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对比研究

合集下载

锥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锥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 法 选取 本 院于 2 0 0 8年 1月~ 2 0 1 2年 1 2月 收治 的高 血压脑 出血患 者 2 0 5例 为研 究对 象 ,根 据 患者 病情 及治 疗 意 愿 将其 分为 常 规开 颅 手术治 疗 组 1 0 3例 ( 对 照组 ) 以及 行 锥 颅血 肿 清 除手 术组 l 0 2例 ( 观察组 ) , 对 比分析
P E N G C h a n g h a i C HE N Ha n m i n g X I A J u n b i a o Y E J i a n j u n
Ga o y a o Ci t y P e o p l e s Ho s p i t a l i n Z ha o q i n g C i t y , Gu a n g d o n g P r o v i n c e , Ga o y a o 5 2 6 0 图 分类 号】 R 7 4 3 . 4 3
【 文 献标 识 码】 A
【 文章 编号]1 6 7 4 — 4 7 2 1 ( 2 0 1 3 ) 0 5 ( b) 一 0 0 5 6 — 0 3
The c l i n i c a l e fe c t o f s kul l he ma t o ma c l e a r a n c e t r e a t me n t o f h yp e r t e n s i v e c e r e br a l he mo r r ha g e
GC S评 分显著 优于 治疗 前 及对照 组 , 差 异 有统计 学意 义( P<0 . 0 5 ) 。 与对 照 组相 比, 观察组 患 者 有效 率 著 高 于 对照 组 , 死 率及 再 出血 率 显著低 于 对照组 , 差异有 统 计学 意 义 ( P<0 . 0 5 ) 。 结 论 对高 血 脑 } I { 患 者应 用锥 颅血 肿 清除手 术具 有操 作 简单 、 省时 、 术 巾 出血量 少 、 安 全可 靠等 优点 , 值 得 临床应 用。 【 关键 词】高血 压脑 出血 ; 锥颅 血肿 清 除术 ; 开颅手 术 ; 临床

开颅手术和锥颅穿刺术运用于脑出血治疗中的效果

开颅手术和锥颅穿刺术运用于脑出血治疗中的效果

开颅手术和锥颅穿刺术运用于脑出血治疗中的效果目的研究锥颅穿刺术与开颅手术对脑出血的治疗效果。

方法从我院2007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脑出血患者中选出52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参照组(26例)与观察组(2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

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治疗时间进行对比,比较手术前后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对比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

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比参照组短,住院时间少于参照组(P<0.05)。

手术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两组的缺损情况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比参照组明显(P<0.05)。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参照组(96.15%vs76.9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和开颅手术相比,锥颅穿刺术对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应用价值较高。

标签:脑出血;开颅手术;锥颅穿刺术;疗效脑出血为急性脑血管病,多由高血压小动脉硬化血管爆裂所致,患者的残疾率与死亡率均较高,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构成极大威胁。

神经功能损害较轻、出血量较少的患者可进行保守治疗。

有研究表明,手术可以很好地清除患者的血肿,进而使患者脑组织受压的情况减轻,改善神经功能,从而减少脑出血后的继发性病理变化,但不同的手术方法在手术时间、疗效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为比较锥颅穿刺术与开颅手术对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将52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开颅手术、锥颅穿刺术治疗,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52例脑出血患者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所选患者均于2007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

因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

参照组中,女性10例,男性16例;血肿量为38~76 mL,平均(53.26-t-3.25)ml;年龄区间为50~85岁,平均年龄64.53+3.24岁。

锥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研究

锥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研究
高于其他 各组 ( 0 0 ) 3 d 1 . 5 ; 0 / 较神 经 功 能评 分( : " . 改良 爱丁 堡+ 斯堪 的 那维 亚评分 标 准) 、 组均优 于C D , AB , 组 而并 发症( 出血 , 疝) 再 脑
及 病死率 比较A 组明显 高 于其他各 组 , 差异有 统计 学意义 ( 0 0)结论 .5。
额部 入路 锥 颅置管血 肿抽吸液 化 引流术治 疗高血压基 底 节脑 出血 患者 1 9 按 手术 治疗时 间分 为6 以 内组( 组)4 , ~l h B 0 例, h A 2 例 6 2 组( 组)
3 例 ,2 4组 (组)0 ,4 以上组 (组)9 。 组 出血 量均 为5 ~8m , 6 1 ~2h c 2 例 2h D 2例 各 0 0 L 均采 用额部入路 进行 穿刺 , 同时使 用有 可调 节钻入深度 的限 位 器的钻 头 , 钻穿 颅骨 , 置入 硅胶 管抽吸 部 分血 肿 后, 引流 。 果 治疗 后3 d 组之 间 病死率 , 出血及 脑 疝发生 率A 明显 再 结 0各 再 组
况 比较 , 之间差 异无统计学 意义 。 各组
12 手 术 方法 . 经额 部入路 钻颅血 肿抽 吸液化 引流方法 , 用C 片定位 , 采 T 取额部 投影 区( 枕 方 向) 额一 中下交界 处为 穿刺点 , 进针 方 向与 矢状面 平行 , 注 意避开重 要功能 区和主要 大血管 。 上述定位 方法在 额部定位 点使用 按 颅锥锥颅 穿透至硬膜下 ( 深度约2 1n, .a )再以脑穿针 白骨孔缓慢进针 至 靶点 ( 肿腔 内) 出针 芯 , mL 菌干燥 注射 器 , 血 , 拔 接5 无 反复 抽吸 颅 内积 血, 最大 负压不超 过 1 , mL 至抽 出积血 约5%-7% 于血 肿腔 内置软 0 0时

