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新闻写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民生新闻的写作与三大创新

新闻写作是一个老话题了,但是关于民生新闻的写作可能还是一个新科目。因为,民生新闻作为一种全新的新闻理念被提出并运用,必然会从内容到形式对传统新闻产生颠覆。而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尽管现实中民生新闻的应用随处可见,但理论探讨明显多于实践总结。在此,笔者就民生新闻的写作“蜻蜓点水”式的归结一下,并结合自身实践谈一点体会,以抛砖引玉。

一、民生新闻写作对传统新闻的颠覆

在新闻大家庭中,民生新闻是对传统新闻的突破与创新,这不仅是民生理论首次被清晰响亮地提出和广泛实践运用,而且这些节目在风格定位、传播手段、内容形式、语言结构以及表达方式等方面的确与传统新闻有着很大的区别,并正在形成一种思潮,成为新闻尤其是电视新闻全新的实践。表现在写作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风格定位——不执着于传统新闻经典写作规律

在理念上,不强调“讲政治”而倍加关注民生。民生新闻独特的理念和优秀的品质,使之极大地区别于传统的动态新闻,它以平民姿态说百姓事、讲百姓话、让百姓说话,并附以恰当的表达,实现了对传统新闻报道对象的转型、内容的调整、形式的变化,打破了传统的、严肃的、联播式的新闻“一统江山”的格局。民生新闻关注民生,因而淡化了政治色彩,力图按照生活本来面目着力表现普通人日常生活的真实,重视对生活“细节”的刻画,体现对百姓现实生活的人文关怀;新闻人物形象不求“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不以重大历史事件和英雄模范为主,着意刻画普通人;叙述与传统新闻的“宏大叙事”有着本质的不同,语言追求生活化,幽默含蓄,平实有加;新闻的导语、人称、口语、语气、语调,记者现场采访姿态,主持人颇具亲和力的播报风格在实际运用中发生了较大变化,表现出多样性。

在结构上,不迷恋于“倒金字塔”形式。“倒金字塔结构”是传统新闻惯用的形式,但民生新闻的民众风格,落实在具体的报道中,应该是不同叙事手法的灵活运用,比如变“倒金字塔结构”为时间顺序式结构、悬念式结构;变全景式的扫描为微观具体的再现;较多运用直接引语和描写手法;注重细节等。其中,百姓视角决定了民生新闻不再采用传统新闻中的经典写作方式,取而代之以故事化和悬念化的新闻叙述方式。

在人称上,不钟情于“全知全能”的旁白。传统的动态新闻报道都是以第三人称的角度进行叙述,也就是说“新闻报道对象怎么样了”,注重以报道对象为一个客观真实的发生客体。节目是作为一个全能全知的叙述主体在进行讲述,一般是采用顺叙的方式告诉受众“这里发生了什么”。而民生新闻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则是第二人称式的,也就是“你看到新闻报道对象怎么样了”,采编新闻的过程就是受众眼睛游历的过程,由记者的镜头带领观众来经历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受众同记者一样,是事件见证者或者现场亲历者。细心的观众从电视新闻中人称

习惯的变化中早已窥得端倪:平民在电视中不再是“他”或“她”,而变成了“你”甚至变成了“我”。当媒体开始关注每一个“我”时,平民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

(二)、表达方式——不再居高临下观察而是别致展示

在叙述上,受众成为传者关注中心。民生新闻与传统动态新闻报道相比,有两方面的重要变化:一是叙述角度的不同。传统的动态新闻报道都是以客观化的第三人称的角度进行叙述,它的视角不再是宏观的,而是微观的。二是它不再采用传统新闻中的经典写作方式,而代之以故事化、情景化和悬念化的新闻叙述,注重所叙述新闻的故事性、戏剧性和新奇性。借鉴传统现场短新闻的特长,民生新闻更善于展示动态,还原民生现场。它的报道要求把事件里最吸引人的东西拎出来,把一个复杂事件里最鲜活的、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情节呈现给观众。

