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 价值观和人文精神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讲价值观和人文精神

作为人类生存方式的实践,是以改造世界满足人类自身需要为目的的活动。价值观是关于实践目的和实现目的主体尺度以及人的需要、外部客观世界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等问题的哲学理论。

一、人同世界的意义关系与价值

1、实践的主体尺度与价值

(1)实践是以满足人类需要为目的活动

首先,任何实践都不是盲目的,而是有目的的,即以满足人类需要为目标的。

其次,从实践所改造的对象来看,正是那些尚不能使人的需要获得满足的事物构成了实践活动所需要改造的对象。

再有,从实践所创造的产物来看,它们正是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事物。

(2)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人的意义关系的范畴

·价值:是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价值关系:外部客观世界对于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构成了客体和主体之间的价值关系。而价值正是对价值关系的性质的揭示和概括。

·哲学上的价值概念是最本质、最普遍的价值概念,它是对各种特殊的价值现象的本质的概括。

(3)实践的主体尺度或价值尺度

主体尺度:在实践中对实践活动起制约作用的主体的各种要求和规定性。

价值尺度:由于主体尺度体现的是实践主体的即人的规定性和规律,以及由这些规定性和规律所决定的人的需要,因而在本质上也就体现了客观外部世界对于人的意义的关系,那么在这个意义上,主体尺度也可以被称为价值尺度。

实践的目的在于价值实现。

2、实践的创价性与价值的特点

(1)价值是由实践创造的

满足人类一切需要的事物都是由实践直接或间接创造的。无论是吃、穿、住、用、行的一切物品,还是精神文化现象或社会关系、社会制度等都是实践的产物;就连空气、水、阳光等看似纯自然的事物,也正在由于人们的实践活动而改变着它们对人的价值。人们正在通过改造环境、消除污染来使空气、水、阳光更适合人类生存的要求。总之,一切价值从根本上说都是由实践创造的。

(2)价值的特性

事例分析:从凡高的画看价值

《向日葵》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生前他对这幅画最满意。凡高曾说这幅画可以卖500法郎。实际上,他生前这幅画也没有人要。而1987年在伦敦克里斯蒂拍卖行拍卖这幅画时,以4000万美元的价格被日本安田保险公司通过电话买走。创下了艺术品拍卖的世界记录。

凡高的另一幅名画《蝴蝶花》原为美国富商佩森所藏,他在上世纪40 年代以8万4千美元买进时曾犹豫再三。1987年,卖到5390万美元。

1991年纽约佳士得拍卖行以8250万元的天价拍卖了凡高的名画《伽赛医生肖像》,又创新纪录。

问题:

·凡高作品的价格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变化?

·价值是客观的吗?如果是,凡高的画本身并没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其价值却会有这样的变化?

·价值是主观的吗? 如果是,那么为什么并不是所有人的画都可以卖大价钱?

·价值的本质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什么是衡量价值的尺度?

·价值是由实践所创造的,这就决定了价值的特点与实践的特点之间有本质的联系。

·价值的特点:是客观性、具体的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和多维性。

第一,价值是客观的。

价值关系通常是由以下几方面客观因素构成的:

一是,具有特定需要的主体(人)。

二是,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

三是,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状况。

四是,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对于主体的意义。

总之,价值关系的客观性决定了价值是一种客观现象。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会因为主体需要通常表现为主体的主观欲望和追求,人们对需要满足与否的确认常常会以主观的感受和判断为依据,因而断言价值是主观现象。这是一种误解,其错误在于欲望、追求、满足感等等观念的东西,

都是人们对客观价值现象的主观反映形式,因而是属于主观精神的范畴,不能把它们与客观的价值现象相等同。观念的东西并不一定真实地反映客观的价值关系。例如,人们会因无知而滥用补药;烟、酒等不良嗜好会被有些人认为是有益的生活习惯,等等,都属于这种现象,而这些都是需要加以纠正的错误的价值意识。

第二,价值具有主体性。

·价值的主体性是指: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就会因主体及其需要不同而不同。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价值的主体性不等于主观性,某一客体对于主体的价值并不因人的主观好恶而转移,而是因不同人的主体的需要为转移,因而价值的主体性实际上是价值的客观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第三,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

由于价值关系的主体——人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因此人们的需要、实践以及需要满足的形式都表现出了社会性和历史性,这就决定了价值的社会历史性。

例如,木材、煤炭、石油、核能、太阳能、潮汐发电等能源形态对于人类的价值就是历史发展着的、变化着的,它们的价值的变化是由人类的社会历史发展决定的。

此外,“流行”现象也是价值社会性的一种表现形式。流行色、流行风尚、流行歌曲、流行语汇等都是某种事物的价值的社会性的表现。

第四,价值具有多维性或全面性。

例如,一块钻石相对于主体的不同需要来说,可以构成多维的价值关系,如审美的、经济的、安全的、科研的、使用的,等等。而在实践中,人们往往会由于在特定条件下自身的特殊需要而实现它的某一种或某几种价值,同时却要放弃它的其他的价值。

问题解答:关于凡高的作品的价值

凡高作品价值变化的原因在于:

·社会发展使人们对凡高在绘画史上的重要地位有了更多的了解,凡高日益引人注目;

·艺术品具有唯一性,不能复制,时间越久越珍贵,经济上可以升值;

·社会发展使人们日益须要获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平衡,艺术品欣赏日益成为重要的精神生活形式。

可见,不是客体而是主体发生了变化,这才是凡高作品的价值变化的真实原因。

(3)价值的分类

物的价值是指物质性的事物对于人的价值。

精神现象的价值是以一定的物质形式为依托的精神现象,是价值关系中价值客体的重要构成部分。

人的价值是指作为客体的人对于作为主体的人的意义。

二、价值认识与价值观

1、价值认识的特点及其检验标准

(1)知识性认识与价值性认识

人类的全部认识可以分为知识性认识与价值性认识两类。

·知识性的认识,是认识主体对客体本身的性质、状况、结构、规律等的反映,是回答关于“是什么?”“怎么样?”等问题的认识。

·价值性的认识,则是认识主关于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关系的反映,是回答关于“好不好?”“要不要?”“该不该?”“有没有用?”等问题的认识。

(2)价值性的认识是一种评价性的认识。

评价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

第二,评价结果与评价的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而转移的,是一种主体性的认识。

第三,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的认识。

只有当人们对主体和客体这两方面都有了正确的知识性的认识之后,人们才能依据这种认识做出对客体的正确评价。

评价的这些特点表明:评价并不是一种主观随意性的认识活动,它与知识性的认识一样,是客观性的认识活动。它的客观性是由评价对象——价值关系的客观性所决定的。只有正确地反映了价值关系的评价才是正确的评价,反之则是错误的评价。评价的结果与知识性认识的结果一样,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知识性认识的主体是“人类”,因此关于同一客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