二种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二种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文 献 标 识 码 :B
我 院 20 04—0 2 0 0 6~ 0 7— 8对 收 治 的 12例 高 血 压 脑 1 出血 ( I H) H C 患者 采用 传 统开 颅 ( 开颅 组 ) 钻孑 引 流术 和 L ( 创 组 ) 疗 , 组 临 床 疗 效 比 较 有 明 显 的差 异 , 报 告 微 治 两 现
例 易 耐 受 , 时 易 被 患 者 家 属接 受 。 同
参 考 文 献
1 葛朝 莉 , 漫 夫 .锥 颅 血 肿 抽 吸 治 疗 高血 压 性 脑 基 底 核 韩 出血 的疗效分析 [ ] J .中国脑血 管病杂志 ,0 4 1 1 ) 20 ,( 1 :
4 . 97
( 收稿 E期 : 1 0 t 2 0— 8—1 ) 0 5
例, 病死 2 7例 , 病死率 4 % ; 5 ②微创组 5 2例 , 病死 l , 6例 病 死率 3 %。传统手术组病死率明显高于微创 手术病死率 , 1
两 组 有 显 著 差 异 ( 0 O ) P< . 1 。
3 讨 论
外科 手 术 已 成 为 治 疗 HIH 的 常 用 方 法 , 手 术 方 法 C 但 选择 和手术治疗时 机 尚有 争议 。本 组传 统开 颅 6 0例 , 结 果 A L D I~ Ⅲ级 l 3例 , 3 . % ; D V级 l 占 90 A L 1 7例 , 占 5% ; D 2 A L V级 3例 , 9 ; 亡 2 占 % 死 7例 , 4 % ; 占 5 总有 效 率 5 % 。微 创 组 采 用 Y 5 L— I型 微 创 针 穿 刺 引 流 治 疗 5 2例 , 结果 A L I~Ⅲ级 2 例 , 5 . % ; D 级 l , D 1 占 83 A LI V 4例 占 3.% ;D 8 9 A L V级 1 , 2 8 ; 例 占 . % 死亡 l , 3 .% ; 6例 占 0 8 总 有 效 率 为 6. % 。两 组 病 死 率 、 残 率 及 A L分 级 比较 均 92 致 D 有 显 著 性 差 异 。 根 据 统 计 结 果 , 统 开 颅 组 病 死 率 高 达 传 4%, 5 尽管 比内科保守 治疗 的病 死率 5 . % 有所 降低 , 66 但 预后生存质量较差 。分析传统 手术虽然 视野较 宽 。 视下 直 血 肿 清 除 彻 底 , 手 术 创 伤 大 , 组 织 破 坏 明显 , 后 出 血 但 脑 术 感染等并发症多 , 以降低 死亡 率和提高 生存质量 。应 用 难 Y L—I 颅 内血 肿 穿 刺 粉 碎 清 除 术 治 疗 H C 型 I H具 有 以下 优 点: Y ① L—I 颅 内血 肿 微 创 穿 刺 , 钻 一 体 化 , 接 手 枪 型 针 连 式 电 钻 , 次 穿 刺 完 成 , 伤 小 , 封 性 好 , 少 了颅 内感 一 创 密 减 染 机会 ; ②金属引流针管为硬性 管道 , 管径 虽细 , 但不易 阻 塞, 配合粉碎器 、 尿激酶血 肿液化 技术 , 于引流 ; 设备 、 便 ③ 手术环境 、 醉操作简单易于开 展 ; 年龄 大 、 麻 ④ 病情 危重病

高血压脑出血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锥颅血肿碎吸引流术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锥颅血肿碎吸引流术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量显著高于健康新生儿 ,同时病理性 黄疸新生儿 T B A疸新 生儿提供 了极具价值的判断指标 。 参 考 文 献
f 1 ] 杨玉丽,谢飞燕 ,廖晓翠 ,等 . 血清总胆汁酸在新生 儿黄疸时浓度 的 变化及临床意义 [ J ] . 中外医疗,2 0 1 0 ,5 ( 3 ) : 4 9 - 5 0 .
退 ;病理性 黄疸则 出现较早 ,且 血清胆红素 浓度增高 较大 ,许
多患儿的血清胆红素含量甚至高达 2 0 0 m o l / L以上 ,血清胆红 素每 天上升速度 快 、持续 时间较长 ,呈 现进 行性加重 或退而复 性为水 溶性 ,而未 结合胆红 素为脂溶性 ,容易透过 生物膜 ,例

