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硝酸的作用机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硝酸盐的作用机理
亚硝酸盐的来源
1食品中常用的亚硝酸盐
①.亚硝酸钠
亚硝酸钠为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或颗粒状粉末,无臭,味微咸,易吸潮,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在空气中可吸收氧而逐渐变为硝酸钠。

本品是食品添加剂中急性毒性较强的物质之一,是一种剧药(在药物学中,根据毒性试验结果,把毒性较强的物质称为剧药,如亚硝酸钠、氢氧化钠等;把毒性更强的称为毒药,如三氯化二砷等)。

过量的亚硝酸盐进入血液后,可使正常的血红蛋白(二价铁)变成高铁血红蛋白(三价铁),失去携氧的功能,导致组织缺氧。

潜伏期仅为0.5~1小时,症状为头晕、恶心、呕吐、全身无力、皮肤发紫,严重者会因呼吸衰竭而死。

ADI(每日允许摄入量)为0~0.2mg/kg。

我国规定:本品可用于肉类罐头和肉制品,最大使用量为0.15mg/kg。

残留量以亚硝酸钠计,肉类罐头不得超过0.05mg/kg,肉制品不得超过0.03mg/kg。

此外,还规定亚硝酸盐可用于盐水火腿,但应控制其残留量为70ppm。

②.硝酸钠
硝酸钠的毒性作用主要是因为它在食物中、水或胃肠道,尤其是在婴幼儿的胃肠道中,易被还原为亚硝酸盐所致,其ADI为0~5mg/kg。

我国规定:本品可用于肉制品,最大使用量为0.5g/kg,其残留量控制同亚硝酸钠。

③.亚硝酸钾
亚硝酸钾的毒性作用参照亚硝酸钠,其ADI为0~0.2 mg/kg。

④.硝酸钾
硝酸钾的毒性作用参照硝酸钠,在硝酸盐中,本品毒性较强,其ADI为0~5 mg/kg。

本品可代替硝酸钠,用于肉类腌制,其最大用量同硝酸钠。

⑤.抗坏血酸和烟酰胺
用亚硝酸盐作为肉类的发色剂时,同时加入适量的L-抗坏血酸及其钠盐、烟酰胺作为发色助剂使用。

抗坏血酸的使用量一般为原料肉的0.02%~0.05%,烟酰胺的用量为0.01%~0.02%,在腌制或斩拌时添加,也可把原料肉浸渍在这些物质的0.02%的水溶液中。

2亚硝酸盐其他来源
蔬菜中含有较多的硝酸盐。

蔬菜也能从土壤中浓集更多的硝酸盐(如芹菜、韭菜、大白菜、萝卜、菠菜等);大量施用含有硝酸盐的化肥或土壤缺钼时,可增加植物的蓄积作用。

在温度、水份、PH、渗透压等利于硝酸盐还原菌繁殖
可确进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蔬菜存放在较高的温度下亚硝酸盐明显增高。

食盐浓度5%时,温度愈高37℃,产生的亚硝酸盐愈多;食盐浓度10%时次之;食盐浓度15%时,不论温度高低均无明显变化。

腌制蔬菜的头2-4天亚硝酸盐有所增加,7-8天最高,9天后趋于下降)。

饮用亚硝酸盐含量高的饮用水也可引起中毒。

亚硝酸盐亦可在体内形成。

当胃肠功能紊乱、贫血、患肠寄生虫病、胃酸浓度下降时,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大量繁殖,如再大量食用硝酸盐含量高的蔬菜,使亚硝酸盐在肠内形成过快,如机体不能及时将亚硝酸盐分解为氨,可引起中毒(称肠原性青紫症)。

儿童最易出现。

亚硝酸盐危害
亚硝酸盐对人体的危害
亚硝酸盐是食品添加剂中毒性较强的物质。

摄入后后可与血红蛋白结合,使正铁血红蛋白变为高铁血红蛋白失去携带氧功能,严重时可窒息机而死。

中毒量0.3—0.5克,致死量3克。

尤其是在一定条件下与仲胺作用生成亚硝胺(强致癌物质)。

由于在肉制品加工中,适当的加入亚硝酸盐能起到良好的发色和抑菌作用,因而许多国家都允许将其作为发色剂、抑菌剂、抗氧化剂等加入到肉制品中。

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如加入量过多、搅拌不均匀或者加工工艺不合理等等都可能会导致残留量过高,人食用后会引起中毒。

人体中毒量为0.3-0.5g,致死量为3g。

FAO/WHO(1985)规定,ADI值为0~5mg/kg(以亚硝酸纳计的亚硝酸盐总量)。

亚硝酸盐进入血液后,可把正常血红蛋白(Fe2+)变成高铁血红蛋白(Fe3+)。

[7]高铁血红蛋白失去载氧能力,从而导致组织缺氧,对人体造成危害,产生头晕、呕吐、全身乏力、心悸、皮肤发紫、严重时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昏迷、抽搐而衰竭死亡。

大量文献显示,经常摄入亚硝酸盐有致癌作用。

亚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会分解生成亚硝酸,亚硝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产生亚硝基。

