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与细胞分裂 (2)

合集下载

2答案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和染色体结构

2答案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和染色体结构

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和染色体结构习题一一、填空1.小麦大孢子母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是,一个大孢子母细胞能产生________ 有效大抱子,一个大孢子中舶染色体为________。

2.染色质线中染色很深的区段称________ 。

3.一个细胞经过减数分裂的两次分裂后形成的四个子细胞,称为________ 。

4.据测定,一个核小体及其连接丝约含________ 个碱基对的DNA,其中________ 个碱基对盘绕在核小体表面________ 圈,其余________个碱基对连接两个核小体。

5.由染色质到染色体的四级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6.一个正常的单子叶植物种子可以说是由胚(_____n)、胚乳(_____n)和母体组织(_____n)三方面密切结合的嵌合体。

7.有性生殖生物的生活周期大多数是包括一个________世代和________世代,这两者交替发生,称为世代交替。

8.真核生物的染色体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组成的。

9.下列各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多少人________ ,水稻________ ,果蝇________ ,肺炎双球菌________,大豆________ 。

10.某生物有三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能形成________ 个二价体积和________个染色单体。

11.许多生物染色体的次缢痕部位一般具有组成________ 的功能,因而称为________。

12.水稻的第7、第5和第10号染色体的长短臂比分别为1.03、2.05和6.00,那么这三条染色体的形态分别呈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型。

13.普通遗传学中通常把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单位叫做________。

14.染色体经碱性染料处理后,它的________部位被染色,而________部位几乎不被染色15.放射自显影的实验证明,异染色质的复制时间________常染色质。

高一生物会考复习课件必修2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高一生物会考复习课件必修2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⑴细胞中有 2 对同源染色体,它们 分别是 1和2、3 和4 ⑵哪几条是非同源染色体?
1和3、 1和4、2和3、 2和4
联会: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两两配对的现象。 四分体:每一对联会的同源染色体中,含有四个染色单体,叫做 一个四分体。
⑶_1_个四分体含有 1 对同源染色体,含 有 条2染4色体, 条染4色单体,
个DNA分子。
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缠绕,交换相应的片段。
123 4
部分交换
属于姐妹染色单体的是: 1和2 3和4
属于非姐妹染色单体的是: 1和3 1和4 2和3 2和4
一、减数分裂
(2)减数分裂过程: ①减数分裂Ⅰ
交换
四分体
赤道板
第 11 页
分离 自由组合
一、减数分裂
(2)减数分裂过程: ①减数分裂Ⅱ
2、过程: ①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 ②卵细胞的细胞膜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 阻止其他精子进入 ③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 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父本
精子
2N 减数 N
分裂
母本
卵细胞
2N
N
受精作用 受精卵有丝分裂 个体
2N 细胞分化 2N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①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维持了 生物遗传的稳定性。 ② 通过有性生殖,新一代继承了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而通过无性生殖只 能继承单亲的遗传物质 ③ 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其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 加上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 这种多样性有利于适应多变的自然环境,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 ④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细胞分裂的关键因子——染色体

细胞分裂的关键因子——染色体

细胞分裂的关键因子——染色体
染色体是细胞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关键因子之一。

在细胞的分裂
过程中,染色体起着亲自参与和调控的作用,对于细胞分裂的顺利
进行至关重要。

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发挥着两个主要的功能。

首先,
作为遗传物质的携带者,染色体负责传递细胞的遗传信息。

每个染
色体上都包含了DNA分子,这些DNA分子上载有细胞的遗传密码。

当细胞分裂时,染色体会复制自己的DNA,并将复制后的DNA分
给新形成的细胞。

其次,染色体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参与了核分裂和细胞质分裂
的调控。

在核分裂中,染色体负责将复制后的DNA准确地分给子
细胞,以确保每个子细胞获得正确的遗传信息。

在细胞质分裂中,
染色体通过调控细胞质骨架的形成和重组,参与了细胞的分裂和分散。

除了参与细胞分裂的调控,染色体还具有其他重要的特点。

例如,染色体的结构和数量在不同的物种和细胞类型中具有巨大的变
异。

通过研究染色体的结构和数量,科学家可以更好地了解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细胞的特点。

综上所述,染色体是细胞分裂的关键因子之一。

它不仅负责传递细胞的遗传信息,还参与了细胞分裂的调控和其他重要的功能。

对于理解细胞的基本过程和物种之间的关系,研究染色体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 张三, 李四, 王五. 染色体的研究进展. 生物科学, 2010, 37(2): 123-130.。

细胞分裂与染色体分离机制

细胞分裂与染色体分离机制

细胞分裂与染色体分离机制细胞分裂是细胞生命周期的一个重要阶段,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

在这个过程中,染色体需要进行分离和排序,保证每个子细胞都能够得到正确的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组成。

这一过程涉及到复杂的生物学机制,下面将进行详细的讨论。

1. 细胞周期细胞周期是指细胞从一个分裂到下一个分裂的完整过程。

它由G1期、S期、G2期和M期四个阶段组成。

其中M期为分裂期,在这一阶段中,细胞核分裂成两个新核,向两个相对方向移动,最终形成两个子细胞。

M期又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其中主要发生了染色体复制、纺锤丝形成和染色体分离等重要过程。

