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纳油气润滑系统介绍OILAIRLUBSYSTEM

合集下载

第九章发动机润滑系统第一节润滑系统的功用和润滑方式

第九章发动机润滑系统第一节润滑系统的功用和润滑方式

第九章 发动机润滑系统第一节 润滑系统的功用和润滑方式一、润滑系统的功用发动机运转时, 很多具有相对运动的零件表面都是在很小的间隙下做高速相对运动的, 如活塞、活塞环与汽缸壁面、曲轴主轴颈与主轴承、曲柄销与连杆轴承、凸轮轴颈与凸轮 轴轴承、配气机构各运动副及传动齿轮副等。

相对运动的零件表面必然会产生摩擦,导致 发动机的有效功率下降,零件工作表面的磨损增加,而且因摩擦产生热将零件工作表面烧 损,致使发动机无法运转。

因此,为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提高使用寿命,必须对相对运 动零件表面进行润滑。

润滑系统(lubrication system)的功用就是在发动机工作时连续不断地将数量足够而温度 适当的洁净润滑油输送到运动零件的摩擦表面,并在摩擦表面之间形成油膜,形成液体摩 擦,使摩擦阻力减小、功率消耗降低、机件磨损减轻,以提高发动机工作的可靠性和耐久 性。

二、润滑系统的润滑方式根据发动机中各运动副不同的工作条件,可采用以下三种不同的润滑方式。

1) 压力润滑(pressure lubrication) 是在机油泵的作用下以一定的压力将润滑油不断输 送到摩擦表面的润滑方式。

曲轴主轴承、连杆轴承及凸轮轴轴承等承受负荷较大的摩擦表 面采用压力润滑。

2) 飞溅润滑(splash lubrication) 是利用发动机工作时运动零件击溅起来的油滴或油雾 来润滑摩擦表面的润滑方式。

这种润滑方式主要用来润滑负荷较小的汽缸壁面和配气机构 的凸轮、挺柱、气门杆以及摇臂等零件的工作表面。

3) 润滑脂润滑(grease lubrication) 是通过润滑脂嘴定期加注润滑脂来润滑零件工作表 面的润滑方式。

主要用于负荷小、摩擦力不大,露于发动机体外的一些附件的润滑面上, 如水泵、发电机、启动机等部件轴承的润滑。

三、润滑系统的组成及油路1. 润滑系统组成发动机润滑系统主要由机油泵、机油滤清器、机油散热器、油底壳和集滤器等零部件 组成。

润滑油系统说明书

润滑油系统说明书

一、润滑油系统说明书1. 润滑油系统的作用润滑油系统图参见图K01B·551Q。

润滑油系统的作用是给汽轮发电机的支持轴承、推力轴承和盘车装置提供润滑,为氢密封系统供备用油以及为操纵机械超速脱扣装置供压力油。

润滑油系统由汽轮机主轴驱动的主油泵、冷油器、顶轴装置、盘车装置、排烟系统、油箱、交流润滑油泵、直流事故油泵、滤网、加热器、油位指示器以及连接管道、阀门、逆止门、各种监测仪表等构成。

2. 供油系统2.1润滑油润滑油系统中使用的油必须是高质量、均质的精炼矿物油,并且必须添加防腐蚀和防氧化的成份。

此外,它不得含有任何影响润滑性能的其他杂质,润滑油牌号为32L-TSA/GB11120-89透平油。

为了保持润滑油的完好,使润滑油系统部件和被润滑的汽轮发电机部件不被磨损,润滑油的特性需要做一些特殊考虑,最基本的是:油的清洁度、物理和化学特性,恰当的贮存和管理以及恰当的加油方法。

为了提高汽轮发电机组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对于油的清洁度和油温的要求尤其严格,汽轮机投运前的油冲洗和油取样及清洁度等级的评定按国家标准执行。

2.2 供油系统的设备润滑油系统基本上由下列设备组成。

2.2.1 一只45.7M3有效容积的圆筒形卧式油箱,由钢板卷制焊接而成。

一般它都安装在厂房零米地面的汽轮发电机组前端。

油箱顶部焊有圆形顶板,交流润滑油泵、直流事故油泵、氢密封备用油泵、排烟装置、油位指示器、油位开关等都装在顶板上。

油箱内装有射油器、电加热器及连接管道、阀门等。

油箱顶部开有人孔,装有垫圈和人孔盖,安全杆横穿过人孔盖,固定在壳体上的固定块上。

油箱底部有一法兰连接的排油孔,运输时,该孔需堵上。

2.2.2 汽轮机主轴驱动的主油泵是蜗壳型离心泵,安装在前轴承箱中的汽轮机外伸轴上。

在启动和停机时,必须向泵提供压力油。

主油泵的进油管和Ⅰ#射油器出口相连接。

排出压力油管进入油箱和射油器进口管相连接。

正常运行时,主油泵供给汽轮发电机组的全部用油,它包括轴承用油、机械超速脱扣和手动脱扣用油、高压氢密封备用油。

油气润滑

油气润滑

1⏹ 油气润滑◆ 概述油气润滑是将单独供送的润滑剂和压缩空气进行进行混和并形成紊流状的油气混和流后再供送到润滑点的这个过程。

润滑油在摩擦副表面形成油膜,起到润滑作用。

同时压缩空气将摩擦副产生的热经排出口排出,而且空气在轴承座内形成正压起到轴承密封作用。

当然微量的润滑油是经过精确计量过的。

◆ 应用油气润滑适用于各种滚动轴承,尤其是高速回转的滚动轴承。

目前油气润滑已在冶金机械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如:热轧和冷轧、带钢轧机、连铸机和高速线材轧机等。

◆ 油气润滑的特点● 在轴承内保持正压。

这样会延长轴承寿命减少设备维护量,外界杂物和水无法侵入轴承座危害轴承,改善了轴承密封性能。

油气润滑润滑剂的消耗量极其微小。

一般来说只相当于油雾润滑的1/10干油润滑的1/20。

下面的公式可用于计算轴承采用油气润滑时油的消耗量:QD x B x AQ耗油量ml/hD轴承外径mmB轴承列宽mmA润滑系数一般取0.00003●减少污染。

即便是轴承座内集聚的极少量油都可以集流回油箱。

●维护费用大幅降低,换轴承时也不用清洗轴承座,更不用象干油润滑要对使用过的干油进行处理。

●油气润滑系统的管道布置及安装简便。

管径小,并且不象油雾润滑系统那样对管道走向的要求和限制。

◆油气润滑的原理油气润滑的原理如下图所示:经过计量的润滑油按一定的频率和流速间歇性地供给并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形成油气混合物后沿管壁进行分配。

空气和油并非真正地融合因而不会出现油的雾化现象。

油气混合物通过油气混合器被分配到各个润滑点。

油气混合处的压缩空气压力为 2.8~3.5kg/cm2。

每个润滑点的空气消耗量为0.014~0.028Nm3/min。

润滑油可以采用天然矿物油或合成油。

输送给每个润滑点的油量一般为1mL/小时。

同时油气混合物的流动情况可以进行监视。

◆油气润滑的优点●润滑效能高大幅提高传动件的寿命。

●介质消耗量低。

●适用于恶劣工况:处于高速或极低速重载、高温及受水或其它有化学危害性流体侵蚀的传动件运行的场合。

汽车发动机润滑系统解析

汽车发动机润滑系统解析

汽车发动机润滑系统解析汽车发动机作为汽车的核心部件,其正常运转离不开各个系统的协同工作,其中润滑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就像我们的身体需要血液来滋养各个器官一样,发动机也需要润滑油来保持其内部零部件的良好运转。

润滑系统的主要作用就是在发动机工作时,持续不断地将适量的清洁润滑油输送到各个运动部件的摩擦表面,形成一层油膜,以减少零部件之间的摩擦和磨损,降低功率消耗,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那么,润滑系统是如何实现这一功能的呢?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润滑系统的组成部分。

润滑系统主要由机油泵、机油滤清器、机油散热器、油底壳、机油压力传感器以及各种油路等组成。

机油泵就像是整个系统的“心脏”,它负责将机油从油底壳中吸出,并加压输送到各个需要润滑的部位。

常见的机油泵有齿轮式和转子式两种。

齿轮式机油泵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但流量和压力的脉动较大;转子式机油泵则具有流量均匀、噪声小等优点。

