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乙醇检测内外标法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事技术2007年第3期
·技术交流·
血液乙醇检测内外标法比较研究
朱亚立1,李 联1,梁建军1,张 巍2 (1.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交通事故鉴定中心,100070;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
京100011)
摘要: 目的 通过比较内标法和外标法对血液乙醇含量检测结果,探讨外标法在法医学实践中的应用价
值。

方法 通过收集2005年10月~2006年12月间本中心符合检测要求的血液样品263例,每例分别采用内标法和外标法进行血液样品乙醇含量检测,比较其检测结果。

结果 外标法检测时间短(2.5min ),用量0.5ml ,而内标法检测时间长(6.5min ),样品量1.0ml ;外标法检测血乙醇平均浓度为89.30mg/100ml ,内标法检测血乙醇平均浓度为92.37mg/100ml ,P =0.001。

结论 外标法检测时间短(2.5min ),用量少,节约检材,可作为大量待测血液样本的筛选检查手段。

关键词: 血液乙醇;顶空气相色谱法;内标法;外标法
中图分类号:DF7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3650(2007)0320027203
A comparative st udy of t 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standard met hods in t he detection of alcohol levels in blood samples
ZHU Ya 2li ,L I Lian ,L IAN G Jian 2jun ,et al.(B ei j ing T raf f ic M anagement B ureau T raf f ic A cci dent V eri f ication
Center B ei j ing 100070,China )
作者简介:朱亚立(1968—
),男,河南潢川县人,本科,副主任法医师,从事道路交通事故法医学检验鉴定工作。

Tel :(010)68398225
ABSTRACT :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demonstrate the potential benefits of employing external standard methodin forensic ap 2
plications by comparing the results of using internal standard method and the external standard method in the detection of alcohol levels in blood samples.Method Detecting the alcohol levels in 263qualified blood samples collected f rom October 2005to Decem 2ber 2006by applying both external standard methodand internal standard method to each sample.R esults The external standard method took shorter time (2.5minutes )and less volume (0.5ml )compared to 6.5minutes and 1.0ml for internal standard method.The average blood alcohol density detected by external standard method was 89.30mg/100ml versus 92.37mg/100ml by internal standard method ,p =0.001.Conclusion The external standard method is the preferred filtering method for large scale blood samples in alcohol detection because it is faster ,uses less blood volume and saves testing materials.
KEY WOR DS : blood alcohol level ;headspace gas chromatography ;internal standard method ;external standard method
顶空气相色谱法是检测血液乙醇浓度的最为广泛使用的方法[1]。

目前法医实践中常采用内标法进行血液乙醇浓度检测,按照有关标准[2]以叔丁醇作为内标,用顶空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进行检测,经与平行操作的乙醇标准品比较,以相对保留时间定性,以乙醇对内标物的峰面积比进行定量,用以对未知血液样品中乙醇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外标法仅用一个乙醇标准品作为外标物进行直接比较以对未知血液中乙醇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的方法,该法样品检材量少,检测时间相对短,但对操作条件及进样量的控制要求严格[3]。

目前关于外标法进行血液乙醇浓度检测在法医学实践中的应用价值的评价在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通过对两种
方法进行比较,旨在探讨外标法在法医学实践中的
应用价值。

1 材料与方法1.1 仪器
北京分析仪器公司SP3420顶空气相色谱仪,具有FID 和化学工作站,配置顶空自动进样器。

顶空瓶:7ml 青霉素瓶,配有密封垫、铝帽及密封钳。

1.2 试剂
无水乙醇(标准物)和叔丁醇(内标物)均为分析纯;碳酸钾;去离子水。

1.3 试剂配制1.3.1 乙醇标准溶液 准确吸取无水乙醇1.26ml 于100ml 容量瓶,加去离子水至刻度,制备10mg/ml 的储备液。

将储备液用去离子水稀释10
倍,得到100mg/100ml 的乙醇标准溶液。

1.3.2 内标物标准溶液 准确吸取叔丁醇(分析纯)
·
72·
刑事技术2007年第3期
1.27ml于500ml容量瓶,加去离子水至刻度,制备200mg/100ml叔丁醇标准溶液。

1.3.3 碳酸钾饱和溶液
1.4 工作条件
1.4.1 顶空进样器条件 油浴80℃,阀箱95℃,管路100℃
1.4.2 气相色谱仪条件 色谱柱为GDX~10260~80目3mm×2m不锈钢填充柱。