2. 同时分裂与染色质结构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和染色体蛋白是最基本的结构。

染色体质是由一条DNA双链与染色体蛋白组成的一个复合物,通过紧密排列而形成。

DNA双链在S期进行复制,形成一个染色体的两个单分子,称为姊妹染色单体。

在M期开始时,姊妹染色单体通过一些复杂的机制被拉向细胞的相对方向,最终分离成两个细胞核。

3. 有丝分裂及其染色体分离机制有丝分裂是一种常见的分裂方式,它包含了纺锤体的形成和染色体在分离过程中的动态。

纺锤体是一种由微管蛋白组成的丝状结构,其主要功能是在细胞分裂时向两个相对方向移动,以将染色体分离到两个细胞核之间。

染色体在纺锤体上的运动受到复杂的调控机制。

在有丝分裂周期的早期,莲花状的核膜渐渐被纺锤体替代,成为人体染色体分裂过程中独特的染色质结构。

在有丝分裂进入M期的末期,纺锤体开始向两个相对方向移动,两条纺锤丝将整个染色体拉向细胞相对方向。

这个拉伸力的调控是有联系的,通常通过一些蛋白机制完成。

4. 减数分裂及其染色体分离机制减数分裂是生殖动物和植物的专门分裂方式。

它与有丝分裂的机制不同,其染色体分离需要经过两个不同的阶段。

在第一次分裂中,染色体成对分离,并形成两个可能分别被分配给两个子细胞的单倍体染色体组。

在第二次分裂中,姊妹染色体分离,并分配给不同的子细胞,这使得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维持在两倍单倍体。

细胞分裂与染色体复制的机制

细胞分裂与染色体复制的机制

细胞分裂与染色体复制的机制细胞分裂一直是科学家们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起着重要的作用。

染色体复制是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为细胞分裂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那么,细胞分裂与染色体复制的机制是什么呢?细胞分裂的类型细胞分裂分为两种类型: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有丝分裂是指有线粒体、内质网和其他细胞器在细胞质中分散的细胞分裂方式。

无丝分裂是指原核生物(如细菌)中的一种细胞分裂方式。

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区别在于细胞核的形态和染色体的位置。

在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先被复制,形成两条相互连接的染色体。

在进行分裂的时候,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动到两端,形成新的细胞核。

而在无丝分裂中,并没有明显的染色体出现,细胞的分裂只是简单的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没有明确的染色体复制和分离过程。

染色体的结构在细胞分裂之前,染色体的结构是一个长而细的线状体。

染色体由蛋白质、DNA(脱氧核糖核酸,即DNA)和RNA(核糖核酸,即RNA)组成。

DNA是信息传递的分子,它存储了生长发育、代谢和遗传信息,决定了细胞的构成和功能。

RNA是帮助DNA复制和转录的分子,它可以在转录时复制DNA的信息。

蛋白质则为DNA提供支持和保护,帮助DNA决定细胞如何生长和分裂。

染色体复制的过程染色体复制是细胞分裂的准备环节。

染色体复制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的前期,主要分为DNA复制和染色体复制两个阶段。

DNA复制:DNA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

在这个过程中,DNA双螺旋结构被解开,两条单链DNA分别向两个方向复制。

DNA复制发生在DNA分子的伸展末端,由DNA聚合酶(DNA polymerase)负责。

染色体复制:染色体复制发生在DNA复制后,它是染色体重复的过程。

染色体复制将已经复制好的DNA的两条链绕在一起,形成一个具有X形的染色体。

染色体复制也是由DNA聚合酶负责,这个过程可以在细胞周期的间期进行,也可以在细胞分裂的前期进行。

第2章--第1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人教版七年级上)

第2章--第1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人教版七年级上)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二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备课教师:孙植荣孙国瑜谢朝总第13课时班级:学生:教师寄语:有小不愁大。

学习目标:1.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2.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

3.说出细胞分裂与细胞生长的关系。

重点难点:重点是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难点是细胞分裂染色体的变化。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一、细胞的生长与分裂1.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分不开的。

2.构成生物体的细胞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自身的物质,体积会由小变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

细胞长到一定的大小,就会进行分裂。

3.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

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为两个,随后,细胞质分裂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

如果是动物细胞,细胞膜从其中部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

若是植物细胞,则在原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

二、细胞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4.染色体是由DNA 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

它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5.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会进行会进行复制,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均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这样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有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

由于染色体内有遗传物质DNA,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情境引入】一粒种子能够长成参天大树,池塘中的小鱼可以长成大鱼,想一想,生物体为什么能由小长大?6.用下表中5个不同大小的正方体表示5个大小不同的细胞,计算每个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并回答问题:(1)由表可知,体积最大的细胞是 E ,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是 6:5 ;体积最小的细胞是 A ,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是 6:1。

(2)细胞体积增大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的变化规律如何?随细胞体积的增大,表面积与体积之比越来越小。

(3)已知细胞体积越大,所需营养物质越多,而细胞的表面积越大,才能越多的吸收营养,为什么细胞无法无限生长?随着细胞的生长,体积会不断增大,需要从外界吸收更多的营养物质,但细胞的表面积的增大与体积的增大之比相对较小,满足不了细胞对营养物质的需求。

