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伦理学教学大纲(2009年1月)与职业医...

合集下载

医学伦理学教学大纲

医学伦理学教学大纲

医学伦理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医学伦理学基础知识医学伦理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1.1 医学伦理学的定义1.2 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医学伦理学的历史渊源2.1 古代医学伦理学的初步探索2.2 现代医学伦理学的兴起和发展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3.1 尊重患者的自主权3.2 不伤害患者的原则3.3 利益平衡的原则3.4 公正分配资源的原则第二部分:医学伦理学的伦理问题医生与患者的关系1.1 医生应如何尊重患者的自主权1.2 医生如何处理涉及生命和死亡的伦理困境医疗资源的公平分配2.1 医疗资源的有限性与公平分配2.2 如何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保障公平性生命伦理问题3.1 人类生命的尊严与价值3.2 生命延续与病人安宁的伦理考量遗传学与伦理问题4.1 遗传学技术的发展与伦理挑战4.2 基因编辑技术在医学伦理学中的应用与限制第三部分:医学伦理学教学内容医学伦理学教学目标1.1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医学伦理观念1.2 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伦理问题的能力1.3 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职业操守医学伦理学教学方法2.1 理论教学与案例分析相结合2.2 小组讨论与辅导相结合2.3 实践教学与情景模拟相结合医学伦理学教学手段3.1 课堂讲授3.2 专题讨论3.3 论文写作和报告演讲医学伦理学教学评价4.1 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4.2 学生的伦理决策能力4.3 学生对伦理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结语通过医学伦理学的系统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更深入的医学伦理学知识,提升医学伦理素养,引导医生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遵循医学伦理原则,保障患者权益,促进医疗服务的公平、高效、安全。

希望通过医学伦理学教学大纲的制定,更好地培养出具备医学伦理素养的医学人才,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王振江医考2009讲义-医学伦理学

王振江医考2009讲义-医学伦理学

《医学伦理学》考试大纲第一单元绪论第一节道德一、道德的概念和构成要素(一)道德的含义1.道德是人们一种社会性的行为,道德是社会的产物,只有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中才涉及到道德问题。

2.人们用“道德”表达某种情感和行为的应当。

“道德的”即意味着“应当的”。

3.道德、不道德的判断不是以某个人的观念为依据,而是以整个社会的观念为准,因此,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

归根到底由社会生活的实际状况,尤其是由社会的经济生活决定。

社会生活尤其是经济生活的变化必然引起社会的道德意识的变化。

4.任何社会都需要一定的道德意识以协调人际关系,形成和谐有序的社会秩序。

5.社会用道德来调节人们的行为,向社会成员发布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的指令,道德就同法律一样,成为某种规范,即道德规范。

6.为了达到用道德来协调社会关系的目的,社会依靠利用的是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三种途径或手段。

7.因此在人的社会生活中“道德的”东西有三类:一是社会或个人关于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的意识和观念,即道德意识;二是社会生活中规范、调节人们行为的道德规范;三是人们所进行的可以用道德与否来进行判断的行为,即道德实践行为。

综上所述,道德的定义是:道德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意识形态,是由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并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以善恶为评价形式,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用以调节人际关系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行为活动的总和。

它由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实践(道德活动)三个部分构成。

(二)道德的类型道德在历史演进过程中,根据社会的发展状况、特别是经济结构的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的不同,可形成不同的道德形态和历史类型,1.依社会关系分型:(1)婚姻家庭道德(2)社会公德(3)职业道德(4)自然道德2.依经济关系分型(1)原始社会道德。

(2)奴隶社会道德。

(3)封建社会道德。

(4)资本主义社会道德。

(5)共产主义社会道德。

(三)道德的本质与特点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的,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明显的阶级性,这是道德的一般本质。

