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流域环境问题与措施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ank you!
富营养化状况
富营养化状况
结果显示,从2000年以来,太湖的 富营养化状况有加重趋势.主要表现 在: 1)与历史监测资料对比,近5年来无 论梅梁湾还是湖心区,夏季水体TN、 TP含量均呈增高趋势,如1992— 2001年,太湖湖心区,夏季(6—8月份) 水体TN的平均值为1.706mg/L (范围1.238—2.266mg/L),而 2002—2006这5年间该平均值为 2.344mg/L(范围1.924— 2.717mg/L),明显高于前10年 p=0.005), 另外,同期湖心区夏季的水体透明度 则明显下降(1992—2001年夏季平均 值为0.63m,而2002—2006年则为 0.34m,p=0.003); 2)从野外调查看,太湖夏季水华暴发 的范围越来越大,从2000年以前的 梅梁湾、竺山湾及部分湖西区为主, 发展到2006年的整个西太湖,夏季 暴发水华的面积占太湖总面积的一半 以上,且一年中出现水华的时间越来 越长,水华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微 囊藻水华为特征的藻型生态系统在大 太湖似乎越来越稳定; 3)近年来太湖沉水植物分布区的面积 有所下降.研究表明,太湖近年来富 营养化的现状不容乐观,原因可能与 近几年异常的气候和水文条件有关, 也可能与水草区的不断破坏而减弱了 微囊藻水华的生态竞争有关。
0.577
6.46
10.2
浓 0.1- 10.5- 43.1- 0.3600.947 度 4.0 23.9 126 范 围 本 8.1 底 值 11.2 57.6 0.25
4.769.06
8.2313.4
1.92
8.17
“湖泛”现象 湖泛”
将2008年5月26日湖泛监测 结果与2007年6月2日南泉 水厂取水口以东1.5 km处 “湖泛”监测结果相比,二 者污染程度基本相当, 2008年5月“湖泛”期溶解 氧略高,高锰酸盐指数含量 基本相当,总磷、氨分别高 0.157mg/L、0.65mg /L,总氮低5.8mg/L。 详见右表。
地点 溶解 氧 高锰 酸盐 指数 总磷 氨氮 总氮
宜兴 水域 湖泛 区 南泉 水厂 黑水 团
0.1
16.5
0.69 6.75 3 0.43 6.10 6
10.2
0
16.2
15.9
“湖泛”现象 湖泛”
成因分析 “湖泛”发生的物质基础是湖区表层底泥营 养盐累积,发生的动因是一定的光照条件、 气温(一般大于20风速(3—5tn/s)等气象条件。 据初步分析,2008年5月底形成的“湖泛” 主要是由于湖区内底泥上翻与区内死亡的蓝 藻共同作用的结果。
“湖泛”(亦称黑水团或污水团)是指湖泊富营养化 水体在藻类大量暴发、积聚和死亡后,在适宜的气 象、水文条件下,与底泥中的有机物在缺氧和厌氧 条件下产生生化反应,释放硫化物、甲烷和二甲基 三硫等硫醚类物质,形成褐黑色伴有恶臭的“黑水 团”,从而导致水体水质迅速恶化、生态系统受到 严重破坏的现象。目前,国内外关于‘‘湖泛”的 研究很少或刚开始,像太湖这样浅水型大水面的湖 泊发生“湖泛”还仅仅是处于及时发现、跟踪监测、 积累资料和初步研究机理的阶段。
加剧苏南湖泊环境问题 产生的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 湖区地势平坦,地表径流缓慢 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季节分配不均 湖泊淤积 地面沉降
加剧苏南湖泊环境问题 产生的因素分析
人为因素 湖滩围垦 人为污水排入湖泊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结论
由于自来自百度文库和人为等多方面因素,太湖水环境问题日趋严 重。这种状况说明我们对于太湖生态环境演化的机理了解非 常不够。 正是由于基础研究的严重不足, 难以对湖泊污染 和富营养化治理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使得我国的湖泊 治理走了不少弯路。再加上国际上对大型浅水湖泊研究的整 体滞后,治理太湖成为了非常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在短短的十几年的时间里,国内外 学者正不断地加深对太湖水环境的认识,作了大量的研究工 作,为太湖的治理提供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对策。相信随着研 究的继续,我们对太湖的了解会更加全面,从而实现太湖的 可持续发展。