穿刺组平 均 G C S 评 分为 ( 1 0 . 4 6 . 4 - 3 . 8 3 ) 分 ,骨窗组平均 G C S 评分为 ( 1 2 . 2 4 ± 4 . 7 1 ) 分。两组患者治疗后脑再 出血率分别 为 1 5 . O %、1 2 . 5 %,并且骨窗组 术后神经恢复高于穿刺组 , 并发症发生率等方 面优于穿刺组 。结论 : 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术手术效果、 患者预后等均优于微创锥颅血肿碎吸引流术 。
【 摘要 】 目的 :探讨 并分析 比较 显微镜 下开颅血肿 清除术与微 创锥颅血肿 碎吸引流术 治疗高血压 脑出血 的临床疗效 ,为 临床治疗提供依 据 。
方 法: 选取 2 0 0 9 年7 月一 2 0 1 2 年7 月来笔者所在医院治疗 的 8 O 例高血压脑 出血患者 , 将其 随机分为微创加尿激酶锥颅血肿碎吸引流术治疗组 ( 穿刺组 1 和显微镜下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组 ( 骨窗组 ) ,并分别采用锥颅 血肿 引流术治疗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 ,观察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 : 术后

两种术式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

两种术式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

HICH ) 高血压脑出血(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age, 由脑内小动脉硬化破裂所致, 病死率和致残率极高
〔1 〕
40 ~ 60 ml 者 34 例, > 60 ml 者 6 例。 示血肿量 < 40 ml 者 28 例, 血肿位于基底节 43 例, 其中破入脑室 13 例; 皮层下出血 25 例。 > 1. 0 cm 者 27 例。术前一侧 中线结构移位 < 1. 0 cm 者 41 例, 双侧瞳孔散大 14 例, 无散大 14 例。 瞳孔散大 40 例, 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常规开颅组 65 例, 男 47 例, 女 18 例; 年龄 54 ~ 83 岁, 平均 64 岁; 既往高血压病史 15 ~ 46 年。 术前 意识状况分级: Ⅰ级 1 例, Ⅱ级 6 例, Ⅲ 级 19 例, Ⅳ 级 27 例, Ⅴ 级 12 例。 血 肿 量 计 算 同 上 公 式, 头 CT 提 示 血 肿 量 平 均 > 45 ml。血肿位于基底节 49 例, 其中破入脑室 33 例; 皮层下出
> 1. 0 cm 者 29 例。 血 16 例。中线结构移位 < 1. 0 cm 者 36 例, 术前一侧瞳孔散大 36 例, 双侧瞳孔散大 19 例, 无散大 10 例。 1. 2 1. 2. 1 手术方法 锥孔血肿抽吸引流术 超早期( < 7 h) 27 例, 早期( <
具有手术指 征, 入 院 时 头 CT 中 线 移 位 不 计, 幕上血肿量 > 30 ml, 幕下血肿量 > 10 ml; 均可采用两种手术方法治疗; 诊断 符合 1995 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诊断要点以及 1999 年 WHO / ISH 高血压诊断标准。 1. 1. 2 患者。 1. 1. 3 分组 锥孔血肿抽吸引流锥颅抽吸引流组 68 例, 男 48 例, 女 20 例; 年龄 55 ~ 80 岁, 平均 60. 7 岁; 既往高血压病史 10 ~ 45 年。术前意识状况分级: Ⅰ 级 6 例, Ⅱ 级 12 例, Ⅲ 级 22 例, Ⅳ级 25 例, Ⅴ级 3 例。按多田氏公式计算血肿量, 头 CT 提 排除标准: 明确的颅内动脉瘤、 动静脉畸形、 烟雾病等 引起的血肿; 伴有严重疾病, 脑干出血及脑干功能衰竭的 HICH

锥颅穿刺术与开颅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对比

锥颅穿刺术与开颅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对比

锥颅 穿刺术 与开颅 手术在脑 出血治疗 中的应用对 比
曹 军, 高惠兴 ( 淮南市新华医院神经外科 , 安徽 淮南 2 3 2 0 5 2 )
【 摘要 】 目的 评价锥 颅穿刺术与 开颅手术治疗 脑出血 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 0 1 1 年6 月至 2 0 1 2 年1 2
月我 院收治 的 5 8 例脑 出血患者 , 按随机数 字表将 其分为对 照组 和观察组各 2 9 例 。对照组行传统 小骨窗开颅血 肿 清除术 , 观察 组行锥 颅穿 刺抽 吸引流 血肿 清除 术 。观 察和 比较两 组手术 情况 、 术 后近期 格拉斯 哥预后 评分
【 A b s t r a c t 】 Ob j ct e i v e T o e v a l u a t et h e c l i n i c a l e f i f c a c y o f s k u l l p u n c t u r e a n d c r a n i o t o myi nt h et r e a t me n t o f
G A OH u i - x i n g . D e p a r t me n t fN o e u r o s u r g e r y , X i n h u aH o s p i t a l o f Hu a i n a nC Hu a i n a n 2 3 2 0 5 2 , A n h u i , C H I N A
组( P < O . 0 5 ) ; 观 察组 B a r t h e l 优 良率达 8 2 . 7 6 %, 显著高于对 照组( P < O . 0 5 ) 。结论
的有效方法之一 。
锥颅 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具
有手术 时间短 、 பைடு நூலகம்作 简便 等优点 , 能显著提高 开颅 手术治疗脑 出血 的短期 和远期临床疗效 , 是治疗高血压脑 出血

锥颅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对比分析

锥颅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对比分析

锥颅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对比分析目的:探讨锥颅钻孔血肿抽吸外引流术(锥颅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术)治疗脑出血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自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60例,分为锥颅术组和开颅术组各3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方法、并发症和预后;结果:锥颅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47.36±9.75)min、术中出血量(56.82±10.64)ml、住院时间(12.68±2.50)d,均明显优于开颅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同时,两组在血肿清除成功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