医学伦理学与职业道德教学设计

医学伦理学与职业道德教学设计
学生学习成果展示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体会及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课程改进建议
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改进 ,提高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
学生自我评价与反思
学习成果自我评价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 成果进行客观评价,分 析自身在医学伦理学和 职业道德方面的掌握程 度和不足之处。
学习过程反思
要求学生回顾自己的学 习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和策略的有效性,思考 如何改进和完善自身的 学习方式。
未来学习计划
指导学生制定针对性的 学习计划,明确后续学 习的目标和方向,为今 后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
教师评价与反馈
学生表现综合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贡献等多方面因素,对学生进行全面 、客观的评价。
医学伦理学的规范
包括医德基本准则、医德规范、医院 管理规范等,这些规范是医务人员必 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体现了医学伦理 学的实践要求。
医学伦理学中的权利与义务
患者的权利
包括生命权、健康权、知情权、同意权、隐私权等,医务人 员应尊重和保护患者的这些权利,确保患者在医疗过程中的 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医务人员的义务
的诊断依据。
及时报告
医技人员应及时向医生报告检 验结果和影像资料等,确保患 者得到及时治疗。
保护患者隐私
医技人员在处理患者检验样本 和影像资料时,应严格保护患 者隐私,防止信息泄露。
不断学习创新
医技人员应关注新技术、新方 法的发展和应用,不断提高自
己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04
医学伦理学与职业道德的实践问题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 和检验理论知识,加深对医学伦理和职业道德的理解和认 识。

医学继续教育《医学伦理学》教学大纲

医学继续教育《医学伦理学》教学大纲

《医学伦理学》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1.掌握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医学伦理学的理论基础。

2.熟悉伦理学的含义、职业道德的含义与基本原则、医学道德的特殊意义。

3.了解道德含义、医学伦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学习医学伦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第一节伦理学与职业道德一、伦理学(一)伦理学的历史演变1.伦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

2.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开西方伦理学一代先河。

3.亚里士多德以后,伦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西欧各国日益发展起来。

4.中国在公元前5世纪至2世纪,就已经有了“人伦”“道德”等概念。

5.中国在秦汉之际,形成了“伦理”这一概念,但一直未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6.在我国,伦理学作为科学,尚是一门相对年轻的学科,只有马克思主义诞生后,伦理学才成为一门科学。

(二)伦理学的涵义1.伦理的含义伦理就是讲人与人之间的道理与规则。

2.伦理学的含义伦理学是研究道德的起源、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是道德现象的系统化和理论化,是关于道德的科学,亦称道德哲学。

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道德与利益的关系问题。

3.伦理与道德的关系道德和伦理一般是相通的,通常也是在同一意义上使用。

严格意义上区分,两者有所不同。

“道德”一般侧重于实践,是个人依据社会所接受的标准而推行的行为。

而“伦理”侧重于理论,是以哲学的理论来说明社会标准。

(三)伦理学的体系结构1.道德的基本理论2.规范体系3.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培养二、道德与职业道德(一)道德概述1.道德含义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准则的总和。

2.道德的起源和本质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它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它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3.道德的评价标准和方式道德的评价标准是善恶:善—有利于他人、社会的行为就是道德的。

恶—有害于他人、社会的行为就是非道德的。

道德评价的方式是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传统习俗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医学伦理学》教学大纲

《医学伦理学》教学大纲

《医学伦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程性质:任选英文名称:Medical Ethics总学时:24 讲授学时:24学分:1.5先修课程:医学心理学适用专业:口腔医学开课单位: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一、课程简介《医学伦理学》是口腔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学会对各种医德现象和医德活动做出正确的评价,学会正确处理医患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对现代高科技医疗技术应用中的伦理问题展开积极的思考,培养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为未来的职业生活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1学时)教学内容:1.1 道德、职业道德、医学道德1.2 伦理学、医学伦理学、生命伦理学1.3 医学伦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4 学习医学伦理学的方法和意义教学要求:1.掌握道德、医学道德的概念。

2.了解道德的类型和特点,了解医学道德的特点和作用。

3. 掌握医学伦理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4.了解医学伦理学与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的关系。

授课方式:讲授第二章:医学伦理学的形成和发展(1 学时)教学内容:2.1中国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2.2 祖国医学道德的优良传统2.3 国外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2.4 生命伦理学的兴起和发展教学要求:1.掌握我国医德的起源和发展。

2. 理解《希波克拉底誓言》的精华。

3.了解国外医德的起源和发展及近代著名伦理学国际公约的主要内容。

4. 了解生命伦理学的兴起和发展。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第三章:医学伦理学的主要观点和基本理论(2 学时)教学内容:3.1医学伦理学和生命伦理学的属性3.2 医学伦理学的主要观点3.3 医学伦理学的基本理论3.4 医学伦理学理论的作用教学要求:1.掌握生命神圣观、生命质量与生命价值观、医学人道观等医学伦理学的主要观点。

