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如何突破幼儿思维定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教师如何突破幼儿思维定式
苏州工业园区东港实验幼儿园胡琦
二十一世纪,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跟着提高。幼儿作为一个主体,作为未来的接班人,怎样对他们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让他们成为适应社会发展,有创造力的人才,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成人往往不经意地强迫幼儿顺从自己的愿望,教师则受到思维定式的限制去对待幼儿;有的教师喜欢文静小孩;有的教师评价乖宝宝的标准是听话、不反抗;殊不知,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火花久而久之就泯灭了,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
在幼儿时期,孩子的思维没有一定的模式,他不会被各种思维定式框住。幼儿会把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行为,随时以独特的方式释放,同时他的创意就这样在活动中产生了。所以幼儿时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时期,它的优越性在于成人需要突破思维定式,突破规律性,而幼儿以新思维形式出现,自觉介入创造性思维之中,而这种创造性思维需要成人的正确引导,循序渐进的进入复杂的思维之中,引导他们能够解决新问题,新事物,我们应抓住这一时机来突破幼儿的思维定式。我想先针对生活谈谈对于突破思维定式的想法:
一、培养幼儿乐于动脑的好习惯。
如同自然界的其它生物一样,人的大脑机能的发展,也遵循“用进废退”的原则。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幼儿乐于动脑的习惯,经常向幼儿提些问题和鼓励幼儿多提问题,使幼儿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状态。我们的每次提问,都必须事先经过认真考虑和周密设想,既要明确,又要富有启发性,问题应是孩子能够回答的,但又是他们必须经过一番思考才能答出的。我们还要鼓励幼儿自己积极思考,好奇好问。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凡是孩子根据已有知识,经过努力,自己能解决的,就让他们自己动脑解决;一时难以自己解决的,可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在老师指导下,找到圆满的答案。这样,就能使幼儿求知欲越来越旺盛,思维活动越来越活跃,爱动脑、勤思考的良好习惯,也就逐渐形成了。
二,积极鼓励幼儿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我国的教育自古以来就是“老师教,孩子学,老师讲,孩子听”,听老师的话是对的,但如果强调过分,就会在孩子的头脑里产生一种“思维定势”——想问题,按照一个固定的思路;办事情,总在一个传统的框框内进行。这种孩子又怎能有思维的灵活性呢?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研究认为,幼儿的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精神与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是直接相关的。所以,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幼儿敢于独立思考,敢于探索、创新,而不拘泥于传统思维习惯的精神。对于那些已经表现出了一定的独立思考精神,勇于提出与众不同的想法及别出心裁的主张的孩子,更是要积极给予鼓励,充分给予肯定。
三,引导幼儿多角度思考问题。
多角度思考问题就是使幼儿能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同一问题,这种做法能有力地促进幼儿思维多端性的发展,使幼儿的思路越来越开阔,对于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不应忽视引导、训练幼儿思维的多端性。比如,自由活动、外出散步时,可以问问幼儿:“利用正方形积木可以做什么?”“风筝挂在树枝上了,有哪些办法可以把它弄下来?”充分地调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
四,启发幼儿灵活运用已有知识。
启发幼儿灵活运用已有知识,不仅能使已有知识更加巩固、扎实,接受新知识更加迅速、容易,而且能使幼儿知识的迁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因此,它也是培养幼儿思维灵活性的重要方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积极地为幼儿灵活运用旧知识而创造条件。当学了磁的性能后,可以请小朋友帮“老奶奶”找一找掉在地上的针;学过“2”、“3”、“4”、“5”的组合分解后,让小朋友自己来给“6”、“7”、“8”、“9”组合、分解;学过10以内加减法后,要求小朋友以最迅速的方法,从9条“小鱼”中拿出七条“小鱼”;手工课学过对边折找中心的知识后,在计算课讲“等分”之前,也可先请小朋友平分方形纸,平分蛋糕,以至平分水果;常识课学过“透明”的知识后,语言课可要求幼儿不用“明亮”、“晶莹”,而用另一个意义相近的新词,来形容玻璃窗。久而久之,幼儿的思维就能越来越灵敏,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我曾在网上看到这样的一则例子:在观看马戏表演时我们会发现,巨大的大象,往往能安静地被拴在一个小木桩上。事实上,大象的鼻子能轻松地将一吨重的东西抬起来。如果它想逃走,只需要用点力就能把木桩拔起!那么,为什么它不懂得这样做呢?原来,大象从幼小无力时开始,就被沉重的铁链拴在木桩上,当时不管它用多大的力气