机油滤清器则相当于“肾脏”,它的作用是过滤掉机油中的杂质、磨屑等,保持机油的清洁。

如果机油滤清器失效,杂质就会进入到运动部件的摩擦表面,加速零部件的磨损。

机油散热器用于给机油降温,防止机油温度过高而失去润滑性能。

在一些高性能发动机或者工作环境恶劣的发动机中,机油散热器尤为重要。

油底壳是储存机油的地方,同时还能起到收集和沉淀机油中杂质的作用。

机油压力传感器则负责监测机油的压力,一旦压力异常,仪表盘上的警示灯会亮起,提醒驾驶员及时检查和维修。

接下来,我们看看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

当发动机启动后,机油泵开始工作,将机油从油底壳中吸出。

经过机油滤清器过滤后,干净的机油被输送到主油道,然后再通过分支油路流向各个摩擦表面。

在摩擦表面,机油形成油膜,将两个相对运动的零部件分隔开,从而减少摩擦和磨损。

同时,机油还能带走摩擦产生的热量,起到冷却的作用。

在润滑系统中,机油的选择也非常重要。

机油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着润滑效果。

一般来说,机油分为矿物油、半合成油和全合成油三种。

油气润滑系统使用手册1

油气润滑系统使用手册1

页码 38 39 39 39 40 41 41 41 42 42 42 42 42 42 42 42 42 42 42 42 42 42 市中山北一路 1250 号沪办大厦 1 号楼 1907 室
电话:(021) 65448763,35050152
传真:(021) 35050173
以下是 REBS 润滑系统使用的一些符号(表 1):
表1
符号
含义
P
高压
A-B
输出
电气接地 PE
符号
R T
含义 单向阀 排气 回油
1.4 常规操作(自动模式)的安全注意事项
在设备开动前,检查并确保: 工作区域不得有闲杂人员 设备启动后不会对任何人造成伤害
在每一次生产开始之前,将设备工作区域的杂物清理掉,对设备进行目查看有无受损,不得让设 备带病工作,一旦发现设备有问题,应马上向上级报告;还应对安全设施的功能进行检查并确保它们 能正常工作。
主站ao1安装在油箱顶部的封闭柜中用于润滑剂分配的各种元件装配在卫星站的封闭柜中或受润滑设备上抑或靠近受润滑设备电控柜可设置成单独安装的型式ao5系统设置有递进式分配器或turbolub分配主站包括电控装置递进式分配器油气混合块等装在壁板上ao6系统设置有递进式分配器或turbolub分配主站包括电控装置递进式分配器油气混合块等装在油箱壁板上ao7系统主站包括电控装置递进式分配器油气混合块等装在壁板上ao8系统设置有递进式分配器或turbolub分配主站包括电控装置递进式分配器油气混合块等装在油箱壁板上ao9系统设置有递进式分配器或turbolub分配主站包括电控装置递进式分配器油气混合块等装在油箱壁板上ppt系统设置有双线递进式分配器或turbolub油气分配器主站包括递进式分配器和电控系统sps装在油箱顶部的封闭柜中用于润滑剂分配的元件装在主站内或是受润滑设备上22系统结构概述以上系统虽然结构特点不同但都由供油部分压缩空气处理装置用于向润滑点或润滑段分配润滑剂的递进式分配器油气混合块turbolub油气分配器rebs专利技术以及由几套显示和监视装置构成的电控系统组成

