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论文-太平天国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平天国运动
鸦片战争失败以后,为支付对列强的巨额赔款,同时也为了弥补财政亏空,清政府加重了赋税的征收科派。
各级官吏在征收钱粮时往往浮收勒扣,横征暴敛,农民的负担更为加重。
正如天地会的《万大洪告示》所说:“天下贪官,甚于强盗,衙门污吏,何异虎狼”,“民之财尽矣,民之苦极矣!”
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迫使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群众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
1842年至1850年,全国各族人民的反清起义在百次以上。
清政府调兵镇压,但群众斗争此起彼伏,酝酿着更大规模的反抗。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爆发的。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建设,并颁布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它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即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将土地按亩产高低划分为9等,好坏搭配,按人口平均分配。
天平天国的领导者们希望通过施行这样的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
但是它的局限性也很明显。
其平均分配的理想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因此最后也未能付诸实行。
谈起太平天国运动,首先映入我的脑海中的是一个个首先站出来反抗清王朝奴隶般统治的一位民族运动的英雄们:洪秀全,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李秀全,陈玉成……早些时候,我读了曾国藩的传记,在我看来,曾国藩最伟大的成就在于在那个昏庸是非颠倒的社会中,依靠了自身和一大批志同道合的志士们一起建立了湘军,成功的镇压了当时清廷无力镇压的太平运动的起义军们,并且引领了洋务运动的发展,建立了我国第一家军工厂“安庆军械厂”,并提拔了一批有能力,有正气的将领们,其中当然包括后来建立淮军并成为清末第一重臣的李鸿章,为清朝的延续做出了重大贡献。
而说起太平天国,虽然说他加速了清朝国力的衰退,使清廷在后来完全无法抵挡外国的侵略,而且他们也是一支由农民组织而成的造反起义军,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也是多有褒贬不一。
然而在我看来,太平天国运动可歌可泣,我们对其的评价应该更加给予同情与理解,而不是批判和反驳。
从洪秀全建立拜上帝会,在金田起义,一路抗争,历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以至江苏六省,在南京建立太平天国政权,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以及《资政新篇》,之后西伐,天京肃清战区取得巨大胜利,和功亏一篑的北伐失利太平天国书写了一个一个奇迹。
在此,我想分析一下太平天国的失败的原因。
首先,政权的建立的主要成员主要是由农民,他们缺少统一的建设思想,多满足于自给自足的小农意识之中,这就决定了他们所建立的政权的短时性,这一点仅可以从洪秀全的后期表现就可以窥见一斑。
(后期的洪秀全迷醉于奢华的享受之中,身躯肥大臃肿不复当年豪情,怠于朝政,将政权交与自己的亲信人等,同时逼杀东王杨秀清和北王韦昌辉,逼走天国第一战将翼王石达开,分化了天国的实力,这些举措完全在一大程度上导致了天国政权的覆灭)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迅速封建化,并导致腐败丛生。
起义初衷,洪秀全是想建立一个新的、平等的、人人温饱的国家,但在永安封王时却连个合适的官名也找不到,只好“姑从凡间歪例”,把左辅、右弼、前导、后护各军师都封王,称为王爷。
王一级的名称“姑从凡间歪例”,其他各级官员也只好按“歪例”定名。
于是便相应地制订出《太平礼制》来规定各级官员的卑尊和特权。
洪秀全在《天父诗》中则公开宣扬“生杀由天子”,即和封建皇帝一样,拥有生杀大权。
并继承了封建道德的三纲五常,说什么“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臣错无主错”。