去拉,这木桩对幼象而言,都太过沉重,自然拉动不了。不久,幼象长大,力气也变大了,但只要被拴在木桩旁边,它还是不敢妄动。这就是思维定式。长大后的大象,其实可以轻易地将铁链拉断,但由于幼时的经验一直留存下来,所以它习惯地认为木桩“绝对拉不动”,所以不再去拉扯。
反观人类,竟也有类似情况。人类虽然被赋予“头脑”这一最强大的武器,但人们总是会受到习惯和常规思维的束缚,而经常不敢突破思维定式,因此难以找到解决难题的出路。耳熟能详、理所当然的事物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经验成了我们判断事物的唯一标准,存在的当然变成了合理的。随着知识的积累、经验的丰富,我们变得越来越循规蹈矩,越来越老成持重,于是创造力丧失了,想象力萎缩了。从而使得思维定式成为人类超越自我的一大障碍。然而,如果我们不能基于经验,跳出经验,是很难胜任未来的。所以我们必须从小做起,让孩子突破思维定式,挖掘灵感思维形成创造思维,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关键。
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此我结合工作来谈谈几点:
一、语言教育与幼儿创造性思维
幼儿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感知和理解世界的形式是多方面的,语言的学习和掌握是极其重要的环节.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思维是人脑的机能,一个人动脑筋想问题,就要运用语言,语言帮助人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并促进思维的发展。幼儿的语言学习和掌握主要依赖听话和说话两条途径,几乎每一个小孩从两三岁就开始需要听故事,故事中生动、鲜明、可爱的人物形象和动物形象,以及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颇能打动幼儿的心灵。成人可引导幼儿自编故事,将故事与故事相连,进行另一种感情的升华。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一些概括性强的词,可加深幼儿对词义的理解,并促进其概括能力的提高,进而培养其抽象思维的形成。平时上语言课时,出示图片,要求幼儿用不同的语言进行描述;给幼儿讲一个故事的开头,请幼儿各自续编情节的发展等。这些方法都能充分地调动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二、手工活动与幼儿创造性思维
手工活动给幼儿更多的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幼儿的想法及时为幼儿提供支持性的环境和材料,注重培养幼儿的思维和创造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手工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有泥工,纸工,布贴,剪贴,自制玩具等。其中纸工又有撕纸,剪纸,染纸,立体制作等,而自制玩具的内容更是多样化。许许多多的废旧物品都可以成为自制玩具的材料,在对材料的观察、思考、选择和裁剪中发展思维、启迪智慧,在各种材料的性质和作品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规律,教学中善于引导孩子自主探索,去发现并运用这些联系和规律。这正是发展孩子思维能力,启迪智慧之门的金钥匙。在手工活动中教给制作的基本方法,把创造的余地留给孩子,让其自主探究,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因此手工活动对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有很大的帮助。
三、游戏与幼儿创造性思维
(一)利用科学游戏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著名科学家高士其曾讲过:“幼儿们所参加的一次科学游戏,所接受的一种科学知识,所制作的一种科学模型,都象一颗颗种子播种在幼儿的心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所种下的科学种子.也必将结出丰硕的成果。”幼儿的天性就是对千变万化的大千世界感到好奇,幼儿对水、石头、风、雨、动植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而游戏是作为幼儿认识这些事物的最佳途径。幼儿可以通过亲手参与操作的科学游戏、科学小实验等形式进行学习。在游戏与实验中,使幼儿能直接看到、感受到一些物体和现象的特征与变化,激起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又能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发展观察力与创造力以及思维能力。例如:幼儿非常喜欢水,只要我们打开水笼头,幼儿就会伸出手去接一接,抓一抓,玩一玩。我们就可以通过一些小实验让幼儿获得有关水的一些粗浅知识。我们倒一玻璃杯清水,让幼儿看,并问水是什么颜色的,幼儿往往会不加思考的说是白色的。那么我们将另一个玻璃杯中倒人牛奶,再让幼儿观察,回答牛奶是什么颜色的,然后举起两个杯子让幼儿观察、比较,幼儿就会很容易接受水是无色的认知。也可以让幼儿喝一点水,感觉一下水是没有味道的。通过这类实验可以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另外还可以让幼儿回答出水的作用等问题,在幼儿从不同方面来思考水的作用过程中,便发展了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关于科学游戏还有许多种,例如:让幼儿了解磁铁的属性;让他们观察物体的沉浮现象;让他们观察种子的力量等等。幼儿在科学游戏中,不但能增长知识,激发求知欲,更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以及发散思维能力,为幼儿将来能成为有创造力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利用猜谜游戏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