锥颅组在预后死亡率方面优于开颅组。

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锥颅血肿引流术在收获可靠治疗效果的同时,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减少患者身心和经济方面的负担,且长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患者更容易配合治疗顺利进行,具有较好的优势。

标签:脑出血;锥颅钻孔血肿抽吸外引流术;开颅血肿清除术由于脑内动脉管壁薄弱,外弹力层缺乏,肌层壁薄弱,提供脑深部血运的穿通支承受巨大冲击力,在高血压的持续作用下,容易导致小动脉硬化,动脉管壁脂肪变性和纤维素样坏死,形成微小动脉瘤,当血压骤然升高时,小动脉瘤破溃导致脑出血[1] 。

目前,我国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脑卒中高发国家,本病的发病率高,病死率及伤残率高,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

相关研究表明,通过外科手术方式干预清除脑内血肿可消除血肿的占位效应,改善正常脑组织血供,还可降低因血肿分解释放的多种毒性物质的间接损害,抢救患者生命以及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改善病人的预后。

临床应用时,手术方案和时机的选择是比较难也是非常关键的的[2] ,本研究旨在对比锥颅钻孔血肿抽吸外引流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效果,为临床治疗选择提供客观依据,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自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60例,分为锥颅术组和开颅术组各30例。

血肿穿刺引流术与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比较

血肿穿刺引流术与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比较

血肿穿刺引流术与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比较发布时间:2022-11-09T09:10:17.239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7期作者:高爱峰焦建辉蒙继旺王刚[导读] 目的:分析比较血肿穿刺引流术和开颅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高爱峰焦建辉蒙继旺王刚咸阳市旬邑县医院陕西咸阳 711300【摘要】目的:分析比较血肿穿刺引流术和开颅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

方法:本研究在我院2016年-2021年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选择40例作为对象,根据治疗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指标、颅内压水平、术后恢复、脑功能恢复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

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血肿穿刺引流术和开颅手术治疗效果较好,但是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效果更好,有利于患者恢复,安全性更高。

【关键词】血肿穿刺引流术;开颅手术;高血压脑出血高血压脑出血属于临床急症,发病原因为高血压合并脑内小动脉硬化破裂出血[1]。

当前,老龄化进程加快,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率逐渐增加,病情进展快,极易致残致死。

临床上,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主要采用保守治疗、开颅手术、血肿穿刺引流术等方法,其中血肿穿刺引流术凭借创口小和操作简单等优势应用比较广泛。

基于此,本研究在我院2016年-2021年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选择40例作为对象,对比分析血肿穿刺引流术和开颅手术治疗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在我院2016年-2021年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选择40例作为对象,根据治疗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30例),男性28例,女性12例,最大年龄82岁,最小年龄45岁,均值(61.89±9.10)岁,出血量在35-80ml之间,均值为(45.37±10.12)ml。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后显示可比(P>0.05)。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目的对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间收治的8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及对照组42例。

观察组采取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10%,观察组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要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要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共出现并发症3例(7.14%),对照组共出现并发症9例(21.4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较好,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the minimally invasive intracranial hematoma removal technique in treatment of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84 cases of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from May 2013 to May 2015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42 cases of observational group and 42 cases of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intracranial hematoma removal technique,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hematoma by craniotomy,compared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al group was 97.62%,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control group was 88.10%,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0.05);The operation time of the observational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amount of bleeding during the operation was less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re were 3 cases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al group,and 9cases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complication rate of observationa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具有可比性。

锥颅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锥颅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36 2 6 ・
J u na fQiia iest fM e ii , 0 1, 13 No 2 o r lo qh rUnv riyo dcne 2 1 Vo. 2, . 2
锥 颅 穿 刺 血 肿 清 除术 治疗 高 血 压 性 脑 出血 的 临床 研 究
何天波 何 基 安
AD L标 准 , DLI级 1 A 0例 , DI Ⅱ级 7例 , I I 级 9例 , A AD 1 1
例 , 10ml1例 ; 术 时 间 : 病 至 手 术 时 7小 时 以 内 2 > 0 手 发 5 例 ,7 8小 时 5例 , 8小 时 后 1例 。 出血 位 置 : 层 ( 底 ~4 4 深 基 节 区 、 脑 等 ) 5例 , 层 下 6例 。 丘 2 皮 12 手 术 方 法 . 按 C 片 测 量 计 算 并选 择 穿 刺 点 [ , 般 以 T 1一 ] 头部 C T检 查 中 的血 肿 最 大 层 面 为 穿 刺 点 。如 选 择 大 脑 半 球 出 血的 穿 刺 点 , 即从 C 片 0M 线 向 上 至 最 大 血 肿 层 面 间 的 T
轻 , 病 时 间短 的病 例 。 发
【 键 词 】 高 血 压 性 脑 出血 关
微 创 外科
锥 颅 穿刺 血 肿 清 除 术
以后 每 天 类 似 操 作 使 用 尿 激 酶 2次 ; 据 引 流 情 况 复 查 C 根 T
情 况 , ~5d后 拔 针 , 组 患 者 有 1例 出 血 量 6 于 术 后 1 3 本 0ml
改 善 神 经 功 能 , 高 生 活 质 量 疗 效 确 切 ; 时 与 传 统 手 术 相 提 同 比, 具有 适 用 范 围 广 、 伤 小 、 术 安 全 性 高 , 者 痛 苦 小 , 创 手 患 术 后 恢 复快 等优 点 , 报 道 如 下 。 现