油气润滑系统

油气润滑系统

油气润滑系统1.简介油气润滑是一种较新润滑装置.油气润滑与油雾润滑基本相似,都是以压缩空气为动力将稀油输送到轴承;油气润滑并不将油撞击为细雾,而是利用压缩空气流动把油沿管路输送到轴承,因此不再需要凝缩.油气润滑定义:润滑剂在压缩空气(de)作用下沿着管壁波浪形地向前移动,并以与压缩空气分离(de)连续精细油滴流喷射到润滑点.油气润滑(de)工作原理.气动式油气润滑系统主要由主站、两级油气分配器、PLC电气控制装置、中间连接管道和管道附件等组成.主站是润滑油供给和分配,压缩空气处理、油气混合和油气流输出以及PLC电气控制(de)总成.根据受润滑设备(de)需油量和事先设定(de)工作程序接通气动泵.压缩空气经过压缩空气处理装置进行处理.润滑油经递进式分配器分配后被输送到与压缩空气网络相连接(de)油气混合块中,并在油气混合块中与压缩空气混合形成油气流从油气出口输出进入油气管道.在油气管道中,由于压缩空气(de)作用,使润滑油沿着管道内壁波浪形地向前移动,并逐渐形成一层薄薄(de)连续油膜.经油气混合块混合而形成(de)油气流通过油气分配器(de)分配,最后以一股极其精细(de)连续油滴流喷射到润滑点.油气分配器可实现油气流(de)多级分配.由于进入了轴承内部(de)压缩空气(de)作用,即使润滑部位得到了冷却,又由于润滑部位保持着一定(de)正压,使外界(de)脏物和水不能侵入,起到了良好(de)密封作用.2.目前(de)应用情况德国克虏伯钢厂(de)一套四机架冷带钢连轧机,1—3机架采用正弯辊,第4机架采用正弯辊,轧制速度约1350m/min,弯辊力正弯40t,负弯35t.工作辊轴承采用四列圆锥轴,用脂润滑,轴承寿命平均约1200h.改为油气润滑,使用一般极压齿轮油(DIN51502),黏度为220mm2/s,每轴承耗油量每1h为0.02L,总耗油量仅为耗脂量(de)十分之一.工作辊轴承寿命提高3倍多,平均达到4000h.前苏联新利比兹克钢厂(de)一套五机架冷带钢轧机,其设计参数与我国宝钢(de)冷轧机同,轧制压力约3000t,设计轧速1800m/min,弯辊力约52t,由于热轧板形等原因,实轧制速度限制在1200m/min.工作辊轴承采用四列圆锥轴承用脂润滑时,轴承寿命平为800h.将工作辊轴承改为油气润滑,采用西德(de)油气润滑装置,轴承寿命大幅提高.其他如德国、比利时、卢森堡等国轧机轴承都已改造为油气润滑,现在德国设计制(de)轧机轴承已经不再使用脂润滑了,都采用新式(de)油气润滑装置.武钢冷轧厂五机架连轧机工作辊轴承是四列圆锥轴承,使用脂润滑时,平均寿命较自己改为德国REBS公司设计制造(de)油气润滑装置,收到良好效果.后来(de)HC轧机轧辊轴也是采用油气润滑.3.工作原理利用压缩空气在管道内(de)流动,带动润滑油沿管道内壁不断地流动,把油气混合叫输送到润滑点.4.油气润滑系统组成油气润滑系统分为三大部分:供油部分、供气部分、油气混合部分.(1)供油部分这部分有油箱,油泵、步进式给油器等主要元件,都是根据系统(de)供油量选定(de).步进式给油器排出(de)油一个一个(de)输送到油气混合器去,(2)供气部分供给(de)压缩空气应该是清洁而干燥(de),必须先经过油水分离及过滤.(3)油气混合部分油和气在混合器中要使油能很好(de)雾化成油滴,均匀地分散在管道内表面,5.油气润滑(de)优点1)有利于环境保护.没有油雾,周围环境不受污染.2)精密计量.油和空气两个成分都可分别准确计量,按照不同(de)需要输送到每一个润滑点,这是一个非常经济(de)系统.3)与油(de)黏度无关.凡是能流动(de)油都可以输送.它不存在高黏度雾化困难(de)问题,因为它不需要雾化.4)可以监控.系统(de)工作状况很容易实现电子监控.5)特别适用于滚动轴承,尤其是重负荷(de)轧机辊颈轴承,气冷效果好,可降低轴承(de)运行温度,从而延长轴承(de)使用寿命.6)耗油量微小.仅为耗脂量(de)1/10~1/20.6使用实例油气润滑在冷轧机中应用探讨前言目前在冷轧机组中, 如冷轧普通钢板带轧机、冷轧铝板轧机、铝箔轧机和其它有色金属板带轧机以及板带(de)平整机和光整机等, 轧机轴承通常采用串列轴承, 主要装设在工作辊、中间辊和支承辊上.轴承(de)润滑方式主要有干油润滑、稀油润滑和油雾润滑等.轧机轴承(de)工况条件有如下几个突出特点:一轴承负荷大, 轴承座内装配有四列圆锥滚子轴承或四列圆柱滚子轴承, 整个轴承(de)直径和宽度相对较大;二润滑部位点多面广, 润滑困难.由于是串列轴承, 存在多个摩擦副, 辊颈处(de)密封也需要润滑, 在供给润滑时应采取快速和渗透性强(de)方式并在轴承座内对润滑进行二次分配, 既要求润滑剂能够快速地渗透到各个摩擦副, 同时还要考虑以不同(de)润滑量分别供给轴承和辊颈密封;三由于采用了工艺轧制液(乳化液等) , 轴承座受到乳化液(de)冲刷, 乳化液不可避免地侵入到轴承座危害轴承;四由于工艺(de)需要, 轧辊在每轧制2~ 3班后就必须更换.因此轧机轴承由于润滑不良而频繁损毁, 严重时甚至使轴承座和轧辊报废, 不仅导致很大(de)设备和停机损失, 废品率提高, 而且备件和维修费用也不堪重负, 并长期污染环境.另外, 由于润滑系统(de)干油或稀油(de)外泄对乳化液及乳化液系统等构成严重影响甚至缩短了乳化液(de)更换周期, 并影响带钢表面质量等, 这给冷轧生产带来了诸多困难和挑战.因此, 在冷轧带钢生产中, 传统(de)轧机轴承润滑方式如干油润滑、稀油润滑或油雾润滑已难以满足现代生产(de)需要, 采用一种新型(de)润滑技术代替原有(de)润滑方式势在必行, 目前油气润滑以它独有(de)优势在冷轧机组中逐渐得以推广.例如油气润滑在攀钢冷轧、本钢冷轧(de)改造项目以及在宝钢、武钢、首钢等大型钢厂新建(de)冷轧项目中, 轧机(de)工作辊和中间辊轴承润滑多采用了油气润滑技术, 使用效果较好.1油气润滑系统(de)原理分析将单独供送(de)润滑剂和压缩空气进行混合, 并形成紊流状(de)油气混合流后再供送到润滑点, 这个过程就是油气润滑.油气润滑系统(de)作用是形成油气并对油气进行输送和分配, 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供油及油量分配部分; 供气部分; 油气混合部分; .油气输送、分配及监控部分; 电控装置.在油气润滑系统工作时, 根据受润滑设备(de)需油量和事先设定(de)工作程序接通气动泵.压缩空气经过处理装置进行净化.润滑油经递进式分配器分配后被输送到与压缩空气网络相连接(de)油气混合块中, 并在油气混合块中与压缩空气混合形成油气流从油气出口输出进入油气管道.在油气管道中, 由于压缩空气(de)作用, 使润滑油沿着管道内壁波浪形地向前移动, 并逐渐形成一层薄薄(de)连续油膜.经油气混合块混合而形成(de)油气流通过油气分配器(de)分配, 最后以一股极其精细(de)连续.油气流喷射到润滑点上.油气分配器可实现油气流(de)多级分配.进入轴承内部(de)压缩空气, 既使润滑部位得到了冷却, 又由于润滑部位保持着一定(de)正压, 使外界(de)脏物和水不能侵入, 起到了良好(de)密封作用.2.. 油气润滑与传统润滑方式(de)比较分析油气润滑被称为气液两相流体冷却润滑技术, 是一种新型(de)润滑技术.它与传统(de)单相流体润滑技术相比, 由于其成功地解决了干油润滑、稀油润滑和油雾润滑所无法克服(de)难题, 因此它具有其他润滑方式无可比拟(de)优越性.油气润滑与传统润滑方式(de)技术特性比较见表1.润滑三种方式(de)主要比较分析如下:1)润滑剂(de)利用率: 干油润滑(de)大部分润滑剂会从轴承座(de)密封处排出, 仅仅起填充及密封作用, 并不能真正起润滑作用, 浪费严重, 其耗油量是油气润滑(de)20~ 100倍.稀油润滑(de)部分润滑剂从轴承座(de)密封处排出, 真正起润滑作用(de)润滑剂不到2% , 大部分润滑剂用于冷却作用, 所有油品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必须全部更换; 由于漏损及使用一段时间之后油品须全部更换, 因此实际耗油量是油气润滑(de)10 ~ 30倍.油雾润滑虽然仅有少量(de)润滑剂从轴承座排出, 但因润滑剂粘度大小(de)不同而雾化率不同, 对润滑剂(de)利用率也只有约60% 或更低; 其耗油量是油气润滑(de)10~ 12倍.而油气润滑由于耗油量极小, 只有微量(de)润滑剂从轴承座排出, 如果做成循环型系统, 可实现零排放, 其润滑剂100% 被利用, 其耗油量是干油润滑(de)1 /20~ 1 /100; 是稀油润滑(de)1 /10~ 1 /30; 是油雾润滑(de)1 /10~ 1 /12.2)系统给油(de)准确性及调节能力: 干油润滑和稀油润滑能实现定时定量给油, 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对给油量进行调节.油雾润滑(de)加热温度、环境温度以及气压(de)变化和波动均会使给油量受到影响, 不能实现定时定量给油, 对给油量(de)调节能力极其有限.而油气润滑不仅可实现定时定量给油, 而且可在极宽(de)范围内对给油量进行调节.3)在恶劣工况下(de)适用性: 干油润滑(de)轴承座内没有正压, 外界脏物、水或有化学危害性(de)流体会侵入轴承座并危害轴承; 不适用于对高速(或极低速)、重载、高温和轴承座易受外界侵蚀(de)场合.稀油润滑(de)轴承座内基本没有正压, 外界脏物、水或有化学危害性(de)流体会侵入轴承座并危害轴承; 虽可用于高速(或极低速)、重载场合, 但对高温环境(de)适应性差, 不适用于轴承座易受外界侵蚀(de)场合.油雾润滑(de)轴承座内(de)正压较小, 在0. 02 bar以下, 不足以阻止外界脏物、水或有化学危害性(de)流体侵入轴承座并危害轴承; 在高速、高温和轴承座易受外界侵蚀(de)场合适用性差; 不适用于重载场合.而油气润滑(de)轴承座内(de)正压较大, 约0. 3 bar~ 0. 8 bar, 可有效防止外界侵蚀; 适用于高速(或极低速)、重载、高温和轴承座易受外界侵蚀(de)场合.4)系统监控性能: 干油润滑、稀油润滑和油雾润滑(de)监控性能较弱或一般; 而油气润滑所有动作元件和流体均能实现自动监控.5)轴承使用寿命和投资收益: 在轧机轴承润滑中, 干油润滑和稀油润滑(de)轴承使用寿命较短或一般; 投资收益一般, 消耗大, 成本高.油雾润滑(de)轴承使用寿命适中; 投资效益较好.而油气润滑(de)轴承使用寿命很长; 投资效益最优.6)系统(de)环保性: 干油润滑大量(de)油脂从轴承座中溢出并污染环境或其它介质(水、乳化液等), 使用过(de)干油处理困难且须花费一定费用, 每次更换轴承时都要对轴承上粘附(de)厚厚(de)油脂进行清洗.稀油润滑(de)部分稀油从轴承座中溢出并污染环境或其它介质(水、乳化液等).油雾润滑在雾化时有20% ~ 50% (de)润滑剂通过排气进入外界空气中成为可吸入油雾, 对人体有害并污染环境.而油气润滑(de)润滑油不会被雾化, 也不和空气真正融合, 油品利用率高, 对外界污染极小.如果做成循环型系统, 可实现零排放.3.. 结论综上所述, 油气润滑. 技术比传统(de)干油润滑、稀油润滑和油雾润滑技术具有明显(de)优越性, 同时一些冷轧厂(de)生产实践也证明了油气润滑技术在冷轧生产上(de)采用是成熟可靠、经济环保(de), 值得推广.由于采用油气润滑, 不仅提高了轧辊轴承(de)使用寿命, 降低了轴承(de)消耗和维修费用, 而且提高了轧机设备(de)作业率.同时, 润滑剂(de)消耗大幅度降低, 既节约了成本, 又减少了污染, 还降低了水处理(de)费用.