而亚硝基能够与人体蛋白质代谢产物仲胺类化合物结合生成亚硝胺。

研究表明,亚硝胺是一种极强的致癌物质。

据动物实验,一次多量或长期摄入都可引起癌症,特别是胃癌。

因为亚硝胺类物质合成需要在酸性条件下,而胃中含酸较多环境条件适中。

目前还没有发现能耐受亚硝胺而不致癌的动物。

亚硝胺在体内微粒体羟化酶作用下,经过一系列代谢,形成终致癌物,促使自由甲基(CH3·)将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的鸟嘌呤O6或O7位甲基化,使细胞产生突变、癌变[8]。

因此,国际上对添加亚硝酸的问题十分重视,在没有理想的替代品之前,应把量控制在最低范围内。

亚硝酸盐有害的表现
亚硝酸盐大量进入血液时,使正常血红蛋白转变为高铁血红蛋白(将血红蛋白中二价铁离子氧化成三价),失去带氧能力,形成高铁血红蛋白症。

最初,皮肤粘膜青紫。

当高铁血红蛋白达20%时,出现缺氧症状。

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为敏感,可引起呼吸困难,循环衰竭,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亚硝酸盐还有松弛平滑肌的作用(小血管平滑肌易受到影响),可造成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误食亚硝酸盐引起的中毒,潜伏期一般为10数分钟。

大量食用含亚硝酸盐的蔬菜引起的中毒,潜伏期为1—3小时,少数可达20小时。

主要症状为口唇、指甲、皮肤出现紫绀等组织缺氧表现,并有头晕,头痛、心率加快、嗜睡、烦燥、呼吸急促、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乏力等症状。

严重者有心率减慢、心律不齐、昏迷和惊厥,常死于呼吸衰竭。

误食亚硝酸盐中毒,容易出现循环系统的变化,如四肢发冷、心跳加快、血压下降,重症病例可出现循环衰竭和肺水肿等现象
那么如何避免或减少亚硝酸盐的摄入量呢?
1、抑制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形成,特别是剩菜中的硝酸盐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会转变成亚硝酸盐。

所以,有人建议不要吃隔夜菜,但本人认为,关键是要防止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并不在于吃不吃隔夜菜。

因此,剩菜最好要加一次热,将菜中的微生物杀灭;然后要在剩菜冷却后用保鲜膜密封,放到冰箱中保存,这样就可有效防止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

2、食品中亚硝酸盐是无法避免的,因为许多食品存在人为添加的食品添加剂,因此,抑制食品中亚硝胺类的形成或阻断亚硝胺类的致癌性是关键。

维生素C在抑制前体物(胺类、酰胺类、亚硝酸盐)形成亚硝胺方面无论体内或体外都非常有效。

另外,维生素C还是一种抗氧化剂,可在细胞外阻断致突变物的形成,有抑制肿瘤的作用。

摄入新鲜水果和蔬菜,如水果中的猕猴桃、橙子、鲜枣、山楂等均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

各种蔬菜也有阻断亚硝胺的形成作用。

3、维生素A有阻断亚硝胺的致癌作用,并有抑制肿瘤细胞繁殖和生长的作用。

因此,选择含维生素A或含β-胡萝卜素丰富的食物可降低癌症的发病和死亡率。

4、硒具有防癌作用。

硒参与构成很多酶类,特别是谷胱甘肽过氧化酶,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保护细胞和组织,维持其正常功能。

芝麻、动物内脏、大蒜、蘑菇、海米、鲜贝、鱿鱼、苋菜等含硒量较为丰富。

5、此外,大蒜、绿茶等均对亚硝酸盐的转化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以绿茶的抑制效果最为显著。

大蒜可能硝酸盐还原菌具有抑杀作用,对预防预防癌症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

6、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亚硝酸盐的摄入量,许多食品主要是腌制的肉类、熏肉和咸鱼等含有亚硝胺。

肉制品,特别是鱼类保存过长时间可产生各种多胺(仲胺和季胺),很容易在体外与亚硝酸盐防腐剂发生反应生成亚硝胺化合物。

腌制食品如果再用烟熏,则亚硝胺化合物的含量将会更高。

经亚硝酸盐处理过的肉类(熟食)在油煎时,可产生含量高达100mg /kg的强致癌物亚硝基吡咯烷,这种物质5mg/kg就可使大鼠患癌。

除此之外,加工的肉类食品均含有亚硝酸盐,食用时尽量避免加热,另外,食用量一定要控制。

参考文献:
[1] 白英杰.浅谈动物性食品添加剂[J]. 兽医卫生,2010,12(2):7.
[2] 梁子伟,练春连.浅析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J].科技论坛,2010,4(2):52
.[3] 林文庭常用色素的护色剂选择研究(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福建福州 350004)
[4] 张根生,食品中有害化学物质的危害与检测[M].中国计量出版社,2006.
[5] 刘诚.肉制品中的亚硝酸盐[J].营养卫生,1998.14(6):1-4
[6] 王敏.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作用、安全性及代替物的讨论[J].肉品卫生,2001,(9):24-25.
[7]汪锦邦代替亚硝酸钠做腌肉制品添加剂的新醉方食品添加剂 2008
[8]王健,丁晓雯,龙悦,陈敬鑫. 亚硝酸盐新型替代物番茄红素的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2,33(3):282-285.
[9] 杨宝进.亚硝酸盐替代物的研究进展[J].肉类研究, 1994,4: 31-33
[10]石飞云, 徐颖, 李启蒙. 大蒜清除亚硝酸盐作用的研究[J].食品科技,2008,(2):182-184.
塔娜
食质1302 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