b97.png)
2.肺热咳喘,肺痈吐脓,咽喉肿痛。
本品善清肺火——肺热咳嗽气喘;肺痈咳吐脓痰;咽喉肿痛。 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3.湿热泻痢,热淋涩痛,湿疹瘙痒。
凡湿热诸证均可应用——胃肠湿热,腹痛泄泻,下痢脓血者 膀胱湿热,小便淋沥涩痛 湿疹瘙痒;湿热黄疸;湿热带下
2.热毒疮痈。
局部外用效果佳: 痔疮肿痛——冰熊栓 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
3.目赤翳障。
肝热目赤肿痛、羞明流泪及目生障翳等症——熊胆丸 此外,还可用于黄疸,小儿疳积,风虫牙痛等。
3.清热解毒药 掌握:金银花(忍冬藤) 、连翘、蒲公英、鱼腥草 、射干、白头翁。 熟悉:大青叶(附:板蓝根、青黛)、紫花地丁 、败酱草、红藤、白花蛇舌草、山豆根(附北豆根) 、 土茯苓。 了解:穿心莲、鸦胆子、马勃、马齿苋。 参考:蚤休、半边莲、拳参、白蔹、漏芦、山慈 菇、金荞麦、绿豆(附绿豆衣) 。
紫 花 地 丁
【性能】苦、辛,寒。归心、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应用】 1.疔疮肿毒,乳痈肠痈。 内痈外痈,内服外敷均可,尤其长于治疗疔毒。 疔疮——好发于颜面、四肢,以形小根深,坚硬如钉, 肿痛灼热,易于走黄为主要表现的疮疡。
2.毒蛇咬伤。
野 菊 花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 。归肝、心经 【功效】清热解毒 【应用】
【不良反应】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对皮肤粘膜具有强烈的刺 激作用,接触眼部可引起流泪;吸入可引起喷嚏、咳嗽;内服 损伤胃黏膜等。干燥久贮者局部刺激作用大为降低。
马齿苋
【药性】酸,寒。 肝、大肠。 【功效】清热解毒, 凉血止血, 止痢。
【临床应用】 1 热毒血痢 作用缓和,一般为辅助用药,可食疗。 2 热毒疮痈。 可以内服、煎汤外洗或者捣烂外敷。 3 妇人崩漏便血 凉血止血,收缩子宫 此外,还能利湿通淋,用于热淋、血淋。
第二章 清热药 PPT课件
![第二章 清热药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668b1e6ee06eff9aff8077a.png)
[性味归经] 苦,寒。 归胃经。 [功效]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通经下乳。
[应用] 1、疮痈肿毒、乳痈: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善治乳痈。 2、乳房胀痛、乳汁不下:
清热,通经下乳,除胀。 配伍穿山甲,王不留行等。
[用法用量] 5 — 15g。 [使用注意] 孕妇忌用。 [要 点] 解毒散结,为治乳痈之要药。
[用法用量] 15—30g。外用适量。 [用法注意] 不宜久煎。 [要 点] 为治肺痈,咳吐脓血之要药。
红藤《本草图经》败酱草《本经》
[来源]
红藤为大血藤科落叶木质藤本植物大 血藤的藤茎,晒干生用。
败酱为败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花败 酱、白花败酱的带根全草,阴干, 生用。
红藤饮片
黄花败酱药材
[性味归经]
[来源]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蒲公英及其多
种同属植物的带根全草。
蒲公英
[性味归经] 苦、甘,寒。归肝、胃经。 [功效]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