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锥颅立体定向软通道置管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比较

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锥颅立体定向软通道置管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比较
2 0 1 3 年第 2 7 期
3 9
开颅 血肿 清 除术 与微创 锥 颅立体 定 向软通道 置 管血肿 ‘ 肖 鹏’ 郭 盛
关键 词 : 微创 锥 颅立体定 向软通道 置管 血肿 引流术 ; 开颅血肿 清除 术; 高血压
中图分 类号 : R 6 5 1 . 1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 编 号 : 1 0 0 6 — 0 9 7 9 ( 2 0 1 3 ) 2 7 — 0 0 3 9 — 0 1 我 院自 2 0 0 6年 f ) 6月 到 2 0 1 2年 0 7 月 对 开 颅 大骨 瓣 减 压 治 功能 障 碍 及语 言 障 碍减 轻 , 生 活可 自理 , 头颅 C T提 示 血 肿 大 部
5 ) ml , 住院时间( 1 4- I . - 2) d 。
赖, 分 别 记为 1 0 分、 5分 、 0 分、 0分 , 分数 越 高 , 独立 性 越好 。1 0 0 分表示独立 , 7 5 — 9 5分 表 示 轻 度依 赖 , 5 O 一 7 5分 中度 依 赖 , 2 5 — 4 5 分 重度 依 赖 , 0 — 2 0 分 表示 完 全依 赖 。 3 . 1死 亡 情况 : 术后 2周 内开 颅 血肿 清 除 术 组 死亡 2 例, 死 亡 率 0 . 6 7 %; 锥 颅 血肿 立 体定 向引 流组 死亡 1 例, 死亡率 0 . 3 3 %。 3 . 2两 组 手术 情 况 和住 院时 间 比较 :开颅 血 肿 清 除 术 组 手术 时 间( 2 . 5±0 . 5 ) h , 术 中 出血量 ( 2 0 0 ±5 0 ) r r d , 住 院 时间 ( 1 8±3 ) d ; 锥 颅 血肿 立体 定 向 引流 组 手术 时 间 ( 1 . 0 ±0 . 5 ) h , 术 中 出血量 ( 2 0- . I -

微创锥颅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

微创锥颅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

临床探索微创锥颅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侯得军(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青海西宁 810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进行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时,应用微创锥颅术与小骨窗开颅术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20年10月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8例。

对照组应用小骨窗开颅术进行治疗,实验组应用微创锥颅术进行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 评分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更短,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 < 0.05) 。

在本次实验结果中,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发生,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分析差异显著(P < 0.05) 。

结论:在进行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时,选择微创锥颅术进行治疗,产生的效果良好,可进行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锥颅术;小骨窗开颅术;手术治疗;临床研究高血压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脑出血,导致这种疾病出现的因素较为复杂,例如患者情绪激动或者过度劳累等多方面因素都有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发病后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以及头痛剧烈的症状。

血肿会压迫患者脑组织,引发脑疝和呼吸停止[1],具有极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

在进行临床治疗时,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不同的手术方案产生的治疗效果也有所不同,为了保证治疗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医务人员应当做好方案调整,以保证患者后续治疗工作更为顺利的进行[2]。

本次研究探讨分析在进行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时,应用微创锥颅术与小骨窗开颅术的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9月~2020年10月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8例。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9名,女性患者19名;年龄31~67岁,平均年龄(49.5±4.8) 岁。

高血压脑出血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对比研究

高血压脑出血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对比研究

高血压脑出血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对比研

于洋
【期刊名称】《中国卫生产业》
【年(卷),期】2013(000)032
【摘要】目的探讨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锥颅组50例行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开颅组48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锥颅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少于开颅组(P<0.05);脑功能恢复情况锥颅组优于开颅组(P<0.05);死亡率锥颅组低于开颅组(P<0.05).结论早期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微创、操作相对简单、安全有效等优点,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手术方式.
【总页数】2页(P72,74)
【作者】于洋
【作者单位】威海市立医院,山东威海264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1.1
【相关文献】
1.高血压脑出血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对比研究 [J], 廖颂明
2.高血压脑出血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对比研究 [J], 颜杰浩;于
长久;王莉;宋操;唐映;武文斌;李在雨
3.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 [J], 弓开弦
4.锥颅钻孔血肿抽吸外引流术(锥颅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术)治疗脑出血的效果 [J], 李志明
5.锥颅钻孔血肿抽吸外引流术(锥颅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术)治疗脑出血的效果 [J], 李志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开颅手术与锥颅穿刺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开颅手术与锥颅穿刺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开颅手术与锥颅穿刺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效果比较摘要:目的:观察比较开颅手术与锥颅穿刺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63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31例对照组开颅手术治疗,给予32例观察组锥颅穿刺术治疗,对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拔管时间、复发率及血肿清除成功率)及术后格拉斯哥(GOS)预后评分进行观察比较。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复发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血肿清除成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GOS评分优良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相较于开颅手术,锥颅穿刺术在脑出血患者中所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且血肿清除成功率高,术后预后较好,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