2. 掌握医学伦理学的基本理论3. 理解医学伦理学的作用。

授课方式:讲授第四章:医学伦理学基本原则、规范与范畴(2 学时)教学内容:4.1 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4.2 医学伦理学的基本规范4.3 医学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教学要求:1.掌握我国医学伦理学基本原则的内容。

医学伦理学教学大纲

医学伦理学教学大纲

医学伦理学教学大纲medical ethics(供四年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使用)前 言医学伦理学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限选课程,是研究医学道德的科学。

医学伦理学以医务工作者的道德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各种医学现象中的道德问题上升到理论高度,是医学与伦理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其宗旨在于提高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质和综合职业素质。

医学伦理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以及行医过程中的医德原则、规范和范畴,并能自觉地运用医德规范来调整和约束自己的医德行为,避免和减少医疗纠纷、医疗差错、医疗事故的发生。

提高医疗实践中的医技、医患沟通能力,学会正确处理和调整各种医学人际关系。

了解生命伦理学的发展趋势及医学高新技术的运用所引发的伦理难题,形成良好的医德品质和较强的分析、解决临床医学伦理问题的能力,以适应医学工作和医学发展的需要,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本课程需要一定的基础医学专业知识作为基础。

本大纲可与科学出版社出版,袁俊平、谷桂菊主编的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医学伦理学》(案例版)配套使用。

大纲所列教学内容可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讨论、自学、计算机多媒体等方式进行教学。

划横线部分为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其他为一般熟悉和一般了解内容。

总学时为36学时。

本课程为院考课,学生课程考核采用笔答考试方式为主,其成绩占总成绩的60%,平时成绩占40%。

参考学时分配内容 学时数绪论 2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 2医学伦理学的基本理论与规范体系8医学人际关系伦理 4预防、保健与康复伦理 2医学教育与医学科研伦理 2生命控制与死亡伦理 4医学高新技术伦理 4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医院管理伦理 4医学伦理评价、监督与医德修养 2录象 2总计 361绪 论目的要求掌握医学道德、医学伦理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与内容。

熟悉道德、伦理、伦理学的概念。

了解伦理学的体系。

《医学伦理学》教学大纲

《医学伦理学》教学大纲

《医学伦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供七年制临床医学、儿科、检验等专业使用)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医学伦理学教研室编写2012年9月前言医学伦理学是一门哲学、伦理学与医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是一门对学生和医务人员进行医德教育的学科,是卫生部规定的医学院校学生的必修课。

作为一门科学,它必须客观真实地反映和研究医德关系;研究医德关系在社会经济、政治等大背景下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医德问题和现代医学技术所带来的生命伦理问题,并努力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医德规范体系。

作为一门医德教育学科,它必须通过课堂讲授、病案讨论、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形式,以客观真理性为依据,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医德基本原则、规范、范畴、医德观选择与评价等基本理论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生死观和生态观;结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计划生育等实际情况讲解医学伦理学的规范体系和分析方法,使学生能自觉遵守规范、提高素质,并学会用医学伦理学的方法去处理临床中的实际问题,做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

本教学大纲按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计划制定,五年制预防医学、儿科医学、检验医学专业共用,共27学时。

本大纲也适用于七年制临床医学及三年制专业。

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内容可作适当的取舍和增减。

本课程教材采用冯泽永主编由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医学伦理学》教材。

参考书目1、白远明,李中琳.1996.现代医学伦理学.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2、曹开宾,邱世昌,樊民胜等.1998.医学伦理学教程.第2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3、卜平,冯泽永.2003.医学伦理学.北京:高度教育出版社4、杜金香,王晓茜.1998.医学伦理学教程.北京:科学出版社5、段逸山.1984.医古文.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6、冯泽永,梁中天.1990.现代医学伦理学.郑州:黄河出版社7、郭清秀,李之尧.1994.医学伦理学.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8、冯泽永.1992.医学伦理学.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目录第一章绪论 (7)第二章基本原则 (8)第三章医德范畴 (8)第四章医德选择 (10)第五章医德评价 (11)第六章控制人口数量 (12)第七章提高人口质量 (13)第八章死亡控制中的道德 (14)第九章医学科研与人体实验 (15)第十章预防医学道德 (16)。

