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段晓东分享《王权支配社会的几个基本理论》 (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标题】王权支配社会的几个基本理论

【论文来源】历史教学(上),2018.02

【论文作者】刘泽华

【分享人】陕西段晓东

【论文大纲】

一、天王合一论

二、王“体道”——王握有真理

三、圣王合一

四、民之父母

五、王是秩序化身

六、天下王有,皇恩浩荡

【摘要概述】

所谓王权,本质上就是专制主义;它首先是一种以王权为中心的权力系统,并以此为骨架形成社会结构,最终内化成一种王权至上的思想文化观念。在这一体系下,家国合一、帝祖交混、政教一元,宗教化的宗法制度支配着整个社会的生活方式。

【精彩摘抄】

(一)天王合一论

1.天是泛宗教性的崇拜对象,而天子则是这个泛宗教的教主,其他宗教基本都处于王权之下,或受王权支配,其中包括孔教。

2.总之,天子称谓将宗教意识、宗法意识与政治意识交织在一起,全面地论证了最高权力的一元性、神圣性和绝对性。

(二)王“体道”——王握有真理

王权的合法性与道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历代帝王不管如何作为,都把自己说成是体道者。所以在传统社会,理多半是帝王权力的附庸。帝王的圣旨高于一切!

(三)圣王合一

1.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观念,以春秋战国为界,此前以崇拜上帝、上天为主;其后,以崇圣为主。

2.圣人作为理性的化身,主要表现在通晓一切事物的道理和规律,是先验性的真理化身。

3.圣人、圣王观念的演进过程大致是:从以先王为圣,到圣应为王,再到君主即圣。圣化,作为一种政治文化绵延到近现代。

4.帝王对圣的占有,是对理性占有的一种表现,也是权力支配理性的证明。在中国古代,理性虽比神性有更突出的地位和发展,然而,理性始终没有摆脱权力婢女的可怜地位。这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特点。

5.这里我再把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特点概括一下:理性夹杂神性而高于神性,权力裹挟理性而又支配理性,神性与理性总体上都是帝王的婢女,受王的支配。

(四)民之父母

1.中国古代君主制度滥觞于宗法制度,宗法制度是君主制度的母体和原型。

2.在传统社会,宗法观念是被社会成员普遍接受的社会政治观念。祖宗崇拜、血缘亲情、宗法道德及由此衍生的心理上的从属感,成为专制王权操纵社会的工具,也是臣民文化的起点。

3.宗法价值观的核心是父家长崇拜。家庭伦理与政治伦理合一,忠孝成为道德标准的一般概括。这些固定的观念模式通过各种社会化方式,使之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社会政治意识。

4.君臣大义是中国古代分量最重的一句精神枷锁。君主专制是宗法向社会政治延伸的必然结果。

(五)王是秩序的化身

1.我们祖先从文明开始的政治事件创立的是金字塔式的社会秩序,王则居于顶端。

2.君主政治有几个基本原则,及社会等级上的独尊原则,权力配置上的独头原则,政治资源上的独占原则和权力运作上的独断原则。

3.传统政治思想文化的主流认同“胜者为王败者寇”,也认同以强力为基础的金字塔式的秩序。

(六)天下王有,皇恩浩荡

“王有天下”是一个无所不包的综合性的最高权力观念,而且这种权力有不受任何限制的绝对性。君主们“无法无天”的种种作为的理论依据就是王有天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