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间工艺 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具体操作:从蓼蓝草中提取蓝作染料(靛蓝),把镂空花版铺在白布上,用刮 浆板把防染浆剂刮入花纹空隙漏印在布面上,干后放入染缸,布下缸20分钟后 取出氧化、透风30分钟,一般经过6至8次反复染色,使其达到所需颜色。再将 其拿出在空气中氧化,晾干后刮去防染浆粉,即显现出蓝白花纹。
麒麟送子挂件 清代 云南省
wk.baidu.com
究其原因,一是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迁徙,使各地流 传的题材广为交流,结合风土人情而形成了地方特色;一是 在汉唐时期,边疆为对外贸易的必经区域,常来常往的商人 们将中原的时尚不断地带到各地;再者,则是由走村串户的 银饰加工艺人将在各民族中流传的传统精美纹样传播了开来。
猴挂件 清代 云南省
鱼鸟纹扣饰 清代 云南省 哈尼族
银饰纹样题材是相当丰富的,所涉及的方面也非常广泛。在中 原地区广为流传的吉祥纹样、传说故事,在少数民族的银饰上 多有所反映;而在少数民族的银饰上所流行的花卉鸟虫在汉民 族的银饰上也多能见到。其纹样的造型或写实、或变形,多适 合着银饰的外形,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蛇形臂钏 传世 云南省 布朗族
蝴蝶形腰带扣 民国 云南省大理地区 白族
在过去,金饰是富贵和准富贵的人们使用的,从大小、 重量、型制、纹样及使用者的身份都有着很完整的规 定,甚至连制作者都是钦定或指定的。与之相比,银 饰要大众化得多了,不仅对使用没有硬性的规定,就 是型制、图案的创意也是很自由的。尤其是到了明清 时期,民间“无银不成饰”,而艺人们随心所欲却又 精到入微的创造,则使得当时的银饰艺术达到了相当 的高度。
吉祥图案有“八吉”、“八宝”、“三多图”、 “鹤寿图”、“福寿图”、“福禄祯祥”、“猿猴盗 桃”、“鱼跃龙门”和多种形式的吉祥文字等,多用于 耳环、耳坠、手镯、串饰、钮扣和什器上。
另外还有许多知名或不知名的花草纹,构成同一画 面,结构舒展,造型优美大方,在各类的银饰上都能见 到。
猿猴盗桃挂链 传世 山西省
福寿挂件 传世 云南省
在银饰中常见的人物题材主要有“八仙”、“寿星”、 “麒麟送子”、“刘海戏金蟾”和戏剧故事、少数民族的 英雄故事以及“龙”、“凤”、“蝴蝶”、“狮子”和十 二生肖等各类动物形象,多装饰在帽饰、项链、长命锁、 佩饰上。
带式头饰 民国 云南省罗平地区 布依族
飞鸟顶饰 清代 云南省 傣族
染织绣类的民间艺术实际上包括了印染、手工纺织、刺绣、织锦、缂丝 等几大类别。
印染是民间服饰和日常居室装饰密切相关的工艺品,主要有蜡染、扎染、
蓝印花布、彩印画布等,主要用在服装、帽子、被褥、床饰、门帘、包袱布 等方面,是用途非常广泛的布艺。
蜡染
蜡染,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古称蜡,与绞缬(扎 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蜡染是用蜡刀蘸熔 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 多种图案,同时,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 “冰纹”,尤具魅力。由于蜡染图案丰富,色调素雅,风格独特,用于制作 服装服饰和各种生活实用品,显得朴实大方、清新悦目,富有民族特色。
制作彩色蜡染有 两种方法:
一种是先在
白布上画出彩色 图案,然后把它 “蜡封”起来, 浸染后便现出彩 色图案;
另一种方法
是按一般蜡染的 方法漂净晾干以 后,再在白色的 地方填上色彩。 民间蜡染所用的 彩色染料,是用 杨梅汁染红色, 黄栀子染黄色。
扎染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 织物 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中国传统 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
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 两部分。它是通过纱、线、 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 缝、缚、缀、夹,等多种 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其 目的是对织物扎结部分起 到防染作用,使被扎结部 分保持原色,而未被扎结 部分均匀受染。从而形成 深浅不均、层次丰富的色 晕和皱印。织物被扎的愈 紧、愈牢、防染效果愈好。 它既可以染成带有规则纹 样的普通扎染织物;又可 以染出表现具象图案的复 杂构图及多种绚丽色彩的 精美工艺品,稚拙古朴, 新颖别致。
满堂富贵挂链锁 清代 山西省平遥县
福禄祯祥项圈锁 传世 山西省
龙首实心镯 清代 云南省 哈尼族
耳珰 传世 云南省潞西县 德昂族
七宝纹挂链锁 传世 云南省
三星高照挂链锁 传世 北京市
镶珠耳坠 清代 云南省中甸县 藏族
民 间 染 织
又称之为染整。是一种加工方式,也是染色,印花,
后整理,洗水等的总称;本科的染整专业现在已经并入轻 化工程专业;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 先就能够用赤铁矿粉末将麻布染成红色。居住在青海柴达 木盆地诺木洪地区的原始部落,能把毛线染成黄、红、褐、 蓝等色,织出带有色彩条纹的毛布。商周时期,染色技术 不断提高。宫廷手工作坊中设有专职的官吏"染人"来"掌染 草",管理染色生产。染出的颜色也不断增加。到汉代,染 色技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扎花,原名扎疙瘩,即在布料选好后,按花纹图案要求,在布 料上分别使用撮皱、折叠、翻卷、挤揪等方法,使之成为一定 形状,然后用针线一针一针地缝合或缠扎,将其扎紧缝严,让 布料变成一串串"疙瘩"。
蓝印花布
蓝印花布,是传统的镂空版白浆防染印花,又称靛蓝花布,俗称 “药斑布”、“浇花布”,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年历史。最初以蓝草 为染料印染而成。蓝印花布用石灰、豆粉合成灰浆烤蓝,采用全棉、 全手工纺织、刻版、刮浆等多道印染工艺制成。
传统民间工艺
制作人:丁丽贤 陈儒敏


概述


银饰欣赏
中国古代的首饰,多以金银为材料,纹刻吉祥 图案,嵌配珠宝翠玉,精工细作,造型丰富多 彩。佩戴首饰,是地位和财富的象征;也是为 了驱祟避邪。中国民间的传统神秘观念认为: 金、银能够发出肉眼凡胎的凡人不大容易看见 的“气”,叫做“金气”、“银气”,是可以 抑御一切作祟的鬼魂的。
中国素来享有衣冠礼仪之邦的美誉,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染织绣品为服
饰材料以及官室车舆仪仗装饰材料的国家。中国生产染织绣品的历史,可 以上溯到有史以前。在中国古代染织绣品不仅衣被天下,而且曾经充作贡 纳税收之用,也曾作为官吏和军队的供给和赏赐,甚至充当交换的媒介, 所以它也具有货币的功能。同时,染织绣品也是具有实用功能的艺术品, 它不但拥有美学价值,而且也反映了其所处时代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特征, 带有极明显的象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