油气润滑作为新一代(de)高效节能润滑方式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越来越广泛(de)应用.随着我国环保标准(de)日益提高以及清洁能源和节能技术(de)应用, 在冶金行业尤其是在冷轧机和连铸机上, 油气润滑(de)应用越来越普遍, 国内已有不少冷轧项目和连铸机上采用了油气润滑技术.油气润滑技术在冷轧项目上(de)优势主要表现为:1)对处于大轧制力、高温状态运行(de)轴承(de)降温效果明显, 轴承能维持在相对较低(de)温度下运行, 从而使轴承寿命有了明显(de)提高.轴承寿命比采用传统润滑方式提高3~ 6倍, 大幅降低了轴承消耗费用和备件费用. 2)润滑油(de)消耗量很低, 每个轴承每小时只需1mL~ 2 mL润滑油即可满足润滑要求, 其耗油量仅为其它润滑方式(de)1 /5以下, 对润滑油(de)利用率极高, 经济性显着.3)润滑油在管道中输送时温度较低, 不会像干油那样受高温影响结块并堵塞管道进而导致润滑失效; 更重要(de)是系统监控完善, 可避免像油雾润滑那样出现轴承无润滑运转(de)现象.4)不污染生产环境和轧制乳化液.油气润滑既不会污染环境, 又不会对乳化液系统等构成严重影响甚至缩短乳化液(de)更换周期, 同时由于压缩空气在轴承座内保持正压, 也可有效防止外界杂物尤其是乳化液侵入轴承座危害轴承.高温区域设备油气润滑技术前言高速线材生产线(de)斯太尔摩运输线( 以下简称STM) 是辊道式运输线, 全长110 米, 安装辊子约420 只, 采用分段集中驱动方式, 滚子链传动.辊子两端各用一只带座轴承支撑.根据产品规格(de)不同、急冷和缓冷等控冷方式(de)需要, STM 辊道运行(de)速度可以从30m/ min~ 60m/ min 进行调整.辊道辊子(de)轴承原采用干油集中润滑(de)方式, 由于环境温度较高, 平均在700 C以上, 极容易导致干油融化或在管路内干结, 造成润滑脂不能到达润滑点.另外, 由于区域环境粉尘大, 尤其是细碎(de)氧化铁皮多, 容易导致轴承卡死、辊颈磨损断裂等故障, 制约正常生产.针对问题, 我们认真分析和研究, 结合油气润滑方式(de)原理和优点, 对其中(de)一段问题较多(de)辊道轴承润滑进行改造, 将油脂润滑改为油气润滑, 取得了良好(de)效果, 不仅提高了零部件使用寿命, 减少了轴承润滑不良而卡死(de)故障, 生产效率得到提高, 也改善了周围(de)环境.1 .. 存在(de)问题及原因分析STM 辊子轴承润滑原采用油脂润滑, 润滑脂采用高温脲基脂, 在使用中存在以下问题:1) 油量难以调节.由于油脂润滑(de)工作方式(de)原因, 在使用过程中, 难以对供油量进行精确调节.由于现场环境温度较高, 且管线较长, 如给油量调节过小, 给油间隙过长, 则容易导致管线内部干油干结堵塞管路现象, 从而导致轴承供油不畅, 轴承卡死; 如油量调节过大, 间隙时间过短, 则容易导致干油过剩, 融化堆积于现场, 污染环境, 并导致燃烧.2) 多余(de)堆积干油难以处理, 且易引起燃烧,构成隐患.为了达到优良(de)产品性能, 我们生产(de)产品很多需要在盖上STM 保温罩, 降低辊道运行速度, 对线卷进行缓冷, 导致STM 辊道区域环境温度非常高, 干油极易融化, 融化了(de)干油不仅污染环境, 而且高温经常会引发废油燃烧, 尤其在夏季高温时间, 燃烧更加频繁, 构成了一个比较严重(de)火险隐患.但是为了防止因润滑不良造成(de)轴承卡死、链条断裂等设备故障, 我们不得不缩短给油周期, 因此, 每年消耗大量(de)高温油脂.3) 由于现场环境氧化铁皮较多, 相当多(de)氧化铁皮微粒漂浮并粘结在轴承表面(de)干油上, 并被带入轴承座内, 干油混合进氧化铁皮, 形成了具有一定危害(de)磨削剂, 损坏轴承, 大大降低了轴承(de)使用寿命, 并会磨损辊子辊颈, 导致辊颈断裂, 造成故障停机, 影响生产.2 .. 油气润滑(de)原理及特点2. 1.. 油气润滑(de)基本原理如图1 所示, 油气润滑是基于润滑剂在管路中(de) 附壁效应, 利用气流将润滑剂输送到润滑点处(de)技术.润滑剂是有粘度(de), 当气流以一定(de)速度在管路中流动时, 润滑油受到压缩空气(de)吹动, 沿管道内壁以螺旋状方式不断地向前流动并逐渐形成精细、连续(de)油流进入润滑点, 润滑剂下层附着在管壁上, 上层被气流吹动向前输送, 因此, 滴状润滑剂就会被吹成线状油流向前输送.经过一段距离(de)管路输送后, 间断供应(de)润滑剂就会形成连续(de)油流进入润滑点, 对润滑点形成连续润滑, 从油气混合块到润滑点(de)管路距离最短为0. 5 米, 最长可达100 米.且油气润滑具有气液两相膜液体润滑(de)强承载性能和减磨作用, 气液两相膜(de)厚度要比单相液体膜厚, 承载能力比较高, 由于油膜厚度(de)增加, 使润滑膜形成率提高, 减少了相对运动(de)摩擦副之间(de)直接接触机会, 并减轻了摩擦副之间(de)摩擦, 使摩擦副始终保持均匀、连续、稳定(de)润滑膜, 保证摩擦副良好(de)润滑状态.图1 润滑原理图2. 2 油气润滑(de)特点1) 润滑效率高: 在润滑过程中, 润滑油(de)用量其实并不是越多越好.以轴承(de)润滑为例: 如下图所示, 润滑效果实际上存在一个临界点, 当给油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 大量(de)润滑油带走轴承产生(de)热量, 因此轴承(de)温度就会呈现下降趋势, 这正是传统润滑方式中我们所希望看到(de)良好(de)润滑效果.在这条曲线(de)中部, 温度值是最高(de), 因为此时给油量还没有达到足以带走轴承产生(de)热量(de)地步而润滑剂本身也会发热(de)缘故.图2 润滑曲线图而油气润滑系统是利用了上图 2 中两条曲线(de)最低点区域, 也就是给油量最小(de)地方, 此时(de)给油量可以满足润滑点(de)润滑需要, 足以在摩擦表面形成润滑油膜; 图中可见只要极少量(de)润滑油就可以使润滑点处于温度和摩擦最小(de)状态.因此实现润滑剂(de)100%被利用, 效率极高.2) 油气润滑效果好.由于油气本身原理上(de)优势, 轴承(de)工作环境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明显改善:a、由于油气润滑系统给每一个轴承(de)润滑剂保持在最低水平, 因此可以消除润滑剂本身(de)摩擦发热;b、油气润滑系统有压缩空气在轴承座内部形成正压, 防止周围环境中(de)灰尘、氧化铁皮、水蒸气等不利于轴承润滑(de)杂质进入轴承座, 保持轴承(de)清洁, 客观上起到气封(de)作用;c、压缩空气同时可以将轴承自身摩擦产生(de)细微金属微粒迅速清理干净;d、压缩空气(de)比热小, 并且是连续送入轴承座, 可以明显降低轴承温度.3) 润滑剂消耗量极少, 运行和维护费用低.如前所述, 油气润滑系统由于采用先进(de)润滑工作机理, 因此在可以保证轴承获得正常润滑油膜(de)前提下, 所需要(de)润滑剂(de)消耗量是采用传统意义上(de)润滑系统所无法想象(de)一个数量.这个数量仅仅是干油润滑情况下润滑剂消耗量(de)几十分之一.在大多数冶金企业(de)实际应用情况来看, 采用一套油气润滑系统(de)耗油量甚至比采用稀油润滑站(de)情况下(de)泄漏量还要少.并且油气润滑所需要(de)润滑剂仅需要普通(de)工业齿轮油即可, 无需选用昂贵(de)特制油品.4) 有效改善环境, 排除火灾隐患. 在油气润滑(de)过程中, 可以根据现场(de)使用情况, 适当调节油量, 又油气润滑(de)给油量本来就很小, 所以并不会在现场留下过多残留油液, 少量油液也会及时蒸发, 从而彻底解决了油液残留堆积问题, 现场环境较好, 更从根本上解决了火灾隐患(de)问题. 5) 系统结构简单, 可靠, 可实现监控. 工作原理简单, 配管简洁明了, 动作稳定可靠.主要分配器及油气混合块安装在全封闭(de)结构中, 因此其可以最大限度避免周围恶劣环境中杂质(de)侵入造成油气混合块(de)失效.3 设计系统基本原理及构成方案改造范围为斯太尔摩风冷线第48 只辊子至第190 只辊子.此段运输线主要相关技术参数:a、长度: 37008mm;b、跨度: 2060mm;c、距油站安装位置高度: 5m 左右;d、辊子数量: 100 只;e、轴承数量: 200 只;f、轴承型号:UCP2093. 1 .. 基本原理及构成方案泵站: 泵站采用双齿轮泵装置, 一用一备, 泵装置1. 0L/MIN, 额定工作压力为60BAR.油箱: 500L.设置在STM 下面.泵站开始工作时, 一个齿轮泵开始工作, 2 位二通阀得电, 润滑油经过单向阀、安全阀、过滤器到出口, 系统压力上升; 出口处安装数显示压力发讯器; 当管路中(de)压力到达分配器(de)工作压力30BAR 时, 压力发讯器发出信号到电控系统, 经过保压延时3- 10S( 视现场情况而定, 初始设置为3S) , 系统进入间歇时间; 间歇时间内, 二位二通阀失电, 系统卸压到5BAR 以下.压力发讯器发讯点可调, 初始设置为30BAR.泵站有温度开关控制油加热器工作, 保证润滑油油温在45 C左右;液位传感器自动低液位报警, 同时有空气管路压力发讯器低压报警.润滑油需经过VOE - B 油气分配器进行分配, 每点油量由分配器上DEB 定量块型号决定.润滑油: N100 或N220 工业齿轮油.油气分配器: WOERNER VOE- B/ 6/ 2- 7/ 7/ 7/ 7/ 7/ 7/ P 20 只.以下是油气分配器(de)工作原理示意图, 见图3.油气分配器负责在油路卸荷阀得电回油管路开通系统卸荷后, 把经过混合(de)油气混合润滑油滴吹喷到各润滑点.压缩空气系统在气源后面安装了气动三联件和常闭式二位二通阀, 压缩空气压力设定值2. 5bar; 另, 油、气压力开关各一套.图3 油气分配器工作原理示意图3. 2.. 供气量及油耗计算预想改造(de)辊子数量为100 只( 从第2 只保温罩至第8 只保温罩共100 只辊子) , 系统润滑点数为200 点, 耗气量及耗油量见表1.3. 3.. 电气控制泵站带液位传感器自动低液位报警; 同时有空气管路压力发讯器低压报警; 低油压报警.控制采用PLC.系统设计原理示意图如图4.图4设计原理图4 .. 使用效果对STM 辊子轴承进行油气润滑改造后, 经过一段时间(de)使用, 基本上解决了原来(de)润滑方式所存在(de)问题, 取得了很好(de)实际效果.1) 润滑效果较好, 润滑效率较高, 在润滑剂较少(de)情况下起到较好(de)润滑效果, 且压缩空气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轴承内部(de)温度, 使轴承寿命得到了显着(de)提高, 大大减少了因此而带来(de)设备维护工作量, 由于润滑而产生(de)故障停机大大减少, 提高了生产效率.2) 稀油良好(de)流动性及压缩空气形成(de)正压作用防止了氧化铁皮(de)附着, 使轴承及轴径部位相当清洁, 润滑良好, 无氧化铁皮黏附.3) 与干油润滑比较, 油气润滑系统选用油品(de)粘度范围很广、用油量少, 润滑油利用率高; 油气润滑系统产生废油少、回收方便, 更加清洁环保.4) 现场较干油润滑, 更加清洁, 无堆积油污, 更未发生起火现象.5) 供油量及喷油频率还需在实践中摸索调整, 以期达到最好(de)效果.5 .. 结语以往油气润滑技术多应用于高速、高温等场合, 本次技术改造(de)成功, 说明了在高温、低转速(de)工况下采用油气润滑技术方式润滑也是比较合适(de)选择.因此, 对于油气润滑(de)应用推广也是一次比较好(de)实践, 积累了经验.。

