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
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
土壤酸碱性的形成
第一节
一、土壤酸性
(一)土壤酸化
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的盐基离子被活性酸(H+) 交 换入土壤溶液后,会随水淋失,而土壤胶体表面上 的交换性氢离子(H+) 不断增加,并出现交换性铝, 形成酸性土壤的过程。
1、土壤中H 的来源
(1)水的解离:HOH
(2)碳酸解离:H2CO3
(2)土壤活性酸的测定
水浸酸:用水浸提得到的土壤酸度(pH水), 反应土壤活性酸
的强弱;
与盐浸酸:用KCl浸提获到的土壤酸度(pH盐),除反映土壤溶
液中的氢离子外,还反映由K+交换出的土壤胶体表面氢和铝 离子表现出的酸性。pH水通常大于pH盐
水土比对土壤pH值的影响:测定土壤pH值时的水土比一般用
(2)土壤胶体的阳离子交换作用
盐基不饱和的土壤对碱的缓冲作用愈强
胶体—交换性H+、Al3+—弱酸,缓冲碱性物质
土壤胶体 H + MOH 胶体 M + H2O
盐基饱和度高的土壤,对酸的缓冲作用愈强
胶体—交换性盐基—弱酸盐,缓冲酸性物质
土壤胶体 M + HCl 胶体 H + MCl
根据弱酸平衡原理,弱酸用碱中和形成盐,pH与中和程度之间的关系如下:
碱化度(degree of alkalisation):交换性钠离子的饱和度, 即交换性Na+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其分级指标为:
Na+饱和度
<5%
5-10 %
10-15 %
15-20 %
>20 %
分级
非碱化
弱碱化
碱化
强碱化
碱土
(三)碱性土(alkaline soil)的成因
1、气候
在干旱、半干旱条件下,蒸发量大于降雨量,土壤中的盐基物质,随 着蒸发而表聚,使土壤碱化。
3、施肥和灌溉
长期施用酸性或生理酸性肥是导致土壤酸化的因素之一。 (NH4)2SO4、K2SO4、 KCl、NH4Cl等。
4、母质
含酸性物质会使土壤酸化。
5、酸雨 酸雨是大气污染结果,我国南方一些地区酸 雨频率高,pH值低,不仅直接危害植物生长,损害公共 设施,而且可引起土壤酸化。
二、土壤碱性(soil alkalinity)
三、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的因素
1、土壤通气性:土壤通气状况决定土壤空气中的氧浓度,通气良好
的土壤与大气间气体交换迅速,土壤氧浓度较高,Eh值较高。
2、微生物活动:微生物活动愈强烈,耗氧愈多,使土壤溶液中的氧
压减低,或使还原态物质的浓度相对增加。
3、易分解有机质的含量:有机物的分解是一个耗氧过程,还原
作用强,是影响土壤氧化还原作用的主要因素。土壤易分解的有机质愈多, 耗氧愈多,氧化还原电位较低。
影响土壤养分元素的释放、固定和迁移等。
⑴土壤pH6.5左右时,各种养分的有效性都较高。 ⑵在微酸至碱性土壤中,氮、硫、钾的有效性高。
⑶pH6-7 ,土壤中磷的有效性最高。 pH<5时,土壤活性铁、铝增加,易形成磷酸铁、 铝沉淀。 pH>7时,易形成磷酸钙沉淀。
pH=pKa+lg[盐]/[酸]
pH=pKa+lg[盐基]/[H+、Al3+]
当土壤BS=50%时,对酸碱的缓冲能力最大。缓冲能力随 弱酸及其盐的总浓度或土壤CEC增加而增大。
(二)土壤酸碱缓冲体系(soil acid-base buffer system)
(1)碳酸盐体系:石灰性土壤的缓冲作用主要决定于
二、土壤酸碱缓冲性
(一)缓冲原理
(1)在土壤中有许多弱酸--如碳酸、硅酸、磷酸、腐 殖酸和多种多样的有机酸及其盐类,是良好的缓冲物 质。当弱酸及弱酸盐或弱碱及弱碱性盐共存时,则该 溶液具有对酸或碱的缓冲作用。
例如:HAc+NaAc体系 当加入HCl: NaAc+HCl 当加入NaOH: HAc+NaOH HAc+NaCl NaAc+H2O
酸。是土壤酸度的容量指标,用每公斤土壤可交换出
和氢离子厘摩尔数(Cmol/kg)表示。根据测定时所使用 的浸提剂不同,可将分为交换酸和水解酸。
(1)交换酸(exchangeable acid) :土壤胶体吸附的氢离子或 铝离子通过交换进入溶液后所反表现出的酸度。
用1mol/L的KCl(pH5.5~6.0)处理土壤,K 交换出的氢离子 或铝离子,通过滴定得到的酸度。单位为cmol/kg。
