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二节拜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而奋起。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
• 恰尔德·哈洛尔德是长诗《恰尔德·哈洛 尔德游记》中的主人公,是忧郁、孤独、 不满现实的青年漂泊者的形象。旅途中所 经历的一切仍不能改变他的忧郁性格。其 性格概括了当时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既不满 现实又找不到出路的典型特征,是拜伦思 想消极面的反映。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
还要更高些。每一句都有不朽的价值。” “这种独创的
伟大,完全拒绝别人的模仿。”
•
司各特说:“《唐璜》像莎士比亚一样地包罗万象,
它囊括了人生的每一个题目,拨动了神圣的琴上的每一根
琴弦,弹出最细小以至最强烈最震动心灵的调子。”
•
除了莎士比亚之外,英国文学家在国外影响最大的便
是拜伦。这原因大半是在《唐·璜》 。
“19世纪最伟大的天才”,普希金称他为“思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界的君王”。
•
诗人的不朽,都在他们的作品,拜伦的不朽,
还在于他是19世纪初期最伟大的反抗者和行动者。
作品
•
1807年处女作《懒散的时刻》
•
1809——1817年两次游历欧洲各国家写成长诗《恰尔
德·哈罗尔德》,早期代表作。共4章,描写孤独的漂泊者
恰尔德·哈罗尔德出游欧洲的见闻,被看作是诗人的自述。
•
1813——1816,东方叙事诗:以东方为题材,包括
《异教徒》(1813)、《阿比道斯的新娘》(1813)、
《海盗》(1814)、《莱拉》(1814)、《柯林斯的围攻》
(1815)、《巴里西纳》1815》。诗中塑造了一批叛逆者
形象,被称为拜伦式英雄。
•
讽刺诗:《别波》(1818》、《审判的幻景》
(1822),后期诗作。
•
歌德称《唐·璜》为“绝顶天才之作。”
《唐·璜》的创作目的
• 拜伦在致出版商麦利的信中说:
– “要让唐璜在欧洲旅行一趟”,“目的是使我 有可能指出各国社会的可笑方面。”
《唐璜》
• 《唐璜》(Don Juan 1818-1823) • 拜伦的浪漫主义杰作,诗体小说,共
16548行。作品表现了作者对自由的真诚追 求和唤起人民的积极行动。 • 唐璜原型:唐璜本是一个传说中的浪 荡子,在莫里哀的喜剧、莫扎特的歌剧都 出现过。他勾引西班牙司令的女儿,又在 决斗中将司令刺死,进而戏弄司令的石像, 最后被打入地狱。
•
《三国演义》15回刘备说:”兄弟如手足,
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
续?”
•
三国时代(220-280)中国医学还没有骨科。
4世纪葛洪《肘后救卒方》记载用竹帘式夹板固定,
治疗骨折。唐代会昌年间(841-847)蔺道人著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一书,是最早的骨科专书。
元代正骨科得到发展。
四、《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
•
《唐·璜》(1818-1823)
• 华兹华斯:“那本无耻的书。……它 对英国人品格造成的危害,比我们时代的 任何别的东西都要厉害”。
• 济慈:《唐·璜》是“拜伦勋爵的最后 的浮华的诗篇”。
《唐璜》
•
雪莱说:“……他把末发表的《唐·璜》读了几篇给
我听。非常美好。那不仅使他置身于当代诗人之上——不,
世世代代做奴隶的人们!你们知否, 谁要获得解放,就必须自己动手, 必须举起自己的右手,才能战胜? 高卢人或莫斯科人岂会对你们公正?
• 我没有爱过这世界
• 它对我也一样
• 我没有阿谀过它腐臭
• 的呼吸,也不曾
• 忍从地屈膝
• 膜拜它的各种偶像;
• 我没有在脸上堆着笑
• 更没有高声
• 叫嚷着,崇拜一种回音;
• 纷纭的世人
• 不能把我看做他们一伙;
• 我站在人群中
• 却并不属于他们
• 也没有把头脑放进
• 那并非而又算做他们
• 的思想的尸衣中,
• 一齐列队行进
• 因此才被压抑而致温驯。
•
《拜伦诗选》,第148页,查良铮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
• 但是自由啊! • 你的旗帜虽破而仍飘扬空中 • 招展着,就像大雷雨一般 • 勇敢地顶逆狂风; • 你的号角虽已中断, • 余音逐渐消亡 • 仍然是暴风雨过后 • 最嘹亮的声响; • 你树上的花朵 • 虽凋零殆尽 • 树皮也饱受斧钺摧残, • 看起来那样伤痕遍体, • 真个是粗陋不堪 • 但是树浆仍然保存—— • 而且种子深深地埋入了 • 土壤, • 甚至已经深深地播入 • 北国的胸膛; • 因此,一个更加美好的 • 春天 • 将会把 • 更加甜美的果实献上。
恶魔诗人——骚塞给拜伦的封号。
拜伦的情感和人生观是影响整个欧洲的重大 因素。
——罗素
19世纪初,只有一个人能和拿破仑相比,这 就是拜伦 。
——卡莱尔
• 拜伦(1788—1824) 是英国最伟大的浪 漫主义作家,被歌 德誉为“19世纪最 富天才的诗人”, 普希金奉他为“思 想界的君王”。
拜伦其人
• 我爱过你 • 现在还爱着,为了这 • 我丧失了天堂、名誉、自尊、地位 • 但这一切损失 • 我都不以为惜 • 因为那场春梦对我是太可贵…… • 爱情对男子不过是身外之物 • 对女人确是整个生命 • 男人可以献身 • 宫廷、军营、教堂、海船、市场 • 有剑和袍、财富和光荣不断更替 • 骄傲、声明、雄图,充满了他的心 • 更有谁能永远占有他的记忆? • 男人门路很多 • 但女人只有一法 • 那就是爱了再爱 • 然后再受惩罚 • 还有多少欢娱和荣华等待你 • 还有多少人要爱你 • 并使你钟情 • 我这一生是完了 • 只剩下余年 • 来把耻辱和悲哀埋进我深心。
死前遗言
不幸的希腊,我已经把自己的时间、 资财和健康全部献给了它——现在把生命 也一并送上!希腊、希腊,我还能做些什 么呢?