关键词:脑出血;开颅手术;锥颅穿刺术脑出血是一种严重脑部并发症,该病患者一般起病急骤、病情危重,死亡率高。

患者发病后需及时对其颅内血肿进行清除,以降低病死率。

以往临床常采用的治疗方法是开颅手术,但由于该手术需要切开较大的切口,造成头颅创伤大,易使皮层功能及其他脑组织受到伤害,而给患者带来二次损伤,不利于术后恢复[1]。

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锥颅穿刺术在脑出血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可实现微创抽吸颅内血肿。

本研究选取脑出血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开颅手术与锥颅穿刺术对患者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3例脑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中关于脑出血的诊断标准,经MRI、头颅CT检查确诊为脑出血,将因烟雾病、外力伤引起的脑出血患者排除,同时排除伴有颅内动脉瘤、凝血功能障碍及呼吸系统疾病者。

随机将63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46-68(56.22±1.54)岁;出血量41-91(56.33±2.51)ml;观察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47-65(55.84±1.23)岁;出血量42-90(56.91±2.63)ml,两组资料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锥颅引流、小骨窗开颅、大骨瓣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比较分析

锥颅引流、小骨窗开颅、大骨瓣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比较分析

i raiy b t e h k l d a n g , m l b n i d w r i oo y a d lr e ta m r n oo y g o p P 0 0 ) T v la e n mot lt e we n t e S u l r i a e a s al o e w n o c an tm n ag r u a c a it m r u (  ̄ . 5 . o e au t t e p te t ’ p o n ss wih h l s o O to e S a e G S , h m l o e wi d w ca itmy g o p h d 3 p te t fr V h a in s r g oi t t e G a g w u c m c l ( O ) t e a s a l n n o r n o o r u a 2 a in s o b
f r ma l o e wi do o a s l b n n t r e f r s r n oo Al t e g o p ’ r a i y nd o g e m f o t we e s u e Re u t No d f e e c wa o nd r t di d. s l s if r ne s fu
G agw O t m cl( O ) 分对患 者进行 预后评 估 , l o uc e S a G S评 s o e 小骨 窗开 颅组V 2 例 , 级 2 例 , 后 良好 率 5 . %。 颅 引流组v 1 例 , 级 3 I V 4 愈 73 锥 级 9 I 级2 例 , 后良好 率5 . % 大骨 瓣 开 颅组V 例 ,V 2 例 , 后良 好率 3 . %。 中小骨 窗开 户 组 和 锥颅 引流 组 的愈 后 良好率 V 7 愈 89 。 级8 I 瓴 1 愈 02 其 重 均 优 于 大骨 瓣 开 颅组 且 有 统 计 学 差异 ( <0 0 ) 而 小 骨 窗开 颅 纽和 锥 颅 引流 组 的愈 后良 好率 之 间无 统 计 学 差异 ( 0 0 ) 结 P .5 , . 5。 论 锥 颅 引流 、 小骨 窗开 颅 与大 骨辩 开颅 治 疗 高血 压 脑 出血 相比 虽不 能提 高患 者 生存 率 , 前 两者对 患 者 的愈 后优 于大 骨辩 开 颅。 但

脑出血患者行锥颅穿刺术与开颅手术的治疗效果比较

脑出血患者行锥颅穿刺术与开颅手术的治疗效果比较

脑出血患者行锥颅穿刺术与开颅手术的治疗效果比较目的:观察脑出血行锥颅穿刺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疗效差异。

方法:择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18例进行临床研究,按照就诊序列号单双分组法将患者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行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行锥颅穿刺术,统计两组术前、术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整体治疗效果,对不同术式的应用价值进行客观评价。

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均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更佳(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05%(49/59),高于对照组的62.71%(37/59),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临床治疗脑出血行锥颅穿刺术可高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强化疗效,整体效果优于开颅血肿清除术,值得推广和普及。

标签:锥颅穿刺术;开颅血肿清除术;脑出血;疗效对比脑出血是神经科较为常见的危重症之一,往往需要接受外科手术治疗。

为进一步观察和对比锥颅穿刺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在脑出血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本院实施了分组研究。

现将相关研究成果汇总如下,以供临床研究借鉴和参考。

1 资料和方法1.1 基线资料择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18例进行临床研究,其中男女病患分别有80例、38例,年龄介于29-75岁之间,中位年龄为58岁,血肿量为42-60ml不等,均值为51ml。

按照就诊序列号单双分组法将患者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59例为一组,对比两组各项基线资料未见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临床对照研究。

所有患者均符合脑出血临床诊断标准,未合并可影响本研究的疾病類型。

1.2 方法1.2.1对照组:术前,为患者进行颅脑CT检查,确定病灶位置,联合麻醉师进行全麻处理;待麻醉起效后,常规切开患者小骨窗,实施开颅血肿清除术;入路时经颞上回或颞中回前中部,一般深入5cm即可;待血肿清除后应注意观察是否存在活动性出血症状,并采用血管夹闭等形式减少出血量。

锥颅穿刺术与开颅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对比分析

锥颅穿刺术与开颅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对比分析

锥颅穿刺术与开颅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对比分析目的探讨锥颅穿刺术与开颅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4月接收治疗的脑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