遗传大题

遗传大题

(五)思考题:1.未交换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后期Ⅰ,被交换了的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哪一时期?答:后期Ⅱ。

2.简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各自的遗传学意义?有丝分裂:(1)每个染色体准确复制分裂为二,为形成两个子细胞在遗传组成上与母细胞完全一样提供了基础。

(2)复制的各对染色体有规则而均匀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使两个细胞与母细胞具有同样质量和数量的染色体。

减丝分裂:(1)雌雄性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保证了亲代与子代之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并保证了物种相对的稳定性;(2)由于染色体重组、分离、交换,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3.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动态与基因传递有什么关系?答:平行关系。

4.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有何最基本的区别?以最简要方式指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减半的原因?减数分裂:(1)包括两次分裂,第一次是减数的,第二次是等数的。

(2)同源染色体在前期Ⅰ配对联会。

染色体减半的原因: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了两次。

5、为什么只有DNA适合作为遗传物质?答:DNA是由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的单核苷酸多聚体以反向平行形成的双链分子,形成双链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依赖于模板复制的准确性。

DNA以三联体密码的形式指导多肽和蛋白质的合成,其编码信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是无限的。

6. DNA分子的两条链有相同的遗传信息吗?为什么?答:不同。

因为两条链转录的RNA是不同的,翻译成的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也就不相同。

7.怎样根据碱基组成说明DNA是双链的还是单链的?答:若A=T,G=C,是双链,否则即为单链。

8.在包含4种核苷酸A、U、G、C的64种三联体排列中,(1)无尿嘧啶的有多少?(2)具一个以上尿嘧啶的有多少?答:(1)尿嘧啶在密码子的第一个字母上出现的概率是1/4;不出现在第一字母的概率3/4。

同理,在密码的第二第三字母亦然。

因此,在密码的三字母中无尿嘧啶的概率是(3/4)(3)=27/64。

(2)至少包含一个尿嘧啶之密码子的数目是1-27/64=37/64。

染色体与细胞分裂

染色体与细胞分裂

细胞分裂与细胞周期
配合课本 P.20
生物体的发育与生命的维系需仰赖周而复始 的细胞分裂。 细胞分裂可使遗传讯息精确的传递。 从一个新细胞产生至下一次细胞分裂完成的 过程称为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
配合课本 P.20
细胞生长与分裂的过程。主要分两时期: 间期 :细胞生长与准备细胞分裂。 细胞分裂期: 细胞核分裂(真核细胞):
体染色体与性染色体
人类具有 23 对染色体, 依照大小编号,并编制 成染色体核型图。
1~22 号为体染色体 第 23 号男性与女性 不同,为性染色体
配合课本 P.19
人类男女性染色体的区别
配合课本 P.19
性染色体中 女性有两个 X 染色体。 男性有一个 X 染色体 与一个 Y 染色体。
性染色体与性别
基因与染色体
配合课本 P.28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洒吞与巴夫来认为“染色体是传递遗传讯 息的构造”;基因应该位于细胞核内的染 色体上。
基因与染色体
配合课本 P.28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推论过程】
亲代透过精子与卵的结合产生子代,并藉 此将亲代的性状遗传给子代 推测基因必位于精子与卵之内。
亲代性别互换并不影响遗传结果,因此精 子与卵对遗传的贡献应是相等的。精子的 细胞质非常少,与卵相当的构造是细胞核 推测基因应位于细胞核内。
发生在配子(精子和卵)形成时。
配合课本 P.24
分裂开始前染色体同样会复制形成二分体, 接着连续进行两次的细胞分裂。
→减数分裂第一阶段、减数分裂第二阶段
产生 4 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 为原来母细胞的一半。
减数分裂
配合课本 P.24
减数分裂第一阶段:
同源染色体互相配对形成四分体。 接着每对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进入 2 个子细胞。

生物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试卷含答案(1)

生物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试卷含答案(1)

生物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试卷含答案(1)一、选择题1.在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中,当换用高倍镜后,视野中的细胞数目,细胞体积和视野亮度依次有什么变化?()①变多②变少③变大④变小⑤变亮⑥变暗.A.②③⑥B.②④⑥C.①④⑤D.①③⑤【答案】A【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显微镜的使用基本技能方面的知识,只有熟练地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操作才能较容易地完成此类题目。

【详解】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小,进入的光线越少,视野就越暗,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的体积越大;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大,进入的光线越多,视野越亮,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细胞的体积越小,故A符合题意。

【点睛】有关显微镜使用方面的题都很重要,要想做好此类题目,一定要多动手,多思考,熟能生巧,有些看上去很复杂的问题,如果我们经常操作使用显微镜的话,就会变得十分容易了。

2.取一个成熟的番茄果实,用开水烫一烫,然后依次进行观察,首先撕下最外面的一层表皮,然后看到里面肥厚多汁的果肉,若仔细观察会发现里面还有一丝丝白色的“筋络”。

下列相关描述错误的是()A.撕下的表皮属于上皮组织B.肥厚多汁的果肉属于营养组织C.白色“筋络”中有输导组织D.白色“筋络”中有机械组织【答案】A【解析】【分析】植物的主要组织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等,各具有不同的功能。

【详解】番茄果实的表皮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表皮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具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A错误。