拜伦的不朽
•
拜伦的死,震动文坛,引起全英国和欧洲进
步人士的悲悼。报纸上讲,本世纪两个伟大人物
拿破仑和拜伦几乎同时辞世了。人们赞颂他的卓 越天才,更加景仰他的革命壮举。歌德赞他是
大的反抗者。所以我们之赞颂拜伦不仅仅赞颂他
的超卓的天才而已。他的反抗的热情的行为,其
足以使我们感动,实较他的诗歌为尤甚。他实是
一个近代极伟大的反抗者,……诗人的不朽,都
在他们的作品,而拜伦则独破此例。”
拜伦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激情,代表了它 的才智,深思,狂暴与力量,他那孤独的 反抗意志,在当时欧洲人的精神生活中非 同凡响,以至改变着“社会结构,价值判 断标准以及文化面貌”(罗素)。
拜伦选取唐璜作为主角的缘由
• 说来新鲜 • 我苦于没有英雄可写 • 尽管当今之世 • 英雄是迭出不穷; • 年年有,月月有, • 报刊上连篇累牍, • 而后才又发现: • 他算不得真英雄; • 因此, • 对这些 • 我就不人云亦云了, • 而想把我们的 • 老友唐璜来传诵。
拜伦的改造:把花花公子 唐璜改造成为一个心地善良的 热血青年。他在16岁爱上一个 少妇,事败被迫离家远航,死 里逃生。在海岛上和海盗的女 儿相爱。被海盗卖为奴隶,到 了土耳其苏丹后宫。因不愿阉 割出逃,参加俄军攻打土耳其, 成为俄军英雄。他来到彼得堡, 成为女皇叶卡捷琳娜的宠臣。 最后作为俄国的外交使节派往 英国,活跃于上流社会。作品 未完成,诗人参加希腊革命而 牺牲。
朱丽叶对唐璜的调情
• 朱丽叶的冷淡 • 却含有温情 • 她的纤手总是微颤而 • 柔缓地脱开他的手掌 • 而在脱开之前 • 却轻轻地一捏 • 甜得透人心脾; • 那是如此轻 • 轻的给脑子留下 • 恍惚惚的疑团; • 啊!在唐璜心里 • 无论阿尔米达(女巫师) • 施展多少魔法 • 怎及这一捏 • 引起的千变万化
• 抒情主人公 是资产阶级民主战士的 形象。他感情炽烈,精力充沛,积极干预 生活,对旅途所见均能作出积极评价,是 主题思想的体现者,也是作者思想积极面 的体现。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的艺术特色
1、强烈的主观抒情性 2、绚丽多彩的风景描写 3、强烈的对比与讽刺。 4、游记采用了“斯宾塞诗体”
五、《唐璜》
外国文学史 ·第六章 十九世纪初期文学
第二节 拜 伦
拜伦
•
英国及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在浪
漫主义文学遗产中,拜伦的创作具有典型的意义。
•
歌德认为,拜伦“比英国其他一切诗人都更
伟大。”“拜伦是代表时代精神的。”“他那种
人格的力量恐怕也不会再有的。”
拜伦
•
郑振铎说:“我们爱天才的作家,尤其爱伟
大学毕业出国到欧洲旅行两年,回国根据旅游日
记写作长诗《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第一、二章。
诗作出版,风靡全英。拜伦说:“一夜醒来,发
现自己成了名人。”
•
1812年拜伦在上议两次发表演说,反对把罢
工和捣毁机器的工人处以死刑的法案,为暴动的
路德工人辩护,并谴责英国当局对爱尔兰人民的 奴役政策,不见容于英国政府。
唐·璜游历路线图
西班牙
海上之旅
海岛之恋
土耳其奴隶市场
土耳其皇宫
俄土战场 出使欧洲
俄国宫廷 英国走马
人类情感的历程
• 1、戳穿虚伪道德,情欲苏醒了
在父亲死后,唐璜母亲担负起管教唐璜的责任,她声 称:“早熟是万恶之源”,在她的严厉监督下:
凡与实用没有关系的 一切,他都已 包览无余,深入钻研 只有邪书却没有翻看过一页 凡是不雅的, 或涉及生殖的叙述 都绝对禁止 ——生怕他误入歧途。
拜伦的慨叹
• 爱情啊! • 连凯撒大帝都向你乞求, • 安东尼受你摆布 • 泰斯塔是圣手 • 贺拉斯、凯塔拉斯做了你的学生 • 奥维德把你传授 • 还有个女学生莎弗 • 凡冷感的人都不妨学她 • (柳卡狄亚山岩等你们往下投) • 哦!爱情! • 你真是万恶之神 • 因为毕竟我们不便把你称为魔鬼