表现在生活起居上,也都按照帝王将相的规格来铺排。
进入南京不久,便大兴土木,广建王府。
新建的天王府周围更达十余里,墙高数丈。
城称金龙城,殿称金龙殿。
“雕琢精巧,金碧辉煌,如大兰若状”。
至于东王府则“穷极工巧,骋心悦目,以耀同俦”。
生活上的腐败,失去农民起义军应有的进取心。
并由此引起的争权夺利,把好端端的太平天国引向失败。
第二是人心不齐,天朝的一大部分
将领是东王杨秀清的属从,而杨秀清后来与洪秀全闹翻,洪秀全设计同时杀掉杨秀清和韦昌辉,大失人心,直接导致部分将领对天朝的信仰产生怀疑,对当初同甘共苦的思想产生质疑。
况且拜上帝会毕竟是迷信,无法长久的支持人们的信仰。
其中最出名的要数是石达开的出走,这位曾经数次击败曾国藩的湘军的传奇将领带走了当时天朝的精锐部队在在四川独自作战,中寡不敌众而亡。
一位位极具声望的领袖相继忘去,大失人心,从而将天朝赖以生存的人心本钱消耗殆尽。
第三是由于神权左右政权。
历史造成的失误,使洪秀全不能自拔。
1848年,正当拜上帝会蓬勃发展之际,首领人物冯云山被捕入狱,拜上帝会濒临解体。
杨秀清为了挽救革命危机,“替天父下凡”,巩固了革命群众的信念。
对此,洪秀全加以认可。
但是,时过不久又出现萧朝贵“替天兄下凡”,这不管是出自洪秀全还是萧朝贵的主意,都应是争夺权利的表现。
大约洪秀全想由天兄来制约天父,才纵容萧朝贵“替天兄下凡”的。
可是,这个天兄比天父更厉害,一发不可收。
据王庆成编注的《天父天兄圣旨》记载,仅1849年,“天兄下凡”就达37次,包括起义的人事安排和日常事务全由天兄安排。
洪秀全不得不回过头来借重杨秀清。
在金田起义时封杨秀清为左辅正军师,永安封王时,杨秀清被封东王,节制诸王。
洪秀全的信任,杨秀清本人的才干,使他的地位猛然上升。
冯云山、萧朝贵早逝,王权失去互相制约。
东王杨秀清成为太平天国的最重要决策者,其借用力量仍是“替天父下凡”这个武器。
洪秀全作为天王,没有掌握实权,这就造成杨秀清权力过大、洪秀全权力不能集中的轻重倒置局面。
如果在金田起义之后,永安封王之时,立即取消拜上帝会,一切以新建立的政权组织行使职能,杨、萧代言人资格自然取消,洪秀全权力就能集中。
可惜洪秀全不但没有这样做,反而潜心研究教义,宁可当教主,不去认真当天王。
而教权又必须由天父来施行,这就是洪秀全难于从教权政权的矛盾中解脱出来的原因。
由于政权、神权并行,神权既高于政权,又为杨秀清所掌握,这就在许多问题上,杨秀清凌驾于天王之上,必然造成矛盾,而洪、杨的矛盾又必然延伸到其他大臣之中,一些心怀叵测又不愿受神权控制的大臣,如韦昌辉、秦日纲、陈承瑢等人,就会利用政权、神权的矛盾,起而翦除神权势力,并借机扩大事态,打击洪、杨力量。
就这一点而论,洪秀全还不如朱元璋清醒,朱元璋借白莲教起家,夺取政权后立即宣布白莲教为非法,禁止其活动,而洪秀全却从始至终都信奉天父皇上帝。
这是太平天国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四则是曾国藩湘军的不懈追击作战,历时多年,曾国藩顶住了朝廷等多方面的压力,独自一人协同寮建立湘军,最终将天京攻破,结束了轰轰烈烈天国起义运动。
不得不说湘军在天朝覆灭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太平天国革命的对象是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
爆发在中国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初期的太平天国革命,已经初步担负起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毛泽东多次谈到“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是从鸦片战争以来就开始了的。
中经太平天国、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直到抗日战争,都是“实行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为了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而斗争”。
太平天国革命自金田揭竿,就把矛头指向清王朝,把清朝皇帝称为“阎罗妖”。
杨秀清在《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中就号召“其有能擒狗鞑子咸丰来献者……奏封大官,决不食言”。
把推翻清封建王朝作为直接目标。
在意识形态方面,则把矛头直指封建王朝的精神支柱孔孟之道,在学校中拆除孔子牌位。
太平天国的官书《太平天日》中尖锐指出:“推勘妖魔作怪之由,总追究孔丘教人之书多错。
”太平军“所陷之处,凡学官正殿两庑木主亦具焚弃殆尽”。