油气润滑系统设计方案说明

油气润滑系统设计方案说明

油气润滑系统设计方案说明一、引言二、系统组成该油气润滑系统由以下几个主要部分组成:1.油箱:用于存储润滑油。

2.泵站:用于将润滑油输送到需要润滑的部件。

3.油滤器:用于过滤润滑油中的杂质,保证润滑油的质量。

4.油冷却器:用于冷却润滑油,防止过热。

5.油气分离器:用于将润滑油中的气体分离出来。

6.润滑点:将润滑油输送到需要润滑的部件,保证其正常运转。

三、系统工作原理1.润滑油从油箱被泵站压送到润滑点。

2.在输送过程中,润滑油通过油滤器被过滤,杂质被清除,保证了润滑油的质量。

3.润滑油从油滤器流入油冷却器,通过冷却器降温,保证油温在合理范围内,防止过热。

4.冷却后的润滑油进入油气分离器,气体被分离出来,只有润滑油通过。

5.润滑油最终到达润滑点,对部件进行润滑,保证其正常运转。

四、系统特点1.高效性:该系统采用了高效的泵站和油滤器,确保润滑油输送和过滤的效果。

2.稳定性:系统中的油冷却器可以保持润滑油的温度稳定,防止温度过高对设备造成损害。

3.可靠性:系统中的油气分离器可以有效分离气体和润滑油,保证润滑油的质量。

4.安全性:系统中考虑了润滑油的自燃问题,通过合理的设计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5.维护性:系统中各个部件采用模块化设计,易于维护和更换。

五、系统优化在为该油气润滑系统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还可以进行一些优化改进,以提高系统的性能:1.可以引入润滑油的在线监测系统,实时监控润滑油的质量和状态,及时采取措施。

2.可以采用智能控制系统,根据设备的运行情况和负载情况,自动调节润滑油的供给量和温度。

3.可以选择高性能材料制造系统的各个部件,提高系统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4.可以考虑使用节能设备,减少能量的消耗。

六、结论油气润滑系统设计方案的优化和改进对于设备的性能和寿命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优化改进,可以提高系统的效率、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设备的维护和修理成本。

同时,还可以采用一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功能。

油气润滑站说明书

油气润滑站说明书

目录一、用途二、工作原理三、油气润滑系统用主要的元组成零件的功能1、油气润滑系统的主要组成1.1、供油主站1.2、一级分配箱1.3、双线油气混合分配箱1.4、SIEMENS S7200 控制系统四、油气润滑系统的规格和参数的设定和计算1、粗轧机组油气润滑系统的主要技术参数2、中精机组油气润滑系统的主要技术参数3、减定径机组油气润滑系统的主要技术参数五、注意事项六、安装七、操作八、故障诊断九、维护和维修一、用途本系统用于攀长钢棒材连轧,向立辊、水平辊、导卫等轴承提供油气润滑。

二、工作原理工作原理:本油气润滑是利用适应于频繁启动的小流量齿轮油泵将储存在油箱内的油液通过单向阀、过滤器、电磁换向阀被输送到双线式分配器,由分双线配器分双线间隙交替工作再输送到与压缩空气相连接的油气混合分配器。

进入各自的混合腔室后,在不间断压缩空气的作用下,进入油气输送管道中,借助压缩空气可以使以脉冲型式输送的润滑油逐渐形成一个连续的油膜,该油膜于波浪状在通往润滑点的油气管道内壁移动并于点状脱离油气管道和喷嘴,进入润滑点形成油膜,从而使润滑点得到润滑。