朱丽叶的情书
•
1815年与贵族小姐安娜贝拉结婚。由于志趣
不合,一年后分居,拜伦受到社会舆论攻击,愤
然离开祖国,从此终生侨居国外。
•
拜伦在日内瓦结识雪莱,从此结为终生好友。
拜伦长期侨居意大 利,参加烧炭党的革命 活动。1823年希腊反抗 土耳其奴役的斗争高涨 的消息传到意大利,拜 伦放下写作,去希腊参 加斗争,他卖掉自己庄 园,为希腊军筹集资金。 他当选希腊军总司令, 1824年4月19日在军中病 逝,年仅36岁。
• 长篇叙事诗。全诗4章,4700多行。 • 第一、二章:1801-1811年间诗人在葡
萄牙、西班牙、希腊、阿尔巴尼亚等国的 见闻。 • 第三、四章:为旅居比利时、瑞士、意 大利等地的见闻。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
你的子孙还不奋起,只是空口咒骂, 他们在土耳其的皮鞭下呻吟得可怜, 只好做一辈子奴隶; 言行都一样卑贱。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
•
通过哈洛尔德的游历和抒情主人公的评论,
反映了十九世纪初期欧洲的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
表达了渴望政治自由,憎恨暴君统治,反对侵略 和奴役,歌颂民族解放斗争的政治主题。
•
歌颂西班牙人民反对拿破仑侵略的斗争;同
情受奴役的希腊人民;凭吊瑞士、比利时的古迹;
谴责反动的神圣同盟;号召意大利人民为自由独
二、拜伦的生平与创作
•
出生伦敦破落贵族家庭,父亲在拜伦4岁时游
荡而死。母亲把对丈夫的怨恨发泄在儿子身上。
拜伦天生跛脚,常常受人欺负。从小养成忧郁、
孤独、反抗的性格。10岁继承男爵爵位,成年后
以世袭议员的身份进入上议院。
•
拜伦中学开始写诗,处女作《懒散的时刻》
(《闲暇的时刻》)(1807)表现对现实的不满。
• 相貌英俊迷人,可惜天生跛足 • 身体柔弱,皮肤白皙如少女,内心却如沸腾之大
海 • 才华盖世,放荡张狂,是才子又是流氓 • 渴望荣誉,又认为荣誉对人毫无意义 • 自称利己主义,为了爱犬写诗咒骂人类,又同情
底层的工人 • 自称有一百个情人,“天下女人一张嘴,从南吻
到北”,是情场高手 • 对人生绝望但没有停止战斗,战死希腊,是斗士
拜伦式英雄的精神特征
• 1. 反叛性。与社会对立,坚决与命运 相抗衡。
• 2. 孤独性。高傲不羁,惟我独尊,鄙 视一切。
•
3. 浪漫性。大都有热烈奔放的爱情,
充满情感,为爱复仇。
中西英雄爱情比较
•
从拜伦式英雄中可以看到西方英雄有热烈奔
放的爱,推崇感情。
•
中国古代英雄一般不谈爱情,不重男女之情,
也不重视夫妻感情。
• 她遇见他时, • 虽然不再微笑 • 可是她的沉郁比微笑更甜蜜 • 仿佛她怀有无限委婉的衷情 • 难于启齿 • 但由于在火热的心底压抑过久 • 反而更为她珍惜
• …… • 热情力图伪装 • 但因深加掩藏 • 反而暴露了自己
• ……
• 何况还有叹息 • 越压抑越深 • 还有偷偷一瞥 • 越偷得巧越甜 • 还有莫名其妙的火热的脸红 • 相见时的颤抖 • 离别后的不安 • 这一切都是“占有”的小小前奏 • 是初生的热情少不了的序言
•
压卷之作《唐璜》(1818——1823)
三、拜伦式英雄评介
• 名词解释: 拜伦式英雄是拜伦在《东方叙事诗》和《曼弗雷
德》等作品中塑造的一类英雄形象。他们包括哈 罗尔德、异教徒、康拉德、莱拉、阿尔普、曼弗 雷德和该隐。他们一方面表现为才识出众,意志 坚强,与罪恶社会势不两立,敢于和封建强权社 会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 另一方面表现为高傲、孤独,脱离群众,个人奋 斗,看不到前途,悲愤忧郁。这类形象体现了资 产阶级民主战士的斗争精神,但也有浓厚的悲观 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