[应用] 1、痈肿疔毒,乳痈内痈:
消乳痈良药。如五味消毒饮。 内痈(肺痈,肠痈) 2、热淋,湿热黄疸、:
清热利湿,利尿通淋。 此外,目赤肿痛:能清肝明目。
清热解毒,散结消痈。 善治疔疮。如五味消毒饮。 2、毒蛇咬伤:解蛇毒。 此外,目赤肿痛:清肝明目。
[用法用量] 10 — 15 g。 [要 点] 解毒力强,善治疔疮,解蛇毒。 “专为痈肿疔毒通用之药”。
野菊花
[来源]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野菊的头状花
序,晒干或烘干用。
野菊花
[性味归经] 苦、辛,微寒。 归肺、肝经。 [功效] 清热解毒。苦、平、 辛、苦、微寒。
入大肠。 入胃、大肠、肝。
[功效]
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 连
• 清热燥湿: • 泻火解毒——特点: 长于清泄心经实热 和中焦实热。 • 注意:炮制品,配 伍(配木香,配吴 茱萸配肉桂),禁 忌证,不良反应。
中 药 学
2012-9-6
黄 柏
• 清热燥湿——长于 治下焦湿热 证。 • 泻火解毒——长于 清泄下焦火热。 • 注意:炮制品,配 伍(配知母,配苍 术),禁忌证等。
2012-9-6
中 药 学
金银花与连翘功效主治异同
• 相同点: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用于热毒疮 痈、风热感冒、温病初期等。 • 同中之异:金银花凉散风热优于连翘,连翘 解毒消痈优于金银花,素有“疮家圣药”之 称。 • 不同点:金银花又入血分,能凉血止痢,治 疗热毒血痢;连翘又入心经,能清心开窍, 治疗温病热陷心包之高热神昏,尚可散结、 利尿,治疗瘰疬、痰核以及热淋尿少等。
2012-9-6 中 药 学
十大功劳
• 苦,寒,归肝、胃、大 肠经。 • 清热燥湿: • 凉血退蒸——特点:清 热兼滋养强壮。应用: 肺痨咳嗽,咳血吐血, 骨蒸潮热,腰酸头晕耳 鸣等。 • 10—15g。
2012-9-6
中 药 学
第三节 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
• 清热凉血: • 养阴生津 : • 脾虚便溏、素体虚 寒者慎服。
2012-9-6 中 药 学
蒲公英
• 清热解毒、消肿散 结——用于痈肿疮 毒,乳痈等。 • 利湿通淋: • 注意:大量致便溏。
2012-9-6
中 药 学
紫花地丁
• 清热解毒,凉血消 肿——长于治疔疮 肿毒,又治痈疽发 背,丹毒 。
2012-9-6
中 药 学
2012-9-6
中 药 学
大青叶、板蓝根、青黛功效主治异同
2012-9-6 中 药 学
重楼 ( 蚤休 ,七叶一枝花 )
• 清热解毒(七叶一 枝花,深山是我家; 痈疽若遇它,一似 手拈拿) • 消肿止痛: • 凉肝定惊: • 注意:有小毒。
2012-9-6
中 药 学
木芙蓉叶
• 辛,平。 • 清热解毒,凉血消 肿——敷贴肿毒要 药。痈肿初期消肿, 中期溃脓。 • 阴疽忌用。
2012-9-6 中 药 学
莲子心
• 苦,寒。 • 清心安神—心火亢 盛失眠、心悸等。 • 涩精止血—心肾不 交之遗精,以及血 热吐血。
2012-9-6
中 药 学
夏枯草
• 清 火 明 目 —— 用 于 肝火亢盛之目珠疼 痛,用寒凉药反剧 者,或入夜尤甚者 等。 • 散结消肿:瘰疬、痰 核等。 • 降血压: • 用法:
2012-9-6 中 药 学
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皮
• 清热解毒、祛风解 毒——特点:长于 除肌肤湿热及下焦 热毒。应用:①湿 热蕴结肌肤之湿热 疮毒、黄水湿疹、 皮肤瘙痒等;②下 焦热毒之阴部肿痛
2012-9-6
中 药 学
半边莲
• 清热解毒(家有半 边莲,可以伴蛇眠) • 利尿消肿
2012-9-6