由于不间断压缩空气的作用将润滑部位产生的热量经排出口排出,起到了冷却润滑点的作用,同时空气在轴承座内形成正压,外部尘埃等脏物也无法进入轴承或密封处,同时起到了密封作用。

三、油气润滑系统的组成与主要元器件的性能1、本油气润滑系统主要由供油主站+SIEMENS S7200电控系统+一级分配箱+双线油气混合分配箱组成。

1.1、供油主站主站油箱上装有一个液位计和一个高液位、低液位和超低液位三点发讯的液位开关。

加油时可通过Y型加油过滤器或空气滤清器加入,当油箱的液位等于或低于低液位时向系统发出低液位报警讯号;当油箱的液位等于或低于超低液位时向系统发出重故障报警信号,并禁止泵运行。

油箱上装有一个电接点温度计和一个电加热器,在正常的环境下电加热器一般不投入工作,只有在冬天气温偏低的情况下,为降低油的粘度才启动电加热器对油箱的油液进行加热,此过程可通过电接点温度计上下值设定后自动完成,也可手动启动或停止加热。

润滑油系统

润滑油系统

首先申明,我这里所讲的是主机的润滑油系统,也就是发电柴油机的润滑油系统,并且仅仅是它外部的润滑油系统。

运动部件之间的摩擦产生的高温足以使得金属熔化,而发生粘连,抱死。

润滑油在两个运动部件之间形成一层油膜,依靠分子张力,承受它们之间的压力,避免了运动部件间的直接接触,减少摩擦。

对于主机来讲,连杆与曲轴,缸套与活塞,曲轴与轴承,气阀与阀体,增压器轴承等运动部件的摩擦都要需要润滑油。

主机的说明书会有很详细的介绍,大家可以参考相关的资料。

下面来介绍外部的润滑油系统,也就是润滑油的存储,驳运,净化等过程。

此系统包括:润滑油存储舱,Lub. oil storage tank润滑油驳运泵,Lub. oil transfer pump ,相信我,不会少于2台。

润滑油分油机Lub. oil separator主机油底壳Main engine sump 主机本身带的一个存储润滑油的地方,就是曲轴箱的底部了,曲拐在里面转动,可以部分浸到润滑油里,使得油溅起来,润滑到曲轴连杆部分;并且润滑油可以通过曲轴,轴瓦和连杆上的小孔通道润滑活塞与连杆的连接部分。

当然,主机本身就带有一个润滑泵,它随着主机工作一起转动,把润滑油从油底壳抽出来,润滑主机的运动部件。

润滑油预润滑泵Lub. oil priming pump 。

我们知道当主机停止工作后,它本身的润滑油系统也停止了工作,因为机带泵随主机停止了转动。

当主机需要再次起动的时候,主机的润滑油压力基本上是零,所以需要一个泵让它先润滑起来,否则干摩擦是很容易造成拉缸等事故。

润滑油应急预润滑泵,Lub. oil emergency priming pump .和上面的一样,只不过是应急的时候用的,因为平台上必须保证每时每刻都要有电,绝大多数泵都是用电的。

而主机又是发电设备,万一最严重的时候发生的时候,应急泵就发挥作用了,因为它不是电动的,是气动的。

润滑油冷却器Lub. oil cooler ,很显然,自然是冷却高温的润滑油,温度过高的润滑油,黏度很底,不容易形成油膜。

简易油气润滑系统润滑控制器说明书

简易油气润滑系统润滑控制器说明书

7
否则将停机! 此时,油箱中的润滑剂还能够支持若干润滑循环,如果在此期间,润滑剂得到 补充,系统返回到正常的运行状态。如果润滑剂还未得到补充,则系统进入报 警状态(为防止空气进入油路系统),下列信息出现在 LCD 屏幕上: 低油位报警 泵站已锁死! 加油后重新启动! 在报警状态下,润滑循环无法启动。您必须充填润滑剂。在润滑剂充填完成以 后,按动强制润滑按钮(ESC+▲),启动新的润滑循环。
上述六个键盘同时用于 LOGO!控制器内置菜单操作,由于与润滑程序无关,不得随意操 作。有关 LOGO 控制器内置菜单参见附件。
2 操作
LOGO!控制器控制器得电即开始工作。控制器经过 1-2 秒的自检后,马上启动 预置润滑。默认的预置润滑次数为 20 次:油泵工作 2 秒,停歇 2 秒,重复 20 次。预置润滑的目的为油气润滑系统初次启动,管路中和轴承腔内没有润滑油, 通过预置润滑快速补充润滑剂。 同时控制器背景灯点亮,您可方便地通过控制器 显示屏上的条状图观察预置润滑的进度。 如果您需要跳过预置润滑,只需要按下 ESC+►,系统跳过预置,直接进入正常 润滑。 完成预置润滑后,系统进入常规润滑,根据设定的“润滑时间(通常为 2 秒,该 数据不要随意更改)”,油泵工作,然后进入“间歇时间”。该“间歇时间”根据主轴 的润滑要求设定:比如,每小时注油 30 次,则间歇时间为: 3600/30=120 秒,间歇时间=120-2=118 秒。 油气分配器每次注油量为 0.1cc,此数据不可更改。 进入常规润滑后,控制器 LCD 显示器显示如下内容:
10
c) 正常间歇时间设定 通过▲▼键切换到润滑间歇时间设定,系统显示: 正常间歇时间设定 00:30m 该数值为间歇时间,上述数值为 30 秒。您可根据需要更改。 按照上述步骤操作,修改完成按 OK 键确认,按 ESC 键退出。

油气润滑系统设计介绍

油气润滑系统设计介绍

油气润滑系统设计介绍一、什么是油气润滑油气润滑又被称为“气液两相流体冷却润滑技术”,压缩空气是润滑油的输送载体。

如图7所示,在油气管道中,由于压缩空气的作用,起初,润滑油是以较大的颗粒粘附在管道内壁四周,当压缩空气高速向前流动时,油沿着管壁波浪形地朝着气流方向被输送,油滴逐渐被压缩空气吹散、变小和变得越来越扁平,互相之间的距离也越拉越长,经过约0.5米的管道长度后,原先是间断地粘附在管壁四周的油滴已连成一片,在管壁上形成了一层均匀的连续环状油膜,最后以与压缩空气分离的连续精细油流喷射到润滑点。

在油气管道中,油和气的流动速度是不同的,油是沿着管壁流动的,它的流动速度约为2-5cm/s,而气是在管道中间流动的,它的流动速度可达50-80m/s。

由于油和气的流动速度大相径庭,所以,油和气不是融合在一起的,从油气管道出来的油和气是分离的,这也是为什么油气润滑不会污染环境的原因。

润滑油如能以缓慢的、均匀的、微量的连续油流到达润滑点,这是最为理想的润滑方式,也能达到最佳的润滑效果,稀油润滑和干油润滑都无法实玑这样的润滑方式。

油雾润滑虽然在这方面迈出了正确的一步,但由于它对使用的润滑油的粘度有限制,如油的粘度太高则必须对油进行加热,然而加热过的油会使空气温度升高。

少量的油雾还会从轴承座外溢,进入大气,对环境造成污染。

油雾输送的压力低,输送距离不宜过长,而且对管道的走向有一定的要求。

它在轴承座内形成的过压只有油气润滑的十分之一,因此密封效果远没有油气润滑好。

而油气润滑可以使用所有粘度等级的机械油,甚至能使用半流动干油,它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输送距离长,对管道的走向布置没有限制,具有非常良好的冷却降温和密封作用,2. 降低轴承内部的温度,具有良好的冷却作用;3. 实现小剂量、多次数的润滑方式;4. 防止脏物和冷却水的侵入,具有良好的密封作用。