表皮以内的果肉储存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属于营养组织,B正确。

番茄内有一丝丝的白色“筋络”,这些“筋络” 是由导管和筛管组成,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属于输导组织,C正确。

机械组织多由一些厚壁细胞组成,起支持作用。

白色“筋络”中也含有机械组织,D正确。

【点睛】把握植物组织的类型和特点是解答的关键。

细胞分裂原理与过程简析

细胞分裂原理与过程简析

细胞分裂原理与过程简析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过程,对于维持生命的稳定和遗传信息的传递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细胞分裂的原理和过程两个方面进行简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的生物学现象。

一、细胞分裂的原理细胞分裂的原理主要涉及到细胞周期、染色体结构和遗传物质的复制等方面。

1. 细胞周期细胞周期是指细胞从一个分裂开始,再到下一个分裂开始的整个过程。

一般分为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个阶段。

有丝分裂包括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间期五个阶段,其中间期是细胞生长和代谢活动的主要阶段;前期是染色体复制的准备阶段;中期是染色体分离和运动的阶段;后期是细胞质分裂的阶段。

无丝分裂则不涉及有丝分裂的各个阶段,直接进行细胞核的分裂。

2. 染色体结构染色体是细胞内遗传信息的载体,是由DNA分子和蛋白质组成的。

染色体结构包括着丝粒、着丝粒间区、染色质臂等部分。

着丝粒是染色体上的特殊结构,有助于染色体的分离和运动;着丝粒间区是着丝粒之间的区域,其中包含着丝粒纤维,起到支持和稳定染色体的作用;染色质臂则是着丝粒和着丝粒间区之间的区域,其中包含大量的DNA分子和蛋白质。

3. 遗传物质的复制细胞分裂时,遗传物质也需要进行复制,以保证每个新细胞都能够获得完整的遗传信息。

DNA分子是遗传物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复制过程在细胞分裂前进行复制。

DNA复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涉及到DNA解旋、DNA合成和DNA连接等步骤,通过这些步骤,每个DNA分子都能够复制出一个完全相同的副本。

二、细胞分裂的过程细胞分裂的过程主要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个类型。

1. 有丝分裂有丝分裂是指通过有丝分裂纺锤体的形成和运动,将染色体均匀地分配给两个新细胞的过程。

有丝分裂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前期:染色体开始缩短和增厚,核膜逐渐消失,有丝分裂纺锤体开始形成。

(2)中期:染色体在有丝分裂纺锤体的引导下排列在细胞的中央区域,形成一个称为中央体的结构。

遗传学第三版答案 第3章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遗传学第三版答案 第3章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第三章遗传的染色体学说1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在哪里?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这两种分裂各有什么意义?那么,无性生殖会发生分离吗?试加以说明。

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1)有丝分裂是体细胞的分裂方式,而减数分裂一般仅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2)有丝分裂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染色体数由2n-2n,减数分裂DNA 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染色体数由2n-n。

(3)有丝分裂在S期进行DNA合成,然后经过G2期进入有丝分裂期。

减数分裂前DNA合成时间较长,合成后立即进入减数分裂,G2期很短或没有。

(4)有丝分裂时每一条染色体独立活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会发生配对、联会、交叉、交换等。

(5)有丝分裂进行的时间较短,一般为1-2小时,减数分裂进行时间长, 例如人的雄性配子减数分裂需24小时,雌配子甚至可长达数年。

有丝分裂的遗传学意义:通过有丝分裂维持了生物个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组织及细胞间遗传组成的一致性);并且保证了物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单细胞生物及无性繁殖生物个体间及世代间的遗传组成的一致性)。

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1)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过程中的染色体数目交替(2n-n-2n),保证了物种世代间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同源染色体分开,移向两极是随机的(染色体重组) ,加上同源染色体的交换(染色体片断重组) ,大大增加了配子的种类,从而增加了生物的变异,提高了生物的适应性,为生物的发展进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而是由生物体自身的分裂生殖或其体细胞生长发育形成个体过程一般没有和其他个体或结构发生基因交流,自身也不发生减数分裂,因此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生分离,但由于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通过无性生殖方式产生的个体也有可能会发生变异。

2 水稻正常的孢子体组织,染色体数目是12对,问下列各组织的染色体数目是多少?(1)胚乳;(2)花粉管的管核;(3)胚囊;(4)叶;(5)根端;(6)种子的胚;(7)颖片;解析:(1)胚乳3n=36(2)花粉管的管核n=12(3)胚囊8n=96(4)叶2n=24(5)根端2n=24(6)种子的胚2n=24(7)颖片2n=243 用基因型Aabb的玉米花粉给基因型AaBb的玉米雌花授粉,你预期下一代胚乳的基因型是什么类型,比例如何?解析:基因型Aabb的花粉产生的雄配子Ab,ab基因型AaBb产生的极核为AB,Ab,aB和ab胚乳基因型为AAABBb,AAAbbb,AaaBBb,Aaabbb,AAaBBb,AAabbb,aaaBBb和aaabbb,比例相等。

第2节细胞(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PPT课件(初中科学)29张)

第2节细胞(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PPT课件(初中科学)29张)
第一课时 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
你知道吗?
一个小小的受精卵是怎 样发育成一个婴儿的呢?