外标法检测为恒温法:柱温120℃,保持恒温;进样口温度150℃;检测器温度200℃。

内标法检测为程序升温法:初始柱温120℃,保持1min,终温160℃,保持1min,升温速率20℃/min。

进样口温度150℃,检测器温度200℃。

载气流量(N2)40ml/min。

1.5 工作方法
1.5.1 外标法检测 吸取0.5ml待测血液检材血清部分于顶空瓶中,加入0.5ml碳酸钾饱和溶液,密封顶空瓶口。

预热20min后,进样,化学工作站分析处理,保存打印分析结果。

每10个样品量用乙醇标准溶液进行校验一次。

1.5.2 内标法检测 吸取1.0ml待测血液检材血清部分于顶空瓶中,加入0.1ml叔丁醇标准溶液作为内标,密封顶空瓶口。

预热20min后,进样,化学工作站分析处理,保存打印分析结果。

1.6 统计方法
血液乙醇检验结果使用SPSS11.5统计分析处理,使用配对t检验,P值<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讨论
2.1 外标法
用一个作为外标物的乙醇标准溶液直接比较,其相对保留时间为1.198min。

血液检材中乙醇的相对保留时间为1.198±0.1min。

样品运行时间2.5min。

计算相对校对因子
f=
空白检材中乙醇标准溶液添加量
乙醇峰面积值
计算检材中乙醇含量W(mg/100ml)
W=f×检材中乙醇峰面积值
2.2 内标法
在内标法的工作条件下,乙醇的相对保留时间为1.191min,叔丁醇的相对保留时间为2.983min,该条件可以将乙醇和叔丁醇很好地分离,符合定性定量分析要求。

血液检材中乙醇的相对保留时间为1.191±0.1min。

因内标法采用程序升温法,样品运行时间为6.5min。

记录血液检材及空白添加标准品中乙醇标准溶液及内标物峰面积值,填入GC定量分析记录表中,并算出各检材中乙醇及内标物的平均峰面积。

计算相对校对因子
f=
空白检材中醇添加量×内标物峰面积值
空白检材中内标添加量×醇峰面积值
计算检材中醇含量W(mg/100ml)
W=
f×检材中的醇峰面积值×内标添加量(μg)×100
检材中内标物峰面积值×检材量×1000
2.3 血液样品的测定结果
2005年10月~2006年12月本中心收集的血液样本263例,均为符合检测要求的血液样品,每例分别采用外标法和内标法检测血液样品乙醇含量,外标法检测血乙醇平均浓度为89.30mg/100ml,内标法检测血乙醇平均浓度为92.37mg/100ml。

经外标法检测小于20mg/100ml的有58例,占22.1%;在20~80mg/100ml之间的有85例,占32.3%;大于80mg/100ml的有120例,占45.6%;其中最高的达379.7mg/100ml。

以外标法检测结果进行分组,分别与内标法结果进行比较,其统计学分析结果如表1。

表1 263例血液样本乙醇浓度检测统计学分析结果
结果数值(mg/100ml)检测数量(例)相关系数r相关系数p值配对T检验p值结果评价0≤X 10300.95200.125存在线形相关,无显著性差异10≤X 30670.66600存在线形相关,有显著性差异30≤X 70310.88900.004存在线形相关,有显著性差异70≤X 90380.2240.1760不存在线形相关,有显著性差异90≤X 150380.60400.003存在线形相关,有显著性差异150≤X 250390.68600.603存在线形相关,无显著性差异250≤X 350150.81400.306存在线形相关,无显著性差异350≤X 45050.7060.1830.443不存在线形相关,无显著性差异总计2630.001
3 讨论
(1)对已取得的263例有效数据进行比较研究,外标法检测结果与内标法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标法检测结果小于内标法检测结果。

按照《G B19522~
·
8
2
·
刑事技术2007年第3期
2004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国家标准规定[4],20mg/100ml、80mg/100ml分别是酒后驾车、醉酒驾车的血液酒精含量临界值。

笔者以该标准做为分组依据比较发现,在血液乙醇浓度10~150mg/100ml之间时,外标法检测结果与内标法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当待测样本的血液乙醇浓度在这个范围内时,两种检验方法结果存在差异,而当血液乙醇浓度为150mg/100ml以上时,两种检验方法没有明显差别。

