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尔泰(李晓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历(起点) 表达式(对象) 理解(方法)
经历是一种能动的生命活动,它打开了人 与世界的障碍,经历突破自身的晦暗性, 创造了生活的意义,使自己达到一种自由 之境。因此,狄尔泰所谓的“经历”既带 有美妙的艺术触感,又带有思辨的形而上 学性。
表达是内在的精神生命的直接表现, 它无意识却最能揭示生命状态。 理解就是要通过对作者和文本的理解, 从而达到对生命的阐释。
解释学又称“诠释学”、“ 释义学 ”,它是一种关于意义、理解和解释的哲学理论,“ 解释 学” 一词源出于古希腊词, 是“传达神谕”的意思,它是一门学问 ,目的在于把隐晦的神意转 换为可以理解的语言信息,19世纪以后,解释学发展成为了一门关于意义、理解和解释的哲学理 论。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将原来辅助性学科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的方法论,确立了解释学作为一 门独立学问的地位。 狄尔泰继承了施莱尔马赫的一般解释学思想,吸收了前者大量的相关思想,把解释学奉为人文 科学的普遍方法以对抗和反对把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化的科学主义主张,以生命哲学理论为基础, 构建了“生命解释学”体系。 理解: 在狄尔泰看来,理解就是从生命的外在表现中获得内在的生命认识过程,是一种在外在世界的 物质符号基础上理解内在东西的活动,通过可感知的外部表现去把握不可感知的内在精神。
2.2 狄尔泰的“生命”的概念
狄尔泰突出强调生命在哲学中的地位和价值,将生命本体化,认为只有生命才是最真实的、最基础的 和最具体的;包罗万象和变化多端的世界,只有立足于生命才能找到它的源头。
与尼采、柏格森、奥伊肯等人关于生命的认识和界定均有根本性的不同,狄尔泰的生命概念有着非 常独特的含义。狄尔泰认为从生物进化论的角度来分析生命现象,不是生命哲学的目标和任务所在。 人的生命不能简单地由生物性来规定,人是一种独特的生命。狄尔泰视野中的生命只限于人类世界,而
知识不是先验形式的演绎,而是经验的产物;是一个历史 性的过程,无绝对正确性
3.2 描述和分析心理学(认识论 的基本前提)
——将生命过程,结果组合成一个整体结构或关系
流行形式心理学:自然科学 阐述心理过程规律,排除生存 意义(因 果,原子式的联 系) 方法论:个人主义→不是社会 和文化的心理学 描述和分析心理学:人文科学
6.生命释义学对传统释义学的发展: 狄尔泰生命解释学虽然吸收了施莱尔马赫大量的一般解释学思想,但是 其生命解释学对于传统解释学也作出了许多新的发展。 A.生命解释学扩展了解释学的探究范围,传统解释学的理解主要指向文
本性对象.狄尔泰把他的哲学探究是放眼于整个历史世界。
B.生命解释学对于理解主体的历史性特质进行深入挖掘.他认为不仅要 对理解对象的历史性进行了解,更要对认知主体的历史性特质进行考察,
狄尔泰的认识 论
• A.所有知识都有无法用纯粹理性或 逻辑理由证明(实用主义)B.实践 会辨明什么是知识(实践辨明的合 理性:知识一开始就拥有实践取 向)。 • 知识取决于对世界的关系→知识论 必须扩大(自然知识;经验,知识) • 认识条件:生命的历史过程和发展, 不是逻辑主体(先验自我) • 认识主体:人类学意义上的“人”, 不是先天性 • 认识对象:理论认识与实践行为 • 认识目标:实践智慧
3. 知识论与描述心理学
知识论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描述心理学
3.1 认识论
任务:寻找能为精神科学奠定基础的基础科学——心理学 核心:生活体验
传统认识论 (理性主义认 识论)
• 关于知识:认识可以从中立立场开 始,总能给知识以理性分析说明 • 所要研究的知识方式:处于先于理 论反思的世界关系中→体验世界时 知情意,内外不分→与世界的关系 出现问题→复杂关系消退,“客观 的”打量世界,为把握它将其看得 简单 • 认识对象:纯粹的理论认识 • 认识目的:理论知识
走进狄尔泰
第五组:罗尧 黄金伟 唐一山 李晓林 苟合翠 李雨晴
No.1 狄尔泰及其时代
No.2 生命哲学和精 神科学
No.5 世界观学说
No.3 知识论与描述心理学
No.4 释义学转向