《医学伦理学》教学大纲

《医学伦理学》教学大纲

《医学伦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10701X5 110702X5 110702X1 110701T5课程名称:《医学伦理学》(Medical Ethics)课程性质:必修(考查课)学分:1学分总学时:16学时理论学时:16学时先修课程:临床相关课程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麻醉学、康复医学、精神卫生医学、医学影像技术、医学实验技术、预防医学、传播学参考教材:1.孙福川、王明旭主编,《医学伦理学》(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王明旭、尹梅主编,《医学伦理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医学伦理学是研究医者在医学临床、医学科研以及医学社会活动过程中必须遵循的道德行为规范的一门涉及生命现象本质、健康与疾病转归的伦理学课程。

该课程旨在通过理论学习与伦理实践,使学生掌握医学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医学临床、医学研究和医学社会活动的基本伦理规范,培养学生的科学的生命伦理意识和医学职业道德伦理素质,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今后协调医学人际关系和谐有序,促进医疗质量提高与服务水平的提升,而且进一步展示和践行着现代医学在维护健康、善待生命的伦理价值观,实现医学科学的人文性发展。

本门课程的任务包括:要求学生掌握医学伦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医学职业道德品格和医学人文素质,学会并不断提高判断分析、协调处理各种伦理问题的能力,努力培养学生成为不仅具有克制病人疾苦、促进身心健康的知识与能力,而且体现以人为本、善待生命的伦理价值观的现代医学人才。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求同学们掌握医学伦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用掌握的理论对医学伦理问题作出科学的判断和说明,从而指导自己的行动,选择合乎伦理的医疗行为。

四、考核1.考核方式:平时考核加期末考试。

2.成绩构成:平时考核(考勤、发言、讨论、作业)占30%,期末考试或论文撰写占70%。

五、课程基本内容第一章伦理学与医学伦理学(一)目的要求:1.掌握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基本观点;2.熟悉道德的概念、伦理学的概念、医学伦理学的概念、学科属性、学习的方法;3.了解道德的类型、伦理学的类型、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和学习的意义。

《医学伦理学》教学大纲《MEDICALETHICS》

《医学伦理学》教学大纲《MEDICALETHICS》

《医学伦理学》教学大纲《MEDICAL ETHICS》一、基本信息:医学伦理学课程代码:17101008适用专业:临床、法医、麻醉、预防、影像、放射、口腔、中医、卫生事业管理(四年、五年制本科)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总学时/学分:18学时/1学分考核方式:考查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二、课程教学目的医学伦理学作为一门运用伦理学的理论、原则和方法研究医学实践中的道德问题的交叉学科,旨在使学生了解、熟悉和掌握医学伦理学的基本理论、规范和范畴,以引领学生在医疗实践中进行正确的伦理价值判断、选择和评价,对于培养学生的医学职业素养以及促使其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行都有着重要意义。

医学伦理学课程具有较强的人文性、知识性、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性,对于优良的医学道德风尚的形成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课程的教学方法课堂理论讲授为主;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案例分析。

四、课程成绩考核方式及评定标准1.平时成绩:出勤、课堂听课状态以及回答问题等状况,占总成绩的60%。

2.结课考试:一般论文写作形式,占总成绩的40%。

五、教材及参考书[教材]:张树峰主编,《医学伦理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年,第1版。

[参考书目]:邱祥兴孙福川主编,《医学伦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第3版。

六、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七、教学基本内容与目标要求理论部分第一讲医学伦理学形成和发展[目的要求]1.熟悉并理解道德、伦理学概念的内涵。

2.熟悉并理解我国医学道德的优良传统。

3.理解国外医学道德的发展概况。

4.通过学习,使学生明晰医学伦理学的学科性质,医学标志及医学与伦理学的关系。

第一节医学伦理学概述[教学内容]1.道德的涵义和特点。

2.伦理学的涵义。

3.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重点内容]1.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难点内容]1.伦理学的涵义。

[自学内容]1.伦理学的相关书籍。

第二节医学伦理学的形成和发展[教学内容]1.我国医学道德的发展概况。

医学伦理学教学大纲

医学伦理学教学大纲

医学伦理学教学大纲(本科各专业用)前言医学伦理学是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设的公共理论课。

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医学的道德传统、医学伦理的基本原则、医学伦理的基本范畴、处理医患关系的道德要求、处理医务人员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医疗诊治的道德要求、临床护理的道德要求、关于生命的伦理问题、关于死亡和临终关怀的道德问题、医德修养与评价、医学研究道德和医学职业道德教育实验课等。

