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能力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能力的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网络及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物流配送已经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根据对相关文献的学习和评析,本文主要阐述了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优势;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的主要特点;我国电子商务主要的物流模式;物流配送模式的选择;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物流模式;发展趋势;

1.绪论

1.1研究背景

现今社会,电子商务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使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够获得自己想要得到的物品。但是,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现实社会中的物流配送网络已不能够满足需要。我国物流业的缓慢发展已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一大阻碍。

1.2研究内容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的电子商务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本文通过对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能力相关文献的综述,阐述了电子商务时代我国物流配送的特点、我国电子商务主要的物流模式、物流配送模式的选择、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发展趋势、并且指出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2.电子商务时代的物流配送

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是指物流配送企业采用网络化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的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及先进的管理手段,针对客户的需求,根据用户的订货要求,进行一系列分类、编码、整理、配货等理货工作,按照约定的时间和地点将确定数量和规格要求的商品传递到用户的活动及过程。电子商务下物流配送具有信息化、网络化、现代化、社会化的基本特征[1]。

2.1电子商务模式

由于研究侧重点不同,对电子商务的分类也不尽相同,本文将学术界对电子商务的分类进行梳理,如表1所示。按照参与电子商务的主体对电子商务进行分类,主要包括企业与消费者(B2C)、企业与企业(B2B)、消费者与消费者(C2C)、企业与政府(B2G)、消费者与政府(C2G)等五种[2];按照交易商品和服务的特点分类可分为直达客户模式、信息中介模式和全程服务模式;按照交易过程可将电子商务划分为交易前、交易中和交易后等三种模式;按照交易对象的不同,电子商务可分为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两类;按实现层次,电子商务主要包括信息发布电子商务、Intranet 电子商务、Extranet 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电子商务等四种; 而按照电子商务发生的信息网络范围可分为本地电子商务、国内远程电子商务和全球电子商务。如表1所示[3]:

2.1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优势[1]

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最终目的是以最合理的方式、最快的速度、在成本最小的情况下来满足客户对配送的需求,从而实现电子商务企业和顾客“共赢”的局面。根据对相关文献的学习,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相对于传统物流配送来说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1)实现货物的高效配送:货物配置的速度、规模和效率都大大提高,使得货物的高效配送得以实现。

(2)实现配送的适时控制:配送系统的自动化程序化处理、配送过程的动态化控制、指令的瞬间到达都使得配送的适时控制得以实现。

(3)物流配送过程的简化:在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下,物流配送中心可以使这些过程借助网络实现简单化和智能化。

2.2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的特点

(l)虚拟性[4]。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虚拟性来源于网络的虚拟性,通过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配送活动已由过去的实体空间拓展到了虚拟网络空间,实体作业节点可以以虚拟信息节点的形式表现出来;实体配送活动的各项职能和功能可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模拟,通过虚拟配送,找到实体配送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从而进行组合优化,最终实现实体配送过程的效率最高、费用最少、距离最短、时间最少等目标。

(2)增值性[4]。除了传统的分拣、备货、配货、加工、包装、送货等作业以

外,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功能还向上游延伸到市场调研与预测、采购及订单处理,向下延伸到物流咨询、物流方案的选择和规划,库存控制决策,物流教育与培训等附加功能,从而为客户提供具有更多增值性的物流服务。

(3)智能化[5]。物流配送作业过程包括大量的运筹和决策,如运输路径的选择,成本的优化控制,物流配送中心经营管理的决策支持等问题都需要借助智能化系统解决。为了提高物流系统现代化的水平,适应电子商务的要求,物流配送智能化已成为电子商务时代物流配送系统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4)个性化。商品的多样化和顾客对配送的不同需求,导致了配送的个性化。根据顾客对不同产品的不同配送方式的要求,采取不同的配送方式来满足不同的顾客,个性化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3.物流模式[6]

物流模式是指供应商采用何种物流运作方式把商品送到最终用户手中。从提供物流服务的角度来说,目前存在从第一方物流到第四方物流,也提出了第五方物流和第六方物流的概念,事实上是一个概念延伸的过程。

第一方物流(1PL),也叫自营物流,指生产企业自身做仓储和货运。

第二方物流(2PL),买方、销售者或流通企业组织的物流活动。

第三方物流(3PL),也叫合同契约物流。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管理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

第四方物流(4PL),是供应链集成商。专门为第一方、第二方和第三方提供物流规划、咨询、物流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等活动。第四方并不实际承担具体的物流运作活动。

3.1我国电子商务主要的物流模式

电子商务物流模式是在物流供应链上建立一种新的供应链集成系统,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的有限资金。目前,电子商务企业们越来越重视物流,2011 年,电商企业们全力进军物流业。企业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最为适合企业自身的物流模式[7]。

我国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物流配送体系已严重制约了企业有效地参与全球化电子商务竞争,成为其自身发展的瓶颈。企业在配送决策上往往要在物流配送成本和配送服务上进行平衡博弈。电子商务时代的物流配送应具有信息化,网络化,现代化等特点。具体说来,企业应立足供应链的集成化、信息网络平台的协同化,采用网络化技术、现代化的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及先进的管理手段,对整个物流和配送体系实行统一的信息管理和调度,来实现对于消费者的实物配送[8]。

当前,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配送体系发展不平衡,经营模式也各不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