中 药 学
半枝莲
2012-9-6 中 药 学
熊 胆
• 清热解毒——用于热毒 疮痈,痔疮肿痛,咽喉 肿痛等。 • 清肝明目: • 息风止痉: •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 1.5—2.5g。不入汤剂。 • 注意:实热则宜,虚家 当戒。
2012-9-6
中 药 学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黄芩
• 清热燥湿: • 泻 火 解 毒 —— 特 点 : 长于清肺经热邪。 应用:肺热咳嗽等。 • 止 血 安 胎 —— 热 扰 胎元之胎动不安。 • 注意:炮制品,禁 忌证。
2012-9-6 中 药 学
• 三、注意 • 1 不良反应。 清热药多寒凉,易伤脾胃, 脾胃虚寒者慎用,或适当辅以健胃药物。 • 2 疗程。清热药中病即止,避免损伤阳 气。 • 3 禁忌证。真寒假热者禁服。
2012-9-6
中 药 学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石膏
• 辛、甘,大寒。 • 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大寒清热, 味辛透热,退热力强)治疗高热,有汗 无汗皆可,主治肺胃气分实热证(阳明 经证、喘咳,牙痛、头痛等)。 • 煅用收湿、生肌、敛疮、止血 • 注意:炮制品,用量,禁忌证。
2012-9-6
中 药 学
竹叶与淡竹叶功效主治异同
• 相同点:二药同能清热除烦、利尿通淋, 用于热病烦渴、热淋尿痛等。 • 不同点:(1)清热除烦以竹叶为优, 为治疗心火上炎之口糜的常用药,且竹 叶兼入肺经,可用于肺经风热咳嗽等; (2)淡竹叶以利尿通淋为优,长于治 疗心火下移小肠之热淋尿痛、尿赤、尿 涩等。
• • • • 清热解毒 散瘀止血 利水消肿 现代研究:对消化 道癌抑制作用显著, 中等强度抑制乙肝 病毒。
2012-9-6
中 药 学
千里光
• 清热解毒—(有人 视的千里光,管他 一世不生疮),又 治蛇伤。 • 清肝明目—目赤肿 痛。
2012-9-6
中 药 学
四季青
• 清热解毒—长于治 水火烫伤。 • 凉血止血—外治外 伤出血。 • 敛疮—湿疹、溃疡 等。
2012-9-6
中 药 学
白 蔹
• 清热解毒、消痈散 结—— 特点:味辛 能散,性敛能收。 用于痈疽发背,疔 疮,瘰疬,未溃能 散,已溃能敛。 • 不宜与乌头类药同 用
2012-9-6 中 药 学
芦根
• 清热生津(特点: 清里热兼透表热。) • 止呕除烦 (特点: 清胃热以止呕 ) • 宣毒透疹: • 清热利尿: • 附:苇茎 :以清热 排脓见长,为治疗 肺痈的要药
2012-9-6 中 药 学
竹 叶
• 清 热 除 烦 —— 用 于 热病烦热口渴,心 火上炎之口舌生疮 等。 • 利尿通淋——用于 热淋、小便不利等。
• 3 清热凉血药。主治血热证。温病热入 营血可见身热夜甚,心烦躁扰,甚则神 昏谵语,斑疹隐隐或见多种出血现象, 舌质红绛。内伤血热证可见心烦,少寐, 手足蜕皮,毛发脱落,月经先期量少, 舌红少苔,脉象细数等。
2012-9-6
中 药 学
• 4 清热解毒药。主治各种热毒证,内脏热毒如 咽喉肿痛、痢疾、肺痈、肠痈等,外科热毒 如疮痈、丹毒、痄腮等,他如毒蛇咬伤、癌 症等均有治疗作用。 • 5 清虚热药。主治阴虚内热之午后发热、骨蒸 发热、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虚烦不寐、盗 汗,舌红少苔,脉象细数等,以及温病后期, 热伤真阴之夜热早凉、手足抽蠕、神疲倦怠 等。也可用于小儿疳热等。
中 药 学
第二章 清热药
2012-9-6
中 药 学
前 言
