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宗教改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克在英国改教运动中之工作和贡献 在胡克46年的生命中,为英国教会的 「中庸路线」而辩护。《教会行政法规》 的立场是天主教与清教主义的折中。他为 英国教会所提供的神学理据和解释,表面 看来是为着使英国「不偏向日内瓦或罗马」 这个政治目的。实际上,他意识到加尔文 主义和罗马天主教教义的争论点是在于不 同的神学系统,这些神学系统是建基于某 些绝对的权威之上,就如加尔文主义以圣 经为最高权威,天主教则以教会(教皇)为 最高权威。


1571年,议会通过一个法案,明文规定 禁止教皇的训令进入英国,凡将教皇训令 带入英国者,按叛国罪处死。至此,英国 教会与罗马教皇断绝了关系,英国宗教改 革也到此基本结束。 伊丽莎白开创了一种兼收并蓄和宽容的时 代氛围,为天主教和新教在英格兰能够和 平共处创造了一定条件。英国国教会至此 得以最终形成,发展为新教的三大主流派 别之一,又称安立甘宗或者圣公会。


克兰麦是一个愿意亨利与阿拉贡的凯瑟琳离婚 的支持者。1533年他被选为坎特伯雷大主教, 在得到教皇的任命后,他马上宣布亨利的婚姻 无效,之后他又帮助亨利宣布与其后几位妻子 的婚姻无效,一直支持亨利八世直到国王去世。 他与首相托马斯· 克伦威尔(Thomas Cromwell)一起支持将圣经翻译成英语。爱德 华六世在位期间,英国国教会更加倾向新教。 在自由的政治空气下,克兰麦于1549年,在他 帮助下完成了《公祷书》Book of Common Prayer,以及《四十二条款》Forty-Two Articles, 对神学和教会学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 他逐渐抛弃了对经院哲学和天主教的信仰,并 孕育了反对教皇干预英国宗教事务的思想。



1558年,亨利八世与安妮•博琳的女儿伊丽 莎白继承王位。 伊丽莎白对宗教采取了一种灵活和宽松的政 策,对天主教和新教进行了调和。1563年 公布的《三十九条信纲》(是对克兰麦“四 十二条款”的修改)成为英格兰国教会的信 仰宣言。 教会是新教的,一些信条却模棱两可,能够 为天主教徒所接受,此外,也保持了主教的 组织形式和一些天主教的仪式。


这时正值是英国清教徒势力扩张的时代,在英国 教会中亦有很多清教徒的神职人员,他们希望英 国教会循着更强的加尔文路线发展,不满于公祷 书、主教制、牧师制服,亦反对跪领圣体、施洗 时划十字记号等。 一位在伦敦与胡克共事之神职人员特拉维斯 (Walter Travers),他是一位清教徒牧师,在思 想和言论上与胡克的立场相对。在当时,胡克作 为圣殿主持,按例是在上午讲道的,而在下午则 由特拉维斯负责。由于胡克之立场是源于坎特伯 里大主教克兰麦之改教思想,而特拉维斯之立场 则来自日内瓦之加尔文主义,故此当时的人称这 情况为“上午是坎特伯雷说话,下午是日内瓦发
第六章 英国的宗教改 革
第一节
英国宗教改革概况


在英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者是国王, 这使英国的宗教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运 动。自从14至15世纪的英法百年战争结 束以后,英国人开始了建立民族国家之路, 特别是1485年开始的都铎王朝。 这一王朝最著名的国王是亨利八世 (1509-1547)和伊丽莎白一世 (1558-1603),两位的统治时代正 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时代,而英国宗教 改革的序幕便是由亨利八世拉开的。



亨利从根本上来说仍然是一个天主教徒, 他把后者视为更大的威胁。 1539年,国会秉承他的意旨通过了 “废除不同信仰法案”的“六条教规 (法令)”,秘室忏悔、教士独身、变 质说、为死者作弥撒等罗马天主教义和 仪式都被肯定下来,并将对此持否定意 见的人判为异端,甚至要处以火刑。 六条教规引起了新教徒的强烈不满,激 化了新教和天主教之间的矛盾。