南部
温度高 降雨量大
矿物的化学风化
盐基离子 大量释放
盐基淋溶
土壤酸化
产生CO2、形成H2CO3; 产生有机酸
生物资源丰富,生物活动旺盛,
有机质分解作用强烈
2、生物 植物根系和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产生CO2,有机质 矿质化也产生CO2;土壤中专性微生物如硫化和硝化 细菌,可将含硫、氮有机物转化成硫酸、硝酸,增强了 土壤酸化。
基性岩或超基性岩母质,由于含盐基物质多,则形成的土壤为碱性。
第二节
土壤缓冲性
一、土壤缓冲性概念
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后,土壤具有抵 抗变酸和变碱而保持pH稳定的能力,称为土壤缓 冲作用,或缓冲性能(soil buffer action)。
广义上讲土壤是一个巨大的缓冲体系,对营养 元素、污染物质、氧化还原等同样具有缓冲性。
2、土壤缓冲容量可用酸、碱滴定获得,即在土壤悬液中连续 加入标准酸或碱液,测定pH的变化,以纵座标表示pH,横座标 表示加的酸或碱量,绘制滴定曲线,又称缓冲曲线(buffer curve)。
(四)影响土壤酸碱缓冲性的因素
1、土壤无机胶体 土壤胶体的阳离子交换量愈大,缓冲性也愈强。 2、土壤质地 粘粒含量高,相应的阳离子交换量亦大。 3、土壤有机质 腐殖质含有大量的负电荷,对阳离子交换量贡献 大。
(一)土壤碱性的形成
碱性土壤的碱性物质主要是钙、镁、钠的碳酸盐和重
碳酸盐,以及胶体表面吸附的交换性钠。
形成碱性的主要机理是碱性物质的水解,如:碳酸钙 、 碳酸钠和交换性钠等的水解产生强碱。
Na2CO3+2H2O 2NaOH+H2CO3
NaHCO3+H2O
胶体 Na Na + 2H2O
NaOH+H2CO3
(3)Al3+解离产生大量H+的过程
(二)土壤酸的类型 1、活性酸 (active acid) 土壤活性酸是指与土壤固相处于平衡状态时 的土壤溶液H+离子浓度,一般用pH表示,是土 壤酸度的强度指标。
(1)土壤酸度分级
土壤pH值与土壤酸碱性分级
土壤pH <4.5 级别 极强酸性 4.5-5.5 强酸性 5.5-6.5 微酸性 6.5-7.5 中性 7.5-8.5 > 8.5 碱性 强碱性
第三节
土壤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redox reaction) 存在于土壤形成 的全过程中,对剖面物质的移动和分异,养分的生物 有效性,以及污染物质的缓冲性等影响深刻。
一、土壤氧化还原体系(soil redox system)
氧化剂(电子给予体)和还原剂(电子接受体)构成了氧化还 原体系。释出电子的物质被氧化,获得电子的物质被还原。有 多种氧化还原物质共存于土壤中。 土壤氧化还原体系的共同特点:
活性酸是土壤酸度的根本起源,因为当活性酸存在时, 必然交换出土壤胶体所吸附的盐基离子,盐基离子淋失后, 土壤潜性酸进一步增加,促使胶体破坏,这时会出现铝离子, 铝离子使潜性酸进一步加强,而潜性酸增加后,由于动态平 衡关系活性酸也进一步增强,如此相互促进可使土壤酸化。
(三)酸性土的成因
1、气候 高温多雨地区,风化淋溶作用较强,盐基物质大 量淋失,土壤酸化。我国大陆以北纬30°为界,形成 “南酸北碱”的局面,就与气候条件密切关。
不同作物对Eh有不同的适应范围。特别靠近根圈微域的 Eh值变化对作物生长会产生直接影响。
(三)土壤pH和Eh与土壤微生物活性
土壤细菌和放线菌适于中性和微碱性环境,真菌适于酸
性至微酸性环境中生长。真菌在pH<5.5时,其活性明显下降。 所以在强酸性土壤中以真菌占优势。
二、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状况与养分的生物有效性 (一)土壤酸碱性对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H +OH
+
-
H++HCO3-
(3)有机酸的解离:R-COOH
(4)酸雨: (5)其它无机酸:生理酸性肥料
H++R-COO-
2、土壤中铝的活化
(1)土壤胶体表面盐基饱和度逐渐下降,而氢离子饱和 度逐渐提高。 (2)氢离子过高,胶粒晶体结构被破坏。粘土矿物部 分铝八面体被解体,使铝离子脱离八面体晶格的束 缚,变成活性铝离子而被吸附在粘粒胶体的表面, 转变为交换性Al3+。