只有油气润滑能全部满足上述四个基本条件。

三、油气润滑优势1. 技术优势● 润滑油可以以小剂量多次数的方式连续输送,使轴承终处于最佳的润滑状态● 即使在速度很低时仍能形成具有一定承载能力的润滑油膜,增加润滑油膜的厚度,具有优良的减摩作用● Jetsplit油气分配器入口的空气流速高,明显改善润滑效果● 压缩空气能使轴承更好地散热,有利于轴承的冷却● 由于轴承内部保持过压,能使轴承座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能阴止脏物和冷却水的侵入● 适用于高温、高速、极低速和重载的工况条件● 油气输送距离长,油气管道的走向可任意布置● 能使用高粘度的机械油甚至半流动干油,不需要对润滑油进行加热● 有非常完善的对油气润滑系统的工作状况进行监控的手段2. 经济优势● 润滑剂的消耗量极其微小。

14油气润滑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描述

14油气润滑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描述

油气润滑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描述上海澳瑞特润滑设备有限公司——沈昕一、概述油气润滑系统主要由主站、油气分配器、PLC电气控制装置和管道附件等组成(对于润滑点众多的油气润滑系统,可以设若干个卫星站)。

气动式油气润滑系统中的压缩空气处理、供油、油的计量和分配以及油气混合全部在主站上进行;对于为了满足众多润滑点的需要而设置了卫星站的卫星式油气润滑系统,润滑油的分配和油气混合是在卫星站上进行的,同时在卫星站上还单独配置了压缩空气处理装置,每个卫星站均可独立工作。

本公司的油气分配器(已获得了国家专利)与现有的油气分配器相比,其独特之处在于,当一股油气从油气进口处喷入时,能使空气的速度明显增加,这也恰恰是润滑效果好坏的最重要的因素。

在油气分配器中,油气以高速喷射到分配体的端面并向四周均匀扩散,犹如一颗石子投入水中所形成的向四周扩散的波浪一样,因此从油气出口出来的油气流非常均匀。

油气可实现多级分配,原则上是两级分配,管路系统非常简单。

如扇形段的辊组有几十个轴承,我们只要在该辊组的机架上接一根油气管道来为整个辊组的轴承供送油气流。

而如果要更换辊组的话,只要拆卸一根管子即可。

油气润滑系统的监控手段非常完善,可对空气压力、供油压力、供油状况、油气流和油箱液位等进行监控,一旦出现异常,PLC电气控制装置立即会发出报警信号。

液晶显示屏上还会对操作者发出故障类型的提示,便于操作者尽快作出故障判断。

二、气动式油气润滑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图1 主站-1 图2 主站-21.油气润滑系统的组成油气润滑系统主要由主站、两级油气分配器、PLC电气控制装置、中间连接管道和管道附件等组成。

● 主站主站是润滑油供给和分配,压缩空气处理、油气流输出和PLC电气控制的总成。

主站主要由油箱、润滑油的供给和分配部分、压缩空气处理和供给部分、油气混合和输出部分以及PLC 电气控制部分等组成,用于向系统供送油气流。

▲ 油箱油箱是用于贮存润滑油的。

油箱内部经防锈处理,外表面喷塑,油漆牢固。

气泡润滑系统规范标准

气泡润滑系统规范标准

气泡润滑系统规范标准气泡润滑系统是为了解决高速旋转部件的有效润滑而专门设计,是高速运转轴承可靠而又经济的润滑方式。

微量的润滑油通过低压气流的作用喷射在轴承的摩擦点,提供了其他方式无法比拟的润滑效果。

该系统可以保证主轴或电主轴在高速运转的条件下,处于液相润滑状态。

当然,该系统亦可以用于其他场合。

由于系统中没有油雾形成的可能性,所以空气可以通过排气通道顺利排出,避免了轴承腔形成过压状态。

至于油气润滑的应用范围,可以通过一个与轴承尺寸和转速有关的参数很方便的界定。

NDm指数,轴承的转速(rpm)和轴承的公称直径(mm)的乘积,可以准确描述出轴承工况。

油气润滑系统在nDm指数介于600,000和2,500,000之间时,润滑效果最好。

当然,油气润滑系统在较低转速情况下亦可得到成功的使用。

MIXAIR2是最先进的气泡润滑系统。

本系统使用微型泵进行润滑油加注:该微型泵的排量可以在3mm3和24mm3之间精确调节,该排量相当于一滴油的若干分之一。

微型泵排出的润滑油被注入油气混合集流腔,在集流腔与来自压力控制阀的空气混合,然后进入润滑油管,进而到达轴承腔。

MIXAIR可以完成对1-8个轴承腔的润滑,并且可以灵活地根据需要关闭某些润滑点的油路。

该系统配备有3升的润滑油箱,绝缘等级为IP65。

系统还包含微型泵组,压缩空气的控制和调节设备,电控系统和控制阀等。

系统的主要特点如下:1.向每一个轴承腔供油的排量可以精确调节。

因此可以根据每一个轴承腔的具体润滑油需求量,进行精确配给。

2.可以准确监控每一个微型泵每一次供油循环的供油状况。

3.可以持续控制每一根油管和每一个轴承腔的气压。

4.可以灵活设定微型泵的间歇时间和供油频度。

系统的应用简便,灵活。

通过调整微型泵的排量和间歇时间,可以满足任何润滑要求。

油气润滑系统-中文(标准)

油气润滑系统-中文(标准)

西技联贸易(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Tel: 010-8496 5459 地址 : 北京市 朝阳区 北苑 清友园 9-2501,邮编: 100012 Fax: 010-8496 5460 E-mail: sales@
目 录
系统描述 ......................................................................................................................................................... 3 系统组成: ..................................................................................................................................................... 5 1) 2) 3) 4) 5) 6) 7) 8) 9) 油位传感器 ..................................................................................................................................... 5 油箱 ................................................................................................................................................. 5 机箱 ................................................................................................................................................. 6 空气过滤器 ..................................................................................................................................... 6 空气压力开关(压力继电器) ..................................................................................................... 6 压力控制阀 ..................................................................................................................................... 6 电磁阀 ............................................................................................................................................. 6 微型泵 ............................................................................................................................................. 7 油气集流腔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与稀油润滑方式比较
稀油润滑对润滑剂的利用率很底,真正起到润滑作用的润滑剂不到
2%,而油气润滑的润滑剂100%被利用;
稀油润滑系统对油温的控制比较严格,必需设置加热器和冷却器;
而油气润滑系统对油温要求不高,系统简单,体积小巧,易于布管。
稀油润滑易受外界杂质的污染,也容易从轴承座渗漏污染环境;油
加热与凝缩
对润滑剂进行加热与凝缩
不对润滑剂进行加热与凝缩
粘度适应性
适应较低粘度150cSt/40℃ 以下的润滑剂,对高粘度的
润滑剂雾化率很低。
适应于任何粘度的油品,粘度大于 680cSt/40℃或添加有高比例固体颗
粒的油品都能顺利输送。
工况适用性
在轴承座受赃物、水及有化 学危害性的流体寝室的场合 适用性差;不适用重载场合。
可实现定时定量给油,要多 少给多少;可在极宽的范围内 对给油量进行调节 由于耗油量极小,只有很少 量的油从轴承座排出,是所有 润滑方式中排放量最小的。
承座内的正压
适用性 系统监控性能 轴承座使用寿命
干油润滑
轴承座内没有正压,外界脏物、水 或有化学危害性的流体会侵入轴承 座并危害轴承.
不适用于对高速、重载、高温和轴 承座受脏物、水及有化学危害性的 流体侵蚀的场合。