观察组患者采用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手术进行治疗,通过相关实验数据,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肿情况、Barthel指数评分和术后近期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拔管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的近期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的重度昏迷和死亡例数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远期预后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脑出血患者的治疗,采用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进行治疗,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后期的不良反应少,患者的恢复速度也较快,可以显著增强脑出血患者的短期及远期临床疗效,可防止血肿扩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大力推广。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skull puncture and cranio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hemorrhage. Methods A total of 12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3 to April 2014 were chosen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each group with 60 patien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skull hematoma aspiration drainage treatment,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raditional small bone window hematoma evacuation surgery treatment. Through relevant experimental data,the clinical efficacy,hematoma,Barthel index ratings and recent Glasgow prognosis score after surgery of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length of stay in hospital,surgical time and extubation time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total efficienc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recent Glasgow prognosis score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control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coma and death than the observation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long-term prognosis score Barthel index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skull hematoma aspiration drainage treatment has easy operation,shorter operation time,and less adverse reactions in later period and faster recovery speed of patients. It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short-term and long-term clinical efficacy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can prevent hematoma enlargement,and has significantclinical value. So,it can be vigorously promoted.[Key words] Cerebral hemorrhage;Skull puncture;Craniotomy在我国现代临床研究治疗中,脑出血在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是比较常见的多发病症,高血压脑部出血的患者在脑部充血的20~30 s以后就会出现血肿,还有一些血压高的患者在进行降压治疗的过程中,血压波动极其剧烈,会造成持续性的出血,常常出现在患者发病的4 h[1]。

高血压脑出血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消除术与微创锥颅血肿碎吸引流术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消除术与微创锥颅血肿碎吸引流术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AB S T RA CT:0b j e c t i v e t o c o n t r a s t mi c r o s c o p e f o r r e mo v a l o f h e ma t o ma a n d mi n i ma l l y i n v a s i v e c r a n i o t o my c o n e c r a n i a l
c e r e b r a l h e mo rh a g e p a t i e n t s we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A, B t wo g r o u p s , ro g u p A l i n e u n d e r A mi c r o s c o p e f o r r e mo v a l o f h e ma t o ma , c r a n i o t o my ro g u p B l i n e o f mi n i ma l l y i n v a s i v e c o n e c r a n i a l h e ma t o ma b r o k e n a t t r a c t l f o w, c o mp a r e d wo t g r o u p s o f c u r a t i v e
h e ma t o ma b r o k e n a t r t a c t lo f w e fe c t o n t h e r t e a t me n t o f h y p e r t e n s i v e c e r e b r a l h e mo r r h a g e p a t i e n t s . Me t h o d s 4 0 h y p e r t e n s i o 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对比研究黄超强
发表时间:2016-12-26T14:50:14.020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23期作者:黄超强[导读] 目的研究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两种不同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

贵港市港北区人民医院外科 537100 【摘要】目的研究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两种不同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分别采用普通开颅手术、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法对15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0.4±0.2)小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1】术后观察组平均13.46±3.74,对照组平均10.57±4.26;再出血发生率方面:观察组13.33%(10/75),对照组
15.58%(12/77);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植物生存及病死率方面对照组高于观察组,致残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应用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清除血肿优势明显,主要表现为微创、操作简单、风险小、手术持续时间短、安全、有效,已逐渐成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最新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关键词】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高血压脑出血;微创
高血压脑出血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高血压引起脑实质病变,引起脑实质出血病病变,称之为高血压脑出血。

我院自2004年5月至2013年9月分别采用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两种不同方法对15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清除颅内血肿,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以下是具体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中选取152例,其中观察组(即应用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进行治疗组)75例,其中男性患者57例,女性患者18例;对照组(即应用普通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组)77例,其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22例。

两组患者颅内血肿量均按照田氏公式计算。

(见下表)
1.2手术及操作方法
观察组75例,施行锥颅抽吸引流术,根据头部CT扫描结果选择血肿面积最大层面作为穿刺面,在定位穿刺面后选择血肿距离头皮最近处作为穿刺点,测量血肿中心点与头皮穿刺点大致角度后确定穿刺方向,施行局部麻醉后进行颅骨锥孔,穿破硬脑膜后用14号硅胶带针芯引流管沿着预先设计好的方向逐步缓慢进针,当出现落空感时说明应进入血肿腔,继续缓慢进针直至达到预定深度后抽出针芯,待有血液流出后,用已事先吸取部分生理盐水的10毫升注射器进行抽吸交替操作,抽出约1/3量血肿时调整引流管位置。

待引流通畅后,妥善固定好引流管,此次手术操作结束。

血肿腔内残余血肿通过分次注入尿激酶逐步清除。

每天治疗次数根据病情病种情况而定,轻者每天治疗1-3次,病情严重者可每天多次治疗,并在每次注射的生理盐水中加入20000U的尿激酶辅助治疗。

以积极监测头部CT影像作为依据调整引流管方向及位置,直至血肿量不足5毫升时完成治疗,拔除引流管。

但应十分注意的是,在拔除引流管的同时应防止空气进入血肿腔。

对照组77例,施行普通的开颅手术治疗。

(1)基底节区脑出血:多数选择扩大翼点入口,行马蹄形切口,翻开肌骨瓣,,切开硬脑膜后,将外侧裂显露岛叶适度分开,切开岛叶皮质2厘米大小(此步操作应十分注意,避开重要血管)后,暴露血肿;若遇到颅内压力较高的患者,则沿颞上回或颞中回切开脑皮质2-3厘米,暴露血肿,直视下对陈旧血凝块进行清除,然后进行确切止血。