(1)体系中存在有无机和有机两类体系。P180 (2)体系中有纯化学反应,但由生物参与的反应占主体。 (3)体系是一个不均一反应体系。土壤是一个不均匀的多相体系,即使同 一田块不同点位都有一定的变异,因此测Eh时,最好选择具代表性土 样则要测定多点求平均值。 (4)体系处于动态平衡中。不同时间、空间和耕作管理措施等都会改变体 系的Eh值。 土壤氧化还原状况以氧化还原电位(Eh)表示,根据能斯托公式,则 Eh=E0 + [0.059/n]log[氧化剂]/[还原剂]
8.48
NH4Cl
4.7
(二)土壤碱性指标
1、液相指标:用土壤pH值或土壤碱度。
土壤pH 7.5~8.5为微碱性土, pH>8.5为强碱性土,是碱 度的强度指标; 土壤碱度(soil alkalinity)是指土壤中CO32-和HCO3-的浓 度,是碱度的容量指标。
2、固相指标:用碱化度来表示。
CaCO3—H2O—CO2体系,pH=6.03-2/3logPco2
(2)硅酸盐体系:对酸性物质的缓冲作用。 (3)交换性阳离子体系:对酸、碱物质的缓冲作用 (4)铝体系:对碱性物质的缓冲作用(pH<5.0) (5)有机酸体系:有机酸及其盐对酸碱物质的缓冲作用
(三)缓冲容量和滴定曲线
1、缓冲容量(buffer capacity)是指使单位土壤改 变一个单位pH所需要的酸或碱量,是土壤酸碱 缓冲能力强弱的指标。
2.5:1,水土比大时,测出的pH值偏高。
(3)土壤酸度与盐基饱和度的关系
pH水与pH盐的差值可反映土壤盐基饱和度的大小。
盐基饱和度高,土壤pH水与pH盐的差值小; 盐基饱和度低,土壤pH水和pH盐的差值大。
2、土壤潜性酸(potential acid)
指吸附在土壤胶体表面的致酸离子(H+和Al3+)通 过交换转移到溶液中后,才会表现出酸性,故称潜性
2、生物
主要是指具有富集碱性物质的植物,如海蓬子含Na2CO3 3.75%,碱蒿 2.76%,盐蒿2.14%,芦苇0.49%,这些植物死亡后,就将Na2CO3累积在土壤 中,从而导致土壤变碱。
3、施肥和灌溉
施用碱性肥料或用碱性水灌溉会使土壤碱化。如都江堰水质偏碱,长 期灌溉则会使稻田土壤pH升高。
4、母质
(一)植物适应的酸碱度
大多数植物适宜的pH范围6~8,即微酸至微碱性。有的植 物能适应较宽的pH范围,有的只能在一定的pH范围内生长,可作 为土壤酸碱性的指示植物。
酸性指示植物—马尾松、油茶、茶、映山红、 铁芒箕、石松等。 钙质指示植物—柏树、蜈蚣草等。 盐碱指示植物—盐蒿、碱蓬等。
(二)土壤Eh值与植物生长
+
(2)水解酸(hydrolytic acid):土壤胶体羟基化表面的氢,通
过解离作用,将氢离子释放到土壤溶液中所产生的酸度。
用1mol/L的CH3COONa(pH 8.3)处理土壤,由于浸提剂pH是8.3,高于土 壤中具羟基化表面胶体的电荷零点(ZPC)值,因此可促使其氢离子解 离而产生酸度。然后测定土壤溶液中的酸度。
胶体 H + H 2NaOH
Ca
Ca
土壤中所见盐类溶液的反应
盐类
Na2CO3
pH
12~13
盐类
Ca(HCO3)2
pH
6.13~8.4
NaHCO3
CaCO3
(无CO2进入)
8.5~9.5
10.20
CaSO4
Na2SO4、NaCl、 MgSO4、MgCl2
7.0
6.3~6.8
CaCO3
(有CO2进入)
水 解 酸
活性酸
Na+交换出的氢和铝离子产生的酸度
羟基化表面解离的H+
土壤活性酸与潜性酸的关系
活性酸与潜性酸具有动态平衡关系,是一个平衡体系中的 两种存在状态,他们同时存在且相互转化。
土壤活性酸(活性H+或Al3+)增多,可被土壤胶粒吸附成为潜性酸,促使潜性增多 潜性酸增多,胶体上的H+或Al3+又通过交换作用转移到土壤溶液中,促使活性酸增多
Leabharlann Baidu
4、植物根系的代谢作用:植物根系汾泌物可直接或间接影响根
际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有一部分汾泌物能直接参与根际土壤的氧化还原反 应。
5、土壤的pH值:一般是土壤Eh下降pH上升,这是因为土壤中的还
原过程消耗了氢,使pH上升。
第四节 土壤酸碱性 和氧化还原状况与生物环境 一、生物对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状况的适应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