故笔者认为,在实际法医学应用中,当待测样本血液乙醇浓度10~150mg/100ml之间时,外标法检测的结果不如内标法准确,仅可作为筛选检查手段,需要进一步采用内标法进行检测才能作出有效明确的定性和定量结果。

(2)外标法检测时间短(2.5min),用量仅0. 5ml,而内标法检测时间长(6.5min),消耗样品量大。

实际办案中交通民警送检的酒后驾车嫌疑人静脉血液量往往只有2ml左右,血清量更少,内标法检测后若需进行二次复检则十分困难。

因此用外标法对血液酒精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可以节约检材,增加二次复检的机会,尤其满足在实际办案中,大量血液样品的分析测定工作。

其缺点是对操作条件及进样量的控制要求比内标法更为严格,血液中低浓度乙醇含量检测时不如内标法准确。

参考文献:
[1] 裴茂清,郭凌燕.顶空气相色谱法在乙醇分析中的应
用[J].广东公安科技,2003(1):829.
[2] G A/T105—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
[S].
[3] 江焘,张世忠,王越,等.法医毒物分析[M].北
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36244.
[4] G B19522—2004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
值与检验[S].
收稿日期:2007201206
·经验交流·
找准人像组合的“切入点”李大强 (河南省开封市公安局刑科所,475000)
关键词:人像组合;切入点;一针见血;夸张
中图分类号:DF79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3650(2007)0320029201
人像组合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过目击人的口述把犯罪嫌疑人的相貌刻画出来。

笔者认为,摹拟画像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画像员要找准人像组合的“切入点”。

把握“切入点”的第一步就是公安部刑侦专家张欣同志所讲的:一是熟悉现场情况;二是判断目击者的记忆能力;三是掌握目击者的心理状态;四是画像与对象接近相似程度的预测。

此外,还要对犯罪嫌疑人的脸型、胖瘦、年龄有一个大概的判断。

1 发现“切入点”
1.1 “一针见血”的外貌特征
实际工作中能遇到的高素质的目击者是不多的,他们往往说出一些民间通俗的外貌特征描写词汇,笔者把它们列为“切入点”的一种。

例如“挖斗”、“拖板嘴”、
“小头人”、
“肥头大呆脑”等等。

“挖斗”就是脸型从侧面看向内凹陷;“拖板嘴”是指下巴向前突出;“小头人”意思是头比正常人小一号,脸部肌肉紧绷,双眼有神,给人感觉机敏。

2000年5月2日晚9时左右,某市开发区综合楼一房间遭两名用是丝袜蒙面歹徒入室抢劫,并将夫妻二人捆绑后,抢走现金5000余
元,金银首饰若干。

按常规这个案件不具备画像条件,因为犯罪嫌疑人的面部特征受到丝袜蒙面的破坏。

受害人描述两犯罪嫌疑人中一名是个“小头人”,一名是个类似“农村老实巴交整天下地干活”的人。

经过对脸型、胖瘦、年龄的初步了解,再融入“切入点”进行精加工,两枚画像终于浮出水面。

夫妻二人确认“像,就是他们”。

6天后两名犯罪嫌疑人焦××、彭××被我侦查员以画像辨认方式找到并抓获。

1.2 像某人
以像某个人为“切入点”,再与目击人找到的各方面的特征揉捏在一起,创作出一个新的作品。

2 适当夸张“切入点”
画像要以“切入点”为中心,适当的夸张“切入点”特征,类似漫画的效果。

这样的夸张可以提高画像与对象的接近程度而不失真。

尤其在犯罪嫌疑人长像普通、
“切入点”不明显的情况下适用。

1997年7月,某集团军服务社被盗,作案分子用断线钳剪断窗户防盗网入室行窃,当案犯从院墙跳下时,被哨兵发现。

哨兵描述作案人上唇较突、两腮内收,其它特征并不明显。

抓住这两个特征进行适当的夸张,使两鼻孔多露出一点,以增加上唇的突出感;加重两侧脸部的明暗交接线,以增强两腮的内收感。

成功地刻画出犯罪嫌疑人。

笔者经实践认为,如果一幅画像真正找准“切入点”,结合画像员的素养,目击人准确的描述,它的近似程度应该是50%。

对成功破案将起重要作用。

收稿日期:2005210218
·
9
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