狄尔泰的个人简历
威廉·狄尔泰(Wilhelm Dilthey,1833年11月19日-1911年10月1日), 德国哲学家,历史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 狄尔泰生于比布里希。1866至1882年,先后在巴塞尔、基尔、布雷斯劳和 柏林大学任教。他是柏林普鲁士皇家科学院院士,德国“生活哲学”的创始 人。他曾研究黑格尔青年时期的手稿,于1906年发表了《黑格尔青年时代的 历史》。最初属于新康德主义(新康德主义(德文Neukantianismus 英文: Neo-Kantianism)是一场针对在古典唯心主义浪潮消退后科学领域泛滥的 唯物主义思潮的反对运动。其发源地为德国,是多个不同学术中心流派的总 称。)后转向生命哲学,致力于所谓“历史理性的批判”,主张“历史的相 对主义”。认为哲学的中心问题是生命。通过个人“生活的体验”(Erlebnis) 和对生命同情的“理解”(Verstehen),就可认识到文化或历史即生命的体 现。强调和不同的生活类型(理性的、情感的、意志的)相应的是不同的宇宙 观,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有不同的宇宙观为其特征。
研究对象: A. 整个人的心理生命统一体——心理结构(心理现象的联系 基础):体验内容和意义的结构整体 B.社会历史文学性—— 心理的研究范围:扩大到非个人的心理关系、实践和创造
研究方法:只能用描述方法对待(无关于心灵 本质的假设,“纯经验”,只“告诉它发现的 东西”)
4. 释义学转向
1.产生缘由:
没有生物学的含义,不能用于其他有机物,“在人文科学中,我仅仅将‘生命’一词用于人的世界”。
狄尔泰的生命概念最特别的地方是它不是生物现象,而是历史或传记的事实。狄尔泰一再重申“生 命”这个概念就限于人类世界,不能用于其他有机物。因为生命实际上就是人类社会文化的历史过 程。
历史性和时间性是生命的基本范畴。生命最后在狄尔泰那里落实为历史。“生命”概念在狄尔泰那 里至少有以下三个内容:(1)生命不是指个人个别的存在,而是指生命联接人的共同性。生命不是 生物现象,而是人文现象,生命的时间是人文的世界。(2)生命不是孤立的主体性,而是包括自我 与世界的共同关系的整体性。(3)生命不是无形流动的什么东西,而是在历史过程中展开自身的各 种生命关系的整体。生命就是历史,它具有表现为人类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哲学、文学、宗教、 政治制度、神话、价值系统等等。生命既是精神科学的基础,也是精神科学的对象。
生命经验: “经历”是直接的和非反思的经验。“生命经 验”即“反思”,是表达出来的经验,体现 对一般生命的洞见,对生命的反思形成了我 们的生命经验。
个 人 经 历
表 达
生 命 经 验
经验表达的过程就是理解与解释的过程,通过这种过程, 个人经验上升为生命经验,理解生命经验,也就理解生命本身。
4.基本理论框架: 狄尔泰的释义学,以经历——表达式——理解的三角关系 整体为基本理论构架,以人的历史存在(生命)为真正对象。
狄尔泰所处的时代背景
时代背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现代文明的到来、知识与生命 脱离)
狄尔泰所生活的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并已占据了主导地位,科学技术带来了 现代文明。而在多数西方人陶醉于现代文明的时候,狄尔泰却感受到了一种巨大的灾 难正在以可怕的速度到来。在他看来,科学技术在带来现代文明的同时,也重塑了现代 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人们将科学作为新的上帝,认为科学无所不能,而这恰恰导 致了现代社会的危机。科学的力量和价值固然是巨大的,但科学只是向外探求,改造自 然,而无法作用于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生活。因为科学所形成的知识是外在的,而生命 需要的是内在的知识。一味或过分强调科学的价值带来的结果往往是知识与生命的 脱离。于是,科学越是先进发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越是空洞。有鉴于此,狄尔泰强调哲 学和哲学家应担负起拯救生命意义困境和危机的责任。在他看来,哲学是非常真实而 普遍的人类冲动的一种反映。哲学应满足个人的需要并服务于社会。因此,哲学不是 形而上学的玄思,不是远离生活的思辨,真正的哲学,须以理论的睿智,为个人行为推导 出准则,并导引社会。行动是哲学理解的鹄的。因此,他反对与生命脱节的学问,反