油气润滑
有0.3~0.8bar的正压;可防止外 界脏物、水或有化学危害性的流体 会侵入轴承座并危害轴承.
适用于对高速、重载、高温和轴承 座受脏物、水及有化学危害性的流 体侵蚀的场合。
所以动作元件和流体均能实现监控
是使用干油润滑的3~10倍
正常生产过程中,为保证轴承的充分润滑,必须选用特制的耐热、 耐水轧用润滑脂,如聚脲基润滑脂,方可保证轴承不受温度、水流 及蒸汽的侵害。
抛开轴承因润滑不良所造成的直接以及间接的经济损失不谈,仅是 正常的润滑脂消耗量就是很大的费用。
轧机生产线有大量的冷却水,采用干油润滑时,冷却水冲刷干油并 将大量的废油带入废水回收区,在清理污油的过程中,也需要投入 更多的时间和经费。
➢ 尽管油雾润滑系统一般都配备油雾回收装置,但难以避免有相当一
部分油雾通过排气进入外界空气中,对操作人员构成严重的健康威 胁并且污染环境。而油气润滑系统中的油不和空气真正融合,对人 体健康无害,也不会污染环境。
油雾与油气比较数据表-01
比较项目
油雾润滑
油气润滑
流体形式
一般型气液两相流体
典型气液两相流体
2.润滑效果好
油气润滑系统给轴承的润滑剂保持在最低范围,消除润滑剂 本身的摩擦发热;
油气润滑系统有压缩空气在轴承座内部形成正压,防止周围 环境中的灰尘、氧化铁皮、水蒸气等不利于轴承润滑的杂质 进入轴承座,保持轴承的清洁;客观上起到气封的作用;
压缩空气同时可以将轴承自身摩擦产生的细微金属微粒迅速 清理干净;
采用油气润滑系统,就不会产生以上问题,还可以大幅度降低设备 的运行成本和维护费用。
5.系统结构简单、性能可靠、工作稳定
工作原理简单 机电一体化程度高 监控手段完善 配管简洁明了 运行稳定可靠
(六)油气润滑与其它润滑方式比较
——油气润滑的优势非常显著
与干油润滑方式比较 与稀油润滑方式比较 与油雾润滑方式比较
油气润滑使用于蒸汽机活塞和缸体之间,输入气缸的蒸汽中加入少 量润滑油,依靠高速蒸汽将润滑油输送到摩擦表面来改善设备的摩 擦状况,取得非常满意的效果。这就是最早意义上的油气润滑系统。
20世纪70年代,开发了油气润滑装置,并成功应用到冶金、造纸和 大型压力机行业上。
后来在混合块结构、油路控制、过滤精度等方面取得进步,使油气 润滑成为一项成熟的润滑技术。
适用于高速或极低速/重载/高温和 轴承座受脏物.水及有化学危害性的 流体侵蚀的场合;
系统监控性能

所有动作元件和流体均能监控
管道走向
有限制
没有限制
体积
很大

相关费用
相关费用多而高,如运输费/用于安装 条件的花费/安装费。
相关费用很少
轴承使用寿命
一般
很长,是使用稀油润滑的3-6倍
投资收益
基本没有投资收益,消耗大
➢ 经过一段距离的管路输送后,间断供应的润滑剂就会形成连续 的油流进入润滑点,对润滑点进行连续润滑。
➢ 从油气混合块到润滑点的管路距离最短为500mm,最长可达100m。
油气形成原理的示意


量 稀
压 缩

油 分
+
空 气
=
润 滑
配 系 统
系 统
系 统
(四)油气润滑分类
稀油分配系统
压 多点式稀油系统 缩
➢ 油气润滑的耗油量仅为油雾润滑的十分之一。 ➢ 油雾润滑由于受COANDA效应的影响,难以实现油雾气按比例分
配,而油气润滑通过WOERNER的递进式分配器和DIVINOR可精 确实现油气的定比例分配。
➢ 油雾润滑对配管要求较高,管道需布置成向下倾斜的坡度利于油雾
的顺利输送,且油雾管的长度一般不宜超过20m,而油气润滑对管 道布置无限制,油气管最长可达100米。
投资收益
基本没有投资收益;消耗大,成本高 税后回报达50%以上.
环保
溢出的干油污染环境或其它介质 (水、乳化液等);用过的干油处 理困难且须花费一定费用;每次更 换轴承时都要对轴承上粘附的厚厚 的油脂进行清洗.
油不被雾化,也不和空气真正融合, 对人体健康无害;是所有润滑方式 中排放量最小的;如果做成循环型 (带回油收集)系统,可实现零排 放.
1.与干油润滑方式比较
➢ 轧机辊道润滑系统中,轧机辊道轴承处于重载、低速 工况下,传统方式是采用干油润滑系统。
➢ 大量的干油本身会产生摩擦的热量,同时干油的散热 性极差,造成轴承温度很高。
➢ 干油的自清洁性很差,在周围存在大量的粉尘、氧化 铁皮的恶劣工况下,轴承内的干油粘附大量杂质,极 大的损害了轴承的工作环境,直接影响轴承使用寿命, 并且严重影响轧机生产效率,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威纳(WOERNER)油气润滑系统
侯占强 2022/3/23
一、油气润滑的出现和发展
(一)润滑的概述
西方工业革命造就了现代工业的雏形。随着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 制造厂商对提高生产率和降低制造成本的要求越来越高。
润滑技术作为有效解决设备磨损故障,延长设备无故障运行时间, 大幅度降低设备备件消耗量的有效手段,在欧美国家得以迅速发展。
主机故障率大大减少,保证主机的开工效率达到最大。
干油与油气比较数据表-1
比较项目 流体形式 输送润滑剂的压力
润滑剂
供油方式 润滑剂的利用率
消耗量 给油的准确性及调
节能力
从轴承座排放的润 滑剂量
干油润滑 固相流体
可高达400bar
粘度75~150cSt/40℃,不适 于载重场合
间断的到达润滑点 大部分润滑剂起填充及密封作 用,浪费严重 是油气润滑的20~30倍
输送气压
0.04~0.06bar
2~10bar
气流速
2~5m/s(润滑剂和空气融合成油 30~80m/s(润滑剂没有被雾化,气流速
雾气,气流速=润滑剂流速)
远远大于润滑剂流速)
润滑剂流速
2~6m/s(润滑剂和空气融合成油 雾气,气流速=润滑剂流速)
2~5cm/s(润滑剂没有被雾化,气流速远 远大于润滑剂流速)
➢ 在冶金企业的实际应用中,采用油气润滑系统的耗油量甚至比采用 稀油润滑系统的泄漏量还要少;
➢ 油气润滑的润滑剂是普通的工业齿轮油,无需选用昂贵的特制油品。
4.大幅降低设备的运行和维护费用
冶金机械辊组轴承的润滑系统,干油润滑方式,管路较长,周围温 度很高,一般选用进口的40Mpa干油泵组进行润滑脂的泵送工作; 否则极易发生润滑管路内部干油干结、堵塞现象。
在这条曲线的中部,温度值最高,此 时给油量还没有达到足以带走轴承产 生的热量,而且润滑剂本身也会发热。
➢油气润滑系统利用上图中两条曲线的最低点区域,就是给油量最小的地方; ➢此时的给油量可以满足润滑点的润滑需要,足以在摩擦表面形成润滑油膜; ➢极少量润滑油使润滑点处于温度和摩擦最小状态,实现润滑剂100%被利用。
黏度为100-680cSt/40℃
适应多数油品,黏度高7500MM2/s.
需对润滑剂进行加热
部分润滑剂加热
集中循环型
集中消耗型或集中循环型
起润滑作用的润滑剂不到2%, 大部分润滑机用于起冷却作 用,所有油品使用一段时间 后就得全部更换。
润滑油100%被利用
耗油量是油气润滑的10-30倍
实现定时定量给油;可以在 一定范围内给油量进行调节.
油气润滑系统改造前后的轴承照片
US STEEL CONTINUOUS CASTER的实际调查 在同样的工作情况下的双流板坯轧机,一条采用干油润滑系统进行
辊道轴承润滑,另一条采用油气润滑系统进行辊道轴承的润滑; 经历100万吨钢坯的生产后,大修检查发现,采用干油润滑的轴承
有45%可以继续使用,采用油气润滑的轴承有95%可以继续使用; 轴承处于良好的润滑工况下,最大限度避免粘辊等情况的发生,使
在20世纪前叶,先后出现了单线式润滑系统,双线式润滑系统,递 进式润滑系统等不同工作原理的干油、稀油集中润滑系统。
德国WOERNER公司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长和发展为享誉全球 的润滑元件和润滑系统的百年企业。
(二)油气润滑的出现
油气润滑最早出现在十九世纪末期,正值瓦特发明蒸汽机不久,并 被迅速应用到各种场合。
是稀油润滑漏损掉的一小部分
可实现定时定量给油,要多少 给多少;可在极宽的范围内对 给油量进行调节.
稀油与油气比较数据表-02
比较项目
稀油润滑
油气润滑
排放的润滑剂量 部分润滑油从轴承座的密封处排出 只有很少量的油从轴承座排出,是所 有润滑方式中排放量最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