太平天国的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给清王朝以严重打击。
曾国藩在《讨粤匪檄》中说:“自唐虞三代以来,历代圣人扶持名教,敦叙人伦,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
”哀叹“举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是“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
太平天国在反对封建主义的同时,也高高地举起反对帝国主义的旗号。
外国侵略者对太平天国一开始就不怀好意。
1853年,太平天国刚定都南京,英国驻上海领事阿礼国就提出,趁清朝皇帝还能够和外国签订条约时,进行干涉,以便向清朝皇帝取得“干涉的报酬”,即“无限制地进入内地和沿海一切口岸,并使鸦片合法化”。
为判断这种干涉“是否必要,是
否值得”,英使文翰特地从上海来到天京,向太平天国递交《南京条约》。
杨秀清说:天下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焉有主从之分”,没有理睬不平等条约。
随后让韦昌辉、石达开给文翰正式答复:“尔等如帮助满人,真是大错,但即令助之,亦是无用的。
”敏锐地把外国侵略者和清王朝联系在一起。
在太平天国革命过程中,特别是后期,太平军和外国侵略者正面作战,曾经给外国侵略者以有力的打击。
洋枪队首领华尔、法国提督卜罗德等都死在太平军的刀口之下。
太平天国的英雄们对外国侵略者的斗争立场十分鲜明,1862年前后,有个外国侵略者来到天京向洪秀全建议,协力击败清军之后,平分中国。
言下之意,只要洪秀全接受他们的条件,可以让洪秀全当儿皇帝。
洪秀全当即予以驳斥:“我争中国,欲想全图,事成平分,天下失笑,不成之后,引鬼入邦。
”英国人呤唎问李秀成为什么要去进攻有外国领事馆的上海,李秀成说:“因为外国人对我们破坏了信约!”“他们公然派本国军队,前来侵犯我国疆土。
”
外国侵略者和清军勾结起来,联合绞杀了太平天国革命。
这一点,太平天国的英雄们是十分清楚的。
太平天国名将陈坤书在常州和敌人进行浴血奋战之后,城破被俘,他痛斥李鸿章:“要不是戈登及其军队协助你作战,我定叫你毫无办法从我手中夺取这座城池。
”洪仁玕在总结太平天国的历史教训时说:“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
”李秀成被俘之后,写了几万字的自白书,虽晚节不终,但良苦用心之一,是劝曾国藩“防鬼反为先”,并提出学习西方的“利炮”计划,认识到我国虽有“广炮之好,实无他炮之强”。
说明李秀成已经认识到外国侵略者的侵略本质,而且在寻找“制夷”的办法。
太平天国英雄们用血的代价换来的觉醒,是以后中国人民反抗侵略斗争极为可贵的财富。
太平天国的意义是重大的,它揭开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并且提出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如准备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开学校,办报纸,兴士民公会,创行人民推举乡官,罢免行政人员的民主政治,打倒封建社会的偶像孔子,颁行天历,提倡“文以纪实”、“一目了然”的文体等,要把中国建立成一个与欧美国家“并雄”的新国家。
同时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根据具体形势,顺应农民的愿望,采取“著佃交粮”政策,和向农民颁发田凭的措施,收到了“耕者有其田”的效果,使江南地区自耕农普遍增加,使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若干变动。
自耕农的增加,是活跃商品经济的有利因素。
而地主阶级经过革命的打击,不少人“视田业为畏途”,把部分资金投入工商业,成为民族资本的一个来源。
太平天国革命沉重地冲击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资本近代工业的出现。
太平天国为辛亥革命铺平了道路。
太平天国扫荡了清朝的八旗和绿营,清朝依靠汉族地主曾国藩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的支持,维持住它的濒临绝境的统治。
到太平天国失败后,全国兵权、财权都分握于曾国藩一系的湘军和李鸿章一系的淮军人物的手裏,造成晚清中央政府无权、各省总督巡抚专政的局面。
由于太平天国打破了清朝的统治机器,爱新觉罗氏的皇权陷于衰落,不可能再建立起坚强的中央政府,从而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权力。
所以武昌起义,全国响应,太平天国不仅是直接影响了辛亥革命,而且为辛亥革命铺平了道路。