通过这些问题的讲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医学观、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精神,并为其未来的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总学时:36学时第一章医学伦理学与医学实践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伦理学和医学伦理学的基本概念;了解医学模式转变与医学道德进步的关系;了解科学技术进步、市场经济建设对医学伦理学的作用;理解学习医学伦理学的意义、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节伦理学与医学伦理学一、伦理学的概念、内容和作用二、医学伦理学的概念、特点、研究对象第二节医学模式转变与医学道德进步一、医学模式的特点二、医学模式的演变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四、落实新医学模式本身是道德进步第三节科学技术进步与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医学职业道德一、高新技术对临床医学的促进二、科学技术万能论对医学实践的影响三、医学高新技术的道德规范四、市场经济需要道德建设第四节学好医学伦理学,做一名好医生一、理论与实际结合才能学好医学伦理学二、实践医学职业道德,要从现在做起学时分配第一节、二节2学时;第三、四节2学时第二章医学的道德传统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中外医学道德的产生和发展,熟悉中外传统医德思想、医德规范,了解中外传统医德的历史轨迹、基本精神和中外医德传统的异同,以更好地继承和弘扬医学道德传统。

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国医学的道德传统一、中国传统医德的历史演变二、中国传统医德的思想三、中国传统医德的规范第二节外国医学的道德传统一、外国医德的历史演变二、外国医德的主要思想三、外国医德的主要规范学时分配第一节2学时;第二节2学时第三章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规范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熟悉医学伦理学的基本规范,了解在将来的医学实践中,在处理医学活动中人与人之间、与社会团体利益关系过程中,自己应当坚持什么,反对什么。

医学伦理学教学大纲

医学伦理学教学大纲

《医学伦理学》课程教学大纲(Medical Ethics)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0234094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专业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先修课程:医学发展史等后续课程:卫生法学、医患沟通总学时:24学时理论学时:24学时 , 实验学时:0学时课程简介:《医学伦理学》是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

是以医德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是人类尤其是医者认识医德生活的产物,是运用一般伦理学原理和主要准则,在解决医学实践中人们之间、医学与社会之间、医学与生态之间的道德问题而形成的学说体系。

是医学与伦理学相互交叉的新兴学科,属于应用伦理学的范畴。

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以讲课为主,幻灯、影像等传统教学手段为辅,课堂教学注重对基本理论、案例的描述和分析。

选用教材:孙福川王明旭主编《医学伦理学》(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必读书目:张树峰主编《医学伦理学要点、案例与习题》、人民军医出版社(北京)、2007.选读书目:1.[美]恩格尔哈特著《生命伦理学的基础》(第1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徐宗良等著《生命伦理学——理论与实践探索》(第1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3.[意]卡斯蒂廖尼著《医学史》(上、下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李本富、李曦著《医学伦理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5.袁俊平、谷桂菊主编《医学伦理学(案例版)》、科学出版社(北京)、2007.二、课程总目标:本课程目的在于通过对医学伦理学发展过程、基本理论及现代医学伦理问题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医德思想的发展历程,熟悉医患关系伦理、临床常规诊治伦理、临床典型问题伦理及生命科学领域中的伦理问题;掌握医学伦理学基本理论、医德基本原则与准则、医德基本范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在临床工作中加以应用三、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1、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课程总学时:24 其中讲授学时:24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2、教学要求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熟悉和掌握医学伦理学及生命伦理学基本知识、理论、规范与范畴,以便使学生在医疗实践中正确进行伦理判断、选择和评价,科学和伦理地行医。

医学伦理学(2009)

医学伦理学(2009)

第一单元绪论一、什么是道德?1.含义理解:1)社会生活实践2)经济基础3)善恶标准4)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俗5)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6)行为原则和规范2.特征1)阶级性与全民性的统一2)变动性与稳定性的统一3)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4)现实性与理想性的统一5)协调性与进取性的统一二、伦理学1.伦理的涵义1)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理:道理/规则2.什么是伦理学研究道德现象:起源、本质、作用、发展规律三、职业道德1.职业道德的涵义社会主导道德/阶级道德在职业生活的体现、履行本职工作中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总和。

2.职业道德的特点专业性、稳定性、多样性和适应性的特点。

3.职业道德的基本要素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荣誉和职业作风。

四、医学道德1.医学(职业)道德的概念医务人员、医疗工作、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医患关系/医际关系的行为原则和规范总和。