沃尔克这样评价:“英格兰宗教改革的显 著特点是它没有产生像路德、茨温利、加 尔文和诺克斯那样杰出的宗教领袖。而且 在伊丽莎白统治开始以前,人民群众没有 表现出重大的宗教意识的觉醒。推动英格 兰宗教改革的是政治和社会的原因。” 英国的安立甘宗缺乏鲜明的思想特色,一 切宗教观点的取舍均以是否有利于英格兰 国家发展为原则。


教皇于1533年发布诏书,判决他的离婚无 效,并以开除教籍相威胁。亨利八世又针 锋相对地发布了一系列对抗罗马教廷的法 令,终止向教皇交纳一切岁贡,宣布英国 国教是一个独立的民族的教会,只服从国 王的权威。 1534年,国会通过了著名的“至尊法案”, 明文宣告,英王是英格兰国教会的最高首 领,标志着英格兰教会与罗马教廷的正式 决裂。在国会和贵族的支持下,亨利八世 终于在全国实现了宗教改革。



从历史上来看,英格兰从未像德意志深深 卷入欧洲和教皇政治的旋涡,因而不像德 意志人那样对腐败的罗马教会抱有强烈的 民族仇恨。 当亨利八世开始宗教改革时,其主要原因 不是出于纯洁信仰,而是出于现实政治和 国家利益的需要,并且在宗教改革运动中 所受的新教影响,也主要是加尔文派的影 响。 英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导火索是亨利八世的 一场离婚案。



二、理查德· 胡克 (Richard Hooker, 1554-1600) 1、生平 伊丽莎白一世执政时期的安立甘宗神 学家。出生于英国西部的埃克希特幼 年时由于家境贫穷而几乎辍学。后来 因着他的叔父及索尔斯伯利主教的帮 助,才得以在牛津大学的基督实体学 院(College of Corpus Christi)完成 学业。1577年成为该学院研究生和助 教,一方面在那里教授逻辑学和希伯 来文;亦藉这段教学及研究的期间, 深入地钻研神学、哲学和法律。


1532年,国会在亨利八世的强大压Hale Waihona Puke Baidu下通 过了一系列法令,规定未经国王许可,神 职人员不得向罗马教廷交纳首年圣俸,禁 止国民向罗马教廷上诉一切案件。 1533年,在由国王亲自任命的坎特伯雷大 主教托马斯· 克兰麦(Thomas Cranme,1489-1556)主持下,法庭正式 判决亨利八世与凯瑟琳的婚姻无效,宣布 了他与安妮•博琳之间的合法婚姻。
因此,他在《教会行政
法规》中提到,人们在权 威之中被捆绑着,被权威 引领至一种被监禁的地步, 就如畜牲一般;而权威却 不是照顾他们乃是辖制他 们。胡克尝试提出理性作 为第三个信仰权威的根据, 把理性位置放在圣经之下, 但却在教会传统之上。



1)《教会行政法规》中论宗教改革与教 会本质 《教会行政法规》卷一论到法则(law) 及其若干种类,如有上帝在太初为万物所 设立,有的法则是自然万物所遵守的,有 的法则则是人所在其行为上受上帝指引而 遵行的等;《教会行政法规》与国家的法 律和各种条例一样是人在理性引领下制定 的各种人为的法规。 卷二中针对清教的立场“圣经是人们在今 生一切作事的唯一准绳”答复说,人世实 际上有许多情境圣经并未提供具体教导, 我们惟有行使自己最妥的判断。



卷三针对“在圣经里必然含有教会行政的方 式,其中的法规总不能更改”,胡克认为教 会行政是仅次于信仰和得救的事项,与后两 者不同的是教制应适应变迁中的情况,而不 与上帝之道相违就是在上帝眼中所认许的。 卷四针对清教的批评——认为国教会仍有教 皇制下的种种陋习,胡克提出若对有益于敬 虔的礼仪因其来自天主教会而加以拒绝,这 与沿袭初期教会的陋习是一样有害的。 卷五主要是针对圣礼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共 有81章,是一至四卷的两倍。除了两大圣 礼外,也指出其他一些礼仪的必要性。