湖泊生态系统与生物资源的破坏
近 30 年来在人类活动强烈影响下 ,湖泊生态系统稳定有序的物质 -能量循 湖泊生态系统稳定有序的物质 能量循 突出表现在湖泊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环过程破坏 ,突出表现在湖泊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突出表现在湖泊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湖泛”现象 湖泛”
水质状况与河道污染
水质状况 8 0年代初期太湖水质 以Ⅱ类为主; 80年代 后期水质由Ⅱ类向Ⅲ 类过渡并开始出现了 Ⅳ类水质即轻污染; 90年代中期以Ⅲ类水 质为主,并且开始出现 了Ⅴ类水质即重污染。 特别是1987年以后, 污染趋势更为严重。
水质状况 1980-1981 1987-1988 1993-1994
较清洁(Ⅱ) 69% 尚清洁(Ⅲ) 30% 轻污染(Ⅳ) 1% 重污染(Ⅴ) 0%
59.4%
15%
36.6%
70%
3.2%
14%
0.8%
1%
河道污染
太湖地区河道污染是从苏州河开始的。据记 载,1920 年苏州河已开始污染, 致使原来从苏州 河取水的闸北水厂于1928 年迁移至黄浦江。 20 世纪60 年代, 黄浦江市区段由于污染出现黑 臭。江南运河, 在50~60 年代还是沿河居民的 日常生活水源, 到70 年代水质开始下降, 80 年 代水质黑臭。太湖地区其它地区的河道水质, 从50 年代到70 年代, 整个水网都是清水悠悠的 良好水源。
“湖泛”现象 湖泛”
太湖宜兴近岸水域湖泛区监测结果统计
项溶 目解 氧 均 1.4 值 高锰 酸盐 指数 15.3 化学 需氧 量 86.6 总磷 氨氮 总氮
2008年太湖宜兴近岸水 年太湖宜兴近岸水 湖泛” 域“湖泛”的基本特征
2008年5月26日一6月10日在太 湖无锡宜兴近岸水域发生“湖 泛”,“湖泛”面积每日有所变 化,平均为7.5km2。湖泛区内 时有气泡冒出,水体浑浊,颜色 为浆褐色,有清晰的界限,并伴 有似下水道恶臭和硫化氢的气味, 湖面漂有以湖鳅为主的死鱼。 “湖泛”区水质综合类别全部为 劣V类,污染严重。
水 质 状 况 与 河 道 污
污染河道长度
100% 80% 60% 40% 20% 0% 1983 1992 1996
染
富营养化状况
繁 殖 而 引 起 的 水 质 浮 恶 化 现 象 迅 。 速 , 物 水 体 入 湖 的 进 要 类 生 流 量 需 人 游 缓 他 湾 等 质 大 所 : 在 物 是 物 , 生 的 及 其 海 、 养 下 指 类 库 营 响 化 藻 水 等 影 养 引 起 、 、 磷 的 营 泊 氮 活 动 富 体 水
太湖流域水环境 主要问题与影响因素
绪 论
太湖概况 水质状况与河道污染 富营养化状况 湖泊生态系统与生物资源 的破坏 “湖泛”现象 加剧 湖泊 生的
太湖概况
太湖,位于江苏、浙江和安徽三省交界处,长江三角洲 的南部。她是中国东部近海区域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 的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多年来随着湖面缩减已退为第 三大湖),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苏南地区地处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 ,区内水网密 布 ,湖泊众多 ,湖泊面积约 3 607km2 ,占全省湖泊面积 的 52.7 % 。太湖流域分布大小湖泊 189 个 , ,面积约3 3 231 km2 (其中太湖面积2 460 km2 ) 。太湖流域涉及江 苏省的苏州、无锡、常州和浙江省的杭州、嘉兴、湖州 六市 ,流域人口密度大 ,工农业发达。太湖流域丰富的 水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 ,伴随人口增长、 城市扩大和工业化的加速发展 ,与湖泊有关的水环境问 题却愈来愈严重 ,主要表现在水质污染日益严重,水质 恶化;浮游植物异常繁殖,富营养化问题十分突出;湖 泊面积不断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