在描写上,“白描”式的手法真实反映。民生新闻报道百姓民众的人和事真实而具体,众多而复杂,采访对象对新闻人物和事件的观点与看法各持己见,但民众的地位与价值取向始终处于主要地位。因此,报道方式上许多媒体则采用了“平铺直叙”、“白描”的方式。民生新闻记者隐身于新闻人物、新闻事件的背后,使新闻更具现场感,读者仿佛可以和新闻中的人物亲历事件的过程,因此更为自然、生动,更具有可读性。反观那些习惯于静态讲述、写法陈旧老套的民生新闻,因表现样式的呆板单一、模式化,不可避免地妨碍了新闻的有效传播。

(三)、语言特征——乡音里充满动情的平民百姓故事

新闻语言风格由它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及栏目价值取向决定。由于民生新闻的民本定位,为民服务意识,导致了它的语言具有消解绝对权威的平民特点。与传统新闻相比,民生新闻把受众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纳入传播效果的考察范围,更注重传播中所使用语言、文字等符号的口语化。

首先,主持人和记者本着平视平和的态度,用充满幽默、温情、服务的语言,以讲故事、聊天的口吻和方式向观众展示新闻事件,极富生活气息和人情味。如同和家里人或是街坊邻居唠家常一样,真正在大众传播中体现了和谐人际交流的特色。同时,“我们”、“您”这样的字眼时常出现,注重了情感的传达,使观众感受到如在耳旁,这种跨越距离的美是传统新闻所不能比的。鲜活市井语言的运用也使民生新闻更亲民。

在评论性文字方面,不管是新闻本身的解说、记者的观点还是主持人的演播室评论,都不再执着于挖掘新闻背后的意义,并对观众提出指导性的意见,而是力求以幽默、调侃的形式进行一家之言式的评论,点到为止,寓庄于谐,努力让观众感觉到这不是一种说教,而是邻家大姐在唠叨心中的感慨。

二、民生新闻文本特性

“文本”以文字为载体,传达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新闻文本就是记者就新闻事件的认识的文字表现形式。就平面媒体而言,它是新闻的最终表现形式,就电子媒体而言,它是新闻实现的依据。下面就新闻的文本结构谈点感受。

(一)、标题——抓住受众的眼睛

民生新闻的标题是新闻的眼睛。简短清晰的标题是正常的眼睛,巧妙悬疑的标题是有吸引力的眼睛,精美难忘的标题是光芒四射的眼睛,倍受青睐。

1、民生新闻标题的审美

湖北电视经济频道《直播荆门》的责任编辑李红认为,“民生新闻标题不宜多用实题,而应大量使用更形象生动更具文采更富情感的虚实结合题,这些虚实结合题能在十个字左右ˋ尺水兴波’,跳跃美感”。这种美感概括来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情感美、辞格美、动态美。

情感美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对采访对象的人文关怀,净化观众心灵,启迪观众情感。二是通过鲜明的观点对市民生活作具体服务和引导,体现的是传者对受者关心关怀关爱的情感。汉语中对偶、比喻、比拟、移就、顶真、反复等修辞格独具特点,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富有活力,在标题中恰当运用,既能增加标题的辞格美,又使观众乐于接受。让标题产生动态的美感,就必须多用描写式的虚实结合题少用叙述式的实题,在描写时还要尽可能多用动词。这是标题制作中的金科玉律。

2、民生新闻标题的制作

按照民生新闻标题的美学原理,其制作有以下几种方式。

(1)、“动”之以情

白居易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正撼人心魄、引人共鸣的标题切合新闻的真谛,凭着新闻本身的“真”和作者真实的“情”而让读者情动于衷,其传神之处有时就在某个动词上。如:

《最是有情四月天浪漫姻缘一“瓶”牵》。

这则标题直接点明了大型情缘活动“情定漂流瓶•钢城之约”中的动人画面,标题将落脚点放到了“牵”字上,令人回味无穷。

(2)、“感”出共鸣

一个情丰意切的标题,必须选好新闻事实与读者生活的联结点,来拨响读者的心弦。那些大凡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的事物,总是倍受人们关注。如:(引)喝喝喝!好好的年宴变了味——

(主)同事推杯换盏喝出人命官司

(副)死者家属怒告一桌酒友

本来是一起普通官司,但编者跳出一般民事诉讼的生硬角度,从年关将近、酗酒害人这个主题来制作标题,亲和力一下子增强许多,就好似朋友的一种提醒、规劝和告诫,新闻的内涵也更为丰富。

(3)、善用修辞

标题是新闻的再创作。做一个好标题并不比写一篇新闻省力。常常是一夜辛苦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