2.医学职业道德的特征科学性、服务性、继承性、实践性、时代性3.医学职业道德的社会作用对医院人际关系的调节对医疗质量的保证对医学科学的促进对社会文明的推动五、医学伦理学1.什么是医学伦理学研究医学道德现象:伦理学原则、解决医疗卫生实践和医学科学发展中的各种关系的学科2.医学伦理学研究对象1)医学道德现象:A.医学道德意识现象:医德观念、情感、意志和信念理论B.医学道德规范现象:评价/调整行为的准则C.医学道德活动现象:医德评价、教育和修养2)医学道德关系A.医患关系(医务人员和患者/家属之间的关系)B.医际关系(医务人员之间的关系)C.医务人员与社会的关系D.医务人员与医学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第二单元医学伦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一、中国医学伦理学的形成与发展1.古代张仲景、孙思邈、龚廷贤、陈实功古代医德思想:1)仁人救人,赤诚济世的事业准则2)不图名利,清正廉洁的道德品质3)一心救治,不畏艰苦的服务态度4)谦虚谨慎,认真负责的医疗作风5)不畏权势,忠于事业的献身精神2.近现代1926、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法典》:医生职业是人道主义的而非谋求经济利益1932、宋国宾主编《医学伦理学》3.社会主义时期1941、毛泽东,延大题词:“救死扶伤、实现革命主义的人道主义”建国后,预防为主、卫生工作重点在农村和中西医结合二、外国医学伦理学形成与发展1.古代医德思想1)古希腊:希波克拉底,《希波克拉底誓言》2)古罗马:盖伦,作为医生,不可能一方面赚钱,一方面从事伟大的艺术——医学3)古印度:妙闻,4)古代阿拉伯:迈蒙尼提斯,《迈蒙尼提斯祷文》2.近代医学伦理学1)1803年,英国,托马斯·帕茨瓦尔,《医学伦理学》,3.当代生命伦理学1)1948年,《日内瓦宣言》,生命神圣论和人道主义义务论,医学目的:病人利益和健康2)1949年,《国际医德守则》3)20世纪70年代,生命伦理学第三单元医学伦理学的基本理论一、生命论1.生命神圣论1)什么是生命神圣论人的生命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

高职高专《医学伦理学》教学大纲

高职高专《医学伦理学》教学大纲

《医学伦理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医学影像专业用)一、课程任务医学伦理学是是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联系最紧密、影响最深刻和最直接的交叉学科,是生命科学技术与卫生事业发展的政策、策略与立法的基础,具有实践性、跨文化性和全球性。

本课程旨在研究各个时代的医德关系和医德现象,揭示医德的起源、本质、作用和发展规律,研究医德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力图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医疗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的现实问题,尝试对现代医疗生活中出现的种种令人费解的道德难题加以探讨,并进行多方面的实践归纳和深层次的理论分析,回答现代医疗实践和医学发展中提出的伦理难题,教育和引导学生加强医德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作一名高尚医德的医务工作者。

二、课程目标(一)基本知识目标通过对医学伦理学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各自不同特点的比较,通过医学伦理学与诸多相关学科关系的考察,了解医学伦理学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医学伦理学的理论基础、医学伦理学的规范体系。

掌握运用相关理论解决医患关系伦理、临床诊疗中的伦理问题、临床护理道德及人文关怀、、死亡伦理、生命科学发展中的伦理问题、医学科研伦理等实际问题。

(二)能力培养目标运用医学伦理学的基础理论,分析解决现实医学活动中的医德原则、医德规范、医德范畴、医患关系或临床诊疗中的实际伦理问题。

(三)思想教育目标培养良好的学生职业素质和行为习惯,在医学实践中表现出尊重、爱护救治对象,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热情耐心、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具有团队意识及协作精神。

三、教学时间分配学时教学内容理论实践合计第一章绪论 2 0 2第二章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 2 0 2第三章医学伦理学的基础理论与规范体系 2 0 2学时教学内容理论实践合计第四章医疗人际关系伦理 2 2 4 第五章临床诊疗伦理 2 0 2 第六章护理伦理 2 0 2 第七章健康伦理 2 0 2 第八章卫生管理伦理 2 0 2 第九章医学科研伦理 2 2 4 第十章生命控制与死亡伦理 2 0 2 第十一章现代生命医学科学发展中的伦理 2 0 2 第十二章医学伦理的教育、修养、评价与监督 2 0 2 合计24 4 28五、考核方法学生成绩评定由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部分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