细胞的分裂、生长、分化
受精卵
婴儿
约有1012个细胞
约有1014个细胞
一、细胞分裂
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叫做细胞分裂
用橡皮泥模拟受精卵分裂
①用橡皮泥做成一个直径约为 2厘米的球。用这个球代表一个受精卵。 ②将橡皮泥一分为二,在两个半球中适当增加橡皮泥后,仍让这两部分粘在一 起。再将每个部分一分为二,适当增加橡皮泥后,仍让它们粘在一起,现在共 有 4个“细胞”了。若再将每个部分一分为二,这样就有 8个“细胞”了。 ③如此继续分裂下去,最后形成一个“细胞团”
新的细胞壁 和细胞膜
动物细胞分裂
植物细胞分裂
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的,是DNA的载体
染色体
常见动植物体内染色体数目
常见植物 染色体数目(条)
大麦
14
豌豆
14
白菜
20
玉米
20
水稻
24
常见动物 人
青蛙 虎 XXX
家兔
染色体数目(条) 46 20 38 42 44
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3、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的关系 (1)细胞分裂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2)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常常是相伴而行的; (3)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是不断进行的。 一个受精卵是经细胞分裂、分化和生长, 最终长成了一个生物个体。
干细胞
干细胞(stem cells)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成各种细胞的未分化细胞。 根据干细胞所处的发育阶段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 体干细胞。根据干细胞的发育潜能分为三类:全 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和单能干细胞。受精卵是 一个全能干细胞,因为它能产生生物体需要的所 有类型的细胞。

细胞生物学中的细胞分裂和染色体行为

细胞生物学中的细胞分裂和染色体行为

细胞生物学中的细胞分裂和染色体行为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而细胞分裂是细胞繁殖和增殖的关键过程。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所以染色体的行为是细胞分裂的核心和关键。

细胞分裂的类型在细胞的生命周期中,有两种类型的细胞分裂: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有丝分裂是指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明显地形成了有机的有丝分裂纺锤体,而无丝分裂是指无明显的有丝分裂纺锤体存在。

有丝分裂是高等动植物细胞、真菌、原生动物和某些原核生物进行的细胞分裂方式,无丝分裂在原虫、球菌等单细胞生物中非常常见,这两种类型的细胞分裂涉及不同的过程和染色体行为。

有丝分裂的染色体行为在有丝分裂中,细胞的核分裂了两次,形成四个细胞。

整个过程包括四个阶段:有丝分裂前期、有丝分裂中期、有丝分裂后期和细胞负责期。

在有丝分裂前期,细胞内的染色体在拷贝的过程中身被复制成为姐妹染色体,然后进入有丝分裂中期。

在有丝分裂中期,有丝分裂纺锤体会由微管聚集物构成,形成从极体到此的有机结构。

这时,染色体释放出来,被有丝分裂纺锤的微管捆绑在上面,从而用双方纺锤体的力相分离。

分裂到细胞的两个极端,导致一方的染色体和另一方的染色体,分别成为两个细胞核。

在有丝分裂后期,单倍体细胞内的染色体都膨胀,变成了新的染色质形态。

细胞负责期是有丝分裂的最后一个阶段,细胞在这个时期通过自我修复,准备开始下一周期的有丝分裂。

无丝分裂的染色体行为在无丝分裂中,细胞的核直接分裂,形成两个自由核。

在原生动物、原生植物和真菌等有些生物中,无丝分裂是其生命周期中经历的一部分。

相比有丝分裂的染色体行为,无丝分裂的染色体行为有极大的不同。

在无丝分裂的染色体行为中,染色体的复制和分裂同步进行,并排列在细胞的中央,然后由中央向两极移动,分裂成两个分子。

这样,分子就能分别分配到两个细胞中。

染色体行为与细胞分裂的联系染色体的行为对于细胞分裂来说非常关键,因为它们是遗传信息的载体,直接决定了新细胞的遗传信息。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检测):2.2 基因在染色体上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检测):2.2 基因在染色体上 Word版含答案

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基础巩固1最早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是( )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B.萨顿的蝗虫实验C.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D.水稻杂交实验答案:C2已知果蝇的体细胞内有4对同源染色体,根据萨顿的假说,下列关于该动物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果蝇的精子中含有成对的基因B.果蝇的体细胞只含有一个基因C.果蝇的4对同源染色体上含有的基因可以同时来自父方,也可以同时来自母方D.在体细胞中,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在配子中只含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答案:D3右图是果蝇某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有关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控制朱红眼与深红眼的基因是等位基因B.控制白眼和朱红眼的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C.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后代的每个细胞中都能表达D.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彼此间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答案:D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的DNA都在染色体上B.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其上的基因的行为一致C.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一一对应D.以上说法均正确解析:细胞中的DNA主要位于染色体上,此外在细胞质中的叶绿体、线粒体中也有少量的DNA。

正常情况下,细胞中的每条染色体只含有一个DNA分子,但在进行分裂的细胞中,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上有两个DNA分子。

答案:B5下列哪项自交后代会出现分离比为9∶3∶3∶1的遗传现象?( )答案:C6下列不能说明基因与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A.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存在的B.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C.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也自由组合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解析: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

在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同样,也只有成对染色体中的一条。

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

遗传学名词解释-(2)

遗传学名词解释-(2)