清除血肿后,脑组织一般表现塌陷明显,待血肿腔无活动性出血后(一般不放置引流管),行硬脑膜缝合术,放置一根负压引流管于硬膜外,肌骨瓣复位固定,逐层缝合头皮,完成此次手术操作。

如术中脑组织肿胀或血肿清除后脑组无明显的塌陷表现,敞开硬脑膜,去除骨瓣以便减压,逐层缝合头皮。

(2)皮层下出血:根据头部CT影像作为依据,确定血肿所在部位后设计切口,直接开颅清除血肿。

(3)如果发现侧脑室已被血肿所侵入,则需在术中尽量争取将血肿彻底清除,之后反复冲洗血肿腔,直至冲洗液清亮,无活动性出血为止。

1.3疗效评价方法及指标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多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评分/GCS评分)。

GCS 分级评分标准:恢复良好5 分,轻度残疾4分,重度残疾3分,植物生存2分,死亡1分疗效评价指标:(1)围手术期疗效:两组术后1周内意识恢复状况(GCS)及再出血情况是否发生。

(2)近期疗效:术后1个月神经功能恢复及生存状况,采用Glasgow预后评分(GCS)来进行观察。

1.4统计学分析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分析软件。

2结果
2.1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对比观察组运用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在整个手术过程的时间为(0.4±0.2)小时,较传统的开颅血肿清除术手术时间(5.1±2.3)小时明显缩短,且差异经过统计学分析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手术预后情况对比观察组组术后意识状况分级:Ⅰ~Ⅱ级42例,Ⅲ级23例,Ⅳ级10例,再出血10例。

对照组术后意识状况分级:Ⅰ~Ⅱ级34例,Ⅲ级19例,Ⅳ级11例,再出血12例。

脑出血术后1周内GCS 评分,观察组为13.46±3.74(术前9.47±2.11),对照组为10.57±4.26(术前9.52±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出血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预后采用GOS分级进行评价。

观察组75例患者、对照组77例患者术后1个月获得随访,观察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率高于对照组,植物生存及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致残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高血压目前已经成为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病之一,由于其并发症发病急、病死率、致残率之高,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目前认为,高血压脑出血的最有效治疗手段仍是通过外科手术的方法对血肿进行清除,从而减轻中枢神经系统的受压症状,改善局部血运状况,恢复血流、供养,消除由于血肿的存在而引起的占位性病变,从而减少由血肿直接分解产生和由于血肿存在而间接导致引起的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对机体的损伤,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得到显著提高,改善预后【1-2】微创手术的优点十分明显,其对脑组织损伤小,操作简单、灵活,手术时间可控性强,术后神经恢复快,治疗效果较满意等;但是其缺点也不容忽视:出血很难达到彻底止血的目的,再出血几率较高,减压效果不好等。

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的优势在于借助于CT扫描影像可使定位精准,可使引流管置于血肿中心位置,引流通畅,同时可以避免血肿壁受到损伤而引起再出血;对于不易清除的血肿,可以通过分次注入尿激酶、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等药物使血肿溶解、液化后引流清除。

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作为微创手术具有以上优势以外,还有其独具一格的特点:因其使用的是硅胶软管进行穿刺操作,因此在进管时可以同时起到钝性分离的作用,对脑组织的损伤要比传统的金属利器小得多;其变形性良好,使得在调整角度和位置操作时显得更加灵活、方便,不会因血肿的性质、形状的改变而影响引流效果;借助CT扫描的定向技术与软管道技术相结合后,大大降低了由于定位误差而出现的穿刺偏离预定靶点的现象。

通过临床实践证明,该方法在临床适用范围较广【3】。

当然,该术式也存在相应的风险,其中风险性最大的是再出血,如由于动脉因素导致的出血,因出血较凶猛,难以止血而产生严重后果或者并发症;该方法很难一次性将血肿彻底清除,需分批分次对血肿进行清除,患者的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较长,因此在该方法失败时应及时开颅对血肿进行清除治疗。

而对于出血量较大、病情呈急性且进行性加重的患者,均不宜采用此术式。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术后GCS评分为13.46±3.74,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21例,效果均优于对照组,说明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较传统的开颅手术治疗血肿具有微创、造成脑组织损伤小、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迅速等优势;对于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术后死亡原因分析,可能是因为单次治疗后产生大量再出血,血肿引流不充分、该术降低颅内压效果不理想等原因造成术后颅内压力迅速升高、血压控制不充分而造成的急性继发性脑水肿而引起的患者死亡。

综上所述,在临床工作中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在出现手术指征时及时的针对患者自身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及选择合适的手术术式,抢救患者生命,有效降低患者致残率甚至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连喜.小脑出血的手术指征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2014年10月第12卷第28 期
[2]田野,陈娟,王海鹏,孟庆跃. 1999年-2009年我国成人高血压流行趋势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Chin Prev Med,Mar.2014,Vol.15 No.2
[3]魏俊,王威,董伟,何贵山[J]高血压小脑出血手术治疗34例分析,中华全科医学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April 2012,Vol.10,No.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