表达式分为三类:1 科学和理论判断;2 实践行为;3 经历的表达式。 虽然都是生命的表达式,但经历的表达式与前两类表达式完全不同。 它所包含的内在生命的关系整体非任何内省所能感知,因为它的出处 意识决不能看清。艺术作品是第三类生命表达式的典型,它具有独特 的揭示生命的功能。艺术,尤其是诗,最接近生命,最真实、最全面, 同时也最具体地再现了生命的结构整体和意义。艺术是理解的工具。 5.释义学循环: 狄尔泰将施莱尔马赫的“解释学循环”扩大为认识局部与认识整体的循 环,认为理解和体验之间也存在这种循环理解依赖于体验,而体验又依赖于 理解,如理解一个词语意义与理解整个文本意义的循环。解释学的循环就是 从生命的体验出发 不断推进理解的丰富内容的循环。
2.3 精神科学
认识和把握生命的途径——精神科学
“社会——历史实在的科学” “道德——政治科学” “人、社会和国家的科学” “实践世界的科学” “行动的人的科学” 精神科学就是实践的科学。精神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不同:在狄尔泰看来,精神科 学和自然科学的不同并不在于它们的对象,更不是说有两种不同的存在。精神科学与自 然科学的不同是我们心灵对事物的态度不同,或者对经验的立场不同。它们的不同产生 于我们经验世界的不同方式。这两种经验方式分别是“内在的经历”和外在的感觉经验。 精神科学的经验方式是前者,自然科学的经验方式是后者。但是,这两种经验方式决不 是等价的。经历要比感觉经验更原始,更根本。经历是存在论意义上的经验,而感觉经 验只是认识论意义上的经验。经历是我们与世界的原初关系,是对事物当下直接的经历, 包括它们具体的特征、意义、价值、关系和模式。但我们还未能加以区分,经历是原始 的生命过程,“是一种质的存在”。 精神科学首先和主要在这些方面帮助我们:我们得在世界上做什么——我们要使 我们自己成为什么,以及决定我们能在世界上从事什么,也决定世界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因此,从根本上说,精神科学的目标不只是理论,更是实践。
A.心理学不能成为精神科学的基础,所以题只能另辟蹊径; B.埃宾豪斯对狄尔泰的批评给他打击很大,但也促使他的哲学走向一个新的方向; C.狄尔泰发现释义学是精神科学的基本方法,是一切精神的基础。
2.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来源:
施莱尔马赫把释义学引进哲学,使它成为一种普遍的方法论,他的释义学思想对狄尔泰有很 大影响。
3.具体解释:
对学院哲学和学院哲学家,强调真正的哲学家应是实践哲学家。
2. 狄尔泰哲学思想的核心 ——生命哲学和精神科学
1 2 3
思想背景 “生命”的概念 精神科学
2.1 思想背景
传统形而上学已经无力担当其所肩负的职责,不能适应社会发展 的要求。传统形而上学迅速走向末路,有着种种深刻的原因: 一条是实证主义和科学主义以工具理性产生的物质效益为根据, 成了流行的哲学意识形态。 二是黑格尔哲学的泛理性主义,使得具体生命的真实内容被排除 在绝对精神的逻辑之外。
尼采、柏格森、西美尔、奥伊肯等哲学家都将生命作为哲学的出发 点和核心概念,力图从生命的视角去解释一切现象,去说明人的价值和 意义。狄尔泰与同时代的哲学家一样投入到批判传统哲学的浪潮中。 在他看来,生活的意义对于人类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而对于生活意义的 寻求,自然科学是无能为力的,思辨的理性哲学亦是爱莫能助,因为它的 概念扭曲或忽略了生命,从而导致其成为一种无根基的哲学。哲学要想 发挥其自身的职责,实现新的发展,出路只有一个,就是用生命代替上帝 和理性,把生命作为出发点,以生命为核心范畴来建构。
3.1 认识论
传统认识论不能成为知识的基础
传统认识论 (旁观者的观 点):知识是 抽象的概念物, 与生命不相只 是用来看实物
传统解
释:一 种物质,
生命的观点:知识 直接从经历的观点 出发,成为实践的 一部分,是经验的 产物
H2O
有效的知识如何成为可能?
生命认识 论:象征 生命;智 者乐水; 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