《遗传学》名词解释1Mitosis, 有丝分裂:高等真核生物细胞分裂形式,细胞分裂过程中,子代染色体数目不变。

Meiosis, 减数分裂:有性生殖个体形成生殖细胞的分裂方式,期间复制一次,分裂两次,子代染色体数目减半。

Chromosome 染色体:指细胞分裂过程中,由染色质聚缩而呈现为一定数目和形态的复合结构。

2Synapsis 联会:减数分裂偶线期开始出现同源染色体配对现象,即联会。

Homologous Chromosome, 同源染色体:指形态、结构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他们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

Chromatids 染色单体:复制时产生的染色体拷贝。

3Univalent 二价体:一对配对的同源染色体称二价体Wild-type gene, 野生型基因:在自然群体中往往有一种占多数座位的等位基因,称为野生型基因。

Bivalent 单价体:本应联会而未联会的染色体。

4Alleles, 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位点相同,控制着同一性状的基因。

Principle of Linkage, 连锁遗传定律: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或多个性状,常有联系在一起遗传的倾向。

Locus 基因座:一个特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5Heterozygous,杂合子:是指同一位点上的两个等位基因不同的基因型个体Homozygous, 纯合子:是指同一位点上的两个等位基因相同的基因型个体Phenotype 表现型:某个体某单性状的物理表现形式。

6Diploid, 二倍体:细胞核染色体根据着丝粒位置和染色体长度全是成对存在的个体或细胞。

〔2n〕Haploid, 单倍体:具有配子染色体数〔n〕的个体或细胞。

Chromosome theory of heredity, 遗传的染色体理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且成线性排列,基因间的距离由它们在后代中共同出现的概率决定。

Polyploid 多倍体:体细胞中含三个及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细胞分裂与染色体分离

细胞分裂与染色体分离

细胞分裂与染色体分离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本过程之一,它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形式。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有序分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有丝分裂中的染色体分离有丝分裂是大多数真核生物体内细胞进行的一种细胞分裂方式。

在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分离在细胞的不同阶段依次进行。

1. 基因组复制在有丝分裂的前期,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开始进行复制,每一条染色体复制成两条完全相同的姐妹染色体,这两条染色体称为染色体二分体。

2. 核间期复制后的染色体开始缠绕成为可见的染色体,此时核膜仍存在。

3. 染色体纺锤体阶段在有丝分裂的中期,核膜消失,染色体纺锤体形成。

此时,染色体二分体在纺锤体的引导下移动到细胞的中央区域。

4. 融合分离在有丝分裂的后期,染色体二分体被分开,每一条姐妹染色体被纺锤体的纤维拉向细胞的两极,最终分离到细胞的两侧。

这一过程确保了每个新细胞获得完整的染色体组。

二、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分离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进行的一种特殊的细胞分裂,它使得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减半。

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分离过程也有其特殊性。

1. 第一次分裂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与有丝分裂的过程类似,但在分离染色体时有一些差异。

在该过程中,染色体进行纺锤体引导下的移动,但染色体并未完全分离。

2. 第二次分裂第一次分裂后,形成了两个细胞,每个细胞含有一套染色体。

在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中,这两个细胞继续进一步分裂,染色体再次分离。

3. 染色体分离在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再次纺锤体引导下的移动,最终分离到不同的子细胞中。

这样,每个子细胞都获得了半数的染色体。

细胞分裂是一项复杂的生物学过程,而染色体的有序分离是细胞分裂中的关键步骤。

对于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和新细胞的正常发育,理解细胞分裂与染色体分离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细胞分裂与染色体分离的过程,我们能进一步揭示生物体内复杂细胞过程的奥秘,为人类健康和疾病治疗提供基础。

普通遗传学第2章遗传的染色体基础

普通遗传学第2章遗传的染色体基础

2.3 细胞分裂

细胞分裂是生物进行生长和繁殖的基础,亲代 的遗传物质就是通过细胞分裂向子代传递的。 19世纪末,Flemming W(1882)和Boveri T(1891)分别发现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为遗 传的染色体学说提供了理论基础。

一、无丝分裂

无丝分裂也称直接分裂,是一种简单而常见 的分裂方式。细胞分裂时,核仁先行分裂,细 胞核伸长,核仁向核的两端移动,而后在核的
第二章 遗传的染色体基础
第一节
细胞的结构(略) 第二节 染色体 第三节 细胞分裂 第四节 染色体周史
第二节染色体

人们早在发现染色体之前就发现在动植物 的细胞核中有很多易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物 质,人们管它们叫染色质。(现在知道这 些物质包括DNA、核蛋白及少量的RNA。 在细胞分裂时,人们发现这些染色物质呈 现一种特定结构。这种呈现特定结构的染 色质叫做染色体(Chromosome)。
联会(synapsis):
同源染色体的两个成员侧向连接,像拉链一样地 并排配对称为联会。联会始于偶线期,中止在双线期。
联会复合体(synaptonemal complex, SC):同源染色 体联会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亚显微的非永久性 的复合结构。
交叉(chiasma):非姐妹染色单体间若干处相互交叉缠结,交 叉是染色单体发生交换的结果。
人类的 ABO
血型
位于
9q34
位置上
三、染色体的数目

不同生物物种的染色体数目是生物物种的特征,相 对恒定;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2n),而配子中 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中的一半(n)。
如人2n=46,果蝇2n=8,洋葱2n=16,蚕豆 2n=12,等。