• 一、概念:以清泄里热、主治里热证为 主要作用的药物。 • 二、分类 • 1 清热泻火药。主治气分实热证之大热、 大汗出、大烦渴、谵语、发狂、小便短 赤、舌苔黄燥、脉洪大等,以及肺热、 胃火、心火等引起的多种实热证。
2012-9-6 中 药 学
2012-9-6
中 药 学
黄芩、黄连、黄柏功效主治异同
• 相同点: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引 起的黄疸、泻痢、淋证、湿疹湿疮,三焦热 盛引起的高热、烦躁、痈肿疮毒等。 • 同中之异:黄芩善清上焦热,黄连善清心经 热和中焦热,黄柏善清下焦热。 • 不同点:黄连与黄芩又同能凉血,治疗血热 妄行证,其中黄芩尚可安胎,治疗热扰胎元 之胎动不安;黄柏又能泻火除蒸,治疗肾阴 虚、相火妄动之遗精、骨蒸发热、盗汗等。
2012-9-6
中 药 学
玄 参
• 凉血养阴: • 泻火解毒——用于外感 病之温毒发斑、白喉, 内伤热炽之目赤、咽痛, 痰火结滞之瘰疬,热毒 外发之痈肿疮毒等。 • 注意:配伍(配牡蛎、 贝母,忌配藜芦)。
2012-9-6
中 药 学
牡丹皮
• 清热凉血(特点:凉血 不留瘀。)应用:吐血 衄血,夜热早凉,阴虚 无汗骨蒸。 • 活血化瘀——闭经痛经, 痈肿疮毒,跌扑打伤。 • 清泄肝火: • 注意:孕妇慎服。
• 相同点:三药均能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 于温病热入营血之高热神昏、发斑发疹,以 及火毒诸证如痈肿疮毒、丹毒等。 • 不同点:大青叶长于凉血消斑,多治斑疹吐 衄;板蓝根长于利咽,善治大头瘟、痄腮, 咽喉肿痛;大青叶与板蓝根不仅清营血分热 邪,又能清解卫分、气分之热,故二药可清 退内外表里之热,风热表证、温病初期用之 有效;青黛为大青叶的加工品,兼能清泄肝 火,治疗肝热生风、小儿惊痫以及肝火犯肺 之咳痰咯血,外用治疗湿疹湿疮,难溶于水。
2012-9-6 中 药 学
决明子
• 清肝明目: • 平肝潜阳:用于肝阳 上亢之头痛、眩晕、 耳鸣、耳聋等。 • 润肠通便: • 现代研究:
2012-9-6
中 药 学
2012-9-6
中 药 学
谷精草、青葙子与密蒙花功效 主治异同
• 相同点:三药同能明目退翳,治疗肝热目生 云翳,视物昏花等。 • 同中之异:青葙子苦寒,清肝火力强,长于 治疗肝经实热目疾。密蒙花味甘微寒,功兼 滋养,治疗目疾,肝虚、肝实皆宜。谷精草 味辛能散,性凉清热,内生火邪、外感风热 之目疾俱效。 • 不同点:谷精草又能疏散风热,治疗风热头 痛等。青葙子又能降血压,但青光眼患者慎 服。谷精草又养肝血以除虚热,治小儿疳热 害目等。
2012-9-6 中 药 学
紫草
• 甘、咸,寒。 • 凉血活血—血热发斑, 便秘者尤宜。 • 解毒透疹—痈肿疮毒, 水火烫伤,麻疹不畅等。 • 注意:便溏者慎服。丘 疹性皮肤炎皮损色白者 不宜。用量。
2012-9-6
中 药 学
水牛角
• 苦、咸,寒。 • 清热凉血—热入营 血证。 • 解毒消斑—血热发 斑,疮痈等。 • 注意:先煎或入丸 散。
2012-9-6
中 药 学
赤芍药
• • • • • 清热凉血 祛瘀止痛 清泄肝火 注意:反藜芦 孕妇慎服。
2012-9-6
中 药 学
丹皮与赤芍功效主治异同
• 相同点: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清泄肝火, 用于温病热入营血之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血行瘀阻之痛经、闭经、胸痹绞痛、肢体麻 木、关节痹痛、跌打损伤以及肝火亢盛证 等。 • 同中之异:清热凉血,牡丹皮优于赤芍;活 血化瘀,赤芍优于牡丹皮。 • 不同点:牡丹皮清热凉血而不留瘀,且能透 发阴分伏热,治疗阴虚无汗之骨蒸发热;赤 芍又能利尿通淋,治疗热淋尿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