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安乐死的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安乐死的案例分析
泰戈尔在诗中写道:“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在诗人看来,生命的结束就如其开始,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求生是人类的本能,谁也不愿意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

但是,如果一个生命只剩下痛苦,苟延残喘是否就等于尊重生命?有朝一日,艰难的生,还是安宁的死,是否将只是一个决定?
【案例】痛苦的生还是安乐的死
据当代商报报道,长沙市某单位的一名退休职工因为喉癌晚期,痛苦不堪,他希望能为自己进行安乐死,但是其家人和医院都拒绝了他的这个请求。

生似乎已经感觉不到任何快乐:疼痛与日俱增;家中的所有积蓄已然耗尽。

20日,患者张建波在53岁生日时,选择了以自杀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病痛。

生前为死者做陪护的章先生告诉记者:“由于患病多年,张建波曾经提到过想安乐死。

”为此,章先生和医院都十分关心张建波,章先生更是寸步不离。

但是,癌细胞已经扩散,疼痛加剧,张建波越来越感觉希望渺茫。

疼痛和绝望让他再次痛不欲生。

20日中午,张建波以让章先生为自己打饭为借口将其支开,独自爬到5楼的房顶跳了下去。

张建波的主治医生说:“死之前,其喉咙部位长出了直径大约有40厘米的肿块,并且开始溃烂,病情已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他被病魔折磨得非常痛苦。


而院方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生对记者说——“安乐死?不。

我们不能接受病人这样的请求:因为这是违法的。


“在巨大而不可避免的痛苦面前,张建波的非正常死亡,是个人的无奈选择,也是法律真空地带的尴尬选择。

”在采访中一位律师如此说道。

“而一部法律法规的出台,其中更牵涉到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乃至全人类的道德伦理。

当张建波的个人命运和这些联系在一起,就对我们形成了更大的挑战。


关于以上案例,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安乐死对于个人或者家庭社会以及科研室有一定的好处的。

第一:个人。

想放弃生命的人,多数都是因为身体有不可弥补的残疾或是疾病。

他(她)们终日都受着身体和精神上的极大的双重折磨。

在这种折磨下,他(她)们只有选择自杀来摆脱自己永无休止的痛苦。

但自杀的过程又是痛苦的,如;上吊、割手腕、吃毒药、触电、绝食等,也令人很恐惧。

但是他(她)们又不得不去选择这种唯一能够解脱苦难的方式。

而实施“安乐死”以后,只需要注射一支安定剂,就会让人们在沉睡中不知不觉的离开,这样就会减轻自杀者的痛苦和恐惧,也体现了“善始善终”的古言。

达到了真正人道主义的宗旨。

第二:家庭。

1.病者的家庭、亲人也都是很痛苦的。

因为日夜陪伴着病者,目睹病者忍受着身体上和心灵上的痛苦。

病者因痛苦难耐,性格脾气变得暴躁常常会伤害到家人。

而家人也因受到长时间的欺辱身心不堪重负,脾气性格也会变得难耐,最终要发泄出来。

这样恶性循环久而久之,家庭关系就会崩溃,甚至走向不可想象的极端。

2.还有些家庭,因承受不了巨额的治疗费用而陷入了深度的矛盾中。

对于疑难病来说多数都是人财两空,最后留给家人的是负债累累的下半生的生活。

3.又有些病者家人因实在不忍心再看到自己的亲人再受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而不惜犯法来终止亲人的痛苦。

这些事情对病者和病者的亲人都是不公平的。

而实施“安乐死”后,这些伤害、压力就不会那么沉重了。

第三:社会。

实施“安乐死”后,不仅解决了个人的痛苦,也解决了家庭、亲人的痛苦跟负担,而且也减轻了社会的负担。

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说;生九个、十个孩子的父母要比生一两个孩子的父母的负担跟辛劳要重得多。

一个身背五十斤重量的人赶路要比一个身背十斤重量的人赶路要缓慢得多。

第四:科研。

在人们以往的观念里已形成了死后留全尸或是火化的观念。

这既不科学又没有意义和价值,反而是一种浪费。

1997年邓小平同志逝世后把自己的角膜捐献给了他人,遗体捐献给了国家用于医疗研究。

“安乐死”的实施后不仅会对国家的科研有着很大的帮助,而且使病者死得更有意义和价值。

然而在关注有益面的同时,从中也折射出了关于人的生命以及自由的道德的缺失。

这里,就存在很多忧虑。

忧虑一、一些不孝子女为脱摆对老人的赡养义务而钻安乐死的空子,造成新的社会悲剧。

忧虑二、安乐死的合法化是否会导致人们认知上的误解。

一些病人之所以实施安乐死,是因为他们将死,生命已不再有意义,而且自认为是社会和家庭的累赘。

如果带着这样的认知实施安乐死,对我们的社会伦理怀道德将带来不可估量的冲击。

忧虑三、当出现病人因为经济原因不愿再继续接受救治,继而请求以安乐死结束生命时会怎么样呢?这无疑于因为贫困而要自杀,这是人道还是非人道?
忧虑四、伯尔尼大学医院的精神病专家托马斯·舒尔弗认为,那些患有绝症的病人一时头脑发热可能会做出想要自杀的决定,但这一决定其实是不理智的。

如果病人出于一时激动而结束自己的生命而非深思熟虑,那么这种死亡对他们就是不人道的,甚至是在助纣为虐。

忧虑五、安乐死合法化提案的发起人之一的北京儿童医院儿科专家胡亚美曾指出说:从我国的国情来看,安乐死可以节约我国有限的医疗资源,把它用于更有治疗希望的病人身上。

然而人们也担心,一样一来将造成在医疗资源的分配上弱势群体更弱,而强势群体更强的局面,造成更的社会不公。

关于安乐死,是结尾,也才是开始……不可否认,安乐死是人类社会文明史上的又一个进步。

但安乐死并不仅仅是一个医学名词,它是哲学问题、是伦理问题、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

具体到立法,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立法尚不能建立时,如何让人道主义关怀减轻病人及其家属痛苦,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此外,加速进行城市和广大农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建全,使更多的人能享受到医保带来的安全感,对进一步提高我国国民的生活与生命质量,减少因疾病带来不必要的轻生有重要意义。

在结束这个话题时,安乐死所面临的种种医疗与人道矛盾的社会现实的讨论,也让我们的思绪想得更多更远:这些先天性残疾儿、痴呆儿、植物人……生死之间,什么样的结局对他们来说才是真正“无痛”的社会人道!问题的锁,也许,将在社会的不断进步中找到钥匙。

江苏大学京江学院
J会计(财务管理)0801
3081143012
吴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