高中生物2.1 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 2

高中生物2.1 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 2

3.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减半的原因是 A.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复制一次 B.细胞分裂一次,染色体复制两次 C.细胞分裂一次,染色体复制一次 D.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复制两次
4.减数第一次分裂发生的主要特点是
A.染色体复制
B.同源染色体分离
C.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D. 染色质变成染色体
5.下图为猕猴的细胞分裂曲线图,据图回答: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2个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n)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
4个精细胞(染色体数:n)
变形
4个精子(染色体数:n)
联会
Hale Waihona Puke 四分体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
第一极体
次级卵母细胞
第 二 极 体
卵细胞
特点:
体细胞(染色体数:2n)
有丝分裂
细胞分化
1个卵原细胞(染色体数:2n)
间期: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
1个初级卵母细胞(染色体数:2n)
不 2、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 同 分裂时出现联会、四分体、非 点 姐妹染色单体互换、分离等现象
2、无同源染色体联会等 行为
3、分裂后形成4个精子或1 个卵细胞
3、分裂后形成2个体细胞
4、分裂后所形成的子细胞 4、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染
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色体数目与亲代细胞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
染色体与
细胞分裂
染色体与细胞分裂
课本P18 讲义P16
门德尔之后的科学家-洒吞、巴夫来,由细胞 分裂时染色体的分离过程,推论出基因在染色 体上的概念
此概念即为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4-2
染色体与
真核细胞的染色体构造
细胞分裂
课本P18 讲义P16
化学组成
DNA+蛋白质
构造层次
核小体:DNA 围绕组蛋白形成 染色质:由成串核小体再次缠绕形成染色质 染色体:细胞分裂时,染色质聚集缩短形成
次级卵母细胞于受精后,完成减数分裂第二 阶段,形成卵和极体
若未发生受精,次级卵母细胞将死亡
4-2
染色体与
细胞分裂
雌配子的形成
课本P26 讲义P23
4-2
染色体与
细胞分裂
雌配子的形成
课本P26 讲义P24
1 个初级卵母细胞可形成 1 个卵及 2 个极体
卵 含丰富细胞质,卵核与精极结合后,形成受精 卵,经有丝分裂后形成胚胎
时,细胞内会有丝状物分裂,称为有丝分裂
细胞质分裂
发生在细胞核分裂即将结束时 细胞质分裂通常将细胞分隔成两个子细胞
4-2
染色体与
有丝分裂与细胞质分裂
细胞分裂
课本P22 讲义P19
细胞
图示
周期 洋葱根尖
示意图
细胞内发生的事件
间期
(1) 以染色质的形式存在 (2) 细胞生长、合成蛋白质
、复制染色质、形成新 构造与胞器 (3) 种子植物细胞无中心粒
发生在体细胞增殖时,最后产生 2 个子细胞 通常与母细胞具相同染色体数目
减数分裂
发生在动物形成配子时,最后产生 4 个子细胞 染色体数目为母细胞的一半
4-2
染色体与
细胞分裂
细胞周期
课本P20 讲义P19
完成一周期所需时间因细胞种类、环境条件而 异,由数分钟~数天不等
分裂后的子细胞
4-2
染色体与
有丝分裂与细胞质分裂
细胞分裂
课本P23 讲义P20
细胞
图示
周期 洋葱根尖
示意图
细胞内发生的事件
细 胞 分 裂 期
有 丝 分 裂
姐妹染色分体排列在细胞 中央的赤道板
(1) 纺锤丝向细胞的两极缩 短,姐妹染色分体彼此 分离,向细胞两端移动
(2) 移动中的染色体呈 V 形
4-2
染色体与
有丝分裂与细胞质分裂
减数分裂 第二阶段后 (n)
青春期后,每月排卵前
次级卵母细胞、极体(死亡)
受精后
1 个卵、极体
次级精母细胞 4 个精子
4-2
染色体与
细胞分裂
基因与染色体
课本P28 讲义P25
门德尔于 1865 年提出遗传定律,但未受到重 视
1875~1890 年间,细胞染色技术进步、显微 镜制作技术改进,可观察到有丝分裂与减数分 裂的现象及染色体的构造与行为
课本P24 讲义P22
4-2
染色体与
细胞分裂
减数分裂的过程
课本P25 讲义P22
4-2
染色体与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课本P25 讲义P22
进行细胞 分裂结果 复制次数 分裂次数 染色体分离 着丝点分离 子细胞 染色体数量
联会 基因重组
有丝分裂 体细胞 体细胞增殖
1次 1次
姐妹染色体分离
1次 2个 不变 无 无
基因位于细胞核中 经孟德尔亲代互交实验得知,亲代双方对后代 之贡献相等,而精卵的对等构造只有细胞核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细胞核内染色体的分离、分配与基因的分离、 分配一致
4-2
染色体与
细胞分裂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课本P29 讲义P27
洒吞与巴夫来的观察
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互相分离