胡克在伊丽莎白时代的英国改教运动中扮演了重要 的角色,被称为“安立甘神学之父”。他的《教会 行政法规》不单指导了当时的英国教会之改革路线, 亦保持了英国教会(安立甘宗)的中庸立场,将英国改 教运动带进更稳定和成熟之新里程;也成了日后圣 公宗教会神学的重要之根据文献和神学发展之基础。 谢扶雅先生在《安立甘宗思想家文选》的导论中评 价说,“自中世纪以来,到改教运动时代,除了加 尔文的《基督教要义》之外,再没有如此毅力凝思, 系统条理的作家像胡克撰制这部杰作了。”这部作 品具有神学、哲学和文学的三重意义。一度标志了 英国思想史和文学史上的里程碑。在其后,才有了 莎士比亚和培根的作品。胡克的著作证明了基督教 神学体系,除了拉丁文的文体外,也可以用英语把 它适当地表达出来,这也刺激了别的地区开始利用 各国的方言文学来表达其信仰和民族精神。


在1556年3月21日,被处以火刑时,他说 了一番感人的话语: "And now I come to the great thing that troubleth my conscience more than anything I ever did or said, even the setting forth of writings contrary to the truth, which I now renounce and refuse,--those things written with my own hand contrary to the truth I thought in my heart, and writ for fear of death and to save my life. And forasmuch as my hand offended in writing contrary to my heart, therefore my hand shall first be punished; for if I come to the fire, it shall first be burned. As for the Pope, I denounce him as Christ's enemy and Antichrist, with all his false


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主要限于教会行政 方面,确立了国王对英格兰教会的至尊 地位,惩处了一批否认国王至上权威的 主教和修士,还有拒绝承认亨利离婚合 法性的臣民。他把370多所修道院的土 地和财产收归国有,使英格兰的修道院 势力遭到毁灭性打击。 在宗教信仰和神学思想方面,亨利八世 的宗教改革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英国 没有因此成为一个新教国家,天主教教 义依然是英格兰教会的正统信仰。亨利 八世面临着来自罗马天主教会和国内新 教徒两个方面的威胁。

胡克常说:上帝恨恶混乱,因混乱与上帝 的本性对立,而圣经之写成并非要引起争 论和骄傲及反对政府;而是要带来慈爱、 谦卑、温和、服从权威及与世人和好。当 胡克被按立为牧师后,在1581年他应邀 到伦敦的圣保罗教堂讲道,这也是他第一 次在伦敦公开挑战加尔文主义中的预定论, 他的讲道一方面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但同 时却得到伦敦主教的支持。到了1585年, 胡克得到伦敦主教和约克大主教的推荐, 获伊丽莎白女皇委任为伦敦的圣殿教堂主 持


亨利八世去世后,他的第三任妻子简· 西 摩所生的只有9岁的儿子爱德华六世于 1547年继位。相继操纵着摄政权的坎特 伯雷大主教克莱默、萨默塞特公爵、诺 森伯兰公爵都有强烈的新教倾向,废除 了六条教规,对英国教会的信条和仪式 作了重大修改。 1553年年仅15岁的爱德华六世早夭了。

亨利八世和凯瑟琳的女儿玛丽继位 (1553-1558在位)。她与西班牙国王 腓力二世结婚,并同罗马教廷重新联合。
第二节
英国宗教改革的神学代表


尽管加尔文神学在民间具有吸引力,但 圣公会因其国教地位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而享有大教会的地位。清教徒虽一度得 到克伦威尔政权的支持,但1660年王朝 恢复统治后与国教会分离。 圣公会之所以在英国维持其正统地位, 也与其内部有著名思想家辈出有关。



一、托马斯· 克兰麦/默(Thomas Cranmer,1489-1556) 英国国教会的首任坎特伯雷大主教。他对 英国教会的教义、教规和仪式等方面的改 革,为英国国教奠定了基础,也被称为是 英国新教的创始者。 克兰麦于1489年7月2日出生在英国诺丁汉 郡的艾斯莱克顿。他先在乡间读书,1503 年进入剑桥大学学习,1510年被选进耶稣 学院学习神学,1523年受任圣职,不久获 得神学博士学位。经过20多年的剑桥大学 刻苦研究,不仅学业上成绩显著,而且在 思想上也发生了变化。1511年,著名的人 文主义者伊拉斯谟曾访问过剑桥大学,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