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可自由 组合 受精时,合子具有成对染色体
藉由观察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变化,可 以解释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结果。此后孟德尔的 理论才逐渐获得支持
4-2
染色体与
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分离及独立分配现象
细胞分裂
课本P2色体学说
课本P28 讲义P27
1902 年前后,洒吞、巴夫来的推论
基因位于生殖细胞中 遗传时,亲代透过精子和卵结合,产生子代
1~22 号
基因功能
控制与性别 无关的性状
性染 色体
第 23 号
决定性别及 其他的性状
4-2
染色体与
细胞分裂
人类性别的决定
人类的性别由精子决定
课本P19 讲义P17
4-2
染色体与
细胞分裂
同源染色体
课本P20 讲义P17
细胞核内形态、大小相似的成对染色体
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同源染色体在形成精 子、卵时会互相分离
课本P24 讲义P21
第一阶段
已复制的同源染色体互相配对,形成四 分体,此为减数分裂特有的现象,又称 为联会
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
第二阶段
染色体不再复制 姐妹染色分体互相分离,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 形成 4 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为母细胞的一半
4-2
染色体与
细胞分裂
减数分裂的过程
4-2
染色体与
有丝分裂与细胞质分裂
细胞分裂
课本P22 讲义P19
细胞 周期
图示
洋葱根尖
示意图
细 胞 分 裂 期
有 丝 分 裂
细胞内发生的事件
(1) 已复制的染色质聚缩成染色 体,出现二分体
(2) 纺锤丝出现并形成纺锤体 (3) 核仁、核膜消失 (4) 中心粒已复制为二,向细胞
两端移动 出现星状体:细胞分裂时, 中心粒周围辐射状的细丝。 种子植物细胞无星状体 (5) 纺锤丝连接至染色体上的着 丝点
细胞分裂
课本P23 讲义P20
细胞
图示
周期 洋葱根尖
示意图
细细 胞胞 分质 裂分 期裂
细胞内发生的事件
(1) 染色体解开成丝状的染色质 (2) 纺锤体消失,核仁核膜出现 (3) 动物细胞:
位在纺锤体中央赤道板处的 细胞膜向内凹陷 (4) 植物细胞: 细胞膜不凹陷,形成细胞板 ,最后在细胞板两侧形成新 的细胞膜、细胞壁 (5) 形成两个子细胞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则 可自由组合至不同的 子细胞中,不受彼此 影响
4-2
染色体与
细胞分裂
二分体
课本P20 讲义P17
细胞分裂时,复制后浓缩的染色体称之
每一条染色体由两条彼此相连的姐妹染色分体 组成
四分体
减数分裂第一阶段 开始时,已复制的 同源染色体并排, 共有四条染色分体
4-2
染色体与
细胞分裂
有些可持续停留在细胞周期中,继续产生新 细胞,如人体的干细胞和植物的根尖细胞
有些则分化为具特定功能的细胞,不再进行 分裂,如神经细胞、肌细胞等
4-2
染色体与
有丝分裂与细胞质分裂
细胞分裂
课本P21 讲义P19
有丝分裂
指真核细胞进行细胞核分裂的连续过程 染色体发生一连串的变化 1879 年,德国科学家佛莱明发现细胞分裂
4-2
染色体与
细胞分裂
减数分裂
课本P24 讲义P21
配子(精子和卵) 形成时,子细胞染色体数目 较母细胞减少一半的细胞分裂方式 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可维持生物代代相传 染色体数目不变 可增加基因重组的机会 在减数分裂开始前,染色体已复制完成 过程与有丝分裂相似
4-2
染色体与
细胞分裂
减数分裂的过程
减数分裂 生殖母细胞 产生生殖细胞 (精子、卵) 1次 (减数分裂第一阶段之前)
2次
1st:同源染色体 2nd:姐妹染色分体
1次 4个 减半 有 有
4-2
染色体与
细胞分裂
雌配子的形成
课本P26 讲义P23
由女性卵巢产生
女性于胚胎发育期,卵巢中的卵原细胞发育为 初级卵母细胞
初级卵母细胞于每月排卵前,完成减数分裂 第一阶段并形成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
细胞周期
课本P20 讲义P18
细胞生长与分裂的过程 分为间期和细胞分裂期 间期
占细胞周期大部分时间 为新陈代谢较旺盛的时期 包括:细胞生长(G1 期)、
染色质复制(S 期)、准备进行细胞分裂(G2 期)
4-2
染色体与
细胞分裂
细胞周期
课本P20 讲义P19
细胞分裂期
包括细胞核分裂及细胞质分裂两阶段 细胞核分裂可分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
门德尔的遗传观念 分离律: 配子形成时,等位基因互相分离 独立分配律: 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独立分配 受精时,后代基因又恢复两两成对
染色体是传递遗传讯息的构造,基因位于细胞 核内的染色体上
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对位置, 且一条染色体上不只一种等位基因
4-2
染色体与
细胞分裂
雄配子的形成
课本P27 讲义P24
女性与男性形成配子的比较 4-2
染色体与
课本P26 讲义P25
细胞分裂
发生时期
女性 胚胎发育~更年期
男性 青春期~更年期
生殖母细胞 (2n) 卵原细胞
精原细胞
仅发生于胚胎发育期
复制后 (2n) 初级卵母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减数分裂 第一阶段后 (n)
染色体
4-2
染色体与
真核细胞的染色体构造
细胞分裂
课本P18 讲义P16
4-2
染色体与
细胞分裂
体染色体与性染色体
课本P19 讲义P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